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债利息会随央行降息而下降吗
根据以往的情况看来,电子储蓄国债的利率会跟着银行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银行升息,电子储蓄国债的利率上升
银行降息,电子储蓄国债的利率下降
整体上,电子储蓄国债的利率比银行同期利率稍高 。
国债利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国债利率必须依据金融市场上各种证券的平均利率水平而定。证券利率水平提高,国债利率也应提高,否则国债发行会遇到困难;金融市场平均利率下降时,国债利率水平也应下调,否则政府会蒙受损失。
2、银行储蓄利率。一般说来,公债利率以银行利率为基准,一般要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息,以利于投资者购买国债。但不要过高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否则形成存款“大搬家”。
3、政府的信用状况。一般情况下,由于政府信誉高于证券市场私人买卖证券信誉,所以在政府信誉高的情况下,国债利率适当低于金融市场平均利率水平。但如果政府信誉不佳,就必须提高国债利率,才能保证国债顺利发行。
4、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当社会资金供应充足,国债利率即可降低;当社会资金供应紧张,国债利率必须相应提高。否则,前者可能导致国家额外的利息支付;后者可能导致国债发行不顺利。
2. 求:2000-2009年央行一年期国债利率
http://www.95599.sh.cn/lcms/bank/quotation/pzsgzratelist.jsp
这里是所有国债的一个利率统计表
3.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为什么可以降低利率
你好,我是学经济的大学生,我就自己学过的宏观知识跟你说一下。
央行购买政府债券,对债券市场的需求就增加,这会导致债券价格上升,而债券价格上升,则意味着利率下降,为什么利率下降?我举一个宏观课本上的例子:假设今天有一张一年期的票面值为100元、票面利息是10%的债券。一年到期后,你可以换110元钱。但是这张债券今天的市场价格却是105元,这就意味着,市场上今天的105元能换一年后的110元。设今天的利率为X,105X=110-105,则X=4.76%。同理,假设今天的市场上95元就能购买这张债券了,则今天的市场利率就是15.8%。
债券价格从105元降到95元,利率就会从4.76%升到15.8%。所以债券价格和市场的利息率是呈现反方向的关系的。
4. 为什么中央银行买入债券利率会下降
央行买入债券,是因为央行想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说要刺激需求,要增加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买入债券呢,说明,央行投放到市场上的基础货币,也就是能量货币的数量增多,通过这些能量货币的信用创造能力,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钱。
央行要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债券的利率是根据市场利率来定的,市场利率低则低,市场利率高则高。此时低。说明,筹资成本低,以后需要支付的利息也低啊。
呵呵,希望,说了这么多,你可以大致看懂些。欢迎交流
5. 中国人民银行现行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是多少
国债是由财政部发行的,最新的10年期国债是,12月12日——12月15日发行的2008年记账式25期国债,额度: 220亿元,期限:10年;年利率:2.90%。
人民银行管的是银行存贷款利率,最高是5年期,年利率3.87%。
6. 债券收益率央行规则是什么
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网址:http://www.pbc.gov.cn/publish/jinrongshichangsi/284/2010/20100910162407730337895/20100910162407730337895_.html
7. 我们常说“利率影响国债收益率”,这个利率到底是指银行利率还是国债利率
1、是指银行利率。应该是指央行或者商业银行的普遍贷款利率。因为若贷款利率过低,就可以无风险套利——》就是借了银行的钱,买国债,拿国债收益还银行贷款。——》一点风险没有,银行就成了提款机了……
2、答:有浮动利率的国债品种,每年的利率根据央行某一时刻定下的固定利率为准,一年一付。
8. 央行怎么影响利率
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投放或购买国债,影响国债的市场利率,也就是基准利率。当央行买入债券时,对市场进行货币投放,导致债券价格上升、利率相应下降,当下降到目的区间时,就停止操作。相反地,若央行想提高利率,就发行国债,回收货币,债券供过于求,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当达到目标区间时,就停止国债发行。
9. 央行基本利率是如何确定
基准利率处于利率体系的核心主导地位,它不仅是稳定利率体系的“锚”,更是调控利率体系的“纲”,“纲举目张”,整个利率体系将随之调整。根据各国的实践经验,能够充当基准利率的只能是位于整个利率体系的底部,风险最小,最满足公众流动性偏好,最能引导公众的预期,最便于央行操作,传导效果最好的利率。目前世界各国的基准利率大致分为短期国债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和再贴现率等,央行通过对这些利率的调控就能实现对整个利率水平,乃至对经济的调控。显然,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基准利率,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有实质性突破,并能获得持续的进展。反之,假如没有规范基准利率的主导作用,利率市场化改革就缺乏稳定和可持续性。
一、资金的平滑流动是决定基准利率的关键
决定基准利率的关键不仅在于它在利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更在于资金的流动状况。假如资金不能流动,资金就不会随着金融资产利差的拉大,而进入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央行买卖国债造成国债市场资金的富裕或短缺,无法进入别的市场,别的市场的资金也进入不了国债市场。国债市场利率的高低就既不是资金流动的信号,也不是资金流动的刺激。央行国债买卖造成的资金余缺将停留在国债市场中,而无法影响其他市场,更不用说产品市场,国债利率就不成其为基准利率,尽管,它处于利率体系的底部,风险最小,最能满足公众的流动性需求。假如资金可以流动,但不平滑,那么国债市场的资金余缺就可以影响其他市场,但是,这种影响有限,不充分,央行调节国债利率影响产品市场的效应也是有折扣的,国债利率也不成其为真正的和完全意义上的基准利率。可见,资金的平滑流动是决定基准利率的关键。
决定资金平滑流动的关键则是经济主体套利的欲望和经济体系套利的条件,假如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资金就能平滑流动。反之,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资金就不能平滑流动,基准利率就会因为不具有“纲举目张”功效,尽管,这个利率的名称和在利率体系中的地位与国外的基准利率完全相同,它也不是基准利率。所以规范我国基准利率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培育经济主体的套利欲望,消除制约经济主体套利的因素。
我国目前为理论和实务界共同认可的基准利率有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一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等,按照它们在我国利率体系中的地位,对照与它们对应的国外利率,它们无疑是基准利率,但是,因为这些基准利率并不能带动整个利率体系的变动,这就表明我国基准利率功能不全,其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的资金不能平滑流动。
二、基准利率选择的原则
1、市场参与程度高,影响力大;
2、可控性强,与其他利率关联度高;
3、稳定性好,风险较小。
至于你说的如何确定,其实是关于影响利率的因素问题,这个就很简单,看任何教科书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