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预期的物价变动率等于 1/p·dp/dt求大神指教。
货币需求量越少。1/p·dp/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d/p=f(y,w,rm,rb,re,gp,u)
其中,md
『贰』 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之间存在哪些不同的经济见解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假设中有三个相同点。第一,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这个市场利率是有价证券的收益率;第二,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第三,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资本的可分割性说的是,在理论上讲,某一经济单位的资本可以属于有限多的人,即生产单位可以发行有价证券募集资本,而不必靠自积攒延误时间。在理论上讲,任何时点上都有投资的可能,从而进一步锁定了货币和实际资产的替代关系。同时生产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里使用最先进的技术,不会因为投资资金的不足而等待,所以各生产单位可以得到在短期内不变的平均利润率。
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持有货币的收益中,间接收益是主要的。这与凯恩斯的“流动偏好”有相同点。既货币持有者在持有货币的时候都期待着购买低价的证券,在高价的时候卖出,从中获取收益,也就是间接收益。
两个理论最终都涉及k的研究。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既存在着相同点,又存在不同点。两者在假设中存在两方面的差异。一、长期分析,价格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起作用。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的分析,既价格保持不变。随着欧洲经济的恢复,世界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如果仍然按照凯恩斯经济学指导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行事,则必然有总需求的进一步攀升,其结果只能是“滞胀”——只有价格上涨,没有经济增长。在长期中,价格变量是变动的,对国民收入是有影响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在“滞胀”条件下,价格影响名义国民收入。由于凯恩斯当时所处的经济状况意在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2、货币量的层次为广义货币,即包括货币和准货币。弗里德曼扩大了货币的涵盖内容,将货币定义在广义货币层次上,而凯恩斯则将货币定义在狭义货币层次上——货币无收益,仍较注重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最适当的货币定义的标准是:(1)货币总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最大。(2)货币量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要分别大于总量中各个组成部分与国民收入的相关系数。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两者间的货币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持有货币数量的因素研究上有所不同。凯恩斯是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开始分析的,可分为四类:(1)交易动机(2)营业动机(3)预防动机(4)投机动机。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商品,所以他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数量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第一,持有货币的成本。该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直接成本分为两方面:一是预期损失;二是贮藏费用。间接成本就是机会成本。由于受收入的影响,人们只能购买一部分商品,所以就存在机会成本。两个理论对此产生不同的理解是由于出发的角度有所不同而致的。
两个理论的函数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相对与弗里德曼的来说,涉及的自变量较少。凯恩斯的只是关于收入和市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弗里德曼是价格指数、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预期价格变动率、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恒久收入、影响持有货币效用的其他随机因素。其次,弗里德曼的函数虽然更具体地说明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但是函数里面有因素还是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那就是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例。最后,他们对k的定义有所不同。凯恩斯的k=a-b*(i/Y),而弗里德曼的k=f(1/Y,w,Rm,Rb,Re,gP,u)。
『叁』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宏观吗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d/P=f(Y,w,Rm,Rb,Re,gP,u),其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Rm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gP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w,u,Md三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函数式的左端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端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其性质分为三组: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永恒性收入。所谓永恒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平均长期收入。永恒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获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他认为,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它的主要资源是其人力财富。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则相对较少。所以,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2)Rm,Rb,Re和gP,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为机会成本变量,即能够从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中,衡量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潜在损失。其中,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是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是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息的资产看待。
gP,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因为在物价变动率上升的条件下,人们会放弃货币购买商品,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量。
(3)u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由于u是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而且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因此,他们可能从不同的方向对货币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
『肆』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要素分析
函数式的左端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端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其性质分为三组:
(1)y,w代表收入。其中y表示实际的永恒性收入。所谓永恒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平均长期收入。永恒性收入与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获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他认为,对大多数财富持有者来说,它的主要资源是其人力财富。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重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则相对较少。所以,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2)Rm,Rb,Re和gP,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统称为机会成本变量,即能够从这几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中,衡量持有货币的潜在收益或潜在损失。其中,Rm代表货币的预期收益率,Rb是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是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息的资产看待。
gP,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中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若其他条件不变,物价变动率越高,货币需求量就越小。因为在物价变动率上升的条件下,人们会放弃货币购买商品,从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量。
(3)u在货币需求函数中反映人们对货币的主观偏好、风尚以及客观技术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由于u是代表多种因素的综合变数,而且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因此,他们可能从不同的方向对货币需求产生不同的影响。
『伍』 弗里德曼提出的教育券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的核心理念和理论模式
最早提出教育券理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1955年弗里德曼在其《经济学和公共利益》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该文后被改写为《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此外,弗里德曼在其1979年的《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和1995年名为《公立学校:使其私有化》的文章中,分别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教育券理论。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的核心理念和理论模式
所谓教育券是政府把原来直接投入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按照生均单位成本折算以后,以面额固定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发放给家庭或学生,学生凭教育券自由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学校(公立学校或私立学校)就读,不再受学区的限制,教育券可以冲抵全部或部分学费,学校凭收到的教育券到政府部门兑换教育经费,用于支付办学经费。在弗里德曼教育券理论中,家长与学生的选择权是其核心和基石。有了教育券,家长可以“在任何一个愿意接受他的子女的学校使用凭单,不论是私立的,还是公立的,也不论是在他们居住的地区、城市或州,还是在其他地区、城市或州。这样,不仅将给每位家长较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迫使公立学校通过收学费而自筹资金(凭单金额等于全部教育开支,则学校必须完全自筹资金,如果不等于全部教育开支,则学校必须部分地自酬资金)。这样,不仅公立学校之间要展开竞争,而且还要同私立学校竞争。” [2]由此可见,在弗里德曼所设想的教育券制度中,①传统上在公共教育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政府替代选择(政府决定拨款给谁和拨款的数量)将转变为公民社会选择(家长和学生决定把教育券投向哪所学校),同时又伴随学校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选择(在特定情况下学校会因为宗教、学业标准、经济、性别等原因对学生进行选择[3])。②为公立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直到1995年,弗里德曼还在《公立学校:使其私有化》一文中开始强调把教育券作为实现公立学校私有化进程的手段,并强调要达到这个目标,教育券必须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并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4]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的选择教育运动中,由政府资助的教育券制度得到初步的实验。然而,由于美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原因以及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一些地方逐步推广,目前美国只有两个城市和一个州正式明确实施由公款资助的“教育券”计划。1900年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1995年俄亥俄州的立法机构批准克利夫兰市实施教育券项目,1996年起正式推行;1999年,佛罗里达州议会批准了美国第一个全州性的教育券实施计划。[5]另外全美有十个州建立了由私人和私有机构资助的教育券制度。由于美国教育券制度实施并无一套统一或标准的模式,各州都根据自身的特性及需要,采取了不同的教育券计划。例如,美国的密尔沃基家长选择方案资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进入私立的、非宗教学校就读;克里夫兰奖学金计划资助低收入家庭儿童提高选择学校的能力;佛罗里达州的“A+”教育券计划资助那些就读于教育质量被评为最低级别即F级的学校的学生重新选择质量更高的公立或者私立学校。
『陆』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具体内容
Md/ P =f(Yp,W; rm, rb , re , 1/p·dp/dt;u)公式的左边Md/p,表示货币的实际需求量,公式右边是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按其性质,这些变量可分成三组:第一组:实际的恒常收入Yp 和财富的结构W 。其中,恒常收入来源于总财富的多少,它是构成总财富的各种资产的预期贴现值总和。恒常收入和货币需求呈正相关关系,Yp越多,货币需求量越多。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是得自财产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一个人的总财富分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占的比重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非人力财富占的比重越大,对货币的需求就相对减少。第二组: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与机会成本rm, rb , re , 1/p·dp/dt。其中rm代表存款的预期收益率;rb代表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re代表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以外的资产收益越高,持币成本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少。1/P·dp/dt代表预期的物价变动率,同时也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物价变动率越高,若其它条件不变,货币需求量越小。所以物价变动率上升,人们会减少购买商品的行为,从而对货币的需求量减小。第三组:各种随机变量u,包括社会富裕程度,取得信贷的难易程度,社会支付体系的状况等等。弗里德曼十分强调恒常收入的主导作用,可以将公式简化为:Md/ P =f(Yp,r)恒常收入和财富结构:同向变化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反方向变化随机变量:变化方向不确定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比较
『柒』 流动性陷阱与现实社会是否违背,当利率升高时,人们不是更愿意卖出证券而持有现金,但是凯恩斯不是认为利
凯恩斯的流动性性陷阱是指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是一种预期,大家都认为利率已经很低了,未来肯定要上涨,不愿意再去购买债券,更愿意持有现金;利率升高时候,是已经发生动作,不需要预期判断了。时间节点不同。
凯恩斯提出流动性假说现实中还没发生过,弗里德曼认为90年代日本就处于流动性陷阱中。
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也希望你采纳!
若有其他问题交流,可以私信联系!
『捌』 3,请比较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但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也非止于完善,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微观基础的日益强调,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也显示出若干缺陷,因此,从现代经济学多元发展的角度重新认识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发展及其局限,这对促进货币需求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正确认识货币政策的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应答时间:2021-01-05,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