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了誰的乳酪
誰動了我的乳酪,是一部很出名的書
『貳』 我動了誰的乳酪,又或者誰動了我的乳酪
《誰動了我的乳酪?》是2001年9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斯賓塞·約翰遜。
該書自1998年9月出版後,兩年中銷售2000萬冊,同時迅速躍居《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商業周刊》最暢銷圖書排行榜第一名。
『叄』 第三方支付到底動了誰的乳酪
最受傷的是銀聯,其次是銀行,最後是支付寶微信。
支付寶和財付通:總有一種被割肉的感覺!
在網聯成立前,第三方支付世界基本上是支付寶和財付通在玩耍,支付寶占據54.10%的第三方支付份額,財付通(含微信支付和QQ錢包)的市場份額也達到了37.02%,二者份額合計達到91.12%。
樹大招風。支付寶一直有著成為網上銀聯的夢想,而掌握著即時通訊入口的微信,也正試圖打造一個場景支付帝國。支付寶和財付通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國家政策的跟進速度了。從國家的角度來看,是時候出手了。
在當前第三方支付體系下,支付寶和財付通直連的銀行機構是最多的,二者前期直連銀行產生的成本是十分高昂,換來的是對銀行較強的話語權。在網聯切斷第三方支付與銀行直連後,雖說支付寶和財付通各占網聯10%的股份,但各個支付平台在銀行中的地位瞬間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平齊。二者前期通過巨大的公關投入形成的地位一夜之間成為了泡影,支付寶和財付通能不淚流滿面?
從國家過去針對第三方支付的限額,到現今上線網聯平台,不得不說,支付寶和財付通的日子還是吃緊了。
銀行:好日子真的到頭了!
銀行,向來是政府公信力的代表。在互聯網金融還未興起的時候,銀行在金融體系中享有無可逾越的絕對統治地位。君不見,銀行網點每天都是在排隊中迎來第一批客人的,開業後,網點內擠滿了各種辦理業務的人群。客戶的各種流水記錄,都掌握在銀行手裡。
而支付寶,財付通,智付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現後,銀行的地位開始尷尬了。老王用掃碼支付在便利店購買飲料的交易時間、地點、賬號記錄等,都掌握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手裡了,而銀行得到的,僅僅是這瓶飲料在支付平台的交易價格形成的支付憑證。
過往,第三方支付平台要直連銀行,不得不使盡各種討好手段,已獲得一個直連的機會,銀行坐收漁利。而當網聯上線後,第三方支付平台繞開的銀行,只需對接網聯,就可完成支付清算交易。網聯體系之下,銀行的話語權會逐步降低。
現在的銀行,地位從未如此尷尬。坐擁海量用戶,豐富場景的支付寶揚言要顛覆銀行;銀行業近兩年的裁員潮,更引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各種「擔憂」。網聯平台的成立後,銀行的好日子真的到頭了。
銀聯:將把憋屈延續到底!
初,銀聯設定了7:2:1的轉換清算分成模式,銀聯為唯一的轉換清算機構。在這個模式下,發卡機構、收單機構、銀聯按照7:2:1進行利潤分成。銀聯除了得到10%的分成外,還能從收單機構手裡獲得萬分之二品牌管理費用。
7:2:1分成機制在銀行卡普及和利潤分成者增多的情況下,成了利潤微薄的領域。在現有機制難以改變下,各個第三方支付機構紛紛通過直連銀行的方式,爭取更多的分成。自此,獲得央行支付牌照的260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千方百計地繞過銀聯,直連銀行進行交易。銀行直連模式使得銀聯的在支付清算中的「橋梁」地位被各個第三方支付平台邊緣化了。
而網聯成立以後,銀聯的地位更加尷尬了。網聯平台的定位為轉換清算平台,從模式上說,與銀聯現有的角色產生沖突。網聯的目標在於成為「線上版銀聯」,而銀聯的很大部分業務來源於線上。就目前而言,網聯與銀聯存在著很強的競爭關系。銀聯再次成為了新政策的直接受害者,業務被蠶食了,連分一杯羹的機會也沒有了。
總結:網聯平台,幹得好就是「美聯儲」,干不好分分鍾成為「中超公司」。
網聯的成立,是對第三方支付現有利益的一次變革。網聯作為資金監管有限手段,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一種降低支付交易風險的行為。阿里騰訊一家獨大終究不是好事,第三方支付行業百家爭鳴才是最好的結果。
但是,如果網聯不能很好地擔當角色的話,恐怕支付寶、財付通、智付支付等機構會設法想出各種理由重新直連銀行。況且智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本來就有向其他支付機構提供通道的能力。而央行要想取締這些主流支付平台也是不現實的事情。那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網聯擁有一部分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機構,而支付寶、智付支付、財付通等主流支付機構還是選擇直連銀行。
『肆』 中國動了誰的乳酪
動了美國這位世界霸主的乳酪。美國說他們是鷹在全世界都有自由通行安全權,可中國的戰略讓美國的通行不安全了。可他們沒想過,幾十年來對中國不間的抵近戰略,一直在威脅著中國的安全,就這樣還一直死乞白賴的說中國威脅了他們的安全,說抵近戰略是他們的自由,美國是太自由。。。。
『伍』 余額寶動了誰的乳酪 各大商業銀行諱莫如深
余額寶使得全民理財的思想解放,從而推高了銀行的存款成本,使得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銀行當然不看好他。
『陸』 誰動了誰的乳酪 是什麼意思
誰動了我的乳酪?》是個簡單的寓言故事,內容充滿了人生中有關變化寓意深長的真理。這是個有趣且能啟蒙智慧的故事,內容是在描繪四個住在「迷宮」里的人物,他們竭盡所能地在尋找能滋養他們身心、使他們快樂的「乳酪」的過程。
這四個小人物中,有兩只是名叫「嗅嗅」和「匆匆」的老鼠;其他兩位則是身體大小和老鼠差不多的小人,名叫「唧唧」和「哼哼」,而且這兩個小人的外型與行為和現今的人類差不多。
這里所謂的「乳酪」是一種比喻,它可以被當成我們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人際關系、金錢、財產、健康、心靈的寧靜。
書中所謂的「迷宮」,代表的是一個你花費時間與精力追尋你所欲求的東西的地方,它可以是你所服務的機構或你所居住的社區。
在故事裡,這些人物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最後,他們之中有一個成功地對這些變化做出適當的應變,並在迷宮的牆上寫下他改變自己的心路歷程及從中所得到的經驗。
當你看到那些牆上的標語時,你就能自己找出處理變化的方法,了解了這些方法,你就不會感到太多壓力,並且能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成就感(不管你怎麼定義這些成就感和壓力)。
這本書適合任何的年齡層,而且閱讀這故事花費你不到一小時的時間,但其中獨特的真知灼見卻能對你產生一輩子的影響力和幫助。
目錄:
代序:變化與困惑
我們多面的人性
故事背後的故事
芝加哥的同學聚會
「誰動了我的乳酪」的故事
『柒』 余額寶動了誰的乳酪
余額寶是否應該取締?它究竟動了誰的乳酪?
改革開放30餘年來,盡管下游產品早已市場化,價格由供需決定,但上游要素價格仍然受到嚴格管制,土地如此,資金亦如此。利率作為資金價格的標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內,依舊遵循著計劃經濟的准則。
這就難免出現和上世紀80年代一樣的橋段,當時,物資方面「計劃價格」與「市場價格」的雙軌格局,使很多人成了倒爺;如今,資金價格的雙軌,也讓貨幣市場基金——比如人們俗稱的理財產品——異常火爆。
如果我們想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余額寶不僅不能透過市場價格牟利,它壓根就不能存在;如果我們堅定地走市場經濟道路,就得承認資本逐利乃是天性。既如此,取締從何談起?另外,2009年來,銀行界的理財產品層出不窮。既然銀行可以透過理財產品,將資金從資產負債表內挪到資產負債表外,一來迴避巨額存款准備金,二來獲取市場收益,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什麼不可以?
多年來,旨在破除金融壟斷的《放貸人條例》遲遲未能出台。這一條例的核心要義,就在於自然人可放貸,而非僅僅通過銀行(近幾年多出了小額信貸公司)。無論從理論還是事實層面看,金融壟斷和資金價格管制,才是融資成本抬高的根源。余額寶等金融產品的出現,恰恰動搖了壟斷的根基。余額寶上線數月,存款搬家即是明證。
盡管央行近年來在矢志推動利率市場化,目前也僅剩存款利率管制沒有解除,但由於金融業主體——國有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溫室效應的路徑依賴,紮根於市場的余額寶自然不易被容納。中國銀行業協會之舉,令人想起去年發生的類似橋段:中移動和中聯通聯手工信部,一度對微信展開圍剿。
余額寶的出現,令沉澱於銀行一般性存款中的資金得以盤活。這一符合歷史潮流的金融創新,在黏性極強的數億淘寶用戶的推動下,已很難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