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球疫情严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波动大,不适合普通投资人投资,所以在现在的背景下,少亏就是赚,不亏就是大赚,正收益就是很赚,储蓄式国债是保本投资的第一选择,今天受疫情的影响,3月份、4月份和5月份的储蓄式国债都暂停发行,我们已经翘首以待很久了,现在储蓄国债要来了,据财政部公布的信息看,6月份即将发行的国债为电子式储蓄国债分为3年期和5年期,3年期利率依然是4%,5年期利率依然是4.27%,其他资产降息了,储蓄式国债还没有降息,非常值得投资。
经过4次定向降准和两次降息之后,现在银行资金面充足,银行存款利率和理财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储蓄式国债依然能保持之前的利率,市场购买的热情将非常高。
1、储蓄式国债
正常情况下,储蓄式国债是每年的3月份到11月份,每个月的10号开放购买。
2、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有基本收益+浮动收益组成,浮动收益和某个资产挂钩,比如上证指数,上证指数达到某个点位,可以获得浮动收益,上证指数低于某个点位的时候,没有浮动收益,只有基本收益,基本收益的利率非常低,所以说这个产品可以理解成是浮动收益产品。
3、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
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都属于一般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以内0风险,因为大额存单起存金额最少20万,比定期存款起存要求高,所以相同期限,大额存单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
4、银行保本理财
因理财新规,现在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非常少,另外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也不具备优势,银行保本理财可以忽略。
⑵ 3.27国债事件时的财政部部长是谁
327国债事件发生在95年 当时财长是刘仲藜 1992年9月4日至1998年3月18日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部长
⑶ 6月10日储蓄国债,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是多少
现在全球疫情严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背景下,股市、大宗商品、黄金、白银波动大,不适合普通投资人投资,所以在现在的背景下,少亏就是赚,不亏就是大赚,正收益就是很赚,储蓄式国债是保本投资的第一选择,今天受疫情的影响,3月份、4月份和5月份的储蓄式国债都暂停发行,我们已经翘首以待很久了,现在储蓄国债要来了,据财政部公布的信息看,6月份即将发行的国债为电子式储蓄国债分为3年期和5年期,3年期利率依然是4%,5年期利率依然是4.27%,
经过4次定向降准和两次降息之后,现在银行资金面充足,银行存款利率和理财利率下降的情况下,储蓄式国债依然能保持之前的利率,相信一旦发行市场购买的热情将非常高。
1、储蓄式国债
正常情况下,储蓄式国债是每年的3月份到11月份,每个月的10号开放购买。
如果买不到储蓄式国债,可以尝试以下的风险低的理财产品。
2、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是有基本收益+浮动收益组成,浮动收益和某个资产挂钩,比如上证指数,上证指数达到某个点位,可以获得浮动收益,上证指数低于某个点位的时候,没有浮动收益,只有基本收益,基本收益的利率非常低,所以说这个产品可以理解成是浮动收益产品。
3、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
银行存款和大额存单都属于一般存款,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万以内0风险,因为大额存单起存金额最少20万,比定期存款起存要求高,所以相同期限,大额存单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
4、银行保本理财
因理财新规,现在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非常少,另外银行保本理财产品的利率也不具备优势,银行保本理财可以忽略。
⑷ 谁能解释一下3.27国债是怎么回事
1995年沪市的327国债期货事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19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最初,国债期货交易未被投资
者所认识,市场规模较小,行情波动也不大,1994年10月以后,中国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
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利率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
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人债市,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成交迭创新高,市场成交规模急速扩大。
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卫7国债期货品种至期价格的预测.
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
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票面价值100元加上3年合计利息28.50元(年息为9.50%),合计为
128.5”元。此外,其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
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327品种未平仓合约数量逐渐加大,市场潜伏的危机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
地步。1995年2月23日,空头主力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收市前8分钟内抛出1056万口卖单,这
一数字相当于327国债期货的本品——年国库券发行量的3倍多,并将327国债期货价位从150。30
元打压到147.50元,希望以此来减少其已持有的巨大空头头寸的亏损。这完全是一种蓄意违规
行为,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从2月27日开始休市,并组
织协议平仓。最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等有关违规当事人受到严肃查处。1995年5月18日,鉴于我国
开放国债期货市场的条件尚未成熟,国务院决定暂停同债期货交易。
⑸ 国债利率三年、五年、十年、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
3年期的年利率为5.43%,最大发行额为150亿元; 5年期的年利率为6.00%,最大发行额为90亿元;没有十年国债的类型。
三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为300亿元。第十六期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3.85%,最大发行额为30亿元;第十七期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58%,最大发行额为150亿元;第十八期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6.15%,最大发行额为120亿元。
三期国债发行期为2011年10月15日至10月27日,2011年10月15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10月15日支付利息。第十六期于2012年10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第十七期和第十八期分别于2014年10月15日和2016年10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5)2020年3月27日国债扩展阅读:
国债的种类:
1、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国家借款是最原始的举债形式。现代国家在向外国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等举借外债和本国中央银行借债时主要采取这种形式。但借款通常只能在债务人数量较少的条件下进行。
2、以国债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内债是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外债则是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和在国外发行的债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债利率
⑹ "3.27"国债期货风波事件的原因分析
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⑺ 国债期货3.27事件是怎么回事啊
1993年开始的国债期货交易风波,主要是指的3.27风波国债进入期货市场的始作俑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当时来说,股票市场是非常冷清的,绝大多数地方都还没有开设证券交易,交易的保证金也要求很高,一般至少5万元,多那个时候的人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值。而有钱的人还都沉在商品市场,对股票市场的风险是绝对害怕的,所以要改变冷清的状态,创新品种就是活跃市场的最好办法。
1992年底,12个品种的国债标准期货合约被隆重推出,1993年上市交易。随后,北京商品交易所和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十几家交易所也相继推出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如雨后春笋一下遍布主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当时国债期货走向火爆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1994年初,一些券商钻实际利率比国债利率高的空子,违规超计划卖出非实物国债,以套用社会资金牟利。当国务院宣布查处这类券商时,他们为了补足计划外卖出的这部分非实物券,纷纷买入流散在社会上的实物券,使国债现货市场人为制造出供小于求的局面。二是为了配合新国债发行,财政部根据当时物价水平较高的客观情况,对1992年3年期和5 年期利率比较低的券种实行保值补贴。一时间,国库券炙手可热。
当时,国债期货开户保证金只要1 万元,每手保证金只要500元,浮盈还可以再开新仓;一些散户满仓带透支,一路死多头,由几万元翻到几十万元,再由几十万元翻到几百万元,那狂热绝不亚于一场豪赌,赌成了就是“王”,赌输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随着国债期货虚盘毫无节制的扩大,市场在进入1994年下半年以后,已逐渐沦为超级主力机构堆砌巨资互相抗衡以图投机暴利的赌场。1995年初,市场盛传“财政部将对‘3.27'国债加息”的消息。从2月初起,当时赫赫有名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和辽宁国发股份有限公司因对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的错误预估,联手对“3.27"品种在148元左右的交易部位大量抛空,企图操纵市场。2月23日,辽国发及其操纵的几家公司通过无锡国泰期货经纪公司大笔抛空无效,又提前得知“贴息”的确切消息后,率先空翻多。这一行为再加上原本就做多的各种机构的推波助澜,导致期价自148.50飙升,最高至151.98。
后知后觉的万国证券当即处于全面被套牢状态,且由于持仓过大,一旦平仓会引发价格更加飞涨,其亏损将达几十亿元,足以使整个公司烟消云灭。为扭转局面,其主要负责人授意恶意透支,超限量砸盘,造成收市前8分钟,700万手(需保证金14亿元)巨单将价格暴挫至147.50。不少多头也于瞬间由“巨额浮盈”转眼变成“亏损爆仓”,市场一片混乱。
“3.27”事件从此震惊中外。当晚,上海证交所即发布公告,以某会员蓄意违规为由,决定尾市8分钟所有成交无效。紧接着证监会和财政部就发布《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其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的紧急通知》、《关于落实国债期货交易保证金规定的紧急通知》、《关于要求各国债期货交易场所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
然而,这一系列通知虽然都具有震慑力的权威性,但并不能在短期内改变上海证交所的风险控制机制。而且因为对万国违规的查处进展缓慢,令个别投机商暗藏侥幸之心,所以违规操作层出不穷。终于,在1995年5月,当“3.19"国库券借保值贴补率的上升连封停板,当“辽国发”及其联手机构仍然违规打压时,管理层忍无可忍了。5月18日证监会《关于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的发布,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金融期货从此被勒令关张。
⑻ 有谁知道“3.27”国债事件
重提1995年“327”国债事件,并非仅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于在上海宣告成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意义重大。在欢呼之余,也不禁使人想起1994年“327国债事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愿中国的金融衍生期货交易健康成长。
国债期货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国债由政府发行保证还本付息,风险度小,被称为“金边债券”,具有成本低、流动性更强、可信度更高等特点。但是,当时我国国债发行较难,主要靠行政摊派。1992年发行的国库券,发行一年多后,二级市场的价格最高时只有80多元,连面值都不到。行业管理者发现期货这个东西不错,可以提高流动性,推动发行,也比较容易控制,于是奉行“拿来主义”,引进国债期货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对此进行做多做空的买卖。
在本质上,这种交易做的只是国债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差额,上下波动的幅度很小。这也正是美国财政部成为国债期货强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疯狂流泪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向全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
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进行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在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1992年3年期国库券到期的基础价格已经确定为128.5元,但到期的预测价格还受到保值贴补率和是否加息的影响,市场对此看法不一,多空双方在148元附近大规模建仓,导致国债期货市场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陡然增到14家。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1995年,与全国股票市场的低迷的状态形成鲜明对照,形势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约的价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国债利率的传言得到证实,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一直在“327”品种上与万国联手做空的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共涨了3.77元。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个亿。按照它的持仓量和现行价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将要拿出60亿元资金。
毫无疑问,万国没有这个能力。其负责人管金生铤而走险,当日16时22分13秒突然发难,砸出1056万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币的国债)卖单,把价位从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这个行动令整个市场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盘时的价格来计算,这一天做多的机构,包括像辽国发这样空翻多的机构都将血本无归,而万国不仅能够摆脱掉危机,并且还可以赚到42亿元。
当天夜里11点,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异常,是无效的,该部分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次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万国证券在劫难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万国赚42亿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盘价平仓,万国亏16亿元。
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开市仅两年零六个月的国债期货无奈地划上了句号。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国家监察部、中国证监会等部门都公布了对“327事件”的调查结果和处理决定,决定说,“这次事件是一起在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过快、交易所监管不严和风险控制滞后的情况下,由上海万国证券公司、辽宁国发(集团)公司引起的国债期货风波”。1996年4月,万国不得不与它当年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公司合并。
“327”国债参与者如是说:“这个事件对中国期货业影响实在太大了,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327”国债期货合约上惊心动魄的厮杀,现在说来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
贴补率的博弈1994年,国内面临两位数的高通胀压力,银行储蓄利率达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国债自然少人问津,当时公布的保值贴补率为8%,而且每月都不断上升,到12月突破两位数,受此刺激,“327”国债期货的价格开始直线上涨。从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涨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涨了20%多。
当时,国债期货保证金的标准定在2.5%,也就是缴纳250万保证金可以做1亿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涨幅度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买入者已经有了相当于本金十余倍的暴利!投资机构能日进千万,欣喜若狂。当时有这样一个插曲:某机构客户代表上午打电话给公司本部,要求再想办法筹资,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万进去,但过了一小时后,该客户电话再次打回本部,告诉那边说:你那1000万不用筹了,我这边刚才已经赚出来了!
“327”国债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与当时的银行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327”的回报太低了。
于是从1995年2月初开始,市场上开始传闻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面对传闻,市场出现了急剧分化,权倾一时的国内证券界“教父”人物,时任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认为,宏观调控三年的三大目标第一条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因此没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贴补率,而且财政部也没有必要为此多支付10多亿元的利息,使财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们把宝都押在做空上。
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开始进场坚定地做多,当时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中小散户和部分机构也做多,他们的看法就是通货膨胀短期内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贴补肯定会涨,327国债的兑付价也会跟着涨。到当年的2月中旬,“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市场界限已经清楚的划出来了:满山遍野的散户和中小机构,跟着“多头司令”中经开做多;万国证券和辽国发等一批机构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约每涨跌1元,万国的账面上就将浮动4亿元的盈亏。有知情者后来评论说,其实这个时候,多空都已经没有退路了,由对政策预期的差异变成了市场上的资金博弈。
后事之师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约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国债利率消息刚面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债期货就出现了振幅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许多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在“327”国债的前期交易中,万国证券预期已经形成错误,当出现无法弥补的巨额账面亏损时,干脆以搅乱市场来收拾残局。事发后第二天,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国证监会、财政部颁布了《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终于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国性效力的国债期货交易法规。但却太晚了。
保证金规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极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规定客户保证金比率是2.5%,深交所规定为1.5%,武汉交易中心规定是1%。保证金水平的设置是期货风险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证金就能买卖2万元的国债,这无疑是把操纵者潜在的盈利与风险放大了40倍。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成分更为加大,过度炒作难以避免。
缺乏规范管理和适当的预警监控体系。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而事发前上交所根本就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出现上下差价达4元的振幅,交易所没有预警系统。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钻了市场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透支交易。我国证券期货交易所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绝透支交易。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
监管职责不明确。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办法》颁布前,中国一直没有在法律上明确国债期货的主要主管机构。财政部负责国债的发行并参与制定保值贴补率,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的审批和例行管理,并制定和公布保值贴补率,证监会负责交易的监管,而各个交易组织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监管。多头监管导致监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现监管措施上的真空。“327”是人们心中永远的痛,以至于有段时间一提到期货人们总会联想起欺诈、疯狂和混乱。从1995年到2005年,是中国170余家期货企业日子极不好过的11年,监管层也整整思考了11年。人们还将思考多久?还将等待多久?
淮南的柑橘很香甜,但是到了淮北就成了苦涩的“枳”。我们在引入金融创新工具的激情中忘记了要先打理好这里的监管气候和土壤,给它一个营养丰富的环境它才能顺利成长、恢复本性,否则只能是因发育不良而早夭。
国债期货的基础是利率市场化,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工作已经启动,但程度还不够。因此,国债期货的推出应该等待利率真正市场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文中醒目处:
1,“327”国债期货合约参与者如是说:“这个事件对中国期货业影响实在太大了,经历过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期货市场管理很乱,国债期货是十分狂热的。
2,国债期货的基础是利率市场化,虽然目前利率市场化的工作已经启动,但程度还不够。因此,国债期货的推出应该等待利率真正市场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评: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重提“327”国债事件意在提醒各位期货的风险,就算你是绝顶聪明和何其有钱的人,也不能轻易地参与期货交易.现在网络红人带头大哥777,在94年也因为此在国债“3·27”事件中20分钟内输掉了4000多万元,连女朋友也搭上了性命。所以,奉劝各位注意其中的风险.
⑼ 2019年国债利率是多少
根据2019年8月10日最新发行的两期储蓄式国债来看,储蓄式国债有3年期国债和5年期国债,其中三年期票面利率4%,五年期票面利率4.27%。
国债利率是国债发行人每年向国债投资者支付的利率。国债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债的发行成本。一般来说,在各种利率中,国债利率是最低的,具有基准利率的功能。
但在中国,受银行体制制约,存款风险较低,国债的流动性较差,其利率常常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
(9)2020年3月27日国债扩展阅读:
2019年国债发行时间
一、储蓄式国债
储蓄式国债在2019年3月到11月的每月10号都有发行,有三年期和五年期,6月、7月、8月、10月发行的是电子式国债,每年付息一次,可以通过银行柜台或网银购买;9月、11月发行的是凭证式国债,到期还本付息,可以通过银行柜台购买。
二、记账式国债
2019年每个月都有记账式附息国债发行,而且发行期数很多,国债期限有1年、3年、5年、7年、10年,1-7年品种每年付息一次,10年品种半年付息一次。记账式国债可以在银行或证券营业部开户,然后在手机银行或证券账户内交易。
国债逆回购作为一个投资品种,其借款利率完全是市场化的,完全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一般来说,月末、季末、年末等市场资金偏紧张,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就会大涨。
国债逆回购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借款,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等9个品种。你买了国债逆回购,相当于你把钱借给别人,拿到固定利息。借钱的人,用国债作为抵押,到期还本付息。
国债逆回购的安全性等同于国债,风险可忽略不计。收益呢,当然不会太高,比货币基金还是要高点的。但在月末、季末这种时点,市场资金面紧张,年化收益率可以很高,10%+是可能的,2017年年末甚至到过70%+。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债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