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權指數 > 北極光創投股票代碼

北極光創投股票代碼

發布時間:2021-08-04 17:29:18

A. 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歷程

與美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類似,我國對私募股權投資的探索和發展也是從風險投資開始的,風險投資在我國的嘗試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5年中共中央發布的《關於科學技術改革的決定》中提到了支持創業風險投資的問題,隨後由國家科委和財政部等部門籌建了我國第一個風險投資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中創公司)。20世紀90年代之後,大量的海外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始進入我國,從此在中國這個新興經濟體中掀起了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浪。
第一次投資浪潮出現在1992年改革開放後。這一階段的投資對象主要以國有企業為主,海外投資基金大多與中國各部委合作,如北方工業與嘉陵合作。但由於體制沒有理順,行政干預較為嚴重,投資機構很難找到好項目,而且當時很少有海外上市,又不能在國內全流通退出,私募股權投資後找不到出路,這導致投資基金第一次進入中國時以失敗告終,這些基金大多在1997年之前撤出或解散。
1999年《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的出台,為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極大鼓舞了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的熱情,掀起了第二次短暫的投資風潮。國內相繼成立了一大批由政府主導的風險投資機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深圳市政府設立的)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公司和中科院牽頭成立的上海聯創、中科招商。2000年年初出台的《關於建立我國風險投資機制的若干意見》,是我國第一個有關風險投資發展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為風險投資機制建立了相關的原則。同時,我國政府也積極籌備在深圳開設創業板,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推動了我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但當時由於還沒有建立中小企業板,基金退出渠道仍不夠暢通,一大批投資企業無法收回投資而倒閉。
前兩次的私募股權投資熱潮由於退出渠道的不順暢而失敗,但這種情況在2004年出現了轉機。2004年,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有利於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的制度創新——深圳中小企業板正式啟動,這為私募股權投資在國內資本市場提供了IPO的退出方式。所以2004年以後出現了第三次投資浪潮,私募股權投資成功的案例開始出現。2004年6月,美國著名的新橋資本以12.53億元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17.89%的控股股權,這也是國際並購基金在中國的第一起重大案例,同時也誕生了第一家有國際資本控股的中國商業銀行。由此發端,很多相似的PE案例接踵而來,PE投資市場漸趨活躍,從發展規模和數量來看,本輪發展規模和數量都超過了以前任何時期。
進入新世紀後,一枝獨秀的中國經濟,日益吸引留學海外的中國學子回國創業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一個創業小團隊,一筆不大的啟動資金。這是絕大多數海歸剛開始創業時的情形。不要說網路、搜狐這樣的網路公司,就是UT斯達康這樣的通訊公司,創業伊始,也不過是三兩個人,七八桿槍。只是因為不斷得到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一種表現形式)的融資,這些公司才最終從一大批同類中脫穎而出。
海外學人創業投資事業經歷了近十年的發展,規模日益壯大。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共40多家,總市值300多億美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正推動新技術及傳統產業發展,創造了企業在中國發展、在海外融資的新模式。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已突破了互聯網和高科技公司的范圍。有來自多行業、多領域的公司登陸納斯達克,對此,納斯達克中國首席代表徐光勛指出,「這些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它們帶來的中國概念也被國際市場所接受。這對中國企業而言,無疑是好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中,高級管理層大多擁有海外留學背景。」
以北京中關村(000931行情,股吧)科技園區為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來自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中國企業中,海歸企業為數不少。這些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海歸企業,正在由推動國內新經濟、新技術、互聯網等諸多領域的發展,擴展到推動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
以網路、新浪、搜狐、攜程、如家等為代表的一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企業給國內帶回了大批風險投資,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極大地催化了中小企業的成長。同時,國內幾乎所有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掌門人大都是清一色的海歸,IDG資深合夥人熊曉鴿、鼎暉國際創投基金董事長吳尚志、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紅杉基金中國合夥人沈南鵬、金沙江創業投資董事總經理丁健、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穎、北極光創投基金創始合夥人鄧鋒、北斗星投資基金董事總經理吳立峰、啟明創投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鄺子平、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合夥人王兟等10多位掌管各類風險投資基金的海歸人士。大部分風險投資都是通過海歸或海歸工作的外企帶進國內的。這些投資促進了國內對創業的熱情,促進了一大批海歸企業和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創業投資行業的進步。
總體來看,私募股權投資在中國發展迅速,新募集基金數、募集資金額和投資案例與金額等代表著投資發展的基本數據將會長時間保持增長狀態,這是新興市場的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數量多、發展快所帶來的投資機遇。

B. 阿里巴巴管理層

衛哲 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
武衛 首席財務官兼執行董事
李旭暉 首席運營官兼執行董事
鄧康明 資深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彭翼捷 副總裁兼執行董事

C. 美團團購網是哪幾家公司合作的啊有沒有什麼巨頭入股

1.騰訊為美團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0.14%的B類股;美團點評董事長兼CEO王興持有5.73億股A類股,投票權為48.41%,是公司的控制者。

2.美團此前的融資過程是在2010年獲得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12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3.在2011年7月獲得阿里巴巴(alibaba)和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 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4.2014年5月,獲得泛大西洋資本、紅杉資本、阿里巴巴共同投資的3億美元C輪融資,對美團C輪估值約40億美元。

(3)北極光創投股票代碼擴展閱讀:

美團赴港上市招股書披露信息顯示,騰訊為美團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0.14%的B類股;美團點評董事長兼CEO王興持有5.73億股A類股,投票權為48.41%,是公司的控制者。提及競爭對手,美團表示,在餐飲外賣及到店服務方面與阿里巴巴集團及其投資的公司進行競爭,在酒店、旅遊及票務交通服務方面與攜程國際有限公司進行競爭。

在香港聯交所開放「同股不同權」後,美團6月22日正式遞交上市申請,將設不同投票權架構。昨天招股書在聯交所網站被披露,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為美團IPO的聯席保薦人。美團點評表示,本次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用於升級技術並提升研發能力、開發新服務及產品、有選擇地進行收購或投資於與公司業務互補並符合公司策略的資產及業務,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不過具體募集資金和美團估值並未披露。招股書還對美團點評的一些業務情況進行了披露。

D. 什麼樣的人適合在中國創業

2005年回國,創立北極光風險投資公司。北極光目前管理著3個美元基金、3個人民幣基金,一共70多億元人民幣。北極光在國內投了近90家企業,主要集中在TMT、清潔科技和先進製造、健康醫療生命科學等領域。 (口述 | 北極光創投基金創世合夥人 鄧鋒 整理 | 及軼嶸) 我現在是投資人,也曾經是一位創業者。我創辦的公司Netscreen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來又成功出售。我會從投資人和企業家的角度,談談我怎麼看一家初創公司。 投資人怎麼看企業 VC的商業模式是選擇輕資產、高成長的企業,在估值比較低的時候以財務投資人的身份進入,不控股,通過一定的增值服務促進企業成長,退出時獲得比較高的回報。 我看企業,一般看以下三個方面:人和團隊、事兒、創新。 人和團隊 一個企業家如果曾經很成功,再次創業的時候融資就會比較容易。風投看重的是這個人。北極光投漢庭酒店,很大原因是因為季琦這個人。這是季琦的第三次創業,他的能力和資源都是有目共睹的。 風投看人,會看他的經歷和經驗,但這不是最重要的,像google、facebook都是沒有什麼創業經驗的人做的。 激情。創業者需要的不是今天特別熱、明天就比較冷的短暫的激情。而是背後有理想支撐的長期持續的激情。我認識一位創業者很有能力,經驗也非常豐富。但企業就是做得不溫不火,與他的能力不大匹配。後來他總結說,對這個企業,他是用腦子在做,而沒有用心在做。就是沒有激情。 技術。 技術在中國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但還沒有到矽谷那麼重要的地步。 創業經歷、激情、技術能力,對創業者很重要,但還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對中美創業者要求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的創業者要是個全才,各方面都要行,不僅要懂產品、懂技術、懂市場,還要知道怎麼帶團隊,怎麼跟政府打交道。 在中國市場上,成熟的職業經理人還比較欠缺,所有的事都要創業者親力親為,你沒有人可以依靠。能力比你強的人不願意跟你干,找個能力比你弱的人,你成功的幾率就小。而且無論找什麼樣的人,你都需要自己學習。 企業成長的瓶頸有時候不是因為錢,而是創業者學習的速度。所以創業者的學習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怎麼判斷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比如一個人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能在短期內做到比較優秀,這樣的人就是能力比較強。 價值觀也至關重要。就是創業者有沒有超越財務回報的理想。做公司當然是為了賺錢,但是如果沒有超越賺錢的理想,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容易堅持不下去。做企業要靠運氣,也要靠能力,但是價值觀是最重要的。 做得好的企業,開始的時候往往是靠理想和信念來支撐的。 責任感也很重要,這是指對自己之外的人的責任感。對自己過於負責是自私自利。特別不能投資的是有自私心態的創業者。創業者的責任感隨著企業的發展而增長,不僅要對員工負責任,還要對投資人,對上、下游合作夥伴負責任。在中國做企業,創始人往往就是「大哥」,該負責任的時候要負責任,船沉的時候你是最後一個離開的。 領導力也是判斷創始人的一個重要標准。最後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創業者對行業的判斷力,而是創業者能不能搭建一個團隊和系統,在變化的環境中不斷調適,找到正確的方向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個能力創業者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慢慢學習得來的。 事兒 投資人首先看的不是創業者的技術,也不是產品,而是市場。要看這個市場能否賺到錢,規模是不是能夠做大,是不是可以持續賺大錢。能不能賺錢不是說今天是否賺錢,我自己的公司Netscreen在上市的那個季度每股的利潤是零。為什麼還能上市,為什麼華爾街的投資人給我們這么高的估值?他們看的是以後持續可賺錢的能力。 這就要求市場要足夠大,要有行業的進入壁壘,能夠整合。像太陽能光熱是市場巨大的行業,但第一名的市場份額只有1%~2%,而且毛利極低,這就是因為沒有進入壁壘,整合起來也不容易。這樣的行業風投沒法投。 要分清潛在市場和現在的市場。不要以為潛在的市場很大就很有前途。我個人的觀點,我其實不願意投資新市場的企業。在大部分行業里,開發一個產品所需要的資金量遠遠低於推廣一個產品所需要的資金量。如果把一個想法變成一個產品,給第一個用戶使用,所需的資金是1的話,把一個產品做得成熟、可以賣給大量的用戶,可能需要的資金量就是3,如果再加以大面積的推廣,需要的資金量可能就是10。 所以不要選擇一個特別新的市場,因為教育客戶非常費勁。如果已經在一個新市場里,就要轉換思維角度,尋找別的方向;如果想要領導一個市場,必須要有巨大的資金量和足夠的影響力。 我對創業者的建議是,選擇一個已經存在的市場,現在不是很大,但有高成長性,或者目前市場已經很大,但有可能用新的技術來做。 創新 沒有創新,就不會有VC。矽谷為什麼吸引了那麼多VC,因為矽谷是全世界創新的中心。這是伴生的,沒有矽谷就沒有VC,沒有VC就沒有矽谷。 為什麼要創新?不創新就做不出競爭壁壘,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新不代表創新,很多新想法很快就被人抄襲了。我們講的創新一定要有競爭壁壘。速度要足夠快,要能夠創造出一個創新的系統。 TMT這個行業就是快魚吃慢魚,不是大魚吃小魚。速度快是帶動整個公司的系統變快,決策體系要快,對用戶的反饋要快,而不只是創新那一點變快。當年我們Netscreen公司做全世界第一個硬體防火牆,一年之後做全世界第一個千兆防火牆,再一年之後做了全世界第一個虛擬防火牆。就是這么快的速度,讓我們獲得了競爭壁壘。 在VC看來,公司就是一套系統,建立起來需要不同的層面,絕不是有一個想法就可以做一個公司。如果一個員工離職,帶走了你的技術,但這並不能對你造成太大的影響,這說明你的整個體系是完整的,不過分依賴某一個人,並且能很快推出新的產品。 企業這個系統有長板也有短板,VC要做的事就是,判斷短板是可以被克服的。如果可以,VC就跟創業者一起,克服短板。 企業家怎麼看創業 我也曾經是創業者,我創辦的公司Netscreen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來被並購。下面我從企業家的角度來談談怎麼處理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幾個問題。 客戶 定位要以客戶為中心。未來中國的企業將越來越不靠市場份額,而是靠區隔。在某些行業里,市場份額確實重要,比如互聯網基本是眼球經濟、流量經濟,誰能夠低成本地獲取大量有黏性的流量,基本上就算是成功了。但走這條路也越來越困難,BAT的壟斷性越來越強,市場必須越來越細分,必須靠創新來做區隔化而不是同質化的競爭。 產品 在產品策略上,有的人做單一產品,但面對高、中、低端不同的客戶;有的人是面對一類客戶做不同的產品。由於創業者資金有限,我更傾向於市場不要太散,公司定位和產品定位上要以客戶為中心,而不要以技術為中心,要把客戶群找准。 營銷 在營銷上,開始時不要砸錢做推廣,而是要先看產品受不受歡迎。這也是在幫創業者定義產品。定義產品不是在沒有產品的時候做的,而是在把第一個產品賣給客戶的時候,才是定義產品的開始。要經過幾次反復尋找方向,才能定義好。toB的產品,有可能賣到了20個客戶時才定義好;toC的產品,可能要修改好幾個版本才定義好。產品定義所花費的時間比很多人想像得要長。產品是客戶幫你定義的,不是你自己定義的。 如果在產品定義階段就砸很多錢,可能自我感覺很好,但客戶用你的產品,往往是因為你的推廣措施,而不是你的產品本身好。所以在產品定義階段,營銷方面砸的錢越少越好。這樣才能真正看出產品好不好,客戶是不是願意為之付錢。 在產品定義好之後的營銷中,我也不建議在開始砸太多錢,把錢花在產品改進上比花在廣告上要強。廣告是從100到1000的事兒,從1到100還是要靠產品。我自己的公司當年進入中國兩年銷售額就做了2500萬美金。我們一個市場人員都沒有,只有4個銷售人員。我們當時的策略是重銷售、輕市場,就是對渠道的培養和對客戶的支持上投入更多,在廣告上一分錢也沒有投入。這種方式對軟體、設備的公司比較適合,對互聯網公司不大適合。 我的意見是初創公司千萬不要把成功壓在營銷推廣上,而應聚焦在產品上。這不是說營銷推廣不重要,做大了以後很重要,但在初創期沒有那麼重要。 招人 人才的競爭是關乎未來的最重要的競爭。一個企業能做多大,就看一個企業能招多少好的人才。企業在小的時候是靠創始人的智商,大了之後是靠創始人的情商。從管事到管人,創始人最終的能力是領導人的能力。老員工能不能提高,能不能招比你強的人進來,新員工和老員工能不能一起和諧地工作,這些都是創始人要面對的問題。 初創公司最好先考慮人的因素,而不是先考慮成本問題。比如最好在一線城市先把最關鍵的人招到,把公司架構搭起來,等公司做大了,再往外移。如果一開始就考慮成本問題,招不到好的人,也就吸引不到投資,公司也就無法快速發展。 一個企業做到最後就是人的問題,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創始人。我的企業能夠成功,有很多幸運的成分,但我對人的問題解決得比較好。我們公司有不少清華最優秀的畢業生,把這些人放在一起,很不好管。能招來,怎麼能把他們留住?我比較幸運的是在清華當過輔導員,有很多跟人打交道的經驗。我管理的部門,連續四年半,每年的自動離職率少於1%。 你是公司創始人,你想招到比你強的人,就別裝,自己是什麼人就真實展示出來。雖然不是公司的每個戰略決定都要告訴員工,但你對公司的擔憂和信心,你的真實想法都要跟員工分享,讓他們跟你同喜同憂。千萬別裝酷,別裝得自己什麼都行。我們公司經營四年多上市,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三起三落。低谷的時候我會跟員工開誠布公,對他們說,很抱歉,我們真的犯錯誤了。 留人 不能簡單地用工資和股票來留人,而是要有情感的因素,要把員工都變成你的同夥。如果只用收入,那麼某一天一定會出問題。比如公司碰到困難的時候,或者上市以後大家股票都兌現了,你的員工就會流失掉。我曾經擔心Netscreen上市之後,員工兌現了股票就會走掉。我們上市後半年員工可以兌現股票,但上市兩年之後,一個關鍵員工都沒流失。 我自己總結,這其中的原因是,一開始員工是需求錢,但慢慢的,他們的需求會發生改變。比如他們會希望學到新東西,希望得到有挑戰性的工作,希望被信任,希望在沒有辦公室政治的地方工作,等等。我們盡最大努力滿足了他們的這些需求。 公司十幾個人的時候,每周大家一起吃頓飯就可以知道彼此在想什麼。但公司大了之後,怎麼樣保持順暢溝通是個問題。把創始人的想法傳達到每一個員工,這是我們高管團隊的任務。我們每年還會將公司當年的戰略用一句話總結出來,這一句話要讓包括保潔員、門衛在內的每一位員工都能聽懂。這是我們進行內部激勵的方式。 我還會做功課,每一個新員工,即便沒見過的,我都知道他叫什麼名字。每一個新員工來了一個月之後,我會找他們談第一次話,第一個問題就是,來公司一個月,跟原來的設想有什麼不一樣,公司有什麼問題。新員工在公司工作的這一個月,是我們交流的基礎,便於我們了解彼此。 當年矽穀人才爭奪非常激烈,如果你介紹一個人才到某個公司去,給你的獎勵是什麼?可能是抽中一輛保時捷。我們在這么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離職率那麼低,跟我們做了很多工作有關。 融資 融資的時間。對於高科技產品來說,是需要在很早期的階段就融資的,我們剛投了一家公司,只有兩個人和一份商業計劃書。 也有的行業,我們絕對不會很早就投。一般來說競爭壁壘比較低的服務性行業,是需要看執行力的,這種行業如果沒有做出一定的規模我們不敢投。因為執行力不是靠說出來的,而是靠做出來的。 VC的經驗來自過去失敗的投資經驗,也來自於跟很多企業家的交流。VC的優勢在於看的企業比較多,視野比較寬,提供的資源比較廣。創業者則是對某個行業理解得比較深入。 真正的VC會給初創企業帶來很多附加價值。在創業者選擇投資人的時候,一定要看這個VC能給你帶來什麼附加價值。有的VC資源很豐富,能幫你招人,幫你找上、下游的關系,有的對企業業務比較清楚,有的對資本市場比較了解。 除了這些能夠幫到你的優勢,最關鍵的是要看VC跟你的理念是否一致。找VC就跟結婚一樣,想要離婚不那麼容易,所以結婚的時候要慎重。選VC的時候,一定不要只看錢,不要誰給的價格高就選誰,而要選那個跟你的理念一致的VC。 融資的時間點重要,誰做你的VC更重要。

E. 陳一舟的個人經歷

陳一舟,1969年出生於湖北武漢,千橡互動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1987年武漢大學物理系計算機專業,與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為同學。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碩士學位,1997年斯坦福大學商學院MBA機電工程,1999年出任ChinaRen董事長兼CEO,2000年搜狐收購ChinaRen ,出任搜狐副總裁,2002年創辦千橡互動集團出任董事長兼CEO。
多年前,在第一波網路熱潮中失手於ChinaRen的這只「老海龜」,認真吸取當年教訓,謹慎而又神速地通過股權置換、自我創辦,建立起多品牌網路企業「千橡互動」,成為目前國內網路界最風光的網路新秀之一。陳一舟本人,自然也成為距離「巨富」最近的人之一。
1969年,出生在湖北武漢;
1987年考入武漢大學物理系; 1993年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學習獲MIT碩士學位;
1995年後,進入美國阿爾泰克公司(Altec)工作,主管北亞地區事務;
1997年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及電機工程雙碩士學位;
1999年與斯坦福大學校友周雲帆、楊寧共同創辦ChinaRen公司,陳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Chinaren 被SoHu收購後,陳一舟任SOHU副總裁。
2002年11月千橡互動集團成立,自任董事長CEO,旗下有DuDu網,加速器,貓撲網,uume,魔獸中國,5Q校園地帶等網站。
2011年5月5日美國時間5月4日,中國知名社交網站運營商人人公司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陳一舟的身價約為18.17億美元。
他是互聯網界的名人,校內網,貓撲都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1997年到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攻讀MBA及電機工程雙碩士學位。我們知道斯坦福和矽谷密切相關,這一階段正是「酋長」楊致遠與雅虎吸引全球目光的時候,無疑對陳一舟也有了啟發。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他結識了之後的合作夥伴,周雲帆和楊寧。
周雲帆畢業於清華,之後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楊寧則是在西安讀小學時期即隨父母移民美國,之後在密歇根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接下來也進入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陳一舟的評價是,「他們二人是當時斯坦福工程學院最優秀的學生。」
陳一舟當時發起了一個斯坦福中國互聯網討論會,溝通中三人頗為投緣,於是很快達成一致,決定投身互聯網熱潮,具體的方向則是虛擬社區,當然業務落實在發展速度更快的國內。
就虛擬社區,陳一舟有自己的理解:互聯網是新型媒體,虛擬社區更吻合互聯網的特徵,互聯網收入途徑無外乎廣告和直接收費,「社區最容易收費」,並且社區也是未來深度營銷很好的載體。 1999年年初的時候,三人完善了他們的商業計劃書,接下來是延Sandhill街一家家拜訪風險投資商,到5月的時候,回國創辦ChinaRen,口號是「建造全球最大的華人虛擬社區」。陳一舟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雲帆任首席運營官和首席財務官,楊寧則擔任首席技術官。
網站的名字叫ChinaRen,但是公司的名字則叫沙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無疑,沙嶺對應了Sandhill.
網站定位在18到24歲的在校大學生,理由也很簡單,一方面這是當時網路用戶最集中的群體,另一方面,雖然這一群體暫時還缺乏消費能力,但是今後卻會成為消費的主力。
圍繞虛擬社區,強調技術的ChinaRen隨後推出了:主頁、游戲、郵件、日誌,並且用戶只需要一次注冊,即可以使用多種功能。更為突出的是校友錄,這也是今天社交網路最初的應用。
這一時期恰逢互聯網泡沫時期,ChinaRen也做足了「燒錢」的功課,1999年11月包裝輪回樂隊,12月舉辦「高校旋風行動」,2000年1月贊助「東京攻略」上海首映式以標志進入上海市場,3月開始贊助中國大學生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到3月28日的時候注冊用戶突破了100萬。
好景不長,網路股泡沫很快破滅了。楊寧後來感嘆:我覺得有的時候市場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就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樣,不是一兩個公司或一兩個人能左右的,像上次印尼發生大海嘯,市場的力量就像大自然的力量一樣,太可怕了。
當然,此時ChinaRen已經初具規模,仍然有斡旋的餘地。2000年9月14日搜狐在香港宣布,以400萬股股票收購ChinaRen,當時的價值約3000萬美元。ChinaRen最大機構投資者高盛公司亞洲執行董事Shirley Lin說:「我們投資ChinaRen是因為我們對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潛力及這間公司的管理層充滿信心,對於現時能成為新搜狐公司的股東,亦感到驚喜。」 之前,ChinaRen已經花掉了1000多萬美元,被並購時,資金還可以延續一個月。
隨公司進入搜狐之後,陳一舟的頭銜是資深副總裁,不過2001年3月他就選擇離開了。事後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他說:「又不是大股東,又做不了主,一天到晚在那裡守著,沒什麼意思。」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了新的機會,網路內容當時是不賺錢的,有現金流的是接入。對應武漢那個時期正在致力於建設「光谷」。有那麼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美國達拉斯的一次光通信會議他又遇到了另一些合作夥伴,當然,陳一舟被視為是有創業經驗的,於是有了一個創業的想法。此時,他的情緒還在「開個公司一下就值10個億」上。
陳一舟設想中的服務可以使撥號上網用戶提高50%-100%上網速度,費用是每月5美元,這一時期,美國有5000萬撥號上網用戶,陳一舟說,「這是大生意。」半年後,這個團隊拿出了光電晶元,不過要投入使用,仍然需要修改網路通訊協議,並在伺服器端作出改進。此後,發生了「9.11」,資本市場更冷,而大公司對設備改善再沒有興趣。
之後,陳一舟又試圖在IP電話上找機會,仍然很不順利。「人總是經過這種可笑荒唐的事情,才會改變。」此後,陳一舟蟄伏了一段時間,他在這期間讀了很多書。
陳一舟後來總結:「栽跟頭越早越好,等老了再栽跟頭,一切都來不及了。我非常幸運,能在人生的早期失敗過,這非常好。」 2002年上半年的時候,陳一舟發現搜狐的股價有了起色。不過,這個時候,他持有的搜狐股票已經不多,「人沒有長後眼睛啦」,當然,當時門戶都抓住了突然爆發的無線增值服務市場。
2007年4月,在ChinaVenture創業投資年會上,陳一舟回顧那一時期:「我在美國已經窮到不能再窮了。我和一個天使投資人,吃麥當勞吃了8次,他吃的麥當勞吃的3塊錢標準的麥當勞,我是吃的5塊錢的,我融了8萬元。」
到當年年末的時候,陳一舟攜從三位德州天使投資人中獲得的少量投資,再次回國創業,這次模式明確,就是簡訊。他創立了邀發簡訊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
有一個創新,即用戶通過18dx注冊獲得頁面之後,如果其他人在這個頁面上發送簡訊或者定製服務,將會獲得分成。陳一舟將其定義為無線C2C.不過,這一模式被視為無線聯盟,隨著運營商政策調整,沒能得到進一步發展。當然,對應環境,無線業務還是做起來了,半年後開始贏利。
陳一舟實際上已經錯過了SP成長最好的時期,他之前的拍檔,周雲帆、楊寧在2002年年初創辦了空中網,3月18日正式成立,幾個月之後獲得了3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2004年7月9日,空中網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前後只有兩年零五個月。
陳一舟有一個認識,未來SP將同互聯網內容密切聯系,而社區可以創造出足夠多的內容,因此他再一次把注意力放在社區上。於是創辦了DuDu網,這一網站借鑒了韓國同類網站的思路。對應的公司為千橡互動,這一次的理由是,斯坦福大學校園內眾多的橡樹。
這一過程中,陳一舟逐漸注意上貓撲,被其搞怪的特徵,娛樂性的風格所吸引,當時的域名是mopper,網站只有兩台伺服器,陳一舟後來對《中國企業家》說,在他家的陽台上,「貓撲站長和我一人坐在一個搖晃的吊籃裡面,就像兩只貓一樣,晃來晃去一天,我們就搞定了。」 之後域名改為mop的貓撲迅速發展,到2005年底,「經過兩年多的成長,現在貓撲在全世界排名45,在中國也應該是10名以內的網站。」這成為了陳一舟一個新的基礎。
2004年5月,千橡推出網路下載加速器,涉足客戶端領域。
2005年7月,AccelPartners阿塞爾夥伴投資千橡互動1000萬美元。阿塞爾夥伴是美國重要的風險投資商,就在5月它剛剛向Facebook投資1270萬美元。
一個月後,千橡收購了交友網站UUMe.其創始人、劉健出任千橡聯合首席運營官。劉建同樣曾經在斯坦福就讀,是陳一舟的學弟,有一個段子說:陳一舟將一輛舊車以6000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劉建,但是此後幾個月,劉建花費更多的錢來維修這部車。
此時陳一舟有了一個理論:他的用戶群體集中在學生和年輕白領,其中80%以上的社區用戶位於中國發達地區。社區推動人們使用無線和客戶端業務,反過來,無線應用和客戶端強化了社區地位。
當然,他同時強調了,以人為核心的社區未來的廣告潛力,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他說:「當武漢某個街道的用戶在晚上十一二點鍾上網時,網頁上彈出的是他家旁邊熱乾麵館的廣告,那碗熱乾麵賣兩毛錢我收一分錢,這是我理想中網路廣告的極致。」
12月末,千橡宣布,貓撲將通過100%換股的方式合並Donews.陳一舟此後撰文說:Donews與貓撲的將來,他們會成為千橡公司並列且相對獨立的兩大網站。二者的用戶群體及給用戶創造的核心價值有很大不同,我們絕不會將二者強行融合。
2006年3月7日,千橡互動集團正式宣布獲得4800萬美元的投資。投資由GA(General Atlantic)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DCM(Doll Capital Management)、TVC(Technology Crossover Ventures)、Accel Partners和聯想投資等聯合完成。其中GA出資一半以上,GA成立於1980年,管理資產達到80億美元。之前的投資項目包括聯想集團、神州數碼及中星微電子。 校內網的創辦人是王興。王興,1979年出生於福建,1997年被保送到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之後獲得全額獎學金進入美國特拉華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學習。王興於2003年聖誕節那一天回國創業。
第一個項目是「多多友」,無疑是一個交友網站,隨後發現,用戶積累緩慢。
第二個項目是「遊子圖」,即海外學子將數碼照片上傳到網站,網站在國內列印之後郵寄給他們的家人,這個項目有一些收入,「我們三個人創業的時間精力是有成本,它當時的收益並不足以彌補我們的成本。」
當然,王興無疑會注意到同時期的Facebook,2006年3月在接受網站訪談時他回憶說:2004年我看到FaceBook,但沒有什麼感覺,2005年上半年我又去看了,也沒看出什麼感覺。
後來看到一些報道,2005年下半年我又上去仔細地看,有一種體會,感覺它是SNS的代表。既然如此,在2005年12月,王興的團隊就推出了校內網。最初的用戶來自於清華、北大、人大。「他們網路條件最好,而且便於推廣。」
回過頭來,再看陳一舟,在獲得資金之後,千橡互動開始了急速擴張,推出5Q,也是類似FaceBook的網站,收購Renren並改版為分類網站,類似於Craigslist.
關於業務的多元化,陳一舟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解釋:互聯網上第二波創業者肯定比第一波更難成功,上一波創業時,哪裡都是空地,你佔一片就可以。已經有幾個大城市了,我們只能做游擊隊,一邊找幾片相對肥沃的草地,逐漸變成小村莊,再變成城市。一邊尋找其它草地。
不過這一尋找的過程,看來頗多坎坷。2006年9月27日千橡突然宣布裁員150人,同時裁減掉視頻等部門,隨後在接受《北京晨報》采訪時陳一舟解釋說:播放微視頻需要巨大的帶寬投入,可競爭對手卻已經上百家,千橡不願再押寶於此。「我會用10個人撐三年。」
同時被取消的還有網路下載加速器,此類軟體正處於流氓軟體爭議的旋渦之中。「有爭議的業務我不做了,這是一塊是非之地,對千橡來說,最重要的是商譽。」
在就近接受Donews采訪,談到年輕員工時,陳一舟說:我肯定讓他們失望了。我很早就發現了泡沫,也很早就喊出了有泡沫,但行動依然有些晚。「我們這個行業沒辦法,就是有大量趕時髦的現象,與其守到最後,還不如激流勇退。早退出,少損失。」而就上市的問題,陳一舟表示:2008是一個很重要的廣告年,貓撲和DoNews早上市,可以做一個比較早的規劃,在2008年有一個較好的收獲。
2007年4月《環球企業家》刊載《千橡幻象》一文,」雖然千橡至今對外宣布去年收入規模達到了8000萬元人民幣,「但公司外知情人士稱,政策變革使其無線業務收入少了2/3,這直接導致了2006年9月千橡的驟然裁員。
2007年11月24日,千橡宣布進軍門戶網站。貓撲網的新門戶包含新聞中心、互動中心與娛樂中心三大部分。千橡宣稱,與傳統門戶網站相比,貓撲門戶將更突出互動的功能。
不過一個月後,千橡再次宣布,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進行第二輪裁員,計劃取消在線事業部,負責媒體對外宣傳的部門也將取消。
到2007年1月,千橡表示,不僅人員方面出現了變動,相關業務線也將予以重組,同時縮減對應的市場營銷推廣以及社區支持人員。於是剛剛宣布進軍門戶的貓撲所招募的員工,頓時面臨尷尬境地。
不過,從事後看,2006年屬於陳一舟的幸運年。事實上自校內網推出之後,陳一舟一直在商談收購,但是沒有結果。暑假的時候,校內和5Q開始正面交鋒,校內網通過高校校園大使推廣,而5Q則「用戶注冊換雞腿」,隨後就有了有人反復注冊獲得40餘個雞腿的笑話。
不過,2006年9月由於校內網商業模式仍不清晰,融資遇到困難,最終出售給了千橡。業內傳價格是200萬美元。 2008年4月末對媒體透露的,軟銀注資千橡使陳一舟再次成為媒體的熱門,這一輪千橡融資總額高達4.3億美元,除了來自軟銀3.84億美元的投資外,還有Joho Capital和SBI的戰略投資。就軟銀注資,陳一舟解釋,孫正義和他對互聯網的判斷一致,「我們都認為真實的SNS是無線互聯網上最大的應用。」
在巨額注資的光環下,之前的運作一下變得邏輯清晰,2007年11月的數字是,在大學生市場,校內網已經擁有2200所大學,超過1800萬的在校大學生用戶,980萬活躍用戶。11月20日校內網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正進入白領市場和高中市場。無疑,這同FaceBook的思路吻合。
在注資消息公布後,陳一舟在接受網站訪談時說:校內網基本壟斷了大學生市場,有90%的覆蓋率。上網的大學生幾乎都在我們這里趴著,他們一看就非常喜歡。我們同時在大力拓展白領和高中市場,進展也非常好。
曾經擔任Donews總編輯的洪波評論:考慮校內網相比Facebook的創新能力、擴張能力和發展階段等方面的差距,校內網的估值就顯得高得離譜。當然,既然孫正義願意以這樣的價格投資,自然會有他的道理。
在融資披露之前,陳一舟在媒體交流會上表示:「國內SNS的戰斗也已經結束。」這個行業最稀缺的資源是用戶,喜歡用這個服務的用戶是有限的,可能中國也就兩、三千萬。而在融資披露後,他強調,即便沒有融資他也那麼認為。
雖然,歷經坎坷,但是陳一舟的結論仍然早了一些……最初的時候,人們並沒有對域名為kaixin001的社交網站引起重視,但是隨後來自各處即時通訊軟體、郵件的邀請鏈接,終於促使人體驗一下。隨後被其中的朋友買賣、停車游戲所吸引,很快樂此不疲,為了獲得更多虛擬幣,很快也加入到熱情邀請朋友加入的隊伍中去。
從5月份開始,在流量統計網站alexa上,kaixin001的曲線不斷向上。人們對這家處於「測試」中的網站充滿了好奇。其地址是在北京市海淀區西四環北路63號馨雅大廈北樓306室。這是一座四層的,有些陳舊的大樓,從任何角度觀察,都不能將其同開心網這個改變了城市白領午休內容的網站相聯系。
當然,人們指出,Facebook上,朋友買賣、停車游戲都可以找到原型,即組件「Friends for sale」和「Parking war」。另一方面,朋友買賣中,某些交互的方式多少有些曖昧,引發遐想,或者這也是吸引人們注意力重要的一環。
北極光創投投資合夥人吳炯向媒體透露,北極光創投將向開心網提供400萬至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只是第一筆風投,按照北極光的模式,風投資金還將繼續追加。」實際上,9月的時候,根據alexa的統計,開心網的流量已經趕上了校內。
雖然社交網站的商業模式仍在摸索的進程中,但是互聯網通常的經驗表明,如果一種途徑可以輕松獲得大量流量,那麼從中獲利還是比較容易的。人們指出,停車游戲同汽車品牌相聯系,那麼推出買房子游戲也可以同地產樓盤品牌推廣結合。
同在9月,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就開心網的崛起,陳一舟表示:我們是在不同的領域競爭。我認為開心網最大特色是發明了兩個白領們很喜歡玩的網游,這類公司未來會很多,因為它的壁壘不高,很容易模仿。
不過此後,千橡讓所有人驚愕,千橡證實已購買域名kaixin,但表示用途方面暫時還沒有計劃。四天後千橡推出kaixin,有同kaixin001類似地從推廣方式到具體內容。IT評論家們在回過神來之後,稱其為「山寨版開心網」。之後,這觸發了大量的其他「開心網」的涌現。
就「山寨」說,陳一舟回應,「如果說kaixin是山寨版,網路也得說是山寨搜索。」而就校內網和開心網定位,他解釋:這種玩法就相當於在星巴克店裡放著幾台游戲機。喝咖啡的人肯定有會去玩游戲的。兩者不完全沖突。
和kaixin001不同的是,已經實現融資的陳一舟面臨贏利的壓力,途徑是網路游戲,「目前依靠廣告我們已經可以活的很好,游戲社區化是我們三年前提出的,所以很早就在往這個方面做。現在游戲部門已經是校內人數最多的團隊。」
校內網正式啟用新標志,並同時宣布新定位為「互動溝通平台」。把SNS的目標年齡層從原來的年輕人為主擴展到了所有年齡層。陳一舟強調,「校內的最終目標,是將強大的用戶群優勢放大到極限,打造互動溝通平台,成為所有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5年1月21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人人公司向股票交易網站公司Motif Investing投資了4000萬美元,這是該中國社交網路加碼押注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最新舉動。
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馬特奧的Motif Investing公司經營一個網站,該網站讓用戶組建、分享與投資既定類別的「一籃子」股票,譬如線上游戲、貴金屬與負社會責任的企業類股。
該網站截止到2015年約有12萬名用戶,購買特定一籃子股票的手續費用為10美元。
作為投資協議的一部分,人人創始人陳一舟將加入Motif的董事會。
2015年12月16日,出席了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擔任嘉賓。

F. 武平的展訊變動

2009年1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3G牌照。隨後2月,展訊宣布李力游出任公司新總裁兼CEO,而武平則擔任董事長,退居幕後。幾乎同時,CTO陳大同、運營副總裁范仁永、銷售副總裁周承雲及市場總監許飛也相繼離職。 雖然前三個季度表現差強人意,但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展訊的TD晶元出貨開始攀升,尤其在TD固話晶元的出貨增長迅速。 今年第一季度,展訊通信銷售額為5210萬美元,同比增長534%,比上一季度增長23%;凈利潤為660萬美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830萬美元。
武平新的開始
「創始人肯定比職業經理人對公司有感情,不過早晚也要交班。」iSuppli中國區高級分析師顧文軍說,武平早就有二次創業念頭,如今展訊已經成為一家公眾化企業,無論業務還是管理都相對穩定成熟,是到了放手的時候了。 據了解,武平已經注冊了兩家新公司:上海芯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芯意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武平會在3G和移動互聯網中開始第二次創業。 在武平朋友收到的簡訊中,武平是這么說的:「我從6月起不再擔任展訊董事長,也將離開我親自創立並為之付出無盡心力的地方。我也即將開始新的創業歷程。」
武平:「芯」路漫長
—— 一個海歸技術創業者的十年回首 一位心懷家國的創業者為什麼會讓外資股東左右自己的事業?一家創業企業的前途命運該不該與國家的產業戰略纏繞在一起?一場屢敗屢戰的商業角斗還有無必要咬牙堅持? 零星的雨點飄落在夜晚的黃浦江上,對岸林立的大廈放射出五彩的霓虹,披掛著世博會標志的渡輪揚笛駛過,而這一畔的紅摩咖啡館卻顯得低調而沉靜。 面容精瘦的武平操著一口濃重的西北普通話,他擺手婉拒了《創業家》的拍照請求:「這次不拍了,真的不拍了。咱們就是隨便聊聊。」背牆而坐,一杯礦泉水,46歲的他保持著黃浦江一樣的平靜,也許心中仍有波瀾意氣,但卻不再慷慨激昂。 就在10天前的5月28日,《創業家》記者收到了他的簡訊:「我下月開始即不再擔任展訊董事長,也離開我親自創立並為之付出無盡心力的地方。感謝……我也即將開始新的創業歷程,希望繼續得到你的支持……武平。」 在3G大幕正式拉開的時刻,為什麼要作別自己一手搭建的舞台?個中甘苦,武平自知。也許因為它「已經不是我能控制的展訊了,不是我能把我所有的想法全部放進去的展訊」。 這又是為什麼?第一代海歸創業者的標志性人物,肩扛起整個國家的手機晶元夢想,締造了中國3G第一股,卻並未收獲巨大的財富回報,也沒能取得耀眼的商業成功,最後成為一個孤獨的出走者。 「相比尚德的施正榮,我算不上一個好榜樣。」武平自嘲。 整整十年前的2001年,他率領一個由37名海歸組成的豪華團隊回國創辦了展訊通信(Nasdaq:SPRD),獨立研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基帶晶元。這十年中,武平團隊有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率先研發出TD-SCDMA(下文簡稱TD,是中國的3G通信標准)手機晶元,中國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以及納斯達克上市敲鍾的光鮮時刻。但更多時候,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TD晶元超前四年研發成功,耗資數億卻無用武之地;並購美國的射頻晶元公司QUORUM,卻看不到短期收益;在國產手機市場上被台灣聯發科搶走90%以上的份額;股價低迷,從IPO首日的高點15.95美元一度跌到0.7美元的谷底。「武平是一個好的創業者,但不是一個好的經營者。」一位展訊的投資人對《創業家》做出這樣的評價。 2008年以後,隨著股票鎖定期的結束,昔日的創業戰友陳大同、范仁勇等一個個離開展訊,武平成為最後的堅守者。2009年2月,他辭去CEO的職務,僅保留董事長頭銜。這也標志著他在展訊的淡出。 「在中國,技術創業不容易。我們想為國家做點事情,卻只能拿境外投資變成一家外資公司;國家給了我們很多榮譽和獎勵,但我們最需要的是其他支持;我們在自己的主場,也不一定有主場之利。」武平感慨地說。 當他掛冠而去之時,展訊剛發布了自上市以來最好的季報,其股價回到9美元以上。國內GSM手機晶元市場份額超過20%。TD晶元隨著中國3G應用的啟動開始貢獻業績,高品質、低成本的射頻晶元更打入了三星的供貨體系,展訊也拿到3億人民幣的政府擔保銀行貸款。武平多年來的苦心布局正逐步變為現實。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吧。 「我並不認為我們的執行和運作上犯過大的失誤。回過頭看,有些事情是沒得選擇的。畢竟我們在做開創性的事,過程中會有摸索。是命運把我們推到了今天這一步。我加入過幾次創業公司,但作為CEO是首次,尤其是上市公司CEO,總感覺愧對一起的員工,好多東西沒有實現。」武平緩緩說道。
展訊的家在哪裡?
「一個公司上市之後,資本的力量就變得非常強大,一個連5%股權都不到的創始人不可能左右這個公司的方向。我對公司有一個長遠的考慮,我要思考公司未來是什麼樣子的,它的主人是誰,它的家在哪裡,我希望它還能變成一家中國的公司。但資本是不考慮這些的。展訊現在的家就是資本市場了。」 2008年10月,正是金融危機最肆虐的時候。 深圳的山寨機廠商已經停產2個月,中移動TD的全面商用仍然在原始階段。當年年初,在武平的力主下,展訊以總值7000萬美元的代價收購了美國的射頻 (RF)晶元公司QUORUM,不但花掉了一半多上市募集資金,而且還在繼續吃錢。資本市場就一直用持續的下跌來回應這筆看來很不劃算的並購。隨著展訊2008年第三季度報出3130萬美元的巨虧,公司股價也乾脆跌到了1美元以下的谷底。 這使得「潛伏」在展訊內的眾多風投機構無法順利地套現退出,武平也因此失去了公司董事會的信任與支持,他在這時任命當年在美國博通公司的同事李力游出任公司總裁。 「作為一個高科技公司的創始人,當我需要對未來做更多布局的時候,同時也在內部花大力整頓過去快速發展的遺留的問題時,絕大部分的投資人都不是太理解,在這種環境下我再往下做事是越做越難的。 由於我與許多投資人都是好朋友, 原以為與朋友不溝通都可相互理解,但其實結果並非如此。」武平坦言。 盡管他仍為公司的董事長兼CEO,但展訊的大部分股份掌握在以NEA為首的眾多風投手中。甚至連他的創業夥伴陳大同,也已經轉身成為董事會里北極光創投的資方代表。 展訊上市花了足足六年,對於這些快失去耐心的風險投資機構而言,大概主要考慮的是退出價值。武平也承認這是無可厚非的。 事實上,按照當時的流通市值,競爭對手僅需要不到1億美元就可以在公開市場買下展訊。業內盛傳,像高通這樣市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公司已經有所動作,只是因為看不清楚TD在中國的應用前景,才沒有著急出手。其他境外公司與金融機構開始接觸展訊。 這恰恰是武平最不希望看到的結果。「我在不在展訊沒有關系,但展訊一定要留在中國,這是我回國創業最大的初衷,也是展訊未來長久發展的根。如果我要做一個國外的公司,那我回中國來幹嘛。」 但還有一個轉危為機的可能,那就是將展訊私有化下市,然後再回到國內上市。「金融危機之後,我們最需要的不是錢,而是政府幫助我們創業團隊從海外資本市場上把公司的主導權拿回來。」 武平動用了他能找到的各種渠道,通過工信部和上海市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中國的主權基金能夠通過美國的資本市場入股展訊,至少把展訊的控股權拿回到中國人手上。 但他註定只能失望而歸。盡管工信部領導、上海市與張江園區領導給了許多支持,聯系了許多境內資金,但在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下,展訊太不起眼了。或者說,在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下,我們的體系遠沒有做好准備。 「這是我特別遺憾的一件事情。我們這么多人回國就是要給中國做一個有核心技術的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而金融危機給了我們百年不遇的機會,我們可以花大價錢去救別的國家的公司,但也應花一點點錢去買中國人的高科技創業企業。」有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投累計持有美國股票價值96.3億美元,其中包括摩根士丹利、黑石、蘋果、新聞集團等。 2009年初,上海市政府用另一種方式支持了武平。展訊拿到了為期三年的3億元的國內銀行貸款,並且可以用政府提供的補助金來償還這筆貸款的多數利息。之前緊綳的財務狀況為之一解。而這時花了近三年持續在韓國三星的努力也有了結果,射頻晶元在三星開始量產。工程人員集多年積累的高質低成本的GSM晶元也將推向市場。 2010年3月,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銀湖基金以約4000萬美元的價格,買入展訊13%的股份,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斯時,展訊的股價已經上漲逾6倍。 武平終於意識到,他在展訊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 為什麼我會失去對公司的控制? 「在中國,高科技創業公司內部的管理加技術團隊的股份合起來最好佔主導地位。這樣的話好運作,員工也有主人翁精神。像展訊這樣,就算我們上市了,很多創始團隊的人還是會退出做其他的事。總之,任何一個公司的管理團隊,當然如果它是創始團隊就更好了,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把公司很好地控制起來。」 在武平看來,展訊最終形成今天這樣的股東結構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我們早期這幾個創始人聊天時,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自己要是早點有錢的話,就不要讓海外的資金吃掉這么多股份,後面的路不會這樣。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十年後的因果,十年前就已種下
2000年,中國發布《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業內稱「18號文」),鼓勵海外相關高科技人才回國創業。因此,在美國IC設計界頗有建樹的武平、陳大同、范仁勇等人多次應邀回國做學術和業務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信息產業部領導鼓勵他們回國創業,相關的央企承諾給他們提供不少於3億人民幣的投資。 清華大學畢業、在美國和瑞士參與過多個創業公司的武平被打動了,他們回到美國先組織了一個15人的名校博士創業團隊,目標是「在中國做一個技術程度從一開始就是國際領先的企業」。 但他們一回到國內,馬上就遇到了體制怪圈。 「談的時候就發現這3億,是一筆一筆地給,第一筆最多給你1000萬到3000萬,而且不承諾兌現時間。」武平回憶,「我們對資金何時到位根本沒有把握。」 更讓這些滿心要把矽谷創業文化帶回中國的海歸們失望的是,創業團隊的股權問題難以解決。因為當時國家的法律規定,以知識產權入股,經過專業評估後最多隻能佔到15%。顯然這個比例是無法吸引到如此眾多的高端人才的。日後,國家不斷修改相關法律,目前知識產權入股最高已可到70%。 如果這個新創企業歸央企下屬的話,那麼整個薪資體系必須按國企體系走。國內的薪資水平根本無法負擔他們在海外的家小,而補貼也就是第一年給帶頭人一套房和一輛車。 「當時好幾家國有企業都有想法給錢,但是誰也解決不了這個結構性的問題。當初因為國家需要,我們把這個創業團隊弄起來,最後發現國家可能給不到你這個錢,還要在外面找。」 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市場化的風險投資,最後武平只能從海外找。這時美國的互聯網泡沫已經破裂。直到2001年6月,他才拿到台灣富鑫和聯發科蔡明介的第一輪投資650萬美元,代價則是過半的股份。而展訊通信則不得不注冊在開曼群島。 顯然,650萬美元和3億人民幣是一個相當大的差距。IC設計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研發費用,即使不考慮人力成本,光較為低檔的晶元單項研發費用一般也不低於100 萬美元。有風險投資人跟他們打賭,如果他們能在一年內開發出GSM晶元並且一次流片成功,就接著投資。 武平他們的確做到了。但第二輪融資的難度遠遠超過預期。受「911事件」的沖擊,整個美國資本市場處於凍結(Freeze)的狀態。「我們本應該是大幅溢價融資的時候,『911』使得我們的談判能力大打折扣。」武平回憶說。 當時他接觸的部分投資商採取拖延戰術,希望等展訊耗盡談判資源與資金後再以低價入股。武平說,當時他為了爭取有利的談判地位,找了12名在矽谷的清華同窗,一共湊了150萬美元作為過橋資金硬頂著,期間公司所有員工降薪一半,高管停薪3個月。最終,在眾多投資界朋友幫助下,展訊從海外融資近2000萬美元。武平說:「資金到位那天,財務告訴我,公司賬面上的資金數字是零。」 雖然在絕境中復生,但代價高昂。「第一輪融資後,我們幾個核心創始人的股份數量都近兩位數的,但這輪之後,都變成了個位數。其實這是自殺式的融資,稀釋非常大。」 2004年和2006年,展訊又先後進行了兩輪融資,主要為了研發TD以及2G晶元量產。張江創投、聯想創投、華虹國際、上海實業等國內機構也陸續跟進。「雖然融資價格比較高,但稀釋的還是我們團隊的股份。」在上市前,展訊已經形成了海外投資人主導的股權結構,整個創業團隊加員工也不過約18%的股份。 武平一度希望展訊能夠在香港或者國內上市,但投資方大多偏好退出更方便的美國市場。當他看到今天的國民技術在深圳創業板獲得50倍以上市盈率的追捧時,贊賞感慨。如果展訊能在創業板上市,以其技術含量和公司業績,現在可能也是第一股。盡管展訊在目前三家美國上市的中國IC設計公司中,市值還算領先。 和武平相比,中星微的鄧中翰與無錫尚德的施正榮無疑要比他幸運得多。 1999年,中星微是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成立兩個月後注冊的,亦是中國實踐「矽谷模式」的首家公司。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以1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作為啟動資金,管理團隊以知識產權折股35%。雙方還約定,日後進行股權融資時,管理團隊持股比例不變,即只稀釋政府方面的股權——到上市前信產部的1000萬原始投入只佔10.9%的股份,而管理團隊股份不變,光鄧中翰的個人股份就達到11.8%。 2001年,施正榮的尚德太陽能成立,無錫地方政府牽頭,8家當地企業聯合投資600萬美元。施正榮佔25%的股份,其中技術股佔20%,摺合160萬美元,現金股5%,摺合40萬美元。此後,隨著國有股份的主動退出,又一輪外資私募的進入,最終施正榮在上市前控制了約54%的股份。後來,有媒體報道稱之為「首富政府造」。 今天,施正榮和鄧中翰仍然按照自己的意志領導著公司。 國家的大戰略與企業的小戰略 「TD這么具有戰略意義的東西,喊了那麼多年卻難開始推廣。退一步說,你商業化運作晚一點也沒關系,但至少你得給做的這些人甜頭,至少要保障他的研發費用,不要虧錢。你讓他去幹活,他連什麼時候吃飯也不知道,每次都是空穴來風,資本市場更認為你在騙人了。TD結局是成功了。但還有很多標准炒了半天,最後放棄了,那些投入到基礎性研發的企業和科研人員讓人惋惜。成功經驗,國家應該總結,這個教訓,國家也應該總結。」 5年,5個億。 早在2004年,展訊就做出了中國第一顆TD手機的核心晶元,但國家直到2009年才開始正式推廣3G手機。展訊花了5個億,足足等了5年時間。很長一段時間,展訊在TD的投入與產出上根本找不到平衡。其TD晶元一季度僅出貨1萬片左右,而其GSM晶元每個季度出貨量在800萬~900萬片左右。這讓展訊很茫然。 「如果單從投資回報的角度,這個產品我們至少早做了兩年。」武平承認。就商言商,這顯然是一個值得商榷的決策。 當時國內TD-SCDMA標准已經孕育5年,但其產業發展卻始終陷入瓶頸。無論是有「國字型大小」大唐電信背景的T3G,還是普天通信背景的凱明,沒有一個廠家做出商用的TD-SCDMA核心晶元。國內3G的發展面臨著「標准存在,晶元空缺」的尷尬境地。 而2003年,展訊剛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款GSM/GPRS手機核心晶元,當年就實現了產品量產銷售,銷售額為2583萬元。2004年,光GSM/GPRS晶元這一個業務就給展訊帶來了1個多億的收入,並擁有了包括波導、夏新等在內的國內30多家客戶。 熬過了前三年大幅投入研發的緊巴巴日子,展訊好不容易可以享受一下收入和利潤快速增長的好時?光。 但武平和陳大同,兩位創始人一起做出這個新決定:放棄跟蹤開發國際上相對成熟的WCDMA晶元,轉而全力主攻TD-SCDMA晶元。這意味著展訊還要加大研發投入,還需要繼續融資。 武平的理由是:「展訊要有長久的競爭力,要變成一個國際型的大公司,和高通、聯發科競爭,沒有一點自己的看家本領是不行的。這個看家本領最好就是跟著政府走做中國標准。TD要做不成,今後4G競爭中國也參與不了,中國在通訊業上就會一塌糊塗,我們屬於通訊業的核心產業,我們肯定也是一塌糊塗。這就是商業的高度。」 但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贊同這個決定。他們認為創始人的決定帶著明顯的感情色彩。武平對此並不否認。 「我們最初回國的這些人,還是有點理想主義的。一個從中國出來的技術人員,國家培養了半天,然後出國做成了點事情,所以要對國家有個交代。如果我們這批人把2G做出來了,而且我們明明知道怎麼把3G做出來,而我們沒有去做,中國的TD最後死掉了,那就是我的終生遺憾。但風險投資人都是理性的,他們不喜歡理想主義的,太理想化了很可怕。這個我明白,但還是去做了。」 實事求是地說,第一個做出TD核心晶元,讓展訊收獲了不少政治榮譽和政府支持。此前,2000年~2004年,展訊沒有從政府方面拿到過一分錢的專項資金。此後,不僅多位國家領導人來視察,而且展訊還承擔起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移動通信專項研究課題,拿到了超過2000萬人民幣的資金。但身處北京的中星微在政府關繫上更是高手。他們前後拿到的政府資金超過了展訊一倍,雖然業界公認,展訊的技術含量是最高的。 讓武平沒想到的是,「我們國家推廣3G的決策會那麼緩慢,耗掉了那麼多企業。」 本世紀初,矽谷有4家大陸留學生創辦的搞3G晶元的公司,最後只剩下展訊一家活著。展訊能活下來,是因為它後來把80%的力量放在GSM/GPRS晶元上,只把20%放在TD上。 TD的磨難不僅影響了展訊的業績,也影響了在GSM市場的投入與競爭提升,同時直接導致了風險投資人與武平的分歧。這種分歧隨著展訊的上市而日漸激化。「上市之後我們必須每天要面對業績的壓力,你要想花錢做長期布局就要付出代價。我在展訊上市後做的一些事情,比如我並購美國的射頻晶元公司QUORUM,比如投資TD與CMMB(移動電視)等,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那個時候也許不應該做這個事情。」 無線通信終端兩大核心晶元是射頻晶元與基帶晶元。如果展訊當時不並購QUORUM公司,也許現在就麻煩了。因為他們最初的射頻晶元供應商後來也開始做GSM和TD晶元,成了競爭對手。「如果不是我們很早就做出了產品,TD這個標准最後能不能成呢?當時和我們一起做的國內企業有的沒有做出來就散掉了。當然我也不能斷言沒有展訊,TD也許還要蹉跎。」武平稱。 為了帶動整個國產手機產業,展訊還舉辦過手機晶元產業上下游的技術論壇。「我辭掉CEO之後,技術論壇就立刻停止了。」武平苦笑,「在公司上市之後,以短期退出為目標的投資者最好能夠逐漸被有戰略眼光的長期投資者替換掉。」展訊還與上海市一起建立了亞洲第一個集成電路科技館,服務公益大眾,或許這也不是受資本市場歡迎的。 「展訊是一個留學生企業,它的市場和運營都在國內,也給中國做了一些戰略的事情。但就是這個對國家有向心力的公司,它的股東架構卻是一家外資公司。一個由海外風險投資支撐的外資公司,還能承載一個國家的產業夢想嗎?」《創業家》記者如此問道。 武平不答。
這是我的主場嗎?
「我們國家走到今天,對高科技的眼光有了一定提升,但能否在關鍵時候出手撐一個真正屬於高科技,屬於我們自己的公司,有些狀態與2000年、2001年時的情況類似。在國際科技競爭中,我們不光要有戰略,在政策制定和具體執行上還要補課。」 蔡明介,聯發科的創始人。他是最早看到武平他們價值的人。 2000年,武平去台灣游說融資。本來只是順道去看望這位業界牛人與老朋友,但對方一看他商業計劃書中列出的海歸團隊名單,馬上決定投資。「就沖名單上這些博士,就已經值了。」蔡明介認為這是一筆戰略投資。 此後,由於與聯發科存在競爭關系,後來的投資者買下了聯發科持有的老股。 既生瑜何生亮?聯發科在商業市場上比展訊早走了至少十幾年,市場經驗要豐富得多。在國產手機晶元市場上,聯發科幾乎橫掃了所有競爭對手,只有展訊還在堅持戰斗。 與武平一心追求的技術領先不同,蔡明介特別強調市場和客戶。 「我們不是大公司,沒有太多資源去做早期階段的研發,尤其是在早期定產品規格的階段,我們不能好高騖遠。就算在市場將要走到接近大幅成長的中間階段才切入,只要掌握好技術、彈性和效率,不見得扳不倒 巨人。」蔡明介在《競爭力的探求》一書中這樣寫到。 因為他認為誰在競爭中最先達到經濟規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聯發科從來沒有第一個進入市場,都是作為後來者的角色進入,用的是成熟技術,但把工程質量做到一流,進入後就能引發價格雪崩,將先發者擠出市?場。 展訊比聯發科更早看到了MP3和手機融合的趨勢,開始研發MP3手機。但當時展訊的判斷是,MP3歌曲要從網上下載,所以GPRS功能是MP3手機的基礎功能。由於下載歌曲的數據量比較大,所以展訊把大量精力都用在了改進晶元的GPRS功能上。按照武平的說法,這事實上就是2.5G手機。 但聯發科很快找到了捷徑。它們做好音樂功能之後,給手機裝了一個USB介面,直接從電腦上傳歌。「其實最後我們看,聯發科的判斷就是用戶的最終狀態。」由於技術上遠比調GPRS簡單,所以聯發科反而比展訊更早推出了MP3晶元。「通過這個事情,我們認識到自己在商業運作上遠沒有它們嫻熟。」武平說。 但展訊的創新也得到認可,除了TD是遠早於聯發科開發成功外(聯發科後來是買來的,展訊在中國市場率先發明並量產了單晶元雙卡雙待技術,給國產手機帶來殺手鐧。 比起信奉矽谷精英文化、公平競爭的展訊,聯發科採用的是更加兇狠直接的打法。他們找到展訊的大客戶,會直接說:你要什麼條件就不做展訊了?只要你不做展訊,我什麼條件都給你。 這樣的事情如果出現在美國的話,就是不正當競爭。像聯發科這樣一度占據國產手機晶元95%的市場份額,政府是要啟動反壟斷調查的。 「和台灣企業競爭,總覺得缺少一個力量。我們和歐美企業打仗的時候很舒服。它的成本結構沒有你好,第一步它就輸了。但跟台灣企業就不一樣了,台灣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我們差不多,這就有點難了,同時從政治上說我們是自家人,甚至可以對大陸企業稍微苛刻一點,也要把台灣同胞吸引回來。地方政府在管理台灣企業的時候,有點投鼠忌器的感覺,怕台灣企業跑了,這就犯了政治錯誤。」武平坦言。 「要是沒有聯發科,可能中國山寨手機市場也起不來。因為山寨市場一開始一定是抄襲,而且不經過合格的測試和驗證。山寨市場是聯發科做起來的,我們也就跟在後面做。但如果山寨是展訊做起來的,也許我們會被整頓。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沾了聯發科的光。」 主場之利很重要。美國政府通過WTO談判,要求中國必須有CDMA,其實是在扶植高通,現在高通成了世界第一大晶元設計公司。韓國扶植本國企業更是舉世矚目。 而中國雖然制定了很多支持戰略性行業的政策,非常好,也具有戰略高度,但在具體落實的時候,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根本無法執行。「半導體產業的『18號文』到底有多少個企業享受過?懂行的人都知道,沒有多少。我們是響應『18號文』回來的,但也沒有享受到。反過來,國外都知道中國出了政策,然後人家藉此攻擊中國,轉而保護自己市場,打擊中國企業。」 「比如國家的任何一個出口製造企業幾乎都有出口退稅,但國內設計企業出口晶元的時候就沒有了。因為我們不是做生產的,而是做設計的,政府看不到生產線,就不能退稅,這還是典型的製造業思維。政策逼得我們賣產品要到海外去繞一圈,因為有人從海外買了產品再出口就有退稅。我們是和外資企業競爭的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都有退稅的,中國企業反而沒有,我們的競爭力一下被吃掉了十幾個百分點,這是多大一塊利潤?啊?」 走過十年,武平如今深刻地認識到,矽谷模式在國內不能簡單復制。「在中國,一個技術公司想做大,政策很重要。」畢竟在中國,政府掌握著最多的資源。這就是中國國情。 不惑之年,重頭再來。他已在張江注冊「上海芯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於移動互聯網開發應用和手持終端設備的設計。「第一,還是想做一個我自己掌握的公司,它能按照我的長短期規劃來運行,直到把它做成;第二,我還是希望做一個對中國產業能產生真正影響的事情,用本地化的投資,最好是把根留在中國。」武平告訴《創業家》,「從公司創辦的意義上說,它會和展訊走的路完全不同。」 午夜12點,浦東的濱江大道上空曠寂寞,武平最後留給我們的是一個長長的背影。第二天,他將飛往海外。

G.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股權之爭這個問題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能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前阿里巴巴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自雅虎、阿里巴巴就控股權公開爭執後,阿里巴巴股價開始上漲,一度摸高至14.31美元。

沸沸揚揚的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從最初雅虎CEO巴茨咄咄逼人、「馬雲會否出局」的懸念到現在的「衛哲放狠話」,「交惡」兩年多的台下之爭正演變為一場檯面上的口水仗。

雅虎與阿里巴巴,有哪些不得不說的故事?這場「控股權」風波,背後是誰在控制?

馬雲和楊致遠:親密的接觸

這場阿里巴巴控股權之爭的公開化,是由一份即將生效的協議引起的。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B2B業務在香港上市時的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5年前雅虎入股阿里巴巴雙方簽訂的協議內容。這份被外界稱為「雅巴合作」的協議稱,雅虎以10億美元及雅虎中國全部資產,換取阿里巴巴集團39%股權,約定在2010年10月後,雅虎將獲得阿里巴巴董事會的第二個席位,同時雅虎的投票權將由35%增至39%,馬雲等管理層則從35.7%降至31.7%,軟銀則保持29.3%不變。由此,馬雲可能失去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馬雲當年為何簽這么一份可能對自己不利的協議呢?這離不開楊致遠。

馬雲與楊致遠結識於1997年底,彼時馬雲就職於外經貿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

「那時我在雅虎,來北京出差,當時開通了雅虎中文版,我陪楊致遠回來,在北京有個新聞發布會,馬雲當時在外經貿部,他代表政府來接待我們。」曾任阿里巴巴美國公司總經理和阿里巴巴集團CTO、現任北極光創投合夥人的吳炯對時代周報說。

此後,馬雲與楊致遠及吳炯都保持著聯系,直到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並融來2000萬美元時,吳炯決定加盟阿里巴巴,「我當時就想馬雲這個人以後一定能成大事,」吳炯說,「一見面馬雲就展示了他准備做的阿里巴巴網站的雛形,我一看就明白,這又是一次機遇。」

雖然馬雲從雅虎挖人了,但馬雲與楊致遠仍交好。與馬雲的強勢相比,楊致遠被業界公認為「作風平易近人、處世謙虛謹慎」。

於是就有了2005年8月時的「雅巴交易」。彼時的阿里巴巴遠不是今天「等同於中國電子商務」的地位,對於雅虎的10億美元及對阿里巴巴的認同帶來的好處,馬雲顯然無法拒絕。

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當時需要雅虎,但能有那樣一個協議,還是因為對楊致遠在雅虎地位的絕對信任。在阿里收購雅虎中國、雅虎獲得阿里集團40%股份後,楊致遠對雙方關系的互動和管理也可謂良好。雖為第一大股東,但楊致遠基本不插手阿里巴巴的運營,他認為「這是馬雲的事」。以楊致遠的商業邏輯來看,雅虎對阿里巴巴是一項財務投資,這完全是馬雲的生意,由馬雲說了算。

這就是楊致遠,或許這正是馬雲能夠簽那份「雅巴合作」協議的根本原因。這樣的關系讓馬雲認為,即使到2010年10月,雅虎也不會行使上述條款所賦予的權益。

但不得不說,在這件事情上,馬雲有點樂觀了。

馬雲和巴茨:犯沖的「對決」

馬雲與楊致遠的蜜月因巴茨的到來而結束。2009年1月,卡羅爾 巴茨擔任雅虎CEO並成為雅虎董事會成員,楊致遠則因與微軟洽購案的失敗辭去CEO一職,但仍留任雅虎董事會成員,並重新扮演「雅虎酋長」的角色。

作為「前互聯網時代」的英雄,楊致遠對雅虎的發展有「錯誤」的一面,比如「搜索只是吸引網民來雅虎的招牌菜,留住人還要靠雅虎的媒體內容」,之所以有這類的發展思路,因為楊致遠不理解搜索的根本,那時也沒有競價排名之類的業務模式。雅虎空有搜索技術先發優勢,卻沒法化為商業價值。

如今被谷歌超越、被各種互聯網新應用所淹沒的雅虎,已是「沒落的英雄」。香港一位財經分析師表示,雅虎全球收入的85%來自對阿里巴巴的控股和雅虎日本的收入。的確,據時代周報記者在日本的調查了解,雅虎的搜索引擎至今雄踞日本市場第一名。

由此可以理解,5年前阿里巴巴與雅虎的交易,曾有人覺得楊致遠是「冤大頭」,但現在業界的評論是:「這單交易可能是楊近年來職業生涯唯一正確的決定」。

對於巴茨,馬雲也有點大意。2009年3月,即巴茨上台兩個月後,馬雲在一次采訪中表示:雅虎去留無所謂,只是一個股東。但一向風格強硬的巴茨未必這么認為。

巴茨剛上任想做出業績,而雅虎最大的收益來源—阿里巴巴的收入—則是她「耍威風」的重點。據外國媒體報道,巴茨在雅虎主營業務的決策上並沒有體現出她對互聯網的理解,導致公司屢屢流失人才,業績讓投資者失望。

但越是這樣,巴茨越要體現自己的價值。據外媒報道,馬雲在2009年巴茨上任之初時去美國拜訪,巴茨當著阿里巴巴管理層的面,指責馬雲沒有把雅虎中國做好。

據稱,隨後巴茨還有很多強勢舉動和意圖控制阿里巴巴的想法表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和他的管理團隊開始重新審視雅虎39%股份給公司帶來的不確定性。

在這期間,在微軟欲收購雅虎時,阿里巴巴方面放出風聲,希望籌集資金回購雅虎手中的股份,增強其自身獨立性。但是,雅虎不肯放棄阿里巴巴的股份。

因而,從技術層面上看,正如互聯網資深評論人士方興東所言:「馬雲甚至可能下課。」

馬雲危機如何化解?

9月初,巴茨表示無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這一言論非常符合巴茨的風格,但沒料到半個月後會在中國媒體上掀起一場關於阿里巴巴控制權的爭奪風波。

「一言以蔽之:馬雲鬧庄,不是雅虎挑事。」阿里巴巴前資深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道,「這次在媒體掀起的風波,應該是馬雲的公關戰。馬雲的公關戰是世界級的,成功地撬動這個話題,旨在吸引公眾關注,從而給雅虎壓力。」

可佐證的是,在中國媒體掀起風波之後,巴茨在美國開始服軟:「我們作為股東對阿里巴巴的投資是戰略性的,對公司和股東來說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巴茨還對馬雲贊譽有加:「作為股東,雅虎不會干涉阿里巴巴的經營業務,我們支持馬雲及其團隊的經營決策。」巴茨稱馬雲是「我們這個時代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業家之一」。

但阿里巴巴並不想放過巴茨。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寶和淘寶上市之前,雅虎不會減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對巴茨的這個期待,阿里巴巴副總裁、雅虎中國總經理、淘寶首席市場官王帥回應稱:「淘寶網沒有上市計劃。暫不會考慮以贏利為目的的商業模式的嘗試,更不會為上市而去改變和調整自己的核心目標。」

隨後在給時代周報的回應中,王帥稱,所謂控制權之爭,其核心是對中國市場、對客戶、對合作夥伴的理解尊重之爭。拋開上述基礎,憑空討論所謂「控制權」之爭毫無意義。對於雅虎CEO巴茨提出的「可能將加入阿里巴巴董事會」的表態,王帥表示,自巴茨出任雅虎CEO以來,其對互聯網業務、中國市場以及合作夥伴的種種決定和表態,讓人難以理解。先集中精力努力提升美國雅虎現狀,或許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不僅王帥頻頻發話,9月21日,阿里巴巴網路有限公司CEO再放狠話:「對於阿里巴巴而言,雅虎是爺爺輩的企業,但作為爺爺輩的雅虎為老不尊」,並指責雅虎並不曾提供搜索技術。

公關戰至此,阿里巴巴方面有點「過了」。事實上,阿里巴巴前高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06年並購了雅虎中國後,曾想用雅虎搜索替換掉最原始的淘寶搜索程序,但覺得替換非常麻煩,就一直用到現在。」

換言之,不是雅虎沒有提供搜索技術,而是阿里巴巴方面不願意用人家的。對此,時代周報記者曾向阿里巴巴方面求證,但阿里巴巴不予回應。

另一個對雅虎的指責是,去年9月中旬,阿里巴巴股價達到20港元上下,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生日前兩天,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近1.1%的股份,讓「阿里巴巴措手不及」。但阿里巴巴卻沒有指出,就在雅虎拋售阿里巴巴股票的六天前,是馬雲先以20.78-21港元的價格,高位拋售公司1300萬股股份,套現約2.70億港元。正如洪波在其博客中指出,「馬雲可以出售,雅虎就不可以?都是商業行為,都在追求投資回報,還是客觀一點吧。」

事實上,對於馬雲是否有可能出局的擔心,業界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個「偽命題」。因為,馬雲對阿里巴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馬雲在中國政府層面的影響、在國際上的影響,更是不可小看。不僅職業經理人巴茨明白這一點,軟銀的孫正義更是明白這一點,讓馬雲出局,除非大家不想玩了。但從巴茨女強人的個性、不肯輸於馬雲、甚至還要以此立威的心態來看,巴茨拿控股權來說事,一點也不奇怪。

馬雲應如何應對?阿里巴巴前高管認為,馬雲有兩個可行方案,一是爭取孫正義,抗衡雅虎。「雅巴爭執中,真正的關鍵角色是孫正義。孫會比較傾向於支持馬雲。因為淘寶和支付寶的上市,對他利益最大,雅虎呢,會坐等分肥。而這一點,正是馬雲遲遲不願上市的核心原因。」

二是吸引投資,返購雅虎。「買下雅虎25%股權即可控股,需要50億美元,但馬雲目前沒有。」

中國的明星企業家們開始為第一波融資還債了,馬雲也是如此。有傳言稱,馬雲「很有可能以支付寶的控股權換取資金,並取得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這次風波,可能是馬雲的危機,但也可能是馬雲的機會。「雅虎獲得控制權,只是增加了談判籌碼,但最終把股權賣給馬雲是必然的,」阿里巴巴前高管稱,「商業終歸是商業。」

H. 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機構10強榜單是

中國人工智慧領域公司共有709家,36氪梳理了其中獲得融資的349家創業公司,向74家投資機構發出調研邀約,通過比對資料庫和調研數據,從投資項目數量、投資金額、項目參與度(領/跟投)、投資判斷力(項目估值/進入下一輪比例)等重要維度,評選出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機構10強(註:本次評選中資料透明度和可信度是作為初級篩選被投企業的重要維度)。

明勢資本

代表項目:車和家、李群自動化、知覺科技

獲獎理由:明勢資本在人工智慧領域下捕獲的20餘個項目,涉及晶元、深度學習等基礎技術,也覆蓋到了人工智慧各場景下的終端產品。他們深耕並用資本投票這個極有未來價值的領域,為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助力作用。

源碼資本

代表項目:今日頭條、趣店集團(趣分期)、車和家

獲獎理由:源碼資本堅信人工智慧是如今時代最激動人心和最具變革性的機遇,相比純粹的底層技術,他們更擅長抓住那些能提供應用層的行業解決方案的平台級公司,在垂直行業中找到價值創造點,真正做到了以資本為撬動,讓「智能+」為行業賦能。

英諾天使基金

代表項目:臻迪科技 、Novumind 、智行者

獲獎理由:英諾天使基金秉承「投資創新、成人達己」的信條,深耕人工智慧領域,尤其在機器人領域成績出色。明星項目包括智能機器人新秀臻迪科技、人工智慧計算平台異構智能(Novumind),是人工智慧領域天使投資的絕對領跑者。

雲啟資本

代表項目:Roadstar,擎朗機器人,Robby機器人

獲獎理由:成立3年、近50個項目,雲啟資本將絕大多數注意力交給了雲計算、大數據和智能相關領域,在機器人領域的布局尤為出色。研究驅動投資,布局養成格局,雲啟資本,助力人工智慧創業者接近宏偉夢想。

真格基金

代表項目:依圖,出門問問,馭勢科技

獲獎理由:真格基金是最早關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機構之一,在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智能醫療等領域十分活躍,在天使輪投資了依圖科技、出門問問等明星項目,是人工智慧領域名副其實的獨角獸捕手。

以上排名不分先後,僅按機構名稱首字母排序

I. 北極光創投的機構簡介

機構全稱: 北極光風險投資
英文名稱: Northern Light Venture Capital
機構簡稱: 北極光創投
成立時間: 2005-01-01
機構介紹:
北極光風險投資(NLVC)是一家中國概念的風險投資公司,專注於早期和成長期技術驅動型的商業機會。其針對的商機是利用中國的產業、經濟和人力資源優勢創建全球經濟中個性獨特並能永續發展的企業。

閱讀全文

與北極光創投股票代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獄解剖類型電影 瀏覽:369
文定是什麼電影 瀏覽:981
什麼影院可以看VIP 瀏覽:455
受到刺激後身上會長櫻花的圖案是哪部電影 瀏覽:454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完整版國產 瀏覽:122
韓國雙胞胎兄弟的愛情電影 瀏覽:333
法國啄木鳥有哪些好看的 瀏覽:484
能看片的免費網站 瀏覽: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電影或電視劇 瀏覽:724
歐美荒島愛情電影 瀏覽:809
日本有部電影女教師被學生在教室輪奸 瀏覽:325
畸形喪屍電影 瀏覽:99
美片排名前十 瀏覽:591
韓國電影新媽媽女主角叫什麼 瀏覽:229
黑金刪減了什麼片段 瀏覽:280
泰國寶兒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83
3d左右格式電影網 瀏覽:562
跟師生情有關的電影 瀏覽: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費觀看 瀏覽:942
電影里三節是多長時間 瀏覽: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