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过程是怎样的
通过企业进出口的贸易顺差得到的外汇储备,来进行购买美国国债。因为中国出口多,进口少,实现贸易顺差,得到了“外汇储备”。作为储备的美元可以存到美国银行里面,但美国银行也不保险,而且利息很低,于是就买美国国债。所以购买美国国债用的是外汇储备。
美国国债的购买是国家级别的行为,通过国家的黄金储备,境外投资以及中国政府在各个企业所换取的外汇中提取资金,然后通过国际债券市场,向美国政府购买国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全程起到一个风险评估的作用。外汇管理局则是直接操作的机构,各大商业银行则是为购买国债的行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
(1)美国银行债券市场扩展阅读:
在国际市场上,安全有收益的债券不多,美债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稳定不说,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安全就更有保障。
至于“两房”债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实,对我国的收益也不会有影响,因为我国是持有债券,而不是交易债券,所以,只要“两房”不倒闭(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已经非常大,倒闭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变,对我国的收益就没有影响。
中国是少量持有一些欧洲债券和日本债券的,不过,首先他们发行债券的规模很小,其次,这些债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债。欧洲刚闹过一个债务危机,希腊等五国赖账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哟(而美国赖账的几率几乎为0)。
所以,对于我国上万亿的外储而言,首要且权重最大的就是美债。所谓分散风险的一些投资占比其实很小,因为没有什么产品的规模能够承得下我国巨额的外储,而且还能达到稳定收益。
Ⅱ 关于购买美国国债的一个疑问。
确实如你所说 他们也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不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元是国际国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必须用到美元,也就是说你拿着美元可以到世界各地消费,美国国家必须有美元的外汇储备。 正因为如此美国掌握着世界的货币,所以他们有话语权
他们发行更多的美元 来缓解国家间的贸易逆差,发行大量的美国国债给别的国家,这样 通货膨胀的压力可以转移给世界其他国家,而我们持有的美国国债,美国银行贷款给普通公民用于消费,美国人过的是借债的生活,他们拿着世界其他国家的美元消费,而要我们买单、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以及美元的霸主地位,美元办法
国家经济实力决定了话语权,落后就要被挨打、
Ⅲ 利率市场化对美国银行业的冲击有哪些,美国银行也是怎样应对的
美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王佃凯
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美国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整个经济出现了滞涨现象。通胀高企使得货币基金迅速兴起,加速了银行存款的流失,金融脱媒的现象倒逼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过程开始于1970年,美国先后取消了不同额度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和定期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允许部分期限的储蓄存单利率与国库券利率挂钩。1986年,随着存折储蓄账户利率上限的取消,所有的存款利率限制均被取消。除住宅贷款、汽车贷款等极少数例外情况,贷款利率也无限制,美国利率市场化宣告全面实现,前后持续了16年。
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利率市场化的初期,银行的资本成本开始上升。虽然利率管制的放开,增强了银行存款的竞争力,但是由于金融市场投资渠道的拓宽,银行也面临激烈的资金竞争,使得银行资金成本出现上升。另外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信贷需求萎缩影响了银行的定价能力,银行贷款利率的平均降幅超过了存款利率的降幅,导致银行的存贷利差变窄。各家商业银行都碰到了经营环境恶化、业绩下滑的情况,出现了大量中小银行倒闭的现象。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美国银行业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其中比较一致的做法有:调整风险偏好、提高贷存比和高收益贷款比重,特别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不断提升。伴随利率市场化,随着美国的综合化经营管制逐步放松,美国银行业通过综合化经营,调整业务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美国在利率管制时期,非利息收入占比长期低于20%,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加深,银行不断加强表外业务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渐上升,从1979年的18.25%上升至2000年的43.11%,而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81.75%下降至2000年的56.89%(见图1)。通过加强业务创新,调整业务结构,美国银行业的资产利润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1.3%,上升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1.67%,提高约30%。由于充分利用利率市场化契机,培育出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美国银行业不仅没有受到削弱,反而更具盈利能力。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一些大型银行的表现尤为突出,但是不同银行的应对策略又不完全相同。
花旗银行:银行零售业务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期,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大银行,都认为零售业务无利可图,因而都不重视这一块,没有一家银行的市场份额能够超过10%。但是花旗银行决策层认为当时流行的大额存单和商业票据已成为一个非常不可靠的市场,银行需要找到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资金来源。从那时开始,花旗银行逐步重视零售银行业务。1975年年初,花旗银行做出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将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分设,大力发展零售业务。独立分出的零售业务在发展初期相当艰难,1975年该行零售业务只在11个国家的500家分支机构开展,有100亿美元资产,200万客户,利润是零。1977年,花旗银行成立花旗信用卡银行中心,还率先启用了自己生产的全自动柜员机(ATM),并能够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银行服务,提出了“花旗永不休息”的广告宣传口号。这一业务创新改变了美国零售银行业的形象,客户备感友好与方便,从而使花旗银行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花旗银行是最早利用信息和评估技术建立信用评分制度的银行。根据客户的信用评分高低,可以比较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进行定价。到2000年,花旗银行零售业务已在41个国家通过1200个机构为2000万个账户服务,零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在60%左右。在整个90年代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成为该行业务增长最快的部分。
花旗银行建立了一个横跨五大洲的网络,在世界100个国家设有3400多个分行或办事处,运用了最先进的高科技针对每个市场的运作进行深入了解,透过花旗银行的环球网络,运用遍布世界各地分行或办事处的人力、管理及财力资源,从而为各个市场的特殊需求提供最佳的方案。目前花旗银行为全球1亿客户包括为个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
富国银行:社区银行和小微企业信贷
富国银行在社区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位列全美第一,是美国第四大财富管理机构,管理着1.3万亿美元的资产。富国银行推崇零售银行的商业模式,目前美国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一家是富国银行的客户,其9112个金融商店、12000多台自主设备和27000的雇员遍及美国大部分州,是美国本土最重要的银行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期间,富国银行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状态,表现好于同期美国绝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经营性拐点。其中:总资产年均增长12.3%,净利润年均增长14.2%,利息净收入稳步提高,净息差都在4%以上(见图2)。
富国银行的业务特色中,最著名的就是社区银行。富国银行将主要的业务划分为社区银行,批发银行,财富管理、经纪和企业年金三个部分,近年来,富国银行的社区银行部门的收入和利润都占到公司的60%左右,是富国银行最为核心的部门。社区银行直接面对的是居民个人和小企业,这些客户的议价能力较低,银行可以通过低于大企业客户的利息获得这些存款。另外,由于附加有便捷和服务等优势,相比于其他对手,富国银行也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吸纳居民和小企业的存款。在资产部分,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了高额的利息收入,确保富国银行在资金的收入上领先对手。富国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创立于1989年年底,那一年富国银行设立小企业银行业务集团,专门服务于小企业客户,又设立了小企业贷款部,为年收入低于1000万美元的企业提供贷款。富国银行于1994年在零售银行业务部下创建“企业通”(Business Direct),采用简化流程向年销售额低于200万美元的企业提供上限为10万美元贷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富国银行现在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提供者。中小贷款业务对银行利润的提升不只是利息收入,富国银行的交叉销售带来的更低的存款成本,更优质的零售客户和更多的中间业务收入。由于贷款需求稳定,经营活动与银行联系紧密,中小企业客户粘性要大于其他零售客户。富国银行中小贷款客户的平均年数为7年,优质的零售客户带来了包括投资理财、养老保险、交易汇兑等中间业务需求,能有效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富国银行2002~2011年平均手续费收入占资产总额之比为3.23%,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54%。
摩根大通:一站式对公金融
摩根大通是美国资产规模第一的银行类金融控股公司,投行、债券承销交易、资产管理包括对冲基金以及衍生品业务方面都位于美国同业前列,非息收入中自营和资产管理两项收入占比最大,2011年,分别占营业利润的14.5%和10.3%,是美国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通过非利息收入提升利润的代表。摩根大通的企业贷款以大型企业信贷为主,增长较为平稳。与花旗集团、美洲银行这些以零售银行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不同,摩根大通60%的利润来源于对公业务。在全世界都聚焦于花旗集团的“零售银行服务”的同时,摩根大通却在利用它的“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悄然超越了众多零售银行。所谓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是指除了为企业提供传统的贷款服务外,还提供贸易融资、资金管理、风险管理、银团贷款、结构融资、私募融资、高收益债发行、并购顾问、资本重组等产品和服务,从而建立了一个一站式的对公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大批企业客户。
摩根大通的前身之一是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化学银行成为杠杆融资领域的领军者,并建立起广泛的银团贷款分销网络,1993年以后化学银行又涉足了高收益债市场。1994年,在黑石收购全球最大的石墨电极生产商UCAR公司一案中,化学银行为UCAR公司提供并购及相关高收益债券发行所需的全部11亿美元资金,从而正式涉足高收益债市场,并标志着商业银行在大型收购案中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模式诞生。2000年化学银行再下一程收购了J.P.摩根,资产规模也上升到7000亿美元,成为当时的全美第二大银行。相比于其他银行,摩根大通更直接服务于企业客户的战略发展和投融资需求,通过为企业客户提供传统贷款之外的结构化融资安排和并购重组等顾问服务。以对公业务优势起家的摩根大通(化学银行),在收购了大通银行、第一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后,经营性净利润中平均38%来自于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12%来自于资金管理和结算托管业务的贡献,9%来自于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的贡献,31%来自于消费金融部门的贡献,10%来自于投资管理及私人银行的贡献,对公业务合计贡献了60%的利润。摩根大通一直都是全球银团贷款市场的领军者,并始终保持着在高收益债市场的领导地位,从而奠定了公司在债券承销和收购兼并市场的领先地位,贡献了丰厚的投资银行收益(见图3)。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意味着传统的经营模式会受到严重冲击,甚至是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采用新的经营模式,加快转型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商业银行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出现经营困难甚至是破产倒闭。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很多中小型银行甚至是当时的大银行,由于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新变化,而被迫选择破产或者被收购,1986年全美商业银行的数目超过了14000家,随后开始急剧下降,到2009年只剩下6000余家。随着银行并购的不断进行,银行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但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商业银行会面临灭顶之灾,利率市场化也充满了新的机遇,关键就在于各商业银行如何调整自己,把握好机遇。纵观花旗、富国、摩根大通等美国大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银行正是通过经营方向的转变,业务结构的调整,寻找到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并且利用利率市场化的机遇,通过大量的并购活动才发展到目前水平的。
希望能帮到你。
Ⅳ 为什么美国五大投行是次贷危机的重灾区
要说到你全明白会比较长一点,太多细节了^_^:
银行赚钱的管道最主要的就是放贷,但是美国有很多人买不了房子,因为他们在银行的信誉的评价很差,银行不给他们贷款,但是当房产很好的时候,银行觉得房产这么好放贷给这些人其实还是比较安全的,因为就算这些人到时候不付贷款了 银行还是可以拍卖他们的房子来补帐的,所以很多银行就给这些人放贷,但是银行放贷多了 他自己能去投资的钱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他就把这些贷款包装成债券,而且这个还是交易形的高利息债券(购买人收到的利息就是银行收这些屋主的利息来的),这些债券看似是很可口的,所以成了很多基金还有投行的投资组合,银行靠着"两房"(就是被Feb接管的Freddie Mac 和Fannie Mae)去债券市场发完债券有了钱以后就再去放贷,然后再发债券,这样一个循环,基本来算 贷款16天就能包装成债券脱手了,很多的投行还有个人都购进了不少这样的债券来做投资组合.但是当房价开始走低,这些债券就开始没人要了,当房价更低,这些房子就算拿去拍卖 也赎不回这些债券了,在投资次贷的这些的投行和个人里头,很多都是低利息的国家或是个人融资去持有这些债券的,所以当美国地产开始走低,这些债券基本就是废纸.但是要是投行也完全抛售的话 这个市场需求没有这么大 所以他们根本跑不了.
这就是为什么倒闭的都是投行 虽然银行还是有些损失的 但是坏债都是投行吞了. 还有就是最近闹得最厉害的AIG 他们是做保险的,看似应该跟次贷没有关系,但是他们给很多投行手里的次贷债券作了保险,所以雷曼一倒,手里的次贷还有外债就都由AIG买单了,AIG这样的公司Feb不能让它倒
所以因为很多的亏损和坏债,让很多金融部门没有钱周转,所以最后要Feb注资去救这些大机构
以上就是大概就是一个次贷的故事大纲啦 要是你想知道具体的他们是怎么卖风险的(risk management) 我可以email给你,因为真的好长的一个故事^_^
Ⅳ 为什么美国银行的短期负债要明显多于长期负债并且占了总资产的50%以上
银行的资产是长期的,负债是短期的,这是一个普片存在的现象。资产就是银行做的一些投资,比如国债,市政工程,都是10年,30年的期限。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来自于银行从人民手中吸收的储蓄,一般人们存钱不可能直接存一个10年的定期吧,要么短期的定期,要么是活期,这都归为短期。这样就给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
Ⅵ 美联储回购美国国债,为什么美元就贬值了呢
美联储是美国的货币当局,相当于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意味着美联储增加了货币发行量.不管什么东西,一旦多了就会掉价.美联储这次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它债券共11500亿美元,这笔钱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之后将会使整个社会增加七八万甚至十几万的货币供给量.一夜之间社会上多出那么多的美元,美元肯定掉价.
不管现代金融理论怎么去强调货币当局的政策独立性,印钞机始终都掌控在政府手中.政府要大发钞票谁也没办法.国家在短期内开动印钞机加班加点印钞票出来的事世界上有不少.比如说我国在解放前剧烈的通货膨胀,还不就是国民党加足马力开动印钞机广印钞票吗.只要政府觉得有必要(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印钞机就得加班加点.
至于购买国债的操作,是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的.美联储通过交易员,在公开市场上像买股票一样买入国债就是.
Ⅶ 美联储收购国债为什么能够刺激信贷市场
国债的最大持有人是银行等金融机构
美联储收购国债,意味着让银行把国债换成钱了,这样就增加了银行手里的钱,让银行有钱是放贷,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银行大量亏损,钱没的了,不敢随便放贷了,信贷市场冻结了
其实不止是国债,美联储还要收购7000亿的抵押贷款证券,这个才是最主要的,这个比收购国债来的更多,对银行的支持也更大
Ⅷ 美国银行利率降低,对持有美国国债的中国是有利还是有害
单纯从国债收益上来说没影响吧,降低利率也不是说以前发行的国债一起降低,而中国这几年在逐步减持,新增国债变少了,那么新国债利率下降自然就没影响,以前已经持有的国债利率是不会随着现在利率下降而下降的,都是有合同的。
从资本流动上来说对中国有好处,美国利率降低会导致大量资金离开美国寻找更高收益的地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中国。
Ⅸ 国家买美国的国债是怎么买的比如拥用一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真的拿一美元去买,还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国债是记账式国债,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则是按照外汇币制的种类分别存在各国的银行里,如美元存在美国银行,欧元存在欧元区国家的银行,英镑存在英国银行等。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时,从美国银行的存款账户中划出相应的美元数,美国的国债市场把中国购入的国债数,记在中国的名下。不会用在现场点美元现金的原始方法购买。
问题补充:美国国债发行采用折让制,预定年息10%一年期国债发行时用0.90美元就可以买面额1美元的国债,到期时,美国政府只还面额1美元,不再另付利息。当然不同期限的国债,折让率是不一样的了。
Ⅹ 当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购买债券时,它就把准备金注入了银行体系。出售债券时就把准备金抽离银行体系
美联储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独立于美国政府制定独立的经济政策。同时为美国的货币发行机构。美国国内现在是流动性不足。所以美联储现在是要加大流动性,增加货币的供给。一般就叫做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就是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手段。通过买入政府发行的债券。然后给政府印钱。政府通过政府采购来刺激消费。或者抵消年度的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