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權指數 > 農業巨災指數保險保單內容

農業巨災指數保險保單內容

發布時間:2021-04-04 13:42:10

① 什麼是自然災害期權、自然災害期貨

1992年,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巨災保險期貨和期權,從而開創了保險衍生產品的先河。

(一)巨災保險期貨

巨災保險期貨是由美國芝加哥交易所在1992年最先推出的,為保險風險轉移至資本市場開啟了實踐先例。但由於金融期貨產品設計缺陷和金融期貨市場尚未成熟因素,上市後不久即中止交易。究其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美國保險服務辦公室巨災信息公開程度不足,期貨市場上頻繁出現信息不對稱現象;(2)期貨市場上避險者多於投機者;(3)保險業對巨災保險期貨產品的操作程序不熟悉,缺乏相應的金融知識;(4)對投機者來說,損失幅度過於巨大,風險過於集中。

(二)巨災保險期權

保險公司在期權市場上通過繳納期權費購買期權合同,等於購買了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一種價格選擇權,即保險公司可以選擇是按照市場價格進行交易,還是按照期權合同約定的執行價格進行交易。

1.美國芝加哥交易所1995年引入巨災期權價差產品,巨災保險看漲期權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即PCS指數期權。該期權合約為一種歐式買入(看漲)期權,是根據財產索賠服務中心計算的9種PCS指數交易的只能到期執行的期權。每種指數代表9個地區中的1個地區在一定期間內由於巨災事件導致的保險損失的估計值除以1億美元所得的值。每一期權都規定有兩個指數a,b(a<b),記作a/b.期權費以點數報價,每點等於200美元。在合約到期日T點,PCS買入期權的價值:

C(T,LT)=min(max(LT—a,0),b—a)

其中a是合約約定的執行指數,b是合約約定的封頂指數,LT是T時點的PCS指數。

2.百慕達商品交易所的巨災期權,即GCCI指數期權。1997年11月,百慕達商品交易所交易(BCOE)推出了類似芝加哥交易所交易PCS巨災指數期權的GCCI巨災指數期權。雖然基本的觀念在這些期權中都是相同的,但是在BCOE期權的具體特性上還有一些不同:(1)其致損事件以GCCI巨災風險指數為基礎,而且每季更新。其編制非常詳細,不僅有地區分類指數,還有按郵政編碼區域編制的指數。(2)有效的地理合約。(3)三種不同類型的巨災期權:單一損失,即在一個時期中的最大巨災事件,中級損失,即第二大事件和聚合型巨災。(4)期權的風險期限是半年期。(5)BCOE期權是「二元期權」,在期權到期日要麼支付0美元,要麼支付5000美元,沒有中間價值的可能。(6)指數價值在每季的間隔被決定(在風險期限結束後的1、4、7、10和13個月),在上述每一季間隔中,期權執行與否依賴於執行價格超過或低於指數價值多少而定。

② 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保險人

台風「天鴿」於8月23日在廣東珠海金灣區登陸,這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台風。
截至8月24日14時,廣東保險業共接到災害相關報案4.1萬件,報損金額12.1億元,其中車險報案3.7萬件,報損金額2.8億元;農業保險報案140件,報損0.7億元;其他財產保險報案0.4萬件,報損金額8.5億元;已完成查勘2.4萬件。

今年第13號台風「天鴿」(強台風級)還沒走,廣東保險業工作人員就已奔向災區一線。身著醒目顏色的保險查勘理賠員成為記者在災區見到的最為忙碌的一群人。

周密部署,緊急應對

台風「天鴿」於8月23日在廣東珠海金灣區登陸,這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台風。受台風影響,廣東、廣西、福建、香港、澳門等地受災,其中廣東珠海市受災尤為嚴重。截至24日14時,台風「天鴿」已造成16人遇難,其中珠海4人,中山3人,江門1人,澳門8人。

被海水漫灌泡水的車輛在等待救援。

廣東保險業高度重視,在廣東保監局的統一部署下,在台風來臨之前即做好部署,受災各地保險公司與時間賽跑,極速開展減損、查勘及理賠工作,努力發揮保險業災害預防預警和經濟補償功能。

一是啟動台風預警機制。8月21日中央氣象台發布台風藍色預警後,廣東保監局迅速啟動災前預警機制,專人跟蹤台風動向,要求各保險公司充分做好災害應對准備;各保險公司採用微信、電話、簡訊等多種方式進行災險提示,提供安全防範建議,做好防災防損工作。

二是啟動災害響應機制。各保險公司落實災後理賠責任到人,台風期間24小時值班,服務電話保持暢通,查勘理賠人員隨時待命,及時應對突發情況。

三是全力做好災後理賠服務。各保險公司統籌調配全省理賠資源,即時開通綠色理賠通道,全力做好受災地區接報案及查勘理賠服務工作,加快賠付速度,幫助人民群眾盡快恢復災後生產生活。

四是加強理賠工作督查。廣東保監局成立台風應對督導小組,對災後賠付工作開展專項巡查和督查,第一時間派出工作組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進行督導,組織行業做好理賠服務工作;同時啟動工作報送機制,加強理賠情況跟蹤,要求各保險公司台風過後次日起定期報送理賠進展情況,確保災後理賠工作順利進行。

被台風和巨浪拍打到路邊樹上的小汽車,太平洋(行情4.21 -0.94%,診股)保險的查勘員正在協助市政工作人員鋸開樹木救援車輛。

深圳保監局也及時向社會發布台風預警信息,並指導保險業迅速應對台風暴雨災害,要求行業組織和各保險公司網站、微信公眾號發布台風預警提示和災害應對指南,進行防災防損工作指導,提升消費者防災防損意識;與市政府應急辦、應急指揮中心取得聯系,建立協調合作機制,參與搶險救災隊伍;啟動深圳保險業災害I級應急響應,各保險公司主要領導堅守崗位,排查風險,組織防災救援;同時建立台風保險理賠綠色通道,堅持先救助後定損的特事特辦原則,減免理賠手續,提升救助理賠效率。

50餘支保險便民服務隊馳援災區

在受災最為嚴重的珠海市,保險業更是與時間賽跑,在區域大面積停水停電及道路嚴重堵塞情況的情況下,珠海市保險行業協會即時組織當地保險從業人員組成了近50餘支便民服務隊,深入珠海市各小區安撫受災群眾,登記受災情況,接受保險報案;同時設立69個便民服務點,為全市居民提供保險服務。

在珠海「天鴿」台風受災最為嚴重的小區,中國人保財險廣東珠海分公司的理賠查勘人員到小區地下車庫打著手電筒查勘車輛泡水受災情況。

記者在珠海現場采訪時看到,受台風侵襲,珠海市九洲港一片狼藉,尚未完全開展災後恢復和重建工作;珠海九洲機場臨海受災嚴重,多架直升機受海水漫灌受損,直升機機庫頂棚也被直接掀開,造成機庫及直升機受損,人保財險珠海市分公司作為主要承包方,已設點入駐開展理賠服務。

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平洋保險等均在受災嚴重的珠海九洲機場設點服務。

東莞市虎門鎮步行街沃爾瑪停車場台風中由於海水倒灌發生水浸,人保財險東莞分公司理賠人員立即奔赴現場駐守並開展施救。理賠人員梁偉雄在臨時服務點為客戶開展咨詢、施救、理賠、服務、登記事宜,並現場與客戶簽訂車輛報廢協議,保管車輛鑰匙,待抽水完畢後拖車定損,已連續工作20小時以上。

截至8月24日12時,人保財險廣東省公司共接到台風「天鴿」報案11078件,其中車險9844件。

災害發生後,中國人壽(行情28.14 +1.63%,診股)廣東省分公司第一時間發布災害報案指引,主動服務。在受災嚴重的珠海市,中國人壽珠海市分公司推出了主動尋找客戶,多渠道受理報案,簡化申請流程,微信線上理賠,免提供保單原件,取消定點醫院限制,放寬身份證明,取消和優化身故證明材料,提供預付賠款服務等八項服務舉措,排查中1名客戶因海水倒灌遇險身故,公司主動上門協助辦理理賠申請,待客戶確認後將第一時間送抵全部理賠款。

平安產險廣東分公司在接到報案後及時賠付,據統計截至發稿時,共接到車險報案9228筆,主要分布在珠海達5343筆。其中已結案513筆,最快一筆15分鍾完成賠付。

在災區現場進行理賠工作督查的廣東保監局財險處負責人員介紹,廣東地區已經建立起了一套運行良好的災後保險查勘理賠服務機制,基本上是哪裡有災情,哪裡就有保險業人員提供服務。

記者陪同中國人保的查勘人員在查勘珠海百森花園小區車輛受損情況時,很多小區業主主動走上來了解保險相關情況,查勘人員也主動做好記錄、查勘、理賠服務。

保險查勘人員到受災嚴重的百森花園小區查勘情況,旁邊正在救災的居民主動向查勘人員詢問保險情況。

幫助企業恢復重建

據廣東保監局發布的消息,截至8月24日14時,廣東保險業共接到災害相關報案4.1萬件,報損金額12.1億元,其中車險報案3.7萬件,報損金額2.8億元;農業保險報案140件,報損0.7億元;其他財產保險報案0.4萬件,報損金額8.5億元;已完成查勘2.4萬件。

珠海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區域,實體經濟是珠海發展的重要根基,在此次台風中,珠海的實業也受到了很大影響。

據珠海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慧添介紹,截至24日晚,珠海市保險公司已接到車險報案2.29萬宗,初步估損金額達1.62億元;非車財產險報案1001宗,估損金額2.92億元。考慮到財產險特別是車損案件非常集中,且區域停水停電及道路堵塞情況較為嚴重,後續報案數量還將持續提升。

珠海金灣碼頭,被台風巨浪打上案的遊艇和碼頭浮橋。據碼頭負責人員介紹,遊艇和碼頭設施均已投保,等待台風完全結束後將查勘理賠。

台風過後,各大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及珠海分公司負責人均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了解受災情況,為各受災企業減損、查勘理賠服務。

據記者了解,珠海市的明星企業格力電器(行情39.25 +3.32%,診股)也受到台風侵襲,一處廠房區域嚴重受損。人保財險珠海市分公司總經理謝澤偉第一時間進入受災廠區協助減損、查勘理賠工作,目前初步估損已超過5000萬元。

「一帶一路」裝備「走出去」的排頭兵三一海洋重工,在此次台風中受損嚴重,其出口印度的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等裝備受損。久隆保險總經理謝躍以最快速度趕到現場為客戶提供服務,並在台風過後第一時間向其預付50萬元理賠款,以支持其災後重建工作的開展。

在台山市,海宴海僑農場南豐村約5000畝甘蔗受「天鴿」影響倒伏,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廣東分公司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查勘定損,為農戶提供服務。

台山市海宴海僑農場南豐村約五千畝甘蔗受天鴿台風影響倒伏,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查勘定損。(盧勝波攝)

在幫助各企業恢復重建過程中,保險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得到了彰顯。

巨災指數保險預賠付2200萬元

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台風等級情況,台風「天鴿」觸發廣東陽江、雲浮兩個巨災保險試點地市的台風巨災賠付,預計賠付金額分別為1200萬元和1000萬元,強降雨賠付觸發情況正在緊密計算之中,廣東保險業已准備好相關理賠資金。

廣東巨災指數保險是全國首創,2016年下半年在粵東西北10個地市正式落地。該保險圍繞強降雨、台風、地震三類重大災害,創新建立根據連續降雨量、台風等級、地震震級等災害參數進行賠付的指數模式,提供風險保障23.47億元。截至本次災害前,已累計支付賠款6527.6萬元,在災害救助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巨災保險制度是一項長期工作,從2017年起,巨災指數保險試點工作將逐步在全省鋪開。目前,省級巨災保險工作協調小組正在積極推進這項工作,廣東保監局將積極配合省財政廳等有關部門,在總結去年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提高保險服務水平,完善多層次災害救助體系,提升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

受台風影響,珠海中國移動全球通大樓受海水倒灌及台風損傷,造成珠海較大面積電話網路中斷,受災後保險公司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了解受損情況。

③ 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保單在

我區是農牧業大區,又屬乾旱地區。十年九旱、風雹洪澇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如何撬動農業保險這個「支點」,讓農業保險更好地為「三農」服務,仍是當前面臨的重大研究課題。
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
養殖業與草業保險缺失
梳理全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種植業農業保險在逐年推廣,而養殖業和草業保險才剛剛試水。
2005年,我區作為全國首批9個農業保險試點地區之一,開始試點奶牛保險。當年6月29日,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在呼和浩特賽罕區舍必崖村簽訂了全區首份奶牛保險保單,10頭奶牛入保。
2007年,我區又被列為全國政策性農業保險6個試點省份之一。承保公司由人保財險1家發展為3家,即中華聯合和安華保險公司也相繼加入承辦農業保險隊列。同時小麥、玉米、大豆3大類農作物保險和能繁母豬保險在我區問世。當年3大類農作物承保面積占實際播種面積的40%。
2008年,農險補貼品種增加,油菜籽、葵花籽等農作物被納入農險范疇,而且5個品種農作物承保面積佔到實際播種面積的90%。同時,能繁母豬和奶牛被列入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
2009年以來我區又增加了一些地區性的補貼品種。如興安盟、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開展了馬鈴薯保險保費補貼試點。2011年,通遼市、赤峰市、包頭市開展了溫室大棚保險保費補貼試點。目前我區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主要種植作物均已納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補貼范圍。其中,主要糧食作物的保險覆蓋面已經達到92%。
「雖然我區農業保險的發展規模、承保面積、參保農牧戶數量、財政補貼資金額度等指標在全國均處於前列,但在現有保費補貼品種中,養殖業的保費補貼品種偏少,並且沒有將自治區畜牧業主要飼養品種—肉羊納入全區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坦言。
這位專家指出,肉羊是我區牧民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占總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但在廣大牧區季節性的自然災害頻發,而牧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一旦災害發生,受損面很大,許多牧民家庭由此致貧。因此,肉羊等飼養品種亟需被列入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范疇。
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也指出,我區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承保率偏低。目前,我區已經連續10年牲畜存欄超過1億頭(只),但2013年我區承保牲畜124.29萬頭(只),僅占當年牲畜存欄1.2億頭(只)的1%。如果實現應保盡保,僅養殖業保險就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潛在保費規模。如何提高承保比例是今後政策性養殖業保險必須解決的難題。
一些商業保險公司正在嘗試開展肉羊養殖保險。今年6月份,中國人保財險赤峰市林西縣支公司簽出全區首張商業性羊養殖保險單,為赤峰市林西縣五十家子鎮、大營子鄉、林西鎮2156頭基礎母羊提供了172萬元的保險保障。這無疑為肉羊保險推廣開了一個好頭!
去年,中華聯合與錫林浩特草都農牧業公司合作試點開展國內首份草業保險,今年又在烏蘭察布豐鎮試點苜蓿保險。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目前,自治區草原面積為7880.4萬公頃,如果苜蓿、草業保險試點成功,將成為自治區農業保險的又一發展亮點。」
業內人士指出,推廣養殖業保險,需要政府發揮職能作用,積極爭取將當地具有產業支撐作用的養殖品種納入政策性保險補貼范圍;搭建保險公司與當地規模化養殖龍頭企業的對接平台,將規模化養殖企業牲畜的投保情況作為銀行授信的重要指標;發揮獸醫部門的積極作用,在疫病防治、耳標佩戴、無害化處理上制定相關獎懲政策。
保險企業承保積極性不高
在遭遇了2012年底那場雪災後,付靜華等10多戶大棚種植戶籌齊了保費,但卻在保險公司遭冷遇。原來,這些大棚戶在整個棚區所佔的比例過小,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
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坦言,農業保險利潤低、風險高,是個「不掙錢的買賣」,企業承保的積極性並不高。
縱觀近年來養殖業保險,發展困難,且出現下滑趨勢,歸根結底為養殖業保險處於虧損階段,保險公司無利可圖。相較於其他保險業務,農業保險的盈利率遠遠低於其他保險品,因而對於綜合性商業保險公司來說,農業保險利潤低,承保的積極性不高,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則急於拓展其他險種以分散農業保險所帶來的風險。
「目前,自治區已經有6家公司具備農業保險經營資格,而近幾年實際承辦的保險公司只有3家,並一直沿用2008年的區域劃分,缺乏競爭,制約了農業保險服務水平的提升。」自治區保險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指出。
依據《內蒙古自治區2012年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實施方案》,我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工作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的基本原則。當前,各級政府把推動開展農業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完成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擴大保險覆蓋面、降低保險費率、爭取盡可能多的保險賠付款等方面,這顯然同保險公司開展業務的目的是不一樣的。開展農業保險的公司都是商業性企業,盈利是其開展業務的根本目的。因此,由於目標的不完全一致,政府的意願同保險公司的經營理念存在較多差異。另外,有些地區政府部門的農業保險補貼資金不到位,撥付拖延等打擊了保險公司的承保積極性。
自治區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今後,應為農業保險公司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氛圍,明確界定相關政府管理機構的職責范圍和農業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范疇,從而避免政府部門對農業保險公司產生不合理干預行為。同時,探索建立合理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風險轉移分攤機制。設立農業再保險公司,引導經營農業保險的企業,向再保險公司進行分保,對農業保險的風險進行轉移,分散經營風險,消除保險公司的後顧之憂。
農戶參保意識有待加強
我區政策性種植業保險,實行中央、省級、盟市及旗縣四級財政補貼90%保費,農戶自繳10%;奶牛保險由財政部補貼50%,農戶與龍頭企業共同承擔15%,其餘部分由自治區級財政補貼;能繁母豬保險保費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級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財政各補貼10%,其餘10%由農戶承擔;育肥豬保險由中央財政補貼50%,自治區財政補貼20%,盟市、旗縣區財政各補貼10%,農戶承擔10%。
就農民自籌部分,一些農戶不願意承擔。中國人保內蒙古分公司農險事業部兼三農保險部總經理王蒙寧告訴記者:「從2007年,國家實施財政補貼性農業保險政策以來,今年已經是該項政策實行的第8個年頭,對農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是世貿組織認可的一項綠箱政策,以保險代替直接補貼,無論減少自然災害對農業保險生產帶來的影響、穩定農民增收,還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我區情況看,廣大農牧民群眾對主要糧棉油作物的種植業保險認識程度高、參加保險的積極性也高。但是對養殖業保險由於受個人繳費能力限制,參保意願還有待於進一步提升。」
業內人士指出,農業保險培訓的缺失和保險公司鄉鎮網點少、使廣大農民對農業保險只知皮毛、造成其投保意識差分不開。記者了解到,在一些鄉村,由於保險公司的網點還未普及,造成農民投保無門。
作為我區最大的財險公司,目前,人保財險內蒙古分公司已經在全區中心鄉鎮設立了273傢具有展業和出單功能的「三農」保險營銷服務部,周邊鄉鎮設立了326傢具有保險咨詢與服務功能的「三農」保險服務站,行政村設立3156家「三農」保險服務點。今年,該公司又向自治區保監局申請新建鄉鎮級「三農」營銷服務部178家,力求通過2到3年時間,將其服務機構覆蓋到我區所有鄉鎮。
據王蒙寧介紹,農民買農業保險大有益處。在保險期間內,由於暴雨、洪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病蟲鼠害,造成保險農作物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且損失程度達到合同約定的起賠點,農戶都可以得到理賠。一般災害的起賠點為損失率20%以上,旱災的起賠點為損失率30%以上。賠付的最高限額為承保作物的保險金額。各品種的保險金額不等,是由農戶實際投入的物化成本決定的。例如水地玉米為400元,旱地玉米為220元,油菜為170元,葵花籽為250元等。
而在國內已經有多個省區的保險公司在探索試點指數型農險產品,如安徽推出水稻種植天氣指數保險、成都推出蔬菜價格指數保險,北京推出全國首個生豬價格指數保險,江蘇推出國內首個指數型水產品保險。這些指數型保險產品,有效簡化了繁雜的查勘定損工作,提高了風險可控程度。我區也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展蔬菜種植成本保險和生豬價格指數保險補貼試點。下一步,我區農險經辦公司將借鑒先進地區指數保險發展的成功經驗,根據自治區農牧業發展特色,開發適合本地區的指數保險,如肉牛、肉羊指數保險、馬鈴薯產值保險等。
面對災情,我們會扼腕痛惜,但是否應有未雨綢繆的意識?
專家建議應建立農業保險信息查詢平台,參保農戶(養殖戶)可自主、自由查詢參保、理賠等相關信息,鼓勵農戶(養殖戶)自主維護自身權益。
另外,應建立農業保險多元化投入機制。目前所有的自然風險都是由農業生產經營者承擔,而農業生產者對農業保險的投入能力又有限,因此,應該破除「誰種田誰擔風險」的舊觀念,建立誰享有農業產品,誰就有義務分擔一部分農業風險的新體制,即建立政府、企業、保戶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那麼,農業保險的新天地將會到來。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④ 保險業「新國十條」是什麼

1、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於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放在經濟社會工作整體布局中統籌考慮,以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元化保險服務需求為出發點,

以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為方向,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健全市場、優化環境、完善政策,建設有市場競爭力、富有創造力和充滿活力的現代保險服務業,

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二)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策引導。對商業化運作的保險業務,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具有社會公益性、關系國計民生的保險業務,創造低成本的政策環境,給予必要的扶持;

對服務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積極作用但目前基礎薄弱的保險業務,更好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二是堅持改革創新、擴大開放。全面深化保險業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引進先進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釋放和激發行業持續發展和創新活力。

增強保險產品、服務、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市場主體差異化競爭、個性化服務。三是堅持完善監管、防範風險。完善保險法制體系,加快推進保險監管現代化,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規范市場秩序。處理好加快發展和防範風險的關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努力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保險成為政府、企業、居民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的基本手段,

成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質量的重要渠道,成為政府改進公共服務、加強社會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達到3500元/人。保險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2、構築保險民生保障網,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四)把商業保險建成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商業保險要逐步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養老健康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保險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商業養老健康保障計劃。

支持保險機構大力拓展企業年金等業務。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對基本養老、醫療保險的補充作用。

(五)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服務。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養老保障。推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促進保險服務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

(六)發展多樣化健康保險服務。鼓勵保險公司大力開發各類醫療、疾病保險和失能收入損失保險等商業健康保險產品,並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

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結合的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支持保險機構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鏈整合,探索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設立醫療機構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3、發揮保險風險管理功能,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七)運用保險機制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政府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在公共服務領域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積極探索推進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效率。

按照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要求,做好受託承辦工作,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鼓勵發展治安保險、社區綜合保險等新興業務。支持保險機構運用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參與保安服務產業鏈整合。

(八)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強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立法保障的責任保險發展模式,把與公眾利益關系密切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醫療意外、實習安全、校園安全等領域作為責任保險發展重點,探索開展強制責任保險試點。

加快發展旅行社、產品質量以及各類職業責任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和公眾責任保險,充分發揮責任保險在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後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經濟杠桿和多樣化的責任保險產品化解民事責任糾紛。

4、完善保險經濟補償機制,提高災害救助參與度

(九)將保險納入災害事故防範救助體系。提升企業和居民利用商業保險等市場化手段應對災害事故風險的意識和水平。積極發展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家庭財產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增強全社會抵禦風險的能力。

充分發揮保險費率杠桿的激勵約束作用,強化事前風險防範,減少災害事故發生,促進安全生產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十)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制度建設為基礎,以商業保險為平台,以多層次風險分擔為保障,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研究建立巨災保險基金、巨災再保險等制度,逐步形成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台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核保險巨災責任准備金制度。建立巨災風險管理資料庫。

5、大力發展「三農」保險,創新支農惠農方式

(十一)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產量,有條件的保價格、保收入的原則,鼓勵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願參保,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農業保險保障程度。

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產品和服務,豐富農業保險風險管理工具。落實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准備金制度。健全農業保險服務體系,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健全保險經營機構與災害預報部門、農業主管部門的合作機制。

(十二)拓展「三農」保險廣度和深度。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積極發展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房保險、農機保險、農業基礎設施保險、森林保險,以及農民養老健康保險、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

6、拓展保險服務功能,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十三)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在保證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提高保險資金配置效率。鼓勵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

鼓勵保險公司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在合理管控風險的前提下,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相關政策。

(十四)促進保險市場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保險公司的機構投資者作用,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勵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

穩步推進保險公司設立基金管理公司試點。探索保險機構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探索發展債券信用保險。積極培育另類投資市場。

(十五)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建立完善科技保險體系,積極發展適應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推廣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快發展小微企業信用保險和貸款保證保險,增強小微企業融資能力。

積極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發揮保險對咨詢、法律、會計、評估、審計等產業的輻射作用,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十六)加大保險業支持企業「走出去」的力度。著力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的作用。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大型成套設備,簡化審批程序。

加快發展境外投資保險,以能源礦產、基礎設施、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農業、林業等為重點支持領域,創新保險品種,擴大承保范圍。穩步放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進一步增加市場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航運保險。拓展保險資金境外投資范圍。

7、推進保險業改革開放,全面提升行業發展水平

(十七)深化保險行業改革。繼續深化保險公司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保險企業制度,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全面深化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穩步開展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

深入推進保險市場准入、退出機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險市場體系,支持設立區域性和專業性保險公司,發展信用保險專業機構。規范保險公司並購重組。支持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十八)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保險市場進一步對內對外開放,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鼓勵中資保險公司嘗試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為我國海外企業提供風險保障。

支持中資保險公司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資金,多種渠道進入海外市場。努力擴大保險服務出口。引導外資保險公司將先進經驗和技術植入中國市場。

(十九)鼓勵保險產品服務創新。切實增強保險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支持保險公司積極運用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促進保險業銷售渠道和服務模式創新。

大力推進條款通俗化和服務標准化,鼓勵保險公司提供個性化、定製化產品服務,減少同質低效競爭。推動保險公司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提供質優價廉、誠信規范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二十)加快發展再保險市場。增加再保險市場主體。發展區域性再保險中心。加大再保險產品和技術創新力度。加大再保險對農業、交通、能源、化工、水利、地鐵、航空航天、核電及其他國家重點項目的大型風險、特殊風險的保險保障力度。

增強再保險分散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強化再保險對我國海外企業的支持保障功能,提升我國在全球再保險市場的定價權、話語權。

(二十一)充分發揮保險中介市場作用。不斷提升保險中介機構的專業技術能力,發揮中介機構在風險定價、防災防損、風險顧問、損失評估、理賠服務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更好地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增值服務。優化保險中介市場結構,規范市場秩序。穩步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

8、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防範化解風險

(二十二)推進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宏觀審慎監管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統一,加快建設以風險為導向的保險監管制度。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改進市場行為監管,加快建設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

完善保險法規體系,提高監管法制化水平。積極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保險監管派出機構資源,加強基層保險監管工作。

(二十三)加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推動完善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探索建立保險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建立健全保險糾紛訴訟、仲裁與調解對接機制。

加大保險監管力度,監督保險機構全面履行對保險消費者的各項義務,嚴肅查處各類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二十四)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加強保險業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完善風險應急預案,優化風險處置流程和制度,提高風險處置能力。強化責任追究,增強市場約束,防止風險積累。加強金融監管協調,防範風險跨行業傳遞。

完善保險監管與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公安、司法、新聞宣傳等部門的合作機制。健全保險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9、加強基礎建設,優化保險業發展環境

(二十五)全面推進保險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保險信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用記錄覆蓋面,構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引導保險機構採取差別化保險費率等手段,對守信者予以激勵,對失信者進行約束。完善保險從業人員信用檔案制度、保險機構信用評價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

(二十六)加強保險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保險業各類風險資料庫,修訂行業經驗生命表、疾病發生率表等。

組建全行業的資產託管中心、保險資產交易平台、再保險交易所、防災防損中心等基礎平台,加快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為提升保險業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二十七)提升全社會保險意識。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鼓勵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開辦專門的保險頻道或節目欄目,在全社會形成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氛圍。加強中小學、職業院校學生保險意識教育。

10、完善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支持政策

(二十八)建立保險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保險監管跨部門溝通協調和配合,促進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保險服務與社會治理相互融合、商業機制與政府管理密切結合。

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數據共享,提升有關部門的風險甄別水平和風險管理能力。建立保險資料庫公安、司法、審計查詢機制。

(二十九)鼓勵政府通過多種方式購買保險服務。鼓勵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運用保險的風險管理功能及保險機構的網路、專業技術等優勢,通過運用市場化機制,降低公共服務運行成本。

對於商業保險機構運營效率更高的公共服務,政府可以委託保險機構經辦,也可以直接購買保險產品和服務;對於具有較強公益性,但市場化運作無法實現盈虧平衡的保險服務,可以由政府給予一定支持。

(三十)研究完善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完善健康保險有關稅收政策。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落實和完善企業為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醫療保險費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

落實農業保險稅收優惠政策。結合完善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加計扣除政策,統籌研究科技研發保險費用支出稅前扣除政策問題。

(三十一)加強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用地保障。各級人民政府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統籌考慮養老產業、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養老服務設施、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供應。加強對養老、健康服務設施用地監管,嚴禁改變土地用途。

鼓勵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等投資興辦養老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機構。

(三十二)完善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政策。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的保費補貼,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三大糧食作物保險縣級財政保費補貼。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現代保險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意義,把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作為促進經濟轉型、轉變政府職能、帶動擴大就業、完善社會治理、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

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按照職責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省級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具體方案,促進本地區現代保險服務業有序健康發展。

⑤ 新國十條的頒布對保險業發展帶來什麼影響

可以預見的是,保險將在包括風險保障、社會治理、經濟補償、支農惠農、經濟提質增效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新國十條」為商業保險積極參與並促進養老、醫療、健康等行業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同時提出了「民生保障網」的全新概念,意味著保險的保障作用不僅僅局限於社會保障領域,更可以擴展到民生保障范圍。
發展商業保險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政府通過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服務等方式,在公共服務領域運用市場化機制,推進商業保險機構開展各類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提升社會管理效率。發揮責任保險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把與公眾利益關系密切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責任、醫療意外、實習安全、校園安全等領域作為責任保險發展重點,發揮責任保險在事前風險預防、事中風險控制、事後理賠服務等方面的功能作用,用經濟杠桿和多樣化的責任保險產品化解民事責任糾紛,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發展商業保險
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投資的獨特優勢。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長期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保險資金利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國家重大工程。通過投資企業股權、債權、基金、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科技型企業、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通過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投資、發起資產證券化產品,培育和完善資本市場。
發展適應科技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推廣國產首台首套裝備的保險風險補償機制,能夠促進企業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釋放居民消費潛力,發揮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發揮保險對咨詢、法律、會計、評估、審計等產業的輻射作用,發展文化產業保險、物流保險,探索演藝、會展責任險等新興保險業務,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保險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期
針對保險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新國十條」也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的現代保險服務業,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同時,「新國十條」還明確提出了目標完成的時間點以及數量指標,即「到2020年,保險深度達到5%,保險密度達到3500元/人」。
業內人士指出,2013年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1.72萬億,保險深度3%,保險密度不足1300元/人。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2020年保險行業保費收入規模將達到4.73萬億,保費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5.5%,這預示著未來6年保險業保費增長將步入高質高效軌道。
落實政策利好
商業保險發展潛力巨大
此次「新國十條」發布後,國務院辦公廳又對商業健康險、養老保險作出了相關規定,其內容相當細化,甚至涉及具體險種、具體影響領域等,內容更易理解,更加具備操作性和可執行性。從「新國十條」所涉及的具體條款,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在養老、健康、公共安全、農險、巨災保險、稅收支持、險資運用等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在稅收支持政策方面,「新國十條」提出,要「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下一步有望擴展至健康險、企業購買補充養老和醫療險、農業險、科技研發保險等多個領域。開辦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後,會激發更多的百姓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和年金保險的有關所得稅政策完善和落實後,更多的企業職工將享受這三類保險保障。
發展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支持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產業,也是各大壽險公司下一步的重點發展方向。開展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發展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探索對失獨老人保障的新模式,支持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業,鼓勵商業健康險產品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發展商業性長期護理保險,提供與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相結合的疾病預防、健康維護、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務都將成為新趨勢。同時,保險機構還將積極參與健康服務業產業鏈整合,設立醫療機構和參與公立醫院改制。
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是保險業「新國十條」中的又一個亮點。「新國十條」指出,將探索天氣指數保險等新興產品和服務,以及增添風險管理工具,降低農業風險。不僅如此,今後,農民還可以選擇到更多的「三農」保險產品,如農村小額信貸保險、農房保險、農機保險、森林保險等普惠保險業務。
「新國十條」中首次提出了通過財政支持保障巨災保險。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雖然提出建立巨災保險制度,但並未對商辦還是財政辦有所定性。此次「新國十條」中明確表示,要建立財政支持下的多層次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為巨災風險提供了保費來源。並鼓勵各地根據風險特點,探索對台風、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災等災害的有效保障模式,明確制定巨災保險法規,建立巨災風險管理資料庫。

⑥ 一米農險是價格十期貨的形式,問普通農戶如何操作請舉例說明。

你好
連續4年被中央一號文件提及的「保險+期貨」保障模式,寄託著更好服務三農的希望。從最初的嘗試,到逐漸形成遍地開花之勢,期貨業、保險業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創新,在部分農產品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保險+期貨」保障模式,打通壁壘,轉移風險,成為服務三農的重要力量。
成就固然顯著,難點也依然突出。「保險+期貨」模式要在全國范圍內惠及更為廣泛的農民群體,還需要從更高層面進行統籌規劃。
披荊斬棘,4年的探索已經取得諸多成績;上下求索,「保險+期貨」必將結出更大碩果。
試點項目呈遍地開花之勢
始於2015年,「保險+期貨」模式的試點已經走過了近4年時間。截至目前,相關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已經在玉米、白糖、天然橡膠等10來個農產品種類上開展了多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呈遍地開花之勢。
「保險+期貨」模式的誕生有其必然性,這是期貨公司專業優勢和保險公司渠道優勢的有機結合。
從保險端看,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常面臨天災威脅,農產品又常有價格波動,這可謂農民的兩大煩惱。防風險、降損失,保險業不可缺位。不過,巨災等危險因素也常給保險業經營帶來大幅波動,在「保險+期貨」模式中,期貨相當於保險的再保險,進一步分散風險。
從期貨端來看,其投資者大多是有套保需求、交割需求的企業和部分專業投資者,一般農戶顯然並非合適對象。保險的介入帶來革新。在「保險+期貨」模式中,農戶接觸到的是了解較多、相對熟悉的保險,其獲得的是保險保障。
2015年,大商所推動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首倡「保險+期貨」模式;2016年,大商所、鄭商所相繼開展「保險+期貨」試點項目。至今,「無論是從『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的覆蓋面、品種、質量看,還是從項目本身支持的金額看,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上海際豐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經理王靖翔表示,這些試點打破了期貨業與保險業的壁壘,為期貨業引入全新的客戶群體,從風險管理的角度進行了創新,意義深遠。
銀河期貨總經理助理郝剛表示,近年來,相關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在10來個農產品種類上開展了多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並且逐漸形成了價格保險和收入保險兩類較為成熟的模式。在價格保障方面,目前已經開展了300多個「保險+期貨」試點項目;在收入保障方面,相關試點項目也已有60多個。
2016年,「保險+期貨」保障模式首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且連續4年寫進該文件。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
業內人士指出,這表明前幾年的試點已經取得了較好成績,積累了一定經驗,有望在更大范圍發揮作用,但同時也應看到,「保險+期貨」模式仍然處於「試點」階段,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生豬期貨尚在孕育之中
從無到有,從初次嘗試到逐步擴大,「保險+期貨」模式的成熟和推廣還需要不斷闖關,繼續創新模式,解決當前面臨的突出難點。
2018年,人保財險大連市分公司和中投天琪期貨,聯合推出國內首個通過期貨市場保障生豬養殖戶凈收益的農業保險,同年11月份,大商所正式對外發布由太保產險浙江分公司申請定製的豬飼料成本指數,用於生豬飼料成本指數保險產品的開發,為生豬養殖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南華資本「保險+期貨」業務負責人李章益表示,對於養殖戶來說,其最大的成本就是飼料成本,約佔50%至70%,因此,豬飼料指數保險能較好轉移解決飼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王靖翔指出,豬飼料成本價格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能直觀反映出飼料端價格的變化。目前,豬飼料成本價格指數的保險費率約為1%-3%,若購買了豬飼料成本價格保險,飼料價格真實上漲,養殖戶可以鎖定一定的生產成本。不過,由於豬飼料價格的變動與生豬價格的變動有一定差異,豬飼料價格的變動由玉米與豆粕的價格變動決定,而生豬價格的變動往往以生豬的實際供需有關,單從豬飼料成本著手,難以完全覆蓋生豬生產的風險。
對於生豬期貨,業界寄予了厚望,也在熱切的期盼其正式推出。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全球最大的畜牧品種和我國最大的農業品種,生豬期貨上市後,將在完善我國生豬價格形成機制、輔助產業穩定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在「保險+期貨」模式的試點中,還反映出一些較為突出的難點,需要在今後的實踐中不斷闖關解決。目前,期貨公司通過靈活的期權產品設計,保險公司通過無人機、衛星遙感等高科技測產手段,交易所通過上市場內期權品種等方式,正在逐步降低保險成本。

閱讀全文

與農業巨災指數保險保單內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