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是什么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2011-2019年,原保费收入从692亿元快速增长到70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对比发展较为稳定的寿险和财险,健康险成为保险领域内增长最为迅猛的细分市场。虽然经历了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健康险起步晚、初始规模小,截至2019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占保险行业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只有17%,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广阔。2020上半年,中国健康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003亿元,同比增速16.43%。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康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⑵ 阻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问题都有哪些
一、信息不对接严重阻碍发展
一直以来,商业健康保险因赔付率较高,令保险公司望而却步。一边是看病难,看病贵,报销难,而另一边出现的是无病看病,小病大看、一人投保,全家吃药。种种现象和问题,为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究其原因,主要是商业健康险公司不能介入客户的医疗管理过程,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导致健康险公司普遍陷入亏损与产品质量下降的赔付风险怪圈之中。作为商业健康保险运营的首要风险;;医疗风险管控,一直因为医、保信息资源无法共享而成为难题。
事实上,在新医改方案逐一落实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改善居民就医条件并提高保障水平,目前,社保机构与定点医院之间的信息平台已经基本畅通,城乡社保人群基本实现了看病就医费用的实时结算,但由于商业保险企业与医疗机构、社保机构之间缺乏畅通的信息平台,使同时参加了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参保者,往往需要一次看病、两次报销、或是医院说能报,保险公司不给报等诸多问题。这不仅不便于患者进行实时的医药费用结算,影响了参保者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商业保险企业对医疗机构诊疗行为的风险管控。
二、打通三方信息通道求发展
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为691.7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7.1%,远低于目前国外成熟市场的比例。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包括四大险种,疾病保险、医疗费用保险、护理保险、失能保险。但是很多老百姓对于购买医疗费用保险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销售就更加不理想了。
⑶ 我国出台了哪些与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有关的政策
14年底的新国十条,今年的存款保险制度,实名不动产登记,银行的连续2次降息,以房养老的试点,延迟养老的提案等等
⑷ 健康保险的发展
目前市面上许多长期健康险均以附加险形式出现,其本质就是将返还型的寿险、养老险产品,和消费型的健康险产品打包组合。虽然健康险本身不带有返还功能,但是在综合保障计划的产品组合中,由于主险仍带有分红性质或返还功能,实际上实现了返还效果。同时,作为附加险的健康险可借用主险(通常指寿险)的费用,降低费率。
从行业发展特点来看,多种因素驱动着国内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城市化推动下,居民潜在的医疗保障需求,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健康保险在健全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长期医疗护理和健康保健需求支撑着健康保险长期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卫生总费用急剧增加,其中个人支出部分也连年增长,这些个人支出的医疗卫生费用都可以通过商业健康保险形式来筹集。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凸显出了国内环境保护的脆弱,居民对健康保健需求将不断增长,由此可见,我国健康保险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
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已经从1999年的36.54亿上升至2012的862.76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7.53%。同期,人身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20.79%,寿险为20.74%,人身意外伤害险为14.39%,健康保险的成长性可见一斑。
2012年,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862.76亿元,同比增长24.73%。2013年上半年,健康险增速再创新高,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了586.47亿元,同比增长25.80%,延续了2012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增长态势。
⑸ 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取决于什么因素
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未来十年发展机会研究报告》指出,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取决于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监管因素,在宏观环境利好的前提下,专业化程度、个性化服务、风险控制,以及人才储备是商业健康保险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⑹ 如何发展我国农村商业医疗健康保险市场
随着我国国民快速健康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综观目前国内的健康险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产品单一,定价不合理,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等。为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应积极探索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各种对策和举措。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费率厘定风险控制专业化经营
保监会在2000年颁发的42号文件中对商业健康保险作了这样的陈述:按保险责任,健康保险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收入保障保险。疾病保险指以疾病发生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医疗保险是指以约定的医疗费用为给付条件的保险;收入保障保险是指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条件的保险。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以“人的健康”为保险标的的健康保险,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据专家预测,我国健康险2004到2008年间的市场规模约为1500亿元到3000亿元,而2003年健康险的保费收入不到300亿元,发展空间之大令人吃惊。如何探索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之路,成为众多保险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国内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在国内部分地区试办商业健康保险业务,1996年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出为契机,健康险业务全面展开,各公司在原有的重大疾病保险和附加住院医疗保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住院津贴保险、住院费用保险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等一系列健康险产品。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健康险的保费收入已从1997年的13.6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04.1亿元(见表1)。诱人的数字背后,却是一个效益不容乐观的市场。目前,各家公司健康险的平均赔付率都较高,个别公司甚至达到、超过100%。
综观国内健康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产品差异小。尽管目前市场上商业健康险险种已超过300个,但整体上讲,产品差异性不大,主要是重大疾病定额给付保险、住院医疗费用补偿性保险和住院津贴等几类,而高额医疗费用保险、收入损失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综合医疗保险以及专项医疗服务等在国外很普遍的险种几乎是空白。显然,健康险经营的效益不佳使保险公司对开发新险种望而却步,而各家公司也未能在产品差异性上体现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健康险产品在费率厘定上缺乏性,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从精算角度来看,健康险产品的定价基础是疾病发生率、疾病恢复率和医疗费用率,此外,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和医疗费用水平不同,一个地区的经验数据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地区。我国健康险全面开展只有不足10年时间,保险公司积累的经验数据不足,精算定价中的通常做法是借用外国的数据并加以修改,这样测试出来的费率必然存在较大的误差。再者,目前国外健康险多为短期品种,长期险种几乎全部采用不保证保险费的设计,而目前国内的同类产品基本上都保证续保且保证保险费。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疾病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也会有所变化,目前保险公司这种不考虑健康险产品设计时长期风险的做法确实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保险公司的风险管控能力薄弱。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健康险的风险控制能力十分薄弱,特别是难以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健康险不同于普通寿险,它涉及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三方。目前,保险公司和之间没有经济上的共担机制,无法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保险公司难以介入医疗服务选择的过程中,无法认定医疗服务内容的合理性,也就无法控制医疗费用的支出。而医院由于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任意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虚报医疗费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保险公司赔付数额增大。而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专门的健康险核保核赔制度,难以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
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由于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的。专业人才匮乏,产品开发技术落后,风险控制能力薄弱,造成赔付率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的积极性和信心。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对策建议
如何对症下药,使商业健康保险突破瓶颈大力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国家应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界限
因为,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只负责基本的医疗保险,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非常有限,补充医疗保险应交给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和运作;我国商业保险公司一直是经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主体机构,经验最丰富,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根据现行法规,社会保险部门、保险公司、行业内部等都可以经营健康险,多个部门同时经营,各自只注重自己的利益,容易政出多头,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收集数据,不利于精算定价和产品研发等。
国家要给予商业健康保险更多的优惠政策
根据《年金试行办法》和《财政部关于企业为职工购买保险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等法规和文件的规定,企业年金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都有了一些列支渠道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仍不足以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对效益较好,有能力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的企业来说,允许的列支比例太小;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未覆盖的人群,如城镇职工家属、城市流动人口、自由职业者、学生、人口等,没有规定明确的列支渠道,也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公众个人投保商业健康保险没有给予税收减免。如果国家能给予上述优惠政策,必将迅速推动和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
要在保险公司与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在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这种双赢机制,会带来诸多有利条件。第一,有利于集合卫生部门、社保部门、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同建立各类数据库,如投保人数据库、疾病数据库、医疗费用数据库、患者(或被保险人)数据库、药品数据库等。充分共享的数据信息,既便于管理,又便于服务,更重要的是,全面的信息和数据,便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因为缺乏经验数据是制约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研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可以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减少诸如客户在投保时不如实告知、住院医疗费用单据作假等问题,还可以杜绝或减少医患合谋、单独作假“谋取”保险公司利益等行为。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险意识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较慢,除了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外,也确实存在公众保险意识不强的问题。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1万亿元,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用来防病养老的,但一般公众都选择存银行,而不选择购买保险,这是公众保险意识很弱的一个明显表现,但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保险公司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所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险意识是目前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当务之急。
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不正当竞争
在团体健康险的展业中,过去有些寿险公司在与其他公司竞争时,往往采用向投保单位领导层赠送高额保单、返还高比例手续费、赠送汽车等贵重物品等手段来抢业务,企业年金保险的竞争中,采取“零管理费”承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自杀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搅乱了市场,而且也损害了保险公司的自身利益。只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才能维持商业健康险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积极进行商业健康保险专业化运作的探索
健康保险与一般的寿险险种相比,至少有两点不同之处:一是经营健险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高。比如健康保险的精算,除了要考虑死亡率、利息率和费用率三个因素外,还要考虑疾病发生率、伤残发生率、医疗价格、地区差异等。再如健康保险的管理不仅涉及到核保、核赔、财务、人事管理,还包括医务管理、健康管理等;二是健康保险覆盖面广,涉及人群多。所以,健康险领域对保险公司的专业化要求是很高的,结合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的探索有:
目前各家公司应尽快采取在公司内部设立专门的健康险事业部或建立专业子公司的经营模式。由于健康险业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复杂性,保险公司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即在数据的收集和积累、产品定价、利润核算、风险评估方法、理赔管理、客户服务内容及方式以及与医院合作等方面建立相应的经营手段和风险管理方式。在管理体系上,健康险事业部或子公司应有独立的产品开发部门,负责市场调研、险种开发设计、费率厘定、条款拟定;业务管理部,负责核保理赔、保全等业务规则的制订、实施、检查以及与医院的合作和管理;有市场推动部,负责业务的市场推动、激励、销售的策划、人员的培训以及辅助销售渠道的开拓。这样,既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又可以共享资源,能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
随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的不断成熟,应积极探索成立专业性健康保险公司的可能性。这种模式可以使公司将全部精力用于健康险业务的经营,在经营方式、风险控制方法、精算体系、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合作、经验数据的处理、产品设计与定价、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研究和尝试,推动健康险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健康保险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另外,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设立,将有效促进健康保险市场的竞争,刺激原有保险公司加快健康险体系的改造,也有利于与国际保险业接轨,提升我国健康保险行业的经营水平。因此,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应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独资成立、或与外资公司合资成立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这是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
⑺ 商业健康保险的国内形势
商业保险包含了
健康
财产
2个
险种
帮忙下
选我满意
在投票给股票区出线队伍可以吗?
http://wenwen.soso.com/o/team.e?sp=10007
⑻ 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行业困境与创新有哪些
其具有如下特征:
1.保障性:指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2.普遍性:社会保险覆盖所有社会劳动者。
3.互助性:利用参加保险者的合力,帮助某个遇到风险的人,互相互济,满足急需。
4.强制性:由国家立法限定,强制用人单位和职工参加。
5.福利性:社会保险是一种政府行为,不以盈利为目的。
⑼ 如何看待新时代的健康保险发展
一方面,健康保险的发展潜力,要结合健康政策的整体思路去判断。
另一方面,健康保险的发展方向,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主要趋势去判断。
步入新时代,健康保险发展的主要背景至少包含三大趋势:一是老龄化,“未富先老”,老龄化进程又快,再叠加上与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的生活方式转变、家庭规模缩小及人口流动性增强,卫生健康体系承受的需求压力可想而知。二是消费升级,民众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格局,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三是科技进步,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给健康水平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理论和经验表明,如果不对医疗技术进步的成本与质量含义进行有效的评估,将会进一步加大卫健康保障体系的经济压力。
从某个角度讲,商业健康保险应该与医疗机构、医药机构、社保机构等在数据、业务等各个层面展开合作,成为健康管理的实践者,积极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组织并参与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积极推进成本效益比更高的技术进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