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铜期货啥时候开始的上中国
目前还没有过都一开就是上午下午因为期货交易时间本身就只有这么几个小时也不存在半天的情况
Ⅱ 什么叫住友事件,住友事件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什么启示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贸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纺织为一体的一家超大型集团。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过控股或参股等形式拥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宾等国众多铜矿山和冶炼厂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参与LME的金属交易,1987年初,当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铜价在1300美元徘徊时,住友公司的操盘手滨中泰男在期货市场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铜远期合约。到1988年中,伦敦铜价暴涨至2500美元。滨中泰男从期货市场套取了巨额利润。从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铜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时间里,滨中泰男在伦敦铜期货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屡屡得手。由于其经常控制着伦敦铜市场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因此获得“百分之五先生”称号。
1995年年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住友商社在美国国债和铜期货市场的异常交易情况开始调查,在美国的通报与压力下,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开始了调查。在调查压力下,伦敦铜价下跌至2420美元左右。但滨中泰男并没有放弃战斗,经过顽强的抵抗,铜价在1996年的5月份时又拉升至2720美元以上。多次较量后,索罗斯等基金也感觉到筋疲力尽,几乎都想放弃了。然后,就在基金欲放弃战斗时,5月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准备对住友采取限制措施,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基金终于捞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新一轮的强大攻势下,伦敦铜价从5月份2720美元/吨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吨左右,短短一个多月,跌幅超过1000多美元。住友商社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据估计,住友的损失高达40亿美元。
Ⅲ 求关于中物储的黄铜期货交易损失事件的描述
京华时报4月30日报道 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属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下称国储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刘其兵,因在伦敦铜期货市场上擅自违规交易,给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造成了6.06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近日,市一中院判处刘其兵有期徒刑7年;他的上司、国储调节中心原副主任吕嘉范获刑6年。
刘其兵今年40岁,湖北省黄陂县人。1998年,国储调节中心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进行自营期货业务,具体工作由刘其兵负责实施。因为自身的职务关系,刘其兵成为了中国铜期货界的顶尖人物,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亦是“明星交易员”。
刘其兵入道之时,恰逢国际铜价从低至高的上扬时期。价格从1000多美元涨到3000美元,刘其兵一度盈利颇丰。但在铜价创出3000美元新高后,刘其兵转而认定铜市见顶,开始反手做空,但国际铜价一路上涨,2005年“十一”长假后,国际铜价已突破4000美元/吨,而刘其兵的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刘其兵此后留下一份遗书失踪。当时该事件被称为“国储铜期货巨亏事件”。10个月后,有关部门在云南将刘其兵抓获。
近日,市一中院一审判决,因刘其兵违反国家对国有单位进行期货交易的相关规定,擅自将该中心的资金用于境外非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导致发改委物资储备调节中心损失人民币9.2亿元,获刑7年。刘其兵的顶头上司、国储调节中心原副主任吕嘉范,明知国有单位的相关规定,仍同意刘其兵进行上述期货交易;并且在离任时,故意隐瞒相关事实,导致继任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刘其兵的犯罪行为,酿出了这起惊天大案,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
判决披露,刘其兵失踪后,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了应对小组,通过实物交割、平仓、展期等多种方式止损,将原有的6亿多美元损失降低到了1.44亿美元;扣除刘其兵此前在国内期货账户1.89亿元人民币的盈利,累计亏损数额为9.2亿元人民币。
Ⅳ 2005年底的伦敦铜事件是怎么回事啊
请将链接完全复制后,粘贴到地址栏
http://finance.memail.net/051123/129,21,2084429,00.shtml
尽管相关部门讳莫如深,但“伦敦抛铜”事件的整个轮廓已基本浮出水面。
一位中国交易员以发改委下属的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的名义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市场上陆续建立了约20万吨铜的空头头寸,合约的交割期为12月21日。由于该笔空头头寸过大,而市场不相信中国的国储部门能在指定的期限内实现交割,于是国际炒家乘机逼空。
截至11月18日,LME市场的铜期货价格已经连续涨升至4245美元。据估计,这些空头寸建仓的均价在3200美元/吨左右(约为四五月间的价格),加上另一家与之协调行动的国有大型企业有色中金的空头头寸,总共达到35万吨。照此计算,浮亏可能达到数亿美元。
由于这些交易可能造成的巨大损失,而且涉嫌违规操作,这笔交易被舆论评价为“伦敦版‘中航油’事件”。
巨额空单:可能是“流氓交易”?
“按照指定时间交割如此数量巨大的铜,显然不现实。”11月20日,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首先从时间上看,要想将铜装运到LME指定的仓库并完成注册,至少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目前距离交割期限已只有一个月了。
如果届时无法交割,那么只有在交割期之前进行斩仓。这样,就必然要在LME市场进行反向对冲,买进同样数量的期货铜。国际基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选择进行逼仓,推动行情上涨,迫使持仓人在更高的价格接盘。
此前的数个月,此次事件的肇事者刘其兵(音)一直在赌铜价将下跌,而铜价却出现了连续6个月的上涨。据称,刘是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进出口处处长,长期代表该中心在海外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两年前,刘其兵在其他交易员还没有看清趋势之前就已经看涨期铜,从而在中国商品交易界一举成名。他还以熟练的技术分析著称,传言其在投资交易的过程中,自建的“老鼠仓”就赚了过千万。
然而,据《中国日报》报道,国储官员称,刘所建立的上述期铜空头头寸并非代表政府,其损失完全与该交易员的个人行为有关,这些交易没有登记在公司的账户上,并不涉及中国政府。刘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在LME建立了大量空头部位”。
刘其兵把宝押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导致铜价走低上,但由于判断失误,当铜价持续上涨到每吨4000美元后浮动亏损加大,刘被解职并于10月中旬被“双规”。
有媒体披露,国储之所以公开表示与此事无关,是因为该单交易的手续并不齐备。据说,与期货经纪公司的委托协议可能没有,或者是协议的关键部分,即将委托什么人来下单的部分并不存在。可能因为刘其兵在国储做了10多年,那些经纪公司在缺乏协议的情况下仍旧自然认定其在为国储下单。
据悉,有8家经纪公司和基金为刘提供了交易通道和信用额度,他们分别是:斯迈尔能源下属的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其中在斯迈尔的头寸最多。
如果刘其兵的交易确实未经授权,国家供给储备调剂中心拒绝承担交易责任,那么此次“伦敦抛铜事件”将是里森私自交易搞垮巴林银行以后,又一起国际重大的流氓交易行为。其所造成的财务后果可能要落到上述经纪公司或是伦敦结算所的头上。按照英国的金融监管法规,交易所,尤其是期货经纪公司负有对客户进行合规性检查的责任和义务。
抑制铜价:国储部门尽力“救火”
此前行事极为低调的国储部门,在过去两周内频频高调亮相,在铜市场抛售库存并大造空头舆论。然而,在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前来采访“伦敦抛铜事件”的媒体记者,却都先后被保安请到了大门外。
10月份,国储部门开始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铜库存;10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11日,一位被认为是国储资深官员的人士通过媒体声称,国储目前手上共掌握了130万吨铜;11月16日,国储通过公开拍卖的形式向国内现货市场抛出两万吨铜;当天晚上,国储发布公告称,11月23日将再拍卖两万吨铜现货。16日晚,受“国储已向国务院申请要求出口20万吨铜”的传闻影响,LME市场铜价下跌了近100美元,至4055美元,但很快又涨回了原来价位。
国储部门抛铜给国际买家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相反,这些高调的言行似乎更坚定了国际炒家的做多信心。国际铜价不降反升,并不断创出新高。沪铜的多个合约小幅度振荡后也创了新高。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信息中心主任童乐申表示,国储此次拍卖行动在行业反映很好,但是按照我国年消费铜370万吨来计算,但2万吨铜只够用两天,平抑铜价的目标远未达到。
同样因为巨大的空头持仓而成为国际基金逼仓的“猎物”,同样是交易员违反规定进行操作,同样导致了巨大的损失。距“中航油”在新加坡衍生品市场巨亏5.54亿美元仅仅一年,国家物资储备部门就爆出类似的事件,这不能不说类似事件的发生存在某种必然因素。我国是铜进口大国,而且作为国家物质储备部门,在海外期货市场也应该是以套期保值业务为主,为什么会出现因为交易员个人看空就大肆做空的情况呢?为什么未经允许可以下单?一个交易员就能有这么大权限,而受不到相应的约束和监管?
“市场是残酷的,谁不规范就赚谁的钱。”中航油事件爆发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期货证券研究室主任廖英敏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此类风险事件的根源所在。“因为是一些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不懂金融、完全外行的官僚们在管理企业和政府部门。”一位期货从业人员措词激烈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如果因为交易员给企业或部门赚了钱,就放任纵容其冒险,从而导致监管缺失、风险失控,中航油不就是前车之鉴吗?如果拿国家的筹码去赌,赌赢了自己能名利双收,输了却由国家买单,这种“赌博”行为还要出现多少呢?这不能不说明相关政府部门在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
学者反思:风险管理缺位
“类似事件的发生,显然是国内企业及政府部门长期忽视风险管理的后果。”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终生教授黄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黄明教授长期研究行为金融学、衍生工具和信用风险。
http://www.scwz.com/scdd/20051220114528.asp
中国铜价再创新高 传伦敦铜事件当事人外逃
Ⅳ 刘其兵的事件经过
1999年初至2004年初:为国储盈利1.89亿元
1999年初的每吨1000多美元上涨至2004年初的每吨3000美元期间,看多的刘其兵一路春风得意。其拿手的境内外期铜反向套利(做多国内期铜同时做空伦敦期铜)交易技术在国储铜事件最终处理完毕后,还为国储在国内期货账户保留下1.89亿元盈利。
2004年初:刘其兵反手做空
在2004年初LME铜价突破每吨3000美元后,反手做空的刘其兵开始噩梦连连。当年10月LME铜价一天暴跌10%后,决定豪赌以求翻身的刘其兵在其结构性期权组合中越权大量卖出看涨期权。
2005年国庆后:留遗书逃遁
2005年国庆后,LME铜价突破每吨4000美元。面临年底即将到期被执行的大量看涨期权,心理崩溃的刘其兵于2005年10月再次选择了逃遁,且传言还留有遗书。此时,他在伦敦的铜期货及期权上共持有20万吨的未平仓空头头寸。而按照法庭认定的数据,当时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
2008年3月底:一审判处7年徒刑
刘其兵于2008年3月底被一审判处7年徒刑,由于有关方面采取了平仓、展期及实物交割等多种方式止损,被法庭认定的最终亏损额仍高达9.2亿元人民币。
Ⅵ 铜期货交易例子
1、连续图是为了让投资者更好的分析铜的长期走势做的一个主力合约的走势图;1101是指2011年1月到期的铜合约;1106是11年6月到期的合约
2、-740指每吨铜下跌740元;计算盈亏时需要*5,因为铜每手是5吨。
3、51300是每吨铜的价格51300元。
4、买入一手的保证金按保证金比例为5%计算=51300*5*5%
5、每手赢利740*5吨=3700元
补充:交割时间是2011年6月的16日至20日(遇法定假日顺延),个人投资者是不能拿入交割月的;保证金包括交易所收取部分+期货公司收取部分,所以不可能到5%这个标准。现在的标准一般是10%以上。
Ⅶ 国储铜事件的事件简介
什么是国储铜事件
如英国商品研究所2004年11月预测,2005年全球铜供应将出现10万多吨的过剩;2004年11月中旬举行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年会上,国际大投资银行也大多预测2005年铜价会下调,市场将继续过剩。但实际情况却是国际铜价的逆市上涨,在2005年11月更是达到期铜市场百年来的最高纪录,每吨高达4146.65美元。“国储铜”事件正是发生在有关机构预测国际铜价会下跌,但实际却持续上涨的时期。
2005年11月9日国家物质储备局(简称国储局)发布的国家储备铜竞价销售公布称:为缓解当前国内铜供应紧张的状况,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国储调节中心受国储局委托,于2005年11月16日拍卖2万吨国家储备铜。
在此后短短的一个月内,国储局举行了四场现货铜拍卖会,拍卖起价一次比一次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其中,第三场拍卖起价上海、宁波地区为每吨37140元,但首批100吨的成交价格就达38120元/吨,拍卖价远高过市场的预期,消息一经传出,沪铜期货和LME铜期货价格便快速上扬。
第四场现货铜拍卖会上,占2万吨拍卖总量80%的1.6万吨铜流拍的拍卖底价与市价不相上下,参与者怨声载道。尽管国储局声称抛售铜的目的在于满足国内铜的需求,平抑铜价,但市场更愿意相信国储局此举是在缓解其在期货市场的损失所带来的压力。
因为自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铜期货市场上通过LME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1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铜,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2005年12月21日。
但自2005年9月中旬以来,国际基金不断以推高铜价的方式逼空国储局,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不断走高的国际铜价无疑会给国储局造成巨额亏损,所以国储局不得不通过不断抛售国内现货来缓解压力,挽回损失。2005年年末,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坦言,由于缺乏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国储局在此次事件中损失惨重。
Ⅷ 哪位给详细解释一下住友的那个叫滨中泰男的那个家伙最后栽跟头的那次铜期货事件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住友事件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1468亿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给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闯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
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钢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 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期货合约。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到l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1万吨。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他十分沮丧地说:
“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1995年1月20日有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
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泰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
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1991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1995年10、11月份,有人已经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著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出深渊。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
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
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呢?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
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们在这场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未介入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但是美国信孚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1750-1950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0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调,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杜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已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l,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在“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调查。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
住友事件(1995年—1996年)
住友公司是日本集金融、贸易、冶金、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和纺织为一体的一家超大型集团。在全球500强企业中,一度排名第22位。公司通过控股或参股等形式拥有全球包括智利、菲律宾等国众多铜矿山和冶炼厂部分或全部股份。住友公司很早就参与LME的金属交易,1987年初,当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铜价在1300美元徘徊时,住友公司的操盘手滨中泰男在期货市场逐步建立了大量的铜远期合约。到1988年中,伦敦铜价暴涨至2500美元。滨中泰男从期货市场套取了巨额利润。从八十年代中期到1996年住友铜事件之前近十年的时间里,滨中泰男在伦敦铜期货市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屡屡得手。由于其经常控制着伦敦铜市场5%以上的成交量和未平仓合约,因此获得“百分之五先生”称号。应该说,住友本身就是在LME非常活跃的大鳄。
90年代前期,中国和南美的一些企业纷纷败在“西方列强”默契的攻击中。一批弱者被消灭后,这些强者一时难以找到对手。于是,烽烟在列强之间燃起。由于住友商社是当时伦敦和纽约市场的大多头,终于被欧洲和美国大型基金锁定。
据当时业界人士估计,1994—1996年期间,滨中泰男控制的铜期货头寸在100—200万吨之间。与此同时,伦敦三月期货铜价从1993年年底的1650美元/吨左右一直飚升至1995年年初的3075美元/吨高位。1994年至1996年年初,滨中泰男通过人为地控制现货,长期大量控制LME的铜仓单。他控制的LME铜仓单最高时占交易所的90%之多,使得伦敦铜期货市场长期处于现货升水的状态,远期大大低于近期,以此遏制市场的远期抛盘,人为抬高价格。
但是,对手也非常强悍,据说其中有量子基金、罗宾逊老虎基金,加拿大金属贸易商Herbert Black,美国基金Dean Witter以及欧洲一些大型金属贸易商。他们针对住友的多头大量抛空,从3000美元/吨以上一路抛压,伦敦铜价从3075美元/吨高点跌至1995年5月份2720美元/吨左右。但顽强的滨中泰男并没有轻易就范,当年7、8月份又把铜价拉升至3000美元以上。
1995年年末,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开始对住友商社在美国国债和铜期货市场的异常交易情况开始调查,在美国的通报与压力下,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开始了调查。在调查压力下,伦敦铜价下跌至2420美元左右。但滨中泰男并没有放弃战斗,经过顽强的抵抗,铜价在1996年的5月份时又拉升至2720美元以上。多次较量后,索罗斯等基金也感觉到筋疲力尽,几乎都想放弃了。然后,就在基金欲放弃战斗时,5月份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准备对住友采取限制措施,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基金终于捞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新一轮的强大攻势下,伦敦铜价从5月份2720美元/吨高位一路狂泄至6月份1700美元/吨左右,短短一个多月,跌幅超过1000多美元。住友商社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据估计,住友的损失高达40亿美元。
Ⅸ 急!!!谁能提供我住友商事钢铁期货交易损失(1996)的资料啊!!!
早在I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光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1603-1868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铜及炼钢等领 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 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躬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I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IA68亿美元之多。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上面闯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 "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前者是圈内人对他的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 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 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铜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 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合约。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到I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I万吨。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他十分沮丧地 说"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帐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亦即"死多头"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8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I995年1月20日的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l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秦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I99"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1995年10、11月份,大卫·金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若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向深渊。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商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馆价重挫25%左右。
1996年6月5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1996年6月24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I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瞪目结舌。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8亿美元左右,但是接锺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 "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们在这埸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禾介人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但是美国信享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I750~I950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O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词,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社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己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1,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quot;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谰查。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