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對股市的影響 股指期貨作用於股市,可以影響股市短期走勢,但不能決定股市中長期方向,股市中長期走勢始終都是以宏觀經濟發展的狀況來決定的,只有國民經濟不斷走強,股市才可能真正走強,其他任何的短期題材與消息,都只能對股市形成局部影響或短期影響,包括股指期貨在內。首先,對於股指期的實質必須有清晰的認識。股指期貨是一款基於股市的金融衍生產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礎之上的,與股市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系,但與股票是有本質區別的。股指期貨是一種合約,自身是沒有價值的,合約一到期,其使命也就結束了,而形式上它之所以有價格,那是對應滬深300股票指數的價格,在各方的「博弈」之下,形成的一個「虛擬」價格,而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價格,因為,「滬深300指數」本身就是一組「數」,數字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因而,沒有價值的價格,實質上就是人們頭腦中的一個「概念」,打個比方吧,大家都有照鏡子的經驗吧,股指期貨指數與滬深300股票指數就是鏡子中的「影像」,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實物,在這一系列聯系之中,那個「實實在在」的實物就是「滬深300股票指數對應的那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這個是真的有價格的,因為那300支股票的價值就是「300支股票的全部股票」,假如你擁有這些「全部股票」的話,那麼,無疑,你將是這個世界上古今中外任何時代、何何地方「絕對」的「首富」,因為,那代表著你擁有中國效益最好的300家企業,其價值不菲吧,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股指期貨指數,是一組「數據」,其價格與價值只是「水中月、鏡中花」,而股票卻是實實在在有價格和價值的,其所代表的價格與價值就是上市企業的「全部財富」。當然,這個「全部財富」指的是「普通股」股東權益的「全部」,而不包括優先股與「債權」的資產部分,這是另外一個論題,在此不予多述。我在上一小段中所要講的「實質」區別其實是這樣的,由於股票是有價值的,因而股票的價格最終仍然是由這一「價值」決定的,這符合一般商品價值與價格的經濟規律,符合馬克思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價格始終圍繞價值呈現波浪起伏變化,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商品的內在實質,因此,股票的價值取決於上市公司創造財富的能力,而股票的價格則是短、中、長期各種綜合因素作用下的結果,股票的價格可以因為「股市本身的運行狀態」而產生與價值不相符的「價位」,但是,其基本走勢卻一定是受「價值」決定的,即受「創造利潤」與「社會貢獻」、「歷史使命」等決定的,而不是其他,而股指期貨呢,正是「股市運行軌跡」的另一種「再現」,只不過,由於法律法規的因素,對入場門檻進行了限制和入場者可以利用「杠桿」的原因,才使股指期貨市場更加的高深莫測、劇烈波動,如果用戰略戰術理論來形容股市與股指期貨市場的話,那麼,股市無疑就是戰略方向的長遠規劃,而股指期貨市場則無疑是具體戰役的決斗,是風火硝煙、刺刀見紅的過程,這里再一次論證了股市與股指期市的辯證關系,股市決定了中長期方向,而股指期市反作用於股市,起到縮短和延長短期波動的作用,至於股指期市是到底是怎樣發揮這一作用的,這就是我前面所指的實質之所在了,股指期市通過對滬深300指數未來走勢的看法不同,從而形成「博弈」,形成期指的上下「劇烈」波動,請注意我這里的用詞,正是這個「劇烈」,道出了股指期貨的實質,股市是基於宏觀經濟的走勢而向前運行,而股指期指是基於股市的運行狀況進行「資本」的拼殺,股市裡的一點小小的波動,在股指期市裡可以造成「天翻地覆」的動盪,很多時候,都給人一種趨勢將要轉變的「意象」,不過,也僅僅只是一種意象而矣,並不是真的會「轉變」,但正是這種「多變性」,更加增添了股市「模稜兩可」、「是是而非」、「神秘莫測」的韻味,或者是「魔咒」,這也是股指期市反作用於股市的一種情況,再用一句話來概括,股市是經濟發展狀況的「展現」,而股指期市是金融資本「博弈」的「展現」,是不管經濟發展好與壞,都可以「生財」的「道具」,哪怕經濟倒退十年,所有股票再次縮水兩倍,所有的股票投資者都成為「輸家」,而在股指期貨市場里,只要你「買對了方向」,那麼,你還可以成為「贏家」,這便是股市與股指期市的實質區別之所在。這里似乎只是一句話,當然,這一段話也只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明確了「實質」的所指到底是什麼,隱約中,我用了一個很意思的詞,那就是博弈,股票可以投資,但股指期貨則只能是「博弈」,請大家斟酌。
其次,搞清楚股指期貨是怎樣「反作用」於股市的。股指期貨是股市的一種金融衍生品,是建立在股市基礎之上的,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但是,股指期貨到底是怎樣反作用於股市的,大部分的人們卻不甚明了,至少,在我國、在股指期市推出剛好一年的現階段,是這樣的,當然,當思考這個問題的人們越來越多時,逐漸地,「問題」可能會不再成為問題,不過,現在仍然是一個值得大家「搞清」的問題。股指期市的基本走勢決定於股市,因為,股指期市自己是沒有方向的,它的方向源自於股市,但是,由於股指期市的特殊因素(比如,股指期市的參與者都是真正的大老闆或者「武(股)林高手」,股指期貨的標的對象是股市中效益最佳的300支股票,股指期市開盤早於股市,收盤晚於股市等等),使股指期市短期走勢有提前股市「進程」的情況,因而,有引領股市短期走勢的「態勢」,特別是大盤風向處於或臨近變盤的階段,更顯出股指期市的這種「引領」效應。股指期市加劇了股市上下波動的「幅度」,延長了「即定趨勢」的「波長」,因而形成單日內上下震盪大起大落、在波段走勢上推高上漲高度、加深下跌力度、延長盤整及漲跌周期時間的特徵,使股市呈現出與未推出股指期貨前「不太一致的走勢特徵」,比如,按經驗或者相關股市「法則」,本該漲到位了的,出現「漲後再漲」的情況,本該跌到位了的,出現「跌後再跌」的情況,而盤整周期的延長,更是表現得相當明顯,使一個完整的股票波段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用一句股市行話來說,就是「助漲助跌」,但我理解的這種「股指期貨現象」,卻不僅止於助漲助跌。第三,股指期貨推出一年以來,帶給了股市哪些重要影響。2010年4月19日,我國正式推出股指期貨這一金融衍生品,伴隨著融資融券業務的先後推出,它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愈趨成熟,向與國際運行了一兩百年的成熟市場接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我國金融、證券業向前展的又一坐「里程碑」。股指期貨是個新事物,從國家到個人投資者,都沒有成功運作的親身經驗,需要接受新形勢下新的洗禮,因而,市場主力正是看到了這一點,便充分學習、利用國外成功經驗,對我國A股市場進行了一次「現形教育」,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那可謂是「血的教訓」,因為,2010年4月19日之後,隨著我國股指期貨的正式推出,便吹響了新一輪大跌、深跌、狂跌的號角,使人們來不及「閃躲」,便被一劍刺中了心臟,雖沒有到達「一劍鎖喉」的地步,但已然是傷痕累累、奄奄一息了。這便是股指期貨從推出那日起便「反作用」於股市的「罪證」,當然,事後許多專家、學者仍然在研究這一問題,其中最重要的聲音莫過於——此輪下跌的「罪魁禍首」其實並不是股指期貨,而是股市自身確實有下跌的需求,只不過,適逢股指期貨的推出,人們便把所有責任都推在了「股指期貨」的身上而已。而事實也確實如此,早在2010年初,國家便開始加大對房市、樓市炒作的「打壓」力度,先後發出多道「金牌令劍」,但是樓價、房價依然高企,股價也仍然「我行我素」,表現了相當的抗跌性,更有著名基金經理王亞偉先生的極力「做多」,讓許多人對未來、對股指期貨的推出,充滿了幻想,正是這種「市場大部分人充滿幻想」的理由,讓主力莊家找到了「冤大頭」,從而開啟新一輪「籌碼的兌換」,因此,現在可以明白,依據股市自身運行的「法則」,確實已到了「滿城盡戴黃金甲」、「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地步,而真真不是股指期貨「惹的禍」。但在我們看來,這也並不能成為「股指期貨」推卸責任的充分理由,因為,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就算是被主力莊家利用,也改變不了「隨著股指期貨正式推出......便開啟了新一輪下跌之旅」的事實,因而,股指期貨對於此輪股市的走勢形成了「事實的影響」,這便是「反作用」。2010年5月,在股指期貨4月合約到期交割日,股市出現「期指交割日效應」,造成當日股市大跌。這又是股指期貨「反作用」於股市的「又一罪證」。2010年6月後,股指期貨「交割日效應」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作為一款股市衍生品,回歸了正常的「股市因子」功能。在日常的看盤中,應當重視股指期貨作為影響股市短期走勢這一「重要因子」的作用,特別是股市風向有可能出現「轉變」之時,更要注重對股指期貨及滬深300指數走勢的關注。當然,股指期貨對股市的反作用也並不是全部都是負面的,前面說過,股指期貨具有助漲助跌的功效,因而,自2010年7月2日大盤見底後,開啟新一輪上漲走勢以來,在2010年底能到達3000點之上的高位,這裡面便應該給股指期貨也記上一功,而在2010年5月至6月、8月至9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這幾個階段的較長時期的橫盤,也應算上股指期貨的「一筆」,至於這個「一筆」,應當是「一筆功」還是「一筆過」,那就要因人而議了,因為,有些人在橫盤市中賺了錢,而有些人在橫盤市卻不賺錢、甚至虧了錢,但不管怎麼樣,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都應當算上股指期貨的「一筆」,因為,有股指期貨推出之後,每一次的橫盤,都顯得那麼「矜持」,請注意我這里的用詞,「矜持」而不只是「持久」,是另有一層意思在其中的,這里不多說,我的意思就是,這些個助漲助跌,亦或「矜持」,都有股指期貨的——反作用。以上便是股指期貨在推出之後給股市形成影響的一個「梗概」,當然,並不能完全涵蓋所有,只能是淺嘗輒止、蜻蜓點水了,內中更有豐富的「血肉」,仍有待於諸友體會!最後,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便是——股指期貨是一款金融衍生產品,源於股市,卻與股市有著本質的區別,建立在股市基礎之上,對股市形成反作用,特別是對股市短期走勢,更具有「引領功效」! 備註:本人在此交流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朋友交朋友、談體會、共學習、促進步,如果大家能在交流中有所領悟、有所提高,那便是我之初衷了,如果你體會了,那我上面的話,便自然也是你的了!
㈡ 美國股票期貨大跌,跌幅大嗎
歷史上,一旦美國經濟進入衰退,美股進入熊市,一般都是救不回來的。
只能夠通過政策的利好,以及美聯儲的“救市”行為,來緩解一個下跌的空間,縮短一個衰退的時間,僅此而已。
所以,對於現在的美國經濟和美股來看,需要保持的是一種風險預防的狀態。
也就是說,美國股市大概率會在2020年走熊,而美國經濟也大概率會在2020年見到衰退!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是有許多理由和數據支撐的!
1、2019年8月的長短美債利率的倒掛,在歷史上一旦這個現象出現,那麼在未來的12個月里出現經濟衰退的概率非常高,時間上來看就是2020年的8月之前;
2、美國股市的周期處於下半期,並且估值非常高,達到了24倍市盈率左右,而在歷史上超過了20倍的市盈率就是風險,意味著會出現下跌;
3、美國債務問題已經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度,每年光償還利息就已經讓美國非常難受;
4、美股歷史上一共才只有3次熔斷現象,而且這次還是一周發生兩次,可見影響之大,恐慌情緒之高;
5、美國歷史上道瓊斯周級別下跌超過10%往往就會引發大大小小的風險或者危機,而此次接連兩周出現了道瓊斯下跌超過10%的情況,一次是12%,一次是18%,因此後市確實不容樂觀;
6、美國股市經歷了11年的牛市,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
綜上!
種種跡象表明美股,以及美國的經濟已經無法支撐11年的牛市!而此次的疫情+原油問題,無疑是一個導火索,是一個外部因素,是一個催化劑。
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內因,是美國內部的經濟出現了問題,股市出現了高估的風險。從而才讓此次的黑天鵝成為了雪上加霜的砝碼!
所以,我認為,美聯儲未來雖然會展開一系列的救市行為,但是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只能是避免一個金融危機的爆發,而無法解決經濟衰退和股市走熊的趨勢。
說白了,他們希望的是美國經濟和股市可以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
㈢ 股指期貨為什麼會影響股市,怎麼影響
股指期貨:簡稱SPIF,全稱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准化期貨合約,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
股指期貨會影響股市有以下3點:
第一、股指期貨推出後,指數會出現短暫調整。由於我國宏觀經濟依然向好,經濟復甦符合預期(雖然存在資產泡沫),而且企業盈利能力依然強勁,在此情況下,指數大體會按宏觀經濟的波動向上運行,並且在股指期貨推出後中期可能會加速滬深300指數的上漲,同時使大盤藍籌股的抗風險能力加強,但是一些非成分股可能被邊緣化。
當然,如果出現突發性事件和宏觀基本面發生變化,例如,遭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等一些突發事,股指期貨推出後則會加速其下跌趨勢。
第二、股指期貨推出後,在中期有可能出現「交易轉移」現象。所謂「交易轉移」,就是在開設初期,股指期貨在提升現貨市場交易量的同時,其成本低、流動性高的優勢有可能導致投機者和高風險性投資的部分交易從股票現貨市場轉移到期貨市場,甚至出現超過現貨市場交易量、進而減少現貨市場流動性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交易轉移」。因為,股指期貨交易相對於現貨交易而言有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的顯著優勢,並且,由於使用程序交易,股指期貨交易指令執行速度大大快於現貨交易。
第三、股票現貨市場可能出現結構轉換。由於大盤藍籌尤其是滬深300指數的股票基本上是股指期貨的標的物,因此,在股指期貨推出後,這些股票會逐步走強,而目前炒作瘋狂的創業板和中小板股票,由於前期連續暴漲,那麼在接下來的結構轉換中,可能成為暴跌的股票,或者說可能出現中期調整。
㈣ 中國的牛市,在何時將出現大副震盪,或是出現轉折
我看樓主是想問中國何時走熊市把,這個問題很難短論,不過在08年以前中國是不會走熊市的,震盪在所難免,是經常發生的事,雖然你把握震盪的波段可以避免損失,但是老股民很難做到資金全退,所以建議你在5月半倉,出現低谷時滿倉,或者根本就不考慮震盪,讓他震去把。
你要把握的是中國的牛市出現轉折,我們相信08年奧運以前,中國很難走熊市,也就是說你看好的股票不要輕易出手,要拿長線,建議明年今日全軍撤出,08年可能是個坎,在奧運結束後中國兩年的牛市可能要長期蕭條。這個是不可預期的。
我們的理由是08年,世界要看中國,中國怎麼能熊市面對世界?所以08年前,中國強撐也要走牛市,這是面子問題,至於強撐過後的狀況你可以自己考慮。
只是個人觀點,怎麼操作請君自己考慮,也說不定明天有什麼變化,所以我們不能用死的理論來衡量變化中的事物,另外重申,如果樓主的票已經脫離成本區,那麼5月的震盪不足為患,就算掉了兩個停板容易,但漲兩個停板更容易!!這個問題不涉及大是大非,只要總體方向是對的,那麼掙錢就變的容易。
㈤ 根據規律,股指期貨推出前大盤上長,推出後大盤下跌,中國的股指推出是否也會遵循在一規律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沒有做空機制,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每個投資者都只能割肉斬倉或任其資產大幅縮水;也由於我國已經加入WTO,證券市場必須對外開放、與國外接軌,近來關於開辦股指期貨的呼聲日益高漲。 股指期貨的影響大致可以分為以下: 1、對股指波動性的影響 有觀點認為,由於我國股票市場投機盛行,推出股指期貨後,投機的心理傾向難以很快改變,買空賣空股指期貨會加劇股指波動。但是,國外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股指期貨的存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增大股票指數的波動。之所以有時也會加大股指的波動,是因為股指期貨具有價格發現功能,能夠改善現貨市場對市場信息的反映模式。 也有人擔心,在股指到期交割日,股指可能出現異常波動。香港期交所的統計分析表明,股指期貨到期日與非到期日股指的波動性沒有顯著的區別。 2、對股市流動性的影響 新興市場開辦股指期貨的初期,往往會產生交易轉移效應,即吸引股票市場的資金流向股指期貨市場,從而使股票市場的交易大為減少,流動性大為降低。日本初開股指期貨時就遭遇過這樣的情況。但是,股指期貨還有另外一個效應,即可吸引場外資金。由於股指期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規避風險的工具,擴大了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因此開辦股指期貨交易會吸引大量場外觀望資金實質性的介入股票市場,此外還可減少一級市場的資金囤積。所以,對股市流動性的影響要看兩個效應的相對大小。美國的情況是,開辦股指期貨交易之後,股市和期市的交易量都有較大的提高,呈雙向推動態勢。從我國的情況來看,由於開放式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等大的機構投資者未介入或只部分的介入股市,加上銀行存款不斷增加,場外資金可謂規模龐大,因此,筆者認為,我國推出股指期貨可望增加市場的流動性。 3、對市場結構和操作理念的影響 統一的指數和股指期貨推出之後,市場結構和投資理念會發生新的變化。首先,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創造新的金融工具,如指數基金、期貨期權等。堪薩斯期貨交易所1982年推出價值線指數期貨後三年,美國就出現了復合性指數基金。其次,我國傳統的莊家炒股型格局可能因此而慢慢改變,在套期保值基礎上的價值型投資理念將獲得更多的認同和實踐。 4、對券商業務的影響 券商可能通過經紀商和自營商進入股指期貨市場,這意味著券商業務范圍的擴大和收入來源的增加,同時對券商的傳統業務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逐漸轉向價值型投資之後,投資者對信息和研究的需求將提高,因此,對券商經紀業務而言,目前以拉客戶為主的低層次競爭將為人才、信息、服務創新等綜合競爭優勢所取代。證券公司從業人員的素質及業務水平的高低將決定著券商是否能夠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留住客戶和拓展客戶;此外,對於自營業務,可能在調研的同時需要更多的量化分析和風險控制,包括利用股指期貨合理的規避系統風險等;對於承銷業務,鑒於新股一般與大盤走勢有較大的相關性,大勢好的時候,新股發行價可以定得高一點,而且多呈強勢;大勢跌的時候,一般發行價定得低,走勢也弱。有股指期貨之後,弱市下券商可以通過反向操作對新股進行套期保值,規避部分承銷風險。 5、股指期貨推出對股市的影響 a.股指期貨不會改變股市的長期趨勢 股指期貨的推出,只是推出了一個新的期貨品種而已,對股市而言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它更多的是影響人們的心理,引起股市的波動,但不會改變股市的長期趨勢。 從國際經驗看,股指期貨上市前指數會上漲,股指期貨上市後指數會下跌,但是股市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1982年2月,美國標准普爾500指數期貨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上市前,標准普爾500指數從115.38點上漲到120.4點。推出股指期貨之後,指數就連續下跌至108.61點,下跌9.79%。美國股指期貨的推出雖然在短期內造成指數的下跌,但並沒有對當時美國股市的長期上漲趨勢產生影響,股市仍然依託於美國經濟的發展,長期呈現出穩步上揚走勢。1986年5月,香港恆生指數期貨上市時,恆生指數創下了1865.6點的歷史性高點,接下來就開始了兩個月的回調。在這之後,恆生指數又恢復了上漲趨勢。1986年9月,新加坡金融期貨交易所(SIMEX)推出日經225指數期貨(NIKKEI 225)。1986年8月20日,日經225指數創下18936點的新高。推出指數後的一個多月內,日經225指數從18695點跌至15820點,跌幅為15.38%。休整近兩個月後,日股又恢復多頭行情,1987年1月16日打破股指期貨上市時的高點。1996年5月3日,韓國KOSPl200指數期貨在指數長期下跌的趨勢中推出,股指期貨的推出讓KOSPI200指數在期貨上市前上漲17.5%,並於4月29日達到了110.7的高點。但股指期貨上市後,指數又恢復下跌趨勢。台灣綜合指數期貨是在 1998年7月21日由台灣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當時台灣股市處於在一個下跌通道中。雖然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指數被拉高,但股指期貨推出之後立即又恢復了原本的下跌趨勢。 從以上國家和地區股指期貨上市對股市的影響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律:「上市前漲,上市後跌,長期趨勢不改變」。 影響我國A股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是宏觀經濟形勢,如經濟增長率、利率、匯率以及政策因素、行業前景、企業贏利水平等經濟基本面因素。股指期貨是投資者對於股市價格的預期,是一種新的投資品種,它本身並不能改變基本面。因此,長期來看,股指期貨的推出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股市的價格走勢。 b.股指期貨可能會使股市產生一定程度的波動 股指期貨在短期有「助漲助跌」的作用,股指期貨推出後,市場資金對指數成份股的關注程度會提高,這些指標股的表現將更加活躍。長期可以穩定股價,使股市估值趨於合理。在短期內,股指期貨會在牛市助漲,熊市助跌。牛市中,投資者買入股指期貨,套利者將賣出期貨,買入股票,因而,推動股指加速上漲;而在熊市中,投資者看空後市,將大量賣出股指期貨,套利者將買入股指期貨,賣出現貨,因而,推動現貨指數加速下跌。但是,股指期貨的推出只能說放大了股市的漲跌,並不決定漲跌。 股指期貨推出前後各國股市表現一般來講,股指期貨上市前指數會上漲,股指期貨上市後指數會下跌。股指期貨上市前,機構為了取得指數的話語權,會將手中的持股調整到大盤藍籌股,進而推升指數。上市後,為了操作股指期貨,必須准備一筆保證金,所以會賣出一部分股票籌得現金,進而造成指數下跌。股指期貨在短期會影響股市波動,但從長期看,Friedman (1984)通過實驗研究發現,期貨市場的存在加快了現貨市場趨於平衡的速度,降低了股市中的泡沫成分,避免了現貨價格變化的盲目性和市場炒作行為,使現貨市場在長期傾向於有更小的波動性。 股指期貨推出,可能影響A股市場的波動。在推出前,市場的上漲來自於對股指期貨的預期,使得對滬深300指數中的權重股的需求增加,推動大盤上漲。在推出後,如果大盤股的價值被過度炒作,短期就會存在做空的動能,股市有可能回調整理。 c.推出股指期貨可望增加股票市場的資金規模 由於股指期貨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證金比例低、杠桿倍數高等特點,股指期貨的推出在短期內將會降低部分偏愛高風險的投資者由股票市場轉向期指市場,產生一定的資金擠出效應,股市的資金會流向期市。新興市場開辦股指期貨的初期,往往會產生交易轉移效應,即吸引股票市場的資金流向股指期貨市場。日本初開股指期貨時就遭遇過這樣的情況。 然而,股指期貨還有另外一個效應,即可吸引場外資金。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為機構投資者增加了投資品種,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有利於促進組合投資,降低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股指期貨的做空機制使得機構投資者可從原來的買進之後等待股票價格上升的單一模式轉變為雙向投資模式。股指期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規避風險的工具,擴大了投資者的選擇空間,因此開辦股指期貨交易會吸引大量場外觀望資金實質性的介入股票市場,此外還可減少一級市場的資金囤積。美國的情況是,開辦股指期貨交易之後,股市和期市的交易量都有較大的提高,呈雙向推動態勢。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開放式基金、社會保障基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及QFII等大額資金對風險規避程度高,它們未介入或者只是部分介入股市,加上我國居高不下的銀行存款找不到出路,場外資金規模龐大,具有避險功能的股指期貨推出以後,資金潛在流入的規模遠大於可能流出的資金規模。所以,推出股指期貨可望增加股票市場的資金規模,股市的交易量和流動性也會得到提高。 d.股指期貨促進股市結構優化 股指期貨的推出,資金配置將大量向指標股傾斜,藍籌股的資金聚集度進一步加大。Damodarn等(1990)對標准普爾500指數樣本股所作的實證表明,開展股票指數期貨交易後的5年間,指數樣本股的市值提高幅度為非樣本股的2倍以上。 由於小盤股容易被操縱,在我國股票市場上,往往出現小盤股漲幅大於大盤股的現象。而且股指由一小部分的大盤藍籌股拉動,因此,常常出現大多數股票下跌而指數上漲的現象。股指期貨推出以後,機構投資者的避險和套利操作將使其對現貨市場上的指標股需求大量增加,推動指標股的價格上漲,指標股價格的上漲又會吸引大量散戶跟進,進一步推動股價的上漲;而非指標股活躍程度會日漸萎縮,小盤股會逐漸的被邊緣化。因此,股指期貨的推出將使市場經歷一場優勝劣汰的結構調整,大盤藍籌股進一步得到優化,而小盤股則會相對被削弱。 綜上所述,股指期貨能為股票市場的投資者提供有效的套期保值避險工具,在短期可能影響股市的波動,但不改變股市的長期趨勢,股指期貨能吸引資金進入股市,其對股市產生的「擠出效應」有限,使大盤藍籌股進一步得提升,而小盤股則會相對被削弱。
㈥ 股指期貨是股市穩定劑嗎
股指期貨是現貨市場的穩定劑,還是暴漲暴跌時的催化劑?這一問題自五年前滬深300期指推出以來,一直爭論不休。而今年上半年,中證500、上證50兩大期指新品種推出兩個月後,A股市場的接連重挫,更是將這一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以葉檀、劉姝威為代表的財經圈知名人士,直言股指期貨為A股暴跌元兇,損失慘重的股民更是群起而攻之,呼籲取消股指期貨的聲音甚至影響了高層決策——8月25日起,中金所接連拋出大招限制股指期貨交易。而另一邊,以巴曙松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則竭力為股指期貨辯白,認為不僅不應遏制,還應加強股指期貨的發展。
這一場景讓人想起了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那時,華爾街投機風盛行,股市波動劇烈,1982年,紐交所為了給投資者增加避險工具,首次推出了股票指數期貨。平穩運行5年後,華爾街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暴跌,恐慌的投資者紛紛將股災的原因歸咎為股指期貨。著名的《布萊迪報告》指出,指數套利和組合保險這兩類交易在股指期貨和現貨市場上互相推動下造成了股市崩盤。從此以後,否定股指期貨的聲音佔了主流。直到1991年,諾獎得主Merton Miller經過詳實的調查,否定了《布雷迪報告》中關於股指期貨引致股災的結論,指出1987年股災和1929年股市「崩盤」原因一樣,都是宏觀經濟問題累積以及股票市場本身問題導致的,從此股指期貨才得以正名。
不止是美國,日經225股指期貨也曾被認為是日本股市90年代初期下跌的主因,使得日本從1992年開始對股指期貨市場採取諸多限制性措施,但後此後,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發生股災時,也一度將原因歸咎為股指期貨,不過,這些措施非但沒有取得預想效果,後來逐漸被修正。
此外,香港、新加坡等地,也曾因股災而爆發過關於股指期貨對現貨市場波動性影響的討論,綜合學界、業界的觀點來看,認為股指期貨與股指期貨相關度不高、或股指期貨有助於減緩現貨市場波動的觀點占據主流。例如,Lee&Ohk(1992)分別研究了香港恆生指數、美國價值線指數、新加坡日經指數和澳洲所有普通股指數、英國的FT-SE100指數期貨與相應的股票現貨市場的關系發現,它們之間長期的相互影響並不顯著。Bessembinder,Hendrik和Seguin(1992)、Robinson(1994)和Antoniou等(1995)分別研究了S&P500指數期貨、中國香港恆生指數期貨、FTSE100指數期貨以及DAX指數期貨上市對相應股指波動性的影響,結果都發現指數波動有所減小。
中國學者也曾就此課題進行研究,學者楊再斌2008年統計了30個市場自美國次級貸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大跌幅,結果表明,22個已經推出股指期貨的國家股票現貨平均跌幅為46.91%,8個沒有推出股指期貨國家現貨指數平均跌幅高達63.15%。
㈦ 股指期貨對市場的作用
股指期貨最主要的功能是通過套期保值操作來規避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股票市場的風險可分為非系統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兩個部分。非系統性風險通常可以採取分散化投資方式減低,而系統性風險則難以通過分散投資的方法加以規避。
股指期貨提供了做空機制,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反向操作來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例如擔心股票市場會下跌的投資者可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對沖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系統性風險,有利於減輕集體性拋售對股票市場造成的影響。
股指期貨的推出給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和流動性管理工具,降低了其操作成本,有助於改善其投資績效。
有了股指期貨,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低成本地建立敞口,並在隨後逐步建立相應的現貨頭寸,同時賣出期貨頭寸來達到即時建倉,降低跟蹤誤差。
又比如股票基金在遇到保險公司等大客戶贖回的時候,沒有股指期貨情況下,只能在現貨市場直接賣出,造成較大的沖擊成本,進而造成基金受損。
共同基金實際代表了基金持有人包括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盡管中小投資者可能無法直接從股指期貨中獲利,但通過改善共同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績效,實際也使得中小投資者間接獲益。
㈧ 假如取消了股指期貨會怎樣
那麼,如果真的取消股指期貨,股市又可能出現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機構大戶拋售股票
股指期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為企業和機構大戶套期保值對沖風險。三大股指期貨的套保頭寸,對應著企業和機構大戶在股市持有同等市值的股票額度。
在這種背景下,當股市下跌時,企業和機構大戶就可以持股不動,依靠股指期貨空單的獲利,來對沖手中股票下跌的虧損。一旦股指期貨被取消,股市下跌時,哪怕是只跌一個點,企業和機構大戶們也會縮水成百上千萬。於是他們就不得不拋出手中的股票。這時候股市還會不會上漲?恐怕不太樂觀。例如股災期間,為了維穩A股限制期指空單時,現貨市場一些活躍資金因對沖手段不足,難免會減少股票操作甚至退場。
變化之二:期現套利銷聲匿跡
但凡股市與期貨市場的成交價格出現較大的偏離——無論期貨價格高於現貨價格還是現貨價格高於期貨價格,馬上就會有套利盤湧入,賣出價高的品種,同時買入價低的品種。這種無風險期現套利的客觀效果,就是讓出現異常的期現貨價差很快恢復正常,有效沖銷可能擾亂市場甚至跨市場操縱的行為。取消股指期貨後,期現套利這一市場功能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變化之三:外資QFII望而卻步
按照國際慣例,各國市場在引進外資時,都要嚴格限制其投機和市場操縱行為,同時保障其合理的投資收益。我國規定合格的境外投資機構QFII要以套期保值方式進入股市,以規范操作並對沖風險。如果QFII既不能套期保值又不允許大規模套現所持股票,那就只剩下做股市下跌時「讓中國股民先走」,自己最後撤退的「活雷鋒」。這樣的「雷鋒」有多少?恐怕也是個謎。
變化之四:離岸期指乘機火爆
離岸期指大概是新加坡最成功的金融創新之一。1986年9月,新加坡國際金融交易所SIMEX推出了日經225指數期貨。由於當時日本法律禁止證券交易者投資股指期貨,美國和歐洲的機構投資者便紛紛利用新加坡的日經225股指期貨合約對其投資日本股票進行套期保值。兩年後大阪證券交易所才終於推出了自己的日經225指數期貨。緊接著1998年9至11月,嘗夠甜頭的新加坡乘勝追擊,又先後推出新加坡、道瓊斯馬來西亞、道瓊斯泰國、MSCI香港和MSCI台證等股指期貨。2006年9月5日,新加坡搶先推出A50股指期貨,其50隻成份股全是滬深300指數中的核心資源。依靠這些離岸期指產品,新加坡衍生品交易的80%以上來自於本土以外的國際投資者。
中國如取消股指期貨,對於新加坡以及同樣擁有A股股指期貨的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汶萊國際交易所等來說,無疑是「天上掉餡餅」。因為相當一大批原來在中國的A股股指期貨交易者將不得不轉戰離岸市場。至於這些資金到了境外是否會自覺地只做多,限製做空A股股指期貨?恐怕所在國的監管機構不會以「維穩中國股市」為己任。
目前全球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了超過200個股指期貨品種,但尚未聽說有哪個國家股指期貨被取消。美國三大指數期貨因觸發熔斷機制而暫停,中國正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A股今年7月8日有1400餘只股票停牌,同時還有近千隻股票因「找不到停牌理由」而不得不繼續跌停。可見設立市場化的科學的熔斷規則,以限制過度投機和熔斷暫停來應對異常波動,將成為期現兩市眾望所歸的常態化避險機制。
㈨ 什麼情況下指數漲個股跌呀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總金額也會影響大盤指數的。
什麼因素決定大盤走勢,這個問題很復雜,幾乎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但是我們要把握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股市的漲跌,說白了,就是資金與籌碼的交換過程,研究的因素就三個,資金、籌碼和控制資金和籌碼的人的心理意圖,股市的長期走勢由長期資金和籌碼供給平衡決定,短期走勢由短期資金和籌碼平衡決定,所以股票的走勢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和該股公司的盈利能力沒有太大的關系,起碼短期走勢和市盈率關系不大,扯遠了講大盤吧。
舉個例子,如這一年多以來股市走牛,可是經濟明明走熊,股市怎麼會走牛呢,基本面研究的人可能還在做空股市呢,原因是什麼,是資金,股市從熊市末期向牛市轉變,一定是場外的資金源源不斷的進入股市才會引發牛市,我們中國歷來是政策市,這一年多以來,發現央行在貨幣政策上最大的轉變是什麼,是貨幣寬鬆了,降准、逆回購,上海隔夜拆借利率持續走低,這就是股市新增資金的初始來源,而股市上漲又吸引了其他各路資金,什麼時候央行開始回收資金 了,那麼牛市也就結束了,因為銀行要源源不斷的抽走資金,抽一億就少一億,並且這些資金再也不會回到股市裡來了。還有一個 問題是新股發行,這是增加籌碼的舉動,一切握有籌碼的人就是做空的真正力量,盡管有主力先拿資金將股價打高,但其目的是為了出貨換取資金。
短期來講,目前影響A股最重要的兩股力量是股指期貨的主力資金和新股申購資金,以前幾年基本是股指期貨主力掌控了市場漲跌,不信大家可以翻出K線,看看每次股指期貨交割日是不是上證的波段頂底,股指期貨的成交量比上證的成交量還要大,那自然上證就成為一個附屬品了,現在A股放出了世界天量,很多資金在參與交易,那麼股指期貨的主力也不能完全左右市場走勢了,但是當股指漲高了之後,市場新增資金減少的時候,股指期貨主力的影響力又會加大,胡漢三又回來了,特別是市場的短期資金受新股申購凍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當新股申購那幾天,往往會成為空頭主力狙擊的絕佳時機,想護盤的資金,由於被凍結在新股申購里也無能為力,針對這一特點,要先預判未來一個股指期貨交割周期月的基本走勢,然後預判主力的做空時機,我們只要在這之前一天建倉應對,等指數被打下來再逢低抄底,申購資金解凍之後,股指將會應聲而漲。
㈩ 在經濟下滑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下,股指期數是否能救市
馬紅漫:理性看待股指期貨的「救市」作用
[日期:2008-04-03] 來源: 作者: [字體:大 中 小]
日前,一些知名學者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迎來推出的好時機,認為作為市場的「減震器」和「穩定器」,股指期貨有利於平滑市場風險,有效防止市場大起大落。而昨天的A股市場則在「股指期貨已經進入到最後審批階段」消息刺激下,走出了近期罕見的大幅上漲行情。
股指期貨似乎已經成為挽救「牛市」的最後一根稻草。自從股票市場從去年10月的高點一瀉千里以來,投資者關於政策「救市」的呼聲就始終不絕於耳。然而
時至今日,除去新基金審批速度有所加快之外,並未見到管理層任何實質性的「救市」動作。而與此同時,羸弱不堪的市場走勢則一再打擊著投資者的做多信心。在一片「救市」的呼聲中,原本一直在尋找「最佳推出時機」的股指期貨也成為可能「救市」的主角。這一點從學者的建議和市場的熱情反應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當然,從短期市場的價格傳遞機制看,股指期貨的推出意味著納入指數范圍中的一些藍籌指標股,能夠獲得所謂的「制度性溢價」。大盤藍籌股如果因此而止跌企穩,甚至出現連續的反彈,也的確能夠激發市場短期的做多人氣。因此,如果市場投資者以短期的行情反彈為「救市」目標的話,那麼股指期貨的應聲推出倒也不失為「救市」的「有效」工具。
然而遺憾的是,市場投資者或許高估了股指期貨的實質性作用,更多的投資者期望股指期貨能夠發揮出改變市場下跌頹勢的轉折性作用。實際上,從長期看股指期貨只是幫助市場完成價格發現的金融工具,它不具備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大趨勢的能力。即便伴隨著股指期貨的推出,市場短期出現了積極的反應,但最終股指和股價的短暫變化還是會因為價值中樞的作用,回歸到原有的軌道。
這一論斷是有海外經驗為例的。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香港地區推出股指期貨的歷史走勢表明,股指期貨上市前後,的確能夠對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有所影響,即人們所說的助漲助跌效應。但是在短暫的波動之後,如果大勢處於牛市階段,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是升高;而如果處於熊市階段,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則有較大可能是降低。
換句話說,股指期貨的推出最多隻能在一定時間內緩解市場趨勢,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趨勢。以當下的A股市場為例,後股改時代出現的諸多制度性問題、新的價值中樞尚未確立等因素,才是此輪市場暴跌的主要原因。從長期看,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才能決定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也就是股票市場究竟是「牛」還是「熊」。顯然,對於這一體制深處的市場博弈,股指期貨並無任何實質性影響,即便短期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救市」後的快感,但長期看制度性的煎熬依舊無法逃脫。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金融工具的股指期貨不僅無法改變市場大趨勢,甚至可能成為讓散戶投資者的市場利益進一步受損的因素。由於未來參與股指期貨的交易將設定資金限制,多數散戶投資者將被排除在門檻之外。這就意味著只有機構投資者才能夠利用股指期貨實現避險作用。假設未來市場估值體系將繼續下降,那麼機構投資者通過同時做空股指期貨與A股,就能夠在順應市場估值回歸的同時,實現自己投資收益的增長,而多數的散戶投資者則因為避險工具的欠缺,只能在下跌中遭受更大的利益損失。
在股票市場連續暴跌之後,投資者對於「救市」舉措的期盼是可以理解的,也理應獲得管理部門的積極響應。但從長期看,真正有效的「救市」舉措應該立足於提升市場的價值中樞,也就是讓上市公司以更好的業績,來給予投資者更多的收益回報。而對於股指期貨等金融工具的「救市」作用,還需要有一個理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