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债券融资 > 7月信贷放缓债券多增

7月信贷放缓债券多增

发布时间:2021-08-08 04:27:15

Ⅰ 关于“次级债”

次级债危机是指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房贷。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客户很难从银行贷款。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的时候,很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介入次级房贷业务。一般发放次级房贷,银行能收取更高的利率。 最近,由于美国楼市往下走、利率不断升高,次级房贷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次级房贷大比例的转化为坏帐,就形成了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汇丰银行为次级房贷提取坏帐准备超过100亿美国,引起全行利润下降。
其具体演变进程如下:

2007年3月13日 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

4月2日 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地产业低迷时期最大的一宗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案。

6月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

7月10日 标普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信贷危机使大量企业和基金被迫暂停发债。

8月7日 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从去年11月到现在,全美共有约80多家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宣布停业,其中11家已经宣布破产。

8月9日 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的交易

8月9日-13日 为了防止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引发严重的金融市场动荡,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澳大利亚央行等向市场注入资金。
(中国证券报 黄继汇)

Ⅱ 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滞后性吗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负面效应(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1、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总量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的大量发行对银行存款的影响。资本市场上股票,债券发行和交易量的快速增长迅速唤起了公众的投资热情。而居民和机构投资者所拥有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其在商业银行等银行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截至 2001年8月末,我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已达48055亿元,相当于GDP的50%, 在证券公司开立股票账户达6529万户。虽然从理论上说,从商业银行取出的存款无论是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还是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都有相当一部分最终将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事实上,其余部分之中又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由于社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而被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吸收,另一部分以流通形式继续在资本市场上周转,还有一部分则以持币观望的形式沉淀在居民手中。因此,资本市场证券发行、交易量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会引起商业银行现有存款的减少及存款增长速度的下降。据有关专家统计,1991年我国证券存量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6%,到2000年,这一比例就上升到51%,10 年之间便增长了13.2倍。这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有多么大是可想而知的。资本市场上投资基金的发展削弱了商业银行的存款基础。投资基金是一种机构投资者,其特点是将居民的小储蓄汇集起来,交由专家理财,通过证券和其他资产的有效组合,以较小的投资风险获取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由于购买基金的投资风险比较小,而获取的收益比银行储蓄高出不少,当人们在权衡资产收益与资产风险的博奕中偏向于前者时,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将会受到强烈的冲击。我国从1998年第一批5家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到2001年9月,全国证券投资基金已有43只,基金总额已超过600亿元。从目前国家政策性倾向来看,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都会获准加快发展,这无疑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存款分流。(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保险业及保险基金的发展也会分流一部分银行存款。保险业是资本市场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劲旅。西方国家保险业十分发达,人们投保意识很强,特别是人寿保险业从保障型为主发展到储蓄型为主,进而又发展到投资型为主以后,保险市场的投资异常活跃。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我国居民在经济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市场风险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逐渐将储蓄或存款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各类保险,这也相应地抽走了一部分银行存款,截至2000年底,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保险费收入达1598亿元,是1985年的 62倍多,占当年金融资产总额的0.7%。保险业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 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从总体上来看,以上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发展的负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系统的储蓄存款连年创出新高,1992年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1994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1995年达到3万亿元,其间月均增长约1000亿元。然而,到了1996 年下半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启动,储蓄存款增长的势头逆转直下,增幅逐月下降, 1997年储蓄存款增长继续回落,比上年同期少增加1306.3亿元,到2000年底,储蓄存款虽然高达64322亿元,但同比增长速度和增加量却是逐年下降的。

2、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

当国家或企业发行证券(国债、公司债和股票等)筹集资金时,发行者筹集的是股本金或金库存款,而购买者(居民或机构投资者)动用的则是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且这些存款多为定期存款。在证券交易结束后,证券发行者将发行收入相当一部分存入商业银行,从表面上看,这一出一进对商业银行存款似乎影响不大,但事实上银行流入资本市场的数量与再回流到银行的数量差别很大(其原因已在上面分析过)。不仅如此,这种资金运动也大大改变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从商业银行流出的是定期存款等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而流回商业银行的则是股本金存款或财政金库存款(基本上是随时都有可能动用的活期存款或短期存款)。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存款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使定期存款活期化,长期存款短期化,信贷资金的平均偿还期大大缩短,资金结构的不稳定性增大。

3、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贷款总量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的影响会直接波及到银行贷款业务。存款是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资本市场发展所抽走的银行存款,相应地使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在实行存贷款比例管理的条件下,贷款只能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发放,存款增长减缓,贷款也会按比例相应地减缓。

直接投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银行贷款的增长。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直接投资的比重,而直接投资与银行贷款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此长彼消关系。因此,在社会储蓄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影响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资料, 1990年我国直接融资(只计股票和国债)和间接融资(指商业银行贷款)合计为15366. 64亿元,其中直接融资为199.84亿元,占融资总额的1.31%,间接融资为15166.80 亿元,占融资总额的98.69%;到2000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总额增长到105654 .3亿元,其中直接融资为6283.2亿元,占融资总额的6%,间接融资为99371.1亿元,占融资总额的94%。从数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相比较,直接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虽然较小,然而从发展的势头来看,它正在快速地取代一部分间接融资。

4、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贷款结构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存款结构的影响会传导到贷款结构上。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与贷款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长期贷款必须与长期存款保持一定的匹配关系。资本市场发展造成的长期存款短期化,定期存款活期化,其结果必然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因而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有所增加,而长期固定资产贷款的比重则有所下降。

商业银行要设法避开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具的正面竞争,需要调整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客户结构。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要有意识地将贷款期限结构的设计适当与公司债券的期限结构保持一定的差异,以便突出个性并避免同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发生正面竞争。例如,公司债券的期限一般为3—7年,则商业银行的贷款就要尽可能少安排在相同的期限。又如原先一些信誉好的贷款大客户,现在成为上市公司后对银行的依赖度减小了,银行就不一定再把它们当作贷款大客户,贷款的客户结构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

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商业银行加快资产多元化的步伐,使贷款占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下降和贷款本身的结构发生变化。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新的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银行为了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分散资产风险并保持资产一定的流动性,会在传统贷款业务相对萎缩的同时,增加证券投资特别是短期国债的投资,进而实现银行资产的多元化。银行资产结构的这种调整,自然会引起贷款结构的变化。

5、资本市场发展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上述影响归根结蒂都会体现在银行获利能力的变化上。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竞争更加激烈,从而促使银行的高额利润逐步向社会平均利润转化。银行为了争取客户,一方面要尽量压低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抬高存款利率,这种利用利率杠杆竞争的手段不仅要在与同业比较中体现出优势,还要在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各类金融工具的比较中吸引客户,因此存贷款利差日益缩小。其次,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意识逐渐增强,投资者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慢慢学会利用各种市场或渠道之间的差价来套利,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也不得不主动向客户让利。可见,,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上的获利能力普遍下降。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正面效应

1、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银行实施多元化筹资战略提供广阔的渠道

银行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筹措长期资金。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可以较为自由地从资本市场筹措长期资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目前还有一定的难度,其关键问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尚未实施,还不具有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融资的基本条件。但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外力推动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即将提上议事日程,在不久的将来,国有商业银行将成为资本市场融通长期资本的主力机构。资本市场流通和沉淀的资金量将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可借势发展与投资银行和上市公司相关的筹资业务。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股票发行量会越来越多,动员出来的社会闲散资金也不断增大。在资本市场流动的资金量增大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暂时沉淀下来。商业银行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与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相关的筹资业务,如网上发行股票的收款业务,证券交易机构的证券资金清算业务,等等。

2、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银行通过参与资本市场交易而改善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资本市场的发展便于银行突破资产结构单一的局限,实现多元化资产的有效组合。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和持有各种有价证券来优化其资产结构,多元化的资产组合使商业银行便于在充分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的盈利。

资本市场的发展拉动了相对落后的货币市场发展,从而为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和改善资产流动性提供更多的便利。我国货币市场相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大滞后,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下,货币市场将出现“补涨”式的发展,由此而形成的活跃的短期国债市场及国债回购市场,为商业银行利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扩大信贷投放和流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1998年5月央行恢复公开市场业务以来, 公开市场业务品种不断丰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为商业银行增加可用资金提供了新的渠道,便于商业银行以较低的成本融入短期信贷资金,扩大短期信贷投放。

货币市场的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便利。从1998年开始,我国加大了货币市场的建设力度,撤销了融资中心和二级同业拆借网络,扩大一级市场交易主体,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并调整国债的品种和结构,面向商业银行共发行了记账式国债4303亿元。然而上述措施并未带来货币市场的活跃,银行间现券交易有行无市,其原因是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的资金普遍宽松,在货币市场上主要是作为资金供给者而非需求者。在货币政策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作出适当调整的情况下,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债券资产特别是短期国债的变现能力。同时,参与公开市场融资具有不仅利率较低而且供给充足的特点,因而是商业银行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理想融资渠道。

3、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解决国有企业高比例负债问题, 进而为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找到了良好契机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降低企业对银行的负债率,并提高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偿还能力。国有企业对银行负债率畸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由于产权关系不明晰,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投资饥渴症”一直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加上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也是产权关系不清晰的性质特殊的国家垄断企业,因而它对国有企业贷款的债权约束也硬不起来。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和偿还能力恶化给国有商业银行埋下了巨大隐患,只不过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还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水平,加上信用创造功能的放大效应,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低下的风险尚未完全暴露出来。由于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催收”(贷款)“清欠”(利息)成效十分微弱,几乎所有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都采取“惜贷”方式以消极防范风险,但这种方式并不能消化巨额不良贷款。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既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的资本性资金的匮乏问题,又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淘汰一批劣势企业,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使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和偿还能力不断下降的矛盾从根本上得到缓解,进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得以改善。

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可正确引导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资本市场是通过产权流动来实现资源(资本)的有效配置的。资本市场配置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形成的证券市场比价结构,能引致社会资金向资金收益率高的产业部门和企业流动。第二,证券市场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杠杆,推动股份制企业不断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同时,证券市场使得企业效率表现完全市场化并使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其股票价格相对称,从而形成企业的市场公众选择机制,这种公众选择机制与法人治理的内部约束机制相统一,促使企业把不断寻求市场获得机会和不断降低内部经营成本统一起来。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已往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水平,股份有限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在总体上大大好于其他企业。第三,证券市场的动态运行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结构转换,未上市公司关注证券市场的变化,以寻找自身产品结构与市场要求的差距,上市公司更关注证券市场的行情,以保持竞争的强势地位和免除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危险。同时,证券市场也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换,最近几年沪深股市发生的数百起资产重组均集中地体现了产业结构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业向高技术、高收益的产业转化,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最近100多家上市公司纷纷涉足信息产业更说明这一问题。 另外,我国证券市场本身也越来越重视培育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到2000年底为止,沪深股市共有100多家高科技企业上市,约占目前A股总股本的8%。 最近国家还积极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开设专门的高新板块或国内创业板市场。第四,证券市场对促进企业扩张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作用非凡。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总股本5亿股以上,流通股超过1亿股的大盘股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左右, 据有关专家的定量分析,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0.1%。 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可将资本市场上证券价格波动,证券交易量的增减等信号,作为安排信贷投向、投量计划和调整信贷资金结构的重要参照系。例如,商业银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将其贷款总量的90%以上贷给国有企业,而1993年以来,每年投向三资企业和其他所有制成分企业的贷款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设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分支行对这类企业贷款的递增幅度还要大。这充分说明资本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在正确引导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这为逐步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创造了条件。

Ⅲ 上半年影子银行规模下降2.7万亿元吗

2018年8月22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出炉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占GDP的比例降至73%,低于2017年末的79%和2016年末87%的峰值。从绝对规模看,2018年前6个月影子银行资产规模下降2.7万亿元,至62.9万亿元。

同时,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大幅下滑。今年6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7.2%降至12.2%。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降至20.9%的5年同期低点。而与之相反的是,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贷款同比增速仍保持相对稳定。

穆迪认为,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对疲弱再度显示出在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下,银行信贷投放的谨慎立场。另一方面,小微企业通常从常规银行体系获得的信贷支持较弱,因此也更依赖于影子信贷。民营企业压力上升也与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的放缓相呼应。报告显示,2018年6月底亏损的民营工业企业数量显著高于一年前水平。与之相反的是,亏损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保持稳定。

穆迪指出,这一结果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的放缓相呼应,表明银行对于向民营企业放贷越发谨慎,从而促使银行信贷资金向存在潜在隐性政府支持预期的国有企业倾斜。

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11个基点,其中主要受到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影响。报告显示,一方面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实施更为严格的不良贷款认定标准 (将所有逾期90天以上贷款归类为不良贷款) 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在这些小型银行贷款中占较大比例的农村民营借款人存在更大的违约压力。

债市方面,2018年上半年,超过400多只公司债券取消或延迟发行,创同期5年新高。国内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债券(AA或以下) 占取消或推迟发行公司债券总金额的近60%。

尽管7月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鼓励银行投资于公司债券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但是穆迪仍预计,信用基本面较弱的企业发行人仍将面临较高的再融资风险。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发行的美元债券总额较前一季度增长近60%,同期开发商在中国非金融企业发行总额中的占比从28%上升至59%。

穆迪预计,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年内将继续涉足境外市场融资。然而,全球信用环境也在收紧,因此今后境外市场未必会持续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

Ⅳ 欧洲各银行停止发放贷款等多重消息 为什么会重创美股

我的理解:停止发放贷款意味着银根收缩,意味着市场流动性资金缺乏。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负债经营,贷款困难,当然会影响经营的困难。由于别的企业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即使不贷款的企业也会受到银根收缩的影响。

巨额救助计划我认为,应该会在短期内提高道琼指数,对长期则不利。可以这样解释,救助意味着增加了市场资金流动,这种增加是以增加风险来达到的。

Ⅳ 金融,银行,经济。央行让企业增加负债(让企业多贷款)的影响是什么就正常说说书上涵盖方面的那种。

利率下降了,那人们把钱存进银行的利息不就减少了,债务人更愿意去借债,因为这样还的利息少,所以投资就会增加了,投资增加了比如说建一个工厂等等,那建个工厂需要工人工作啊,那就增加就业机会了,于是又更多的人就就业了,就业的人多了,对产品的需求就增加了,就带动整个社会的需求增加,短期内可使经济繁荣

Ⅵ 请教金融史上一些主要的事件,比如87股灾,327国债事件,07年次贷危机等

美国“87股灾”

1987年10月19曰,星期一,华尔街上的纽约股票市场刮起了股票暴跌的风潮,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盘事件。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32点,跌幅达22.6%,创下自1941年以来单曰跌幅最高纪录。6.5小时之内,纽约股指损失5000亿美元,其价值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8。这次股市暴跌震惊了整个金融世界,并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国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许多百万富翁一夜之间沦为贫民,数以千计的人精神崩溃,跳楼自杀。

这一天被金融界称为“黑色星期一”,《纽约时报》称其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坏的曰子”。

直接原因
股灾
股灾后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理论,主要认为股灾成因包括:程式交易、股价过高、市场上流动资金不足 (illiquidity)和羊群心理。 (1)最多人认同的理论是股灾由程式交易(program trading)引起。程式交易用电脑程式实时计算股价变动和买卖策略,在1970年代末渐在华尔街盛行,程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和卖。股灾后很多人说电脑程式看到股价下挫,便按早就在程式中设定的机制加入抛售股票,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2)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也是原因之一。所谓投资组合保险,就是当市场下滑时,为止住损失,就卖掉股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得有潜在的接盘者。但在那一天,所有的接盘者都消失了,投资组合保险的操作方式将股价快速往下推。而且,投资组合保险依靠的是几乎没有限制的资金流动性,但流动性并不总是存在的,资金的流动性有时会干涸。在每个人都想卖出时,这样的投资策略是不可行的。 (3)经济学家 Richard Roll 认为市场全球化是主因, 因程式交易只在美国盛行, 但没有太多程式交易的香港和澳洲股市却在10月19日当天带头下挫, 因此是因为市场全球化令在一个主要股市的大幅波动在一天内漫延全球股市。
引发条件
引发股市股灾的原因很多,但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327国债事件
1995年时,国家宏观调控提出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措施,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众所周知的是,在91~94中国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根据这些数据,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当时的中国经济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2月24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国债期货交易的监管问题作出六项规定,,即1、从2月24日起,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2、严格加强最高持仓合约限额的管理工作,3、切实建立客户持仓限额的规定,4、严禁会员公司之间相互借用仓位,5、对持仓限额使用结构实行控制;6、严格国债期货资金使用管理。同时,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开办了协议平仓专场。
07次贷危机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宣布业绩,并额外增加在美国次级房屋信贷的准备金额达70亿美元,合共105.73亿美元,升幅达33.6%;消息一出,令当日股市大跌,其中恒生指数下跌777点,跌幅4%。 。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不过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股价已由高位时的23美元跌倒了现在的3美元多一点,也就是说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身价相当于一家美国地区银行的水平,根据最新排名花旗已经跌至19名,且市值已经缩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财务状况也不乐观.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政府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出现恶化迹象,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投资者担心,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会扩散到整个金融市场,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进而损害美国经济增长。 但开始许多分析家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可望被控制在局部范围,对美国整体经济构成重大威胁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就目前看来,次贷危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根据最新数据公布,美国已是第二季度GDP下降,且降了百分之零点五,这已宣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且预计美国经济还将继续低迷。 首先,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急中“中标”,而且其次贷问题也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 其次,美国经济基本面强健,不乏继续增长的动力。这是因为美国的各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如最新的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且在相当的时间内没有国家和组织能撼动;而且美国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就有效的缓解了当时的危机。 而有论者认为,70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根本上没有解决,负债逐年增加,从1975年至今没有出现过贸易顺差。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罗斯福新政也好,还是在七十年代取而代之的新自由主义也好,没有解决社会分配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缺口问题,美国就从根本上无法摆脱其经济危机。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将继续阻碍生产的增长。更大的问题的是,影响房价出现两位数下降的因素对在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消费者大举借债的美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持乐观看法的人从消费者支出的反弹中得到些许安慰,但这可能是一个错误。房价呈两位数下降将使越来越多的抵押贷款借款人陷入财务困境。问题已经在其他消费者债务上显现出来,如信用卡违约率正在上升,贷款机构很可能面临更加棘手的局面。随着住房拥有者感到自己越来越穷,消费者支出必将受到抑制,特别是在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 即使控制了直接的金融蔓延,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可能产生心理蔓延,特别是房价的重估。尽管在美国不计后果向高风险借款人放贷的规模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大,房价的膨胀一直比美国更为严重,英国、西班牙等国更容易受到房价泡沫破灭的打击。 另外,《经济学家》还指出,全球经济抵御美国经济疲软的能力也不应被夸大。尽管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一直在下降,但其仍占GDP约6%,因消费的产品远多于其生产的产品,美国人仍是世界其他地区最大的需求来源之一,其需求的急剧下降必然将损害其他地区的经济。
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Ⅶ 新增涉房信贷占比不超30%并非新政 政策收紧前房企抢跑融资

房企融资政策近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同时,年底银行房贷放款速度会否受到房地产融资政策的影响?针对监管要求大行控制涉房信贷增速的消息,中证君询问了多家银行,均表示未收到收紧贷款增速占比的相关通知。同时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对其所在的银行来说,涉房新增贷款占比不超过30%是2018年以来一直执行的要求,由此推测相关要求可能为部分超标银行的窗口指导。

年初即已表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6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曾表示,要继续严格控制房地产在新增信贷资源上的占比。

记者了解到,银行近年来一直有针对涉房新增贷款占比的限制,虽未有明文,但各家银行基本都遵守这一规定。

上市银行涉房信贷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住房按揭贷款和对公业务中的房地产贷款,后者俗称“开发贷”。从2020年上市银行中报来看,六大国有银行中,涉房新增信贷占比均较2019年年年末有所下降,仅中行新增涉房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

股份制银行中虽有部分银行上半年新增涉房新增贷款占比超过30%,但由于整体体量较小,对行业融资影响或有限。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对于房地产融资整体态度为“稳中从紧”,对于银行表内广义口径房地产贷款融资进行限额管理,对增速和增量占比进行控制,纳入MPA考核。包括但不限于永续类债券发行暂停,存量债券到期减量续作,严控信贷资金绕道建筑业或其他行业流向房地产等。

多地房贷额度充足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中城市的房地产中介是对银行贷款最为敏感的人群。中证君询问了北京、上海等多地地产中介,其普遍反映,当地目前未听到房贷收紧的信息,但临近年底,不排除部分额度紧张的地区放款时间会变长。

在北京,由于严格的信贷杠杆限制,客户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总额非常有限。或许是受今年疫情影响,各大银行加大了对符合条件的购房者的信贷支持。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放贷尤其是商业贷款的时间明显缩短,总体来看额度充足。

一位北京地区资深中介对中证君表示,今年银行房贷额度都很充足。从之前的放款情况看,今年走的商业贷款的单子通常过完户两三天就放款了,特别快,正常应该是1个月。他同时认为,按照目前的进度,以往每年年底出现的卡额度的现象今年不大可能出现。

上海地区一位中介对中证君表示,从他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地区今年房贷额度较为充足,不过临近年底,可能会出现放款时间变长的情况,但应该不至于卡额度。

短期压力或被夸大

受融资“三条红线”以及部分房企融资情况暴露影响,各界高度关注房地产融资问题。实际上,从近期的融资情况来看,房企融资并未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尽管近期成本有所上升,但在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中低水平。

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是,中大型房企融资越来越依靠发债。从发债情况可以一窥房企融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

某研究院统计整理数据显示,2020年第三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307次,融资规模约3247亿元,同比增长14%,发债规模刷新历史纪录。贝壳研究院认为,下半年监管部门已多次释放监管升级、金融收紧的信号,三季度作为收紧的过渡期仍保持较高的发债规模,预计四季度增速会有所下滑。

从三季度结构来看,八九两月环比发债规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扩大,融资监管影响已初步显现。预计四季度融资规模大概率保持环比下降,因此将进一步加大房企销售端压力。房企为冲击年度目标,抢占中秋、十一双节假期市场,或多采用促销政策,用回款对冲融资端压力。

从票面利率来看,三季度境内外融资利率走高。与上半年融资利率下降趋势不同,三季度境内外票面利率明显上涨,但从长期角度看仍保持中低水平。融资环境趋紧与房企融资需求居高,助推债券利率增高,融资低利率窗口期已过,预计四季度融资利率或将保持增长态势。

从发行期限来看,三季度境内外债券融资发行期限相对稳定,有小幅波动。境内债券发行期限有小幅上涨,保持了上涨趋势;境外方面,债券发行期限小幅降低,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性保持,境外债市四季度短期债务占比或将大幅上升。

某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首先,从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看,房企融资的难度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平均融资利润也非常低,平均融资成本票面利率集中在4%-5%左右,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8%。其次,房企抓紧融资,避免政策变动。从房企融资看,越来越重视境内融资。第三,整体看,境内房地产销售有所缓和,大部分企业销售增加,但房企依然在尽量大额度融资。大部分房企为了应对可能的市场变化,加快储备资金。对于杠杆率比较高的企业来说,最近融资压力有所增加,但也有应对之策,加强销售加快回款或是选项之一。

Ⅷ 银行贷款增加,为什么gdp增速却放缓

信贷增速强劲而GDP增速反而下降。这可能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信贷传导至实体经济活动可能存在时滞。经济活动旺盛催生出对信贷的更多的需求,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大都是负债经营,企业看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从而需要更多的信贷支持。信贷增速的改变往往是经济活动的预测指标,从企业看到投资机会增加信贷需求到信贷需求转换为真实投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的历史数据来看,信贷增速增加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往往会有一到两个季度的时滞,比如,2009年一季度的信贷增加,伴随的是2009年第2季度和第3季度的经济回升。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信贷大幅增长可能会推动二季度或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而不是一季度的经济增长。

原因之二是影子银行的比重变大。第一季度存款总量为人民币6.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64%。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政府部门对银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为了规避资本充足率和贷存比等指标的监管,银行大量发展以银信、银证、理财产品业务为代表的表外业务或影子银行业务,企业通过影子银行方式融资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影子银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上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规模上升增加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中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加强是大势所趋。企业普遍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影子银行监管将收紧,所以公司提前完成借款,以储备足够资金,避免信贷紧缩时的流动性紧张。

原因之三是信贷数据可能存在重复统计的现象。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将借的资金投向公司债券,统计数据中的贷款和债券发行项下的数字都会增加,新增信贷规模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庞大。近几年来,金融机构纷纷采取贷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贷款、相互拆借资金,相互购买债券和理财产品等手段,使得大量货币信贷资源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造成了社会融资总额高速增长而许多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的局面。

原因之四是信贷外的因素可能影响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增速下降。新一届领导班子打击贪腐、遏制过度公款消费,这对餐饮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由于以往与春节相关的娱乐活动都得到了限制,一季度餐饮行业销售额增速锐减。从理论上讲,餐饮收入增速下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的下滑。餐饮业在中国经济活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2012年,其营业额相当于GDP的4%,隶属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项下、涵盖餐厅销售额的餐饮业销售同比增速从2012年第4季度到2013年第1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

原因之五是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能正在减弱。首先,在出口增速放缓后,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成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经济增速却在放缓。去年出口总量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占比从2006年的近40%下滑至25%。这种转变提高了经济增长所依赖的资本密集程度,意味着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在下降。其次,实体经济对于给定水平信贷的反应在减弱,更多的信增贷款正投向投机活动(比如房地产),推动资产价格,而非投资于实体经济。一季度GDP增速下降的同时,房价反而有抬头的趋势,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数据,中国4月份房价同比上涨5.3%,涨幅高于3月份的3.9%。在热点城市深圳和广州,二手房价格涨幅超过22%。这说明部分新增信贷正推动房价泡沫再度膨胀。

Ⅸ 信贷危机的现状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日宣布,将提高3月份短期贷款拍卖金额,并开始进行一系列债券回购交易,以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信贷危机。美联储宣布,分别定于3月10日和24日举行的本月两次贷款拍卖活动共计将提供资金1000亿美元,即每次500亿美元,高于2月底宣布的每次30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还计划在未来至少6个月里继续举行贷款拍卖活动。除非市场形势清楚显示没有再进行拍卖活动的必要,否则美联储将按这一计划行事。美联储还宣布,从7日开始,将通过一系列债券回购交易,为金融系统注入1000亿美元资金。
贷款拍卖机制是美联储去年12月建立的,其目的是向面临流动性不足的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虽然美联储在信贷危机发生之后一再降低贴现率,但商业银行大多不愿意通过贴现方式直接向美联储借款,它们担心这么做会引发投资者对其健康状况的担忧。自去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举行6次拍卖活动,共为商业银行提供了1600亿美元资金。美联储当天还表示,如果形势需要,它将提高贷款拍卖金额,同时扩大债券回购规模。
全球知名投资者乔治·索罗斯日前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虽然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它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尚未显露。索罗斯预计,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比广泛预期的“更加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而这将最终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此外,他还警告,过去25年的“金融泡沫”可能正接近尾声,而且二战后的“超级繁荣”时期也可能结束。
索罗斯指出,在应对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时,英国经济的处境比美国更糟。这样判断的原因是,英国的金融行业规模庞大,而且此前英国的房价涨幅最大。索罗斯认为,从此前房价的涨幅来看,英国的房地产泡沫比美国的更严重。最近由英国房贷机构哈利法克斯和英国全国建房互助会所做的调查显示,4月英国房价已首次出现自2006年以来同比下滑的状况。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MervynKing)曾表示,英国经济可能出现“一或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暗示经济可能陷入技术意义上的衰退。索罗斯称,由于目前世界各主要央行的使命都是抑制通胀,几乎没有降息以刺激经济复苏的空间。他表示,在通胀与经济衰退的双重威胁下,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将更加不稳定。如果英国经济不出现全面衰退,英国央行就“不能改变方向”,他把这称作“一场希腊悲剧”。他还表示,英国的利率将继续处于高位,这对经济来说很不利,但这是“不可避免的”。

Ⅹ 十多年前贷款未还清,但银行一直未催债,现在突然来讨,并且数额倍增,想问:银行在此事中有无什么责任

银行肯定有责任,你可与银行方面协商,要求减免。

阅读全文

与7月信贷放缓债券多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