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指哪三個
你好,美國三大綜合指數:
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第一個第一個使用電子交易的股票市場。是以科技技術類公司為主要編制對象,其中股票為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如蘋果、谷歌等公司。在世界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都很大。
2、標准普爾500指數
是由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其成分股是500家在美國主要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其目前的成分股主要有四個行業的股票,不論是廣泛度還是編制方法都較好,反映出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狀況。
3、道·瓊斯工業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支指數。
顧名思義,道·瓊斯工業指數是以工業股作為主要編制對象的指數,其中包括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不過也因為只有30支,體現出其廣泛性不夠的缺陷。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❷ 美國三大股指創新高,發生了什麼對經濟會有什麼影響
美國的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這三大股指在12月17日全線收漲,
直到收盤,道指漲幅0.49%,漲147.31點,報30301.85點;標普500指數,漲幅0.58%,漲21.32點,報3722.49點;納指漲漲幅0.84%,漲106.56點,報12764.75點;都紛紛創下了歷史以來的新高。
在這樣一些重大事件發生後又有什麼影響呢?
一、緩解社會壓力
近年來新冠疫情一直是全球人民的關注重點,而在美國新冠的發展狀態仍然是大家的關注焦點,疫情的蔓延導致失業的人數增多,同時針對目前新冠病毒檢測和疫苗的高費用,很多人是難以支付的。而紓困協議,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救命稻草。能夠很大程度的幫助緩解這些社會的壓力。
二、刺激經濟發展
對於社會的救助,大筆資金投入到市場,將對市場來說起到非常大的刺激作用,非常有利的緩解了市場的疲軟。刺激市場消費。
❸ 美國有三大股指:標普500~道瓊斯~納斯達克綜指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還請詳細介紹一番感謝!
標准普爾500指數英文簡寫為S&P 500 Index,是記錄美國500家上市公司的一個股票指數。這個股票指數由標准普爾公司創建並維護。標准普爾500指數覆蓋的所有公司,都是在美國主要交易所,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asdaq交易的上市公司。與道瓊斯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包含的公司更多,因此風險更為分散,能夠反映更廣泛的市場變化。
道瓊斯工業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DJIA,簡稱「道指」)是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斯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的幾種股票市場指數之一。這個指數作為測量美國股票市場上工業構成的發展,是最悠久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 時至今日,平均指數包括美國30年間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雖然名稱中提及「工業」這兩個字,但實際其對歷史上的意義可能比對實際上還來得多些——因為今日的30間構成企業里,大部分都已與重工業不再有關。由於補償股票分割和其它的調整的效果,它當前只是加權平均數,並不代表成分股價值的平均數。
納斯達克(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又稱納指、美國科技指數,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之一。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❹ 美國的三大股指都是那三大
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道·瓊斯股票指數
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數。它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與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而以後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投票價格指數,所以現在的股票指數普遍用點來做單位,而股票指數每一點的漲跌就是相對於基準日的漲跌百分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採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
目前,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共分四組,第一組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它由30種有代表性的大工商業公司的股票組成,且隨經濟發展而變大,大致可以反映美國整個工商業股票的價格水平,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引用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數。第二組是運輸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它包括著20種有代表性的運輸業公司的股票,即8家鐵路運輸公司、8家航空公司和 4家公路貨運公司。第三組是公用事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由代表著美國公用事業的1 5家煤氣公司和電力公司的股票所組成。第四組是平均價格綜合指數。
它是綜合前三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65種股票而得出的綜合指數,這組綜合指數雖然為優等股票提供了直接的股票市場狀況,但現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組——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納斯達克(NASDAQ)
是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於1968年著手創建的自動報價系統名稱的英文簡稱。納斯達克的特點是收集和發布場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證券商報價。它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納斯達克又是全世界第一個採用電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26萬多個計算機銷售終端。
納斯達克指數是反映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行情變化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基本指數為100。納斯達克的上市公司涵蓋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
1971年2月8日,股票交易發生了革命性的創新。那一天一個稱之為納斯達克(Nasdaq全美債券交易商自動報價)的系統為2,400隻優質的場外交易(OTC)股票提供實時的買賣報價。在以前,這些不在主板上市的股票報價是由主要交易商和持有詳細名單的經紀人公司提供的。現在,納斯達克鏈接著全國500多家造市商的終端,形成了計算機系統的中心。
同納斯達克股市不同,在紐約股市或者美國股票市場(AMEX)交易的股票會被指派一個單獨的專家經紀人,他負責保持這只股票的供求有序。納斯達克改革了報價方法,它不採取集中式報價,這樣就使得股票對投資者和交易商都更有吸引力。
在納斯達克創立之初,在主板(最好是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顯然比在納斯達克交易享有更高的名望。納斯達克的股票大多是最近上市的新興小公司或是達不到在大的股票交易所上市要求的小公司、新公司。然而,許多年輕的高科技公司認為納斯達克的計算機系統是一個更加符合自然規律的地方。許多像英特爾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即使已經達到要求,都沒有選擇遷入紐約股票交易所這樣的「主板」。
納斯達克指數是所有在納斯達克交易的股票的資產加權指數,在1971年第一個交易日時設為100點。大約十年後,指數翻番到了200點;又過了10年,到了1991年指數到達500點。1995年7月,指數到達了它第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點—— 1,000點。
隨著科技股收益的增長,納斯達克指數也在上升。僅在3年後,指數翻番到了2,000點。在1999年的秋天,科技的飛速發展將納斯達克送入了上升的軌道。從1999年10月的2700點上升到2000年3月10日的頂峰——5048.62點。
納斯達克股票受歡迎程度的不斷增加使得該交易所的規模迅速擴大。在1971年,納斯達克的規模只相當於紐約股票市場很小的一部分。到了1994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股票數已經超過紐約股票市場。5年後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股票額也超過了紐約股市。
納斯達克不再是小公司用來等待達到在主板上市要求的地方了。1998年,納斯達克股票市場資本總額超過東京股票交易所。在2000年3月的市場高點,在納斯達克交易的股票的市值總額達近到6萬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紐約股市市值的一半,也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股市的市值。在市場高點,微軟和思科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兩只股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英特爾和甲骨文公司也在前十強之列。即使後來納斯達克遭受指數下跌和隨之而來的熊市,但在最活躍的股票排名中,納斯達克股票還是占據領先地位。
雖然納斯達克股市和紐約股市存在著競爭,但是大部分投資者並不關心股票是在哪一個股市上市的。在紐約股市,小盤股都享有比較好的服務,有專家經紀人保證其流動性。但是它買賣報價的差額可能要比在納斯達克造市商體系下交易活躍的股票小一些。無論股票在哪裡上市,機構投資者總有自己的方式進行大筆股票買賣。
標准·普爾500指數
是由標准·普爾公司1957年開始編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種工業股票、15種鐵路股票和60種公用事業股票組成。從1976年7月1日開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組成。它以1941年至1942年為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採用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以股票上市量為權數,按基期進行加權計算。與道·瓊斯工業平均股票指數相比,標准·普爾500指數具有采樣面廣、代表性強、精確度高、連續性好等特點,被普遍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標的。
標准普爾指數的種類
標准普爾指數由美國標准普爾公司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當時主要編制兩種指數,一種是包括90種股票每日發表一次的指數,另一種是包括480種股票每月發表一次的的指數。1957年擴展為現行的、以500種采樣股票通過加權平均綜合計算得出的指數,在開市時間每半小時公布一次。
標准普爾指數特點
標准普爾指數以1941-1943年為基數,用每種股票的價格乘以已發行的數量的總和為分子,以基期的股價乘以股票發行數量的總和為分母相除後的百分數來表示。由於該指數是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絕大多數普通股票的價格計算而得,能夠靈活地對認購新股權、股份分紅和股票分割等引起的價格變動作出調節,指數數值較精確,並且具有很好的連續性,所以往往比道·瓊斯指數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標准普爾指數適用范圍
標准普爾等國外股票指數只適用於所在證券交易市場,更何況中國的股市與國外股市沒有任何聯動性。
❺ 美國的三大股指是什麼
當然是選取的樣本不一樣,一般看標普比較客觀,道指只代表美國的大盤股,納指就是創業版。
❻ 虛體經濟的《虛體經濟周期理論與美國新周期》
一、經濟現實挑戰傳統周期理論
1991年3月至2000年第二季度,美國經濟處於歷史上最長的連續增長期,且經濟運行態勢形成了「高增長+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的理想組合。「新經濟」和「新周期」概念正是經濟學家對此次美國經濟增長和周期中有別於傳統周期特徵現象的概括。目前關於此次周期形成的較為公認的觀點可以歸納為:在經濟上升階段,美國經濟模式的更新、新興網路產業的發展使生產率增速加快,經濟高增長、低失業和低通貨膨脹並存成為現實,後來互聯網企業盈利前景暗淡,新型技術創新缺乏,使經濟進入了全面衰退狀態。筆者認為這種描述和解釋忽略了美國現階段經濟社會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即現代金融市場的存在和發展。
事實上,在這一次增長周期中,金融市場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其迅速攀升與大幅快速回落成為這一輪經濟周期的一個顯著特徵。以處於經濟增長階段的1995-1999年為例,道-瓊斯指數上漲3倍,同大蕭條前1924-1929年間股市的漲幅不分伯仲,而作為新經濟代表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上升了9倍多。再以股票市盈率衡量,1999年底道-瓊斯指數的平均市盈率為45倍,高於1929年最高峰時的水平,而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則高達120倍。從2000年第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持續了10年的穩定增長局面被打破,其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忽然下降到不到2%的水平。金融市場也呈現全面緊縮態勢,各股指數全面下挫,其中納斯達克指數比2000年3月最高峰時縮水了一半以上,目前仍在1200點左右徘徊。
經濟周期中的股市波動現象並不令人感到希奇,但如此大規模的股市波動在歷次美國經濟周期中都是罕見的,金融市場與美國新經濟和新型周期之間的關聯,已經向「傳統」周期理論提出挑戰。直到20世紀80年代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經濟學家仍然墨守MM定理和從生產函數角度推導經濟波動原因的理論傳統及思維定式。而在這樣的框架內金融市場無法被引入經濟周期模型,它的作用往往被簡單化成一個代表資金流向的函數。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分庭抗禮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周期論雖然論及金融市場會在周期形成中發揮作用,但有關探討並沒有深入到經濟周期波動機理的層次。也就是說,隨著金融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真實經濟越來越虛擬化,傳統周期理論由於不能為金融市場在經濟周期中的作用提供滿足的解答而亟待改進。為了與傳統周期理論相區別,我們把下文要探討和構建的理論定名為「虛體經濟周期」理論,它根植於「傳統」周期理論框架內,但在構建上以金融市場為切入點和視角,在內容上強調的是金融市場的作用。
二、從金融市場入手構建「虛體經濟周期理論」
從80年代中期開始,大量經驗研究表明金融市場與真實經濟總體波動之間的確存在相關性。這些發現與新古典理論中金融結構無關命題相矛盾,於是在90年代初涌現了一些以真實經濟和金融變數之間相互作用的動態效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它們沿著兩種不同的思路向前發展:第一條由Minsky首先提出,因受凱恩斯的影響而沒有論及微觀主體理性的思路,其結論難以被證實和推廣;第二條思路以融資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為切入點,認為金融市場摩擦可以為金融對真實經濟行為影響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微觀基礎,從而解釋了大規模經濟沖擊時經濟也會呈現出大而持久的波動。
沿襲第二條思路的經典文獻是Bernanke和Gertler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的一篇論文《代理成本、企業凈值與周期波動》。20世紀90年代中期,許多學者受該文的啟發開始就金融對真實經濟波動的影響展開深層次的探討。他們不斷地對Bernanke和Gertler提出的金融加速模型進行新的修補,嘗試建立一個能將金融市場內含到其中的周期模型,以縮小理論與經濟現實之間的差距,為美國經濟提供一個令人信服的周期解釋框架。
需要說明的是,在虛體周期理論的核心——金融加速模型中,資金的融通是一個籠統而抽象的概念,它涵蓋了直接和間拉融資兩種行為,但為了簡化和便於處理,都以間接融資——「貸款」為所有融資行為的代表而不再進行具體區分。因為從本質上看直接融資雖不涉及還本付息,但其追逐回的目的本身也是一種變相的「還本付息」要求,因此直接融資可以被看做是一種非凡的間接融資。
附圖
圖1金融加速模型中參與人與市場結構
該理論的整體思路很清楚:金融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使企業家只能以自己所擁有的凈值為基礎進行融資,由此產生的連動機制可能使金融市場加速和放大系統受到的外部沖擊。
企業融資局部均衡
首先說明在資本價格、資本預期回外生給定時資金借貸雙方的局部均衡。
企業j在時期t籌劃它在t+1期進行生產時要投入的資本,數量為K,單位價格是Q,假定資本無折舊,並且對於單個企業借貸無杠桿限制,而對整個企業界的借貸行為則存在一定的杠桿限制。企業在t期末的自有資本即凈值為N。資本回受整體和特徵性風險的雙重影響,可以表示為wR,其中隨機變數w代表特徵性風險,R代表整體風險,w是獨立同分布變數,存在連續分布函數F,而且在取值都為正時有E=1。特徵性風險滿足以下條件:
附圖,不難看出對絕大多數分布來說,這個條件都可以得到滿足。由此,企業借入資本的數量可以表示為B=QK-N。
在模型中,存在著一個抽象的金融市場,它是將作為資本來源的居民戶和作為資本需求者的企業連接起來的中介,呈風險中性。由於居民戶是典型的風險迴避者,所以在借貸行為發生時,中介必然要讓企業吸收並承擔市場上的整體風險,而金融市場上每個企業借貸行為所對應的R,在整個市場范圍內的平均值一定比無風險利率R高。同時,由於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金融中介還要付出監督成本CSV,使自己能夠獲得與資本收益相關的信息。監督成本的存在說明為什麼企業在沒有對借貸合同附加任何限制時外部融資成本比內部融資成本要高,它等同於中介的破產成本。表達式如下:
附圖
附圖代表未預期到的資本回變動。顯然,企業通過金融中介的均衡條件將無法償付時的資金成本進行了內部化。
至此,一個標準的企業借貸架構已經形成,模型的局部均衡可以總結為,在資本回總體風險R和隨機風險w的分布已知、資本價格Q和企業凈值N一定的情況下,這個等式是整個模型的關鍵所在,它代表金融市場上資本的供給曲線,揭示出企業借貸資本與企業凈值之間的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時,S增加,從而也即在均衡時企業的資本收益等於外部融資的邊際成本,該式充分體現在金融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企業凈值N對企業外部融資供給的決定作用。
部分價格給定的一般動態均衡
下面將原來僅限於企業和貸款者之間的局部均衡擴展到一般動態的情形,也就是將局部均衡中視為既定的資本價格、資本預期回兩個變數以及狀態變數企業凈值內部化由模型自身決定,目的在於說明資產價格、資本回和企業凈值之間的循環促進關系。
首先應將企業部門對資本和勞動的需求匯集成總量,因為資本的市場總需求在此模型中是一個關鍵變數,從它身上可以反映出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同時它也說明企業凈值的變化對資本需求影響的基礎。
企業通常在上期末購買資本為下一期的生產做預備,所購資本與僱傭勞動結合才能有所產出。假定企業生產的規模收益是不變的,據此可得總量生產函數:
Y=AKL
其中,Y代表t期產出,K代表所有企業在t-1期末購買的資本量,L代表勞動投入,A是外生的生產技術系數。
附圖
假設企業將產品直接賣給零售商,零售商相對於生產者的利潤表現為商品的相對價格
企業資本需求和資本供給的動態均衡,即上述兩個表達式的平衡要取決於狀態變數N。N可以被認為是企業家所享有的權益,包括企業家在支付了貸款者本息之後的剩餘——股東權益和企業家的勞動所得。嚴格來講企業家的勞動所得也應該算入總的勞動供給中,於是有L=H。其中H代表居民戶提供的勞動,H代表企業家提供的勞動,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企業家的勞動所得對企業家股權收入增長的貢獻很小,因此H可以被標准化為勞動函數形式上的改變實際上並不會影響模型模擬的最終結果。企業家所享有的權益N的具體表達式為:
N=企業家剩餘+企業家的工資=γV+W
V的具體表達式為:
附圖
可見資本回未預期到的1%變動導致企業家股權的百分比變動等於企業所有資本總值占企業家股權的比例,由於財務杠桿的存在,這個比例≥也就是說未預期到的資本回變化導致企業家剩餘的變化要大於等於1。換句話說,資本價格未預期到的變動對企業融資狀況來說至關重要。
企業家的勞動工資由邊際產出決定,即:
附圖
綜合以上生產函數、N、V以及W的決定表達式,並將企業家勞動標准化為就可以得到N的微分形式等式,它和外部融資的資金成本曲線一起勾畫出體現金融加速作用的模型核心表達式:
附圖
式解釋了企業凈值如何內生的問題,式解釋了企業凈值對資金成本的影響。它們共同說明在給定的情況下,批發產品的生產、企業投資、資本形成以及資本價格和凈值如何被決定,那些在這里既定的價格變數該如何被界定,將取決於所採用的經濟系統框架的性質。
附圖
圖2模型沖擊效果
模擬效果與結論
這里省略了對模型的參數定值和沖擊模擬過程,而直接給出沖擊效果圖。以貨幣政策沖擊為例,讓名義利率下降25個基點然後再逐漸恢復,得到如上效果圖。
圖2是在對參數定值的基礎上,金融加速模型描繪的經濟系統對各種沖擊效果的模擬,圖中橫軸時間都以季度為單位,縱軸是各變數在沖擊發生後對各自穩定狀態的偏離。虛線代表將企業外部融資成本升水固定在穩定狀態,而不是讓其隨凈值比例變化時的情形。也就是說,它代表的是與完整的模型有同樣的穩定狀態但金融市場的作用被完全限制住了的情況;實線則代表存在不受限制的金融市場作用的情形。不難看出,在金融市場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各變數在系統受到沖擊時的變動幅度都要大於不讓這種信息摩擦帶來的效果發揮出來的情況。實際上,金融加速理論正是因此而得名,它說明金融市場的信息不對稱能夠放大經濟系統承受的各種沖擊而將之轉化為持續的宏觀波動。
虛體經濟周期的動力機制
在金融加速模型及相關模擬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筆者試圖總結出虛體經濟周期的動力機制。
加速器。以市場無風險利率的下降為例說明金融市場如何放大了經濟系統受到的波動沖擊。整個過程類似一個乘數效應的作用過程:利率的下降通過降低資本預期回而刺激了企業的資本需求,企業相應增加的投資使資本價格上升,資本價格的上升又使企業凈值增加,而且企業凈值的變動幅度要大於資本價格的上升幅度。企業凈值的增加導致企業外部融資成本升水下降,進而刺激了資本供給和投資,反過來又使資產價格進一步上升。即使此時利率已經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這個過程仍將由於企業凈值已經增加而持續。
減速器。金融市場也為經濟系統提供了加速下滑的動力。假設經濟系統碰到了包括貨幣政策沖擊在內的某種負面沖擊,對前景的悲觀使借款人提高了對資本預期回的要求,企業投資需求因此減少,資本價格下跌,企業凈值隨之下降,導致企業外部融資成本升水的上升,抑制資本供給和企業投資,而投資的減少又進一步加劇了資本價格下跌的趨勢。金融加速理論的初始提出者Bernanke和Gertler已經證實企業的初始凈值越小,這種經濟減速效果就越明顯。
虛體經濟周期中同樣蘊含經濟危機。加速器和減速器為以金融市場為動力機制的虛體經濟周期提供了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解釋。除此之外,我們不難從上述對金融加速模型的分析中得到另一個重要的結論:以金融為動力的經濟周期自身就包含了經濟危機的誘因,如同傳統經濟周期理論也內在地包含了使整個社會生產普遍過剩的可能一樣。
在分析企業最優資產借貸問題時,我們得到一階必要條件:隨借貸資本與N之間比例的上升而上升的限制。正是這個限制給企業進一步融資擴大生產設置了障礙,使虛體經濟周期理論框架內存在著經濟危機的可能。
三、虛體經濟周期理論對美國新周期的解釋
創新的「蜂聚」和樂觀的資本回預期使企業資本需求劇增
如虛體經濟周期理論所揭示的那樣,金融加速器的效果顯現首先是從美國企業對資本的需求在90年代有大幅度和高密度的增加開始的。
90年代是美國創新的「蜂聚」期。企業的資本需求出現激增的根本原因是90年代恰逢美國技術創新的「蜂聚」時期,由於創新難以度量,這里我們用專利申請數作為創新的衡量指標。因為大多數專利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都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資料顯示,美國從專利制度正式設立到注冊100萬個專利,整整花了85年的時間,而在90年代從第500萬個專利增長到600萬個專利只用了8年的時間。90年代以來美國年平均專利申請數為80年代的84倍,而80年代是70年代的21倍。專利申請數在80年代非凡是90年代較歷史平均水平有大幅增加的事實表明,這一時期確實是美國技術創新的「蜂聚」期。
美國企業對技術投資回持樂觀預期。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美國長期處在技術開發的前沿,以信息產業為中心的高科技產業已具有世界霸主的地位。1997年,在全球信息市場中美國所佔份額為48%,大大高於歐洲的25%和日本的16%。在軟體方面,美國佔世界軟體銷售的75%的市場份額,僅在1996年一年,微軟公司的利潤就高達34億美元。霸主的地位意味著國際競爭中高額的壟斷利潤和巨額回,而這種預示著資本高額回率的壟斷利益是企業家投資於技術創新活動的一支催化劑。
樂觀的資本回預期加上美國技術創新「蜂聚」期的到來等正面因素的累積,使美國企業對資本的需求在90年代初劇增。
「股市奇觀」是資本價格上升和企業凈值增加的結果
強勁的資本需求和全球范圍內不受限制的資本供給相互配合的結果,是融資市場的繁榮和投資活動的踴躍。虛體經濟周期理論中的加速器機制告訴我們,企業增加投資將帶來資本價格上升的結果,資本價格的上升反過來又使企業凈值增加,而且企業凈值的變動幅度要大於資本價格的上升幅度。企業凈值的增加導致企業外部融資成本升水下降,進而刺激資本供給和投資,使得資產價格繼續上升。以上建立在模型基礎上的理論推倒的結果——資本價格的節節上揚,已經被現實中美國股市指數自1992到1999年底的表現所印證。
金融加速良性循環最終表現為超長的持續增長
虛體經濟周期理論告訴我們,金融加速機制具有乘數的自加強效應,這種效應通過如下幾個途徑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造成1990到1999年美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事實。
高消費是主要動力。由表1可見,美國經濟在90年代的三個時期中,經濟增長速度持續加快,同期的消費水平也翻了近一番,而個人儲蓄率卻下滑到1%的低水平,減少了一半有餘。美國私人消費長期以來一直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3以上,因此從數字上不難得出結論:美國的高消費和過度消費是支持美國經濟超常增長的主導因素之一。
表190年代美國個人消費指標增長情況%
GDP增長率企業的固定資 消費增長 個人可支配 個人儲蓄
產投資增長率 率 收入增長率增長率
1990-19952.45.0 2.62.17.2
1995-19973.9 10.4 3.53.14.7
1997-19994.2 10.5 5.14.03.1
資料來源: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國民收入和產品賬戶》和2000年美國《總經經濟告》整理。
高投資推波助瀾。股市的繁榮刺激了企業的投資慾望,90年代美國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增長速度引人矚目。在90年代上半期,投資率穩定在5%,從1995年開始,固定資產投資率翻了一番還多,達到10.4%和10.5%的高水平;1991-1998年,美國總投資每年比上年的增長量為51億、444億、937億、589億、962億、1082億、410億美元。
危機因素的累積
現實中,美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的確造成了危機因素的累積,使過多資金在持續注入新興產業的同時為企業不能按時「還款」埋下了伏筆,由此在外部不利因素的沖擊作用下,經濟由增長進入到虛體經濟周期的減速階段。
危機因素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美國金融市場的代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納指於1995年7月17日首次收於1000點以上,此後不到5年,該指數便突破了5000點,而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實現同樣的突破卻用了23年。這樣的突破速度在以往是根本不可想像的,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科技股因此被公認為是全球最大的泡沫所在。除此之外,經計算,1995年,美國紐約股市收益有46%是來自於利潤,54%則來自於資產溢價,從1997年開始由於公司利潤增長停滯,市值飆升幾乎全部來自於資產溢價,且增加幅度並不比1997年前的幅度小。金融資產向信息產業的過度配置還導致了該行業內部不計成本的競爭局面,使整個信息產業的規模在迅速擴大,遠遠超過了現階段的需求。供過於求局面的形成大大降低了信息行業投資的回。因為信息行業是此次經濟周期的主導行業,因此從整個經濟系統的角度來說,代表企業按期「還款」可能的投資回率指標,在該行業的降低意味著虛體經濟周期的危機因素在不斷累積。
危機因素釋放源自系統受到的不利沖擊
不斷累積的周期危機因素最終要尋找途徑進行釋放的,虛體經濟周期的危機因素釋放是以經濟系統受到不利沖擊為突破口的。具體來說,就是以美聯儲連續上調利率為導火索,繼而在經濟系統對這個負面影響因素的不斷放大過程中逐步得到釋放。
從1999年5月到2000年5月,美聯儲數次提高短期利率,從75%上升至5%,共提高75個百分點。此舉雖然是出於遏制經濟過熱的良好初衷,但卻直接帶來股市的下挫和震盪。其背後的經濟原理是:在經濟系統碰到了包括貨幣政策沖擊在內的某種負面因素的沖擊時,對前景的悲觀往往使借款人提高了對資本預期回的要求,企業投資需求因此減少,資本價格和企業凈值隨之下降。納斯達克和紐約股市雖然後來分別在2000年1月及3月創過歷史新高,但隨著利率屢次調高,最終兩者都沒能避免下挫、整理、泡沫破裂的結果。
資本價格下跌使經濟滑入減速階段
從虛體經濟周期的角度看,美國經濟在2000年第三季度進入了減速階段,主要的表現是2000年第三、第四季度的增速分別是3%、9%,2001年四個季度的增速分別是3%、0.3%、-3%、7%,2002年第一季度增長率雖然有所回升,達1%,但第二季度又回到了1%。經濟之所以下滑,根本原因還在於拉動美國經濟「火車頭」——資本價格出現回跌:美股走勢在2000年下半年發生逆轉,2000年全年納指累計下跌近40%,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指分別下跌超過6%和10%,並且是10年來三大指數首次同時下跌。到2001年3月22日,美國三大股市的指數從上年的高峰分別下跌20%、64%和28%。根據股市下跌幅度超過20%為熊市的國際通用標准,從那時起均已進入熊市,尤其是代表科技股的納斯達克,其下挫幅度已經超過歷史上最慘的一次空頭。加總來看,到2001年中期,美國股市跌掉的市值已經相當於美國總產值的50%,是1987年股市大暴跌時的兩倍。目前,三大股指仍然分別在8500點、1200點、900點四周躑躅不前,美國經濟進入調整階段。
參考文獻
1金志奇:《美國信息產業革命與宏觀經濟目標》,《世界經濟》第5期。
2許永兵、徐聖銀:《長波、創新與美國的新經濟》,《經濟學家》第3期。
3揚帆:《盛極必衰:美國經濟大調整》.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投資與證券》第11期。
4Bernanke,Ben,andMarkGertler:「AgencyCosts.NetWorth.andBusinessFluctuations「,AmericanEconomicReview
79pp.14-3
5Bernanke,Ben,andMarkGertler,SimonGilchrist:「「,NBERWorkingPaper
No.4789,,78.February,pp.1-1
6——:「「,NBER
WorkingPaperNo.645March.
7Carlstrom.Charles,andTimothyFuerst:「AgencyCosts.NetWorth.andBusinessFluctuations:AComputale
GeneralEquilibriumAnalysis「,AmericanEconomicReview,Forthcoming.
8Minsky,H.P.:StabilizinganUnstableEconomy,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我在網上搜了一個小時看到的這篇論文其中都能看到附圖附圖但就是看不見圖,希望各位詞友如果找到帶圖的這篇論文給他加上
❼ 美國三大指數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第一個第一個使用電子交易的股票市場。是以科技技術類公司為主要編制對象,其中股票為所有新技術行業,包括軟體和計算機、電信、生物技術、零售和批發貿易等,如蘋果、谷歌等公司。在世界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都很大。
2、標准普爾500指數
是由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其成分股是500家在美國主要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其目前的成分股主要有四個行業的股票,不論是廣泛度還是編制方法都較好,反映出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狀況。
3、道·瓊斯工業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是歷史最悠久的一支指數。
顧名思義,道·瓊斯工業指數是以工業股作為主要編制對象的指數,其中包括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不過也因為只有30支,體現出其廣泛性不夠的缺陷。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❽ 關於美國三大股指
是正常的~因為製作的時候有些圖片沒有設置在裡面的~~~不過6120C的可以自己製作主題的
可以去下載這樣的軟體~~~
❾ 美國股市三大股指(道瓊斯、標准普爾、納斯達克)最近一周內,出現了大起大落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就是道瓊斯股市連續十多年牛市已經高估了。這次由於突發事件可能使全球經濟步入衰落,於是大資金落袋為安,順勢出貨,確認熊市。
❿ 美股三大指數都是什麼
分別是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
拓展資料: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開始編制的一種算術平均股價指數。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道瓊斯指數亦稱$US30,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