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债一般是什么时候有的买的
暴利税
11月9日,美国石油业巨头集体到国会"过堂",他们必须向国会专家组解释,自己的巨额利润并非建立在普通民众的消费痛苦之上,以避免被征收"暴利税"。这发生在近期美国石油公司相继发布创纪录的第三季度利润报告以后,石油公司的巨额利润激起社会强烈不满,民主党与共和党出乎人们想像地站在了反对暴利的同一阵线。
暴利税主旨是为了调控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征税的依据是,这些企业获取的巨额额外利润源于其所占据的垄断资源。在一些产油大国,收取暴利税的情况相对普遍。在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也会通过征收暴利税,将石油的溢价部分收归国家财政,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的失衡状态。
面对美国石油巨头们的诚惶诚恐,难道中国的石油巨头们能够毫无愧疚吗?2004年中石油利润达到1029亿元,几乎是中央直属189家大型国有企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
相比于国际石油市场的自然垄断,中国的石油巨头主要依靠行政性垄断,市场因此更为封闭:从油源勘探到批发进口,全部由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巨头瓜分。
有人认为,中国石油巨头资源的占有量与利润的产出成正比,利税上缴得多,因此可以平衡对国家的贡献。持此论者看来对于我国国企的税收政策并不了解。
国企向政府上缴税收,并不上缴利润。按照1994年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的规定,1993年以前注册的多数国有全资老企业实行税后利润不上缴。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根本不可能将垄断利润用作国民的公共开支,垄断国企的资产收益堂而皇之地被企业化、部门化。
不仅如此,垄断国企的身份还可以带来一系列好处。如由中央财政核销坏账,2004年央企共申报核销损失共计4000多亿元
人民币。而在过去几年中,四大商业银行已经核销近2万亿元!可资补充的优惠政策还包括,石油石化企业从今年2月开始至2008年底获税收优惠,以支持这些企业的重组改制。看来,民众不但要承担垄断价格高企的利益损失,还必须作为纳税人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成本埋单。
资源性企业的"特色税负"主要体现在资源税上。从今年7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调高油田企业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税额标准。此前我国收取石油资源税的课税标准是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原油价格上涨了五六倍,而资源税是十年一贯制的老标准:石油企业每吨原油缴纳8到30元。值得指出的是,即使经过本轮资源税调整,我国原油资源从价税率也仅为1.5%,仍然远远低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对于垄断性油企而言,犹如九牛一毛。
也有人指出,因为垄断国企的挟制性与议价能力,完全可以将税收打入成本,或是转嫁给下游企业与消费者,民众未必能从资源暴利税中获益。当然,政府需要打破垄断,尽快出台一拖十余年的《反垄断法》,使市场回归竞争状态。但在打破垄断之前,征收暴利税不失为调节财富的有效方法。由于我国垄断行业的定价仍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因此,政府有能力通过行政手段控制价格源头,杜绝假借市场之名、坐收垄断利润的做法。
美国此次暴利税能否征收尚未可知,出身为石油巨头的布什总统很可能行使否决权。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更应该考虑到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用暴利税对垄断利润实行一票否决。
财政赤字
摘 要:财政赤字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在短期内,赤字财政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消极作用不应忽视。赤字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目前应适度从紧。 关键词: 赤字财政;政策,作用,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它是国家职能的必然产物。纵观世界各国,在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的时候,一般都以财政赤字的增加为代价来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种赤字财政政策。特别是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财政赤字,1998年至2001年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为19.8%,财政赤字的增长率达到62.4%,赤字达到2473亿元,占GDP的2.578%。2002年中国赤字规模为3098亿元,赤字水平相当于1997年(财政赤字为582亿元)的432%,即6年时间翻了两番,年均增长高达27%,赤字占GDP的比重为3.004%,达到国际公认警戒线(3%)。 毫无疑问,财政赤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缓解财政负担,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赤字财政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其消极作用不应忽视,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如果不合理,会由此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进而导致经济的崩溃。历史上,1918~1923年德国的通货膨胀,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末哥伦比亚的经济衰退,20世纪的最后10年日本经济的衰退及我国建国后的三次通货膨胀都是与过高的财政赤字有关。因此对赤字财政政策应辩证地来看待。 一、赤字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 赤字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运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项短期政策。在短期内,经济若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的闲散资源并未充分利用时,财政赤字可扩大总需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回升。1998年以来,为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抑制经济下滑趋势,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行:一是增加政府开支,二是减税。在减税不太可行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了赤字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增加政府投资,刺激社会需求。1998年8月我国首次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1999年发行1100亿元,2000年至2002年,每年增发国债均为1500亿元,2003年增发1400亿元。截至2002年,我国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安排的国债项目总投资规模已达到6600亿元。这些国债重点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环境保护、城乡电网改造、粮食仓库、城市公用事业和西部大开发等方面。国债的发行,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配套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投资。通过国债项目的建设,办成了许多想办而限于财力未办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对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对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据统计,1998年以来增发国债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38、1.44、1.81、1.66和1.8个百分点,带动投资3.2万亿元,累计创造就业岗位750万个。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功不可没。从这个角度说,财政赤字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积累庞大的社会资本,支持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实际上财政赤字是国家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目标,依靠国家坚实和稳定的国家信用调整和干预经济,是国家在经济调控中发挥作用的一个表现。 二、赤字财政政策的消极作用不可小视 1.赤字财政政策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刺激投资,就是扩大生产能力。实行扩张性政策,有可能是用进一步加深未来的生产过剩的办法来暂时减轻当前的生产过剩。因此,长期扩张积累的后果必然会导致更猛烈的经济危机的暴发。笔者认为,我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过热状态,其表现形式是投资过热。目前全国有86条地铁线正在施工或在计划筹备中;全国手机年产能约为1.3亿部(约为世界总需求的35%),三年后产能预计翻番;中国汽车产能三年后预计翻番;化纤产能三年后接近翻番,此外还有钢铁、水泥、港口等大批在建项目。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资源配置亦趋合理。但是资本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干预;二是资本项目不开放,导致过剩的资金在国内找不到出路,又不能去海外,最终资本投在不该投的地方,三是外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有些地方外资泛滥,有时甚至成灾(如某些城市的房地产)。 2.财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引发财政危机。财政风险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的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当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时,轻者导致财政人不敷出,重者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财政赤字规模存在着一个具有客观性质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规模过大,会引发国家信用危机。对财政赤字风险性的评价,国际上通常用四个指标:一是财政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3%为警戒线;二是债务负担率,即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过60%为警戒线;三是财政债务依存度,即当年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 当年到期国债还本付息),一般以不超过30%为警戒线;四是国债偿还率,即当年国债还本付息/当年财政支出,一般以不超过10%为警戒线。在我国,总体上暴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国债规模扩大,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经相当高,2002年财政赤字率为3.004%,达到国际公认警戒线3%,财政债务依存度为36.32%,超过国际警戒线上限6.32个百分点,国债偿债率18.78%,超过国际警戒线上限8.78个百分点。政府还债压力增大,财政运行面临的风险度提高,一旦负担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引发财政危机,造成财政风险。当前的国债运行正在步入借新债还旧债的高度债务时期,可用于国家建设性的债务支出比重逐步下降,而且投资经济效益不佳,这就进一步弱化和降低了未来政府的偿债能力。另外,从中央财政到地方财政,都存在大量“隐性赤字”。部分隐形债务构成潜在财政风险,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建设贷款,未纳入预算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以中国政府名义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外国政府借人的政府主权外债,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亏空,粮食亏损挂账和社会保障支付缺口等。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我国2002年隐形债务占GDP的比重为50%至70%。这些尽管没有被纳入到政府债务中,但政府又必须承担这一部分债务,所以可能造成支付缺口,从而可能对财政构成压力和风险。 3.赤字财政政策孕育着通货膨胀的种子,可能诱发通货膨胀。从某种程度上说,赤字财政与价格水平的膨胀性上升有着固定的关系。其原因并不难寻。在一个社会里,赤字财政导致货币需求总量增加,而现存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却没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这必然要使经济产生一种通货膨胀缺口,引起价格水平提高。在财政赤字不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情况下,赤字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的增长引起的。在开放型经济状态下,总需求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构成,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总需求的变动。如果赤字不断增加,促使总需求增加,以至于总需求超过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产出水平,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我国建国后三次通货膨胀,即建国初期的第一次通货膨胀,6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通货膨胀,80年代的第三次通货膨胀,这三次通货膨胀虽然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但其发生都同大量的财政赤字紧密相连。目前,我国经济已有过热的苗头,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生产资料瓶颈”的出现和价格的上涨。去年以来,随着投资的增长,我国钢材、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的价格就开始攀升,并逐步在部分地区发生电力供应紧张。如果投资高涨的局面持续下去,“生产资料瓶颈”的问题会进一步恶化,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并最终体现到消费品价格中,导致通货膨胀。再加上我国出口的增长也在加快,国际上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汇流人在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增加,这时若投资持续高增长,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更容易引发通货膨胀。 三、赤字财政政策不宜长期使用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长期仍应以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为宜。赤字财政政策作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的补救,只能作为启动力量来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资带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从而恢复市场活力。如果超过启动力量的定位,变成政府代替市场,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产生挤出效应。美国的赤字财政政策本是应对大危机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却不自觉的使之长期化,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我国与美国相比,有许多劣势决定了我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负面影响会更大。首先,我国目前所处环境与当时的美国不同,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国家失去债务偿还能力,由此带来的金融崩溃危险对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忽隐忽现的阴影。作为通货,美元赤字使美国在国际经济中渔利,而我国只有保持充足的财力才能抵御各种可能的国际风险。其次,我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运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对赤字财政可能带来的危害,缺乏应变能力。经济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这是因为赤字财政政策以国民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为前提,目前我国储蓄率高于投资率,银行资金存大于贷,财政用发债方式筹集适量资金,专项用于基建,可直接增加社会需求,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增加。但闲置资源毕竟有限,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超过经济承受能力,会导致经济过热,引起通货膨胀。 所以,当前运用扩张性赤字财政政策加快基本设施建设,只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暂时性的财政政策。从中长期看,仍然要坚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因为财政存在大量的赤字,无论对财政本身的运作,还是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在赤字长期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从长期来看,赤字财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钱,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钱。在国民经济中,储蓄由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财政盈余)组成。财政赤字是负储蓄,会减少储蓄。长期经济增长要依靠投资,投资来自储蓄。今天的赤字支出减少了明天的储蓄,从而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还应该注意的是,赤字筹资的钱一定要用于有利于长期增长的项目。如果把这些钱用于错误的投资,财政支出就会成为浪费,结果是付出了代价又无所收益。在社会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兴建铁路、机场、港口等公共基础设施是适当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长期供给。但从长期看,也不能持续不断地采取兴建大型工程的办法,特别是不宜把建设周期过长的公共工程作为稳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应或乘数作用会呈现递减趋势,待公共工程一旦饱和时,则只有刺激需求效应,而增加供给的效应即将消失。二是当需要转入紧缩时,公共工程要么继续,则发挥不了收缩作用;要么停工,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和损失。 因此,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必须审时度势,十分谨慎,要为将来的政策调整留下空间和余地。在政策导向上不应再鼓励地方政府和各个部门扩大投资、多上项目;同时,要选择好政府投资的项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复建设。如果政府投资项目选择不当,虽然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会增加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并对投资品的生产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对于今后的继续发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为一堆无用的废物。考虑到目前的经济状况,可以适当减少“需求乘数”较高的政府投资,增加在公共卫生、农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与此同时必须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财政支出项目上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减少目前很多项目缺乏长远规划、盲目投资的现象;在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挪用、贪污财政资金现象;正确处理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的关系,适当转变政府财政投资方向,在坚持基础设施投资为主的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方向演变,加快国有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 四、结论 财政赤字是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刺激短期内需有着积极作用。财政赤字预算只能是短期应对之策,不能作为一项长期政策连续使用。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必须为以后的财政政策留下宏观调控的空间。长期过度使用赤字财政政策必然会导致庞大的赤字和债务规模,给经济造成危害。从长期看,财政收支平衡应是我国财政政策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 共,吕忠泽.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京焕.适度国债规模研究[J]。财经研究,2002,(5)。 [3]戴园晨.对财政赤字是非好坏的评价
② 国债怎么买
国债包括无记名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和电子储蓄国债。其中无记名式国债适合金融机构购买,记账式国债需要开通证券账户购买,所以这里主要说说剩下两种,也就是大家都在抢的凭证式国债和电子式国债。
1、凭证式国债
凭证式国债以国债收款凭单的形式来作为债权证明,它不可上市流通转让。在持有期间内,可以到银行网点提前兑取。它的优势是发售网点多,购买和兑取都比较方便,手续也简单。其次就是可以记名挂失,持有的安全性很好。
利率方面,凭证式国债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一到两个百分点。想要购买凭证式国债的,需要到银行网点现场。凭证式国债比较适合对理财了解少,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者,像大爷大妈买,当做储蓄就非常适合。
2、电子式国债
与凭证式国债相比,电子式国债的购买更加方便。只需在银行柜台开通“国债托管”账户,然后在银行网点、手机银行或者网银上都能购买。
利率方面,以4月份发行的两期为例,第一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5%;第二期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为4.17%。虽然期限都比较长,但是持有半年以上可以提前兑取,只不过会损失一定利息和手续费。
总结:短期来看,购买国债,资金流动性不太好,但长期来看,买国债还是比较划算的,比较合适短期内无资金需求,又厌恶风险的朋友。
(2)中研国债扩展阅读
国债发行策略与发行权限:
国债发行尽管采用了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但毕竟是将民众所能支配的资金转为政府支配,因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小额所有者来说,总想将资金留归自己,以作生活后备;对于大额所有者来说,总想将资金留归自己经营,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想应募的情绪。因此,国家要发行债券就要研究发行的技术,利用民众的心理,讲究发行策略。发行策略主要有:
1、发行爱国公债。养成民众的爱国心理和为国牺牲精神。民众的情绪富于冲动,既容易掀起,也容易消沉。这种策略不易长期利用。
2、高利发行。国债的发行主要应依照市场利率来确定发行利率,但也未偿不可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发行高利率的国债。
3、免税发行。即凡购买国债者政府概不予以课税,借以鼓励民众应募。但这种方法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程度,使财富进一步向富裕阶层倾斜。
4、强制发行。运用国家主权强制民众认购。这种方式的采用即表示国家信用不充分,它进一步损害国家信用,非不得已不应采用。
5、限制民众私人投资,迫使其投放于国债。如果国家能够限制民众的自由消费与营业,则可以从中腾出一部分资金转而认购国债。但这种限制做法的效力是有其限度的,如果达到限制目的,往往要作详细的限制规定,
6、经济发行法。这是正常的国债发行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发行策略。前五种策略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特定时期采用,不过可与经济发行相结合,作为经济发行的补充。
关于国债发行权限问题。一般说来,国债发行权限属于国家的最高立法机构或行政机构。它与债务主体应该相统一。
债务主体是指债务人,债务人除了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负有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之外,还意味着它同时具有国债发行权。
政府是由各类行政部门或机构组成的,各部门职能组织毕竟各异,国债的借、用、还往往会出现脱节。因此,国家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债务主体及其具体执行机构;进而使其权利与还本付息的义务相一致,保证国债发行活动合理有序,保障国债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持政府的信誉。
③ 目前中国国债规模有多大
1、2015年的国债统计还没有出来。根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的数据,2014年中国国债市场规模大约为3万亿美元,企业债规模则为1.5万亿美元。
(参考数据链接:中研网地址: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1013/093820379.shtml)
2、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④ 每个国家的国债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购买债券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方式,视同购买股票、保险、房产等。
国债分为国库券和公债,国库券是一年期以内包括一年期的国家发行的债券,利率相对公债低,但比同期定期存款的利息高,流通性好,被成为金边债券。
公债是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债券,利率较高,同时风险性大和变现能力较差。
国债主要分为记帐式、凭证式和无记名(实物)国债三种。
凭证式国债:是一种国家储蓄债,可记名、挂失,以“凭证式国债收款凭证”记录债权,可提前兑付,不能上市流通,从购买之日起记息。
记帐式国债:以电脑记帐形式记录债权,通过无纸化方式发行和交易,可以记名、挂失。
无记名(实物)国债:是一种实物债券,以实物券的形式记录债权,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
政府债券的发行主体是政府。它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其他代理机构为筹集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债券,主要包括国库券和公债两大类。一般国库券是由财政部发行,用以弥补财政收支不平衡;公债是指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有时也将两者统称为公债。中央政府发行的称国家公债,地方政府发行的称地方公债。
希望采纳
⑤ 国债=国库卷
定期国债,是指国家发行的严格规定有还本付息期限的国债。定期国债按还债期长短又可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短期国债通常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内的国债;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国债;
长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国债
国债,即国库券,它是一种国家债券。
国库券、凭证式国债及记帐式国债都是国债的形式之一,都是由财政部发行的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的债券,我国在建国初期发行的国债以实物形式体现,即为国库券,又称实物国债、因其以实物券形式发行相对成本较高,且不易保管,自1994年起,我国的国债发行方式即改为凭证式国债和记帐式国债两种了。因此,记帐式国债与国库券均是国债的一种。
⑥ 求目前国内外国债研究现状(论文用)
我国货币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子市场是国债市场,这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场所。1997年6月后,我国的国债市场一分为二,形成了相互隔绝的交易所场内国债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两部分,从而杜绝了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其中的银厅间债券市场应规范运作,发展较为迅速,己经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场所。
但是必须看到,目前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过小,使得中央银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1999年全国银行问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仅为刀.4亿元,只相当于场内国债交易量的,而1997年底余额为1亿元,商业银行系统的法定准备金、备付金合计约20000亿元,则基础货币约为33456亿元,即使假定这完全系中央银行买入,中央银行所能增加的基础货币仅占全部基础货币的0.23,无法真正有效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是通过协调手段的调节实现的。其重点调控手段有:
第一,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协调配合。目前国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成为国家财政用于建设性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财力来源。要把国债变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手段,使之成为既调节产业结构,又调节货币流量,成为发展、稳定于一体的经济杠杆,国债改革还需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发行短期国债,期限在3个月、半年、9个月和一年不等,不定期常年发行,中央银厅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国债,稳定基础货币,调节社会供需总量平衡,实现稳定。二是改变国债的使用方向,提高国债的利用效率。即国债不能用于消费性财政支出,应主要用于生产建设性支出,特别是用于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债走上“有投入也有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不致酿成沉重的偿债负担。
第二,财政投资项目与银行配套贷款的协调配合。目前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重点在于财政对于贷款的贴息措施。财政贴息可以大大降低信贷资金的成本,从而真正刺激起社会的投资需求,这样会在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连带关系。把后者真正带动起来。
⑦ 研究国债规模的意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
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⑧ 中国国债上限是多少
在纽约第六大道和42街交汇点的一栋大楼上,有一块26英尺长的显示屏,这就是著名的"国家债务钟"。1989年老布什刚上台时建立了这个"国家债务钟",希望提醒美国人多为子孙后代着想,在经济问题上不要"寅吃卯粮"。
8月2日,就在距离违约最后期限不到10个小时,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获两院投票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如今国家债务钟的数字突破了美国国债法定上限14.29万亿美元,还在继续增加。
虽然美国在最后一刻避免了技术性违约,但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和全球经济冲突的加剧并没有因此改善。8月3日,中国的评级机构大公国际率先下调美国信用评级,8月5日,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
8月4日,由于担心美国经济可能陷入第二轮衰退以及欧洲债务危机迟迟不见解决,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4%,全球股市迎来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美债或短期遭减持对于中国所持有的1.16万亿美元国债而言,由于国债面临抛售压力出现价格下跌,中国持有国债面临账面损失。
由于美元是全球储备货币,美国金融市场是全球最发达的金融市场,这导致美国国债一直享有最高的主权信用评级。一方面,美国政府可以凭借这一评级优势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融资,另一方面,美国国债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流动性、最安全的金融资产。
但这种优势和信任正在发生变化。8月5日,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降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目前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维持在3%的较低水平,失去3A评级后投资者处于避险需求可能短期减持美国国债,价格走低将推动其收益率走高,新发国债成本也将上升。
摩根大通固定收益部门全球策略主管特里贝尔顿指出,信用评级降至"AA"级,美国长期国债利率可能上升60至70个基点,意味着政府发行国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每年可能因此多支付1000亿美元利息。
据媒体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曾多次公开警告,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处境危险,无论是美元贬值或美债评级下降,都可能导致中国投资美国国债的账面减值将达20%至30%。一旦抛售将引发贬值截至今年5月,美国公共债务14.3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和投资者占比31%,这意味着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被捆绑在美债战车上。
"美国此次提高国债上限暂缓债券违约,但这种解决危机的方法通过不停地印钞票继续加剧全球的流动性和杠杆率,无疑将危机进一步扩大。"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说。
美国财政部资料显示,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经78次提高债务上限,平均每八个月提高一次。自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以来,国会已经三次提高债务上限,提高总额为2.979万亿美元。
美国一个民间机构还专门开设了"美国债务钟"的网站,在这个网站首页的最中间显要位置,列出了美国社会面临的总债务:约55万亿美元。以2010年美国全年GDP总额14.5万亿美元作比较,这个数值是美国全年GDP的将近4倍。平均每位美国公民负债17.6万美元,每个美国家庭负债额达到66万美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根治美国债务危机取决于美国政府债务管理能力的提升。美国的这种以债补债的模式不会有根本的改变,这是其经济发展模式决定的。
美国国债很大一部分是由全球经济买单。截至今年5月,美国公共债务总额为14.3万亿美元,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和投资者持有4.45万亿美元。里昂证券中国策略师安迪·罗斯曼称,即使中国有可能会出售部分美国债券,这也将引起其他国家出售自己所持的美国债券,进而导致中国所持债券贬值。"对中国来说,这将是金融自杀。"罗斯曼称。
外汇储备购买力下降事实上,持有美债的风险并非来自偿付风险,迄今为止美债还未出现过偿付问题。但美债可能随着美元走软等原因,导致美债持有者被动出现损失。
中国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截至5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的第一持有主体,占比高达12%,比美联储还高出2个百分点。而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中,71%为美元资产。换言之,中美在美国债务问题上的关系属"唇亡齿寒"。
总部设在芝加哥的金融服务公司Mesirow Financial HoldingsInc.的首席经济学家斯万克说:"美国沉迷于消费,且中国是惟一一个能满足我们这种欲望的国家。想要戒掉这种瘾并不容易。"我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美元的购买力即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对外投资,因此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等其他非人民币币种的走势,将直接决定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然而,反映美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变化程度的美元指数从2005年的93.34下跌至目前的74.6附近,下跌超过20%。此外,国际上的大宗商品等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如果美元贬值这些商品的价格就要涨价,从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美元时间"网站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基数,计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购买力变化。1990年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2010年的1.71美元,也就是说,1990年需要花1美元购买的东西到了2010年要花1.71美元才能买到。
中国出口面临压力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引擎,债务问题带来的经济衰退、美元走软等问题将影响全球贸易,其中最大的出口国是中国。
美国政府此次提高举债上限的代价是未来十年削减赤字2万亿美元,这对于高福利的美国来说并非易事。
中国社科院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在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福利性开支占比高达58%,这种义务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养老)是美国历届政府竞选中承诺累积的,所以异常地刚性,很难压缩。有学者担心,削减赤字将打压不稳定的美国经济,经济衰退或不可避免。
从外需角度看,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3853.4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2.9%。中国最大的出口地是欧盟,其次是美国,欧洲同样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风险。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认为,美债危机影响下,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除了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太多办法来应对。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是,在美国债务违约问题出现后,美元走软导致其他货币被动升值,日本和瑞士上周都不得不出手干预各自外汇市场。美元走软导致的人民币汇率升值,也会抑制中国出口的增长。
⑨ 我们中国的第一期国债是在什么时候发行的
1、中国的第一期国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曾于1950年1月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实际发行额折合人民币为2.6亿元,该债券于1956年11月30日全部还清本息。
2、国债,又称国家公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是由国家发行的债券,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由于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