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融資融券杠桿比例一般是多少
你好,融資融券杠桿比例一般是1:1的形式。
2. 分級基金的杠桿比例一般是多少
你好,分級基金中的杠桿一般有三類: 份額杠桿=(A 類份額+B 類份額)/B 類份額 凈值杠桿=(母基金凈值/B 份額凈值)*份額杠桿 價格杠桿=(母基金凈值/B 份額價格)*份額杠桿
份額杠桿通常是固定不變的,股票型分級基金一般 A:B 比例為 5:5(B 類 2 倍初始 杠桿)或 4:6(B 類 1.67 倍初始杠桿),債券型 7:3(B 類 3.33 倍杠桿)。
由於交易中,B 份額的價格和凈值不斷變動,分級基金的凈值和價格杠桿也會隨之調整,當市場上漲時,B 份額的杠桿減小;當市場下跌時,B 份額的杠桿提升。 杠桿倍數越高、風險越高,同樣進攻性就越強。
舉個例子,對於一個
A、B 份額配比為 1:1 的分級基金,如果今天 A 份額和 B 份 額的凈值都是 1 元,今天 B 的杠桿倍數是 2,如果明天母基金上漲了
1%,A 份額 的凈值漲至 1.0001,B 份額的凈值漲至 1.1999,此時 B 的杠桿倍數下降到 1.83 倍。
3. 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在對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時,對其持股數量是否有限制具體限制百分比是多少
這個沒有限制。沒有哪個法律規定它的投資上限,但實際投資中,PE基金的股權大部分是小股權,只有很少的案例投資比例會達到40%以上。並購基金除外。
4. 基金的杠桿比率是3:1是什麼意思
杠桿指可以利用少量資金完成大比交易。權證投資中只需要購買權證就可以從事證券交易,不需要交易對應主證券的全部資金,因此用杠桿的放大作用來比喻。
杠桿比率是指標的證券的價格與權證價格(按行權比例折算)之比,其計算公式為:
杠桿比率=標的證券價格÷(權證價格×行權比例)
杠桿比率反映投資正股相對於投資權證的成本比例。假設某隻權證的杠桿比率是3,則說明投資權證的成本是投資正股的三分之一。
5. 私募股權投資如何利用杠桿
所謂私募股權並購基金,是專注於對目標企業進行並購的基金,其投資手法是,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後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後再出售。並購的前提是有充足的資金,那麼,私募股權並購基金該如何利用杠桿呢?
以杠桿收購為主要模式的並購基金的收購可以創造公司價值,會讓企業變得更加有效。這種價值的創造來自卓越的管理——好的計劃、好的風險控制體系和好的經營方式;價值的創造來源於能動的董事會、管理層持股、資產整合和債務約束四者的協同作用。
杠桿收購(Leveraged-Buyout,簡稱LBO)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並迅速成為美國80年代並購高潮中影響巨大的一種並購模式,目前已成為並購基金的主要運作模式。
杠桿收購,是指收購主體(常常是並購基金或產業投資者)以目標公司(通常是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為抵押和擔保舉債融資取得收購資金,收購目標公司的一種企業並購形式。杠桿收購的財務結構中,股權投資佔10%~20%,負債佔80%~90%。而並購基金並不為相應的債務融資提供擔保,完全以目標公司資產和未來現金流作為融資擔保。
與經濟生活中大量的重要創新一樣,杠桿收購是在經濟主流領域以外發展起來的。杠桿收購處在金融的邊緣地帶,但由於它運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財務杠桿,使它演變為一種強有力的融資收購技術,同時又是一項對資本市場、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產生巨大影響的金融工程。
杠桿收購影響企業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
第一,資本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過利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中的金融工具和機構投資者,杠桿收購融資使公司新的資本結構能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其中,債務的約束控制了代理成本的提升,促進了主動性提高現金流機制的形成,從而也創造了股東價值。
事實上,一方面,不同的資本結構影響著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影響著資本結構的制度安排。正如米勒教授所言:適當資本結構的選擇可促進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效率, 而好的治理結構又能確保公司經理層得到正好為其投資所需,但又不是更多的資金來完成有利可圖的項目。也就是說,資本結構可通過股權和債權特有作用的發揮及其合理配置來協調出資人與經營者之間、出資人內部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和行為。
第二,債務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詹森等學者認為,債務支出減少了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 (Free Cash Flow), 從而削減了經理從事低效投資的選擇空間。在公眾公司收益下滑的過程中,負債的核心問題是自由的現金流。
詹森(1991)對債務的作用得出了如下三個結論: 一是對現金流流失的控制。債務約束會幫助限制現金流的流失,通過強迫管理者償還他們應該保留的資金,債務實際上是權益資本的替代品,在這種機制下,管理者會分散現金流而不會投資在低回報率或者是虧損的項目上。
二是債務是一個有力的適應變化的代理制度。對於所有為過度舉債而陷入焦慮的公司而言,過度使用杠桿會起到副作用。它會使一個公司破產,賣掉部分公司股份,再重新關注於少量的一些核心業務。
三是預警作用。在其它環境中,債務合約的背離會創造出更大范圍內的危機,從而促使高層做出更快的反應。
四是債務能夠迫使管理者們採取一些價值創造的政策,他們通常不願意採用這種政策。
在杠桿收購中居於核心地位的債務約束作用,帶來了公司治理的變革和股東價值革命,這已被理論界和企業界所廣泛接受。自19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了杠桿收購的治理模式。
杠桿收購向世人展示了金融結構對於公司價值創造的積極意義:融資方式不僅影響到現金流的分布,也影響到它的管理方式;價值創造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追求,杠桿收購的財富積累,不是短期的行為,也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投機行為;它是積極的努力和對周圍事態長期警覺的結果;是管理者與所有者利益和諧統一的結果,也是對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的結果。
杠桿收購對價值創造影響深遠
收購的成功,最終取決於以價值創造戰略為核心,把所有權激勵與收購的財務結構、監督機制聯系在一起,並促使它們的相互作用。杠桿收購中的價值創造是基於金融資本家作為股東所提供的咨詢、決策和激勵與控制。
第一,收購和掌控董事會——控制權約束。杠桿收購組織代表著擁有公司大量普通股的投資人,其掌控董事會的一個重要動機,在於使公司長期價值創造計劃能夠不受干擾地實施。在管理層和杠桿收購組織之間的責任分工一般是,經營戰略的決定權和操作的選擇權在管理層,而公司財政支出的控制權則在杠桿收購組織。
一是為了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要適度給經理自主權,遵守避免干預過程管理的原則;二是並購基金控制著董事會,而董事會應高度重視價值創造的決策和管理;保留著對董事會的多數控制權;三是董事會與管理階層間不斷進行溝通與討論。
些控制董事會的措施,確保了董事們致力於達到股東所要求的目標。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現在正部分或全部採用這些措施,股東也越來越多地根據他們的意願來評價公司董事和管理者這方面的行為。
第二,達成利益共同體——(MBO)利益協同。收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使目標公司中盡可能多的人成為股東。如果經理們確實為股東(包括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著想,他們就會正確地平衡公司所有成員的利益,會更加有效地致力於增加企業的長期和短期價值。將經營者和股東利益統一起來的經營目標,是杠桿收購投資於任何企業的一個前提。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一是管理層持股(MBO)。並購交易結束後,管理層持股使收購後的公司能夠大大提高績效,即通過使經理們將相當多的個人財富(80%以上是借來的錢)投資於他們所管理的企業中,把他們變成為所有者,他們就有相當大的動機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服務;二是建立股票期權機制。股票期權(Stock Options)是以股票為標的物的期權合約。股票期權使雇員能夠享受公司股票增值所帶來的利益增長並承擔相應的風險;三是股票增值(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機制,即雇員可以以現金或股票或兩者兼有的形式獲取期權差價收益;四是建立管理薪酬機制。
實證分析顯示,杠桿收購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是使用財富杠桿把股權中一部分分配給管理階層,構建管理激勵機制,與管理層達成利益共同體,使股東價值最大化。另外,由於在大多數杠桿收購案例中,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參與了收購活動, 所以大多數杠桿收購同時也是管理人員收購(MBO)。杠桿收購使處在邊緣中的MBO成為公司治理的主流工具。在MBO中,由於收購活動的發生,使得管理人員的管理動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他們開始更加關注股東價值的增加。
第三,結成夥伴關系——經營協同。成功的收購必須使所有者認同經理們的價值觀。杠桿收購的合夥人機制通過MBO,以一種迫使每個人都關心企業長期生存能力和價值創造的方式把外部投資者(戰略性買主或金融性買主)和經理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其目的是使其中的每個人不僅把獲利能力和短期經營業績的改善相權衡,而且與投資、創新和保值的長期戰略相聯系。
資產整合與價值創造
杠桿收購後,企業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剝離資產、削減勞動成本和再次上市來取得現金流和創造價值。研究表明通過整合能給公司帶來更豐厚的現金流,整合是最有可能進行價值提升的工作。
Jensen(1989)認為杠桿收購的管理、補償和金融結構直接導致了效率的提高和價值的回報。他認為,資產負債比率是杠桿收購的一大優勢。究其原因,一部分可能是由於為了償還債務而不得不努力賣出資產而收回現金,歷史經驗的證據也能對上述陳述做出相應的支持。Kaplan(1989)對杠桿收購者出售重組目標企業的頻率做出了統計。在一年內,42家杠桿收購公司中的16家賣掉了至少10%的被全部買斷的公司。美國學者Bhagat,Shleifer,Vishny(1990)提供了杠桿收購方比非杠桿收購方更傾向於將資產變現出售的證據。
有關整合創造價值的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證據是,馬斯卡里拉和維茲派恩對重組活動的研究。他們發現,自杠桿收購操作後,全部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72個中有54個)都進行過至少一次的公司整合活動。這些活動中有資產重新調整(生產設施的重組、資產剝離等)、成本降低計劃的啟動、以及營銷戰略的改變(包括產品組合、產品質量、定價以及顧客服務)。這些公司重組的結果是,所有權私有的企業在經營績效上實現了大幅度的提高。在35個數據可得的案例中, 處於杠桿收購和再次公開上市(SIPO)中間狀態的企業(期間中值為29個月)以不變價格計算的銷售額增長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增長了27.0% 和 45.4%。
杠桿收購的資產整合,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剝離和出售低效資產和部門, 從價值毀滅型項目中抽回資本;削減和控制管理費用,降低代理費用;裁減冗員,簡化公司管理機構;調整資本結構,降低資本成本;提高市場附加值(即公司的市場價值)。
6. 私募基金的杠桿到底可以做到多少
現在大的政策是去杠桿、保穩定,所以各種加杠桿的方式基本上堵死了;證券類的最高可以做到1至2倍,股權類的比較模糊
7. 私募基金 安全墊 杠桿比例最大多少
委外資金要求私募投顧出20%安全墊 杠桿最高可達1:4
除了委外資金方的要求,其實私募方面在接受委外需求時也還有更多方面的考慮,杠桿的比例就是其中之一。有券商人士發布的信息中也直接列明了這一點,比如說:「量化或多頭等策略,杠桿可以做到最多1:4,保本分成模式,正規銀行渠道資金。」
8. 私募基金可以加杠桿嗎
私募產品的豐富多樣化,管理和評價也一直是專業基金研究者和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但由於非公開渠道發行、信息披露相對不透明等因素制約,讓私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使得投資者既好奇又敬而遠之。
私募發展到現在投資的策略也呈現多樣化,並逐漸朝著海外對沖基金的方向發展。如今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投資風格多元化。基於對私募行業的跟蹤以及對管理人投資策略的研究,我們將目前私募行業各類型投資策略進行了系統梳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分為股票策略、事件驅動、管理期貨、套利策略、宏觀策略、債券基金、組合基金、多策略等九大類。
基金策略類似我們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將資產配置的觀念應用於單一基金上,充分發揮組合基金的多元化效益,分散投資風險。組合基金最大的優勢是基金管理人可根據市況建立並調整投資組合,均衡各類策略和風格的管理人,使基金產品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
常見的也是當前非常火爆的組合基金有FOF和MOM。FOF,也叫基金中的基金,組合基金間的配置通常是由專業機構進行篩選和合理組合來完成的,它可以同時涵蓋多隻不同策略的基金,業績相對更加平穩;MOM,也叫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與FOF直接篩選基金不同的是MOM篩選的是投資管理人,通過篩選出多元投資風格的優秀投資管理人來構建投資管理人組合,然後將資金交給投資管理人組合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