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债券融资 > 中国债券市场首单可交债违约启示

中国债券市场首单可交债违约启示

发布时间:2021-07-10 06:16:17

Ⅰ 超日债的违约对大陆证券市场有何启示意义

最主要一点就是树立风险意识,债券市场比起股票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无风险,之前我国债券包括企业债券即使还不上钱也有地方政府出面或代为偿还,或协调银行帮助偿还,使得风险从未显现,也使的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认为不管多高利息的债券,买了都有政府兜底。而金融市场的基础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想要高收益必须承担高风险。
因此,超日债违约是好事,能够让投资者认识到风险,也使政府摆脱不必要的责任和干预,让市场回归本色,市场规律真正起到作用。

Ⅱ 中国债券市场有哪些应对风险措施

投资分红保险划算么?重疾分红险,投资保障两不误。 1.强调债券市场投资者教育
要加强对债券市场从业人员的能力培养,推动投资者加快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投资者提高风险管理和市场运作能力,引导机构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有效维护债券市场的健康有效运转。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一般来说,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市场机构的内部风险控制、市场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监督管理机构及相关制度安排三个层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快完善信用风险管控的市场化机制建设,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定价、信用评级、信用增进以及信用风险转移等;同时完善相关监管框架和制度,包括加强对信息披露、信用评级和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等市场行为的监管,并设立债券持有人集体行动制度和控制权转移制度。
3.加快产品创新,发展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信贷资产证券化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是银行用以对冲和管理风险的措施,缺少它们信用风险将会集聚于银行体系,也会加大金融体系的隐患。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提高银行运营灵活度的工具,一方面它能将银行的存量贷款资产转化为证券,从而为银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资产流动性管理工具,同时还实现了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转换。
4.完善投资人结构
要破除对投资者不合理的制约性法规,扩大投资者在债券市场的投资范围和自由度,增加投资者类型,提高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在债券市场化趋势和方向已日益成熟的背景下,适度完善法规,为增加机构投资者入市创造条件,已经成为形势所需。
慧择提示:应对中国债券市场风险的措施就是以上介绍的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Ⅲ 央企国企债券频现违约折射啥

央企国企债券频现违约是对于整个中国债券投资的一场风险教育,一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存在着各种“刚兑”的债券投资思想,对于信用风险比较漠视,现在央企国企债券也出现非单一的违约事件,说明有国资背景的也不能幸免于信用风险。现在整个债券市场的违约事件的发生有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债务负担加重等因素,从行业上看,违约企业大多属于煤炭、钢铁、有色等产能过剩行业。从券种上看,今年以来1年期以内的短期债务成为违约重灾区。由此不难分析,近期违约个案中,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基本面持续恶化,经营不善成主要因素。自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导致债券市场大规模扩容,且过去一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存在所谓“刚兑”现象,使得这种扩容也让周期性行业很容易借此大规模举债经营,现在所出现的违约企业行业也是属于周期性行业为主,而周期性行业很多时候是国资背景涉足较多的,债券违约事件增多是打破过去对于债券投资对于信用风险上的忽视。

Ⅳ 理财观察、资管“刚兑”、垃圾债违约,让你看到了什么

债券成大资管主要配置资产被称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之一的大资管行业,截至2015年底管理规模已达38万亿元,相当于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的一半。具体来看,公募基金占8.34万亿元,券商资管占11.89万亿元,私募基金占5.07万亿元,基金专户4.1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8.57万亿元,期货资管0.1万亿元。

关于资金投向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债券是资产配置的大头。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5.98万亿元投向债券,3.84万亿元投向股市,1.51万亿元投向信托计划,此外还有银行委托贷款、票据等。

事实上,2015年资产管理行业的资金汹涌流入债市。表现最明显的就是,与股票型产品发行低迷相反,债券策略产品受到投资者热捧。据某券商营业部人士反映,券商固收型资管产品在销售中受到投资者追捧,常见“秒杀”。收益方面,债券策略型券商资管产品今年一季度跑赢同类机构产品,前十名中占去半壁江山。

债券型基金同样火热。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2016年一季度新发行债券策略基金共168只,数量已超过2015年全年发行数量(200只)的八成。从产品类型来看,券商依然是债券策略产品的最大发行机构,产品数量多达110只,占比超过六成。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杨建波认为,一季度债券型私募基金新发行量大幅增长,与一季度股市暴跌、弱势震荡有一定关系。他称:“经济较差的环境下,债券投资收益好于股票收益。今年以来,私募基金发行受股市影响较小的债券类产品和量化投资产品比较多,尤其是券商资管更倾向于发行低风险产品。”

一方面是投资者的“买债”热情有增无减,一方面是国内信用债违约风险事件频频被曝出。自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频率明显加大。继南京雨润短融未能足额偿付、构成实质性违约之后,近日,东北特钢也被爆陷入债务危机,并迅速成为信用市场上新的热点。业内人士指出,信用违约是债券投资不得不面临的风险,并且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

海通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姜超对此表示,除了估值风险和兑付风险,相关债券暂停交易将导致机构难以出货止损,对货币基金等流动性要求较高或即将到期的产品损伤较大;若出现兑付风险的主体采取暂停交易措施,需防范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双重冲击。

据了解,自2014年超日债违约开始,我国公募债共发生违约事件16起,覆盖民企、央企、地方国企等各类主体,扩散至短融、中票、公司债、企业债等各种债券类型。“受经济下滑、企业承压加剧的影响,债券投资者面临的违约风险越来越大。”德晟资本分析称。

对此,杨建波指出,债券违约事件增多环境下,意味着投资者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投资者也将会要求更多的风险补偿,债券收益率有望继续上升,而对于资质不佳的企业来说,发行债券的价格也会更低,收益率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已披露年报的10家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各行债券投资增速明显提升,这主要是受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业内普遍认为,出于收益率相对稳定以及资本考量,银行利率债配置意愿难衰减。

踩雷概率大增基金如履薄冰

债市风险愈演愈烈,资管机构受到的挑战越来越大,其中公募基金作为投资“大头”受到的波及也较为直接。随着越来越多的违约事件发生,债券基金踩雷的概率大增。固收类基金旱涝保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如何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成为摆在基金经理面前的难题。

4月11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由于该公司业务规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有所下滑,正在对下一步的改革脱困措施及债务偿付安排等重大事项进行论证。鉴于此,该公司相关债务融资工具于当日起暂停交易,待相关事项确定后,再申请恢复交易。一天之后,浙交投发布子公司债务违约的公告。

债券违约现象密集出现,部分基金也因此不幸“踩雷”。相关媒体根据去年年报的统计表明,3家基金公司旗下的4只债基或许被牵扯其中,它们总共持有债券的市值合计为1.11亿元。具体说来,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与长城基金旗下的长城久盈分级债均持有“13铁物资MTN002”:其中,易方达纯债1年定期开放债券A持仓总量为5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5037.5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4.91%,占债券市值比是2.78%;长城久盈纯债分级债持仓总量为40万张,持仓总市值为4030.00万元,占基金净值比例为7.88%,占债券市值比是7.32%。

此外,万家基金旗下的货币市场基金万家现金宝与混合债券型基金万家双利债券均持有“15铁物资SCP005”,两只基金持仓总量分别为15万张、5万张,持仓总市值分别为1500.02万元、500.95万元,持仓市值分别占基金净值比例为5.03%、6.15%,占债券市值比例分别为11.28%、7.51%。

“信用债违约事件正成为债券基金不得不规避的"地雷"。从构成实质性违约的山水水泥、东北特钢再到已经暂停交易的中铁物资,真是防不胜防。”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表示,债券违约刚刚开始,信用风险暴露趋于常态化,信用债会出现较大分化,基金投资需要筛选,甚至操作手法都要改变。

去年至今发生的十余起违约债券中,基金公司集体“中招”的不在少数。如此前山水水泥中票、雨润短融违约事件中,涉“雷”基金公司在10家以上。

债市风险给基金经理头上“悬了一把剑”。“当前风险防范应该置于投资策略的首位,对于资金管理人而言,切实做好信用风险筛查和合理控制久期风险是有效手段。”有基金经理认为,二季度债券操作或需以休整为主,同时可关注后期市场下跌带来的交易机会。信用利差目前已处于极低的水平,加上近期信用事件频发,二季度信用利差走扩概率较大,可适当调整信用债的持仓。

对于如何选择债券投资标的,创金合信鑫安保本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王一兵表示:“未来在投资信用债时,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将是信用分析的关键,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民企,也适用于国企类别的发行主体,弱化国企或央企背后隐含的政府隐形信用增强因素。不踩雷,将是规避向下折损风险的第一要素。”

在债券的投资上,把握好波段性投资机会则成为不少基金经理的共识。上海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型基金经理表示,对风险的管控会成为今年投资业绩好坏的关键。在债券市场信用事件频发和权益市场间歇性巨震的大背景下,努力守住风险底线,同时努力把握出现的每个投资机会,通过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获取超额收益。

据悉,为了防止信用债违约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个别基金公司已经对购买即将到期的企业债所占流通盘比例作了规定,如果去除掉机构持有部分后,一旦超过一定比例,就不允许公司交易买入。

目前债市投资已经进入新常态,虽然目前损失率仍然不高,但未来会越来越市场化,对基金公司的风控要求将越来越高。

债转股重启引资管热议

另一债市大事件是国内债转股重启的脚步渐行渐近。作为上世纪末为国企脱困祭出的“利器”之一,债转股在当前不良资产急升的背景下受到高关注。目前来看,关于债转股操作尚存在许多争议,对银行到底影响如何,资管公司能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正在讨论之中。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深水区,中国推进高负债企业去杠杆化的迫切性提升,债转股被认为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开端。

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华盛顿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主席国新闻发布会期间曾经表示,中国正在酝酿改革给全社会降杠杆,比如外界正在讨论的债转股,但还没有确定实施方案。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4月14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记者会上也表示,债转股是项新政策,细节仍在讨论。

虽然债转股是处理不良资产的国际常用举措之一,但始终具有争议。高盛在3月研究报告中表示,要想让债转股真正有助于解决中国不良资产的问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债转股需要合理架构并市场定价,比如价格和交易结构需要反映投资风险和回报;其次,长线上,允许债务人获利退出;其三,退出机制到位,退出方式包括上市或并购。海外投资人担心,如果运用不当,债转股措施将给中国僵尸企业继续存活的契机,或是此措施只能短期美化银行资产负债表,无益于消解银行业的长期风险。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日前发表文章称,大部分债转股的结果都是“假股真债”,使得企业去杠杆只是停留在报表上,宏观经济的真实杠杆率被掩盖,实体经济过度杠杆化的风险加大。如果只是通过债转股,把银行的不良债权转移到表外去,没有在财务上对其潜在损失率做充分的处理,那么,宏观经济下行产生的银行坏账风险只是被暂时隐匿了,而不是被化解了,债转股在这里扮演的是自欺欺人的报表魔术师角色。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对债转股的实施充满期待。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表示,从总体看,债转股有利于实现“靴子落地”的效果,银行的隐含不良资产得到积极处置,企业端的改革得以顺利推进;银行以股东身份参与企业运作,也将提振市场对于企业发展的信心。

目前来看,债转股似乎正渐行渐近,据国开行某高层透露,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入选第一批债转股试点。据悉,银行有望自建资管公司承接债务。

3月8日,中国最大民营造船厂熔盛重工(现更名为华荣能源)发布公告称,拟向22家债权银行发行141亿股,向1000家供应商债权人发行30亿股,共发行171亿股,以抵消公司的171亿元债务。

招商证券认为,尽管现有《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持有企业股权。不过公告表明“银行可以通过债权人"指定实体"持有股权,比如子公司,如若该方法能够实施,或将成为未来不良贷款处置的一种备选方案。”未来不良贷款置换为股权的案例或将越来越多。

“具体形式上,或采用债转股试点与投贷联动试点配合。”姜超预计,银行或将成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AMC),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直接承接银行债务。其中,该股权投资基金作为GP(普通合伙人),银行理财资金或类似资管计划作为LP(有限合伙人)。

部分资管公司也看准了债转股的投资机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张晓松表示,资管公司实行债转股,从法律上看不存在什么障碍。而其他金融机构还存在一些限制,长城资管希望能够成为中国首先的债转股试点资产管理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转股要真正落地并起到积极的效果,仍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监管细则,而一旦其重启的大幕真正拉开,整个大资管的产业链也将顺势而动。

打破刚性兑付推动转型

长期以来,中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国企的债券一直都被笼罩在刚性兑付的“魔咒”之下。随着近年来债务违约风险事件频发,部分债券通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发行人、银行和承销商等相关机构解决处置,或发行人债务重组等方式最终实现偿付,但债券市场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趋势。一旦刚性兑付被彻底打破,整个国内资管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刚性兑付同样已成为资管发展和转型的“拦路虎”。近日一份由光大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报告披露,过去三年,我国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但在此期间很多资金处于闲置状态。

BCG合伙人、中国金融业智库负责人何大勇表示,在我国刚性兑付的环境下,客户资金成本黏性高,客户并不真正承担自身投资的风险,而资管机构难以持续获得匹配的低风险优质资产,从而对资管行业的产品收益率、新增规模和风险管理造成叠加影响。

“刚性兑付导致资金价格扭曲,推高无风险收益。伴随着近两年风险事件频发,打破刚兑成为监管与从业者的共识。但打破刚兑难以一步到位,需要监管机构、资管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共同有计划地迎接"后刚兑"时代,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何大勇认为。

基金行业呼吁打破刚性兑付的声音也一直存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近日表示,解决资管市场的问题核心在于打破刚兑,推动完成基金产品募集规范成为他到任后最重要的工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刚性兑付是国内资管市场成长的必经阶段。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允许债券违约,打破刚性兑付有利于市场的公平和自我调节,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债券出现违约。如果刚性兑付一直存在,意味着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将受到追捧,这显然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不利于债市的中长期发展。”

央企“刚性兑付”的幻想已被打破,此前违约的保定天威集团和中煤集团山西华昱能源均为央企持股的下属子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更是直接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并持有100%利益的央企之一。而2014年3月,“11超日债”的违约不仅打开了债券市场的潘多拉魔盒,也让信用债刚性兑付成为历史。打破刚性兑付的同时,其可能给市场带来的潜在冲击也不可忽视。虽然债市打破刚性兑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但违约事件发生后,当事公司也面临各种追偿窘境,这令市场人士开始关注违约发生后的投资者保护和救济途径。

上海某债基基金经理表示,虽然目前债市中,真正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寥寥,但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持续,以及地方政府维持“刚性兑付”难度加大,预计未来几年打破“刚性兑付”的案例会有较大幅度增加;因此,现在债券市场的投资逻辑,不得不提高控制信用风险的比重,尤其是针对高收益债券的投资,一定要小心其中的违约风险。

有基金经理还指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刚刚打破,债券投资者面对的是债券承销商不尽责、投资者讨债无路、持有人会议无用、法律起诉效果不佳的困境。另外,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债权人利益很难保证。

未来随着违约债券数量的增多,刚性兑付终将被打破。去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经济在变化,谁也不能保证,买了债券,每一家发债的主体都能够按时兑付,具备一定能力的投资者有一定风险分析的能力,还有风险承担的能力。如果发生风险,那就打破刚性兑付,市场该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如果都是没有风险承担能力和风险分析能力的投资者进到这个市场的话,一旦发生风险,最后还要政府介入,这就形不成一个市场了。

Ⅳ 信用债违约风险该怎么防范

1.在宏观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信用债违约和贷款不良率上升是合理的。

虽然银行可以通过贷款展期、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直接融资,防范企业资金链断裂,阻止信用风险的发生,但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状态不佳的企业很难获得银行和资本市场的信赖。行政性的再融资只能延后风险,无法消除风险。容忍违约率的上升和适度的信用风险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市场化发展,有助于形成风险自担的健康文化。温和的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冲击有限,需要防范的是突然的、不可控的信用风险爆发。明确央企、国企的债务偿还责任,避免恶意逃废债。中国信用市场以政府信用、央企、国企的信用为基石,央企、国企应尽力起到稳定信用市场的作用。长期来看,政府对于非关键性行业国企的信用背书需要逐步退出,但短期内一些央企、大国企的违约,特别是恶意的逃废债行为会加剧市场恐慌,不利于金融市场稳定。

2.妥善处置地方政府债务,不能轻易打开地方债务违约的潘多拉魔盒。

政府项目、地方债务依然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地方债务的累积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停止。在地方债务置换顺利推进的同时,必须承认包括城投债在内的多种地方债务形式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中国的融资市场多数围绕政府信用展开,今年尤其如此,一旦政府相关债务出现超预期的违约,将动摇整个信用债市场的基础、扰乱融资市场。

3.加强信息披露和合规性监管。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发债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仍然差强人意,很多承销商对于资金的监管也流于形式。在债券发行类注册制的大趋势下,监管层的工作重点不是去判断发债企业的信用资质,而是保证发债企业和承销商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规与及时、详尽

Ⅵ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绿色债券再迎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绿色债券市场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8年以来,多个部门相继推出绿色债券市场建设与发展监管条例,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多个地方政府着力研究部署绿色债券奖励政策,激励措施更加完善。

2019年5月,人民银行印发的《关于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通知》,尽管区域范围目前仅有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债券种类只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但在支持试验区绿色发展的同时,其相关经验和做法也将会得到复制和推广,这对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促进作用,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金融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Ⅶ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影响大概有5方面:一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人民币“被升值”。最近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下,避险资金纷纷转向美元资产,美元指数先后突破85、86和87,美元对欧元、英镑、澳元和瑞郎等货币纷纷升值。随着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跟着升值。从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币对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5.9%;同期人民币对英镑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人民币已经因欧洲债务危机而对主要非美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币“被升值”还将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

二是影响中国对欧洲国家出口。尽管中国对希猎、西斑牙等国的出口童不大,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价格竞争力将出现下降。如果出口企业用欧元和英镑收汇,则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此外,、由于欧系货币贬值,欧盟对中国动出口将会增加,中国的贫易盈余还可能会继缘下滑。

三是随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升值,投机资本流入可能增加。实际上,以前我们关心的是人民币对美元有升位预期,美元投机资本流入赌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琳加。但笔者认为.现在人民币对欧元和英镑升值,欧元和英镑投机资本流入同样可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因此防范热钱的流入,不应该只关注美元资产的流入,也要防范走弱货币如欧元和英镑等资产的流入。

四是外汇储备缩水问题。尽管不清楚欧元和英镑资产在我国外汇资产中所占比例有多高,但欧元和英镑贬值,将使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出现缩水。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外电报道“中国外管局正在评估所持欧元债券”予以否定,表示对欧本区克服债务危机充满信心,也是对欧元货币的一种支持。但笔者认为我国防范外汇资产的缩水问题,必须采取动态的资产管理模式,外汇资产时管理不仅需要关注投资的收益,也要关注汇率变动带来的资产价值变化,以保证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五是欧债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对中国的外需和宏观经济政策退出影响较大。尽管希猎、西班牙等“欧洲五猪”在欧洲的经济影响力不大,但目前来看,这场危机已经影响了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恢复步伐二欧盟各国不仅提出了巨顶的援助计划,还勒紧腰带准备缩减本国的财政赤字。欧债危机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欧洲国家经济恢复增长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外需短期内继续承压。

而对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一)主权债务的度量应包括“隐性债务”部分

Reinhart和Rogoff(2008)从70个国家两个世纪的主权债务违约历史中全面清晰地描述了“隐性债务”问题的重要性——政府常常存在远高于记录水平的隐性债务。而Winkler(1933)关于外债的经典研究中,早已提到了隐性债务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在《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指出:“政府部门债务水平较低,但隐性负债问题值得关注”。 其中,政府部门隐形负债规模较大,可从中央和地方政府两个维度分析。从中央来说,隐性债务主要包括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共管基金 ; 一些政策性或准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量发债,以及一些政企不分的部门负债较高。同时,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也存在缺口。

隐形负债的第二个维度是地方政府。央行报告显示,2010 年,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贷款余额占同期一般贷款的比重仍然较高, 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够规范,在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加大。此外,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资金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存在欠账,以及村镇债务等隐性负债问题,都增加了财政风险。

此外,央行还着重强调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末,主要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9.35万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超过各项贷款余额增速7.6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全年房地产贷款新增2.0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7.4%。

(二)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周期较短

历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过程表明,主权债务危机对宏观经济造成的冲击具有周期较短的特点: IMF用1972 年至2000年数据发现,主权债务在违约后的第一年借贷成本在违约前的基础上平均上升4%,而该额外成本到了第二年就会下降至2.5% 而在违约两年以后,主权债务利差基本可以回落到违约前的水平。

(三)重组进程顺利与否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至关重要

从经济增长速度角度出发,主权债务违约国家在债务重组过程中的GDP平均增长速度要比没有经历主权债务违约的国家(其他情况类似)低1.2%,不过该现象也集中在违约后的第一年。未能顺利重组违约债务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要比成功重组的国家大很多。根据英国央行的研究结果,未能和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国家的GDP所遭受的损失要三倍于顺利重组债务的国家——顺利重组一般意味着债权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补偿或承诺。

主权违约国对其所在地区其他国家的牵连十分明显:上世纪80年代新兴市场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整个发展中国家的信贷骤减,这其中包括并没有违约的主权经济体。而目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也已经扩散到主要经济国家,投资者对整个欧洲经济体债务问题的担忧导致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出现大幅震荡。

(四)财政纪律至关重要

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效用有限,而且财政失衡可通过实际经济、金融市场和机构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

第一,大量国债的发行将导致利息率的上升,并会对私人投资产生净“挤出效应”,从而降低财政支出的乘数作用。

第二,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使人们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前景产生怀疑,李嘉图等价将会起作用。理性的人们会意识到,用国债弥补赤字,意味着把当前的困难转嫁给下一期,为了应付下一期的多纳税,人们在现期就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从而使政策失效。

第三,较高赤字导致的较高国债发行量意味着较高的利息支付额,人们会对财政可持续性产生怀疑,投资者将要求更高的风险贴水以补偿承受越来越严重的信用风险。风险贴水的上升将提升金融机构和众多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转。

(五)削减开支、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当务之急

欧洲国家都被迫开始大幅削减开支,纷纷草拟计划削减财政赤字,一些国家正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取消一些福利。但仅仅依靠简单全面的紧缩政策不足以走出危机,只能暂时安抚紧张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削减开支幅度过大,将显著抑制需求,很容易使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发生逆转。而且政府产生的赤字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拯救金融机构,现在却要通过简单地削减全民福利来弥补,在政治上也不得人心。此起彼伏的罢工潮反过来又会拖累经济复苏。阿根廷总统最近就警告说,希腊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采取的经济紧缩政策正在重蹈当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的覆辙。当年阿根廷政府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也同意了类似的经济紧缩方案,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造成阿根廷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要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复苏,不但要通过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恢复供需平衡,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调整和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北欧一些国家做得较为成功。丹麦等北欧国家积极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如它们的失业救助体系关注的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既增加雇主用工的灵活性,又向劳动者提供一定保障和相关培训,让他们为新工作做好准备,而不是仅仅提供生活保障。美国施行的医保改革和即将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也表明,美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也在艰难推进。值得称道的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要数中国达成的共识最为明确。

(六)提高债务透明度,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

一是提高债务透明度。当前,银行信贷规模收紧,很多地方政府融资面临资金断流的风险,严重影响了其偿债能力。因此,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资产负债表,利用审计等方式明晰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通过信息披露将隐形风险显性化,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基本依据。

二是建立常态的财政风险释放通道。任何危机的爆发都不是一日形成,局部风险逐渐累积形成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恶化才爆发危机。我国要从长期化解财政风险的角度,建立常态的风险释放通道。例如,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债券市场,使政府的资金来源多元化,通过市场化手段约束政府举债行为,进而分散风险。

阅读全文

与中国债券市场首单可交债违约启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