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4月CPI环比下降了吗
国家统计局5月10日发布的2018年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8%;P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4%。
从环比看,CPI略有下降,降幅比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38个百分点,是CPI下降的主要因素。生鲜食品价格继续下降,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5%和1.2%;猪肉、鸡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6.6%、3.4%和1.2%。上述五类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受清明节和劳动节假期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9.4%、2.7%和1.0%,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4个百分点。受国内成品油调价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均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房租上涨带动居住价格上涨0.1%,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此外,中药和西药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② 2020年下半年,中国家庭的理财行为有什么变化
就在7月26日,支付宝理财智库举办了夏季论坛,在论坛上发布了发布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2020年下半年,中国家庭的理财行为会有人如下一些变化:
第二种变化是大众理财在下半年也会趋于理性。蚂蚁集团数字金融财富事业群总经理王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更愿意选择基金而非股票,说明众多个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了。”事实上,不管从经济结构上看,还是疫情的影响上来看,基金都比股票更受投资者青睐。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普通用户不知道怎样判断市场的走势,但是基金的管理人却懂得如何发挥专业能力,帮助大家参与进来。也有相关经济专家表示,“疫情加速了我国线上投资理财需求,也让中国家庭的理财观念变得更理性。相比股市,投资基金的人正在增多,这也是国家所鼓励的,让个人投资者通过基金去参与股市。”
③ 近几年理财趋势是什么
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净值化转型加速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④ 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是表内业务还是表外业务
银行发行理财产品是表外业务。
首先要了解一下表外业务的概念,表外业务是指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之内的,银行不承担投资风险,但能给银行带来收益(例如佣金、手续费)的业务。大部分银行选择将债权转移,实现资产从表内到表外的搬运。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表外项目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
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
表外业务基本途径有:
1、委托贷款:委托人是债权人,主要表现为同业买入返售等。
2、银信、银证、银保合作:合作公司是债权人,主要表现为受益权转让。
3、发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是债权人。
4、资产证券化:投资者是债权人,主要通过SPV将资产打包成标准化产品(一般是债券)并在市场上挂牌出售。可以看出理财就是表外业务的一种。
(4)4月理财发行规模环比降逾两成扩展阅读:
表外业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指那些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通常把这些经营活动称为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它们是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应当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揭示。
狭义的表外业务包括:
(1)贷款承诺,这种承诺又可分为可撤销承诺和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2)担保;
(3)金融衍生工具,如期货、互换、期权、远期合约、利率上下限等;
(4)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代理、证券包销和分销、黄金交易等。
广义的表外业务则除了包括狭义的表外业务,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所以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广义的表外业务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或有债权(债务),即狭义的表外业务。
二是金融服务类业务,包括:
(1)信托与咨询服务;
(2)支付与结算;
(3)代理人服务;
(4)与贷款有关的服务,如贷款组织、贷款审批、辛迪加贷款代理等;
(5)进出口服务,如代理行服务、贸易报单、出口保险业务等。
通常我们所说的表外业务一般是指狭义表外业务。
1.担保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委托对第三方表外业务承担责任的业务,包括担保(保函)、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等。
2.承诺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的信用业务,包括贷款承诺等。
3.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头寸管理等需要而进行的货币(包括外汇)和利率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交易业务。
⑤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首破4.7%是真的吗
根据普益标准提供的数据,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从10月中旬以来就一直在稳步提高,10月14日-10月20日那一周该平均收益率为4.61%,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上升0.1%。受资金回笼和银行年底考核影响,预计12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收益率将出现“双升”现象。
近期,30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一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新疆、吉林省、贵州省,分别为4.39%、4.38%、4.35%;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上海、天津、四川省,分别为4.94%、4.93%、4.93%。
⑥ 最近各期限利率均值全面上升,大额存单为何“涨声”一片
通常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利率跟市场资金的宽松是成反比的,市场资金越宽松,银行的利率会越低,相反,市场资金越紧张银行的利率会越高。比如2017年到201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因为市场资金高度紧张,所以不论是银行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一直在涨,当时各大银行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都纷纷上浮了更高的利率。
自从理财新规出来之后,新的理财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是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要求更高,购买流程要求更严,所以很多银行都开始减少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客户自担风险,所以导致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积极性降低。
在多方面因素影响之下银行的理财规模缩小,理财收益降低,为此各大银行都在注入重资设立理财公司,将理财和银行表内业务隔离,未来银行理财公司将变成专业的理财机构。但是目前这些理财公司都是处于筹备阶段,并没有正式运营,更没有形成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银行理财产品销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各大银行都主动回归表内业务,重点发力银行存款。
但是目前银行存款市场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大银行都在争抢存款,此外银行还要面临来自货币基金,互联网理财,基金,信托等各种理财渠道的竞争,所以即便在市场资金相对宽裕的情况下,银行的存款利率仍然在上涨,尤其是长期存款的利率上涨幅度更大。
⑦ 对金融理财发展趋势的几点探讨
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
今年4月末,备受关注的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为百万亿元体量的资管行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满月”,在资管行业中举足轻重的银行理财市场也拉开了商业模式转换和行业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刚性兑付、转型净值化的要求下,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正发生不小的变化:一方面,保本理财和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占比逐渐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速度加快,促进了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短期理财产品占比明显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一个月后,银行理财已经出现了发行数量持续下降、保本型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显著变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银行理财产品行业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5月份460家银行共发行了9861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26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49款减少1329款。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来看,5月份新发行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1002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2549款,占比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7914款,占比较4月份增长1.62%。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长72.15%,占比为1.12%。
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期限来看,在资管新规影响下,5月份3个月以内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明显下降。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内(含)理财产品占比为24.44%,环比下降4.87个百分点。同时,3至6个月、6至12个月(含12个月)理财产品分别较4月份环比上升3.28和1.96个百分点;大于1年期的理财产品占比较4月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资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鉴于监管要求,未来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将逐步减少,但银行也会考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因此3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数量占比将上升。2018年,在资管新规的限制下,预计未来的银行理财平均期限仍不会低于半年。
现阶段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净值型产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刚性兑付,将导致客户大量赎回理财产品,造成理财资产无产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触发流动性风险。
此次发布的新规中,明确商业银行不得设立时点性存款规模考评指标,意味着银行“冲时点”压力将得到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集中于月末、收益率翘尾现象或将改善。
整体来看,新规对存款偏离度指标的考核要求较之前有所放松,特别是删除了禁止高息揽储的规定,可能是为后期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做铺垫。中长期来看,‘表内存款利率市场化+大额存单工具’代替保本理财和具有‘刚兑’性质的预期收益型产品,将促进表外公募理财产品加速向净值化转型。
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问题凸显
控制资管产品杠杆水平是资管新规的一大要点。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市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狂飙近3年的银行委外业务几近停摆。
本轮监管打击的是乱加杠杆和资金空转,但规范化、高质量的委外是有助于委托方和受托方“双赢”的。管理层针对的并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当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这类委外模式。未来,高质量、规范化的委外将迎来更加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而作为高杠杆和高风险“帮凶”的委外模式将在监管高压下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过弱,或无主动管理能力的商业银行而言,未来对于委外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预测称,但由于业务规模及专业能力等因素,中小银行对接委外机构时话语权偏弱,对于委外资产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或将进一步凸显。
尤其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大环境中,对于资产过弱的掌控可能增大产品亏损的可能,进而增大银行的声誉风险。因此,在开展委外业务的同时,中小银行应考虑通过委外系统的建立,增大对于委外资产的监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⑧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到底有多大
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到底有多大?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并不好说。
因为理财产品这个东西终归是有风险的,如果你要是找一些风险小的,那你的收益就低一些,如果你要是找一些收益大的,那么风险就大一些,这都是成正比例的,所以这种情况之下就看你如何选择了,因为高风险也就意味着高回报,但是呢,也有可能会出现自己的本金受到很大损失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点点关注,我将会和大家积极互动,积极讨论。
⑨ 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大好还是小好
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肯定是大的好,这样安全系数高
⑩ 前面看到新闻理财监管要重挫银行不知道对我买的这个理财产品有影响吗还有一个月千万要撑住啊,求教啊
银行这个投向范围太广了,按道理是不允许的,你投什么就写什么,10%-90%,耍鬼啊!
这次整顿有一段整改时间的,已经发售的受影响应该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