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债券融资 > 采访私募基金

采访私募基金

发布时间:2021-08-05 05:50:05

Ⅰ 千亿私募遭遇大幅赎回,基金管理人是如何回应的

2021年以来,市场风格变化比较剧烈,且波动明显大于往年,从2020年底到农历新年,市场风格变化非常极端,风格因子被大大撤回,我们一直严格控制着单单的比例(模式单的比例, 虽然产品净利润还有很大的撤回,但撤回的原因与传言中的抱团股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的持仓分散度非常高,所谓重仓抱团股是恶意谣言。 1月下旬以来,产品确实有一些净报销,但报销量占我们整体管理规模的比例不高。

投资是长期的事,量化投资也不例外,有业绩不好的时期。 市场上确实有一些谣言,但这些谣言不是无中生有,就是扭曲了事实。 长期以来,明开封投资公司的员工以理工科背景为主,公司整体氛围以投研为主,可能不重视与外界的沟通。 以前出现恶意谣言时,我们也相信谣言停在智者身上,没有做太明确的工作。 我今天也想利用这次采访的机会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公司的文化和我们对量化投资的了解。

Ⅱ 私募基金变现性差吗

私募基金变现性差吗?是的私募基金有封闭期,在封闭期内是无法赎回的,赎回也是要有时间的。

Ⅲ 一家私募一般员工几个人

“医药一哥”姜广策给出的答案是:一个。

2013年初,在业界好友和众多微博“粉丝”的支持下,姜广策成立了德传基金。这位在医药行业浸淫十二年之久的博士后,独立成立公司做医疗行业基金的第一年就“一炮打响”,为用户创造了50%以上的净值收益,完胜所有公私募同类基金。

“我没有花过一分钱营销费用,没做过一场路演,连个PPT也没有,公司网站也没有。”姜广策说,自己是把分散投研精力的所有事情都省去了。因为他深知,“赚取超额收益才是私募基金的灵魂。”仅靠微博的“粉丝”和过硬的业绩,德传基金成立第一年管理规模便增长了三倍。就在众多新公司扎堆地价昂贵的金融中心、80%的私募在为如何做大规模绞尽脑汁的时候,姜广策早已轻装上阵,奔忙在调研“黑马”的路上。

扎根医药园区的医疗基金

驱车赶赴德传基金所在的张江园区路上,会途经很多大大小小的中外资药企。德传基金就扎根在众多医药大楼中的一幢——医药促进中心里。楼道里不时穿梭的白大褂、医学设备发出的嗡嗡声响,让前来采访的记者有种“穿越”到医学院校之感。

“我平时跟金融圈的人交集不多,主要都是跟医药行业的人在一起。”姜广策开门见山,我寻找个股不依赖卖方报告,都是一手调研的结果,和行业的人交流能更好地帮助我挖掘独家品种。

德传医疗基金首战告捷也得益于独家“黑马”——东北制药的挖掘。这是只地地道道的黑马。2009年到2014年,东北制药股价从29块,一路跌到最低只有五六块钱。五年里,没有一篇行业报告,也没有一个行业研究员覆盖。

姜广策从业内观察了解到,这家在K线图底部沉睡多年的“老国企”基本面正在好转: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亏损幅度日渐收窄,而管理层更换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更让他坚信企业“拐点”的到来。一切悄然间转变的迹象让他大胆加仓,至今获利颇丰。

这正是典型的姜广策模式——关注长期无人关注的企业,率先把握企业拐点信号,先人一步重仓。2009年,还服务于券商卖方的姜广策就曾挖掘到“三宝”——昆明制药、星湖科技以及现代制药,他投资昆明制药的逻辑至今还在医药行业广泛流传。

“你需要知道这些企业的状态,正在发生什么,而不是停留在冷冰冰的数字上。”正是基于对精准判断基本面的执着,姜广策一年有将近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调研。200多家医药企业中,超过一半的企业留下了他的足迹。

姜广策坦言,在全流通时代到来之后,最能掌握企业动向的就是公司大股东,了解他们对资本市场的诉求也是姜广策最重要的调研目的之一。“这些都是私人关系,别人取代不了的。”做过十几年“行内”人的他,与大股东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此外,德传基金还有一个更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对于股指期货的运用。曾经在2010、2011年短短两年时间里经历过“牛熊”市的姜广策,深知做单一行业基金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011年就开始用自己的钱试水股指期货。

从最初“一天亏损30万的痛苦”,到三四年间积累了2000多张交割单之后的游刃有余,姜广策逐渐获得了的利用期指稳定获利的盘感。在目前的医疗基金中,姜广策十分在意对冲操作,总会保留十分之一左右的仓位在股指期货中。

盘感渐入佳境的他,“期指贡献的利润有时比股票还要多。”“两头”不靠的轻资产模式众所周知,私募基金发展过程中,渠道费用是很大的一块支出,在20%的业绩提成中,接近7%左右是付给渠道的。姜广策的基金,除了不靠卖方研究员,还不靠渠道销售。这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德传基金发行靠什么?

颇令人匪夷所思——姜广策的微博“粉丝”。

“2013年1月,公司注册了以后就在微博上说了一句,德传基金公司成立了。本来也没抱太大希望。结果很多客户就冒出来了,几百万几百万的打过来了。”姜广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基金最初的份额竟然来自这些素未谋面的粉丝。

无心插柳柳成荫。姜广策新浪微博有个实名注册的账号,过去几年,每天都会和网友交流一些投资思考、心得。没成想倒成了最有效率的营销平台。他的粉丝中很多都是对股票、医药行业投资有兴趣,看他的微博看了两三年的人。现在想来,“这些人可能是看久了,觉得姜博值得信任,不忽悠。就把钱打过来了。”姜广策没有让这些信任他的粉丝失望。从2013年4月基金成立之间,德传医疗行业基金录得50%以上的净值增长,完胜所有公私募同类基金。

姜广策认为,自己的基金有两个特色:总结起来叫“两不靠”。一不靠卖方分析师提供服务。所有的投资品种,尤其是重仓股都靠自己挖掘。另外就是不靠渠道,不需要券商、银行、基金帮忙找客户。客户都是姜广策自己找的。与机构的合作只停留在提供交易通道、资金结算等后台业务上。

“我这个基金成立没有一分钱营销费用,没有一场路演,连个PPT也没有,公司网站也没有,简介也没有。”姜广策说,自己是把所有这些可能影响集中在投研上的东西省去了。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基本面研究、调研上。

今年,德传基金与中国医药信息中心共同编着了《中国重点医药上市公司及产品线点评》。“你看有哪家私募基金会这么做。这是我们自己对于基本面的独家研究,同时我也愿意和市场分享。”在姜广策看来,这种“两头不靠”的私募基金,才能真正走得更长远。

“公募的医药基金业绩都差不多,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接受的都是同一波卖方的服务。他们没有超额的东西。我们现在一年的业绩远远超过所有的公募基金。凭什么?我们有独家的东西。”二不靠银行、信托帮忙找客户。这些渠道带来的客户很多其实并不成熟,承受不了波动,牵涉很多精力,也是姜广策不欢迎的。

“找过来的这些客户是认同我的,我和客户之间平时交流沟通不多。他们也不来烦我,我也不需要应付他们。他们只要享受净值上涨就行了。帮我节省时间也就是帮他们赚钱了。”产品不靠“吆喝”靠实力,省去了大量营销费用;又是单一行业基金,不需要雇其他行业研究员;资金清算等后台工作也都外包给鹏华基金公司,姜广策的公司大部分时间只有他一个人。就在私募界很多公司还在为生计发愁时,姜广策已经用这种“两头不靠”的轻资产模式创造着行业最高毛利。

不过,姜广策表示,这种“一个人”的轻资产模式只符合创业前期,随着未来管理规模逐步增加,也会适当增加人手,带出一个团队。“但这都是在业绩做上去的前提下,规模增长之后要考虑的问题。”

打造综合医药基金平台

“要么唯一,要么第一。”姜广策的这句博客标语,不仅体现在他现在的管理模式上,也烙在了对公司的未来规划上。

近期PE界与医疗产业合作“风起云涌”。两者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帮助医疗企业进行产业收购、市值管理管理成为时下最“火”的事情。

“中国医药工业分散度太低,前100强占医药总份额不超过三成,市场还是很分散。医药会出现外延式并购的发展模式很正常,医药行业出现大浪淘沙的阶段,机会特别多。”然而,在为上述做法“点赞”的同时,拥有广泛业界资源的姜广策却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他希望能够介入PE的上游VC(风险投资)行业,在医药行业“两头”赚钱。

“我觉得医药投资这个链条里面,最值得做的就是两端。最早的就是VC,以及二级市场投资。”姜广策认为,投资医疗行业的早期项目,代价很低,但一旦成功收益最丰厚,但只能业界的人来做。二就是二级市场基金,如果做到得好收益会比较稳定,同时因为股票交易,流动性很好。而中间PE并购这一段最难做,因为竞争最激烈,项目都抢得很贵。好的医药企业,很难投进去。而那些现金流不好的企业多数不值得投资。

姜广策谋划的棋局是:在业界发掘有潜力的医药药品、项目、技术,用VC基金投下来,培育数年,再卖个二级市场的上市公司,打通整个产业链条。

“我的目标就是把德传打造成一个国内医药的综合性平台。所有这些根本宗旨,还是要围绕为医药企业服务这个角度。医药行业基金做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的桥梁。服务于行业,分享成长。”国内基金公司贯穿一二级市场的不少,但想做单一行业产业链基金平台,姜广策还是第一人。

“市场忽略了细分行业基金的能量了。”姜广策说,“现在经常会有公司主动联系到我,让我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赚钱机会会自己主动找上门来。这就是专注行业的力量。”谈及未来的目标,姜广策说,是要做全亚洲最优秀的医药行业基金。他的梦想不是“天马行空”,而有着坚实的现实土壤,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

“在美国、欧洲都有非常优秀的行业基金,作为医药业最大的市场,我们没有理由缺席。”姜广策庆幸,自己此前在这个行业沉淀这么多年,又曾是第一个在国内成立行业基金的人,已经夺人先机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服务好一个客户等于赢得十个客户

姜广策的办公室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两面墙都是人文、历史、投资等各类书籍,与外表斯文的主人十分搭调。德传基金的名字也来自这位医学博士后读过的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句子。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意思是,一个人光明磊落,美名就能自然流传下去。

与姜广策交谈,“做人”是他经常提及的词汇。“我现在做基金和以前‘卖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要让别人接受你这个人。”姜广策坦言,之所有能够在微博“粉丝”中获得如此之大的支持,也是源于自己“爱分享,不忽悠”的为人,“有些人看你微博两三年下来,自然就会对你有所了解,没有人能装两三年这么久。”同样,目前去调研、跟公司大股东、董事长交流,也只能靠自己去。他说,要让别人认同你这个人,觉得你姜博士,我们相信你,觉得你可以给我们带来资源。而不仅仅是因为你这一点点基金。

“我们这点规模跟公募比起来算什么?只是他们的九牛一毛。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做人。”此外,着眼于基金长远发展,德传基金还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设立了“德传奖学金”,每年奖励品学兼优的十名药学博士。“这在私募基金中也是少有的,虽然我们还只是个小私募,但也不忘回馈社会,并为基金发展做长远的人才布局。”与此理念如出一辙,德传基金也不急于扩大产品规模,而是先集中精力把业绩做好,让每一个进来的客户都赚到钱。

“到现在为止,每一次打开申赎,德传医疗基金都是净申购的,没有一个客户赎回。每个客户也都是赚到钱的。”姜广策说,未来三年也不会发新产品,而是专注把这个产品做好,给每个客户都带来绝对回报。

因为,“服务好一个客户就等于是服务好了十个客户。”“让业绩走在规模的前面,而不是相反。”

Ⅳ 张民耕的人物专访

张民耕: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借船出海”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13年注定是房地产基金年。随着6月份《新基金法》的正式实施,房地产私募基金终于从“地下”走到“地上”获得了参与资产管理公平竞争的合法身份。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白皮书》显示,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298起针对中国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涉及投资总金额为186.67亿美元。
然而在上有监管层对房地产行业的严厉调控,下有“大资管”时代各路金融诸侯群雄逐鹿的夹击,房地产私募基金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9月13日,在清科集团举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基金高峰论坛”上,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会长张民耕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在“大资管”时代背景下,各个资产管理机构纷纷以房地产基金的形式进入房地产金融领域,这对房地产基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当各类金融机构都在挤压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时,我们不妨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进行银企合作,也就是所谓的“借船出海”。
中国房地产报:从2010年起,房地产私募基金在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请对目前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现状做一总结?
张民耕:按照清科的统计,中国房地产基金存量规模到2012年超过了120亿美元。但是我觉得由于中国房地产基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收集数据非常困难,这120亿美元当中肯定有许多没有统计进去,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应该在120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美元,相当于1500亿人民币。而今年房地产基金会有一个飞速的提高,由于进入全资管年代,房地产基金的人民币计量估计可以突破3000亿元。
中国房地产报:大资管时代,房地产私募基金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哪些挑战?
张民耕:2012年第三季度以来,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政,主题就是放松管制,旨在给其他金融同业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松绑。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公募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进入“全资产管理时代”,并且纷纷向房地产投资基金渗透,抢食房地产基金蛋糕。
最大的挑战是挤占房地产基金的市场份额。金融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汇集资金,这一点恰恰是房地产私募基金的劣势。
另外,金融机构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的项目选择、资金募集、人才聘用、技术技巧等方面都会产生全面竞争。譬如, 经过半年多时间,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规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基金专项子公司2013年6月底的规模为1500亿元,7月底已突破3000亿元。当然这些资金不会完全进入房地产领域,但是如果进入了一半,这个资金量也是极其巨大的。所以我对今年房地产基金可能会有三千亿规模是非常确信的。
中国房地产报:那么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张民耕:与其单纯地把这些看成是挑战,倒不如说是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进入全资管年代,对于房地产私募基金来说,也就带来了“银企合作,借船出海”的可能性,房地产私募基金可以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渠道优势、税收优势,有竞争有合作,创造双赢的局面。
房地产私募基金应该发扬产业基金的核心竞争力,以房地产专业投资管理技术技巧扬长避短。因为许多房地产私募基金都是开发商出钱,掌握房地产的整个链条,这是我们的优势。对于开发商来说,房地产基金应该成为金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对于合作的金融机构来说应该是金融执行方案的提供者,金融机构一般都是信贷形式,信贷形式往往是外部监管,房地产基金可以深入到内部去监管,提高它的收益性和的安全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市场当中找到我们应有的市场份额。
另外,房地产私募基金因受规范制约较少,可以发挥制度创新的能力,在创造新型投资产品方面实现突破。金融创新、产品创新可能是私募房地产基金的一个生命线。
而且房地产基金可以将长期开发投资中积累的经验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通海内外资金渠道,借助借鉴海外资金和经验,在日益国际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份额,这也是我们在尝试的。
房地产基金完全是房地产金融中的一个新的门类,现在金融行业的各个机构都一窝蜂地涌进来,看似很热闹,或许应该提醒大家:投资有风险,进入需谨慎。
中国房地产报:有没有考虑过向公募基金转型,拿到公募基金牌照呢?
张民耕:拿到公募基金的牌照很难,但是可以努力。当下能做的还是跟他们合作,尤其是跟有了牌照的基金子公司的合作。年初,我们跟嘉实基金子公司嘉实资本联合推出的嘉实资本盛世美澜园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虽说是首单,但只是个尝试,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今后我们可能会做一些更加有示范性的,带领联盟的会员企业到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的平台上交易。
中国房地产报:房地产私募基金自诞生起就一直充当着开发商融资工具的角色,而且现在大多以“真债假股”的模式存在,什么时候能真正实现纯股权投资的模式?
张民耕:这个趋势现在挺明显的,一方面房地产基金本身在逐步成熟,开发商本身也在逐步成熟。开发商可能在某个阶段宁愿给你多点的收益,帮它渡过难关,但是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的加剧,他需要的不光是共分利益,还要共担风险。另外投资人也渐渐成熟起来了,以前是宁愿收益低一点但是要保险,慢慢地通过几年培育,开始偏向股权投资,到最后就是纯股。
国内的房地产基金也在学习美国式的股权基金。一类是在开发过程中,通过股权,利益均享,风险共担。另一类就是将持有型物业做成REITs,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
三年的时间,我们可以实现从债权向纯粹股权的转变。当然这会不会成为以后主流的形式,还需要时间考验。

Ⅳ 私募股权投资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主要内容包括:

1、 审阅通过项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及其它法律、财务、业务等资料审阅,发现关键及重大影响因素。

2、 分析性程序对各种渠道,如银行、税务、会计事务所、业内专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以及行业研究报告等取得资料的分析,发现异常及重大问题,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

3、 访谈与企业内部各层级、各职能人员以及其他相关内外部人员的充分沟通;向项目公司下游客户、上游供应商、竞争对手走访及咨询。

4、 查询查阅行业协会等的会议、业内期刊、行业报告等资料作比较。

5、 小组内部沟通调查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及专业,其相互沟通也是达成调查目的的方法。

(5)采访私募基金扩展阅读:

尽职调查工作需要明确尽职调查的重点

比如客户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客户商业目的是律师提供尽职调查工作的出发点。此外,目标公司属于什么类型的企业?房地产开发公司?技术类企业?制造企业?

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商业价值,存在不同的潜在风险。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而言,土地、在建工程、房产建筑等可能是其主要资产;

而其主要风险则可能在于项目是否具备合法报建手续,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争议等。如该目标企业属于技术类公司,则尽职调查的重点主要在于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情况、担保情况、相关权属证明等。由此可见,尽职调查工作是需要量身体裁的,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尽职调查提纲。

Ⅵ 私募排排网专访深圳和聚基金管理股份公司投资总监申龙有什么内容

内容挺多的 具体的你可以去私募排排网上看看 里面有资料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Ⅶ 私募基金大佬平时都看哪些书

奔私之前,王亚伟以成长股为投资标的,并采用灵活的操作策略。王亚伟介绍有两本书对他的投资影响很大,一本是《one up on wall street》(译名:在华尔街崛起),另一本是《战胜华尔街》,都是写麦哲仑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这使他在投资生涯的早期就对投资成长性股票有了相当的认识

公募“一哥”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基金经理任泽松,最喜欢《Big Money》这本书。
展博投资的总经理陈锋说,《股票作手回忆录》这本书对他影响很深。
恒德投资总经理王瑜说,对他影响最深的是费舍的《如何选择成长股》,看了这本书之后,他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除了投资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私募投资人经常看佛学等方面的书籍,金中和等私募基金的相关投资负责人在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都称平时经常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说:“与其说我信仰佛学,倒不如说我崇尚佛家那种淡然、超脱和宁静的生存状态。
私募投资管理人的知识面都极为广泛,深圳一家私募的负责人对周易颇有研究,甚至成了半个周易专家。

Ⅷ 有谁知道滨利投资私募基金这家公司,他们是如何控制风险的

这个估计,得采访他们公司负责人了。

Ⅸ 十大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的购买流程:

步骤一:全面了解私募基金的性质与操作风格,同时也要了解这个私募基金的管理团队,了解清楚私募基金的基本情况之后,需要仔细阅读相关的合同与说明书,确认无异议之后再签定合同。

步骤二:签订合同完成之后,去银行进行汇款,汇款的时候需要填写对方的账户名汇款金额。同时汇款的时候还需要准备一些身份证明文件,比如说身份证原件,汇款账户原件等等。完成之后需要本人进行签字确认。

步骤三:确认完成之后,需要最终确认加入私募齐齐。在私募基金认购结束的十个工作日左右,私募基金的认购人将会收到信托公司盖完章的合同以及加入确认函等各项文件。收到这些文件之后,私募基金的购买就完成了。

购买私募基金可以到金斧子平台,金斧子致力从家庭目标与规划出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财务分析、投资策略、以及跨周期、全品类、多元化的基金配置方案,服务涵盖移动端、PC端、微信端便捷的产品搜索、基金申赎、净值查询、财富记账、配置规划、投资咨询等,最终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

迄今为止,金斧子平台中产以及高净值注册用户已突破80万,累计为客户配置的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私募股权等基金规模已超350亿,超过10万个家庭得到了专业、独立、实时、高效的一站式资产配置建议与基金交易服务。

Ⅹ 朋友圈私募是什么意思

私募行业正迎来一场全面的监管风暴。11月至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连续出台针对私募内部控制、私募信息披露以及私募募集行为的征求意见稿,同时还公布了私募基金合同指引、风险揭示书等指引。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的条例接连出台,特别是针对募集行为的征求意见一出,引发整个资本圈快速反应。众多私募在忙着学习新政策时感慨:“私募行业监管巨变已然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私募圈深入了解发现,尽管不少文件还是征求意见稿,但私募们已经开始按照新规行动,还没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忙着去备案,在微信圈推荐了产品的赶紧删微信,平时由总经理兼任的风控官职位也需要重新找专业人士。
监管风暴来袭
私募基金无疑是资本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大群体,目前备案私募已达2万多家,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然而,近几年随着私募基金爆发式发展,业内对私募基金监管缺失的探讨从未停止,上周,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公开演讲中坦言,与私募业务的蓬勃发展相比,私募监管有所滞后,违规募集成为私募基金乱象之源。
近期,基金业协会密集出台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政策,使得私募监管面临一场重大变革,11月24日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基金业协会连续发布了三个征求意见稿。11月24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从私募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原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等制度建设进行管理。
11月26日,发布《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作出了详细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向投资者披露基金的资产负债、投资收益分配、承担的费用和业绩报酬、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涉及私募基金业务、基金财产、基金托管业务的重大诉讼等情况。并且还要求单只募集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私募基金至少每月向投资者披露一次。
而12月16日最新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更是引起了私募圈轰动,募集行为直接涉及私募基金如何发产品,对私募有着生死攸关的影响。而在此次征求稿中,要发产品必须先备案、销售人员必须有基金从业资格、投资者冷静期等一系列新规的征求意见,让各家私募连夜学习,避免碰到“红线”。
私募甲:赶紧去基金业协会备案
在私募朋友圈这两天刷屏的不是私募买了什么股票,也不是讨论哪个私募的股票涨停了。而是询问收到去协会备案缴费后的发票没有,私募备案有什么要求。记者注意到,已经备案的私募都在为没有备案的私募做讲解、出主意。
当记者正想对一位私募人士(简称私募甲)进行采访时,他正赶去基金业协会备案。因为现在要求私募发产品必须先备案,而公司目前正准备发行第3期产品。
私募甲表示,“因为之前没有对私募发产品必须进行备案的相关要求,很多私募都是走第三方渠道发行产品,现在要求私募发产品必须先备案。”
据私募甲透露,目前很多中小私募都积极去基金业协会备案,大部分没有加入协会的私募也在积极交费加入。
私募乙:正在紧急删朋友圈产品广告
之前在朋友圈里,记者看到很多私募都在朋友圈发文宣传,常常截取某段时期的业绩表现来证明投资能力,但是这种事突然在朋友圈里看不到了。
记者认识的一位深圳私募人士(私募乙)的微信号出现过上述一幕。对于此事,私募乙表示,“之前没有这方面的规定,比如说不能用微信推荐私募产品,事实上很多私募管理人在产品募集期都在用微信推荐私募产品。但在意见稿出台当晚,我就立即通知后台人员加班也要把产品募集微信宣传信息删除,以免触及相应红线,导致产品发行受阻。”
他表示,“有些私募通过第三方渠道发行产品,这些募集机构的销售人员在通过自己朋友圈推荐产品时,表达比较夸张,甚至承诺收益率等,而对于风险评估方面却不重视甚至忽略。私募行业最近出现很多风险事件,大多由运作不规范导致,比如夸大宣传、不适当渠道传播、对投资者没有风险评估等,而这次《办法》则明确指向并规范了这些行为。”
私募丙:忙着找专业风控官
有意思的是,在沟通过程中,记者从私募丙那里意外了解到一个情况。在监管加强之后,很多私募都在近期开始招聘风控总监,对公司内控方面进行完善。私募丙告诉记者,很多中小私募在初创期为了节约公司运营成本,基本上都是一人兼任数职,私募总经理兼任投资总监、风控总监等,但是随着新的信披规定的强化,公司不得不加强相应的团队建设。
私募丙表示,大的私募公司在合规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所以新规定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一些小私募而言,则增加了公司运营成本。比如说引进风控团队需要费用;此外在信息披露方面,除净值外,要求私募按月披露持仓和基金份额,这对公司技术手段和客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满足条件的公司需要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升级等。

阅读全文

与采访私募基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