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把购买国债也视为一种投资的话,总体来说,不影响投资总量,但会影响投资结构。因为老百姓把剩余的钱买了国债,必然减少了用于其他方面投资的钱(国债买多了,建厂房、买机械的钱就少了)。
2、同理,如果把国债也视为一种资产的话,总体来说,不影响资产总量,但会影响资产的结构(国债买多了,购买固定资产如房子、车子的钱就少了)。
❷ 债券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分别影响
债券(Bond)是指政府或公司向社会公众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确定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债券发行人是债务人,债券的购买者(投资者)是债权人。
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是一样的,都是社会公众,都可能是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债券而获得相应的收益,当然因为经济的波动也会相应的风险,不过比股票要小很多。
对社会的影响,则是通过债券的发行,解决了债券发行者的资金筹措问题,有助于国家弥补国库收支的不平衡,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债券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积极地影响。
❸ 巨额的国债对经济又起到了什么影响
国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着重要作用。国债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社会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有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经济内容,有不同的经济现象。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一、国债对经济影响
(一)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支出。一般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当政府税收刚好等于或者大于其财政支出时,政府无赤字或有盈余;当税收小于支出时,政府赤字就产生。因此,为了追加收入,弥补财政缺口,政府便发行国债。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将其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根据乘数效应,在今后年度,必将引至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二)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发行国债,当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会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这部分存款用于政府各项支出,拨给社会上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时,其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就是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如果社会正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况,那么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承购政府债券。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这是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而商业银行又具备扩张信用和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它表明商业银行虽然不能创造货币,却能够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信用规模。于是中央银行在承购国债时,扩大的货币供给不仅仅是国债本身,而可能是扩大的许多倍。按照存款准备金制度,当财政向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拨款后,商业银行的社会存款将会增加。于是,其中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另一部分可用来发放存款。存款的结果又使得社会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环进行,使得信用扩张。当商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没有减少社会存款,货币供给没有减少,而银行购买债券,政府运用资金,会扩张货币供给。国债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或者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把国债转让给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就会增加,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投放出来,货币供给量增加。当商业银行将手中的国债转让给中央银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超额准备金将增加,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放出去,扩大货币攻击量。因此,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可以控制货币供给。
(三)国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首先政府发行国债以后,如果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性支出,就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投资规模。实践中,很多国家的债务收入都是用来作为扩大政府投资的;在另一方面,政府债券能影响资金市场的利率,而当利率升高时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成本提高了。相反,当利率降低的时候,投资就会增加。国债同时对消费产生影响。政府举借国债增加了政府现实可用的资源,如果这些扩大的收入来源被用于各种消费开支,那么国债的直接效应就是增加政府消费。但从个人角度来看,国债使得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减少。
(四)国债对总供给的影响
不管外债还是内债,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投入生产过程,就能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未来的社会支出,从而扩大社会供给量。在举借外债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政府通过外债的发行,拥有了以外汇形式的货币购买力。政府可以进口紧缺的商品物资,从而增加社会供给量。国债还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它是通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表现的。如果国债运行扩大了某经济主体的投资或者消费,又没有减少其他主体的投资和消费,那么社会总需求就会增加。
二、国债在经济中的其他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除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
(一)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价格,对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定价均产生重要影响。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风险极低的投资工具,这一特性使得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核心环节,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国债的发行与交易有助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国债的发行将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引起利率的升降。在国债市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某种期限国债发行时的票面利率就代表当时市场利率的预期水平,而国债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变化又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变化。
(二)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
首先,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998年8月为保证经济增长率达到8%而增发2700亿元特种国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唯一合适的工具。国债的总量、结构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国债规模过小,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就非常有限,不足以使利率水平的变化达到央行的要求;如果国债品种单一,持有者结构不合理,中小投资者持有国债比例过大,公开市场操作就很难进行。
(三)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国债的信用风险极低,机构投资者之间可以利用国债这种信誉度最高的标准化证券进行回购交易来达到调节短期资金的余缺、套期保值和加强资产管理的目的。
❹ 购买国债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❺ 过多的负债对家庭和婚姻的影响
生活本身需要计划的
也是需要好好的把握的
不能说过多的依赖借债生活
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生活习惯
❻ 利率、收益率波动对家庭资产的影响一以国债、存款、股票、保单组合为例
利率变化对你上述组合影响很大,具体给你分析:利率上升给你的国债,股票带来不利的影响,利率上升你买的国债实际收益率就会下降,相应股票市场也会受到加息的影响而下跌,个别股票例外。而存款对这个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但是存款看你是存的那种了。利率下调就相反了,他们之间组合的比重是对你收益率波动的大小。保单一般没有什么变化。
❼ 国债市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国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它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者公众对政府的债权。〔1〕它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等筹集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国债的发行,一方面能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支,属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又能对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扩张和紧缩,起着重要作用。国债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社会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有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经济内容,有不同的经济现象。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一、国债对经济影响
(一)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支出。一般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当政府税收刚好等于或者大于其财政支出时,政府无赤字或有盈余;当税收小于支出时,政府赤字就产生。因此,为了追加收入,弥补财政缺口,政府便发行国债。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将其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根据乘数效应,在今后年度,必将引至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二)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发行国债,当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会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这部分存款用于政府各项支出,拨给社会上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时,其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就是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如果社会正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况,那么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承购政府债券。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这是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而商业银行又具备扩张信用和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它表明商业银行虽然不能创造货币,却能够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信用规模。于是中央银行在承购国债时,扩大的货币供给不仅仅是国债本身,而可能是扩大的许多倍。按照存款准备金制度,当财政向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拨款后,商业银行的社会存款将会增加。于是,其中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另一部分可用来发放存款。存款的结果又使得社会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环进行,使得信用扩张。当商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没有减少社会存款,货币供给没有减少,而银行购买债券,政府运用资金,会扩张货币供给。国债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或者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把国债转让给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就会增加,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投放出来,货币供给量增加。当商业银行将手中的国债转让给中央银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超额准备金将增加,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放出去,扩大货币攻击量。因此,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可以控制货币供给。
(三)国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首先政府发行国债以后,如果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性支出,就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投资规模。实践中,很多国家的债务收入都是用来作为扩大政府投资的;在另一方面,政府债券能影响资金市场的利率,而当利率升高时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成本提高了。相反,当利率降低的时候,投资就会增加。国债同时对消费产生影响。政府举借国债增加了政府现实可用的资源,如果这些扩大的收入来源被用于各种消费开支,那么国债的直接效应就是增加政府消费。但从个人角度来看,国债使得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减少。
(四)国债对总供给的影响
不管外债还是内债,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投入生产过程,就能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未来的社会支出,从而扩大社会供给量。在举借外债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政府通过外债的发行,拥有了以外汇形式的货币购买力。政府可以进口紧缺的商品物资,从而增加社会供给量。国债还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它是通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表现的。如果国债运行扩大了某经济主体的投资或者消费,又没有减少其他主体的投资和消费,那么社会总需求就会增加。
二、国债在经济中的其他作用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除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
(一)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的核心价格,对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定价均产生重要影响。国债是一种收入稳定、风险极低的投资工具,这一特性使得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核心环节,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国债的发行与交易有助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国债的发行将影响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引起利率的升降。在国债市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某种期限国债发行时的票面利率就代表当时市场利率的预期水平,而国债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变化又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变化〔2〕。
(二)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
首先,扩大国债的发行规模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998年8月为保证经济增长率达到8%而增发2700亿元特种国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唯一合适的工具。国债的总量、结构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国债规模过小,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操作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就非常有限,不足以使利率水平的变化达到央行的要求;如果国债品种单一,持有者结构不合理,中小投资者持有国债比例过大,公开市场操作就很难进行。
(三)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
国债的信用风险极低,机构投资者之间可以利用国债这种信誉度最高的标准化证券进行回购交易来达到调节短期资金的余缺、套期保值和加强资产管理的目的。
❽ 国债负担的影响有哪些
对国家财政的影响,影响一年的财政预算。对国家投资环境的影响,如果国债评级高则有利于外资投资该国。对就业环境的影响,是前面一条的连锁反应。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既然发行国债得到钱,总要投向某些重点行业。
等等。
❾ 国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国债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有一定的财政支出。一般来说,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税收,当政府税收刚好等于或者大于其财政支出时,政府无赤字或有盈余;当税收小于支出时,政府赤字就产生。因此,为了追加收入,弥补财政缺口,政府便发行国债。筹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将其使用权转移到国家手中。根据乘数效应,在今后年度,必将引至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增长。
(二)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政府发行国债,当中央银行承购国债,会直接地增加政府的存款。这部分存款用于政府各项支出,拨给社会上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时,其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相应增加,其结果就是货币供给量大大地增加。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扩张社会货币供给量。如果社会正好处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状况,那么很容易造成很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承购政府债券。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这是中央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而商业银行又具备扩张信用和创造派生存款的机制,它表明商业银行虽然不能创造货币,却能够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信用规模。于是中央银行在承购国债时,扩大的货币供给不仅仅是国债本身,而可能是扩大的许多倍。按照存款准备金制度,当财政向社会有关方面进行拨款后,商业银行的社会存款将会增加。于是,其中一部分作为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另一部分可用来发放存款。存款的结果又使得社会存款增加,此乃派生存款。如此循环进行,使得信用扩张。当商业银行动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债券,没有减少社会存款,货币供给没有减少,而银行购买债券,政府运用资金,会扩张货币供给。国债的流通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企业或者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把国债转让给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的存款就会增加,即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投放出来,货币供给量增加。当商业银行将手中的国债转让给中央银行时,商业银行在中央的超额准备金将增加,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放出去,扩大货币攻击量。因此,中央银行买卖债券可以控制货币供给。
(三)国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首先政府发行国债以后,如果将筹集的资金进行投资性支出,就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投资规模。实践中,很多国家的债务收入都是用来作为扩大政府投资的;在另一方面,政府债券能影响资金市场的利率,而当利率升高时会引起投资支出的减少。因为人们的成本提高了。相反,当利率降低的时候,投资就会增加。国债同时对消费产生影响。政府举借国债增加了政府现实可用的资源,如果这些扩大的收入来源被用于各种消费开支,那么国债的直接效应就是增加政府消费。但从个人角度来看,国债使得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使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减少。
(四)国债对总供给的影响
不管外债还是内债,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投入生产过程,就能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未来的社会支出,从而扩大社会供给量。在举借外债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国内市场的供给。政府通过外债的发行,拥有了以外汇形式的货币购买力。政府可以进口紧缺的商品物资,从而增加社会供给量。国债还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它是通过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来表现的。如果国债运行扩大了某经济主体的投资或者消费,又没有减少其他主体的投资和消费,那么社会总需求就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