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进行债券投资
协商确定公开发行的定价与配售方案并予公告,明确价格或利率确定原则、发行定价流程和配售规则等内容。
依据《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公司债券公开发行的价格或利率以询价或公开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应当协商确定公开发行的定价与配售方案并予公告,明确价格或利率确定原则、发行定价流程和配售规则等内容。
发行人和承销机构不得操纵发行定价、暗箱操作;不得以代持、信托等方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向其他相关利益主体输送利益;不得直接或通过其利益相关方向参与认购的投资者提供财务资助;不得有其他违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
(1)活跃债券投资者扩展阅读:
债券投资的相关要求规定:
1、发行人、承销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发行定价和配售过程中,不得有违反公平竞争、进行利益输送、直接或间接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其他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2、上市公司、股票公开转让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可以附认股权、可转换成相关股票等条款。
3、上市公司、股票公开转让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东可以发行附可交换成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众公司股票条款的公司债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行附减记条款的公司债券。
2. 投资债券 有哪些风险
(1)利率风险: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差的债券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很难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遭受降价损失或丧失新的投资机会。 (3)信用风险:若发行债券的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便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信用风险损失。020202 (4)再投资风险:若购买短期、低利率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高利率债券,则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可能找不到原本可以购买的高利率债券,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 (5)回收性风险:当市场利率下降时,此前发行的有回收性条款的高息债券就有可能被强制收回,产生回收性风险。 (6)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会使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因而通货膨胀期间,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 针对上述不同的风险,主要防范措施有: (1)针对利率、再投资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可采用分散投资的方法,购买不同期限、不同品种的债券; (2)针对流动性风险,则应在投资前注意分析,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同时,注意不要将全部资金都用来投资,应准备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3)针对信用风险和回购风险,投资人在选择债券时就要对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一般来说,发行人的资信等级越高,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越小,收益越有保证,但此类债券的利率会相对较低;相反,发行人的资信等级越低,债券按期偿还的风险就越大,作为补偿,其利率会相对较高。为此,投资者应全面权衡风险与收益,一般投资者应尽量避免投资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好的公司债券,在持有债券期间,仍应对发债公司保持足够的关注,以便及时做出正确抉择。
3. 选择企业债券投资品种时所要考虑的指标有哪些
1、收益率
对于债券投资来说,收益率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名义收益率,即票面利率;
(2)直接收益率,又称即期收益率,是投资者购买债券后的当期收益水平,计算公式为:即期收益率=年息÷购买价格。如,投资者在年初以110元购买某面值1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5%,则当年可获得利息100×5%=5元,那么投资者当年的即期收益率为5÷110=4.55%。
(3)到期收益率,是把未来的投资收益折算成现值使之成为购买价格的贴现收益率,又称最终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P为债券价格,C是每年的利息,F为到期价值(一般等于面值),n为剩余年数,当等式成立时所计算出的r就是到期收益率。如,一个剩余期限为5年的债券,面值100元,票面利率5%,市场价格110元,则通过上面的公式利用试错法可计算出该债券的到期收益率为2.83%。
(4)持有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债券到期前出售债券所计算出的贴现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Pm为卖出价格,m为持有年限(m
一般来说,票面利率和即期收益率对衡量债券投资价值的参考意义不大,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投资品种时,主要以到期收益率为评价指标。而投资者在卖出所持有的债券时,则应以持有期收益率为投资效益的评价指标。不过,票面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债券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所以,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应关注票面利率。
2、期限
期限对投资者选择债券很重要。一般投资者会选择债券的期限与其用钱的时间表相吻合,老练的投资者则会利用期限来增加收益和规避风险。一般来说,期限长的债券市场风险高于期限短的债券。
3、信用质量和担保
信用质量关系到本金和利息的安全程度。从理论上讲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与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直接相关,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证交所上市的都是AAA级的中央企业债,其信誉与国债及银行存款相差无几。债券如具有可靠的担保,可以提高其信用质量。
4、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衡量债券利率风险的大小,通常用久期值来代表。久期值越大,其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就越大。久期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D为债券的久期值,其余同上。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影响债券利率敏感性的因素有三个:期限、票面利率和到期收益率。债券的期限越长、票面利率越低、到期收益率越低,其久期值越大,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越高。
5、交易的活跃程度
交易活跃度高的债券便于很快地买进卖出,价差损失小。交易不活跃的债券则面临较多的流动性风险,要在收益率上有所补偿。我国目前发行上市的企业债券普遍具有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随着近期企业债市场规模的扩大、交易费用的降低以及回购交易的开放,相信未来企业债市场的流动性会有很大提高。
4.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有哪些
主要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为主,三类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占比达到85%左右,其中商业银行就达到了70%。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平稳较快发展,市场规模已居于世界前列,形成了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及商业银行柜台市场为辅、互联互通、分工合理的市场格局,有90%以上的债券托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商业银行关系密切。在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之初,商业银行即作为首批市场成员进行债券现券和回购交易。目前,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的做市商机构,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级交易商,是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核心成员,也是国债承销团的主要成员,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遭到市场个别人士的质疑,一种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持债比重高,单一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债券市场成为买方市场;还有观点认为,商业银行持有债券与贷款一样仍属于间接融资,银行体系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上述观点明显混淆了债券与贷款间的差别,漠视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忽视了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这一现实。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
已日趋多样化
尽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居主导地位,但随着市场发展,近年来商业银行“独大”的局面已有所改变,一是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中商业银行绝对数量增加,但相对数量下降。2008年年末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1857家,其中商业银行361家,占比19%。至2015年5月末,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数总计8366家,其中商业银行832家,占比降至不足10%,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以众多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构间市场。
二是商业银行在银行间现券市场交易占比呈下降趋势,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信用债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商业银行参与的现券交易市场占比在64%~68%之间,低于2007年至2010年的71%~75%。分市场看,在利率债市场,2007年至2014年商业银行交易市场占比在72%~81%之间,在信用债市场,交易比重在49%~64%之间,表明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左右信用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三是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比重呈下降趋势,在信用债市场占比已不足五成。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的债券持有量为12万亿元,市场占比接近70%,至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债券持有量升至20万亿元,但市场占比已不足60%。分市场看,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国债持有量为30740亿元,占国债未偿余额的58%,2014年年末这一比例升至70%。2009年年末,商业银行国开债持有量为24126亿元,占国开债未偿余额的75%,2014年年末这一比例大体保持不变。商业银行持有较多的利率债,一方面满足了银行的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开展流动性管理,参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提供了便利。在信用债市场,2010年年末商业银行持有企业债4964亿元,占企业债未偿余额的34%,至2014年年末这一比重已降至23%;2010年年末,商业银行持有短融及中期票据的比重均超过50%,但至2014年年末均已不足50%。
商业银行深度参与
银行间债券市场意义重大
尽管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持债比重呈下降走势,但总体规模依然较高,这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有关。以资产规模计算,截至2014年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达134.8万亿元,虽然2014年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余额仅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5.2%,但庞大的资产规模使得商业银行仍是债券市场主要的持有者。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深度参与银行间债市,对于优化社会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占比14.7%,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占比为2.6%。从存量数据看,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7.6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存量为1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存量为3.9万亿元。数据表明,债券市场已成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决定性力量。
这其中,商业银行作为以间接融资业务为主的金融中介,通过将部分资产配置于债券,既实现了风险的分散化,又客观上提高了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那种将银行持有债券简单地等同于贷款的观点是不准确的。
一是与贷款相比,债券作为标准化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银行可随时转让。二是银行可通过债券远期、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对债券投资进行风险管理,因此与单独持有贷款相比,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更高。三是信用债发行人往往面临较高的信息披露要求,其所面临的外部约束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四是银行开展债券投资,不仅有助于债券顺利发行与转让,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将一部分资金配置于利率债及信用债,不是增加而是降低了银行体系风险。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银行间债券市场仍是主战场
尽管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我国直接融资比重依然偏低,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银行系统风险,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自2005年开始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相关制度已初步建立,产品发行和交易已开始采用备案制和注册制,目前我国已迎来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大好时期。未来,我国应遵循国际金融市场一般发展规律,立足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动以合格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信用衍生品市场发展。在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信用风险相对比较突出,但风险对冲工具匮乏。虽然2010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启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试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交易极不活跃,风险管理功能无从发挥。有关主管部门应打破利益藩篱,携手推动场外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基于前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可考虑先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经济主体为参考标的的单名信用违约互换,适时推出总收益互换、信用联结票据以及信用违约互换指数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以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
三是进一步优化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基本成形。年初至今,人民银行又推动私募投资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并将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入市申请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额度管理同时取消。未来可考虑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长线投资者直接引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以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体范围。
5. 债券投资主要有哪些风险
1、违约风险:指发行债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2、流动性风险: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价格出售债券的风险,也就是可能出现的想买买不到或想卖卖不了的情形。目前交易所有些债券在交易所交投非常不活跃,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几万甚至没有,俗称“僵尸债”)。当然如果准备持有到期,则不需要考虑流动性风险。
3、价格波动风险:受供求等因素影响,债券价格实时波动。但是,对于准备持有到期的投资者来说,价格波动无关紧要,因为他未来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还是确定的,前提是该债券不会违约。
其中债券最大的风险就是违约风险。
6. 债券投资的风险与规避有哪些
(一)违约风险
规避方法:违约风险一般是由于发行债券的公司或主体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高带来的风险,所以,避免违约风险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不买质量差的债券。在选择债券时,一定要仔细了解公司的情况,包括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的以往债券支付情况,尽量避免投资经营状况不佳或信誉不好的公司债券,在持有债券期间,应尽可能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做出卖出债券的抉择。同时,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较低,保守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投资风险低的国债。
(二)利率风险
规避方法: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总之,一句老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三)购买力风险
规避方法:对于购买力风险,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使购买力下降带来的风险能为某些收益较高的投资收益所弥补。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收益较高的投资方式上,如股票、期货等,但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四)变现能力风险
规避方法:针对变现能力风险,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交易活跃的债券,如国债等,便于得到其他人的认同,冷门债券最好不要购买。在投资债券之前也应考虑清楚,应准备一定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毕竟债券的中途转让不会给持有债券人带来好的回报。
五)再投资风险
规避方法:对于再投资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分散债券的期限,长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资可迅速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也就是说,要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并使一些风险能够相互抵消。
六)经营风险
规避方法: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选择债券时一定要对公司进行调查,通过对其报表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誉等。由于国债的投资风险极小,而公司债券的利率较高但投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7. 投资者投资长期债券要注意什么
第一,利率风险。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债券剩余期限越长,利率风险越大。
第二,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差的债券使得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从而面临遭受收益降低损失或丧失新的投资机会的风险。
第三,再投资风险。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4%,短期债券利率13%,为减少利率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10%,就不容易找到高于10%的投资机会,还不如当期投资于长期债券,仍可以获得14%的收益,归根到底,再投资风险还是一个利率风险问题。
第四,回收性风险,具体到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因为它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券面上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一块好饽饽时常都有收回的可能,我们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这就叫回收性风险。
第五,通货膨胀风险,是指由于通货膨胀而使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风险。通货膨胀期间,投资者实际利率应该是票面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若债券利率为10%,通货膨胀率为8%,则实际的收益率只有2%,购买力风险是债券投资中最常出现的一种风险。
8. 活跃债券投资者是什么啊
Active Bond Crowd 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内买卖活跃的定息证券.
债券投资者,即债务的认购者,是资金的提供者,在债权债务关系中通常称其为债权人。
债券投资者是指用自己剩余的资金购买债券而获取一定收益的个人、企业机构、政府。
(1)个人投资者。个人或家庭一般都是收人大于支出,因此是债券发行市场主要的资金供应者。个人参与债券市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整自己的金融资产结构,追求消费的最佳效果和收入最大化。个人投资者的目的不同,选择债券种类也就不一样。有的人以安全第一,愿投资于大企业和政府债券;有的人投资目的是为了将来的某种特定用途。如购买住房、养老等,也可能投资于有较高收益的长期债券;有的个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收入,他就会投资于一些低级债券;另外一些人为了使自己的货币收入找到短期出路,他就投资于期限较短、品质较高的国库券。
(2)企业投资者。企业一般说来是资金的需求者,但有时在生产经营中也会形成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如暂时闲置不用的流动资金、折旧基金、积累资金等,企业就可以把这部分没有特定用途的货币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债券市场,或投资于股票市场。当企业有了临时或新的资金用途时,就可以出售购买的债券、股票,以获得现款。
(3)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集聚社会公众分散的资金投资于各种债券,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投资收益的专门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机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会等。
(4)政府。当政府出现财政盈余时,也会把盈余的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各种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或政府为了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而购买这些行业的债券以提供资金。
(5)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参与债券市场的目的与个人、企业、机构投资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购买债券不是因为出现了临时剩余资金,也不是为了获得利息收入,而是为了调节资金供求。当中央银行为了放松银根,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就可在债券发行市场上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或金融债券,以增加货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