期貨手續費收取方式與計算公式:
不同期貨品種採取不同收取方式,目前交易所的手續費有兩種收取方式:
①按手數,即一手多少元,如白糖合約為3元/手。對應計算公式為:N手某期貨合約手續費=固定手續費×N手,那麼一手白糖的手續費就是3塊錢
②按照成交金額的比例,一般都是萬分之多少。對應計算公式為:N手某期貨合約手續費=開倉/平倉成交價×交易單位(合約乘數)×手續費率×N手,以螺紋鋼舉例,螺紋鋼的手續費是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假如螺紋鋼的價格是4000元,那麼一手螺紋鋼的手續費=4000*1*10*萬分之一=4元
每一家交易所都規定各期貨品種的交易所標准手續費,需要注意的是,交易手續費不是一成不變的,期貨交易所會不定期有所調整,具體可查【最新的手續費標准一覽表(實時更新)】,但投資者只能通過期貨公司的交易席位來參與到交易,考慮到風控和成本因素,期貨公司一般都會在交易所基礎之上加收部分手續費。
『貳』 股指期貨套利持有成本怎麼計算
一、定義
套利(Arbitrage)是金融市場中極為常見的名詞,它是一種同時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場中進行不具任何風險、而且可以預見確定報酬的交易行為,為一種無風險且獲利在交易之初便確知的交易行為。
最簡單的一種套利,便是在相同或不同的市場中,與不同的交易對手查詢同一種商品的價格,如果出現不同的報價,且此一價格差異足夠彌補交易成本,便可以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商品,並且賣出價格被高估的商品,毫無風險地進場賺取一筆已知的利潤。
指數期貨套利:同樣的套利機會,也存在期貨與其標的股票之間。簡單來說,指數期貨套利就是利用期貨指數低於(高於)合理水準,一面買進(賣出)指數期貨,一面賣出(買進)可以代表指數現貨的個股組合,並利用在合約到期時,期貨和現貨指數將合而為一的原理,買進(賣出)持股且賣出(回補)期貨部位,獲得無風險的利潤。
二、持有成本理論
欲了解期貨的交易策略及掌握市場的動態,期貨的定價原理基本且必要的基礎。在推算期貨合理的價格的眾多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便是持有成本理論(costofcarrymodel),只是一種利用期貨與現貨的套利關系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定價模式,藉由期貨與現貨間的持有的持有成本概念,期貨市場價格與現貨市場價格間的關系可被明確界定,並可用決定期貨的合理價位。
本文將以持有成本合理為出發點,推導期貨價格的訂定,再以此為基礎,了解股價指數期貨的定價方式,推演出指數期貨的套利交易策略。
(一)持有成本定價模式
持有成本定價模式解釋了現貨與期貨市場價格間的關系。為了降低此一模型的復雜性,先建立以下假設:
1.無任何交易成本
2.無任何交易策略限制
3.市場為一強勢效率市場
持有成本模式顯示一個以借貸的資金,在現貨市場上買進與期貨合約中數量
相同的自此或商品,並持有該資產至期貨契約的到期日,再將該資產與期貨的買方進行交割,這一連串動作中的成本及所有發生費用的加總,等於期貨合約的合理價格。
持有成本公式:
合理期貨價格=標的物現貨價格×(1+持有成本)
=標的物現貨價格×(1+i)t/360+C
其中,i:資金成本
t:距期貨契約到期日所余天數
C:資金成本以外項目,包括倉儲費、保險費等。
在正常的狀況下,期貨的價格應該等於(或近乎於)由該模型推導出的合理價位,若此,則市場上無套利機會:反之,則意味著期貨契約因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致使脫離了期貨本身原有價格,若此價差能夠涵蓋交易成本,則套利機會空間出現!換言之,當持有成本不等於基差(為現貨減去期貨的值),則持有成本與基差間的價差既有套利空間。
(二)持有成本理論在股價指數上的應用
1.指數期貨的合理價格
股價指數期貨之標的物事根據特定股票投資組合計算出來的股價指數。根據持有成本模式,可推導出指數投資組合與指數期貨價格間的關系如下:
股價指數期貨合理價格=現貨指數×(1+i)t/360-D
其中,i:資金成本
t:距期貨契約到期日所余天數
D:指持有與該指數相同的投資組合所預期應得高的股利收益。
這個公式與最基本的持有成本模式並無太大不同,唯一不同之處為股利的計算,原因在於股價指數期貨的定價必須考慮不到股利這項因素,因為持有現貨指數的投資組合是可以享有股利收入,而股價指數期貨契約的持有人則否,古於期貨定價時必須將股利排除在真實價值之外,予以扣除。
2.套利空間:
依據前述之持有成本理論,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間的價差,應維持在理論的合理區間之內,在加計所有交易成本後,若期貨價格偏離此區間,便將出現套利機會。
當期貨指數低於(高於)理論價格並足以涵蓋所有交易成本及預期報酬率,即可進行套利,當期貨指數回到(高過)理論價格,即可反向沖銷獲利。
『叄』 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是什麼
股指期貨最新交易規則分為三點:
是調整股指期貨日內開倉限制標准。自2015年9月7日起,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客戶在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日內開倉交易量是指客戶單日在單個產品所有合約上的買開倉數量與賣開倉數量之和。套期保值交易的開倉數量不受此限。
是提高股指期貨各合約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為切實防範市場風險,通過降低資金杠桿抑制市場投機力量,自2015年9月7日結算時起,將滬深 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由目前的30%提高至40%,將滬深300、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由目前的10%提高至20%。
是大幅提高股指期貨平倉手續費標准。為進一步抑制日內過度投機交易,結合當前市場狀況,自2015年9月7日起,將股指期貨當日開倉又平倉的平倉交易手續費標准,由目前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一點一五收取,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收取。而在8月26日之前,股指期貨日內平倉手續費收費標准僅為萬分之零點二三,即在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平倉手續費提高到了100倍。
『肆』 期貨中手續費是怎麼計算的
不同的期貨平台,他們的手續費收取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平台呢,它是根據一筆收費多少錢,有的根據金額的大小根據百分比進行收取的。
『伍』 股指期貨手續費嚇死人
一、期貨手續費的組成
期貨手續費組成不像股票交易手續費那麼復雜,它沒有過戶費、印花稅這些,主要由交易所收取的標准手續費和期貨公司加收的手續費兩部分組成。
二、期貨手續費的計算
期貨手續費不同於股票手續費,它的每一個交易品種手續費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按照每手交易固定手多少錢,有的是按照交易的金額來收取,數量太多。需要注意的是,大家難理解的是期貨手續費分為平今免收,平今正常收取、平今加倍收取三種類型。
1、平今免收
這種品種通常是剛上市不久,交易所重點推廣的交易品種。
2、平今正常收取
這種是最常見的方式,開倉怎麼收,賣出怎麼收,不分是否當天平倉。
3、平今加倍收
這種現象比較少,現在主要是股指期貨為主。
這幾種就是期貨交易手續費的常見方式。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0-11-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陸』 如何看待中金所 2015 年 9 月 2 日再出股指期貨四條新政
7日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9月2日中金所發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項措施抑制股指期貨過度投機,其中包括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20%;日內平今手續費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這種震撼到底到了怎樣的程度?
盡管中金所此前已三番兩次出招,但勝利日小長假前夕放出這則消息,還是讓整個市場為之震驚。市場人士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經沒有交易價值」、「股指期貨功能基本消失」,諸多文章以「紀念股指期貨」為話題進行回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正是近期專家、學者、股民對期指持續不斷的輿論轟炸,逼出了監管層的「自殘」行為。那麼這幾項措施到底有多嚴重,讓人震撼到什麼程度呢?基金君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開多單還是空單,開滿10手之後就算違規。中金所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100手」,由此可見力度大到難以想像。一個股民每天買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況期貨市場。此招讓程序化、高頻交易基本告別股指期貨。對於規模稍大的機構來說,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義了。
其次,40%保證金,在世界期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按照滬深300股指期貨 2965點的收盤價和40%保證金計算,一手保證金在36萬左右,此前正常時期保證金是10%。原來可以做4手的錢,現在只能做1手,資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剛湊夠50萬開戶門檻的投資者,現在入場只夠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證金提至20%,機構套保成本也大為提高。
第三,當日平今倉萬分之二十三的手續費。「當日平今」即為俗稱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續費為2000多塊!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資者,對於如此恐怖的手續費恐怕也已望而卻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續費是萬分之0.23,8月26日之後的手續費是萬分之1.15,萬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體會吧。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點是300塊,投資者必須做對8個指數點,「T+0」才有賺錢的意義,如此一來,日內交易急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過多開幾個賬戶規避,那麼「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也將堵上這個漏洞。
綜上所述,想必讀者都已看出,哪怕您僅是個剛夠格的投資者,都已經覺得期指「沒法做」了。下周一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從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稱不可思議的「自殘」舉動。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迫使這個世界第一品種走到如此境地呢?
針對期指的慘烈「輿論戰」
6月15日以來的大跌成為了期指命運的轉折點。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後,滬深300股指期貨經過5年的發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萬手,日持倉量20萬手左右的大品種,用來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倉比也在5比1左右,已經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然而股災的發生,引來了鋪天蓋地對於期指的指責,其中以劉姝威、葉檀、易憲容等非業內專家的聲音最為響亮。當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學者的反擊,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為代表,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據統計,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貨日均吸收的凈賣壓約為25.8萬手,合約面值近3,600億元,這相當於減輕了現貨市場3,600億元的拋壓。」但這一研究公布後,依然遭致了網友們的猛攻。
也就是從6月底開始,由於融券通道關閉、個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對於現貨的「貼水」大幅增加,市場指責期指帶動下跌的聲浪逐漸增大。於是,期指「限制開空」等消息不斷傳出,外界也將此視為監管層應對輿論壓力的動作。然後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引發了一些參與期指的長線、穩定資金流出,持倉量大幅減少,導致了期指成交持倉比的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外界指責期指「過度投機」提供了佐證。而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出台,又導致期指流動性的進一步消失,導致期指貼水進一步加大,貼水擴大又進一步加劇了非專業的人士的怒火,將之又視為期指「帶動下跌」的證據。由此,期指市場陷入了百口莫辯的惡性循環,直至最後用異常慘烈的方式「自廢武功」以求自保。
不論這場巨大的論戰中誰對誰錯,這一情景都將載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同樣的事件,曾經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都發生過,並且都成為了後世研究的經典。
先看當年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後,輿論紛紛譴責股指期貨是下跌元兇,甚至有些學者專門出書論證股指期貨導致股市下跌。在此壓力下,日本對股指期貨實行了提高保證金、征稅、增手續費等系列手段,「廢掉」了股指期貨。不過隨著日本股市步入長達20多年的熊市,後來的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是泡沫破滅造成了股災,對於期指的爭議在1995年以後就逐漸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場已經被新加坡占據了較大份額。
而美國則是在1987年爆發的「八七股災」之後,迸發出了對於股指期貨的強烈質疑,以至於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出了《布雷迪報告》進行譴責,美國調查機構以卧底形式進入期貨公司調查。隨著調查深入,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國會作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的獨立調查完成,美國股指期貨並未像日本那樣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發展步伐。
從歷史經驗看,各國股指期貨發展,都經歷了較大的磨難。中國期指市場能否躲過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還是像美國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股指期貨的最大作用,是投資者可以拿來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格力電器,想要長期持有獲取分紅收益,同時又不想在大盤下跌中被迫止損拋售,他就可以做相應的股指期貨空單,相當於給持股買了一份「保險」,這就是套期保值。對他來說,大盤下跌風險就被轉移到了期指多頭身上。很明顯,運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實本質也是多頭,而且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賣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機構運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麼也會有利於其長期持股,減少其在股災中的拋壓。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期指實質上「自殘」以後,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後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這把「保護傘」的機構投資者,其行為將徹底回歸散戶化,財富管理能力將大幅下降。在股市中與散戶完全一樣追漲殺跌,接下去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對沖基金行業,也將因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縮。不少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策略可能將不得不終止。從此絕對收益是路人。
滬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對市場做出了准確的判斷,大幅度降低倉位,只留下了極為看好的部分優質個股並進行了期指套保。由於准確的操作,該基金逃過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隨後由於股指期貨一再「限空」,該機構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拋售股票,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拋壓。而就整個市場而言,面臨這樣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失去了股指期貨,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將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
其次,一個失去了「做空機制」的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從成熟市場來看,有做空機制,市場的意見能夠得以更好的博弈,價格也會更快更高效地趨於真實。這種真實有時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為代價,對於情緒高漲的大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在滅掉期指這個「不配合者」之後,市場會不會迎來更為波瀾壯闊的大漲和大跌,會不會恢復到從前從998點暴漲到6124點再暴跌回1664點的那種巨幅波動的市場環境?
而第三點,也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是,期指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股指期貨消滅了,新加坡、美國的涉中國期指可能會迅速發展壯大。對應國內市場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貨,已成為國內股指期貨的首要替代標的。近期伴隨著國內股指期貨的「不斷自殘」,新加坡的股指期貨倒是不斷加強宣傳,吸引內資出海交易。該做期指的繼續做期指,只不過監管會變得更難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難再有渠道分享這一「跨國」避險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