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加坡财政支出管理模式对我国财政支出改革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启示(仅供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取得较大进步,但与新加坡相比,无论是财政职能、预算体制和编制程序,还是财政支出范围、支出结构、预算执行和绩效监督等方面,都与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目标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新加坡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经验,对于我国完善公共预算管理、转变财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公共财政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经济运行和协调社会公平的作用。我国现有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包揽过多,支出目标不明确,财政负担过大过重。因此,我们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按照“小政府、大市场”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决摈弃财政包揽一切的旧观念,尤其要改变政府参与市场竞争、介入微观领域过多的被动局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将有限的财力用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统筹解决城乡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支持民生福利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切实推进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打破垄断,放开投资领域,放宽准入条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准公共产品和公用事业的投资,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
2.加强财政预算法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在财政法规建设方面,我国现行有关财政预算和支出管理的法规尽管很多,但总体上看,其系统性不强,国家预算大法与其各层次的实施细则之间仍未形成有机的体系,在财政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盲点。为此,应在国家预算法的基本框架下,完善预算法实施条例及其细则,提高预算监督管理法规的操作性。针对我国财政预算管理法规的缺位部分,出台相应的专门法规和制度,建立政府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相联系的法律机制,健全政府财务会计、审计规范,完善会计、审计监督;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责、权、利,落实各监督主体对财政支出的监督职责;建立财政预算公众咨询机制,推进财政事务公开,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管理的透明度。此外,还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机制。
3.继续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透明、高效的财政预算管理模式。一是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严格预算执行,强化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力,预算草案一经人大会议审议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二是实行部门“一本账”预算,将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同时列入部门预算草案,变现行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分散安排为统一安排,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的责权利相统一,为实行部门全面绩效考核创造条件。三是探索推行部门绩效预算,逐步将部门工作目标和支出项目的绩效(包括社会效益)目标纳入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建立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实现部门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尝试编制中期预算,在编制年度预算的同时,以报告年度为基年,滚动式编制3- 年的中期预算,以增强财政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4.健全财政储备制度,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充足的财政储备不仅是一国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抵御经济全球化冲击、维护经济安全,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后备力量。新加坡在寻求财政积累的壮大和保值增值方面成效显著,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的持续快速增长,建立常规性、法制化的财政储备制度和财政积累增长机制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应该先走一步。首先,要及时转变“吃饭财政”的旧观念,树立居安思危和成本效益的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审慎理财原则,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财政储备制度,为开辟财政盈余投资渠道、增加财政储备提供法律依据。严格区分当年财政收入和历年财政盈余,限制动用财政盈余;鼓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节约开支、增加盈余、积累资产。再次,探索建立财政储备投资基金,允许用历年财政盈余资金参与风险低、收益稳定的股权、不动产、债券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投资,以实现财政储备资金的稳定增值。最后,探索建立财政预算与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相互联系的机制,融通财政与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的渠道,打破现行“两轨相互隔离”的状态,为财政储备资金的增值开拓新的途径。
B. 新加坡对离岸金融有什么监管措施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制定了详尽的政策规划,1999年5月17日,公布了10多年来最彻底的银行业改革计划:取消外资在本地银行不可拥有40%以上股权的上限,银行股双轨制被废除;放宽符合资格离岸银行的新元贷款额上限,由原来的3亿新元,提高到l0亿新元,使掉期交易的资金流动性大大提高,从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2000年1月起,外资机构为新加坡投资者处理的最低交易额从原先的500万新元下调至50万新元;从2000年1月起,逐步放松对交易佣金的管制,各证券经营机构可自行决定佣金水平;鼓励外国证券进入新加坡,积极吸引外国公司到新加坡发行股票、债券及其他证券,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时,积极开发和发展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提高新加坡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度。这些改革措施使新加坡金融体系从一个强调管制、注重风险防范的市场,演变成以信息披露为本、鼓励金融创新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的离岸金融市场也从分离型市场向一体型市场过渡转型。
C. 大幅度降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有什么危害
资本充足率也称资本充实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
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是: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的资本总额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不低于4%。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包括贷款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投资风险准备和五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
2004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借鉴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和即将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并结合我国银行实际,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建立在各项资产损失准备充分计提的基础之上,将专项准备从附属资本中剔除,且在计算信用风险资本时采取更为审慎的标准。这套资本监管制度体现了审慎监管的理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既是一种限制和制约,更是一种促进与提高,它要求银行重视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制定和实施更为稳健的经营战略,并贯彻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
一、资本是银行对抗金融风险的缓冲器
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组成;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以及长期次级债务等构成。资本的作用一是界定产权和方便所有权的让渡,二是为公司提供资金。
与一般公司不同,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中介功能,使其可以极大地运用金融杠杆来获得负债(存款),其成本要比发行股票低得多,且银行具有吸收、转移和管理风险的职能。商业银行的资本是银行已经持有或必须持有的金额,资本配置不是银行经营的附属,而是银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资本的目的在于防范头寸价值减少或者商业损失等风险,从而保护存款者和一般债权人不受损失。基于此,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资本及其充足程度提出了要求,体现为两个目标:一是资本充足以“加强国际银行系统的稳健性”;二是资本充足以“减少……目前各国银行间存在的不平等竞争因素”。前者将迫使银行持有的资本高于最低标准,从而减少银行倒闭的可能性,增加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后者将有助于银行系统全球范围的统一协调,从而避免不同银行间因遵循不同的标准而出现竞争失衡,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银行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当银行治理目标从股东至上转向兼顾利益相关者利益时,由于银行的各利益主体对银行风险的不同理解,进而对资本的关注点也各有侧重。克里斯·马滕区分了其中些微差别,即银行财务管理关心的是实缴资本和筹资的总成本———不论是以股东权益、次级债务、混合型工具还是其他形式;风险管理者关注的是损失的风险,而不论是谁将承受损失的成本;而监管者对资本的定义较为狭窄,只包括所有合格的实缴资本。例如,即将到期的次级债务只有一部分能被当做资本,而混合型工具可能根本不能被包含在资本的范围之内;银行股东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投资,即银行的股东权益、未分配利润以及股本溢价等。
二、《办法》的特点及影响《办法》
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是深远和巨大的。首先,未来三年国内银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资本缺口。根据中银国际预测,实施《办法》将使各类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2~3个百分点,资本金缺口近5000亿元。为此,各商业银行将采用国内外上市、发行可转债、增发及配股、发行次级债务和私募等方式来解决。其次,《办法》将抑制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冲动。为在2006年底前资本充足率达标,各银行必须“开源节流”,除增加资本外,调整信贷结构和适当控制资产增长速度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一些缺乏融资渠道的非上市银行而言,资产的增长速度更将为资本金的补充所拖累。再次,银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会受到一定影响。以往在资本不足情况下,银行股东过度利用杠杆获取较高收益。而《办法》的实施将限制银行业的融资杠杆效应。若不能改善资产收益率,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会下降。因此,银行势必调整其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增加国债投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票据贴现等资金运用项目,并相应调整股利分配政策,较多采用较低股利支付率和股票股利分配方式。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1、以资本充足率为准绳,全面评价商业银行治理水平,强化风险管理能力。资本充足率管理贯穿于商业银行设立、持续经营、市场退出的全过程,它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并且随着银行业务范围逐步扩大,风险成因和表现复杂化,资本充足率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银行应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强化内部权力制衡监督的基础上,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优化风险评价机制,要根据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把银行整体目标分解为各产品线和各业务系统的目标,根据各业务系统和产品线风险来分配资本,并对所有风险实行组合管理,把风险管理落实到业务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制定稳健的经营策略,追求可控风险下的持续发展。稳健经营的实质是在实施审慎会计原则的基础上,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价值,客观评价商业银行的风险状况,并及时予以预警和控制,防止金融风险的聚集和蔓延。商业银行保持稳健性,一个主要标志就是银行自身持有的资本水平、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以及资产组合的风险状况。为维持平衡的资本结构,银行应该实行稳健经营方针,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银行股东应支持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达标时不分红,并提足坏账准备,保持适当的利润分配率,以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支撑未来持续增长。
3、主动引资,寻找合适的投资者,将发展目标与完善治理有机结合。从近几年国内银行引资案例看,不论是花旗银行受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汇丰银行投资上海银行,还是兴业银行引进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的投资组合,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境外战略投资者既有资金实力和银行管理经验,又能着眼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既有盈利方面的要求,又能理解、认同并支持银行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注重风险控制与银行、员工、社会及股东间的利益平衡;另外,战略投资者在银行可持续发展中还能相应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因此,主动引资,调整股东结构,有助于促使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完善治理的有机结合。对此,应从法规和政策上予以鼓励支持。
4、尽快谋求公开上市,建立持续融资渠道,满足业务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近年来,尽管国内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自身利润积累、发行次级债务以及境内境外的私募等手段增加资本金,但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张,今后两三年银行资本充足率将难以达到或维持8%的监管要求,从而将面临监管部门在业务发展、机构增设和开办新业务等方面更加严格的限制,难以在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前完成做强做大的战略调整。因此,尽快谋求在国内外公开上市是国内商业银行打通资本补充渠道的必然选择。
5、主动调整,实现业务和盈利模式的转变。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立足现代金融服务业的本质,加强对市场细分的研究,明确核心业务领域和资源投入重点,以差别化服务为导向,加大品牌建设,确立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竞争优势确定业务定位,积极探索存贷业务和增值服务并重的业务盈利模式,把有限的资源向特色业务倾斜,进一步做好资产的结构优化、质量优化和负债来源多元化工作。同时,要推进组织再造,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各个业务系统联动支持、协调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为战略转型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力争在重要的局部领域形成相对优势,务求把银行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做好.
D. 新加坡管理学院SIM拿英国diploma证书能申请学历认证吗认证>>咨询>>>qq>>>3106
这个问题存在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新加坡学习,而最终获得的是英国的学历;二是获得的是Diploma证书。在新加坡学习,获得英国学历,这其中就必然包含一个合作教育项目的问题。如果合作项目在我国没有备案,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审慎对待。
E. 债券市场如何监管
我国债券市场高度分散的监管体制,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监管体制的分散化,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监管政出多门,债券市场发展缺乏有效监管和统一规划,债券二级市场呈现市场分割局面,不利于全国统一互联债券市场的建立,影响了资本市场有机整体的形成和发展。
债券市场监管,我感觉应该建立更有效的监控机制,在适当时机推出跨部门的合作平台进行联合监控,及时、准确掌握境内外“热钱”和银行、保险等资金进出股市的情况。这既有利于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打击跨国境洗钱行为和配合推动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F. 为什么新加坡吸烟的女性很多
那是受多中因素影响:如各地方发展快越来越开放,女性感到好奇的她差不多都去做下实实什么感觉因为她们有钱了就要寻找刺激的干,在来是是程能。感觉我别的女生有所不同。
总之有很多因素引起~
G. 新加坡MAS监管牌照是什么
想要从事区块链、数字货币支付业务的公司,必须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许可,取得官方颁发的 CMS 牌照,方可营业。
H. 新加坡MAS监管牌照有那些类型,怎么申请呢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是新加坡中央银行, MAS还是一家综合监管机构。新加坡金管局颁发的牌照名为CMS
新加坡MAS监管牌照类型:
它具有三大类牌照,分别为“货币兑换”牌照;“标准支付”牌照和“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3.“货币兑换”牌照:
货币兑换牌照用于兑换货币服务,该牌照监管范围较小,业务涉及到的商业规模较小、风险较低。
4.“标准支付机构”牌照:
该牌照在开户、境内外转账、商业采购、电子支付、货币兑换类行业,对支付/转账额度有所限制,即年均月度业务涉及金额≤300万SGD/或年均月度业务涉及流水额≤600万SGD。
5.“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业务涉及金额超过“标准支付”牌照中所列行业,牌照审批较为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