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场经济下国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国债的发行与交易有助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其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价格的变化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利率逾期的变化。其次,国债还能作为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国债的信用风险低,因而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回购交易来调节短期资金余缺。
发行目的
1、筹措军费
在战争时期军费支出额巨大,在没有其他筹资办法的情况下,即通过发行战争国债筹集资金。发行战争国债是各国政府在战时通用的方式,也是国债的最先起源。
2、平衡财政收支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以上三种办法比较,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采用发行国债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还是一项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可以吸收单位和个人的闲置资金,帮助国家渡过财政困难时期。但是赤字国债的发行量一定要适度,否则也会造成严重的通货紧缩。
3、筹集建设资金
国家要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此需要大量的中长期资金,通过发行中长期国债,可以将一部分短期资金转化为中长期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大型项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4、借换国债的发行
借换国债是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在偿债的高峰期,为了解决偿债的资金来源问题,国家通过发行借换国债,用以偿还到期的旧债,这样可以减轻和分散国家的还债负担。
(1)国债市场失衡怎么体现扩展阅读
购买
(1)无记名式国债的购买
无记名式国债的购买对象主要是各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无记名式实物券国债的购买是最简单的。投资者可在发行期内到销售无记名式国债的各大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和证券机构的各个网点,持款填单购买。无记名式国债的面值种类一般为100元、500元、1000元等。
(2)凭证式国债的购买
凭证式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其发售和兑付是通过各大银行的储蓄网点、邮政储蓄部门的网点以及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办理。其网点遍布全国城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购买、兑取需要。投资者购买凭证式国债可在发行期间内持款到各网点填单交款,办理购买事宜。
由发行点填制凭证式国债收款凭单,其内容包括购买日期、购买人姓名、购买券种、购买金额、身份证件号码等,填完后交购买者收妥。办理手续和银行定期存款办理手续类似。
凭证式国债以百元为起点整数发售,按面值购买。发行期过后,对于客户提前兑取的凭证式国债,可由指定的经办机构在控制指标内继续向社会发售。
投资者在发行期后购买时,银行将重新填制凭证式国债收款凭单,投资者购买时仍按面值购买。购买日即为起息日。兑付时按实际持有天数、按相应档次利率计付利息(利息计算到到期时兑付期的最后一日)。
(3)记账式国债的购买
购买记账式国债可以到证券公司和试点商业银行柜台买卖。试点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在全国已经开通国债柜台交易系统的分支机构。
A:柜台记账式国债。通过银行买柜台记账式国债,最好开通网上银行账户,直接在家的电脑上进入银行的网页,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在交易时间内就可以自由交易了。
B:投资者购买记账式国债可以在交易所开立证券账户或国债专用账户,并委托证券机构代理进行,投资者必须拥有证券交易所的证券账户,并在证券经营机构开立资金账户才能购买记账式国债。
两者的区别:银行交易不收交易费用,证券公司的交易费用大约是交易金额的0.1%—0.3%(含佣金等)。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没有交易佣金,但客户买入全价通常是低于卖出全价,如果短线买入再卖出可能会浮亏。
因为柜台记账式国债是你和银行之间进行交易,你买的时候通常价格高一点,卖给银行的时候要稍微低一点,银行通常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虽然没有交易费用,但当天买进卖出的话银行会赚取你的差价,相当于交易成本。
通过证券公司系统买卖记账式国债,跟买卖股票一样;通过委托系统下单,很简单,输入要购买的国债代码,再输入交易数量和价格就可以了;一般开户过后,证券公司和柜台银行会给操作手册。
Ⅱ 在市场失衡状态中,供给过剩图怎么看
供应过剩还是需求过度都是从供需曲线坐标上的一个点来看的。
当蛋卷的价格为$2.5的时候,消费者觉得售价过高,愿意在这个价格购买的需求量仅仅为4,而生产商觉得有利可图,大力生产,供给量为10。 10-4=6,这多出来的6就是供给过剩的数量。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此时生产生会降价促销,直到售价为$2.0的时候供需平衡为止。
当蛋卷的价格为$1.5的时候,消费者觉得便宜,愿意在这个价格购买的需求量为10,而生产商觉得无利可图,仅仅提供4的供给量,此时10-4=6的6就是短缺的数量。此时,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生产商为了增加利润将提价,直到售价为$2.0的时候供需平衡为止。
Ⅲ 分析市场失衡的原因及失衡的具体情况
市场均衡
市场交易行为中,当买者愿意购买的数量正好等于卖者所愿意出售的数量时,我们称之为市场均衡,也可以称之市场交易均衡量.
那么当市场中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时,市场就处于失衡状态,造成失衡的原因有垄断、最高限价、最低限价、信息不对称等等。
当市场失衡时,市场上可以会出现供过于求,导致一部分厂商的商品卖不出去;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导致一部分消费者买不到商品。
Ⅳ 市场失衡的原因及其表现
最突出表现就是垄断。市场自发配置资源会表现出很多不平衡,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原因就是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通过市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而资源总是有限度的,所以其他人占有的资源就要少。
Ⅳ 市场失衡可能性、表现及原因
最突出表现就是垄断。市场自发配置资源会表现出很多不平衡,富者越富,穷者越穷
原因就是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可以通过市场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而资源总是有限度的,所以其他人占有的资源就要少。
Ⅵ 政府如何根据宏观市场失衡的表现选择宏观调控的手段
以前经济学家喜欢乱世用重点,经济危机中采取比较极端激进的宏观调控手段,比如罗斯福新政。现在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及时经济危机中,也应该采用适度的宏观调控。
所谓适度宏观调控,就是允许经济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波动,努力防止剧烈波动;在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一定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内在规律得以有效贯彻,追求有序的市场经济,使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实行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不引起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实行紧缩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时不伤及健康的经济,更不能引起新的危机。
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货币和财政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调节国内消费与投资的社会需求,并通过计划经济协调经济决策。在金融危机来临时,扩大内需,放宽信贷,引导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引导资源的更加合理分配,这都是国家在应对危机以及调整市场经济的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以干预主义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过度宏观调控政策没有给经济危机留下充分发挥其正面调节作用的机会,使经济体只能在带病状态下发展;以自由主义经济学为依据的政府无为政策,任凭经济危机自由来去,肆意破坏生产力。所以,通过市场的反应掌控对经济调控的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既不能一味地想去消除、抚平危机,更不能放任不管,让市场经济自由发展。
Ⅶ 国债是怎么浮动的,为什么也有涨跌的情况有哪些因素来影响它
国债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国债政策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参考。
一、我国中长期国债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Ⅷ 国债的市场行情涨跌因素主要是什么
影响国债的市场行情涨跌因素主要是: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的涨跌(利率涨则除浮息债以外的记帐式国债要跌),CPI的涨跌(CPI的上涨一般会导致一年期银行存款的利率的上涨),股市的走牛/走熊(一般来说,走牛债市会被抽资即记帐式国债会跌,走熊债市会被注资即记帐式国债会涨),国家的财经政策(如允许机构减小债券持仓比例等等)。。。。
Ⅸ 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失衡会怎么啊
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失衡会对,嗯,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还有社会治安,嗯,外贸进出口业经济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做到工程的话诶要在中央调控下使用指引去做就可以了。
Ⅹ 国债市场的调节
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较弱
主要问题是我国短期国债缺乏,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场外市场发展滞后,直接制约了国债交易的活跃程度,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辐射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我国在已经发行的国债中,大部分以中期国债为主,如1999年以来,财政部在全国银行间发行债券总额中,中期国债占95.7%,国债的平均偿还期限为6.6年,短期国债仅占4.3%。而西方发达国家短期(一年以下)国债一般占全部国债的40%~ 50%。而短期国债市场是一个主要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市场,是中央银行表达货币政策意图的场所。在这里,国债流通品种局限于能满足公开市场业务需要的短期品种。因此,短期国债市场的缺乏,使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无法发挥应有的调控功能。
第二,国债的持有者结构不合理。国债在不同的投资者手里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个人持有者所持国债比例较大,国债流动性就较差,二级市场交易就不活跃。国债市场主要发挥筹资的功能,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国债所占比例较大,则国债的流动性就强,二级市场的交易就活跃,国债市场的调节功能就强。
从20世纪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国债市场持有者结构来看,个人对国债的持有份额基本上保持在 10%左右,而商业银行、共同基金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则成为国债的主要持有者。1996年底,在国债持有结构中金融机构持有的比例,美国为50%,英国为80%,德国为60%。这样的格局不仅便利了国债的发行,而且市场流动性较强,因为在国债市场上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上,最适宜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应当是机构投资者,只有机构投资者才会出于流动性管理的需要而频繁地进行国债交易。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足够的证券来源。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个人、企业、机关事业团体等。从1993年开始,国债的持有者就开始集中在个人、金融机构及社会保障基金等部门。其中个人是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从1992年到1998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上看,个人国债持有量占国债发行量的比例从未低于50%,有些年份高达70%以上,新发行国债的40%左右也都被个人投资者认购了。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大量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大部分被商业银行持有,商业银行持有债券的比重虽然逐渐增大,但也仅占到银行全部资产的10%左右。这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债持有者结构,一方面增加了国债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使可流通国债数量严重不足。因为个人投资者一般都属于期满兑付型,而且个人进行国债交易很不方便,成本高,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严重阻碍了国债市场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公开市场操作缺乏足够的载体。
第三,国债场外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这是因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吞吐国债的数量相当大,仅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撮合成交难以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而场外交易为其提供了重要场所。发达国家国债绝大部分在场外交易。如规模居世界第一的美国国债市场,其二级市场交易量的99%是在场外交易的。规模居世界第二的日本国债市场,1994年,其场外市场交易额占国内交易的99%。国债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三的德国,近几年来,其场外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85%—91%。而我国国债二级交易市场基本限于证券交易所中,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居主导地位,占上市流通量的90%以上。这种状况显然无法满足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需要。还有,加入WTO后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游资”进入国债市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金融风险。如果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中央银行则难以通过公开市场对国债的买卖来平抑这种风险。
第四,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严重不足,大部分国债成为机构持有者的优质“不动产”,限制了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和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三项指标:一是换手率的高低,二是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三是市场交易量的大小。我国国债市场总体流动性不足,尤其是换手率不高,大额成交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现货交割量小。国债流动性不足必然会使国债二级市场上形成的市场利率无法及时、灵敏、准确地反映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和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也必然受到严重限制。
由于目前我国短期国债发行品种较少,国债市场缺乏国债期货和国债期权交易,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不活跃,又不能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国债交易,使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较弱,从而削弱了机构投资者在国债市场上利用短期国债调度资金、利用国债期货、国债期权对冲利率风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