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会为希腊国家破产买单
着欧债危机负面消息频传,市场恐慌情绪加速蔓延:欧元对美元汇率快速回落、美欧和亚太主要股市普跌、大宗商品价格呈动荡之势。
据希腊报纸《卡提美里尼》5月22日报道,希腊银行系统的现有资金预计只能维持到7月18日,如希腊不能在此之前得到来自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洲央行的流动性援助,届时该国将无力偿还债务、面临违约风险。
即便在接受援助一年之后,希腊债务问题依然严峻。面对现实的窘境,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本周一不得不承认,该国无法在2012年重返资本市场发债融资。2012年希腊将面临270亿欧元融资需求。
根据去年欧盟和IMF对希腊1100亿欧元的援助协议,第五笔援款为120亿欧元,计划于6月发放,这笔款项对于希腊能否支付即将到期的137亿欧元债务至关重要,如不能如期获得贷款,那么希腊就将违约。
然而,来自欧盟、IMF和欧洲央行的三方审查团在对希腊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后认为,该国没能严格执行援助协议规定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改革计划,援助计划已偏离预定轨道。
根据IMF在2002年时的定义,“国家破产”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或一国主权债务大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状况。从这一定义来看,希腊早在2009年时就已挣扎在破产边缘。
希腊看起来几乎回天乏力。截至2009年底,希腊债务占GDP之比高达124.9%;至2010年底,这一比率已攀升至142.8%。目前,希腊不断累积的债务总额已高达3270亿欧元。另外,希腊财政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2011年前四个月国家预算赤字修正后扩大14%,至72.46亿欧元,超出了69.24亿欧元的目标,初值为72.35亿欧元。
“软重组”和“硬重组”都意味着违约
希腊是否会债务重组已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在上周初的欧盟财长会议期间,欧盟高官首次明确提到希腊可能进行债务重组:欧元集团主席容克17日表示,对希腊来说,某种形式的债务“软重组”是可能的。但他仍然强调,欧元区不会考虑希腊债务重组,但不排除对希腊债务进行“重新打包”的可能性,即修改协议内容调整贷款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
然而,对于“软重组”的提议,欧元区首脑及财长们意见并不统一。
芬兰财长卡泰宁18日就反驳称,此举“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看了不评的会。。。
持有高达500亿欧元希腊债券的欧洲央行,坚决反对希腊以任何形式进行债务重组。该行认为,所谓的“硬重组”(即直接宣布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和“软重组”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将意味着希腊违约。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与容克召开会议时,因不满所谓的希腊债务“软重组”甚至中途离场。
市场担忧希腊将很快陷入债务重组阶段。欧洲金融系统似乎也已开始着手为希腊发生债务重组“安排后事”。据德国《商报》19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德意志银行已做好了希腊主权债券贬值20%至30%的准备,即使发生部分损失,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欧洲版“雷曼时刻”即将来临?
在这场有关希腊违约的猜想中,欧洲央行、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多数官员曾经一度态度坚决地闭口不谈希腊债务重组,认为这将对市场产生严重的冲击。
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委员斯塔克是其中最坚定的反对者,他认为希腊债务重组导致的后果将堪比“雷曼兄弟”倒闭。
不少经济学家也认为,一旦希腊发生违约或宣告国家破产,该国银行系统将在挤兑潮中大规模倒闭,并波及欧洲其他持有该国国债和银行债券的国家,从而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一旦希腊破产,那么希腊的国有企业和资产将被拍卖偿债,直至债务还清为止。这意味着,希腊的经济乃至政治命运都将操控在债权国手中。
“对希腊的援助或许会成为某种对希腊债务危机的‘重组’计划,这或许会让他们面临欧洲版的‘雷曼时刻’。”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表示。
世界知名保险和投资公司安联主席米歇尔·迪克曼认为,希腊作为一个国家如果破产的话,后果将是不可控制的;如果所有的希腊储户涌入银行,取出存款,银行将被迫关闭;很多其他地方的金融机构也将会失控并且受到牵连,如此下去可能会有更大的一轮金融危机来袭。
荷兰合作银行经济学家Richard McGuire还指出,希腊债务重组具有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外围国家被迫重蹈覆辙的风险较高。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秘书长葛利亚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希腊债务重组似乎并不是坏事,因为毕竟对市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给希腊一些时间来消化它的调整举措,允许其推迟偿还债务,不削减债务本金,这么做所造成的损害将会较轻。”
他还指出,上周初召开的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也提到了这种可能性,债权人的反响还不错,希腊债券的收益率有所下降,市场情绪也有所缓和。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确定性拖得越久,情况越糟糕。评级机构惠誉表示:“目前这种不确定性状况影响希腊的时间越长,希腊和欧元区当局试图采取某种形式债务重组的诱惑就越大。”
此前,标普和惠誉因担心希腊债务重组可能导致违约而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
评级机构推倒“多米诺骨牌”
自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评级机构对欧元区的“打击”就从未停止。
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上周五将意大利“A+”评级的前景下调至“负面”之后,信评机构惠誉周一下调比利时主权评等前景至“负面”,进一步挫伤了市场信心。
惠誉成为威胁调低比利时评等的第二家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曾于去年12月调降该国评等展望至“负面”。
比利时周一仍然较为顺利地发售了34亿欧元债券。不过,惠誉指出,尽管比利时仍具备欧元区较强劲“核心”国家的很多特征,但其高负债程度已引起市场担忧:比利时去年公共部门债务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高达96.6%,在欧元区内部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与爱尔兰相当。
随着欧元区国家接二连三地倒下,加上上周欧元集团会议后有关“软重组”的言论,本周希腊国债信用违约掉期(CDS)利率已升至历史最高点,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攀升至欧元问世以来的最高水平。
市场普遍担心,如果意大利、西班牙这类欧元区较大经济体也被卷入救援范围的话,整个欧洲很可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希腊危机引发连锁动荡的可能难以排除,其具体影响还将取决于债务重组的形式、减值幅度及欧洲央行的反应。
② 希腊的国债收益率达到103%,这为什么意味着希腊丧失了对外融资能力
还不能算希腊破产。
国债收益率=利息/债券价格*100%。国债一经发行,其利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说,利息已经确定了。但是发行后的国债的收益率还在流通,国债收益率还在不断变化。因为市场对这样的国债的供需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买的人多,债券价格就上升,国债收益率就降低。买的人少,债券价格就不断降低,国债收益率就会飙升。
流通中的债券反映出来的国债收益率对希腊未来要拍卖的国债有指示意义。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103%是欧元区主权国家同类国债中最高,表示市场对希腊1年期国债非常冷淡、很少有人持有,反映出市场对希腊违约的担忧。而希腊以后再次进行各种期限的国债拍卖的时候,市场就会参考现在的国债收益率来压价、购买。而目前的这个数字对于希腊来说,意味着希腊要花2块多钱来获得1块钱1年的使用权——即希腊的融资成本相当相当高。
这些都与希腊是否已经破产没有直接关系。国家破产——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的现金流断裂,政府通过税收、债务等渠道筹集的钱负担不了政府的支出比如公务员工资、医疗、保险等等。具目前最新的情况,如果没有外援提供救助贷款的话,希腊的财政只能支撑到10月初。届时,希腊就会真正的发生债务违约,也就是破产。
③ 希腊破产国债收益率却居高不下请高人解答最好能详细说明其中的关系
信用评级越低,就越可能违约。说白了,大伙都知道这个人可能还不上钱了,这个人要通过什么办法才能吸引大家来买他的债券呢?
就是提高利率嘛~美国年息1%的话,我出年息5%。贪图收益的人就会来买我的债券。这样我就能借到钱了。希腊现在就是这么做的。
④ 希腊如果再破产 或者债务危机 持绿卡不会被一起还债吧
希腊债务危机,源于2009年12月希腊政府公布政府财政赤字,而后全球三大信用评级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揭开希腊债务危机的序幕。希腊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即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除希腊外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存在较高的财政赤字,因此,希腊债务危机也引爆了欧洲债务危机。此次危机是继迪拜债务危机之后全球又一大债务危机。2012年5月,希腊人纷纷到银行去提领存款,银行出现挤兑现象。
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希腊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希腊国内举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活动,经济发展雪上加霜。至2012年2月,希腊仍在依靠德法等国的救援贷款度日。除希腊外,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的财政状况也引起投资者关注,欧洲多国的主权信用评级遭下调。
⑤ 希腊破产为什么不向金融机构贷款,为什么不发行国债
国债肯定是发的,只是信誉不好了,利率再高,人们购买的意愿也很低。
发了卖不出去,还不是等于0.
贷款也肯定是去贷了,但是金融机构对贷出去的款,自然要评估风险,风险太大,自然不愿意贷出。
⑥ 假设希腊国家破产会对欧盟有什么影响
最后,就让希腊破产又会怎么样?把这"破包袱"扔出欧元区,是不是更好呢?那意味着希腊不仅将国家破产,该国的私有产业将全军覆没。所有向其它欧元国家借贷的公司将根本无法偿还款项,所有银行都将倒闭,货币交易陷于停顿。政府无法支付公务员的工资,所有交易只能用现金完成。希腊将会跌至第三世界,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返回欧洲金融市场。更糟糕的是,如果认为这场危机到希腊而止,就大错特错了。由于它属于欧元区统一货币的一部分,所以不像先前的阿根廷和厄瓜多尔破产影响有限。希腊一旦破产,其他欧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国债将会崩盘。这些国家的经济也十分脆弱,经不起更大压力。上周受希腊不利消息的影响,他们的国债市场就已经大幅波动,而假若希腊真的破产,很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看来,前景不容乐观。欧洲股市显然也十分悲观,在欧盟财长达成给希腊继续贷款的协议之后,仍然没有抬头的动向。纽约股市则反应正面,认为目前的举措至少说明了欧盟捍卫欧元的决心。
最苦的还是希腊的平民百姓。如今希腊国内失业率极高,工资大幅下降,物价却节节攀升。所有的危机及紧缩政策,对拥有宝时捷、法拉利的富豪们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他们早把财产放在瑞士银行高枕无忧。而那些开标致、欧宝的中产及以下阶层,则面临失去汽车、房子甚至温饱堪忧的命运。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是希腊二战后受到最好教育的一代人,由于找不到工作,又看不到任何出路而大量移民国外。高端人才的涌出,会使希腊重振雄风的希望完全破灭,这才是希腊最大的危机。难道这爱琴海边的伟大民族会再次沉沦么?
⑦ 对于此次希腊债务危机,欧盟各国希望中国政府援助希腊。那么,中国政府会购买希腊国债吗
实际上自2009年开始,中国就已经增持希腊国债。在冰岛陷入国家破产,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甚至西班牙陷入债务危机时,中国成了他们仅有的救命稻草,相比世界银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中国的帮助效果更直接,所附带的条件更少。另一方面,美国出于打压欧元区的考虑,并不支持他控制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过多的援助,美国希望欧盟自己去解决债务危机,但欧盟内部对到底救不救希腊存在分歧,做为欧元区经济老大的德国有能力与救助,但迫于国内巨大的反对声,不得不放弃救助,因此,中国成了希腊仅有的救民稻草。在温总理访问希腊时,中国政府宣布继续增持希腊国债,这也是为何在利比亚大规模撤侨时希腊主动提供便利的原因。个人认为,增持一个饱受恶评的垃圾国债不是明智的的选择,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 政 治 需要,购买希腊国债也是无奈之举,或多或少能分散巨额外汇储备缩水的风险。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⑧ 希腊债务危机是外汇债还是国债。说说为什么详细些。谢谢一定采纳。
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高盛:希腊债务危机幕后黑手?
日期:2010-02-24 作者:郑若麟 来源:文汇报
本报首席记者 郑若麟
刚刚过去的两周,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但却“静悄悄”的金融风暴。从希腊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升级开始,出现了投机资金对欧元的攻击,最终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10天内下跌10%。这场风暴远未划上句号。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也在这场风暴的旋涡中挣扎。从表面上看,一切都是由希腊新政府承认其预算赤字大大超过原来政府所公布的5%而引起的。然而实质上一切都有幕后之手。
希腊饮鸩止渴竟达标
一切要从2001年谈起。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然而刚刚入盟的希腊就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关甚远。这对希腊和欧元区联盟都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欧元刚一问世便开始贬值的时候。这时希腊便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这一被称为“金融创新”的具体做法是,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欧元兑换成美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将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如果兑换时按市场汇率计算的话,就没有文章可做了。事实上,高盛的“创意”在于人为拟定了一个汇率,使高盛得以向希腊贷出一大笔现金,而不会在希腊的公共负债率中表现出来。假如1欧元以市场汇率计算等于1.35美元的话,希腊发行100亿美元可获74亿欧元。然而高盛则用了一个更为优惠的汇率,使希腊获得84亿欧元。也就是说,高盛实际上借贷给希腊10亿欧元。但这笔钱却不会出现在希腊当时的公共负债率的统计数据里,因为它要十至十五年以后才归还。这样,希腊有了这笔现金收入,使国家预算赤字从账面上看仅为GDP的1.5%。而事实上2004年欧盟统计局重新计算后发现,希腊赤字实际上高达3.7%,超出了标准。最近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当时希腊真正的预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远远超过规定的3%以下。
除了这笔借贷,高盛还为希腊设计了多种敛财却不会使负债率上升的方法。如将国家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未来的收入作为抵押,来换取现金。这种抵押换现方式在统计中不是负债,却变成了出售,即银行债权证券化。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希腊的这一做法并非欧盟国家中的独创。据透露,有一批国家借助这一方法,使得国家公共负债率得以维持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这些国家不仅有意大利、西班牙,而且还包括德国。在高盛的这种“创造性会计手法”主要欧洲顾客名单中,意大利占据了一个重要位置。
高盛翻云覆雨狂抢钱
目前已经到了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然而今年1月底2月初出现对希腊和欧元的金融攻击,却远非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有预谋的。这次攻击利用希腊多笔债务到期在即、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其结果是欧元下跌,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借贷利率高出一般新兴国家两倍以上)。由于希腊金融状态恶化,对希腊支付能力承保的CDS价值翻番上涨。
这次投机的方式主要即是CDS。CDS本来是对一个主权国家债务可能存在支付问题而创设的一种保险,即当一个主权国家被怀疑出现支付能力问题时,持有该国国债者便可购买“信用违约互换”保险,即CDS。由承保方负责支付亏空部分。本来CDS应该与国债联系在一起。但现在却被剥离开来,单独成为一种金融产品。目前在全球CDS金额已经达到天文数字,而且高达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因而成为投机基金热衷的对象。当希腊国家支付能力被怀疑的时候,有关希腊债务的CDS便会上涨。这次对希腊的攻击,就是使用各种手法令人对希腊的支付能力产生怀疑。那么谁持有大量的CDS呢?不是别人,恰恰是持有和发行希腊债务的高盛和两家对冲基金。高盛在希腊未被怀疑有支付能力问题时大量购进希腊债务的CDS,然后再对希腊支付能力信誉发动攻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