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的保險行業情況
美國的不太清楚,可以告訴你一些我在英國留學時的情況參考。
首先在國外的保險意識已經深入人心了,而且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和國內區別很大。
國外也是社保+商業保險的模式,不過保險的接受程度很高。我從沒接到過保險公司主動給我電話之類的,倒是一到大學報到,學校就幫我買了保險,還給了我一份保險資料,讓我自己打電話去咨詢。當時我就買了份財產險(因為我租房住)。
而且在郵局、超市的貨架上就有保險公司的資料(不過沒有產品,就是公司的業務的介紹和宣傳),排隊時順手就拿份看看,想了解就自己打電話去。我只在學校的學生服務中心,見過一位保險公司的人員,聊了聊,給了我一些建議,因為我是留學生,所以沒有太多的錢可支配。。不過感覺他的友好,有點類似於教堂的神職人員,很友善,會給你許多建議。(因為國外直接問薪水很不禮貌)我就問了問他進入這行業的時間和感受,他說很享受這份工作,能幫助到別人,還有不錯的收入。
總體感覺國外的保險比較全面,種類很多。保險公司的人員都比較專業,電話過去都會聊很多,做的計劃比較完善,就是專業吧。
後來我的同屋被偷了,有賊進屋偷了台筆記本,然後報案啥的,保險公司過來確認,和警察局辦了些手續再賠了點,感覺一切有條不紊。(英國就是這樣,啥事都不用急,按照程序走,不會吃虧。不知道其他國家怎麼樣。)
國內的嘛,早期國內保險公司也是沒有經驗,加上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自己還沒搞明白呢,就出去亂忽悠,所以現在大家對保險的印象都不太好。
現在好很多了,很多國外的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帶來很多的專業知識、業務流程,國內公司也慢慢吸取教訓。所以目前國內的保險行業還是發展的挺好的,雖然不排除原有的一些舊毛病,不過大部分從業人員都往專業路線發展。
如果你在這里咨詢保險的話,絕大部分朋友給出的建議都是「需求分析」「量體裁衣」,就是進步。
相信隨著老百姓保險知識的豐富,風險意識的發展,我們國內的保險行業也能越來越好。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國外的保險行業的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人們的保險意識將會大大提高,而保險行業順理成章的將會成為一個熱門的話題。中國人的投保意識已經慢慢覺醒了,各行各業的職員都在要求單位為自己的人身安全「買單」。雖然中國人的投保意識有所加強,但大多數家庭只購買一種,甚至有很多家庭還沒有購買,所以,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誘人的。有一所規模很大的保險專業學院,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培養專業的保險人才。對於保險行業來說,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才是最好的。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不斷加強,保險人才必將成為市場急需的緊缺型人才,在就業市場上供不應求。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C. 跪求國外保險業的發展狀況,資料越多越好
今年將成為國際保險業最大損失之年
全球最大的再保險集團德國慕尼黑再保險對外表示,僅上半年過後,嚴重自然災害非同尋常的頻繁發生使2011年成為有史以來損失最大的一年。截至6月底,經濟損失約達2650億美元。此數字已超過迄今為止損失最慘重的2005年的總和(2005年全年為2200億美元)。大部分損失由3月11日日本地震所致。
總體而言,損失金額比過去十年的上半年平均值高出五倍以上。保險損失約600億美元,同樣比2001年以來的平均值高出將近五倍。上半年損失通常低於下半年損失,因為下半年往往會受北大西洋(14.15,-0.45,-3.08%)颶風和西北太平洋(8.27,-0.35,-4.06%)台風的影響。
上半年遇到的這種不尋常自然災害事件頻繁發生實屬罕見。
大部分損失由3月11日日本地震所致,此次地震造成了2100億美元的整體經濟損失。這場9.0級的地震是日本史上最強烈的一場,同時也是有記載以來代價最高昂的自然災害——甚至比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還要昂貴,該颶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250億美元。盡管如此,預計300億美元的保險業賠款負擔將低於卡特里娜颶風所造成的保險損失。
大多數與雷暴相關的嚴重災害均為局部事件,對較小區域造成嚴重損害,但卻與諸如強烈颶風等事件不具可比性。然而,一系列龍卷風造成的總損失金額極為可觀。在分別發生於4月底和5月第三個星期的兩起最嚴重的龍卷風系列事件中,經濟損失高達約150億美元,其中保險損失估計為100億美元。
美亞保險是目前在中國國內經營業務的20家外資財險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不但是在中國開展業務最早,而且還是目前市場份額最大、分支機構數量較多的外資財險公司。美亞保險總裁暨首席執行官John Carey於日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事實上,該公司在中國的發展並不簡單依賴於機構數量的擴張,而是更專注於在每一個已經開設機構的地區開展優質業務,提升盈利能力。
第一財經日報:目前整個國際保險業都非常關注日本地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情況。美亞保險是否已經開始對自己在日本地震中所產生的損失開始評估?市場普遍認為,在巨災之後,保險價格會有明顯提高,從你的經驗來看,是否會是如此?
John Carey:Chartis保險集團非常關注日本特大地震。我們也從Chartis總部收到相關信息:現階段,首先確保員工和客戶的安全。目前,我們正在對本次地震的承保損失進行評估,但這一工作的全面完成尚需時日。不過,我想強調的是,目前我們的工作重點依舊是為客戶提供相應的服務。
至於今後市場上保險價格是否會提高的問題,從理論上來看,的確是這樣。但是從近幾年的具體案例來說,也不見得完全如此,例如智利地震後,當地市場的保險價格並沒有出現上漲。由此來看,保險價格是否會出現上漲,主要取決於當地的市場和運作的模式。現在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嘗試著估計各自的風險敞口。我想說的是目前的重中之重是保證人員安全,而至於價格,則是以後需要考慮的問題。
日報:從中國保監會新近公布的數據來看,美亞保險在去年的保費收入較前年來看,有比較快速的增長。這些增長主要來自於哪些方面?
John Carey:我認為,美亞保險的增長主要得益於中國整個經濟在去年的強勁發展,因此我們產品的開發及推出也從中獲益,如海運保險、產品責任保險、個人意外健康險(尤其是境外旅遊意外保險)等。這幾個險種在去年的表現相當良好,單以境外旅遊意外保險為例,中國國內居民由於消費水平的增長,他們會越來越多地考慮去境外旅遊,那麼也就直接帶動了我們產品的銷售。
事實上,不單單是美亞保險,整個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資財險公司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中國經濟的增長,在中國投資的外資財險公司也受益其中。
除此之外,我認為,中國國內保險意識的提高,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這是件好事情。因為市場日趨成熟之後,大家就會考慮去購買更多的保險產品來化解自己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保險業監管部門的工作也是富有成效的。
日報:但我們也注意到,美亞保險在去年占外資財險公司的份額較2009年有大約2%的下降。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份額的下降?另外,在美亞保險內部,對市場份額這一指標是怎麼看待的?
John Carey:就單純所佔外資財險的市場份額來說,我們在去年的確有一個比較微小的下降,但無論是保費收入,還是盈利水平,美亞都是在增長的。換句話說,因為整個外資財險在去年有了更多的市場進入者,因而保費增長比較快,分母擴大,那麼我們在其中所佔的份額以百分比來說,出現了小幅下降。而我們在中國的發展,放眼長遠,更看重的是整個市場規模的發展,事實上,我們去年實現了一個比較具有紀念意義的目標,那就是首次年保費收入突破10億元。
單純的市場份額指標並不是我們最為看重的。如何拓展優質業務、提升盈利能力才是我們追求的。可以這樣說,美亞保險是為數不多的在為中國本地企業提供服務的外資財險公司。我認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機會,這也是我們未來增長的動力之一,畢竟,既然在中國做生意,就必須要為中國企業提供服務。
日報:多數人認為,美亞保險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上取得比較不錯的業績,主要得益於先發優勢,也就是最先來到中國市場。那麼你們新開設的北京分公司的經營情況如何?是否會因為北京是你們後進入的市場,從而給北京分公司特別的傾斜?
John Carey:應該來說,我們在北京市場上的經營情況是比較良好的。開業兩年時間的業務量就有了很大的進步。眾所周知,北京地區市場不同於上海,例如我們就可以幫助那些總部在北京的大型、中資企業「走出去」;同時,我們還向北京市場成功引入了包括並購保證補償保險等創新產品。與此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我們在兩年時間里將北京市場業務量翻了一番,但事實上,我們為此也准備了很長時間,包括人員培訓、制度建設等。
當然,我們也希望能擴大服務網路。但我理解,這一工作需要循序漸進。與此同時,我們已繼續在現有網點中推進各項業務。可以說,我們希望在中國進一步拓展網點,但美亞在中國的發展,並不單純依賴機構數量的增長。
D. 國外保險業的發展歷程希望知道的夥伴詳細回答一下,謝謝!
保險業發展迅速,在國際金融業和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1970年以後,隨著國際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金融行業在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快速提升。如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法國等七國集團(G-7)金融資產總值占同期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399%增加到1998年的791%,金融中介債券總額占同期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35%增加到1998年的44%。在這一發展過程中,保險業發展更為迅速,在國際金融業中的地位快速提升:1970年以來,國際金融業資產結構的重要變化是銀行資產占金融業資產的比重逐步下降,保險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占金融業資產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如七國集團銀行債權佔GDP的比例從1970年的69%下降到1998年的53%,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權佔GDP的比重從1970年的31%提高到1998年的47%。其中,美國、英國和日本的銀行佔比分別從58%、58%和45%左右下降為21%、46%和32%左右,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佔比分別從31%、28%和10%左右增長為46%、40%和19%左右。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快速發展的同時,保險業的發展又快於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成為金融業日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如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保險公司的資產總額從1990年不到6萬億美元增長到1999年的12萬億美元,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構成中,增長快於養老基金公司和共同基金公司的資產總額。從金融資產的平均增長率來看,1990~1998年期間經合組織國家的保險公司在金融資產總額較大、金融資產平均增長率較高(8%~13%)的基礎上,仍保持了年均近10%的增長速度。同期,在七國集團中,保險公司所控制的金融資產年均增長率基本保持在9%左右,與養老基金公司接近,低於共同基金公司。
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2008年全世界保費規模(壽險和非壽險)為42,700億美元,其中歐洲佔41%,北美洲佔32%,亞洲比去年上升一個百分點,佔比22%,排名第三。在保費構成上,全球保費中壽險和非壽險分別佔58.3%(24,900億美元)和41.7%(17,790億美元)。亞洲市場的保費構成則有些不同,其中壽險保費在保費構成中占較大比重,達到75%。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市場的影響。日本保險市場的規模占整個亞洲市場的一半以上,而日本保險市場主要以壽險為主,壽險保費佔到其總保費的80%。
1980-2009年,全球壽險維持高增長,復合增長率達10%。全球保險業格局發生較大變化,但分布仍處於不均衡狀態,壽險業務仍集中於北美、西歐、日本,2008年它們佔全球保費的82%。美、日等國壽險保費都曾維持40餘年高增長,尤其是日本,1950-1970年壽險契約增長141倍,年平均增長率達27.6%;1970-1990年,壽險契約增長20.5倍,平均增長率16%。美、日壽險的發展道路雖不相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無疑是其壽險業發展共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E. 保險公司國內外的發展現狀
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中國保險業現狀與發展前景的分析本文已作為國際經濟學作業上交至導師處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摘要縱觀我國保險業20多年的發展,中國保險市場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就中國保險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前景作出分析,同時提出加入WTO後應採取的對策。關鍵詞:保險業現狀發展趨勢挑戰潛力對策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個以國有保險公司為主體,中外保險公司並存,外資保險公司爭相入市,多家保險公司竟爭發展的保險市場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保險業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一)中國保險業在開放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業務快速發展。自1980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中國的保險業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3年保費總收入達到3880.4億元,比上年增長27.1%,相當於1999年的2.8倍;保險業總資產達到9122.8億元,比上年增長41.5%;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到8739億元,比上年增長51.4%。2003年保險密度為287.44元(即每個公民的平均保費),保險深度為3.33%,中國保險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局面。2、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截至200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公司61家,其中中資保險公司24家,外資保險公司37家。按業務性質分,財產保險公司25家,人身保險公司30家,再保險公司5家,政策性保險公司1家。此外還有6家保險集團(控股)公司,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專業保險中介機構705家,其中保險代理公司507家,保險經紀公司115家,保險公估公司83家,保險從業人員達到150萬人。3、體制改革進展順利。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公司等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股份制保險公司通過吸收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股,股權結構得到優化,治理結構逐步完善,經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保控股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分別設立了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把保險資金實行了專業化管理和集中統一運用。在探索保險資金管理改革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4、法律法規初步完善。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保險業進入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階段。為適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需要,2001年國務院頒布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國保監會積極清理了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002年頒布實施了新的保險法,與此同時中國保監會依據新保險法的有關規定,先後制定、修改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等一系列配套的規章和制度。一個適合中國保險市場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已經逐步形成。5、保險監管逐步與國際接軌。償付能力監管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頒布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建立了償付能力預警指標體系,符合中國國情的償付能力監督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與此同時,實施了《財產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監管指標》、《財產保險公司分險種監管報表》以及《人身保險新型產品精算規定》等一系列監管規章。加強了保險業監管的制度建設。(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保險業就以下幾個方面與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1、從保險業發展的規模上看,我國保險公司的數量、保費總收入和資產總量都相對很少。規模是行業和企業發展水平的基本標志,從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應該看到,我國保險業還處在起步階段。2、從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上看,我國在這兩方面都處於相當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保險深度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年保費收入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目前,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保險深度已達10%左右。而我國2000年的保險深度為1.8%。保險密度指標是指人均保費。發達國家已達2000---3000美元,日本高達4600美元。而我國人均保費只有127.7元,約15美元,美國1600美元,人均保費是中國的107倍,日本是中國的307倍。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3、從我國民眾對保險業認識的程度上看,保險觀念還較差。人們對保險在穩定社會經濟,維護個人切身利益上的作用認識不夠。主動買保險的個人寥寥無幾,整個保險業,特別是人身保險是個買方市場,迫使百萬保險推銷大軍四處奔波,推銷保險產品。保險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作為社會的穩定器,必須讓人們從切身利益上認識其作用。(三)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20多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預計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保險業將出現以下發展趨勢1.保險市場體系化。從1995年《保險法》頒布實施特別是1998年11月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的情況來看,建設和完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的步伐正在加快,一個體系完整、門類齊全、法規健全的中國保險市場體系正在建立。2.經營業務專業化。隨著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深化,出口信用保險和農業保險等政策性保險業務將從商業保險公司中分離出來,由國家成立專門的政策性保險公司。與此同時,在未來幾年也會成立專營諸如火險或機動車險業務的專營保險公司。3.市場競爭有序化。從1997年開始,人民銀行從整頓代理人入手調整了航意險、機動車險的退費、手續費,大力整頓保險市場,許多違規行為被制止,中國保監會成立後,進一步強調要逐漸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對違規機構和違規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取得顯著成效。4.保險產品品格化。在逐漸成熟的市場里,產品要佔領市場只能靠品牌+價格+服務,這就是品格化。就保險產品的品格化而言,它所包含的不僅是利益保障功能或投資功能、儲蓄功能或產品的組合功能,更主要的是它的價格水平與服務水平。5.保險制度創新化。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我國的保險創新內容主要包括產品開發、營銷方式、業務管理、組織機構、電子技術、服務內容以及用工制度、分配製度、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創新。通過上述內容的創新,促進我國民族保險業的發展,使國內保險公司在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6.經營管理集約化。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內各保險公司都已意識到原來只注重擴大規模、搶占市場的弊端,而紛紛尋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內涵式集約化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7.行業發展國際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我國保險業與國際接軌是必由之路。中資保險公司也會到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加強與國際保險(再保險)市場的技術合作和業務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保險業務。8.從業人員專業化。在國內外同行競爭的背景下,客觀上對保險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商業保險公司將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既要培養適應國內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核保師、核賠師、精算師、專業人才,更要培養精通國際保險慣例、參與國際保險市場競爭的外向型的人才。二、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加入WTO後,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中國保險業自身又存在巨大的潛力。(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外資保險公司的進入,加強了保險市場競爭程度,導致保險企業保費利潤率的迅速下滑。2、造成一部分保費外流。盡管1995年實施的《保險法》第102條規定了「保險公司需要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的,應當優先向中國境地內的保險公司辦理」,但實際操作時,難度比較大。目前保險監管部門要求外資保險公司自留保費不低於30%,加上法定分保20%部分,仍有50%的保費可以由外資歷保險公司安排再保險。3、與國內保險公司爭奪一定的市場份額。外資保險公司客觀上有著資金實力雄厚,管理先進,技術服務水平較高的優勢,目前盡管在業務經營范圍上還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發展勢頭還是比較好的。從全國的市場結構看,外資保險公司所佔比重年還不到百分之一,但在開放區域內的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已接近10%,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4、外資保險公司由於在待遇方面有著比國內保險公司優厚的條件,會造成國內保險企業一部分優秀人才流失。(二)從影響保險業的發展的諸因素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1、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恩格爾系數的不斷降低,保險品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消費品必然會逐步伴隨收入的增加而日益提高。2、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保險業必將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提高不斷增加。在當代世界經濟活動中,保險業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保險業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將日益增加。保險機構應充分認識到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巨大市場潛力和生存空間,實現保險業從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的轉化。3、在我國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革轉型時期,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范圍呈日趨增長和擴大的趨勢。各種意外事故屢屢發生,天災人禍不期而至,這就為拓展保險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依據,為保險人員推銷保險,開拓業務活動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為保險業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三、中國加入WTO後保險業的對策面對中國保險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及加入WTO後面臨的挑戰,我們應考慮以下對策:(一)加快對內開放保險市場的步伐,提高民族保險業的競爭力現階段我國保險市場有兩大特徵,一是封閉,二是壟斷。針對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狀況,加快對國內保險市場開放的步伐,盡快建立一套適應市場經濟的保險機制,打破封閉壟斷的市場格局,放開內資保險市場,大膽的讓現有保險公司都加入競爭行列,實現保險市場的充分有序競爭,並充分發展。(二)國家對保險業應實行低稅政策,進一步壯大民族保險業實力。我國現行的保險公司稅收標準是按照保費收入每年上繳8%的營業稅、33%的所得稅和15%的調節稅。我國財政對保險公司實行攬底課稅,一定程度上影響保險公司責任准備金的積累,從而影響保險償付能力的提高。此外,政策給予外資保險公司超過國民待遇的某些政策,也會使中外保險公司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以上都需要國家從政策上予以探討研究。(三)改革我國國內資保險公司的保險經營體制和管理體制,盡快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我國保險業產生於計劃經濟時代,現在內資保險公司在人事、財務等的管理上基本是舊的管理體制。由於體制僵化、待遇低,人才的使用,員工的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還不能與外資公司相比。因此要通過改革,克服內資保險體制上的種種弊端,引進先進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使內資公司盡快提高企業活力,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要盡快健全和發展有利於內資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資本市場和證券市場,拓寬國內保險業經營渠道,壯大內資公司資本實力,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內資保險公司改革的同時,使之在公司結構和保險業務運作上盡快的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競爭。(四)在競爭日益國際化的保險市場上,我國保險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建立全新的保險經營理念。要真正培育出具有雄厚實力和國家知名度的民族保險公司,內資保險公司必須轉變經營觀念,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範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辦慣例,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於不敗之地。此外,國家應從政策上對民族保險公司進行扶持,在來源配置上實行傾斜政策,增強其綜合實力。(五)積極開展保險科技創新活動,全面快速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險技術創新是就保險業的業務經營上,所進行的種種富於開拓性、創造性的變革。主要包括險種創新、營銷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創新等多方面。保險技術創新有利於縮小民族保險業與國際保險市場的差距,帶動保險業迅速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險需求,使我們在未來的保險市場中居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目前,就險種創新而言,我們要大力發展責任保險、醫療保險等險種,全力開拓新險種。如分紅保險、變額保險、單一疾病和特定疾病保險。其次,就營銷方式而言,可以學習借鑒外國保險業的經營經驗,結合我們自身情況,大力發展新的營銷手段和方式,盡早為開展網路保險做好鋪墊。將發展網上保險作為21世紀的戰略舉措,為佔領網上市場做好積極鋪墊。(六)加快培育高素質的人才未來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民族保險業除了要注意築巢引鳳,通過尊重、優待政策來吸引人才外,更需要全方位加快現有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與此同時,要注意培育企業文化的氛圍,創造和諧寬松、團結向上的環境,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止人才流失。(七)完善保險法規,強化市場監督保證保險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做到監督的全程化、動態化、持續化。同時,要加快制定入前後的相關法律法規,包括修改和完善《保險法》,對內外保險公司應實行統一監督,在監督目標、指標、手段上應避免雙重標准,切實有發揮國家保險監督的職能作用。參考文獻:1.喬桂明:《中國保險業發展戰略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12-012.3.魏華林、俞自由、郭楊:中國保險市場的開放及其監管。《保險研究》,1998(7)、(8)、(9)作者地址:河南工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04級經濟學類郵編:450001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F. 國際保險行業發展狀況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互聯網對中國保險行業的機遇挑戰與應對策略專項咨詢報告》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26日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加快發展保險業從行業意願上升到國家意志。201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商業保險發展的體系。今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商業健康保險稅收優惠政策,商業健康保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國家對保險業的重視和支持開啟了新興保險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激活了中國保險業巨大的發展潛力。
展望未來,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深入落實保險業新國四條,全面深化改革創新,將為中國保險市場注入勃勃生機。到2020年,一個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穩健、誠信規范,具有較強的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服務業,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將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為達成這一願景,中國保險業將繼續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
如有其他保險疑問,請來:多保魚講保險!,
G. 美國的保險市場現狀分析
美、英、日三國領先
在網路化、信息化背景下,保險業如何融入互聯網浪潮以實現新的發展,是全球保險業密切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互聯網保險指傳統保險企業或者其他具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基於大數據技術搜集的信息,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保險產品,並通過互聯網平台為消費者提供保險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部分或全部保險業務流程網路化的經營活動。
與傳統保險的代理人營銷模式不同,互聯網保險是一種新興的以互聯網平台為媒介的保險開發和營銷模式,基於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保險業帶來變革的沖擊。
目前,美、英、日三國互聯網保險發展走在全球前列。其中,美國是全球保險業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最早出現互聯網保險的國家。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民第一證券銀行最早推出在互聯網上銷售的保險產品。2007年,美國所有的保險企業都開展了互聯網業務。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後,美國保險企業的互聯網業務又向移動端傾斜。其中,美國財產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公司在移動業務上領先,尤以汽車應用程序占統治地位。健康保險公司方面,隨著大型醫療改革的進行,醫療保險公司正在測試與保健應用程序結合,新的發展潛力得以發掘。在人壽保險領域,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多移動服務程序,人壽險公司不太熱衷移動業務。
盡管美國移動保險的廣泛傳播和使用率漸增,但仍有一系列的困難妨礙客戶使用移動保險,如保險互動頻率過低、缺少感知價值、年輕用戶購買保險比例低、技術困難等。
未來前景依舊廣闊
歷經了逐漸起步和初步發展,全球互聯網保險行業已具備相當規模,革命化的技術發展和大眾化的網路普及為互聯網保險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未來全球互聯網保險行業前景依舊廣闊。
一方面,不斷壯大的全球網民規模及其對保險行業的密切關注為互聯網保險業務積淀了廣闊的潛在客戶群體,給整個行業調整發展模式、迎合多樣需求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互聯網交易規模的持續增長、信息技術網路的日益成熟以及各國法規環境的日益完善都為全球互聯網保險業務的長遠發展開辟了道路,在客觀上為實現更便捷、更高質量的線上服務提供了條件。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保險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H. 國外保險業研究現狀
國外保險業的研究現狀具體如下(列舉4個國家為例進行說明):
一、法國
法國的銀行保險始於20世紀80年代。自那以後,銀行保險的市場份額急速上升。現在,法國所有的銀行旗下都有壽險公司。法國的銀行保險之所以如此成功,在與其產品設計簡單,保單標准化,並且銀行與保險公司信息共享。法國的政府也為銀行保險的發展創造了寬松的法律環境,除此之外,銀行保險的發展還得益於政府在提供福利方面角色的弱化,民眾財富的增加及賦稅改革因素。
二、英國
英國銀行保險影響並不大,保險主要的銷售渠道是經紀人。眾所周知,英國是保險的發祥地,經紀人在保險發展的過去及現在都充當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英國的銀行保險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銀行保險的短期化經營為特點,約在十年前,在銀行引進保險公司初期,銀行保險的市場佔比急劇上升,快速達到峰頂後又高速下滑。回落的原因就在於沒有長期經營目標,缺乏專業技能及中長期產品;第二階段是,銀行出資收購壽險公司,從而獲得品牌效應一級新險種開發的設計人員;第三階段的突出現象是保險公司紛紛設立自己的銀行。最為成功的例子是標准人壽銀行,它力爭在1999年成為英國最大的抵押貸款銀行。標准銀行結構不分分支結構 ,其業務通常是通過電話中心完成。
三、德國
德國對這一市場進行嚴格的管制,表現在所有保險產品在推向市場前必須得到批准。這已規定不利於保險產品及營銷方式的創新。過去是10年中,銀行保險得以建立與發展,但市場佔比僅為8%,代理商以66%的絕對優勢佔領市場。德國的消費者仍然客觀從銀行外購買銀行產品,從代理人處購買保險產品。
四、義大利
從1999年開始義大利的銀行有權設立保險公司。在此之前,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接觸與交流已相當普遍。法制的寬松十分及時,大力促進了銀行保險的發展,尤其是壽險與年金業務。1996年義大利保險市場上銀行保險佔25%,主要角色仍是由經紀人扮演,佔比約為市場總額一半。
補充:
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而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和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行為。
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