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是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政府举债可以优化地方财政收支,发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有利于地方政府发挥财政作用,改善民生,促进公平和稳定地方经济增长。
2. 地方政府债券的作用有哪些
地方政府债券按资金用途和偿还资金来源分类,通常可以分为一般债券(普通债券)和专项债券(收益债券)。
前者是指地方政府为缓解资金紧张或解决临时经费不足而发行的债券,后者是指为筹集资金建设某项具体工程而发行的债券。对于一般债券的偿还,地方政府通常以本地区的财政收入作担保,而对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往往以项目建成后取得的收入作保证。
地方政府债券是由地方政府发行并负责偿还的债券,简称“地方债券”,也可以称为“地方公债”或“地方债”。
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资金需要状况,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筹集的资金一般用于弥补地方财政资金的不足,或者地方兴建大型项目。
(2)地方债券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为了筹措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满足市政建设、文化进步、公共安全、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资金需要。美国的地方债券称市政债券,主要分两类:
一类是以州和地方政府的税收为担保的普通债务债券,其资信级别较高,所筹资金通常用于教育、治安和防火等基本市政服务;
另一类是以当地政府所建项目得到的收益来偿还本息的收入债券,政府不予担保。所筹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收费公路、收费大学生宿舍、收费运输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日本的地方债券称地方债,其利息收入享受免税待遇,原则上不在交易所上市(东京都债除外)。地方债分公募地方债和私募地方债。英国的地方债券称地方当局债券,可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地方当局发行债券的额度由英格兰银行负责控制。
3. 地方债券是什么意思
地方债券是指由地方财政和地方政府部门为了筹集资金支持所辖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而发行的债券。比如,为了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修建机场、公路、桥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等。地方债券除其信誉度仅次于国家政府公债外,其发行面额一般也较小,以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而且地方债券可以免税。发展中国家很少发行市政债券,但一些有独立收入作为偿还来源的大城市,却存在发行市政债券的可能性。
又称地方债、市政债券,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债务管理方式,它具有双重创新特性:既是财政管理与债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4. 如何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答:这个问题应这样思考:中央出台政策是统一的和阶段性跟进的。1.各个地方具有先天的差异性。2.各个地方具有后天加快推进的主动性。3.各个地方具有加快推进的实验性。4.各个地方具有党政统一的协调性。不要一提到地方发展就向上推,这个不好,也不利地方发展。解决的办法就是:1.加强干部交流,本地的干部到外地、到先进的地方去交流,先进的地方干部有责任和义务到发展差的地方去指导发展解决问题,发展环境差的地方的干部到发展快的发展好的地方去交流,目的是改进干部观念提高干部思维。2.加强企业交流科学招商引资,提供更优惠的阶段性政策吸引外资外企发展。3.科学的规划发展目标发展方向。4.充分分析地域优势、地域劣势,发挥优势、并将劣势互换优势。4.主动加入大区域战略以区域优势带动弱势地域发展。5.加快推进人才战略,管理岗位实行考聘考评制,能者上,庸者下。6.发动群众献计献策,让群众是地方进步的参与者和受惠者。7.利用现代媒体现代信息献计献策提供支持发展目标和发展能量。8.加强沟通,与上级领导沟通,与先进的地区沟通,与优势的企业沟通,与行业企业领军人沟通。9.加强学习,不断加油,加好油,加优质的油,不断提高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我们的党是扛枪能打仗,拿锄能干活的党,只要发挥好核心作用没有难倒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仅供思考。
5. 如何发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不能
发行债券的机构有上市的合法企业
中国较大金融机构
目前正在试点“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
如果成功,也算是
你好
6. 发行地方债券是什么意思
就是地方政府债券,又称地方债、市政债券,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债务管理方式,它具有双重创新特性:既是财政管理与债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创新。
又称“市政债券”指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运用于修造公路、开办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地方债券最明显的好处就是税收方面的优惠,这是最主要特征,也是最能吸引投资者的地方。地方债券一般在券面上载明固定的利息率,所以收入稳定,且一般而言地方债券信用都比较高。同政府公债一样,地方债券的期限也分为长期、中期、短期3种,以便于投资者进行债券到期结构的搭配,确保完全和较高的收益水平。地方债券按照发行的部门及收益水平分为:普通责任债券、收益债券、工业收益债券及有限责任公债等。
7. 财政政策中,政府债券如何对经济进行调节
政府主要通过债券来调节经济市场中的货币存量,如果觉得货币有贬值的危险,那就通过发行债券来收回一部分流通的钱。
当政府为债券进行支付时,更多的资金流入了市场,人们手中的钱也就多了,这时人们有两种选择——存储或者消费,如果选择消费,那么市场的总需求就增加了,这样会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如果选择存进银行,那么由于资金总供给的增加,会导致银行利率降低,这样就鼓励人们贷款,人们贷款是为了购买资本存量或者买房,因而同样促进了总需求,也降低了失业率;如果人们选择购买股票或者基金(注意,购买股票和基金也属于储蓄),那么进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增加,自然也就提高了股价
8. 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创新货币理论和货币发行方式,限制债务货币增长速度,扩大权益货币占比。债务货币是一发行即增加社会债务的货币,权益货币是发行后不增加社会债务的货币。
二、利用推出数字货币的契机,给每个中国居民在央行开立一个账户,未来基钦周期收缩期如果通缩压力大,即可向每个居民的数字货币账户直接发放货币,既降低宏观负债率、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刺激经济、支持实体经济,又可直接抗通缩。
三、政策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和可预期。一放一抽,就把企业搞死了。
四、消除所有制歧视。在贷款、去杠杆、上市等各种金融业务、金融活动方面,国企民企一视同仁。追责、担保、质押等金融政策方面要一视同仁。国企贷款不良不追责,民企贷款不良追责,银行就不敢给民企贷款。
五、金融杠杆过高需要时间消化,先稳杠杆。扩大股权融资占比,加大IPO融资力度,通过加大股权融资降杠杆。对上市公司小额股权再融资,设置快捷通道。借鉴国际惯例,允许符合条件的龙头股权投资公司上市融资。
六、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高利贷、非法集资、庞氏骗局。
七、限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子公司层级。要限制国有企业挟国家信用与民营企业不正当竞争,争夺政策、资金、土地、信用资源,挤压民企生存空间。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已到了比较严峻的局面,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2018年私营企业利润总额17137亿元,比2011年18155.52亿元还要低,已退至8年前。
七、限制成立各种国营股权投资基金、国营并购基金、国营产业基金等。
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遵循市场化原则,不要扭曲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支持行业头部企业、有核心竞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九、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如银行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经营情况缺乏真正了解,只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报表普遍失实,没能对企业财务状况深入了解、分析,风险把控能力较弱,导致该贷的不敢贷,不该贷的往往贷了。再如,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订单贷(与央企或知名企业签订的金额较大的订单),如果订单真实可靠,些类贷款风险很小,但银行对于这类贷款往往很谨慎,缩手缩脚,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这些都依赖于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
十、在风险控制不放松的前提下,创新信贷风险控制措施(如个人信用但保、个人信用评估和个人信用破产制度),扩大信用贷款、长期贷款比重。抵押、担保是控制贷款风险的好办法,但过度依赖抵押、担保,会让实体经济非常痛苦。要注重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提高风险识别水平。担保,一家企业出问题,导致一批企业陷入困境。连环担保并没有化解风险,只是将银行应该承担的风险转嫁给了实体经济,弱化了银行的风险责任。
十一、改变短贷长投,短贷长投是造成企业坏账率高的重要原因。鼓励中长期贷款,避免短贷长投、变相抽贷。从制度层面规范银行抽贷,正常经营的企业也经受不起银行突然抽贷。银行惯用的手法是,承诺续贷但要先还款再贷,等企业一还款,贷款就下不来了,企业可能马上陷入困难,如果企业还借了过桥贷款(一般利率畸高),更是困难重重。
十二、支持信用级别较高企业(如AA级以上)的发债需求,符合条件的可以到境外市场发债。
十三、约束各种变相提高利率的行为,如部分贷款不能动用,以贷揽存,配套收取财务顾问费、担保费等费用。
十四、振兴信用社、农商行、城商行等区域金融机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限制跨区贷款。
十五、通过金融支持民企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十六、政府牵头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探索扩大债转股的范围和规模。
十七、建立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如银行贷款中民企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银行对民企和中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挂钩,占比越高、利率越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越低、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力度越大。考核国有银行的民企与中小企业贷款占比和民企与中小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9. 地方债置换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债务置换会造成短期流动性紧张
关于债务置换,市场最为关心的是,购债资金从哪里来?毕竟从地方债规模来说,额外新增1万亿(不算新增预算赤字的5000亿)并不是个小数目。有人认为央行将直接购买,即中国版QE。对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已公开予以否认,而央行迄今仍未做出任何公开评价,似乎也说明了些问题。还有人认为,央行将通过定向工具(例如PSL)释放流动性,给国开行等政策性机构购买,这本质上依然是QE。此外也有人认为会由商业银行购买,然后再用其作为合格抵押品,向央行申请PSL。这实际上依然未脱离央行借道QE的范畴。
在我看来,至少目前公布的这1万亿额度,完全可以由市场自己消化。1万亿新债,平摊到每个省市自治区,大概300亿左右。购买力来源有二:一是,地方政府行政指派,这也是在制度不完善前,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经常低于同期限国债的重要原因;二是,在经济下行时期,由于收益高、风险可控的好资产难觅,收益较低但安全性较高的地方债应该不会无人问津。更何况,随着外汇占款增速趋近于零,为了达到12%的M2年度增长目标,央行需要每季度通过降准、定向投放为市场补充基础货币。这些工具(尤其是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对资产的收益要求较低,将是对接地方政府债的好选择。此外,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十六条要求地方积极扩大一般债券投资者范围,鼓励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保险公司等机构和个人投资一般债券。
需要注意的是,从短期看,债务的置换和对接不可能无缝。资金对接的错位,在央行不以QE为目的释放流动性的前提下,将可能造成置换前后时点上的流动性紧张,给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
根据财政部的计算,1万亿债务置换,将使地方政府一年减轻利息负担400亿-500亿人民币。从长期看,债务置换存量额度不断增加,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后,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将不断优化,利息支出压力将显著减轻,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金融系统流动性。
10.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金融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发挥政府职能 为金融机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造环境
蔡宜春
金融机构一般都是中央直属单位,管理体制也是自上而下的总分行制,但其服务对象却是当地民众与当地经济,在服务当地的过程中才能壮大自己。所以,地方政府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以提升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地方政府应当利用不同金融机构各自的特点,正确协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
一、地方政府要与各级人民银行协调关系,充分了解掌握中央金融政策的变动与贯彻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当地经济发展方向。我区的金融发展情况与全国有很大不同。为了及时调动资金,保证经济正常、均衡发展,商业银行往往不得不向政府有关部门发放临时周转贷款。但不同时期金融货币政策的不同常常给贷款带来困难,使商业银行在执行金融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处于两难的 尴尬境地。地方政府如果能预先了解掌握金融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就能在制定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时把握轻重缓急,从而有效取舍,做到发展与资源配置更趋合理。
二、地方政府要与银行监管部门保持实时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当地金融运行情况,为商业银行健康运行提供有利环境和通道,确保金融稳健运行。由于金融市场规模有限,金融行业内部的竞争也相对激烈,特别是政府类存款这一块,更是肥美可羡。有时会出现人为因素的介入,导致竞争的不公平,使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由于受当地从业人员的制度执行水平限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一些问题,影响地方经济正常运行,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政府应责成银监部门严格监管,避免人为问题的发生。要加强协调与指导,创造适当环境,治理“三乱”,有力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三、虽然银行商业化已经多年,但各家银行在专业银行时期的长处并未完全消失,在执行不同领域金融服务时可能还存在差别。如中行的国际金融业务、农行的农业金融业务、建行的中长期金融业务、邮储银行的与邮局汇款紧密联系的邮政储蓄业务,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服务内容与特点等方面,都仍然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在有意识地引导各商业银行使其短处变长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其原有的长处,保证金融服务的质量与速度。
四、在用好用足国家优惠金融政策的同时,关注各金融管理条线政策、制度的平衡性,及时协调、充分调动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形势看,我区将长期处于执行国家优惠金融政策的局面。怎样用好用活用足国家优惠金融政策,政府应当关注、支持、鼓励、创造条件,不放弃任何有利于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在各商业银行管理条线中,经营亏损或高成本现象给商业银行带来经营困难,其总行对于经营补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补贴与否、补贴多少都不一样。这常常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政府应当及时出面协调,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为金融员工争取更多的应得的利益,使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合理,这对于化解矛盾、激发热情是大有助益的。
地方政府是当地经济的领航员,各金融机构服务于地方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重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如果其它因素过多,必将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金融机构的经营发展和服务是具有能动性的。金融机构应当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各项金融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密切配合各级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开展文明、有效的行业竞争,不断研究市场,强化体制与机制改革,实行规范可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采取适合群众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式和措施,防范各类风险,千方百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在地方经济大发展中寻求自身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