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經理的薪酬待遇大概是多少
據格上理財一份統計顯示,目前私募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超過了4000億元,同時有11家公司的規模突破了50億元。之前寶盈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王茹遠離職後,在上海成立私募基金,據說20億元的規模遭遇秒殺。按私募業的管理辦法,假設其管理的基金能夠有10%的收益,就是2個億,管理人從中提成20%的回報,單此一項,管理人的年收入就高達4000萬元,再加上1%的管理費收入,一個成功的私募管理者的收入令公募基金的經理望塵莫及。當然,如果是操作不當,出現虧損也很有可能一敗塗地——基金只能清算結束。
另一方面,來自同花順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共有199名基金經理離職。這大大超過2012年和2013年全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2012年有111人離職,2013年有138人離職),使今年成了基金經理變更最頻繁的一年。伴隨著眾多的基金經理請辭,公募中有5年以上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群體也越來越少。同花順數據顯示,548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基金經理從業年限達到10年以上的只剩下7位。而基金經理職業年限達到5年以上的,只有90位。在這548隻基金中,有184隻基金經理管理基金的年限在2年以下,佔比約三分之一。
面對牛市預期下的私募新一輪發展機遇,公募基金業開始搭建更好的平台希望留住人才。據上投摩根基金副總經理侯明甫表示,上投摩根將首家嘗試在業內推出「種子基金」,隨後還將有「影子股權」計劃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據介紹,該基金公司將拿出超億元的公司自有資金推行種子基金計劃,這在公募業內尚屬首家。
所謂「種子基金」計劃,就是有意願的投研人員可按自己的投資策略建立投資模型,然後申請進行模擬電腦操作,試運行足夠長時間段後,公司對期間的運行進行績效考評,一旦被認可就可以申請設立種子基金,公司將拿出部分自有資金,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投研人員也可根據自身意願投入個人自有資金。該種子基金將公開透明運作,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一旦受到市場認可,也會考慮轉為公募基金產品。侯明甫解釋道,「這其實是公司內部人才的一個孵化機制,我們給有創業沖動的人才足夠的機會,同時內部也會嚴格控制整個流程。拿公司自己的資金嘗試,哪怕失敗也是公司的資金,不涉及投資人的利益。」他還表示:「私募業近年來發展迅猛,但公募肩負著服務滿足99.6%的普通大眾投資理財的需求,因此用創新的制度留住合適的人做對的事是我們的使命。」他透露下一步公司將考慮實行股權激勵計劃,讓更多的員工與公司有更緊密的聯系,並分享公司的收益。
興業全球基金(微博)近期不但傳出了提高基金經理原有薪資待遇的消息,同時還推出了「業績排名獎金」和「持基計劃」。所謂業績排名獎,就是如果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在市場上各類別排名中,如排進前三分之一、前四分之一、前六分之一的,基金經理都將獲得不同的獎勵。為了加大力度,公司還將排名的時間段做了區分,即上述排名分別有一年期、兩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四個時間段,只要業績足夠優秀,某隻基金可以重復獲得獎勵。
「持基計劃」則是基金經理可以使用自有資金投資自己管理的基金,與此同時,基金公司提供1:1的配資跟投,產生的收益歸基金經理個人。其中基金經理最高投資額度為80萬元。
『貳』 私募股權公司工資怎麼樣
籠統的問題,很難給出確切的答案
我只能說,好的公司,錢多事少,年會直接發現金。不好的,錢少事多,年終獎都困難。用我們老闆話說就是,管理資金量不到一定等級的私募基金公司,活的相當艱辛。要是有機會跟他們談業務,務必請他們喝杯星巴克關懷下他們
『叄』 目前私募基金經理待遇如何
「100萬人產生一個」、「年薪百萬、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在《非誠勿擾》徵婚時,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體系更為靈活,基金經理有可能拿到更豐厚的報酬,這就難怪連匯添富原總經理林利軍這樣的公募老總都「奔私」了。
滬上一名私募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私募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管理費和業績提成。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拿走業績的20%,而其中的1/5則屬於投研團隊。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為例,該公司的產品組合規模約為20億美元,若賺1個點便是2000萬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萬美元,投研團隊則將獲得其中的80萬美元,由於研究團隊與投資團隊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團隊實際可拿到40萬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員,最後拿到手的獎金也千差萬別,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賺錢,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資提交在股轉系統的公開轉讓說明書道出了隱情。
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費、投資顧問費、浮動業績報酬、認購費等。浮動業績報酬即通常所說的提成,通常為單位凈值超過面值或約定業績基準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錄得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其中浮動業績報酬部分佔比最高約為4.18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其中,僅「支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一項就達到9503萬元左右,佔到上半年凈利潤的34.8%,按朱雀投資上半年總人數66人計算,人均半年收入就達到了約144萬元。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於後台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資是1萬塊的人很多。最後獎金是看你薦股的好壞與賺錢的程度。這種體制也是大多數私募採用的,導致牛市賺很多錢,熊市比較難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北京一家私募的投資總監溫權(化名)也告訴本報記者,投研薪酬採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說,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麼好做,百里挑一。」他說。
「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而重陽投資則是相對另類。
「重陽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資很高,應屆生做研究員的月薪就是2.8萬~3萬元,資深的就更高了,指數級別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業績掛鉤,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現怎麼樣,然後決定給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員說。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海掙,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後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幹了。」溫權表示。
「至於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後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平。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向本報記者透露。
晉升考核
百萬年終獎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比拼在還沒畢業時就已經開始。
深圳一家規模超百億的私募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團隊10人,收到簡歷約2000份,參與首輪面試的人數達到100人。
基金經理這一層面的考核就更為復雜嚴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陽光私募為例,基金經理的考核主要有兩項:投資研究及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是否大比例超過指數基準。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私募的投研進階為「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高級基金經理-投資委員會委員」,一路下來大約需要8~10年,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要3~5年,而公募則相對體系化,幾年的基金經理助理之後再往上就是基金經理。
研究員晉升基金經理助理前,有四關要過:做研究寫分析報告,去調研寫調研報告,還要寫一些行業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為基金經理助理後,除了繼續做研究,還要過模擬組合及薦股這兩關,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基金經理。
「一個非常嚴格的考評標准,全部量化後打分,每個季度考評一次,連續兩年表現優秀,考評都不錯,就可以上來了。」一位接近該私募的投資人士介紹稱。
同時,一些私募投資人士也表示,創業後通常找的團隊成員是此前與自己有過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業內人士。「我現在這兩個研究員都是我自己帶過的,用著也放心。」溫權表示。
不過,在一個固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投資經理,對其他體系會有較長的適應過程。「一些研究員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業績來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業內人士指出,重陽投資不同於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對研究員的考核時間周期較長,這種模式也適合長期考核。
「不同的培養體系也有一定的不兼容性。如果體系比較獨特,在其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研究員必須在這個體系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單打獨斗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亦表示。
搭建團隊
招了兩名研究員後,溫權發行了他「奔私」後的第一隻產品。
「倉位沒敢太高,剛剛開始建好安全墊。」溫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投研團隊以其為核心,兩名研究員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職研究總監時的下屬。
上半年來,像溫權這樣「奔私」一度成為基金業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斷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趨緩。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離職的基金經理達51人。7月份至今,離職基金經理數減少為79人。
「團隊很重要,要找到合適的團隊。我並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結局可能不是很好。這是當時沒有去私募的一個考慮。」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方面,鑒於市場周期波動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管理費受產品設立的節奏、數量和規模影響,與現有產品贖回、清算退出、業績表現等也相關。而管理規模、業績表現還受到諸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證券市場監管政策、市場情緒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同時,是不是要「奔私」創業,基金經理們的思量不同。一旦創業,意味著無法像此前那樣一心專注於投研,租辦公場地、聯系發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團隊更是核心。
鑒於不同基金經理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在做初始團隊搭建時,基金經理通常圍繞核心競爭力來進行,若著眼於未來的建設顯得異常重要。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今年可能賺了幾千萬、一個億,你並不能保證明年不會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過團隊的私募老總也表示,做公募時著急出成績,會挖熟手;但創立私募後,考慮的是長期的事業,也不急於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績。
『肆』 私募基金的直銷團隊市場上薪資是怎麼樣的,具體架構是什麼樣的呢,我想做薪酬績效管理
大多數公司薪酬績效是一個人在做,薪酬福利專員主要是設計公司的薪酬體系,核算工資,員工的其他福利等;績效專員主要是是負責設計績效考核流程和績效方案,針對公司各崗位實施績效考核,對績效結果進行評估等。具體的崗位職責,你可以在網路上搜索,都有。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祝福你好運··
『伍』 私募基金行業的平均待遇水平如何
現在做私募薪金很高的,一般最少一個月5000,很多月薪2,3萬。但是能力要求很高的。是個很好的職業規劃發展方向,找對公司很重要。
『陸』 私募股權基金的公司工資為什麼那麼高
私募股權基金本身就是智力密集型行業,投入很大,涉及的面很廣,所以,收入也相對較高。
『柒』 有哪位老大知道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經理的薪資范圍
私募基金經理並不是職業經理人,所以也沒有薪資這一說法。
收入分為三大塊。
一是和公募基金一樣會得到一定比例的管理費
二是把自己的資產投入到基金中,並在投資成功後以投資人的身份獲得的利潤
三是作為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契約可以拿到投資後利潤的一個百分比,具體的百分比依照每個基金建立時的契約不同而不同
所以總的來看,私募基金經理收入水平會因為投資表現而天差地別
『捌』 高管薪酬過高嗎
首席執行官們不但實際收入數額很大,而且比起高管圈子以外的人來,他們的相對收入也很高。一項研究表明,最近幾十年來,與普通員工的薪金相比,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水平從1970年的30比1,大幅飆升到了2000年的120比1。此外,某個部門也就是金融服務業的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水平,又超過了非金融公司領導者的薪酬水平。有人對一個特別選定組稅級(tax bracket)最高的1%群體中位居前十分之一的人群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在這個層次的人群中,非金融公司的高管佔3.9%。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投資銀行領導者佔5.2%,基金經理佔4.8%。
在過去一兩年中,關於華爾街高管的薪酬和獎金數額的報道可謂連篇累牘,而且對這些人薪酬水平的爭論也一直沒有降溫的跡象。對很多人來說,最感興趣的問題是:政府是否應該監管金融服務部門高管的薪酬。
沃頓商學院的會計學教授約翰•科爾(John Core)和韋恩•蓋伊(Wayne Guay)剛剛就這一問題完成了一篇題為《監管金融服務業的薪酬恰當嗎?》(Is There a Case for Regulating Executive Pay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stry?)的論文。盡管科爾無法接受我們的訪談,不過,沃頓知識在線有幸請到了蓋伊和同事克里斯•阿姆斯特朗(Chris Armstrong)來討論今天的商業環境中的高管薪酬問題。
韋恩•蓋伊:
很高興來到這里接受訪談。這是我為沃頓商學院舉辦的一個研討會寫作的論文,這個研討會的題目是《崩毀之後的金融業未來》(After the Crash, the Future of Finance)。
就像很多人都知道的,在去年的一段時間里,圍繞企業高管的薪酬問題,人們提出了很多監管的問題,並提出了很多監管措施,這些措施並不僅限於金融服務領域,而是涵蓋了更大的范圍。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試圖在某種背景下來觀照高管薪酬的問題,並將金融服務業的狀況與其他行業的狀況進行比較。為此,我們逐點研究了一系列針對薪酬監管的各種提案,並討論了這些提案的優點和欠缺。
你們在這篇論文中總結說,人們沒有理由監管金融服務業的高管薪酬,得出這個結論有兩個理由,第一,監管者主張的那些總體原則已經在很多這類公司實施了;第二,因為監管者和其他人提出的提案,可能無法取得他們預期的目標。韋恩,你能就此談談嗎?蓋伊:我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篇論文是我和會計學教授約翰•科爾合作的,他也在沃頓商學院教學。我們當然不想讓人們認為我們的觀點是:高管薪酬根本就無需監管,金融服務業的高管薪酬根本就不需要監管。我們的觀點是:就高管薪酬而言,監管者和其他人極力主張的那些總體原則,大多數企業在很多情況下已經在遵照執行了。我想,這些總體原則還有改進的空間,它們永遠都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人們提出的某些提案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在我們看來,有些提案似乎不願意進行重大的改革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是:行動需要非常謹慎,要認識到,數十年來,薪酬實踐在很多行業和很多企業中一直在不斷演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對某些提案表示贊同。我想,那種應該拋棄所有的東西的觀念是錯誤的。我們應該保留那些好的東西並進行某些改革,但是,不是將所有的東西都扔掉。
克里斯•阿姆斯特朗:
是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合情合理的。我認為,論文作者提出了很好的論據,他們逐一查看了那些提案。我從總體上同意他們的大部分結論。
韋恩,你們在論文中談到,財政部長蒂莫西•蓋特納(Tim Geithner)提出了五點建議,他談到,要將薪酬實務與股東的利益更好地統一起來,此外,薪酬實務還要促進各個金融機構的穩定,要促進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我想談談其中的兩點:第一點是,薪酬計劃應該能正確衡量績效表現,並能對績效表現給予獎懲;第二點是,薪酬計劃應該與健全的風險管理統一起來。我們就只談談這兩個方面吧。你們認為,大部分金融機構,華爾街的大部分機構,現在是這么做的嗎?蓋伊:是的。我想,人們普遍存在這種一種觀念,那就是這些企業根本沒有執行按績效付酬(pay for performance),這些企業大都沒有將薪酬與績效表現捆綁在一起。可是,如果你看看數據,以客觀的眼光來看看數據,你就能發現,這些數據證明,大量企業都在實踐按績效付酬,事實上,如果你將美國的薪酬體系與全世界其他國家的高管薪酬計劃比較一下,你就能發現,美國的薪酬計劃與績效表現的聯系比其他國家要緊密的多。
具體來說,我們在這篇論文中,針對金融服務行業的狀況,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與其他行業最高行政官的薪酬比較起來,銀行業的薪酬狀況有什麼顯著的差別嗎?我們確實沒有發現它們之間有多大差別。所以,如果人們想利用某個論據來反對為金融服務業中的銀行高管支付薪酬的方式是說不通的我們沒有發現這個行業的薪酬實踐有什麼特殊性。
阿姆斯特朗:
我簡單說兩句,我認為,按績效付酬這個術語會誤導人們。這篇論文的作者指出,我們應該關注財富的變化,並以此作為獎勵措施的根據,同時應該關注年收入也就是首席執行官得到的薪金。這些薪金對企業的績效表現可能並不敏感,但是,他們的整個股票投資組合則對企業績效非常敏感。投資組合價值的變化才代表著首席執行官財富的真正變化。
阿姆斯特朗:
是的,他的投資組合價值也會降低。
這就是他或她遭受的打擊。
蓋伊:我同意克里斯的觀點。這也是人們對按績效付酬最嚴重的誤解之一。人們會時常注意首席執行官的年度獎金或者他們的薪金,之後驚呼,伙計,公司今年的表現可不怎麼樣啊,我覺得他們的獎金不應該減少這么少,看起來,根本就不是按績效付酬的。但是,人們在做出這種判斷時沒有注意到的是,首席執行官手裡可能持有組織要求他持有的價值達數千萬美元的股票和期權。如果企業的股票價格下跌了30%或者50%甚至更多,那麼,他的個人財富也會大幅縮水。這才是他遭受重挫的地方。
此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從很大程度上來說,按績效付酬的重點在於激勵企業高管,我想,人們對按績效付酬有些感情用事。看到按績效付酬,腦子里馬上就會想到獎勵和懲罰我們確實應該按績效獎勵或者懲罰他們。但是,除非這些獎勵和懲罰能激勵企業高管更出色地工作,否則,企業的股東並不怎麼關心這些獎懲措施。所以,要想全面把握按績效付酬和獎懲實務的內涵,應該仔細想想這樣一個問題:企業高管有為股東的最佳利益而工作的動機嗎?激發這一動機的正是企業的股票和期權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高管積累的所有股權收入。
韋恩,在這篇論文的引言部分,你們談到了針對高管薪酬展開的論爭,這些爭論不但針對金融機構,而且也針對美國所有的公司,這樣的論爭已經持續了數十年。但是,我們都知道,只是到了最近的18個月到24個月,因為華爾街遭受的災難以及公眾對首席執行官薪資和獎金的抗議,這種論爭才沖到了前台。在我看來,納稅人、政治家和其他人之所以對他們的薪酬水平存在異議,用財政部官員的話來說,是因為這些機構的領導者險些造成全球金融體系的崩潰。雖然他們捲入了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可為什麼他們每年依然能掙500萬、1,000萬甚至1,500萬美元呢?你認為,人們提出的是個合情合理的問題嗎?蓋伊:我想,這里有幾點需要說明。毫無疑問,首席執行官的薪酬之所以讓人們如此關注,是因為那是很大一筆錢,這一點無需迴避,大型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的確掙到了很多錢,薪金數額確實巨大。不過,這一事實本身並不能告訴我們首席執行官們的薪酬是否過高了。很多專業人士的薪酬都很高。比如,醫生、律師、對沖基金經理、演員和音樂家的薪金收入都很高。所以,要想正確看待他們的薪酬問題,我們需要一個基準。你認為,一位首席執行官恰當收入水平的基準是什麼呢?在這篇論文中,我們試圖提出幾個比照的基準。
我們提出的一點,也是很多論文作者都談到的一點是,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水平會隨著他們運作的組織規模的增大而上漲。因為企業的規模一直在增大,所以,企業高管的薪酬也在水漲船高,這是因為運作一個非常復雜的全球性大組織是個困難得多的工作。此外,我們也試圖將他們的薪酬水平置於對沖基金經理以及私募股權基金經理薪酬水平的背景下來考察,後者的薪酬實務處於監管之外,而且股東不會介入確定他們薪酬的過程。另外,我們還試圖以全世界的薪酬水平以及其他國家的薪酬水平為基準,來考察美國企業高管的薪酬水平。在這篇論文中,就為什麼說薪酬水平是否完全失控尚不清楚的問題,我們也提出了各種論據。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迴避高管薪酬確實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的事實。收入最高的人群與普通工人之間收入水平的懸殊差異一直在不斷擴大這一事實,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很多關注。或許,人們確實應該對此表示關注。不過,我們希望認真思考的問題是,我們對此應該如何應對。
以常識判斷,首席執行官薪酬的數額是否太大了呢?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在這篇論文中,你們關注的重點是金融機構,但是,非金融機構的首席執行官們每年的收入有時也會高達5,000萬甚至6,000萬美元。這些數字一直盤桓在普通人的腦子里,他們覺得,即使單從表面來看,這么大的數字也是難以理解的,因為正如你剛才談到的,近年來,首席執行官的收入與工人收入相比的倍數在大幅飆漲。克里斯,你能簡單談談這個問題嗎?
阿姆斯特朗:
初看起來,他們的薪酬確實是個相當大的數字,但是,如果你靜下來客觀地想一想,同時,想一想這些高管做出的決策,你會發現,這些決策會給股東帶來數千萬、數億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價值。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薪酬只是他們可能創造的價值的一小部分,在某些情況下,也是他們破壞的價值的一小部分。薪酬與他們創造的價值相比的比例確實很小。
薪酬實務在近年來的改變,是不是反映出了人們對首席執行官的薪酬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已經過高了的關切呢?蓋伊:毋庸置疑,最近二十年來,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水平沒有下降。事實上,正如我們在論文中談到的,他們的薪酬水平上升了。在最近兩年中,他們的薪酬水平有所下降,部分原因在於很多企業既包括金融服務機構,也包括其他行業的企業糟糕的績效表現。但是,這段時間薪酬變化的程度,並沒有薪酬結構、薪酬透明度以及薪酬確定程序的變化更為顯著如果我們認為首席執行官的薪酬過高了,那麼,我們自然會想到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呢?人們普遍提出的一個理由是,公司董事會確定薪酬的程序有缺陷,董事會沒有獨立於首席執行官的影響之外,首席執行官在董事會中的地位不可撼動,他們操縱董事會,首席執行官為自己確定薪酬水平,所以,這個程序並不是個獨立運作的程序。
但是,我認為,薪酬確定程序恰恰是在過去10年或者20年中取得巨大進步的環節。從很大程度上而言,董事會是獨立的,它們現在的獨立性要遠遠高於20年以前。薪酬委員會是完全獨立的,董事會從外部顧問和其他地方獲取建議的數量一直在增長,基準評價也更加普遍了,此外,董事會工作內容的披露和透明度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盡管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不過,我們並沒有看到首席執行官的薪酬水平出現下降。所以,我對這一結果的解讀是,實際上,薪酬確定的程序,並不是造成薪酬問題的原因,雖然這個程序已經變得越來越好了,可我們並沒有看到薪酬水平下降的結果。所以,在我看來,薪酬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而不是來自於有缺陷的程序。
『玖』 私募基金工資待遇怎麼樣
目前,私募基金是一個非常熱門的金融領域。一直以來,人們都說金融在行業裡面是金字塔的頂尖,而私募是金融領域的金字塔頂尖。但是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一樣的,由少部分的高收入人群和大部分的低收入人群,以及一部分的中等收入人群構成的。不同私募機構,不同的職位,個人能力不同,收入也是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理財師的收入構成是四五千的底薪加提成。能力強的人,年薪百萬、千萬,而剛入行、沒有資源和能力等的可能就拿個底薪。待遇從來都是和能力相匹配的,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如此。
『拾』 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管人員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申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1、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2、通過中國證監會或者其授權機構組織的高級管理人員證券投資法律知識考試;
3、具有3年以上基金、證券、銀行等金融相關領域的工作經歷及與擬任職務相適應的管理經歷,督察長還應當具有法律、會計、監察、稽核等工作經歷;
4、沒有《公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得擔任公司董事、監事、經理和基金從業人員的情形;
5、最近3年沒有受到證券、銀行、工商和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
(10)私募股權基金高管薪資水平擴展閱讀
獨立董事還應當條件:
1、具有5 年以上金融、法律或者財務的工作經歷。
2、最近3 年沒有在擬任職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東單位、與似任職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業務聯系或者利益關系的機構以任職。
3、與擬任職的基金管理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其他董事、監事、基金經理、財務負責人沒有利害關系。
4、直系親屬不在擬任職的基金管理公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