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债券融资 > 分析国债规模需研究的问题

分析国债规模需研究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1-08-04 20:06:22

A.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有

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有银行的高额理财和一些保险业对国债都有影响

B. 研究国债规模的意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
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C. 影响国债的负担因素有哪些

国债的适度规模客观存在,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往往很难把握其具体数量界限。某些国家现行的关于国债规模的警戒性指标,诸如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GDP)不超过60%;国债依存度(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不超过20%;国债偿债率(当年债务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不超过10%;当年财政赤字/GDP比例不超过3%,等等,只是起警戒作用的一般性经验指标,并不一定与其他各国的具体情况吻合,特别是难以适应对各国某个特定时期国债适度规模的判断。这就需要从国债规模的影响因素出发来进行必要的分析探讨,以求科学认识国债发行的需要和可能,进而讨论和决定较为适宜的国债规模。

在现实经济中,影响或决定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从宏观经济来看,诸如经济的发达程度、当时的经济周期区位、经济的增长率和效益指标、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水平、全社会投资规模和结构合理性程度、财政收支状况和金融深化程度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国债适度规模的大小。从国债自身的运作来看,国债的管理水平与结构状况,诸如筹资成本、期限安排、品种搭配、偿还方式和国债资金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效益,均会构成决定国债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

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因此国债政策措施应首先注重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从我国现阶段情况看,与国债规模相关的首先是赤字问题,在赤字完全以债务弥补的情况下,政府赤字债务规模的合理确定就成为合理确定国债规模的关键。从理论上说,只有当年赤字债务额与当年净储蓄额相等时,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均衡,才是最佳的赤字债务额。当然,这是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的,如果再考虑政府赤字开支的扩张效应(即带动相关社会投资的增加),那么实际的赤字债务额要小于静态的社会净储蓄额。具体情况如何,则要视赤字开支扩张效应的大小而定。如果当年赤字债务额超过社会净储蓄,那么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即或者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动因,或者对社会有效投资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从长期来看,这些后果均会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徒增国家财政的未来负担。反之,若当年赤字债务额远远小于社会净储蓄,又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那么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利用不足(即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减缓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阻滞财政收入的增长。

纠正社会投资的偏离度

另外,如果社会投资在总量上达到一定规模,但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就必然和理论上所说的社会有效投资规模存在着相应的偏离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债务筹资存在的必要性之一,是纠正社会投资的偏离度。我国一直存在、而且目前依然存在着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实际上体现着社会有效投资的不足,从而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国债筹资的形式来形成有效投资以矫正投资的偏离度。当然,政府行为是否能够达到这一点,则取决于政府的效率和经济预测、决策、管理水平的高低。政府对投资偏离度的矫正方式及效率不同(如政府直接投资或举债贴息引导投资等),也同样会影响因此而引发的国债规模。政府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或方式组合,要视当时的具体经济环境和诸种影响制约因素,以效率为基点而定。

政府管理水平及信誉

再有,从社会经济总量方面对国债适度规模进行的探讨,还必须结合政府管理与财政实际运行状况。这是因为政府或财政作为国债的负债主体,其本身的管理水平和信用状况也制约着国债规模的扩展。政府因信息不全或自身的行为缺陷,往往导致对社会经济形势预测不准、决策时滞大,乃至于决策失误,不但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有时也会加重政府的债务负担,并影响政府信誉。总的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举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是以宏观的、社会综合的效益为主,而不是具体的微观经济效益的简单加总。这使得政府债务资金的支出效益往往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未来增加的潜力与后劲)、社会人均收入的提高(或形成未来提高的空间)、社会基础设施的扩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公共服务的改进等方面。问题在于,政府决策者的行为并不总是直接体现为社会效益与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确实决定着政府信誉的有限性(尽管我们常常认为政府的信誉是最高的),而且,就应债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私利和公利的协调配比问题,以及对政府的认知和评价问题。这样,即使在国债资金运用较为合理的条件下,国债的依存度和国债的负担率的评估仍然联系着社会对政府信誉的主观评估,也同样体现为国与国之间政府信誉的相互评估指标。国债规模的警戒性经验指标实际上反映了对政府经济行为的信任度指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制政府行为的指标。云掌财经为您解答

D. 国债管理研究的内容提要

近年来,国债管理与国债市场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债管理是制定和执行政府债务管理策略的过程,以满足政府筹资需要,达到成本和风险管理目标,同时实现其他政府债务管理的目标,例如建立和发展高效、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
本书在对国际经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国债管理进行了研究,包括国债管理目标与传导机制,国债规模管理,国债发行管理,国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运用国债管理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国债管理与货币政策、现金管理的协调等。在对我国国债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发展的目标和若干建议。现对本书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作以简述。
本书共分9章。导论、结束语单独成章,正文部分7章。
第1章,导论部分。导论部分首先对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基本概念加以说明;其次从国债对经济的影响和债务风险的角度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归纳,对国债管理和发展国债市场的意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在厘清本书的研究方法和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指出本书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国债管理的目标、传导机制与政策协调。国债管理的目标包括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两个层次。国债管理的基本目标包括债务成本最小化和债务风险最小化两个层面。国债管理的最终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公平、资源有效配置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在债务管理目标之间有时也存在冲突,政府需要在筹资成本最小化或风险最小化之间进行选择,实现长期债券与短期债券的最佳搭配。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债券品种,国债管理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国债规模的确定,国债期限品种的设计,国债发行对象及方式的选择,国债发行利率的确定,国债买卖和回购,衍生工具的运用等,债务管理者运用上述政策工具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通过传导机制最终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同时,国债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联系密切,也是两大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的结合点。这些内容都将在本章中加以论述。
第3章,国债管理国际比较。本章基于各国债务管理者多年的探讨与实践,提出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发展的最佳途径,并对市场发展的若干问题,新兴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国债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等进行了阐述。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在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发展方面积累了不同的经验,本章分别作以介绍。近年来,许多OECD成员国财政出现了预算盈余或赤字减少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为对债务资产进行重组,抵消发行量减少对流动性的冲击,许多国家采用了类似的管理技术,包括转换操作,旨在提高市场流动性并将新发债券和余额债券整合到较大规模基准债券的发行。本章从不同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国债管理和市场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第4章,国债规模管理——兼评国债风险。对适度国债规模进行合理约束的关键是如何确定一定时期内国债规模的界限,从而有效防范国债风险和财政风险,这是本章研究的重点。本章首先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适度国债规模指标进行了分析,对国债规模增长的稳定负担率条件、国债规模增长的临界值模型进行了归纳,指出指标临界值的确定不应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应根据本国的经济体制、财政收支情况和市场发展情况综合考虑。
然后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债规模风险、发行风险和偿还风险进行了评价。如果从债务负担率、赤字率和居民应债率的角度分析,基本得出目前我国国债的规模并不过大,总体上仍是适度的结论。只要我国能维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采用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保证国债实际利率不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率,同时基本将赤字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努力提高国债投资效益,那么国债规模就是可持续的,就不存在大的财政风险,债务危机就不可能发生,适度的国债发行会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贡献。但如果从偿债率的角度考察,通过对未来几年的预测,本书认为我国偿债负担出现逐年加大的态势,必须加以足够重视。财政部作为国债发行体和国债管理者,在保障政府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应把降低债务的利息支付作为债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国债成本优化的基础上均衡偿债支出,避免财政风险。最后,从国债规模管理体制上看,许多国家经验表明国债余额管理是控制国债规模的有效方式。在这种体制下,债务管理者对国债政策的运用相对灵活。我国以余额管理制度取代传统的发行额管理制,这将对国债管理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章将从多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第5章,国债管理的基石——发行管理。国债发行是国债管理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发行方式对政府筹资的效率和成本影响很大,而采取何种发行方式又受到国家的经济、金融体制与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制约。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目前所采用的国债发行方式主要有直接发行、连续发行、承购包销和公募招标四种方式,选择合适发行方式的原则,应是能够反映债务管理的目标取向,并且能够发挥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有效工具。在对各种发行方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本章对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的演变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价。国债的成本管理是国债管理的关键,在国债管理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降低国债的成本,包括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发行市场,适时进行相应的国债转换和买回,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债结构管理包括对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应债主体结构等方面的管理,其中核心问题是国债期限结构的选择问题,合理的期限结构将会促进一级市场的发行和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国债期限结构的特点受到国民储蓄、居民消费、金融体系特点、投资者结构、政府资金需求结构以及二级市场流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发行新债时,国债期限长短的确定以及长、短期国债如何搭配是国债管理的具体内容。考虑到债务管理筹资成本最小化目标与流动性目标的冲突,本章在期限设计中将筹资成本目标与国债流动性目标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之上,引入政府效用损失函数,对国债最优期限模型进行了推导。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国债品种创新的主要思路,即发行储蓄债、指数债和本患拆离债,同时认为引入预发行是发行机制创新的路径之一,提出了预发行方案的初步设计框架。
第6章,国债管理的关键——建立流动性的二级市场。国债的一、二级市场必须同步并行发展。国债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在一级市场顺畅发行,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国债二级市场,也只有高流动性的国债二级市场,才能够形成较为合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同时,高流动性的国债二级市场还是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和确定金融产品价格的良好场所。
本章首先结合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对国债市场流动性问题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流动性度量的指标包括紧度、深度和弹性。影响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包括产品设计、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信息披露和税收等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债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建立有深度的、流动性的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的途径包括交易的竞争性结构,将税收对流动性的负面影响最小化,提高交易信息的透明度,标准化交易和清算操作,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确定核心资产,满足基准债的市场需求,完善回购市场和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培育机构投资者,充分的市场监管等。然后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本章对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改善我国国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一是提升国债基准利率的功能。虽然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尚不足以发挥基准利率的功能,但如果能够优化国债市场结构和交易机制,国债应能担当起基准利率的职能。
二是培育和完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微观结构有着普遍而深入的影响,不仅提高了清算和结算的效率,并且有助于金融资产的准确定价。三是逐步建立统一互联的国债市场体系。我国国债市场的分割格局是从1997年商业银行从交易所市场撤出,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开始,目前市场分割是完善市场体系和提高市场效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国债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推动统_互联市场体系的建立,包括市场参与主体对交易场所的自由选择,统一的登记、托管、结算体系的建立等。四是完善做市商制度。借鉴国外市场发展经验,做市商制度是对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间国债市场虽然也存在做市商制度,但是有行无市的困扰一直存在。为此,应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最后,提出了提高完善市场流、动性的相关政策建议。对上述内容,本章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阐述。
第7章,国债管理与金融风险防范。国债作为政府信用工具,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部。国债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国债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运用得当,可以促进金融业的稳定与发展。如果配合出现偏差,就会危及整个金融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加强国债市场运行中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十分迫切。本章首先对国债管理和国债市场运行的风险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结合亚洲国家在危机之后纷纷迅速发展国债市场的实例,分析了国债管理与国债市场发展对防范金融风险的意义。反思亚洲金融危机,理论界和债务管理当局开始认识到债券市场发展的落后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韩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迅速发展国债市场,从而较快从危机中恢复,中国则从1998年实施以增发国债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特点的积极财政政策,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金融风险,上述例子充分说明国债市场发展对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应是亚洲国家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的选择。最后,考虑到中国商业银行是国债市场的最大投资人和持有者,在利率上行的通道中将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本章从印度的实践经验角度,分析了政府从管理者角度应如何对国债的最大持有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提供有效的避险机制,同时提出应积极发展衍生工具市场以应对利率风险,如完善国债利率掉期,并对我国恢复国债期货交易时机是否成熟进行了探讨。
第8章,国债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货币政策的协调。本章首先对现金管理的含义与目标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国际经验,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意义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债务管理与现金管理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库现金管理是指财政部通过定期发行短期债券和每天运作国库现金等主要方式,以实现熨平国库现金流量波动,优化政府财务状况,提高国库现金使用效率,实现政府借款成本最小化、政府储蓄和投资的回报最大化,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等目标。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债务与现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一致的。也就是:“使政府的长期债务融资成本最小化,控制债务风险,以最低成本的方式管理财政部(即中央政府账户)总的现金需求,同时实现与货币政策目标相一致”。国库国债管理与国库现金管理,既有交叉,又有差别,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在我国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初期,主要实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操作方式,而买回操作则是债务管理和现金管理的主要协调工具。本章结合欧盟成员国和美国的经验,对国债买回操作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从2006年起,我国开始参照国际惯例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结束多年来的年度发行额审批的方式,这将为我国国债管理、货币政策以及国库现金管理协调奠定制度基础。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财政管理的成熟度和透明度,同时短期国债的滚动发行也可以为债务管理、现金管理和货币政策提供更加灵活的手段与更加丰富的工具。另外,国债管理、现金管理与货币政策运作在机构设置与政策决策上应实现彻底分离,并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实现在操作层面以及必要时候开展高效的协调配合。
第9章,结束语。本章首先对全书的基本结论作以归纳和总结,然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国债管理的目标和国债市场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我国国债管理的目标从长期看应是政府的债务融资成本最小化,控制债务风险,同时实现与货币政策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建立一个统一、互联、开放、安全、高效的国债市场,其中建立流动性的国债市场是关键。

E. 国债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国债的_____能力和_____能力

影响一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有很多,初步选取的数据变量包括当年的国债发行额(x0),国内生产总值GDP(x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x2)、财政收入(X3)、财政支出(X4)、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x5)、国债还本付息额(x6)、当年国债余额(X7)。选取以上系统变量的原因是基于传统研究对国债发行规模所受影响因素的考虑。
答案应该是国债还本付息额(x6)和当年国债余额(X7)。

F. 从依存度看国债规模大,而从国债负担率看,国债规模不大,你对此问题如何看

国债依存度是国债收入与中央财政支出之比,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5%-35%左右。我国国债近年依存度高达80%左右,这是因为:1、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总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高;与此对比,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一般为45%-55%左右;2、我国中央财政在国家总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长年维持在52%-53%左右。即我国的中央财政支出基数低于国际标准水平。我国的低国债负担率恰恰说明了我国国民收入高,只不过是大部分为国民所持有。需要支出的是,我国的国债规模近年已相当高的增速增加,需要引起警惕!

G. 简述衡量国债规模的相对指标及意义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状况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H. 我国当前国债规模是否适当!!!

我国著名财政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何盛明教授曾经说过:

我们的财政政策和国债政策从来都是为实现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服务的。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物价水平总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鉴于此,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又进一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济各项指标下滑的趋势得到控制。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8%,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7.1%。
认识我们的债务规模,关键就要看国家财政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实施反周期调节的经济效果如何。至于在亚洲金融危机得以缓解,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复苏以后,我们的财政政策将如何改变,则需另当别论。但从今年的经济形势来看,还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到我们国家,国债规模的大小,我想应该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分析。笼统地说发债空间大小与否,我认为不具体,也是没有说服力的。我们国家从1993年开始实行宏观调控,并在1996年顺利实现了经济软着陆。但是,在软着陆以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开始暴露出来,这集中表现为结构性矛盾、制度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而且,这三种矛盾交织并发、错综复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可以说反映了三大风险、三大困境,即国有企业处于困境,银行处于困境,财政处于困境。鉴于这三大矛盾同时并存,要摆脱困境,当然要从经济入手,从企业入手。而国民经济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国企改革的深化,都离不开财政和银行的支持。但是,在这三大矛盾、三大困境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回旋余地就不是很大了。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矛盾,那么,我国的国债规模究竟要搞多大呢?
衡量我国国债规模的大小,既要考虑到我们的财政政策是为经济服务的,不能够只求财政平衡而放弃总的经济目标,又要从客观形势出发,考虑到财政自身的运行问题。我们可以用两个总量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的大小,一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的比重,按国际标准不能超过3%;二是债务率,即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以60%为警戒线。从公开的数字来看,目前我国的赤字率还不高,好象发债空间还比较大,但是如果考虑到其他一些隐性赤字,就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警戒线了。更重要的是,分析赤字率时,我国还有几点与西方不同。第一,我国的债务余额积累是从1982年开始的,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有了近二百年的历史,因而其债务率远远高于我国;国与国情况不同,债务率不具有可比性。第二,我们的财政能力也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12%,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比重都在30-40%,财政能力比我国要强得多;而我国的财政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点在比较债务率时必须加以考虑。第三,我们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还很不发达,发行的国债还不能直接进入资本市场流通。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资本市场应当说是比较成熟的,无论国债发行多少,都能进入资本市场流通,通过市场的循环消化,债务问题便很难暴露;并且,西方一些市场经济国家即使没有财政赤字,也要发行国债,以便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以说,为什么西方国家债务率高于100%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道理就在这里。因此,我们在作国际比较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发债的空间应该说不是很大了;我认为,现在财政已经尽力了。
1998年以来我国适度增发国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二是为了扭转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是实施反周期经济调控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亚洲一些国家已经相继走上了经济复苏的道路,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减退。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趋缓,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物价也出现止跌迹象。因此,我们的反周期调节也将告一段落。在经济运行恢复正常以后,就要注意解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都应当以此作为调控目标。这些问题不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但有一种倾向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那就是不分具体情况,一味地依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需求不足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出现买方市场时,需求不足是一种常态,主要应当靠市场进行调节,宏观调控政策应当处于辅助地位,其作用效果是有限的。过分依赖财政政策调整市场需求,事倍而功半。处理不好,还会导致债务危机。而债务危机反过来又会对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崩溃就是一个明证:首先是债务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爆发。因此,国债政策也是要谨慎使用的。

阅读全文

与分析国债规模需研究的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