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债券违约事件
债券违约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正常市场现象,本质是信用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蒙格斯在债券违约这块调查研究比较深入,分析透彻,有兴趣想深入了解债券违约的可以去看看蒙格斯发布的调查报告。谢谢您能采纳我的回答,有不明白的随时提问
Ⅱ 关于华晨汽车10亿债券违约一事,官方是如何回应的
关于华晨汽车10亿债券违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华晨集团确实存在一些资金问题,这才没有兑付债券,不过现在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给大家一个交代。从官方的回应来看,态度还算比较诚恳,但不知道他们所说的“不会太长”时间会是多久,毕竟这是真金白银的事情。据了解,2017年华晨集团发行了一款债券,筹集金额高达10亿元,但如今三年过去了,华晨集团却未能按期兑付,这引来了很多人的担忧。
可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违约一事终究是错误的,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尽快商量出对策才行,以免造成更坏的影响。同时华晨集团这件事,也给众企业提了个醒,违约一事尚不可做,否则会影响到公司信誉。
Ⅲ 如何看待国海证券债券违约事件
债券代持是指在银行间市场通过不转移实质所有权的交易,而请他人代其持有债券的业务。从具体操作上看,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期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
Ⅳ 华晨集团10亿债券违约,华晨集团为何没落了
华晨集团10亿债券违约,华晨集团为何没落了?
这说明了华晨集团的能力,一直存在问题。只是因为华晨宝马的发展暂时掩盖住了而已,面对如此问题,不知道华晨集团会不会调整思路,对华晨系列产品加强研发,不仅仅是引进宝马的生产线即可。万一宝马集团选择别的厂家合作,那么,华晨集团将会有大厦将倾的危险,希望华晨集团能够在这个时候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样的话,华晨集团将会成为我们的记忆。大家觉得呢?
Ⅳ 华晨集团的10亿债券违约,这会带来哪些影响
华晨集团有10亿债券违约,这对于这个公司来说会带来极其大的影响,而且也会造成股票大跌,同样的也会让公司陷入到经济危机之中。
三、公司陷入经营危机并且华晨宝马也是这个集团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可是如今华晨集团已经失去了核心产品,也没有了曾经的风光,甚至于通过长期的借债公司债务压力很大。如此大的债款,如果公司想要打一笔翻身仗,其实非常的不利。
Ⅵ 是什么导致了首起国内公募债务违约恶性事件的发生
是盲目扩张导致了首起国内公募债务违约恶性事件的发生。
首起国内公募债务违约恶性事件的主角便是昔日的超日太阳公司,这是一家上市公司,在2010年11月——光伏产业登峰造极的时候,登上A股,成为唯一一家主板上市的光伏企业。
上市对企业来说,或许是件好事。但如果疯狂而不知节制,那就会变成“毒药”。
募集23亿元资金后的超日,冒险进入不熟悉的LED、水处理、炼油等项目,同时还大肆进军海外电站等项目。让其董事长倪开禄没有预料到的是,此时的光伏市场遭遇“寒流”,疯狂的扩张造成了严重产能过剩。2011年,遭遇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诉讼,光伏企业处境更为艰难,随后的补贴下调使得光伏产业的“寒冬”真正到来。
为自己购买防弹加长奔驰,为公司高管建“超日半岛”别墅群的倪开禄,怎么也想不到会有资不抵债的这一天。
资金的魔力就像吸毒,一旦陷进去就是万丈深渊。国人一贯追求“做大做强”的思维习惯也让超日难以自拔。据说当时光伏业内最流行的说法是“Swanson定律”———规模每扩大一倍,成本下降20%。
在上市仅仅不到半年后的2011年,跨国界、跨行业扩张的超日就申请发行公司债,规模10亿元,债券票面利率为8.98%,存续期限为5年,是为“11超日债”。彼时,行业龙头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已深陷危机不能自拔。然而,在9%高利率的诱惑下,虽然超日公司盈利面已出问题,“11超日债”依然获得投资者追捧。
埋在债券市场的那颗信用违约“炸弹”,终于还是被超日公司引爆。2014年3月,“11超日债”本期利息8980万元已无法按期全额支付,超日公告说,只能支付400万元——这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3月4日,上海超日不得不宣布违约。“11超日债”打破了中国债券市场零风险的记录,成为中国债市第一个违约案例被载入了金融史。此前,许多人认为公司债和国家债一样安全。
超日沉浮,令人唏嘘,这家上市还不到4年的公司就濒临破产。当时,就有学者分析说,超日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腾飞”的时候,企业还远未达到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健全,这才导致一连串的重大决策失误。
Ⅶ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有关债券违约,该集团将会面临什么处罚
该公司目前已经遭到了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并且承销其债券的中介机构也将面临着调查,未来可能降低其信用评级,并且处以罚金。同时证监会还表示,政府非常重视紫爱娟投资者的权益,会落实国家金融委的相关要求,多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将国内债券市场维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秩序。据悉,这次华晨公司涉及的债务违约金额高达65亿元人民币,利息总计1.44亿元,华晨表示,由于银行授信没有及时得到回复,所以存在违约风险,目前以光大银行为主的债权人已经组成为债委会,将处理华晨汽车的违约事件。
据悉,华晨集团这几年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这次收到了疫情的影响,成为压死华晨的最后一根稻草,上半年汽车市场的低迷,导致华晨财务加速恶化,最终只能宣布公司即将债务违约,不得不破产重组。
Ⅷ 东北特钢债券违约 最后怎么处理的
在东北特钢债券违约事件出现之前,一直国企债券存在着刚性兑付的问题,即企业还不起的话有政府兜底。
但当东北特钢出现债券违约时,政府为了敲碎刚性兑付这一潜规定,没有为东北特钢的债务问题负责。最终以东北特钢债务重组结束。
Ⅸ 华晨汽车10亿债券违约,是什么原因致其违约的
导致华晨汽车10亿债券违约的原因,据官方通报称,是因为资金出了问题未能兑付,回应还称会尽快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妥善解决债券问题。其实刚开始听到华晨汽车“爆雷”后,我是很吃惊的,毕竟这么大的汽车企业,怎么想都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不过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投资有风险,无论是债券也好还是股票,我们都应该谨慎选择。如今华晨汽车违约已有一段时间,期待公司尽早解决危机。
最后我还想说,通过华晨汽车这件事,也可看出投资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通过分析与思考,而不是一拍脑门即可,所以在以后投资中,需要投资者更好考察公司情况,当然也希望华晨汽车能够渡过这次危机,发展的更好。
Ⅹ 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频现该怎么解决
近一段时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团接连出现债券违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债务违约,体现出金融与政府债务双重监管大背景下,一些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出现了问题,债券市场的风险整体仍然可控。
而在稍早之前,则出现了企业发债10亿元几乎全部流标的情况。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债券已经获批,原本计划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仅0.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信用收缩的大环境下,资质较差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城投平台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可能将继续加快相关信用风险的暴露。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除此前的春和集团、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外,新增违约主体5家,分别为上海华信、富贵鸟、凯迪生态、神雾环保和中安消。与2016年不同的是,本轮违约多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一些较知名的上市公司,因此引发了市场对风险蔓延的担忧。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违约潮”并非事出偶然,本轮债务违约加速受去年底来融资环境收紧所驱动,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非标资产快速回表为地方政府与民企的资金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多项去杠杆宏观政策叠加,包括财政支出放缓、地方政府融资及基建投资监管趋严,表内信贷额度偏紧等,也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压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调整所致。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违约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形势相对较差的地区。从行业来看,违约事件主要集中在一些面临较大行业分化和环保压力的传统产业。
上市公司发债热情高涨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信用债发行规模已达4465.34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79.41亿元,增幅高达355.92%。大幅攀升背后,上市公司偿债压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量信用债规模已达28188.96亿元。其中,年内偿债规模将达5436.61亿元。即使扣除年内发行的短融,偿债规模仍达3666.11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照细分行业分类,房地产发债规模最高,达到了864.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能源行业,达到了831.9亿元,采矿行业发债规模也达到了215亿元。这三类行业发债规模占上市公司发债总量的比例达42.81%。Wind统计显示,在年内上市公司债券到期情况方面,包含多个细分行业的制造业到期债券规模为1761亿元,其次为电力能源行业,到期规模为822.6亿元,房地产行业为717.86亿元。
东方金诚评级公司首席分析师苏莉认为,强监管下发生的信用收缩对债券发行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融资成本和再融资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对“借新还旧”过度依赖的企业冲击较大。具体来说,部分负债高企、盈利能力出现显著下降的民营企业或较为边缘化的国企,尤其是处于产能过剩领域企业或成为信用风险暴露的集中区;部分面临债券到期和回售压力的房地产企业,在再融资难度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新的违约主体。
另一方面,公开信息显示,年报公布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正在受到交易所的高度关注。以飞乐音响为例,5月18日,上交所对其下发2017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问询函要求该公司结合业务构成、资金使用安排、经营情况,说明报告期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并要求上市公司结合短期借款规模、流动资金等,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尽管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李迅雷强调,从违约金额来看,信用债违约金额比例还不到1%,大概只有0.4%、0.5%左右,远远低于目前银行的坏账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李迅雷表示,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讲,要打破刚性兑付,所以不排除接下来还有不少公司出现违约。他指出,应当要有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意识,做好预期引导。
中信证券则认为,近期频繁爆发的信用风险事件,各家主体违约的导火索和根源有所不同,其风险的积聚与爆发不在货币政策或流动性环境,而在于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在稳杠杆和防风险目标下,预计原有风险处置将更加温和,防范新风险积聚。未来信用风险总体会更为缓和,但结构上低评级主体仍然面临一定风险。
中金公司建议,在政策层面,要遏制风险蔓延,短期内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及较稳定的政策预期,保持社融增速环比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有助于稳定总体融资条件及总需求,同时尽快颁布资管新规的执行细则及过渡期的安排也有助于“非标”资产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风险。中长期制度建设方面,金融去杠杆不能“单兵突进”,平稳去杠杆需要财税体制改革及低质量信用资产平稳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配合。
苏莉认为,近期及后续可能出现的违约案例是我国信用债市场去除刚性兑付面纱之后呈现的信用风险本来状态,信用风险的还原和释放将促使信用债市场回归信用风险定价的本源,引导投资者理性平衡信用风险与收益,有助于消除系统性风险的隐患。不过,在相对集中暴露信用风险的阶段,也需要避免金融机构集体非理性和踩踏效应导致风险传染性加剧。建议债券市场投资者提升信用风险识别和组合管理能力,对债券风险的暴露制定应对预案,冷静应对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