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当前宏观经济的状况如何,宏观经济对债券的影响
2009年,国际经济环境更趋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全年工作的主线。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过人们的预料。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本身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工业生产显著放缓。去年最后3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分别回落9.7个、11.9个和11.7个百分点;能源、原材料和运输需求缩减,钢材、电解铝等产品市场价格下降,产能过剩问题明显暴露。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生产增速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近7年来的最低点。 二是对外贸易急剧下滑。去年11、12月份,外贸出口额分别下滑2.2%、2.8%。今年以来,出口下滑幅度进一步加大,1月份下降17.5%,2月份下降25.7%。 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外向型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增加较多。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3%,创多年来新低。 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全国企业用工需求明显下滑,就业形势更趋严峻。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必须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在外需显著萎缩的情况下,着力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当前,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 去年11月5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并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推出了两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相当于2007年GDP的16%。其中,中央政府新增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主要用于民生工程、技术改造、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根据预算,今年国家将落实1.18万亿中央新增投资中的5915亿元。 在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国家还推出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通过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 据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受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等影响,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多年不见的负增长。今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又需要大幅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 为了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国家今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同时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券。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虽然增加较多,但仍在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 此外,国家今年将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11月我国决定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货币政策近10年来首次提出“适度宽松”。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其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作用,便利、及时、较低成本地供给资金,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去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减轻了企业财务负担。同时,还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流动资金大幅增加。今年,国家继续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广义货币计划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今年前两个月,银行信贷大规模增长。其中,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份增加1.07万
2. 宏观经济学两大问题求助!30分悬赏~~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值得是总需求的增加导致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当总需求增加时,在当前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一定超过了总需求量,从而总供给量(是总供给量不是总供给)必须上升,从而推动价格上升。反映在图上就是AS曲线向右移动,达到新的均衡时物价水平提高。治理当然就是减少总需求,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都是可行的,例如减少政府购买,增税,紧缩货币供给等,只要使AS曲线向左移动就行。
二、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支出政策等,当经济萧条时,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等积极财政政策都能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产出,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同理经济过热时就采取紧缩财政政策。
看法:一方面财政政策的确能够影响经济,但同时他也有它的弊端,
一是时滞,从发现经济问题到财政政策的决策作出存在一个时滞,从作出决策到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也存在时滞,如果经济在这段时滞内已发生改变,如开始时经济萧条,此时决定试行扩张型财政政策,但等到政策开始发挥效果时可能经济已转变方向开始过热,这样政策不但不会平稳经济反而加大经济波动。
二是处理滞涨,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需求管理政策,都只能改变总需求,如果存在技术冲击使供给改变,如石油危机,导致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这时无论扩张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都会加大通胀减少失业或者降低通胀减少失业,而不能够有效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事实上滞涨的出现也是使凯恩斯经济学在流行了30多年后近乎破产的一个根本原因。
三是人们的预期,凯恩斯经济学中消费函数有一个重要隐含的假定,人们的消费是与当期收入相关的,如增加当期税收,人们就会减少消费,增加政府购买导致赤字,总需求就增加等等。但如果人们是理性预期的,也就是说人们的消费取决于人未来永久性的收入,当期税收的改变,在人们看来如果未来税收不变,他的永久收入几乎不改变,也许当期消费变化并不大,而政府发行债券来加大支出,也许人们会预期到政府在未来会加大税收从而支付这笔债务,从而会挤出私人的消费,事实上从李嘉图等价原理来说,政府发行债券和征税效果其实是一样的。
3. 高中政治题:买债券、股票算消费吗
这应该是经济学里的知识吧?购买证券等是属于投资(T),不是消费(S),但投资和消费都是个人支出的范畴,恩格尔系数(e)的计算公式是用个人食品支出(A)除以个人总支出(B)的比例,个人总支出包括投资支出,因此要算进去:e=A/B B=S T 各种各样的支出!
4. 宏观经济学 人们购买债券 它的价格会提高 为什么利率会降低呢
债券的收益率(利率)跟价格呈反向变化,价格越高,收益率越低,价格越低,收益率越高。
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未来的现金流是一定的。当购买的人多,供不应求,债券价格就升高了,说明投资者愿意为未来固定的现金流支付更大的成本,成本逐渐抬高,达到一个均衡,在这个成本抬高的过程中,债券就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购买债券获得的收益越来越少),所以他的收益率是一个逐步降低的过程。
相反,如果购买的人少,债券供过于求,那么债券的价格就逐步下跌,表明投资者愿意为未来固定的现金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低,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得未来的现金流,所以债券的收益率是逐步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债券价格的下跌,收益率越来越高。
5. 宏观:下面情况政府买进债券会不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为什么
A因为这个时候老百姓手里有钱了,货币由银行出笼了,当然货币增加了
6. 宏观经济学里的投资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有什么区别
美股研究社指出: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是指资本支出,购买资产用于生产,例如土地、厂房、设备等这些都是属于资产,还有商标、专利这些无形资产。而普通人说的投资,可能只是购买股票、债券等以取得财产性收入。
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上的投资能形成实际支出,创造需求和财富;而我们普通人的投资,在经济学家眼中只是各种资产之间的转换(例如现金、存款换成股票),不创造财富,即不计入GDP,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中介或经纪收取的服务费才计入GDP。
7. 债券与宏观调控
这首先需要央行手里持有债券,然后向市场卖出债券,意味着回收市场上的资金,起到紧缩的作用,反之,买回债券,释放资金,起到向市场注资的作用
8. 宏观经济学 债券中性和债券非中性是怎么回事
简单说就是民众预期到了政府以后会换不上债务,而增加税收,所以会特意为那时的收入减少而省下一些消费,导致政府发债刺激经济的政策被抵消,最终就是中性的了。
以下是网络解释
公债中性是指在宏观经济中公债的发行不会引起投资和储蓄的变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刺激经济扩张,且政府以债券和税收筹资的效果是等价的。
公债中性需要以下条件:个人寿命无限期长;个人和政府的借贷利率相同;未来的税收具有可预见性;税收是对经济总额课税;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动态特征是已知的。
由于以上条件,经济中的实际利率、投资和消费将保持恒定,不会随着税收和预算赤字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随着初始债务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债券是靠将来的税收偿还的;公债可以减少当前的税收,但会导致更多的将来的税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会意识到公债仅仅改变了税收时间,没有减少税收总量,他们储蓄相当于未来征税的收入以备将来纳税,因而,当前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政府增加税收筹资的效果一样。政府以债券代替税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是增加了私人储蓄,经济中的储蓄总量大体不变,所有家庭多储蓄的部分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扩大,经济仍然处于原来的均衡状态。公债的发行并没有引起利率的提高和投资的增加,因而是中性的。
9. 债券市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债券市场的作用:
(1)融资作用。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我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八五”期间,我国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共筹资820亿元,重点支持了三峡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京九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
(2)资金流动导向作用。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通常较受投资者欢迎,因而发行时利率低,筹资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风险相对较大,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较低,筹资成本较大。因此,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宏观调控作用。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