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保险一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现网上好好搜搜,保险业的数据应该是相当丰富的。好运!
㈡ 保险销售市场调查报告
保险市场现状
1问题据有关媒体介绍,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均看好中国保险市场,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朱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对方把中国开放保险市场当作一个主要议题来谈,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纪末拿到一张中国保险业的准入证视为头等大事。但是,当各国都在注视中国时,我们国内的保险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人对保险业的现状持否定态度。民族保险业,面临生存考验。
第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尤其是人寿险市场应尽快渡过婴儿期.婴儿期,是一个不成熟、易死亡的时期。众所周知,中国的保险业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在这百年中,中国人自己规范地运作时间却很短。建国前,是外国人占据保险市场,建国后,是一家天下,在计划经济及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在起步阶段就存在着各种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间又停办保险,所以,从严格的角度看,中国的保险业还处在婴儿期。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处在一种少专家、缺经验的状态下,这种看似悲观的观点可以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员结构远未达到专业化、年轻化和知识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虽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较高,但专业知识并不高。也就是说:一个数学博士并不一定是一个跨行业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保险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中国保险业就难以渡过婴儿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国保险市场现状需尽快改变
保险业的一些人士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保险事业很难干,不少人是过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险业所遇到的难题归于大众,认为中国大众的投保意识差,只知存钱,不知买保险,只看到营养品的重要却看不到保险的重要。笔者认为,责任不能由大众来承担。应当看到这样的事实:中国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钱的习惯,当年办银行的人是上门找人存钱,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谁去提醒,自己就把钱存在银行;当年办女子学堂的人是挨门挨户地做工作,有时还要被骂,但他们却没有退步,才有了那么多的女子走入学堂。今天,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允许国人对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做,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大众认识到保险能给其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老百姓对保险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还来自保险业。
各家保险公司大多存在着人员培训期短,专业知识少的问题。保险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去从事,但是,在一些保险公司里,学员经过几天,有的只是类似于工厂里师傅带徒弟那样教一下就开始上岗。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保户在你这里买保险,一保就是终身,而任何商品都不是万能的,各险种所适应的人也不相同,都需要专业人士去为保户精心设计。一个对保险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险”,保单虽然到手了,可对保户的保障,对维护其利益,是否有人去过问呢?也正因此,一些保户在买了保险后不久,就认为保险不怎么好,这类保户很可能向这样两个方面发展:其一,第二年不再续保,认吃亏;其二,到处宣传保险不怎么样。不管其采取何种方法,对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与保险业的发展不适应
保险,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但是,在各家保险公司激烈竞争之时,一些公司忽视了对其员工的道德教育,致使保险从业人员泥沙混杂,有的公司盲目扩容,不管什么人都要,使大众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了一种惧怕感,严重影响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从目前保险市场上看,有两大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其一,不能坚持最大诚信原则。有的从业人员在向保户推销保险时,有意夸大保险的功能和范围,诱骗对方投保,使很多不了解保险的人,把保险和非法传销和行骗等同看待;其二,返佣现象严重。有的公司的业务代表单纯追求业绩,公开违反法规,以向保户返佣为条件拉保险,返佣比例越来越高,使保险市场变得比较混乱,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使正常开展业务的公司难以做到业务。
第四、从业人员流动过快,使保户缺少安全感
由于保险业内竞争激烈,一些公司把业绩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保险成了“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迅速致富的行业。据了解,有的公司在一年里人员流动高达30%以上。这种不稳定性至少带来两大不利:其一,保户没有安全感,使其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谁来管;其二,这些从保险业流出的人员在社会上又会攻击保险,给人一种“专业人士观点”的印象,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第五、小舢板难以打赢海战
中国的保险公司还不多,寿险公司就更少,到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五家,而这五家整体规模都不大,难以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公司相比。这种现状其实是对保险业的一种巨大威胁。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其二,难以和国外保险公司抗衡。即使国外保险公司暂不进入,而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保险业能以新的姿态出现,靠几条小船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全球角度看,一旦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以我们目前的小公司去和对方比高低,其结果不言自明。如果各家保险公司不能迅速扩大规模,那么,“第三世界”就将永远是第三世界。
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已逐步融入国际大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民族保险业成败就在当前。目前,我们还是国内几家公司的竞争,很快,我们将面临众多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在内的竞争,以目前这种方式、这种素质去参与竞争,我们只能是失败。
针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我们的观点是:全力抓好两个提高,促进两个转变。所谓两个提高,是指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提高各保险公司决策者的经营意识、理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中国保险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提高,带来服务质量的转变,逐步促进大众投保意识的转变。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因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决策者的观念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这种转变可能会多用一些时间,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提高其服务保险市场的意识,才能下大力气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带来服务水平的转变,再通过服务水平的转变去影响大众,使其对保险有新的认识,从而真正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2特点
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5个大的特点。
第一,少数国有保险公司占有市场的典型垄断市场。在除了再保险以外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市场上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占90%以上。根据2002年的人身保险市场和保险收入来看,中国3大人身保险公司约占91%。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甚至占人身保险市场的50%以上。
第二,中国的保险市场从1980年开始,以年平均30%以上增长速度很快地发展。
第三,国有保险公司转换为有限公司带来了所有体制的改革。而且,中国再保险被分为3个公司,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等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成功地上市了。
第四,保险的社会性技能强化。由传统的经济报酬技能转换为资金流通,社会管理技能。而且,从保险法和各种法规被规定之后,市场逐渐规范起来。
第五,管理体制规范化。从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分出来以后,以在地方主要城市设立分局等的方法来把体系调整起来。此外,对外开放扩大和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的海外进出增加也是一种特征。
2办法第一,促进保险市场调整结构。首先,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消除这些阻碍因素,用债卷公司制度的优点支持保险公司的发展。为引导对保险公司的私人资产的投资,要积极支持国内外的股票市场。
第二,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要培养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一些大型公司的同时,还需开展中使小保险公司专门企业化。先把保险市场的进入条件调整之后,以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和增加动力的方法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保险市场体系。
第三,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诚实的履行WTO的条例,逐渐地撤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劳务范围限制项目。中国保险分为引进外国资本并接受外国的先进经营观念、管理经验、经营方式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化。
第四,保险市场监督技能的进一步完整化。改善管理监督方式,强化保险公司的支付能力的监督,缓和信用风险。调整关于保险法律,强化保险统计业务。根据合法程序揭发关于保险市场的违法事项,保护保险市场从事者的全体利益,引导保险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
除了以上的4个方针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比和WTO的协约提前履行,世界保险系统都关注到今年年末中国保险市场。
尤其是,据2004年1月在国务院公布的文件,有“其实,现在已经过了争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缩小的阶段,而要注意如何顺利地运用资金。因此可以说,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投入资本市场的原理下,需要研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有效性等方案的重视点”。从这句话可知,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政府态度有很重要的进展。
第四章结论
我们组调查的主要部分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变化以及现在已经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目前,已经进来或者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大部分外国大型保险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是在亚洲整个地区里最重要的市场、很有前途的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外国保险公司不难地进入中国市场,还意味着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的力量更灵活。而且,随着外国资本的投资规模会大大增加,其投资方式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未来的保险公司可能会变成独资公司。因为,法律上的问题、中国市场的信息不足,所以,目前的保险公司大部分只能合资保险公司。但是,如果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信息足够充分的话,以后不用跟中国公司合作经营,所以现在的合资经营方式会变成为独资经营方式。
最后,在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被投资到资本市场的原则下,一定要提出能解决安全性,流动性与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和能解除人才不足问题的教育系统等等的方案。
王燕等,“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经济研究》2001(5)
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1(5)
3、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经济研究》2001(5)
4、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矫正”,《经济研究》2001(2)
5、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经济研究》2000(11)
6、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经济研究》1999(1)
7、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财贸经济》2003(2)
8、陈工、谢贞发,“论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2003(6)
9、李绍光,“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经济研究》2004(8)
10、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11、朱玲,“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金融研究》2003(7)
12、张亚东,“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纵向一体化研究”《金融研究》2003(7)
13、李珍、杨玲,“养老基金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互动”,《金融研究》2001(2)
14、唐旭等,“中国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金融研究》2001(11)
15、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激励与增长”,《金融研究》2000(5)
16、郑伟、孙祁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经济研究》2003(10)
17、封进,“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和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世界经济文汇》2004(1)
18、封进,“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解释”,《经济科学》,2004(1)
19、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20、《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朱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投资运用》李曜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2、《中国医疗保险发展模式论》施建祥著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版
23、《养老保险》董克用、王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4、《医疗保险》仇雨临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5、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
26、有关网站上的文章。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㈢ 保险专业实践调查报告,以及参考文献
保险市场现状
1问题据有关媒体介绍,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均看好中国保险市场,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朱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对方把中国开放保险市场当作一个主要议题来谈,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纪末拿到一张中国保险业的准入证视为头等大事。但是,当各国都在注视中国时,我们国内的保险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人对保险业的现状持否定态度。民族保险业,面临生存考验。
第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尤其是人寿险市场应尽快渡过婴儿期.婴儿期,是一个不成熟、易死亡的时期。众所周知,中国的保险业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在这百年中,中国人自己规范地运作时间却很短。建国前,是外国人占据保险市场,建国后,是一家天下,在计划经济及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在起步阶段就存在着各种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间又停办保险,所以,从严格的角度看,中国的保险业还处在婴儿期。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处在一种少专家、缺经验的状态下,这种看似悲观的观点可以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员结构远未达到专业化、年轻化和知识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虽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较高,但专业知识并不高。也就是说:一个数学博士并不一定是一个跨行业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保险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中国保险业就难以渡过婴儿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国保险市场现状需尽快改变
保险业的一些人士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保险事业很难干,不少人是过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险业所遇到的难题归于大众,认为中国大众的投保意识差,只知存钱,不知买保险,只看到营养品的重要却看不到保险的重要。笔者认为,责任不能由大众来承担。应当看到这样的事实:中国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钱的习惯,当年办银行的人是上门找人存钱,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谁去提醒,自己就把钱存在银行;当年办女子学堂的人是挨门挨户地做工作,有时还要被骂,但他们却没有退步,才有了那么多的女子走入学堂。今天,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允许国人对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做,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大众认识到保险能给其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老百姓对保险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还来自保险业。
各家保险公司大多存在着人员培训期短,专业知识少的问题。 保险是一个新兴行业,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去从事,但是,在一些保险公司里,学员经过几天,有的只是类似于工厂里师傅带徒弟那样教一下就开始上岗。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保户在你这里买保险,一保就是终身,而任何商品都不是万能的,各险种所适应的人也不相同,都需要专业人士去为保户精心设计。一个对保险知之甚少的人,他去“拉保险”,保单虽然到手了,可对保户的保障,对维护其利益,是否有人去过问呢?也正因此,一些保户在买了保险后不久,就认为保险不怎么好,这类保户很可能向这样两个方面发展:其一,第二年不再续保,认吃亏;其二,到处宣传保险不怎么样。不管其采取何种方法,对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平与保险业的发展不适应
保险,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但是,在各家保险公司激烈竞争之时,一些公司忽视了对其员工的道德教育,致使保险从业人员泥沙混杂,有的公司盲目扩容,不管什么人都要,使大众对保险从业人员有了一种惧怕感,严重影响了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从目前保险市场上看,有两大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其一,不能坚持最大诚信原则。有的从业人员在向保户推销保险时,有意夸大保险的功能和范围,诱骗对方投保,使很多不了解保险的人,把保险和非法传销和行骗等同看待;其二,返佣现象严重。有的公司的业务代表单纯追求业绩,公开违反法规,以向保户返佣为条件拉保险,返佣比例越来越高,使保险市场变得比较混乱,破坏了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使正常开展业务的公司难以做到业务。
第四、从业人员流动过快,使保户缺少安全感
由于保险业内竞争激烈,一些公司把业绩看得非常重要,而忽视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使保险成了“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想干就干,不想干就算”的迅速致富的行业。据了解,有的公司在一年里人员流动高达3 0 %以上。这种不稳定性至少带来两大不利:其一,保户没有安全感,使其不明白自己的利益谁来管;其二,这些从保险业流出的人员在社会上又会攻击保险,给人一种“专业人士观点”的印象,这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第五、小舢板难以打赢海战
中国的保险公司还不多,寿险公司就更少,到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五家,而这五家整体规模都不大,难以和国际上的一些知名公司相比。这种现状其实是对保险业的一种巨大威胁。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难以抵御较大的风险;其二,难以和国外保险公司抗衡。即使国外保险公司暂不进入,而国内的改革发展也需要保险业能以新的姿态出现,靠几条小船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全球角度看,一旦国外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以我们目前的小公司去和对方比高低,其结果不言自明。如果各家保险公司不能迅速扩大规模,那么,“第三世界”就将永远是第三世界。
在世纪之交,在中国已逐步融入国际大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民族保险业成败就在当前。目前,我们还是国内几家公司的竞争,很快,我们将面临众多公司,包括外国公司在内的竞争,以目前这种方式、这种素质去参与竞争,我们只能是失败。
针对国内保险市场的现状,我们的观点是:全力抓好两个提高,促进两个转变。所谓两个提高,是指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提高各保险公司决策者的经营意识、理念,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使中国保险有一个质的飞跃;通过提高,带来服务质量的转变,逐步促进大众投保意识的转变。
之所以提到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因为各家保险公司的决策者的观念非常重要,没有一定的政府行为,这种转变可能会多用一些时间,只有他们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提高其服务保险市场的意识,才能下大力气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带来服务水平的转变,再通过服务水平的转变去影响大众,使其对保险有新的认识,从而真正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2特点
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5个大的特点。
第一,少数国有保险公司占有市场的典型垄断市场。在除了再保险以外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市场上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平安保险有限公司占90%以上。根据2002年的人身保险市场和保险收入来看,中国3大人身保险公司约占91%。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甚至占人身保险市场的50%以上。
第二,中国的保险市场从1980年开始,以年平均30%以上增长速度很快地发展。
第三,国有保险公司转换为有限公司带来了所有体制的改革。而且,中国再保险被分为3个公司,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等公司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成功地上市了。
第四,保险的社会性技能强化。由传统的经济报酬技能转换为资金流通,社会管理技能。而且,从保险法和各种法规被规定之后,市场逐渐规范起来。
第五,管理体制规范化。从1998年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由中国人民银行分出来以后,以在地方主要城市设立分局等的方法来把体系调整起来。此外,对外开放扩大和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的海外进出增加也是一种特征。
2办法第一,促进保险市场调整结构。首先,要分析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阻碍因素,消除这些阻碍因素,用债卷公司制度的优点支持保险公司的发展。为引导对保险公司的私人资产的投资,要积极支持国内外的股票市场。
第二,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要培养具有国际性竞争力的一些大型公司的同时,还需开展中使小保险公司专门企业化。先把保险市场的进入条件调整之后,以使保险市场主体多样化和增加动力的方法来完成具有中国特色保险市场体系。
第三,扩大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诚实的履行WTO的条例,逐渐地撤出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地域/劳务范围限制项目。中国保险分为引进外国资本并接受外国的先进经营观念、管理经验、经营方式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化。
第四,保险市场监督技能的进一步完整化。改善管理监督方式,强化保险公司的支付能力的监督,缓和信用风险。调整关于保险法律,强化保险统计业务。根据合法程序揭发关于保险市场的违法事项,保护保险市场从事者的全体利益,引导保险市场的公平/公正竞争。
除了以上的4个方针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比和WTO的协约提前履行,世界保险系统都关注到今年年末中国保险市场。
尤其是,据2004年1月在国务院公布的文件,有“其实,现在已经过了争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范围的扩大/缩小的阶段,而要注意如何顺利地运用资金。因此可以说,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投入资本市场的原理下,需要研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通性、有效性等方案的重视点”。从这句话可知,关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政府态度有很重要的进展。
第四章 结论
我们组调查的主要部分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变化以及现在已经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外国保险公司的状况。目前,已经进来或者打算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大部分外国大型保险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是在亚洲整个地区里最重要的市场、很有前途的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意味着外国保险公司不难地进入中国市场,还意味着国际资本对中国投资的力量更灵活。而且,随着外国资本的投资规模会大大增加,其投资方式也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未来的保险公司可能会变成独资公司。因为,法律上的问题、中国市场的信息不足,所以,目前的保险公司大部分只能合资保险公司。但是,如果在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信息足够充分的话,以后不用跟中国公司合作经营,所以现在的合资经营方式会变成为独资经营方式。
最后,在保险公司的资金直接被投资到资本市场的原则下,一定要提出能解决安全性,流动性与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和能解除人才不足问题的教育系统等等的方案。
王燕等,“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经济研究》2001(5)
2、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1(5)
3、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经济研究》2001(5)
4、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险基金模式的偏差及其矫正”,《经济研究》2001(2)
5、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经济研究》2000(11)
6、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经济研究》1999(1)
7、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财贸经济》2003(2)
8、陈工、谢贞发,“论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科学版)2003(6)
9、李绍光,“社会保障税与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经济研究》2004(8)
10、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11、朱玲,“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金融研究》2003(7)
12、张亚东,“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纵向一体化研究” 《金融研究》2003(7)
13、李珍、杨玲,“养老基金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的互动”,《金融研究》2001(2)
14、唐旭等,“中国养老基金的投资选择”,《金融研究》2001(11)
15、北京大学课题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选择:激励与增长”,《金融研究》2000(5)
16、郑伟、孙祁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效应”,《经济研究》2003(10)
17、封进,“公平与效率的交替和协调——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世界经济文汇》2004(1)
18、封进,“人口结构变动的福利效应——一个包含社会保险的模型及解释”,《经济科学》,2004(1)
19、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4(2)
20、《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作分析》朱青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投资运用》李曜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22、《中国医疗保险发展模式论》施建祥著 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年版
23、《养老保险》董克用、王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4、《医疗保险》仇雨临 孙树菡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
25、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保险研究等杂志上的相关文章
26、有关网站上的文章。
http://cache..com/c?word=%B1%A3%CF%D5%3B%B2%CE%BF%BC%3B%CE%C4%CF%D7&url=http%3A//www%2Esubheap%2Ecom/html/18/2007/0330/22544%2Ehtml&p=&user=
㈣ 保险调查问卷
A
第2题牵涉到意外医疗补贴三个险种,所以给的答案是不准确的
B
A
A(国内10的医疗补贴,千元左右保费是没有的,只有意外导致的才有可能)(第5题是一道封闭式问题,楼主出题时要注意下)
现在保险行业是有返还型的意外险的,如平安的倍保如意等电销渠道的产品!
㈤ 社会调查:你认为做保险也是做生意吗
保险公司是企业,当然是做生意,但是如果仅只业务人员,他们做的可不是生意,是服务
㈥ 关于保险的市场调查问题
朋友,你有做保险的想法其实很好的.既然你知道现在保险不好做你还想去做保险说明你对这方面有一定的长处吧, 送你一句话."保险不是人做的,保险是人才做的."可能做保险的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我想你真的要去做保险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是我的座右铭.其实我也是做保险的.
关于你要做的保险业务是只能在银行柜台销售的理财产品,保险只是附带的产品.比起个险来说.银行理财保险比较个险而言比较简单一点.提醒你一下 要想把业务量做起来必须跟银行的人员搞好关系.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我去帮银行"做事".银行帮我"做事!"
加油吧朋友好好干.
下面是我借用的,应该对你有些帮助
、优秀业务员正确的观念与心态
问题一:决定一名业务员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成功业务员的20/80法则
克服业务员对失败的恐惧
提升业务员自信心和自我价值
业务员必须有强烈的企图心
业务员必须对产品有十足的信心和知识
业务员必须有高度的热诚和服务心
业务员必须有非凡的亲和力
业务员必须对结果负责(责任心)
业务员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二、优秀业务员如何开发和接纳潜在客户
问题二:你对接触和开发新客户有何心得体会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让客户100%的注意我们
电话开发客户要点
拜访客户注意事项
三、优秀业务员如何建立与客户的亲和力
问题三:你在怎样与客户拉好关系方面有何心得体会?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亲和力等于销售大厦的基础
亲和力建立的方法
性绪同步、语调与语速同步、生理状态同步
语言文字同步、合一架构法
四、优秀业务员如何介绍自己的产品
问题四:你能清楚说出你的产品的买点和公司的优势吗?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专门设计过的产品介绍比未经设计过的产品介绍效率高20倍
产品介绍方法
预先框架法/假设问句法/下降式介绍法
找出客户最关心的利益点/倾听的技巧
互动式介绍法/视觉销售法/假设成交法
五、优秀业务员如何解除客户抗拒
问题五:你在解除客户抗拒方面有何心得体会?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顾客的抗拒是正常的,顾客的抗拒是向你提问题
七种常见的抗拒及对策
沉默型/借口型/批评型/问题型
主观型/怀疑型
处理抗拒的方法技巧
六、优秀业务员如何缔结成交
问题六:你对如何成功缔造成交有何心得体会?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缔结成交时应避免的三个错误
解除客户对价格的抗拒要点
10种缔结成交方法
利用客户转介绍寻找新客户
七、优秀业务员如何规划和管理时间
问题七:你是如何规划和管理你的时间的?
讲 解:九大时间管理秘决
正确的时间管理观念
如何制订日/周/月计划
八、优秀业务员如何处理杀价问题
问题八:你在应付杀价问题上有何心得体会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造成杀价的原因
常见的缔结杀手
如何处理杀价问题
价格异议的转化策略
九、优秀业务员如何提升销售业绩
问题九:你是怎样提升你的销售业绩的?
思考、提问、回答
讲 解:销售必须"用心"
销售必须创新
销售必须竞争
销售必须行劲
影响成功三因素:心态、时机、胆识
销售十戒和销售两大要点
销售流程
1.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很多业务员开始做业务的时候,往往冲劲很大,找到客户,送了样品,报了价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往往前功尽弃。其实你应该不断的问他,你那个单什么时候下呀,不断的问他,知道有结果为止,其实,采购就是等我们问他呢,就像孩子不哭,我们怎么知道他饿了呢?
2.应该钓鱼,不是撒网。跑业务时最有效和舒服的做法是用钓鱼法,就像我们刚开始追女孩子时,难道我们会同时追几个女孩子,然后在博他有一个成吗?我们往会看准一个,竭而不舍的追求她,直到成功吧。我自己是这样跑业务的,我会选准一个行业,比如我要做耳机行业,我会挑行业里的3个左右认认真真的去攻他,直到做进去为止,以后其他的就很好做了。这样等你在耳机行业里占到80%的份额,我们再转到别的行业,复制它,就像钓鱼一样,看准大的,一条一条的钓,很舒服。
3.胆大、心细、脸皮厚。我们年轻的时候,追女孩子,大一点的告诉我们的经验就是:胆大、心细、脸皮厚。其实做业务就像追女孩子一样的。
4.谈话的结果不重要,过程的气氛很重要。我们在和采购聊天的时候,往往很注意谈话的内容,老是说没话题,其实我们要注意到我们谈话的过程和气氛。如果我们那天聊的很愉快,和融洽,我们的感情就会很亲近,在许多天后,我们往往回忘记了当时谈的是什么,只记得哪天我们聊得很好。其实采购也一样,价格我们会有报价单给他,品质我们有品质承认书给他,交期我们会盖章签名回传给他,所以我们只要和业务之外的事情就可以了,聊他敢兴趣的问题最好。
5.一定要有个试用期。一个客户做下来,就像男女结婚一样,发现客户就像我们发现一个心仪的梦中情人,从打电话到下单就像开始送情书到订婚那么漫长,到真正结婚了,就要认认真真的过日子了。我们不要一下子就做的很大。一见钟情而结婚的新鲜感过后很难维持的,我们都应该给点时间客户和我们,互相考察一下信用,服务等等。
6.做业务不要爱面子。业务做下来了,到收款的时候,很多人会想,我跟采购那么熟,一天到晚去追他的款感觉不好意思。所以就很少追款或者追几次没追到就不追了,其实我们也是要拿到货款才有提成拿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如果你给他欠的太多,你的生意还做不长久呢。我一般追款,不是求他安排,而是说**先生,你星期3安排货款给我,我那天下午去拿,他有时会说那天不行,那我就说,那就星期二罗,他往往就说星期三行了。
我们要不断的给他们打电话,直到他一听到声音就知道是我为止。最好能让他惦记着你,做业务就像谈恋爱一样,我们不能约了一次会后就指望别人能嫁给你。
采购是很健忘的,我们要不断的提醒他。2关于细心有两点:
对自己而言,在做客户之前,应该细心的去了解客户的一切。比如他之前和谁做的业务,也就是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知道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报价和做出对策。了解客户为什么会想和你做生意,如果是别人不肯供货给他,那我们就可以要求他做现金,他肯定会赖帐,如果是对手的原因,例如质量不好,价钱高,服务不好,你就可以作相应的对策去应付他。如果是你在某方面做的比对手好而令到他跟你做,那你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对客户而言,要经常留意客户喜欢的话题和他的爱好,他喜欢的就多跟他聊些,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你就可以投其所好拉。
3.关于业务员本身。很多人觉得,业务员最好身材高大,英俊潇洒,业务员一定要口才好,能说会道,嘴里能吐出油来才叫口才好。业务员一定要会抽烟,身上随时带着烟,逢人就派。业务员一定要会喝酒,白酒,啤酒千杯不倒。其实我感觉这些都不是重要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身高不到160MM,刚开始跑业务时心里很自卑,说话都不流畅,更别说口才好了。我是从来不抽烟的,喝酒我最多一瓶啤酒,多点就醉了,可是勤能补拙,我刚跑业务时,在惠州,刚开始三个月,我拿几件衣服就到东莞的弟弟厂里一跑就是几天。一个工业区,一个工业区的跑。就这样,我走了三个个月,客户也跑下了几个,可是皮鞋也烂了一双,人黑的像黑碳头一样。我现在自己开工厂了,我经常对业务员,头三个月过的是不是人的日子的,熬过后就可以了,所以业务的办公室在厂外。
4.关于业务要不要给回扣。这是最头痛的问题,我之前也在阿里发了一些关于回扣的帖子,朋友的跟贴也是见人见智,个说个有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个人的想法是尽量不要给回扣,哪怕是很难做进去,或者做不进去。如果真正是凭质量,和价钱做进去的客户,如果在服务等方面在好点的话,做的机会更多一点。你想你能永远的满足采购的心吗?如果你的产品是很有优势,别人就是给回扣,就很难在产品上有什么高价值了,而且采购的寿命是很短,他走了,别人往往很容易用低价做进来。
5.关于业务员炒单。我也发了很多帖子,也有很多人议论。我个人认为,在职时不要炒单,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有原则的人,炒单并不会给你增加多少额外收入,反而会搞的提心吊胆的。真正有本事,可以出来创业,自己堂堂正正的自己做,这样才让别人服你。
1.长相不令人讨厌,如果长得不好,就让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2.气质是关键。如果时尚学不好,宁愿纯朴。
3.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真诚是宝。
4.不必什么都用“我”做主语。
5.不要向朋友借钱。
6.不要“逼”客人看你的家庭相册。
7.与人打“的”时,请抢先坐在司机旁。
8.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
9.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只微笑。
10.自己开小车,不要特地停下来和一个骑自行车的同事打招呼。人家会以为你在炫耀。
11.同事生病时,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病床上,回家再认真洗手。
12.不要把过去的事全让人知道。
13.尊敬不喜欢你的人。
14.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15.自我批评总能让人相信,自我表扬则不然。
16.没有什么东西比围观者们更能提高你的保龄球的成绩了。所以,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
17.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
18.榕树上的“八哥”在讲,只讲不听,结果乱成一团。学会聆听。
19.尊重传达室里的师傅及搞卫生的阿姨。
20.说话的时候记得常用“我们”开头。
21.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22.有时要明知故问:你的钻戒很贵吧!有时,即使想问也不能问,比如:你多大了 说话,人人都会,但有些话在一些场合却不该说,我们常常看到在销售中因一句话而毁了一笔业务的现象,推销员如果能避免失言,业务肯定百尺竿头。为此,笔者总结“祸从口出”不该说的9种话,希望业务人员必须回避之。
1、不说批评性话语
这是许多业务人员的通病,尤其是业务新人,有时讲话不经过大脑,脱口而出伤了别人,自己还不觉得。常见的例子,见了客户第一句话便说,“你家这楼真难爬!”“这件衣服不好看,一点都不适合你。”“这个茶真难喝。”再不就是“你这张名片真老土!”“活着不如死了值钱!”这些脱口而出的话语里包含批评,虽然我们是无心去批评指责,只是想打一个圆尝有一个开场白,而在客户听起来,感觉就不太舒服了。
编辑推荐:
订单最常用的12句英文表达 六步引导客户说“是”
赛过泰坦尼克的顶级豪华游轮(组图) 业务员面试技巧101招
人们常说,“好话一句作牛做马都愿意”,也就是说,人人都希望得到对方的肯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然,怎么会有“赞美与鼓励让白痴变天才,批评与抱怨让天才变白痴”,这一句话呢,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愿意受人批评?业务人员从事推销,每天都是与人打交道,赞美性话语应多说,但也要注意适量,否则,让人有种虚伪造作、缺乏真诚之感。就像我大院里住的王姨,有一天在业务员与她告别后,她就跑过来对我们说:“别听他那一套一套的,嘴巴甜得要命,都是假的,这保险公司培训出的怎么都是一个模式的人,油腔滑调,耍嘴皮特行!”大家瞧,这王姨,无形中提醒我们,与客户交谈中的赞美性用语,要出自你的内心,不能不着边际地瞎赞美,要知道,不卑不亢自然表达,更能获取人心,让人信服。
2、杜绝主观性的议题
在商言商,与你推销没有什么关系的话题,你最好不要参与去议论,比如政治、宗教等涉及主观意识,无论你说是对是错,这对于你的推销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我们一些新人,涉及这个行业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难免无法有主控客户话题的能力,往往是跟随客户一起去议论一些主观性的议题,最后意见便产生分歧,有的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争得面红脖子粗,而取得“占上风”的优势,但争完之后,一笔业务就这么告吹,想想对这种主观性的议题争论,有何意义?然而,有经验的老推销员,在处理这类主观性的议题中,起先会随着客户的观点,一起展开一些议论,但争论中适时立马将话题引向推销的产品上来。总之,我觉得,与销售无关的东西,应全部放下,特别是主观性的议题,作为推销人员应尽量杜绝,最好是做到避口不谈,对你的销售会有好处的。
3、少用专业性术语
李先生从事寿险时间不足两个月,一上阵,就一股脑地向客户炫耀自己是保险业的专家,电话中一大堆专业术语塞向客户,个个客户听了都感到压力很大。当与客户见面后,李先生又是接二连三地大力发挥自己的专业,什么“豁免保费”、“费率”、“债权”、“债权受益人”等等一大堆专业术语,让客户如坠入五里云雾中,似乎在黑暗里摸索,对方反感心态由此产生,拒绝是顺理成章的了,李先生便在不知不觉中,误了促成销售的商机。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觉,业务员把客户当作是同仁在训练他们,满口都是专业,让人怎么能接受?既然听不懂,还谈何购买产品呢?如果你能把这些术语,用简单的话语来进行转换,让人听后明明白白,才有效达到沟通目的,产品销售也才会达到没有阻碍。
4、不说夸大不实之词
不要夸大产品的功能!这一不实的行为,客户在日后的享用产品中,终究会清楚你所说的话是真是假。不能因为要达到一时的销售业绩,你就要夸大产品的功能和价值,这势必会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纠纷产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任何一个产品,都存在着好的一面,以及不足的一面,作为推销员理应站在客观的角度,清晰地与客户分析产品的优与势,帮助客户“货比三家”,惟有知已知彼、熟知市场状况,才能让客户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产品。提醒销售人员,任何的欺骗和夸大其辞的谎言是销售的天敌,它会致使你的事业无法长久。
5、禁用攻击性话语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同业里的业务人员带有攻击性色彩的话语,攻击竞争对手,甚至有的人把对方说得一钱不值,致使整个行业形象在人心目中不理想。我们多数的推销员在说出这些攻击性话题时,缺乏理性思考,却不知,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的攻击词句,都会造成准客户的反感,因为你说的时候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人是与你站在同一个角度,你表现得太过于主观,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你的销售也只能是有害无益。这种不讲商业道德的行为,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公司企业文化的加强,攻击性色彩的话语,绝不可能会大行其道的。
6、避谈隐私问题
与客户打交道,主要是要把握对方的需求,而不是一张口就大谈特谈隐私问题,这也是我们推销员常犯的一个错误。有些推销员会说,我谈的都是自己的隐私问题,这有什么关系?就算你只谈自己的隐私问题,不去谈论别人,试问你推心置腹地把你的婚姻、性生活、财务等情况和盘托出,能对你的销售产生实质性的进展?也许你还会说,我们与客户不谈这些,直插主题谈业务难以开展,谈谈无妨,其实,这种“八卦式”的谈论是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不说,更浪费你推销商机。
7、少问质疑性话题
业务过程中,你很担心准客户听不懂你所说的一切,而不断地以担心对方不理解你的意思质疑对方,“你懂吗”“你知道吗?”“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了解吗?”,似乎一种长者或老师的口吻质疑这些让人反感的话题。众所周知,从销售心理学来讲,一直质疑客户的理解力,客户会产生不满感,这种方式往往让客户感觉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逆反心理也会顺之产生,可以说是销售中的一大忌。
如果你实在担心准客户在你很详细的讲解中,还不太明白,你可以用试探的口吻了解对方,“有没有需要我再详细说明的地方?”也许这样会比较让人接受。说不定,客户真的不明白时,他也会主动地对你说,或是要求你再说明之。在此,给推销员一个忠告,客户往往比我们聪明,不要用我们的盲点去随意取代他们的优点。
8、变通枯燥性话题
在销售中有些枯燥性的话题,也许你不得不去讲解给客户听,但这些话题可以说是人人都不爱听,甚至是听你讲就想打瞌睡。但是,出于业务所迫,建议你还是将这类话语,讲得简单一些,可用概括来一带而过。这样,客户听了才不会产生倦意,让你的销售达到有效性。如果有些相当重要的话语,非要跟你的客户讲清楚,那么,我建议你不要拼命去硬塞给他们,在你讲解的过程中,倒不如,换一种角度,找一些他们爱听的小故事,小笑话来刺激一下,然后再回到正题上来,也许这样的效果会更佳。总之,我个人认为,这类的话题,由于枯燥无味,客户对此又不爱听,那你最好是能保留就保留起来,束之高搁,有时比和盘托出要高明一筹。
9、回避不雅之言
每个人都希望与有涵养、有层次的人在一起,相反,不愿与那些“粗口成章”的人交往。同样,在我们销售中,不雅之言,对我们销售产品,必将带来负面影响。诸如,我们推销寿险时,你最好回避“死亡”、“没命了”“完蛋了”,诸如此类的词藻。然而,有经验的推销员,往往在处理这些不雅之言时,都会以委婉的话来表达这些敏感的词,如“丧失生命”“出门不再回来”等替代这些人们不爱听的语术。不雅之言,对于个人形象会大打折扣,它也是销售过程中必须避免的话,你注意了、改过了,你便成功在望了
㈦ 购买保险的问卷调查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若客户购买大额度保险,为了防止客户有道德风险,即通过自杀来获得高额度保险金赔付。所以要对客户进行生存调查。
生存调查分两种:一个是医学调查,即看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决定是否承保和以何种费率承保;另一个就是你说的资产抽查,学名叫“财务调查”。
㈧ 急~~~~关于企业与保险的社会调查报告
我来接分了~
我来接分了~
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由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组织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在2004年对全国的私营企业进行了第六次抽样调查(此前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已进行了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3670份,回收有效问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为82.1%,有效问卷数约占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0‰。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参加了本次调查,并分担了一半的抽样任务。
现将调查数据分析的主要意见简报如下。
关于私营企业的情况分析
(一)两年来私营企业总量上持续快速增长
本次调查显示,2001年以来,私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增长。2003年底,私营企业达到300.55万户,比2001年增加97.7万户,增长48.16%。
私营企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很大,10万户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数超过10万户的地区有八个,分别为:江苏(343680户)、广东(323077户)、浙江(302136户)、上海(291711户)、山东(228554户)、北京(186805户)、辽宁(114415户)和四川(110359户)。以上八个地区私营企业共有1900737户,占私营企业总户数的63.24%。
私营企业经营规模继续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到2003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户均雇工11.73人,户均从业人员为14.3人,分别比2001年增长5.68%和6.88%。雇工人数100-500人的有34617户,雇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户,雇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户;2003年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117.47万元,比2001年增长24.16%,注册资本500万-1000万元的有84620户,1000万元以上的51830户。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有1156户,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户。
(二)两年来私营企业规模稳步扩大
一是资本规模稳步扩大,销售额有所增长。本次调查发现,企业资本规模中位数比2002年调查时上升了20%,销售额的中位数上升了近10%。本次调查收回的问卷分两部分显示:工商局调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的中位数为92万元,而它们在开办时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50万元,资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联调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的中位数为300万元,而它们在开办时的实收资本总额中位数为100万元,资本增值了2倍。这说明,无论是一般性私营企业(工商局调查的对象)还是代表性私营企业(工商联调查的对象),它们在开办企业后,资本都有增值,区别仅仅在于增值快慢而已。在2003年底,在工商局调查企业中,所有者权益超过1000万元的占15.2%;超过5000万元的占3.6%;超过1亿元的占1.2%。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约占20%;工商联调查企业中,相应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权益超过1000万元的占26.0%;超过5000万元的占6.9%;超过1亿元的占3.5%。也就是说,工商联系统的私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超过千万元的户数占到36.4%。
企业的销售额也有增长。2003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200万元。工商联调查企业的销售额中位数为640万元。
至2003年底,企业的开业年数为5年及以下的占32.9%;6至10年的占42.3%;10年以上的占24.8%。也就是说,被调查企业开业6年以上的占了67.1%。开业年数的中位值为7年。2002年调查时,这个数值是7.04年。考虑到这次调查有一半是通过工商局向一般私企问卷的,不同于上次仅仅调查代表性企业,所以不能得出私营企业存活年数下降的结论。
根据企业的开业年数、企业开业时的实收资本、企业2003年底所有者权益三个数据得出企业的资本年增长率,其中位值为8.8%。
二是企业利润略有回升,销售利润率趋于平稳。上次调查发现,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私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此次调查发现,销售利润率已经逐渐趋于平稳。
2003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7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5%。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的中位数为25万元,与前面的销售额中位数相比,可得出销售利润率约为3.9%。两者数据相差不大。
与前几次工商联调查数据相比,企业利润略有回升(1997年销售利润率为7.9%,2000年为5%,2002年为3.6%),被调查企业的税后净利润(中位数)从2002年调查时的21万元上升到25万元,但销售利润率只回升了0.3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差距拉大。此次调查发现,房地产业的利润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税后净利润的中位值比处于第二位的“电力煤气业?的利润高一倍多。其他利润较高的行业还有电力煤气、卫生体育、建筑业、采掘业、科研技术业,而利润较低的行业为交通运输业、社会服务业、商业餐饮业。可以看出,科研技术业虽然资本规模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润中位数却是高于平均水平的,这与其技术含量高有直接关系。商业餐饮业资本规模不大,技术含量较低,而且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低。
三是雇工人数基本稳定。工商局调查企业2003年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24人,而工商联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60人。从纵向来看,私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基本稳定。本次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与2002年调查企业的全年雇工人数的中位数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雇工之外,企业还雇用一些季节性工人。工商局调查企业雇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数的中位值为5人,工商联调查企业中这类雇工人数的中位值为8人。
(三)近两年来私营企业行业和地区分布呈扩张之势
一是主营行业出现多元化趋势。被调查企业的主营行业有两项的比例为16.73%;主营行业有三项的比例为6.42%。也就是说,在调查企业中有近1/4的企业主营行业已经多元化了
。
二是行业分布随着市场准入的放宽而延伸。被调查企业中以制造业和商业餐饮业所占比重最大:制造业比重达到38.2%;商业餐饮业达到24%,这两项合计超过了60%。与上一次调查相比,这两项所占比例基本未变,商业餐饮业的比例略有提高。
与上一次调查时相比,农林牧渔业和交通运输业都略有上升,采掘业比重基本未变。值得注意的是,社会服务、科研技术等新兴行业的比重增长迅速。如社会服务业从5.6%增长到了11.1%,几乎增长了一倍;科研技术业从2.1%增长到了5.5%,几乎增长了一倍半。建筑业虽然算不上是新行业,但增长率也较高,从5.9%增长到了9.1%,增长了近一半。房地产业的比例不小,达到了8.5%。把教育文化与卫生体育作为主营行业的企业也占了4%;还有1.6%的企业将电力煤气等公用事业作为主营行业。这些变化说明,近两年,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有明显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业的总部和生产经营场地逐步从农村和集镇向大城市转移。这是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涉足行业的不断调整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关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者的努力分不开的。
四是有相当比重的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开发。调查显示,16.7%的企业有自己的技术专利。30.8%的企业有自己设计的产品。另外,有35.2%的企业产品经过了质量认证。42.3%的被调查企业进行了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投资,研发投资金额的中位数为30万元。这表明,私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
五是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逐步增强。企业的产品销售范围(或提供服务范围)逐步扩大。2003年,产品销售县外的比重超过一半的企业占60.0%;产品销售省外的比重超过一半的企业占到了30.3%;产品销售国外的比重超过一半的企业占到了8.1%。
六是外向型企业数量增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品销售到国外,另一个是向海外投资。在2003年,被调查企业中有21.4%的企业的产品销售范围(或提供服务范围)涉及到了国外;有2.0%的企业已经向海外投资;有0.3%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额超过了100万美元。
大多数企业对我国加入W TO后的市场竞争环境做出了积极反应。被调查企业应对加入W TO的措施依次为:与国内其他企业联合做强做大(25.1%)、引进技术(21.9%)、申请自营进出口权(19.0%)。但是,仍有30.7%的企业根本没有想过如何应对加入W TO以后的国际竞争环境,还有17.2%的企业认为这个问题与本企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七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上市打算。被调查企业中,有近1.0%的企业已经上市或买壳上市;有0.7%的企业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有26.5%的企业有上市的打算。
(四)近两年来私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内部管理正在发生变化
综合工商局与工商联的问卷可以看出,无论是开办私营企业时实收资本,还是2003年底所有者权益,企业主所占份额比例都是70%(中位数)。这个比例数字,同2002年调查时所得的数据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其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却发生了明显改变,正在由以独资企业为主的形式迅速转变为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形式。从1993年到2004年的10余年间,独资企业比例由
63.8%下降为22.5%,而有限责任公司比例由16.5%上升至62.9%。1993年,私营企业中董事会比例为26%,股东大会与监事会无相关记录,党组织、工会和职代会的比例也不高;而到2004年时,六种组织形式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最高的前三位是:董事会(74.3%)、股东大会(56.7%)、工会(50.5%)。这些内部组织的发育对于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起到有力的支撑。
本次调查还发现,绝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特别是其“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得到八成以上企业的赞同。但是,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实用阶段,是从“加强管理层建设”(73.8%)、“着重加强培训”(70.8%)、“建立表彰激励机制”(68.3%)着想的。
(五)私营企业的贡献逐渐被社会认可
一是纳税增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私营企业的纳税额也在同步增加。2003年底,工商局调查企业的缴税金额的中位数为8万元,与销售额中位数(200万元)的比率约为4.0%。工商联调查企业的缴税金额中位数为25万元,与销售额中位数(640万元)的比率约为3.9%。纳税大户的比例也在提高。2003年底,在工商局调查企业中,缴税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占15.0%;在200万元以上的占9.1%;在500万元以上的占3.7%。也就是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了27.8%。工商联调查企业中的相应比例更高,缴税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占23.9%;在200万元以上的占14.9%;在500万元以上的占7.3%。在工商联调查的企业中,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占了46.1%。
与前几次调查相比,企业缴税金额不断上升。本次调查比2002年调查时的中位数上升了13.6个百分点。税金与销售额的比率基本稳定,保持在4.0%以下。
二是交费未减。企业除了需要交纳国家征收的各种税以外,还要交纳各管理部门、各种组织收的费用。与上次调查相比,企业的交费金额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了企业的交费负担没有减轻。
三是就业贡献大。私营企业雇用的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工商局调查企业中雇用的下岗职工的中位数为6人,占到了总员工数的中位值(24人)的25.0%。工商联调查企业中雇用的下岗职工的中位值为14人,占到了总员工数的中位值(60人)的23.3%。工商局调查企业中雇用的农民工的中位数为12人,占到了总员工数的中位值(24人)的50.0%。工商联调查企业中雇用的农民工人数的中位数为30人,占到了总员工的中位数(60人)的50.0%。
根据上述数据推断,全国私营企业所雇用的员工中,有一半以上是农民工,有四分之一是下岗职工。私营企业对就业的贡献由此可见。
四是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私营经济的发展也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本次调查发现,有6.3%的企业已经兼并或收购了国有企业;还有10.2%的企业正在准备兼并或收购国有企业。有18.3%的被调查企业是由国营、集体改制为私营企业的。据此推断,300.55万私企中约有55万是改制而来的。私营企业在解决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下岗职工再就业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企业-市场-政府的关系尚须进一步调整
此次调查从若干方面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企业、市场与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不协调的方面仍然不少。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调整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透过企业的三项支出看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关系。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关系不够协调,集中表现在企业的各种交费、企业应付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摊派,以及为了搞好与政府部门官员的关系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种并非合理合法的公关、招待费用等方面。为了简便起见,这些支出简称为“三项支出”。此次调查所获得的有关企业的三项支出的费用是十分惊人的。根据1382位业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们总计纳税112808.4万元,交费55044.5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8.8%;据819位被访业主的信息,
2003年他们总计纳税78301.6万元,应付摊派支出7207.4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9.2%;据1554位被访业主的信息,2003年他们总计纳税145064.5万元,用于公关、招待的支出26465.9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18.2%。
据1351位被访业主提供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总计116273.5万元,交费总计79009.6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68.0%;据779位被访者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总计86905.8万元,应付各种摊派支出6812.5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7.8%;据1478位被访业主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税后净利润为168022.3万元,用于公关、招待的支出为25573.6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15.2%。
根据1002位被访业主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出资人分红总计25123.9万元,交费总计29394.1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116.6%;据754位被访业主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出资人分红总计22652.9万元,应付摊派支出6646.1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29.3%;据1257位被访业主的信息,2003年他们企业出资人分红总计36655.3万元,用于公关、招待的支出总计16240.3万元,后者相当于前者的44
显而易见,与被调查企业的纳税、税后净利润和分红相比较,三项支出所造成的负担确实不轻。这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私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
大多数被访业主把他们的企业所面临的贷款困难归咎于手续繁杂、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太严以及贷款成本太高这三个因素。手续繁杂表明银行的贷款程序不适应金融市场的要求;贷款的抵押和担保条件太严意味着银行的相关条款带有霸王条款性质,不容谈判协商;而贷款成本太高则暗含着银行经营管理人员可能存在寻租行为,迫使企业除了支付贷款利息外还要付出其他“公关?成本。
第二,透过企业之间严重的“三角债?看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本次调查发现,企业之间的拖欠日益严重。被调查企业应收货款和被其他企业拖欠的借款,最高的达30亿元;被调查企业拖欠其他企业的货款和借款,最高的达4亿元。“三角债”所表现的市场信用危机,影响着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透过企业纠纷解决机制看企业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本次调查发现,在发生一般经济纠纷时,私下协商成为较多企业运用的纠纷解决途径。诉诸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很少,寻求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行政介入的较多;请求工商联或私营企业协会出面协调的较少,默默忍受的人却占一定比例,更少有人通过组织起来的商会调解纠纷或者诉诸媒体评判是非。
在与管理部门发生纠纷时,请求上级政府行政介入、请求工商联或私营企业协会出面协调,则是最重要的途径,不然,只能默默忍受。因为在现实条件下,这种纠纷多数不是可以通过诉诸法律就能有效解决的,私下协商的办法也不容易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纠纷解决机制几乎不存在地区差别。东部地区并不因为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而能够形成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这说明,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依法解决纠纷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都未真正形成。
第四,私营企业对完善立法和政府转变职能的期盼很高。此次调查表明,尽管还存在上述种种问题,但被访业主普遍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调查表格中所列举的与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相关的问题,认为有改善的被访业主所占比例,绝大多数在70%以上,只有在私营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上面,认为有改善的人所占比例略低于70%。
如何进一步改善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呢?此次调查的被访业主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见表一所示。
表一中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最关心和关心的方面,是对税收制度的改革(87.4%)、贯彻落实宪法中明确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83.1%)、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81.7%)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80.7%),这几项都是直接关系到私营企业的经济利益。
关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情况分析
㈨ 保险业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写作
一、调查报告的含义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上某一事物、某一问题或某一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它是调查研究报告的简称。因此,它的写作过程包含三个环节:调查——研究——报告写作。它要求既有对现象的有序描述,又要有对现象的分析归纳;还要有深入的规律性本质探讨。
调查报告是一种多栖文种。可以公开发表在报刊媒体上,它所反映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因此也被视为新闻文体的一种。也可以进行内部交流,作为机关内部的事务文书;也可用于学术研究,如方言调查;也可进行市场调查,这又成了经济文书的一种。
调查报告必须经过调查、拟写研究报告两个主要阶段。没有调查,就没有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写不出报告。
二、调查
调查报告的主要材料来源于调查,科学客观的调查是写作调查报告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一) 调查对象
调查伊始,须搞清调查对象。心中要先预设好问题,打好提纲,才能有的放矢地获得自己所要的答案。明确你要调查的问题,设定调查的人群,总之,要目的明确。
(二)调查方式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大小,我们通常把调查分为普遍调查和非普遍调查两大类。普遍调查和非普遍调查,是调查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1、普遍调查
即对调查对象总体内所有单位无一例外进行调查。这是了解某一个问题全面情况的最可靠的方式,可以获得系统、完整、多项目的数据和资料,获得的信息最准确最权威。但工作量大,难度高,一般多用于重大项目,如工业普查、国有资产普查等。
2、非普遍调查
即对调查对象总体中一部分单位所进行的调查。根据选择“一部分单位”的标准、方法、和数量,非普遍调查又可分为下列四种:
①典型调查
是在一定的调查总体范围里,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样本为对象进行调查。这是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它的特点是范围小,单位少,能够对被调查的对象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又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利益。但是,由于典型样本是根据调查者主观判断决定的,所以难免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在对总体情况了解得不够的情况下,往往难于选好典型,这样就难免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典型调查时,尽可能在对调查对象总体情况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比如要对湖南省商场上半年的零售情况进行调查,可选取大型商场3个、中型商场3个、大型超市3个为典型样本,而不必每个商场都调查一番,调查得出的结果也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②重点调查
是在一定的调查总体范围里,选取重点样本为对象进行调查。重点样本是指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因此重点调查的样本虽然为数不多,在数量上却占整个调查总体的绝大多数比重。通过重点样本的调查,可以对总体有个基本的了解。我们的调查如果只是为了掌握基本情况,可以采取这种比较简便的形式。重点调查的关键是准确恰当地选取重点样本。如何选取重点样本呢?一般采取系统分析、综合比较的方法,选择对总体能起主要或决定作用的因素。如对国有纺织行业不景气的调查,就是选取了“不景气”的原因作为重点样本进行调查。
③个别调查
是对某个特殊单位进行的全面、深入调查。由于调查对象单一,调查必须讲究深度和广度。如对某个先进典型单位或对某个落后典型单位的调查,都属于个别调查。个别调查应注意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供给人们理性的思考。如《透视脑白金的营销策略》(《销售与市场》2001年第10期),就是对脑白金产品的营销策略展开的个别调查。
④抽样调查
是在一定的总体调查范围里,抽出部分样本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抽样调查,可以进行大规模调查,它是非普遍调查方式中用来推算全面情况的最完善、最科学的方式。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样本按随机原则抽取,不加任何选择;二是抽取的全部样本,用来代表总体,而不是以个别样本代表总体;三是抽样误差和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成正比,和抽样数目成反比。即样本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抽样数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当然,怎样选择调查对象,以何种方式进行调查要根据调查的内容、对象、时间、条件等来决定,不能一律采取某种方式来进行。
(三)调查方法
1、观察访问
观察与访问,是一种亲自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式。调查者亲自深入调查对象中,主动与调查对象接触,亲身体察实际情况。这种方式适合单一、小规模的调查。在调查前,应拟好详细的调查提纲,有的放矢地深入一线,得到自己想搜集的情况资料。
2、问卷调查
是一种书面调查的方式,以问卷形式提出若干固定问题来询问调查对象。问卷的设计一般多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便于调查对象回答和选择,也有利于统计结果。问卷的设计还要注意科学性,与调查目的紧密结合,问题设计应简明清楚,不致引起歧义或令被调查者无从作答。除客观题外,也可配合少量主观题,让调查对象畅谈自己的看法。由于问卷调查可避免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可减少被调查者的疑虑,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特别是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统计手段,提高了问卷调查的效率,有利于节省时间,节约开支。而且问卷调查可通过邮件、网络等方式进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是大型调查的常用有效方式。
(1) 明确调查目的:要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调查通常要解决“是怎样”、“为什么”的问题,在问题设计必须要能得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如果只回答了“是怎样”,而没有“为什么”,那么这份调查报告势必写不出深度来。
(2) 确定调查的总体:人数、人群。
(3) 设计问卷。
A、问题数量:一般为10-20个问题。问题不宜过多,以免引起被调查者的厌倦情绪。问卷数量:100以上。太少不足以显示调查的科学性和普遍性。
B、调查报告写作时心中应有一个清晰的对象。在调查时,这个对象是被调查者;在写作时,这个对象是读者。因此,问卷式调查的设计应注重被调查者这个读者,问题的设计必须以被调查者为中心,既要能达到调查的目的,又要能让他们愉快地作答,还不能引起他们的反感。
C、应有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固定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
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由被调查者自己作答。不宜过多。
D、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单一明确、清晰具体,不能摸棱两可、有歧义。既要能将答案指向被调查的目的,又要让被调查者容易作答。
E、避免无效问题。
F、答案的设计要利于被调查者思考选择和调查者统计整理。必须明确具体,没有歧义。
3、实验调查
是在事先确定调查的问题中,选择影响这些问题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将其置于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如在推行某种经销方法前,可先通过试点进行小规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再决定是否应该大规模推广;要改变某种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包装设计、价格、广告等,也可以预先进行小规模的实验,调查用户和有关人员的反映,预测产品未来销售的潜力和趋势,然后决定这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量。我国常见的展销、试销、试用、品尝、演示等都属于这种调查法。
三、写作格式
(一)写作思路:调查报告必须要能回答两个问题:“是怎样”和“为什么”。通过调查,我们对“是怎样”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必须通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地归纳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来。调查报告不仅要告诉读者“是怎样”,更要能回答“为什么会是这样?原因何在?”等问题。
这就有一个穷尽问题所有环节的“足文”思维过程:
对象性展开
主体性展开
(二)行文的一般格式
分为标题、前言、主体、结尾等几个部分。
1、 标题
调查报告标题的写法主要有三种。在报刊上发表的调查报告,标题下可直接署名。内部交流的调查报告,署名可在标题下,也可在文尾。
一种是公文式,即调查者+调查对象+文种,如《湖南省交通厅关于我省私人轿车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通常情况也可省略调查者,只标明调查对象+文种,如《长沙市小食品质量调查》。
另一种是文章式,可撮其要旨,也可提出问题,可单行也可双行,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如:
北京地区电台广告谁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