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购买国债是否属于资金运动
是的
1.国债对经济发展速度的调节效应
在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疲软”状态时,发行国债可以动员社会闲置资金参与经济建设,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经济发展处于“过热”状态时,发行国债又可以回笼流通中的货币资金,起到收缩社会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国债对社会总需求的双向调节效应,是税收等其他手段所难以替代的。
2.国债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节效应
社会经济结构协调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发行国债是非政府财力向政府财力转化,它在增加政府投资能力的同时,会减弱非政府渠道的投资能力。这种投资主体的转化,意味着投资结构的转变,即由政府负责的社会公益设施、基础设施及重点建设设施的比重必然加大,而由企业及个人的一般性产业投资比重则相对降低,表现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会引起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产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等的比例结构的相应变化。
3.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效应
一般认为,政府发行国债只是货币购买力从认购者向政府转移,对流通中的货币量没有影响。实际上,国债对货币流通量是否产生影响,还要取决于它的认购者、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及其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关系。这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居民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居民购买国债的资金主要是手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从资金运动的角度看,居民购买国债表现为居民手持现金和银行储蓄存款减少,财政财力增加,中央银行的财政性存款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央行将财政性存款安排了商业银行贷款,则可能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如果央行将其专供财政使用,则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甚至会因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减少,相应的派生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也相对减少:如果国家实行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将国债扣留国库不用,则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绝对减少。
(2)企业购买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企业购买国债是企业资金向财政资金的转化。如果企业用闲置不用的资金购买国债,这种转化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企业用生产或消费的资金购买国债,则可能增加其对银行的贷款需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如果没有引起央行的货币发行,则对流通中的货币量影响也不大,如果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满足企业贷款需求,并且不得不因此而增加其对央行的借款,央行又不得不以货币发行来扩大资金来源,满足商业银行的借款需求时,则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商业银行认购国债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在国债由商业银行认购的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正常的资金来源充裕,或能以压缩其他贷款需求来满足政府财政的需求,都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商业银行原来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缺乏调节余地,则只能通过向央行申请贷款来满足购买国债所扩大的资金运用,这可能成为央行增加货币发行的诱因,也可能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如果央行并未因此而发行货币,则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而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和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记入GNP。当公司从人们手中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㈢ 企业对购买国债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在会计上应计入投资收益,所以构成利润总额的一部分吗
企业对购买国债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应计入投资收益,构成利润总额的一部分
但是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时企业对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要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也就是国债利息收入这部分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该扣除。
㈣ 为什么买国债而不是投资
外汇储备的作用有三:
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即欠债还钱.
2.稳定汇率.本币贬值时,到市场上用外汇购买本币,使本币数量减少,供不应求就升值了.
3.国际借贷保证.权和钱都是国际借贷的保证.国际上权力不够(美国的储备是比较少的),那就放较多的钱吧.
主要作用为前面两点,投资了长期的品类,要发挥作用的时候收不回来就麻烦了.所以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㈤ 买政府债券算投资么按支出法计算国民收入总值的话
按支出法计算GDP时,购买债券不算投资,不计入GDP。计算GDP时所指的投资是 修建厂房、公路、铁路等这些实体经济活动,而不是平常所说的购买股票债券这类投资。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注意看,GDP指的是最终产品或劳务。因为购买债券只是融资的一个过程,就跟你朋友向你借钱差不多,并不产生新产品或劳务。
(5)企业购买国债算不算投资扩展阅读: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理论上三种方法的核算结果相同。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在中国的统计实践中,生产法计算GDP分为四项: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第一项为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等。
第二项为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生产、销售和从事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划费。
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是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的收入转移,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亏损补贴、粮食系统价格补贴、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第三项为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
第四项为营业盈余,是指常驻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gdp
㈥ 公司购买的债券属于什么科目
如果企业打算将债券持有至到期,则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
若不打算持有至到期或目的不明确,则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详细参照网络“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介绍
㈦ 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投资吗!
属于投资。
购买债券还是股票,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
(1)能承担多大风险:这取决于对收入的依赖程度。一个机构投资者自然能承受很大风险。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家庭负担较重,甚至有时收不抵支,但希望抽出一小部分钱来购买证券,以期获得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来补助家庭开支;或者是一位已经退休.靠退休金生活而小有积蓄者,同样希望获得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那么应该选择收益固定而又安全可靠的国库券、公司债券为购买对象。如果经济状况良好,为将来子女教育费用或以后的生活着想,就不妨选择具有增长性的股票。不论经济景气与否,股票市场价格如何变动,买进品质优良的增长股票而长期持有,可以确保带来优厚的股息。
(2)动机:如果希望买进证券后长期保存,以取得安全和固定的收益为主要目的,不愿承担风险,就应该以国库券、公司债券或类似于永久性俊券的优先股票为选择对象。如果不以取得固定的股息和利息为目的,宁愿承担较大的风险.希望在买进卖出或卖出买进间谋取差额,以期获得更多的利润,应以普通股,恃别是其中的低价股票、热门股票和增长股票为选择对象。如果既希望经常有股息和利息的收益,又希望获得买进卖出间的差额利润,所选择的对象,就应以债券和股票并重了。
(3)处理投资的知识和时间:愤券和股票各有不同的特性。持有债券尽管放心,除非公司倒闭,到期必能收回本金,所要考虑的因素只是如何保值以及能获得多少利息收入.而股票尤其是普通股,因为与公司命运以及整个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又没有到期还本的固定承诺,所以风险很大。如果有足够的知识和时间,经常注意分析股票市场的动向,注意公司和经济的发展,并及时掌握买卖时机,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获得优厚的股息和可观的差价利润。
㈧ 企业的国债是怎么买的可以定投吗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带身份证到银行柜台买,不过流通性比较差,套现不容易。另一种方法是带身份证到证券公司开沪深交易账户,像买股票那样买,最低买1手,1手即是10张,每张面值是100元,手续费是万分之二,可以进行T+0回转交易,流通性比较好,随时都可以套现,是比较好的一种交易方式。买企业债的好处是可以谋取比较国债和银行存款稍高一点的收益,还有一个就是在证券市场上买流通性比较好,易于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