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公司作为股指期货交易的中介机构,主要职能包括:
1.根据投资者指令买卖股指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
2.对投资者账户进行管理,控制投资者交易风险
3.为投资者提供股指期货市场信息,进行交易咨询
❷ 期货公司在股指期货市场中的作用是什么
1。在期指投资领域当中,一旦期货公司能够发挥自己的职能的话,那么它就会有着非同寻常的含义和作用。2。投资者要想能够更好的盈利,就必须要获得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而期货公司就能够很好的满足投资者的这些需求。3。期货公司可以有效的为投资者规避风险,让投资者可以放心的去投资。
❸ 期货公司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1。在期货交易的过程当中,投资者将怎么样去办理自己的交割手续等其他的手续呢?一般来说,期货公司会根据客户指令买卖股指期货合约、办理结算和交割手续,以此来帮助投资者去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交易。2。在期货交易市场上,投资者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帮助投资者去规避市场上所存在的风险。期货公司还会对对客户账户进行管理,控制客户交易风险。3。在期货投资市场上,投资者还要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比如说为客户提供股指期货市场信息,进行交易咨询,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投资者去进行交易。除此之外,期货公司还充当客户的交易顾问等。
❹ 期货市场在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期货市场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有:
(1)能够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2)能够降低流通费用,稳定产销关系
(3)能够提高合约兑现率,稳定经济秩序
广义上的期货市场(future
market)包括期货交易所、结算所或结算公司、经纪公司和期货交易员;狭义上的期货市场仅指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是买卖期货合约的场所,是期货市场的核心。比较成熟的期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经济学中最理想的市场形式。所以期货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期货市场是交易双方达成协议或成交后不立即交割,而是在未来的一定时间内进行交割的场所。
❺ 期货结算公司在期货交易中的作用
一、期货结算机构的产生
成立专门的期货结算机构由于日趋增加的交易而引起的复杂结算需求,以及提供交易结算交割的安全性的要求而产生的。
1883年,美国成立了结算协会
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
二、期货结算机构的组织方式
作为某一交易所内部的结算机构,如CME的结算机构。
附属于某一交易所的相对独立的结算机构,如美国国际结算公司。
由多家交易所和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出资组成一家全国性的结算公司,如英国的国际商品结算公司。
我国期货结算机构采取第一种方式。
三、期货市场结算体系
期货市场的结算体系采取分级、分层的管理体系。
结算机构一般采取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直接得到结算的直接服务。
期货交易的结算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结算机构对其会员进行结算;第二个层次是由会员根据结算结果对其所代理的客户(非结算会员)进行结算。
我国结算机构是交易所的内部机构,交易所的交易会员也是结算会员。
四、期货结算机构的作用
计算交易盈亏。平仓盈亏结算和持仓盈亏结算,划拨资金。
担保交易履约。结算机构是所有和约买方的卖方,和所有卖方的买方。交易双方只同结算机构发生关系,避免买卖双方见面,方便了对冲和保证履约。
控制市场风险。保证金制度是期货市场风险控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初始保证金、追加保证金、临时追加保证金。
❻ 期货的作用和重要性
期货的作用
一、规避风险功能——套期保值
1.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走势相同的原理,同事在两个市场上交易,用一个市场上生产的收益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从而锁定生产利润和生产成本,这就是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2.通过期货交易,套期保值者可以把现货市场上的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寻求风险利润的投机者。
3.期货市场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产生能反映未来市场供求状况的期货价格。在成熟的期货市场作用下,期货企业往往采用期货价格作为现货交易的报价。
二、期货市场的作用
期货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1.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
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3.有助于本国夺曲国际定价权。
4.促进本国经济的国际化。
5.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期货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
1.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
2.利用期货价格信号,组织现货生产。
3.期货市场拓展现货销售和采购的渠道。
4.期货市场促进企业关注产品质量问题。
期货的重要性
期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发现价格,因为在期货市场中买方和买方对未来价格的预期通过提前交易达成一致,这个提前的交易综合了市场上对未来商品的供求关系,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个作用是为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一个手段,比如一个企业在未来要卖出一批产品,但是根据公司预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未来的商品价格会下跌,导致收入下降,那么这时企业则可以选择以高于预期价格的价格卖出期货,以达到为未来商品保值的目的。
❼ 为什么说公司的市值管理很重要
1. 基本概念:
市值指的是每股价格乘以总股本数,而股价等于每股净利乘以市盈率,每股净利就是净利润除以总股本。
可以看到,由于总股本数通常不会经常变化,我们所说的市值管理其实通常来说就是除权后的股价管理。而股价的决定因素为两个,一个是净利润水平决定的每股净利,另一个是市场上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倍数。前者是“基本面”,后者是“未来”。本文中所述的“股价”均为除权后。
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指的是会改变公司估值水平的信息,包括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内部的利好消息例如签订大额合同,新技术研发成功等;外部的利好消息例如扶持政策出台,限制政策撤销,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有利变化等。利空则相反。
2. 股价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盈利是一个相对客观的数字,是企业实际经营成绩的体现,通常有较为客观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评价,尽管可以通过一些会计技巧来进行利润调节或隐藏/虚增,但是大型的利润数据不真实,无论是相比真实情况多了还是少了都会引起投资者的不信任。这种不真实通常也会带来监管部门的处罚,因而通常来说,在一个监管严格的市场上这种情况较少。
而市盈率则相对要主观地多,例如我们常听说的“概念股”、“利好”、“利空”就是这种主观性的体现,在短期,实际上是投资者用钱进行信心投票引起的,例如一些市盈率达到成百上千的股票(特例可能是那些股价已经不能用未来净利润折现衡量,而是用其他方法例如每股净资产来衡量的时候),股票的高市盈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这些公司的投资者对于公司的未来前景越看好。从较长的时间上来看,股价的支撑不仅在于净利润,而是在于净利润的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如果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出现减缓,通常就已经会出现股价下跌,即我们常在财经新闻上读到的“XX公司公布了XX年的财报,利润增幅低于预期,导致股票大跌X%”。
3. 市值管理的动机
最原初的动力是来自股东,无论是否在公司任职或是实际控制人,再或是小股民,都希望手里的股票买入后(请注意)会更值钱。或者说股东在买入时希望股价尽可能低,而在卖出时尽可能高。道理很简单,不用多说了。
如2.所述,一家高市盈率的公司的管理层是有着很大的经营压力的,不仅现有的盘子不能出问题,还得不断保持增长。上市公司的高管考核指标通常会有股价这一指标,而管理层的薪酬体系设计,通常来说也会有相当比例是股权激励,因而从管理层上来说他们会有对股价进行管理的动机。
一家目标相对长远的公司应当对自身的市值经常关心,因为在健全的资本市场例如美国存在着敌意收购和最低市值的要求,原因在于:
1. 在美上市公司通常股权较为分散,如果公司市值过小容易被敌意收购,导致管理层被撤换,原大股东失去控制权;
2. “壳”资源不值钱,如果股价长期过低,走势也没有大的起伏,很容易导致不满足交易所关于成交量和总市值的要求导致退市。而中国因为上市公司具备最基础的卖壳价值,所以会发现上市公司市值再小,通常也不会低于15亿。
4. 常见的市值管理策略
对于小投资者来说,他们对股价没有多少影响力,他们通常是价格接受者。而如果股东同时又是管理层或熟悉企业运营的人,那么就有很多空间。
最近有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具体名字不提。实际控制人自上市以来不断减持,而且每次减持前一段时间都有些利好消息放出。这种行为虽然作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来说,应当预见到这样的风险,但是略有吃相难看的感觉。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市值管理,我个人不推荐这样的行为。
但是上面做法的原则大致就是通过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估值达成市值管理的一种方法(再次强调这种做法比较极端),作为股东+管理者双重身份者来说,股价低时买入股票,并在买入后释放对公司经营利好信息。或者通过释放利空信息,股价下跌后进行增持。减持的时候就反过来,不再赘述 。此处股价的高低衡量标准是股东+管理者的视点,而由于管理者的身份,他的视点通常来说相较一般投资者来得准确。
在2. 中提到,股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净利润和市盈率。市盈率变化主要依靠信息,那么是否有办法在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情况下改变净利润呢?可以,通过公司并购重组。
借壳上市实际上控制者和管理层通常来说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个人觉得不能算本问题的“市值管理”所讨论的范畴。在不根本改变控制者和管理层的情况下,通常通过并购一些公司来达到市值管理的目的,而且往往是净利润和估值水平同时提高。
比如:
(1)并购一家或数家具备较好净利润水平的同行业公司,可以较好的将收进来的公司消化,市值可以至少提升利润增长的百分比,此外由于降低了竞争水平,对于两者的利润投资者会预期有所提升,也可以有助于股价的进一步提升。就我感觉好像通常发生在行业的前几名之间,老二和老三合体防止被老大收购,也可以抱团和老大拼一下,老大和老三合体可以和老二甩开差距。各有各的动机。
(2)并购一家具备较高估值的企业,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近两年来最最火热的活动。各种乱七八糟的跨行业并购,餐馆收了游戏,化工收了传媒等等等等。这种行为的逻辑就是公司将具备高成长性的资产/运营实体纳入了上市公司范畴,这部分资产/实体带来的利润增长可以支撑公司的股价成长。说的直白点,就是一家30倍公司用20倍收了一家60倍的小公司,结果把公司整体股价带到40倍去了。对上市公司包括散户在内股东来说获得了10倍的额外估值,对非上市公司股东来说,手里的股票突然变成了40倍,还一下子上市了,简直是大股东、被收购股东、散户的三赢。
这样的并购狂欢发生在TMT行业的高估值、小体量、难以单独上市、大市又熊的大背景下。狂欢结束之前这样的奇怪并购还会继续发生,但在狂欢真正结束之后,只有能真正带来良好协同效应的并购才能真正继续长期推动股价上涨。比如,通过并购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转型,或者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等等。
此外,分拆估值较低的资产也是一种市值管理的思路,但在中国资本市场见得不多。多见于BAT这些巨头之间,比如疼讯就把易迅丢出去了……期待海外并购专家举例详细说明。
5. 市值管理的一些具体手法
(1)公开市场增持和减持
过程无需多介绍,缺点是动向完全透明,成本较高,对于上市不久,股权还相对集中的企业操作空间较小。公开市场减持基本同上,大股东的集中大额减持对股价打击很大。通常需要事先披露减持计划。
(2)定向发行和非公开发行
定向发行是指目标确定的发行,可能是非公开发行,也可能是超过200人的公开发行,通常用于并购重组,例如用向收购标的股东定向发行股票换取其持有被收购标的的股权。有时将上市公司体外同样由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但质量较好的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既不稀释自己股权又提振股价,但小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通常难有这样的精力,多见于大型企业集团。
非公开发行是指对象不超过10人,非公开发行是定向发行的一种,相当于私募股权,由非公开发行对象向公司增资,通常用于增持。
(3)分立、分拆
将估值较低,盈利状况较差的资产/实体,在不违反同业竞争相关规定的情况下转让给第三方或者移出上市公司体外。少见这样的案例,希望有读者可以提供以供学习。
(4)盈余管理
在不违反会计准则和不影响审计报告意见的前提下,做一些会计调整,例如确认收入,资产折旧等科目,在跨期处理上做一些文章。通常空间比较小,对股价的影响一般也有限。
(5)利好/利空信息管理
前面已经介绍过不再重复。
(6)公司回购/公开增发
在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可以用公司的自有盈余现金对流通股进行回购,可以提振股价,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另一方面,在公司不缺现金,也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时,回购比分红通常在税务等方面更为划算和便利。回购的股权也不一定注销,也可用于股权激励等。
但是回购通常不会对投资者的判断产生本质影响。为了市值管理的公司回购目前在国内是不允许的,国内的上市公司股权回购必须有规定的目的。
如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管理层又认为目前公司股价高估时,可以进行公开增发,向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行新项目的开发。如新项目属于较高估值或净利率高于原有水平的项目,则会带来股价的成长。
(7)杠杆比率调整
杠杆比率指的是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的比值,当公司现金流较好,具有较好投资项目时,但股价较低时,使用债务融资对股东成本更低。新增债务会导致杠杆率增大,只要新项目净利率高于原有公司经营项目即可带来股价成长。
通过(6)和(7)股和债分别调节,可以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提升公司股价的目标。
6. 小结
市值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实际上就是带着传销味道的“资本运作”这个词换了一种高大上的说法。
上市公司地位是一个宝贵的融资平台,在中国尤其如此。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巨头除外,只有上市公司具备同时玩股和债的条件,实际控制人也可以利用其巨大的信息优势。跻身上市公司的新贵们对于市值管理也不再是一无所知,有相当多的企业家从实业家变成了资本玩家。但我相信大部分的中国企业家对于上市公司平台作用的发挥仍然是懵懂的,如果成功上市,但没有做好市值管理导致公司市值长期低迷实在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❽ 公司怎样使用市值
如何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上市公司市值管理
“世界500强”逾九成使用期货等衍生品工具
近年来,虽然我国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但国内企业利用衍生品进行保值的能力,尤其是通过海外衍生品市场保值的能力较低,使得不少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实际上,衍生品市场早就是国际上通用的风险管理场所。根据世界500强企业利用衍生品市场的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之前,世界500强企业明确报告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多达471家,占比为94.2%。正是衍生品的避险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些大型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这些企业当中,绝大部分同时利用多种衍生品工具对冲不同的风险,其中,使用外汇类工具对冲外汇风险的比例为93.6%,使用利率类工具对冲利率风险的比例为88.3%,使用商品类、股权类、信用类工具的比例分别为50.9%、30.3%和21.4%。
分国家来看,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使用衍生品工具的比例为62.07%,而日本、法国、英国、加拿大和荷兰等国企业利用衍生品的比例为100%。除世界500强企业外,这些国家的其他企业利用衍生品工具的比例普遍在80%以上。由此可见,如何利用现有国内的商品期货及刚刚上市的股指期货规避企业经营面临的风险,更好地管理好企业自身的市值和股东资产,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前沿课题。
如何提升我国企业的内在价值
回看过去几年及近段时间国内市场的状况,多数银行、上市公司不是在考虑用最优的成本通过技术创新获取利润,而是拼命地想办法融资。2008年以来,受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市措施和财政政策影响,我国货币投放量不断放大,使得市场流动性快速增加,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而其真正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商品价格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已由传统的商品属性转变为金融属性。
这种所谓的价格泡沫可能导致未来我国经济出现滞胀,企业创新受限,销售受限,而原材料综合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境地。如今,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新兴国家货币政策即将转变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收紧流动性的政策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利率上调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企业的当务之急。
我们看到,在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过去几个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使沿海部分企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和倒闭,与此同时,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及其可能引发的政治问题,很有可能进一步侵蚀这些企业的价值。
那么如何来提升国内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增加企业的收入和利润呢?传统上来说,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但是,目前产品的升级更新换代比较快,而且企业研发投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许多问题,只凭技术创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需要从单纯的依靠技术创新的盈利模式向通过对市值的综合管理创造出新附加利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也就是说,在这种现代化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进行市值的保值,这将涉及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当前企业获取利润的主流模式是通过自身的研发、生产和加工,使产成品通过市场销售出去,最终形成利润。但是,现在有很多大的企业不愿意利用商品期货,除了海外衍生品交易亏损带来的心理阴影外,更多问题是因为商品期货不能完全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只能解决局部的原材料成本管理问题。同样,现如今我们的融资体系也不能解决。比如企业以现在60亿元的市值去银行授信,3A级企业打八折后可获得30亿元贷款,但如果上市公司的市值从60亿元下跌到20亿元,那么等到公司市值与银行负债快匹配的时候,银行就会冻结企业的账户。所以,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要求我们企业要具备投行的眼光或者流程化的服务模式,加之对市值的管理和生产成本的调节,综合地对企业进行整体的风险管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企业如何利用好刚刚上市的股指期货,包括融资融券及创业板等都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传统的商品期货功能是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以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或锁定库存及产成品售价,这些是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设计的。在此,我们引出如何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广义的资产配置,来满足不同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的需求。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上市是一个好的开端,尽管初期市场参与主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拥有大量套期保值和资产配置需求的机构投资者如公墓基金、社保基金还没有参与进来,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控股的大型上市公司参与股指期货的有关规定还没有出台,但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上市公司参与股指期货是必然的。
期指在公司市值管理中的运用
期指可对上市公司市值进行有效保值
可以说,市值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战略管理工程。用经济学语言来表述,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而股价是一个变量,它直接传导着市场的真实波动情况。在股本一定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市值会因股价的波动而变化。所谓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的价值经营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行为。上市公司价值或者说是股东权益和公司的利润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经营利润,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收益。生产经营利润是指企业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劳务等活动所获得的利润,资本市场收益是指通过投资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或者进行资本并购等资本项目运作产生的收益。而股指期货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旨在保护和提升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收益。
我国A股市场从2007年10月份的6000多点跌到2008年10月份的1600多点,由于当时国内市场没有有效的对冲机制,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没有任何抵御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和能力。在那种情况下,如何对抗系统性风险是我们市值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这里,我们提出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对抗系统性风险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基于股权结构的管理。在熊市行情中,股价下跌会导致企业市值缩水,此时利用股指期货进行空头保值操作,可以有效规避股市下跌的系统性风险,起到保护公司市值的作用。上市公司股东,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所持个股股价下跌时,往往不希望减少自身的持股比例,希望保住自己的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或是担心自己抛售加剧股价下挫而不愿意出售股票时,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对冲股价下跌带来的风险,从而在不影响持股比例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保证自身的权益。所以,空头套期保值策略的运用尤为关键。
我们知道,期货市场上有两股投资力量:保值者和投机者,由此产生了两种投资策略:多头和空头。由于目前政策的规定,适用于企业及机构投资者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空头保值锁定资产下跌的风险,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理论的想法。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市场参与者都在考虑股指期货的卖出,那么谁是多头呢?所以,对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个多头套保的概念。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通过买入股指期货的方式替代现货股票,进行一种趋势性投资,由此获得与购买现货股票相同的收益。同时,保证金交易后剩余的大量资金仍然可以投资其他资产(如债券),这比企业使用全额资金购买一揽子股票的股息收益更高。
牛市行情中,上市公司在增持、回购上市公司股票或进行战略性收购的过程中,如果利用多头套期保值,即在股指期货市场买入,也能避免由于时间效应产生的损失。当上市公司预计在未来某个时点增持或回购公司股票,目前距离这一时点仍有一段较长时间,而此时公司股价与大盘指数都处于相对低位,且可以预测未来大盘走势呈现稳步攀升的态势时,上市公司就非常有必要进行股指期货的买入套期保值操作,用较少的资金买入适量的股指期货,等到增持或者回购资金到位后,在期货市场平仓,同时买入公司股票。
第二,基于对自身资产配置的需求。部分业绩突出的上市公司自身拥有巨额的投资资产,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对持有的股票资产需要进行保值。例如,在4月底至5月初的这一波因政策因素主导的下跌行情之前,某上市公司已经买入了一部分长期看涨的新能源股,并且预测未来该行业有充分增长的可能,能使公司获得丰厚的α收益(非增加风险水平所带来的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在此后整个市场回调的过程中,该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不卖出股票,而是做空股指期货获取利润。
在牛市行情中,引入一个趋势投资的概念,即利用股指期货与大盘走势的联动性和股指期货自身的杠杆特性,使用较少的资金获得与投资股票或基金同样的收益,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大盘从2008年的1600多点涨到目前的2700点左右,虽然近段时间出现了反复振荡,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投资资产或者一些私募可以用18%的保证金购买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取代传统的直接买卖股票的方式,获取投资收益。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如果企业持有战略资源类股票,在不丧失控股权的前提下,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股权置换。
这里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股票及一揽子股票组合与指数的关系。这是一个数理统计的问题,通过计算股价与指数的Beta值,可以得出相关系数,即相关系数高的股票及股票组合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保值效果较好。同样是银行类股票,我们以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为例,通过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发现,沪深300指数和交通银行股票的相关系数只有0.377,而与民生银行的相关系数高达0.911。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银行的股东考虑到保值效果,民生银行相对于交通银行更可能会考虑倾向性地选择股指期货。作为交通银行的股东,因盘子比较大,几百亿的流通股,就不一定会采取这种保值策略。企业通过商品期货市场考虑保值的原理也是如此,如包钢股份的股价与螺纹钢期货之间相关系数也是非常高的,与沪深300股指期货也有很高的相关系数。通过多方面的保值策略,我们能够把整个企业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
市值管理与中小企业利益是否有冲突
市值管理在全球被归为道德范畴内,从整个资本市场的角度讲,如今利用衍生品市场设计出的结构化产品引发出的道德问题愈演愈烈。美国证券监管部门前段时间对高盛提起诉讼,揭开了高盛背后的结构化产品的黑幕,实际上全球大部分结构化产品都是从高盛那里流出来的。对于市值的管理,高盛是越做越大,但与其合伙做生意的是越做越小,这就引发了市值管理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利益是否存在冲突的问题。国内企业在中国特色的市值管理一定要建立在监管和公平的基础之上。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分析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下称中国人寿)实际控制人是财政部,属于国有性质企业。截至2009年,其第一大股东——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为68.37%。由于该股东的国有性质,必须维持较高比例的控股地位。在中国人寿2009年财务年报的披露数据中,截至2009年年底,投资资产为11720.93亿元,较2008年同期增长25.0%,其中股权型投资比例由2008年同期的8.01%提升至15.31%,而在2007年股权投资比例为14.74%,表明股票市场的走向对股权投资比例起到了关键作用。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在整体的管理资产中,投资性资产占到整个资产的64.9%,投资基金比例为5.52%,投资股票比例为7.88%,其在风险市场的投资超过13%。从中国人寿2009年投资资产分布图来看,这些上万亿元的资产,若是进入加息周期,债券收益率在某种程度上是贬值的,而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可通过股指期货来进行合理的保值。
中国人寿2009年投资资产分布图
从中国人寿持有上市公司股权情况来看,截至2009年共持有9家A股上市公司股权,其中以银行、地产和大盘蓝筹股为主,其在2009年的投资业绩表现良好,期末账面都出现了盈利。但是,我们发现2010年4月底至5月初大盘的深幅下跌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银行及地产类板块,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大盘蓝筹股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所以,如果中国人寿不能及时调整股权投资规模,巨额的股权投资可能面临损失。
Beta值测算
所谓Beta系数,是评估证券系统性风险的工具,用以度量一种证券或一个证券投资组合相对于总体市场风险的波动性,即反映一种投资对象相对于指标的表现情况。目前,我国上市的股指期货标的物为沪深300指数,所以对于Beta值的测算可以以沪深300指数为指标。从套期保值的效果考虑,Beta值越接近1,表明证券或证券组合与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拟合度越高,保值效果理论上越明显。
具体保值策略及保值效果测算
通过对中国人寿年报的分析,我们认为由于其自由资金中所持有的风险市场的投资比例较高,可以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恒生指数期货分别对A股和H股进行对冲。针对中国人寿A股市场的股权投资,同样可以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保值。下面我们对中国人寿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自身市值的保值策略及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假设中国人寿大股东在2010年4月中旬预期未来两个月指数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但不愿意抛售股票,故对其持有头寸中的5%进行套期保值,即对其持有头寸中约10亿股进行保值。以2010年4月16日28.74元的收盘价计算,市值为287.4亿元,根据前3个月中国人寿股价与沪深300指数走势测算,其beta系数为0.9,做空IF1006合约(两个月后平仓,所以选择6月合约),价位为3441.6点,需要卖出合约:
假设到2010年6月15日,IF1006合约下跌至2900点附近,下跌541.6点,跌幅为15.7%,中国人寿股价跌至23元,跌幅16.49%,总体的投资盈亏为:
从以上投资盈亏表可以看出,通过空头保值策略,使现货市场的市值缩水远远小于不进行保值的效果。股东即没有卖出股票丧失自己的控股地位,也没有在下跌过程中造成自己资产的减少。
结 语
衍生品市场为我们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传统的企业管理最上面是融资管理,中间是原材料价格管理,现在我们的企业需要建立一个配套工程,即风险管理流程与企业经营和融资进行配套,可称之为现代企业的新兴革命管理。现代企业的创新革命管理,可以适应未来复杂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企业经营处在非常微妙的环节,国内企业必须拥有一个衍生品配套的金融工程管理体系,配套整个上市公司的企业架构管理。传统的商品期货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道路,股指期货的推出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一扇门,今后随着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及期权产品的不断推出,企业可以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将更加丰富。企业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对冲股市的系统性风险,可以利用商品期货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可以用利率期货对冲对应的融资风险,可以用外汇期货对冲人民币币值波动的风险,构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在这里说明三点:第一,沪深300指数与个股的相关系数差别较大,利用沪深300指数期货对个股进行保值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第二,未来的行业指数期货及单支股票期货对个股套期保值效果是最佳的。随着期指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未来会有更多适合不同企业的各种各样的创新产品,以帮助他们对冲风险。第三,股指期货期权、利率期货、外汇期货、商品期货等都是企业进行市值管理、企业管理创新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中国期货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00万亿元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国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把握未来衍生品市场发展的趋势,使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❾ 说明期货经纪公司的性质及其作用
就是一个中介,收客户的手续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