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私募基金的復合策略有加杠桿嗎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完善,近些年私募行業不斷壯大,從2003年的私募基金合法身份都未明確發展到今天,在備案制助推下私募基金迎來大擴容時代,截止2016年2月末,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近26000家,管理規模達5.5萬億。
私募行業蓬勃發展,朝陽永續有幸參與和見證這一盛事,自2006年舉辦中國私募基金風雲榜,至今已經成功舉辦十屆,成為國內陽光私募基金的孵化搖籃。見證著一批批行業中堅力量,我們發掘出了矽谷基金管理人—短線操作高手楊永興;見證了金中和投資、彤源投資、瑞天投資、展博投資、混沌道然等一批優秀的陽光私募投資顧問。見證了具有近20億管理規模的國富投資氣定神閑;見證了重陽投資久經市場錘煉的優秀投研團隊;見證了股災期間成功逃頂的澤泉投資。私募江湖,傳承有序,人才輩出。
私募行業欣欣向榮,私募產品的豐富多樣化,私募基金管理和評價也一直是專業基金研究者和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但由於非公開渠道發行、信息披露相對不透明等因素制約,讓私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使得投資者既好奇又敬而遠之。
備案制讓私募成為資管正規軍,但在此之前,一些第三方平台就開始為神秘的私募陽光化進程作出努力,比如朝陽永續,其私募資料庫最早的數據可追溯到2003年,嚴謹的數據處理、檢驗流程,成就了目前國內最全私募資料庫。現如今,憑借強大的技術支持,朝陽永續私募雲平台上眾多私募的業績記錄、歸因分析,可以幫助機構打造優秀產品孵化體制。
而專業獨特的私募評價體系成就朝陽永續有別於市場的評價優勢:以評價投資經理的風格歸因為邏輯,界定經理的風格,與可能存在的風險暴露點,這才是能真正體現投資實務中最具直接操作意義的所在。數據分析、處理的整個過程,均有雲計算來完成,有效規避了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確保數據及評價結果的客觀准確,流程快捷高效。
私募發展到現在投資的策略也呈現多樣化,並逐漸朝著海外對沖基金的方向發展。如今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投資風格多元化。朝陽永續基於對私募行業的跟蹤以及對管理人投資策略的研究,我們將目前私募行業各類型投資策略進行了系統梳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分為股票策略、事件驅動、管理期貨、套利策略、宏觀策略、債券基金、組合基金、多策略等九大類。
一、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以股票為主要投資標的,是目前國內陽光私募行業最主流的投資策略,約有近7成的私募基金採用該策略,該策略有股票多頭、股票多空、股票市場中性三種子策略。目前國內的私募基金運作最多的投資策略即為股票策略。
1、股票多頭策略
股票多頭策略是通過持有股票來實現盈利目標,基金經理對看好的股票選擇在低價時買進、高價時賣出,賺取中間的差額,而基金的業績則由所持有的股票組合決定;如果組合中所持股票均來自同一行業,那這就是業內常說的股票多頭策略中的股票行業策略了。
代表機構:和聚投資、展博投資、朱雀投資等
2、股票多空策略
股票多空策略也是目前對沖基金的主流策略,即在持有股票多頭的同時採用股票空頭進行風險對沖的策略,在資產配置中會同時包含多頭倉位和空頭倉位。在應用上,多空策略並不局限於股票市場,在利率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外匯市場、信用市場都有多空策略的用武之地,而且有眾多成功案例。就策略執行而言,多空策略除了投資於股票和期貨外,各類金融衍生品也是得力的工具。
代表機構:重陽投資、中睿合銀、睿策投資等
3、市場中性策略
市場中性策略是指同時構建多頭和空頭頭寸以對沖市場風險,在市場不論上漲或者下跌的環境下均能獲得穩定收益的一種投資策略。市場中性策略主要依據統計套利的量化分析。
代表機構:系數投資、金鍀資產、大岩資本等
二、事件驅動策略
事件驅動型的投資策略就是通過分析重大事件發生前後對投資標的影響不同而進行的套利。基金經理一般需要估算事件發生的概率及其對標的資產價格的影響,並提前介入等待事件的發生,然後擇機退出。該策略在我國目前有效性偏弱的A股市場中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該策略目前有定向增發、並購重組、大宗交易等策略分類。
1.定向增發
私募基金將募集的資金專門投資於定向增發的股票。定向增發通常有良好的預期收益,一方面定增的行為對上市公司有股價利好,另一方面,定增由於拿到了「團購價格」,因此有折價的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機構加入了定增策略的產品線,如豐利財富、西域投資等均發行了定增策略的產品。
代表機構:財通基金、同安投資、通晟資產等
2.並購重組
該策略是通過押寶重組概念的股票,當公司宣布並購重組時對股價形成利好後獲利。私募行業內使用該策略最典型的機構就是由原公募一哥王亞偉操刀的千合資本。王亞偉從2012年底奔私以來喜拿重組股的風格依舊不變,其披露出的重倉股中總是不乏重組概念。
代表機構:千合資本
3.大宗交易
目前的大宗交易市場主要是套利交易,除少數機構投資者之間換倉外,大部分交易屬於套利交易。大宗交易套利基金就是通過大宗交易平台大量購買上市大小非股東,然後在集合競價的交易平台快速賣出,利用兩個交易平台成交差價獲取套利空間的基金。
代表機構:瑞安思考投資、世誠投資
三、管理期貨
這種策略以掛牌交易的各類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產品為投資對象,基金經理採用歷史數據建立程序交易模型來判斷買賣時機。比較常見的程序交易方法是跟隨大市的趨同交易,並設立止損點控制風險。管理期貨基金主要投資於與基礎資產相關性不高的衍生品,因此與基礎證券市場的相關性比較低,可以在幾乎所有道德組合配置計劃和對沖基金組合中提供分散性,這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
管理期貨領域的策略可以分為趨勢策略、套利策略、復合策略3個大類。
代表機構:富善投資、千象資產、凱豐投資
四、套利策略
在對沖基金中,「套利」指對兩類相關資產同時進行買入、賣出的反向交易以獲取價差,在交易中一些風險因素被對沖掉,留下的風險因素則是基金超額收益的來源。優點是凈值波動小,不過當市場品種出現較大波動時套利基金容易虧損。
套利策略主要有可轉債套利、固定收益套利、ETF套利、股指期貨套利、復合套利等子分類。
目前ETF的套利空間已經非常小,採用ETF套利的基金已經非常少。可轉債套利策略是指基金管理人通過轉債與相關聯的基礎股票之間定價的無效率性進行的無風險獲利行為。固定收益套利策略常被形容成「壓路機前撿硬幣」。由於標的價格變動微小,該策略通常會運用高杠桿來提高收益率,以滿足對沖基金的絕對回報要求。
據朝陽永續私募數據顯示,目前機構有:申毅投資、盛冠達投資、艾方資產機構。
五、宏觀策略
這一策略主要是利用宏觀經濟的基本原理來識別金融資產價格的失衡錯配現象,再結合多空倉操作來達到獲利的目的,而為了增強收益通常也會選定時機進行一定的加杠桿操作。在使用的工具上,宏觀策略既可以是基礎資產,比如股票、債券,也可以相應的產生衍生工具,比如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甚至期權、互換等等。宏觀策略不僅具有最為廣泛的投資范圍(各類資產),同時具有最為廣泛的投資工具(基礎資產和衍生工具),而且具有最為靈活的投資手段(做多和做空),可以說,宏觀策略最為靈活,但同時對基金經理的要求最高。
代表機構:泓湖投資、樂瑞資產、從容投資等
六、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主要是指專門投資於債券的基金,通過對債券進行組合投資,進而尋求穩定收益的策略。由於債券價格對利率變化較為敏感,基金經理需對債券組合的風險暴露進行調整,隨著國債期貨的推出,投資組合可結合國債期貨來減少凈值波動。固定收益基金通常收益空間較小,一般會配合結構化產品來擴大收益區間。
代表機構:鵬揚投資、合晟資產、耀之資產
七、組合基金
組合基金策略類似我們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將資產配置的觀念應用於單一基金上,充分發揮組合基金的多元化效益,分散投資風險。組合基金最大的優勢是基金管理人可根據市況建立並調整投資組合,均衡各類策略和風格的管理人,使基金產品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
常見的也是當前非常火爆的組合基金有FOF和MOM。FOF,也叫基金中的基金,組合基金間的配置通常是由專業機構進行篩選和合理組合來完成的,它可以同時涵蓋多隻不同策略的基金,業績相對更加平穩;MOM,也叫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與FOF直接篩選基金不同的是MOM篩選的是投資管理人,通過篩選出多元投資風格的優秀投資管理人來構建投資管理人組合,然後將資金交給投資管理人組合進行投資。
❷ 私募基金杠桿收益風險有哪些
看門狗財富為您解答。
私募基金的風險有以下幾種:
1.法律和政策風險
對於國內私募基金而言,目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缺乏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使其處於法律和政策的邊緣地帶。迄今,我國的《證券法》、《信託法》等法律的條文都沒有對私募基金的含義、資金來源、組織方式、運行模式等問題做出明確規定。2003年10月《證券投資基金法》出台,由於存在諸多爭議,仍未能夠為私募基金「正名」。
從外表看,許多基金似乎都有合法身份,但如果對其經營的業務進行深究,其中一些機構很容易讓人與「地下集資」、「非法集資」聯系在一起。正是由於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得不到承認,其經營活動一直游離於法律和政策監管之外,一旦發生違約行為,不論基金管理者還是投資者都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因而面臨很大的法律和政策風險,並且基金規模越大,這種法律和政策風險就越高。
2.道德風險
私募基金的組織結構是一種典型的委託—代理機制,有限合夥人將資金交給一般合夥人負責經營,只對資金的使用作出一般性的規定,通常並不幹預基金經理的具體運營。
在運營過程中,私募基金經理和基金持有人都追求期望投資收益最大,私募基金經理越努力,收益越大,可是私募基金經理除了拿固定的管理費之外,還可以拿業績提成費用,當業績提成費用大於管理費用時,私募基金經理並不會採取使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投資策略,因為這樣選擇並不能使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而是可能會濫用自己的職權去追求更多的個人利益,從而使基金持有人的資產將承受更大的風險,所以即使私募基金有較為優越的激勵安排,但代理人的道德風險仍然存在。
3.操作風險
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具有隱蔽性,國際上一般對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沒有嚴格的限制,這就會造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不利於對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護。在沒有外在約束機制的情況下,私募基金追逐利益的投機本性,可能會讓它們為了獲取巨額的利潤,與上市公司串謀,進行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等違法行為。這些操作風險都會給投資人和市場帶來很大的危害。基金管理人的個人操守不好衡量,如果管理人不遵守合同,就會給投資人造成損失。
私募基金的流動性風險私募基金一般都具有很長的鎖定期,在這期間資金不準撤出,以此來保證基金運作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對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不造成影響。私募基金不能上市交易,因此風險不能隨時轉移,持有人只有等待持有期滿才能變現,基金持有人可能在基金封閉期內會因為資金難以變現而發生債務危機甚至破產。
❸ 私募基金的杠桿到底可以做到多少
現在大的政策是去杠桿、保穩定,所以各種加杠桿的方式基本上堵死了;證券類的最高可以做到1至2倍,股權類的比較模糊
❹ 私募股權投資與杠桿收購有什麼區別
完全是2個領域的事,何談並列比較?
私募股權投資(PE)是指通過私募基金對非上市公司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PE會附帶考慮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兼並與收購(M&A)或管理層回購(MBO)等方式退出獲利。簡單的講,PE投資就是PE投資者尋找優秀的高成長性的未上市公司,注資其中,獲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推動公司發展、上市,此後通過轉讓股權獲利。
杠桿收購(Leveraged Buyout,又作LBO)是一種收購的方式,其本質即是舉債收購,指收購者僅有少許資金,藉由舉債借入資金來收購其他公司,有如運用杠桿原理以較小的力量抬起重物一般。融資收購通常以將收購的公司或未來的現金流做擔保,有時獲利不如預期,因此風險極大。因為是以原有小資金買大公司,有如利用杠桿原理以小力量舉起重物,因此稱作杠桿收購——《恆昌》
❺ 基金中所指的杠桿是什麼意思
杠桿基金是對沖基金的一種。
國內的杠桿基金屬於分級基金的杠桿份額(又叫進取份額)。分級基金是指在一個投資組合下,通過對基金收益或凈資產的分解,形成兩級(或多級)風險收益表現有一定差異化基金份額的基金品種。它的主要特點是將基金產品分為兩類份額,並分別給予不同的收益分配。
(5)私募股權基金有杠桿擴展閱讀
杠桿基金大多是被動跟蹤行業指數,主要配置行業板塊中的主流個股。一旦板塊啟動,由於杠桿效應加持,杠桿基金的漲幅往往優於板塊內多數個股。
杠桿基金不適宜作為長期資產配置工具,進行長期資產配置看重的是資產在長期內的風險收益交換效率,最簡單的指標是以夏普比率來衡量基金風險調整後收益的大小。
只要市場波動,長期來說,投資就會虧錢,即波動率對於長期收益會形成一定的拖累。而且當杠桿率越高時,波動率對於長期復合收益的拖累作用就越明顯。而且,在下跌市場中,杠桿基金放大投資人的損益。
❻ 私募基金可以加杠桿嗎
私募產品的豐富多樣化,管理和評價也一直是專業基金研究者和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但由於非公開渠道發行、信息披露相對不透明等因素制約,讓私募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使得投資者既好奇又敬而遠之。
私募發展到現在投資的策略也呈現多樣化,並逐漸朝著海外對沖基金的方向發展。如今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投資風格多元化。基於對私募行業的跟蹤以及對管理人投資策略的研究,我們將目前私募行業各類型投資策略進行了系統梳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分為股票策略、事件驅動、管理期貨、套利策略、宏觀策略、債券基金、組合基金、多策略等九大類。
基金策略類似我們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將資產配置的觀念應用於單一基金上,充分發揮組合基金的多元化效益,分散投資風險。組合基金最大的優勢是基金管理人可根據市況建立並調整投資組合,均衡各類策略和風格的管理人,使基金產品能更好地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
常見的也是當前非常火爆的組合基金有FOF和MOM。FOF,也叫基金中的基金,組合基金間的配置通常是由專業機構進行篩選和合理組合來完成的,它可以同時涵蓋多隻不同策略的基金,業績相對更加平穩;MOM,也叫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與FOF直接篩選基金不同的是MOM篩選的是投資管理人,通過篩選出多元投資風格的優秀投資管理人來構建投資管理人組合,然後將資金交給投資管理人組合進行投資。
❼ 私募股權投資如何利用杠桿
所謂私募股權並購基金,是專注於對目標企業進行並購的基金,其投資手法是,通過收購目標企業股權,獲得對目標企業的控制權,然後對其進行一定的重組改造,持有一定時期後再出售。並購的前提是有充足的資金,那麼,私募股權並購基金該如何利用杠桿呢?
以杠桿收購為主要模式的並購基金的收購可以創造公司價值,會讓企業變得更加有效。這種價值的創造來自卓越的管理——好的計劃、好的風險控制體系和好的經營方式;價值的創造來源於能動的董事會、管理層持股、資產整合和債務約束四者的協同作用。
杠桿收購(Leveraged-Buyout,簡稱LBO)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並迅速成為美國80年代並購高潮中影響巨大的一種並購模式,目前已成為並購基金的主要運作模式。
杠桿收購,是指收購主體(常常是並購基金或產業投資者)以目標公司(通常是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未來現金流為抵押和擔保舉債融資取得收購資金,收購目標公司的一種企業並購形式。杠桿收購的財務結構中,股權投資佔10%~20%,負債佔80%~90%。而並購基金並不為相應的債務融資提供擔保,完全以目標公司資產和未來現金流作為融資擔保。
與經濟生活中大量的重要創新一樣,杠桿收購是在經濟主流領域以外發展起來的。杠桿收購處在金融的邊緣地帶,但由於它運用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和財務杠桿,使它演變為一種強有力的融資收購技術,同時又是一項對資本市場、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產生巨大影響的金融工程。
杠桿收購影響企業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
第一,資本結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過利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中的金融工具和機構投資者,杠桿收購融資使公司新的資本結構能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其中,債務的約束控制了代理成本的提升,促進了主動性提高現金流機制的形成,從而也創造了股東價值。
事實上,一方面,不同的資本結構影響著公司治理結構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不同的公司治理結構也影響著資本結構的制度安排。正如米勒教授所言:適當資本結構的選擇可促進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治理效率, 而好的治理結構又能確保公司經理層得到正好為其投資所需,但又不是更多的資金來完成有利可圖的項目。也就是說,資本結構可通過股權和債權特有作用的發揮及其合理配置來協調出資人與經營者之間、出資人內部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和行為。
第二,債務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詹森等學者認為,債務支出減少了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量」 (Free Cash Flow), 從而削減了經理從事低效投資的選擇空間。在公眾公司收益下滑的過程中,負債的核心問題是自由的現金流。
詹森(1991)對債務的作用得出了如下三個結論: 一是對現金流流失的控制。債務約束會幫助限制現金流的流失,通過強迫管理者償還他們應該保留的資金,債務實際上是權益資本的替代品,在這種機制下,管理者會分散現金流而不會投資在低回報率或者是虧損的項目上。
二是債務是一個有力的適應變化的代理制度。對於所有為過度舉債而陷入焦慮的公司而言,過度使用杠桿會起到副作用。它會使一個公司破產,賣掉部分公司股份,再重新關注於少量的一些核心業務。
三是預警作用。在其它環境中,債務合約的背離會創造出更大范圍內的危機,從而促使高層做出更快的反應。
四是債務能夠迫使管理者們採取一些價值創造的政策,他們通常不願意採用這種政策。
在杠桿收購中居於核心地位的債務約束作用,帶來了公司治理的變革和股東價值革命,這已被理論界和企業界所廣泛接受。自19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了杠桿收購的治理模式。
杠桿收購向世人展示了金融結構對於公司價值創造的積極意義:融資方式不僅影響到現金流的分布,也影響到它的管理方式;價值創造過程是一個長期的追求,杠桿收購的財富積累,不是短期的行為,也不是一種非理性的投機行為;它是積極的努力和對周圍事態長期警覺的結果;是管理者與所有者利益和諧統一的結果,也是對突發事件危機處理能力的結果。
杠桿收購對價值創造影響深遠
收購的成功,最終取決於以價值創造戰略為核心,把所有權激勵與收購的財務結構、監督機制聯系在一起,並促使它們的相互作用。杠桿收購中的價值創造是基於金融資本家作為股東所提供的咨詢、決策和激勵與控制。
第一,收購和掌控董事會——控制權約束。杠桿收購組織代表著擁有公司大量普通股的投資人,其掌控董事會的一個重要動機,在於使公司長期價值創造計劃能夠不受干擾地實施。在管理層和杠桿收購組織之間的責任分工一般是,經營戰略的決定權和操作的選擇權在管理層,而公司財政支出的控制權則在杠桿收購組織。
一是為了調動管理層的積極性,要適度給經理自主權,遵守避免干預過程管理的原則;二是並購基金控制著董事會,而董事會應高度重視價值創造的決策和管理;保留著對董事會的多數控制權;三是董事會與管理階層間不斷進行溝通與討論。
些控制董事會的措施,確保了董事們致力於達到股東所要求的目標。美國越來越多的公司現在正部分或全部採用這些措施,股東也越來越多地根據他們的意願來評價公司董事和管理者這方面的行為。
第二,達成利益共同體——(MBO)利益協同。收購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使目標公司中盡可能多的人成為股東。如果經理們確實為股東(包括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著想,他們就會正確地平衡公司所有成員的利益,會更加有效地致力於增加企業的長期和短期價值。將經營者和股東利益統一起來的經營目標,是杠桿收購投資於任何企業的一個前提。
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一是管理層持股(MBO)。並購交易結束後,管理層持股使收購後的公司能夠大大提高績效,即通過使經理們將相當多的個人財富(80%以上是借來的錢)投資於他們所管理的企業中,把他們變成為所有者,他們就有相當大的動機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服務;二是建立股票期權機制。股票期權(Stock Options)是以股票為標的物的期權合約。股票期權使雇員能夠享受公司股票增值所帶來的利益增長並承擔相應的風險;三是股票增值(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機制,即雇員可以以現金或股票或兩者兼有的形式獲取期權差價收益;四是建立管理薪酬機制。
實證分析顯示,杠桿收購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是使用財富杠桿把股權中一部分分配給管理階層,構建管理激勵機制,與管理層達成利益共同體,使股東價值最大化。另外,由於在大多數杠桿收購案例中,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參與了收購活動, 所以大多數杠桿收購同時也是管理人員收購(MBO)。杠桿收購使處在邊緣中的MBO成為公司治理的主流工具。在MBO中,由於收購活動的發生,使得管理人員的管理動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他們開始更加關注股東價值的增加。
第三,結成夥伴關系——經營協同。成功的收購必須使所有者認同經理們的價值觀。杠桿收購的合夥人機制通過MBO,以一種迫使每個人都關心企業長期生存能力和價值創造的方式把外部投資者(戰略性買主或金融性買主)和經理們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其目的是使其中的每個人不僅把獲利能力和短期經營業績的改善相權衡,而且與投資、創新和保值的長期戰略相聯系。
資產整合與價值創造
杠桿收購後,企業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剝離資產、削減勞動成本和再次上市來取得現金流和創造價值。研究表明通過整合能給公司帶來更豐厚的現金流,整合是最有可能進行價值提升的工作。
Jensen(1989)認為杠桿收購的管理、補償和金融結構直接導致了效率的提高和價值的回報。他認為,資產負債比率是杠桿收購的一大優勢。究其原因,一部分可能是由於為了償還債務而不得不努力賣出資產而收回現金,歷史經驗的證據也能對上述陳述做出相應的支持。Kaplan(1989)對杠桿收購者出售重組目標企業的頻率做出了統計。在一年內,42家杠桿收購公司中的16家賣掉了至少10%的被全部買斷的公司。美國學者Bhagat,Shleifer,Vishny(1990)提供了杠桿收購方比非杠桿收購方更傾向於將資產變現出售的證據。
有關整合創造價值的另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證據是,馬斯卡里拉和維茲派恩對重組活動的研究。他們發現,自杠桿收購操作後,全部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二的企業(72個中有54個)都進行過至少一次的公司整合活動。這些活動中有資產重新調整(生產設施的重組、資產剝離等)、成本降低計劃的啟動、以及營銷戰略的改變(包括產品組合、產品質量、定價以及顧客服務)。這些公司重組的結果是,所有權私有的企業在經營績效上實現了大幅度的提高。在35個數據可得的案例中, 處於杠桿收購和再次公開上市(SIPO)中間狀態的企業(期間中值為29個月)以不變價格計算的銷售額增長了9.4%,毛利潤和經營利潤分別增長了27.0% 和 45.4%。
杠桿收購的資產整合,主要有以下幾項措施:剝離和出售低效資產和部門, 從價值毀滅型項目中抽回資本;削減和控制管理費用,降低代理費用;裁減冗員,簡化公司管理機構;調整資本結構,降低資本成本;提高市場附加值(即公司的市場價值)。
❽ 私募分級基金有沒有杠桿倍數限制
分級基金都是公募。私募是不限制買什麼的,只要賺錢,買期貨都有可能,沒有杠桿限制,沒有任何規則,只要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