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会不会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多
会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多,扩大信贷能力。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活动。是中央银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工具(即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之一。
作用:①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其信用扩张的能力和信用紧缩的规模;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利率;③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④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而使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
特点: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
⑵ 准备金是什么负债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目前为6%,即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必须把存款的6%上存中央银行,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国内常称之为备付率)。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中央银行透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建立起来的,近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六次调整。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定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农村存款为25%,储蓄存款为40%。过高的法定存款准备率使当时的专业银行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透过再贷款(即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将资金返还给专业银行。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从1985年开始将法定存款准备率统一调整为10%。
1987年和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准备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1998年3月20日。
我国的法定准备金存款不能用于支付和清算,金融机构按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一般存款帐户,统称备付金存款帐户,用于资金收付。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率做了具体规定,要求保持在5%-7%。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各家银行经营的特点重新确定了备付率,工行、中行不低于6%,建行、交行不低于5%,农行不低于7%。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法定存款准备率从13%下调到8%,超额准备金及超额准备率由各金融机构自行决定。1999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1月2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
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调高至7%。
从2004年4月2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20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六次调整
时间 调整为 调整原因
1985年 统一为10%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1987年 从10%上调为12%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88年 进一步上调为13%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1998年3月21日 从13%下调到8%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1999年11月21日 由8%下调到6%
2003年9月21日 由现行的6%调高至7%
⑶ 央行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是怎么导致准备金增加的
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都是商业银行存在央行账户上的)
商业银行持有的现金叫做库存现金(在美国,美联储认为库存现金也是准备金)先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在来理解就很容易了。
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这些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资产,需要用货币去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减少了,但是在央行不会把钱直接给商业银行,而是存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所以准备金增加。
如果从资产负载表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资产中的债券减少,准备金增加;央行资产中的债券增加,负债中的储备货币增加。(一般来说是这个过程)
这里的商业银行在现实世界中只要央行批准的金融机构、企业都可以参与进来。当然以金融机构为主。
有疑问区看货币当局的资产负载表,地址已经给出
⑷ 央行卖债券,银行的准备金减少。 银行购入证券不是一种投资吗为啥准备金减少了
央行卖债券,就是资金从社会回流央行,社会流通量减少。而社会流通量都是存在于各大银行中,以存款形式存在。当流通量减少的时候,就是存款减少了,在存款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相应的存款准备金就降低了。
⑸ 什么是偿债准备金
为了防止一次性偿付造成偿付人资金不足,可以在债务合同中要求债务人设立偿债准备金,即在债务存续期内定期储存一部分资金作为未来偿付本金和利息的储备。
⑹ 卖出政府债券,为什么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对吗
这要看“准备金”是指“法定准备金”还是超额准备金。因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是由央行直接控制的,不得胡乱动用,所以一般为定值,不变。而超额准备金是由于1.银行没有找到合适的贷款对象 2.厂商由于预期利润率太低不愿借款 3.银行认为给客户贷款的利率太低,而不愿贷款。。。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没有带出去的款额。卖出政府债券,收回市场流通的货币,个人或企业需要从商业银行或其他存款机构提取现金用于支出购买的债券,所以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就会减少。。。谢谢
⑺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使用的是它的存款准备金还是自己发行的货币
只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都行,(发行货币是负债中的现金)一般不会分得出来钱具体是哪一部分负债中来的。但原则上,存款准备金要放在固定账户上的。
⑻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有关系吗
会使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多,扩大信贷能力。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需要,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如国库券、公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活动。是中央银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工具(即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之一。
作用:①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影响其信用扩张的能力和信用紧缩的规模;②通过影响准备金的数量控制利率;③为政府债券买卖提供一个有组织的方便场所;④通过影响利率来控制汇率和国际黄金流动。可见,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要是通过购入或出售证券,放松或收缩银根,而使银行储备直接增加或减少,以实现相应的经济目标。
特点:公开市场业务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是唯一能够直接使银行储备发生变化的主动性工具,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的特征。但也有其局限性,即中央银行只能在储备变化的方向上而不能在数量上准确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储备需要时间,它不能立即生效,而要通过银行体系共同的一系列买卖活动才能实现。公开市场业务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是证券市场必须高度发达,并具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特征。同时,中央银行必须拥有相当的库存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