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有哪些
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此次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与潜在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做的不是危机爆发后才对银行进行救助,而应该事前做好准备以防止危机的产生。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美国成熟房地产市场都会引发次贷危机,何况我国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投机行为尤为严重,使得楼市不断飙升,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泡沫。泡沫的产生缘至于投机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现有的规制对他们投机带来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将获得的利益。长此以往,也许数年后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受害的讲是广大有房贷的市民。由于我国抗危机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危机的爆发不论在我国经济上还是在社会稳定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都将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不论是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出于防止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的目的,我们都应该防止房地产市场巨大泡沫的产生。 第二,由于我国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我们应加强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申请者信用和还贷能力的审核。建立信用评审机制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价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个人信用的数据储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机构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贷款者的还贷能力的审核。而在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例,银行业也必然想从中分享利益。这就需要尽量避免商业银行或信贷机构因为利益的驱使而放松借款者的资格标准,或对其有可能虚假的信息不进行必要的审核。甚至有职员为了业绩的提高,帮助那些条件不合格的申请者伪造信息或想办法规避银行现行的规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职员职业操守的培养,从前台开始培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给商业银行评价消费者信用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第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银行的本质是风险经营,要减少危机对银行本身的冲击就必然要求银行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有效的金融创新已被证明不仅能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也能为银行化解风险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还不成熟,放贷风险基本集中于银行本身,银行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到达转嫁风险的目的。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银行经营应保持其安全性、流动性,之后才是盈利性。由于银行本身资产结构的高负债比例,容易使股东或管理者从事高风险业务。为了,保障广大债权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从事业务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部监管应该与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同心协力,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监管。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构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对银行的高风险业务经营进行有效的约束,而监管机构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惩罚。外部监管应该引导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内部监管部门应对本行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从根本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培养住房贷款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居民对自己以后的还贷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估计,为以后的无力偿债埋下了隐患。在这方面就要求银行职员应该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帮助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第六,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房地产上市公司市值占我国证券市场很大一部分比重。其股价波动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房价的飞速增长,将间接拉大了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中获得房地产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距。而这大大增加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风险。 总之,为了预防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我们应该在各个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经济的稳步发展。
❷ 银行如何将次级贷款资本证券化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我不是经济界人士! 银行本身如果已经上市,资本就被证券化了,银行通过一定程序,如开董事会等,同意接纳的这种次级贷款,就等于所有持其股票的人,都参与了接纳这种次级贷款!他们手中的股票就有了不良资本的成分!股票本身就是证券的组成部分呀!
❸ 简述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机制
次贷证券化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创新过程中普遍展开的一种金融市场现象,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未来有着稳定净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信用增级和有限追索等机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资产支持债券的金融行为。
美国的次贷危机,并非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也非次级债危机,它的全称应当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危机”,仅从字面上就可看到,理解这场危机的关键不仅在于“次贷”,而且在于“证券化”。
扩展知识:
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美国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运用到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注意,“次级”(sub-prime)指的是借款人信用,低于“主级”(prime),也就是FICO信用评分不足640的借款人。
资产证券化运作是一种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投资银行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都有着较高的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特别是发行抵押债务债券和信用违约掉期的金融机构,通过这些来达到以小博大的目的。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和定价存在着严重缺陷。机构在对次级抵押贷款实施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因为技术难度、市场和人文因素,造就出了没人看得懂的、晦涩、不透明的衍生品“怪胎”。
危机爆发后,当时的美联储纽约联储主席盖特纳说,“Nobody knows who owes whom what”(没人知道谁到底欠了谁多少钱)。
❹ 银行如何将次级贷款资产证劵化
通常的定义是:银行将不具有或者缺乏流动性的资产,打包发行成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证券类产品。
但是,出售对象不局限于公众,通常公众的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其实都是相关的金融机构,比如其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养老退休基金等等。公众一般都是通过认购基金份额才能参与。
出售的资产,也就是标的物,也不仅仅局限于信贷资产,银行常见的资产包,通常是不良贷款,信用卡逾期欠款,房地产贷款。
❺ 房地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关系我国如果发展房地产证券化应怎么做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启示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出现,综合考虑我国产能过剩和即将面临的出口缩减,国内流动性泛滥危机因素,可以说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已经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划。 (一)加强信用监管,提高个人房贷资产质量 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系统,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以及银行和客户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状况,减少各种恶意欺诈行为,加强已放贷款的监督管理,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分层次管理。完善个人信贷法律,加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从法律上保障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利益。 (二)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通过证券化分散风险 目前,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还没有实现资产证券化,所有按揭贷款都存放在商业银行,也意味着所有风险都集中于商业银行。一旦银行遭遇风险,将对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带来致命打击。对此,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行抵押贷款债券,引进抵押贷款投资者可以有效解决银行资金问题,避免所有风险都集中在商业银行。并减少风险积聚,把风险分担给其他投资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帮助融机构突破资本的瓶颈。当然,在推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注意规避由此产生的风险。 (三)切实稳定房价和研究防范危机的措施 我国政府应该切实采取措施稳定房价,研究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住房信贷危机。政府应时刻监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聚集情况,在危机爆发前向放贷者和投资者发出警告,减少或停止新的危险住房抵押贷款。在市场危机爆发初期,政府应该挺身而出,坚定市场信心,防止市场过度反应,导致危机扩散到金融市场其他领域。政府应该稳定借贷者,减少其被银行和抵押贷款公司收回房屋资产以降低收回的速度,保障房价稳定,也保证社会稳定,防止危机扩散到社会及政治领域。
采纳哦
❻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中国还应不应该推行资产证券化
在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仍然会适时地推出合适的金融衍生产品,但是在初期一定会将规模控制在很狭窄的范围内,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很宽泛,而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并不是深度的资产证券化,而是证券化资产的质量无法控制,产生了大量低档次的金融产品。资产证券化在中国金融中仍然会成为重推的一项,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处于初级阶段,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只要在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中保持节奏,控制风险,提高质量,先试点后推广,尽量少的用衍生工具即可。何况中国人本身的基本知识还很欠缺,和美国不同,中国大部分人民对资本市场不懂。参与度不会那么深
❼ 次贷证券化的发行过程
次级贷款,对象为信用分数较差的个人,尤其信用评分低于620分,月供占收入比例较高或记录欠佳,首付低于20%。次级贷款经过结构性投资工具(SIVs)打包,并据此发行不同等级的按揭支持证券(MBS),一些金融机构再设立SIVs,购买MBS形成资产池,进行下一步的证券化操作,形成MBS CDOs(按揭支持证券证券化产品)和ABS CDOs(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化产品)。一些其他金融机构可以把这些CDOs再次打包,如此反复,由于层层叠叠不断衍生的CDOs,同时杠杠率比较高,所以风险会越来越大 .
❽ 结合美国次贷危机,谈谈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初衷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从整个金融体系的角度来考察,采用资产证券化这一融资方式,银行可以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转换、分割为标准化、单位化的有价证券,将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的身上。贷款类信用衍生工具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地转移贷款所蕴含的信用风险,在不影响客户关系的情况下灵活地改变资产负债表的风险承担状况,且不用改变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构成。作为美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对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如此,在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毋庸置疑,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源于美国次级贷款的证券化。但资产证券化是否必然会制造风险?到底是资产证券化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资产证券化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命运,也决定了其未来的中国之路。
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人对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产生了怀疑,认为是资产证券化制造了巨大的风险。但实际上,引发这场金融危机的关键不在证券化,而在于证券化背后的信贷资产,正是因为次级贷款的大量发放导致了金融体系承担的信用风险总量显著增加,而次贷证券化又导致这些信用风险由信贷领域转移到资本市场。
由次级贷款证券化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其功能、风险以及未来的发展作进一步的反思。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资产证券化是金融创新的基石。正是资产证券化改变了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了流量化,而风险从存量化到流量化的转变是金融创新的巨大成就,是金融体系由传统迈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证券化在金融体系的创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资产证券化是实现现代金融体系风险配置的工具。资产证券化正是通过风险定价和转移技术实现了风险配置的功能,成为金融功能从资源配置到风险配置转型的有力工具。
但是资产证券化在开放的金融体系中会加速风险和危机的传播和扩散,而这显然有可能加大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传染效应,从而有可能使局部性金融危机或个案性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后大部分金融创新产品受到重创之时,贷款交易作为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前端产品却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头。其主要原因有二:贷款交易本身属于资产证券化初级产品,只是将风险在不同的机构投资者之间重新配置,并没有放大原有风险或增加新风险;美国贷款交易市场是相对集中的场外交易市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美国银团贷款与交易协会(LSTA)作为这个市场的行业组织,在市场交易流程的规范性和交易协议的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设计了对进入交易的贷款的逐日盯市制度,使得交易品种、交易价格和清算结算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这对于我国现阶段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❾ 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流程
参与者与业务流程 如果想把抵押贷款弄明白,你必须了解参与者的身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动机。了整个贷款过程的抵押贷款. 当消费者需要抵押贷款的时候,他们可以找抵押经纪商或者是抵押贷款公司/银行。经纪商只能发起这笔贷款,然后由贷款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和自有资金来闭合贷款。 要进行贷款证券化,贷款数量必须要上规模,因此,大部分和凯尔纳同等规模的贷款公司要依赖更大型的贷款公司,而诸如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和Countrywide之类的公司则从贷款公司那里购买贷款。在贷款证券化之前,这些公司依次从很多贷款公司那里收集抵押贷款。因为我们的公司是直接将贷款卖给规模更大的贷款公司,因此,我更愿意在这本书里将这些更大规模的贷款公司称为投资人(投资机构)。 下一步的操作取决于贷款的种类。如果贷款属于标准类贷款或优质贷款,那么,这些贷款会被出售给房利美或房地美。这些政府赞助机构(后简称GSE)将这些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如果抵押贷款并不符合GSE的要求,那么,贷款公司会通过投资机构将这些贷款打包成非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除了住房权益贷款① 之外,还有三类非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A级巨额贷款(Jumbo A)、Alt-A和次级贷款。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机构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和外国投资者。这些证券化产品的销售取决于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的评级。这些投资能否定期拿到收益,直至贷款到期?评级公司会对这类问题给出判断意见。评级公司用字母(AAA到BB-)表示这些投资的风险等级,并以此对证券进行排名。
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