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 众多大佬抢滩布局“互联网+小贷”
没啥意思,虽然现在互联网+小贷很火爆~个人觉得铜板街比这个靠谱
② 造车新势力抢滩布局未来出行,意欲几何
文/布莱克
先来分享一组数据,2019年全年,中国最大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出行累计载送人次近百亿。这还只是滴滴一家,除此之外还有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多家出行平台,其数量甚至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8家汽车企业提出要向出行服务商转型,其中既有大众、宝马、戴姆勒等传统车企巨头,也不乏长安、一汽等中国自主品牌企业。
进军出行领域,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已经成为当下车企的主流选择。
在这一轮杀入未来出行领域的诸多身影中,造车新势力依旧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有的甚至连未来的生存都不能保证,却执意布局未来出行。
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造车新势力在布局未来出行。
华人运通“智城”系统
谈及未来出行,笔者首先想到的是华人运通。毕竟,它是一家励志要彻底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造车新势力。
在华人运通的世界里,“零事故、零排放、零拥堵”的是其未来城市的出行方案,听起来很美好。
这也是华人运通与大部分新造车势力不同的地方,造车只是它想做的一部分,以“智路”、“智车”和“智城”三个战略为核心的未来城市出行方案,才是它的全部。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当前在私人市场的竞争力还明显不足,向运营领域推广也是车企消化新能源汽车库存的一个选择。
此外,各地地方政策的落地,也给了造车新势力布局未来出行的信心。
比如成都印发《成都市鼓励出租车纯电动化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对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做出贡献的出租车经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给予“绿色减排补贴”。其中,巡游出租车4.2万元/辆、网络预约出租车1.25万元/辆。
海南已根据《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绿色出行新海南”的总体目标和大规模推广智能纯电动汽车的规划。到2030年,当地将在全域范围内禁售燃油车,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
在各地政策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出行领域确实成为了造车新势力拉动需求的新渠道。
但是,它们要想在出行领域站稳脚跟,却并非易事。要知道,前有最强的玩家滴滴以及其他网约车平台,后有传统车企觊觎已久,其中压力可想而知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③ 什么行业吃香
当然是互联网行业啊!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分别带领着人们进入了蒸汽时代、内燃机和电力时代,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信息时代,而在目前,社会上又开始酝酿起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的革命,都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一大迈进,同时也衍生出来多种不同的新职业,那么当下乃至未来十年,受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又有哪些职业极度吃香、薪资可观呢?个人为大家整理了一番。
NO.1 云计算。行业前景: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国内云计算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行业优势:1. 行业压力竞争小;2 .高薪没商量;3. 男女都可学;4 .岗位多
NO.2 大数据。行业前景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大数据相关技术方向:1. Hadoop大数据开发方向;2. 大数据运维& 云计算方向;3.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方向。
NO.3 虚拟现实。行业前景;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随着VR/AR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金矿产业”,大量资本涌入,科技巨头抢滩布局,VR/AR技术的产品整合及商业变现正在逐渐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专业人才成为市场和行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曾发布了一份关于VR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中国VR人才在全球仅占2%,但对VR人才的需求却有18%,而美国的VR人才分布达到40%。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
NO.4 人工智能。行业前景;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人工智能可谓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热门行业通常意味着工作机会多和薪酬待遇高,而人工智能如此高精尖的行业,其核心就是专业人才。作为热门中的热门,人工智能领域薪酬水平可谓惊人。
NO.5 无人技术。行业前景: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由以上职业可以看出,现阶段IT行业始终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想要跟上这一轮的风口,你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动向,根据兴趣及现实状况进入可观行业。
④ 互联网大公司最青睐的五个大学专业是什么
高考填志愿,怎么选择专业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进入互联网大公司,就需要了解它们需要的就业人才。以下五个大学专业,被很多人认为是互联网大公司最青睐的专业,考上就是潜力股,毕业抱金砖。
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被誉为是下一个风口,也因此,成为互联网公司争相抢滩布局的一个热点产业。互联网大公司没有一个不谈人工智能的。但是,当前人工智能无论是在产品开发还是市场培植上,都还显得非常幼稚和不成熟。业界专家预计,人工智能的成熟期是下一个五到十年。因此,如果你选择此时就读人工智能专业,在人工智能风口来临时,刚好赶得上。
看就业 选专业:报好高考志愿(2018年版)
在高考分数允许的范围内,有很多大学和专业可供考生选择,但分数提供的只是“选择边界”,而不是“最优解”。如今,大学门槛一再降低,进一所大学已不再困难,难的是孩子毕业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的工作,“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已愈来愈成为考生和家长的共识。高考志愿填报这场由分数决定的游戏,也正演变为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在这场竞赛中,学生、家长、老师往往缺乏了解大学各专业就业情况的渠道,必须借助专业、权威、公正的第三方关键信息。本书基于国际先进调查系统,由麦可思权威、独家、第一手就业数据编写而成,是麦可思奉献给高考生、家长和教师的实用型志愿填报工具!
法学专业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公司之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之间,因知识产权引发的专利纠纷层出不穷,对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如果选择法学专业,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成为一名律师,也有希望在互联网大公司找到高薪职位。
⑤ p2p公司如何盈利
作为金融信息中介,向出借人和借款人收取中介服务费、手续费是平台收益主要来源。对借款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具体金额、期限等,收取不同比例的费用;
对出借人,主要可收取以下费用:
1、VIP费:网站注册会员可申请成为VIP会员,缴纳一定会员费,享受本金保障;
2、投资管理费:用户成功投标后,在借款用户还款时,平台会按投资者利息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利息管理费。
3、充值和提现费用:可按客户的会员级别、金额额度梯级等,按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
眼下行业火爆,风投、上市公司纷纷抢滩布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P2P还是一种融资工具,而资本是稀缺的,能融到资本的工具当然是有价值的。能创造价值的事物自身也有价值,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平台自身也是有价值的,做大平台,也能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可能更多的创业者,是冲着这个价值和梦想去的。
⑥ 纯粹的金融科技行业分析(通俗易懂最好)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经济参考报》3月26日刊发题为《机构加速抢滩布局金融科技》的报道。文章称,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正跃上新风口。一方面,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加注金融科技砝码。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近日召开了金融科技专场校园招聘,2019年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快速崛起,腾讯、360金融、乐信等多家巨头近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收入增长迅猛,其中360金融2018年净收入同比增长464%。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也愈加紧密,金融科技发展生态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为民企融资、金融防风险带来新的环境,但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监管层近期密集释放的信号,金融科技将获更大力度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监管也将同步趋严。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接近2万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科技金融服务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仅仅达695.1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2016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正逐渐从用户流量驱动向金融科技驱动转型。虽然目前我国金融科技仍处于发展初期,但是我国尚未成熟的金融市场给予了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土壤。截止至2017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6541亿元左右,同比增速55.2%。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8年,我国金融科技企业的营收总规模达到9698.8亿元,同比增速48.3%。前瞻认为,目前金融科技服务于金融机构,更偏向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并不是金融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一环,因此短时间内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很难迎来爆发式增长,或将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速稳定增长。并预测在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将达19704.9亿元。
2013-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十大发展趋势分析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不断融合,科技对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断强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数据价值持续不断的体现并释放出来,金融业务环节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金融解决方案创新推陈出新。开发银行、无人银行、资产证券化、数字票据、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业务在科技的赋能下由概念逐步变为现实,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由概念阶段到实际应用,金融作为最先拥抱技术的领域,也会摩擦出新的火花。未来,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体现在十个方面:
1、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是银行通过开放应用编程接口(API)对外开放服务。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开放平台(OpenAPI)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外部客户(企业或个人),客户可以通过调用API来使用银行的服务,而不需要直接面向银行。银行通过API的开放开展跨界融合,实现银行与银行、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银行与跨界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与场景融合,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的生态。
开放银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银行转型的新浪潮。“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8年1月英国9家银行共享数据,首次落地开放银行理念。2018年7月,浦发银行在北京率先发布“APIBank”无界开放银行,标志着国内“开放银行”的首家落地。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纷纷展开探索,通过开放API,
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链接。
以API
Bank为代表的开放银行4.0时代即将到来。未来,银行的商业模式将从B2C变为B2B2C,服务标准也将从标准NPS升级为整合型NPS。随着金融服务嵌入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场景在前,金融在后”的跨界生态圈将成为主流。虽然目前开放银行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未来,银行的账户功能、支付功能、理财产品、贷款产品等将势必形成标准化的API集中输出,成为打通跨界生态的接口。
2、无人银行
无人银行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减免传统银行的人力使用。通过运用生物识别、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人工智能、VR、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替代传统银行的柜员、大堂经理、引导员等岗位,为客户提供全自助式的智能银行服务。
银行人力减少是目前大势所趋。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实现了人力的部分替代,少数银行试点几乎实现了厅店全替代。至2018年5月28日,我国银行物理网点共退出4591家,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银行退出网点数目同比增速平均是55%。截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员工数与2017年底相比,减少已超过3.2万人。
短期内无人银行将仍处在试点阶段。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开启了无人银行试点,通过更高效率的智能柜员机替代柜员、保安、大堂经理,刷脸刷身份证替代人工验证的方式,覆盖90%以上现金及非现金业务。尽管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探索新路径,但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例如需要安排保安值班;客户在智能终端上开卡、汇款时,出于安全风险考虑,也会安排工作人员现场服务。因此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无人银行仍将作为探索性的试点存在。
3、量子计算与金融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的新型计算模式。普通计算机使用比特(bit) 中0与1的两种状态存储数据,而量子计算机的存储单位量子比特,除0和1外,
同时还可以实现多个状态的相干叠加态。 所以,
基于量子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通过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状态,记录和运算信息,其存储和运算速度都能远远超越传统通用计算机。例如使用超级计算机分解一个400位的数字,需要60万年,而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
量子计算的应用能极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量子计算由于其超强大的计算能力,可应用于在金融业多个方面。例如金融高频交易,利用算法根据预先设定好的交易策略自动执行股票交易,在达到相同结果的前提下,量子计算比传统计算机的速度要快得多。再比如诈骗检测,利用量子计算机的快速学习的特点,能大大加速神经网络学习速度,迅速打击新兴的诈骗方式。
量子计算也可能会为金融业带来巨大风险。量子计算在计算速度上的飞跃式提升,也可能会对现有金融体系带来威胁。例如目前正在使用的许多公钥密码系统,在量子计算极大的计算性能下,很有可能会遭到破解,这些将严重影响互联网及各地数字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对现有的安全系统和管理机制造成大范围和系统性的破坏。因此,在量子计算机瓦解当前密码体系并实现商业化之前,必须建立量子安全解决方案形成安全的过渡。
4、5G与金融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5G概念由标志性能力指标“Gbps用户体验速率”和一组关键技术组成。5G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无线技术和网络技术两方面。在无线技术领域,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技术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在网络技术领域,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已取得广泛共识。
5G将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场景的再造,为金融行业注入新的生机。5G技术的热点高容量场景,将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该技术场景将有效提升移动端金融服务的速率,减少因网络延迟造成的支付卡顿等情况,同时速率的提升也有助于通过AR/VR技术进一步丰富支付模式,提供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5G技术的连续广域覆盖场景还可有助于银行无人网点的部署,通过AR/VR技术将金融服务带到此前网点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此外,5G面向物联网业务的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还将通过实现万物互联,获取海量、多维度、相关联的人、物、企业数据,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估、资产管理等相关金融服务,实现更多丰富场景的探索。
5G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投资空间,引发金融高度关注。5G一方面提供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带宽,促进移动互联网进一步的蓬勃发展和人机交互新模式的创新,另一方面还将实现机器通信,千亿量级的设备将接入5G网络。5G还将与云计算、人工智能、AR/VR、无人驾驶等技术相结合在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医疗、金融等领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此外,5G网络还将是能力开放的网络,通过与行业的结合,运营商将构建以其为核心的开放业务生态,拓展新的业务收入模式,目前中国移动已经联合战略伙伴打造了百亿级规模的5G投资基金,国内外险资、券商、阳光私募、风投等众多机构,也早在2017年成立了数十支5G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未来5G及相关产业将持续引发金融高度关注。
5、移动金融安全
移动金融指的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及无线互联技术处理金融企业内部管理及对外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的总称,移动金融安全指的是移动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安全。当前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加速了金融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向移动化逐步转型。移动金融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央行印发《关于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安全可控”作为移动金融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了移动金融安全的对于移动金融技术创新发展的保驾护航的地位。
移动金融在创新与安全的博弈中发展,安全问题愈发引起重视。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移动应用日渐成为金融服务及产品的重要支撑手段,移动金融未来将继续在规模和创新上发展。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滋生了诸多风险。移动金融应用中频发木马病毒、支付安全、敏感信息泄露、身份认证绕过、仿冒等安全问题,引发了监管部门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移动金融安全成为金融创新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保障。
个人信息安全是移动金融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频发。移动金融应用中隐私窃取类恶意应用占比最高,用户个人信息受到极大威胁。为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网民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推动移动信息安全建设。
生物特征识别兼顾安全与便捷,成为移动金融安全关注的热点。目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经基本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标准配置,逐渐成为了金融业务中新型用户身份核实和认证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银行于2018年10月颁布金融行业首个生物识别技术标准《移动金融基于声纹识别的安全应用技术规范》,将安全性和个人隐私保护摆到了突出位置,规范如声纹等生物特征识别的安全应用。
6、数字票据
数字票据是一种将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票据进行融合,实现自动安全交易的新型票据。数字票据借助区块链具有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集体维护、信息不可篡改等特点,使数字票据更具安全性和信息公开性,更加智能交易,更加便捷使用。
数字票据可以实现全程高效真实的信息传递,全程自动化交易,以及交易过程全程追踪,提高用户隐私保护。区块链具有点对点传输,采用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的优势,保证数字票据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数字票据利用区块链提供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实现票据的自动抵押、清付和偿还,避免交易风险。并且,所有交易都被记录在完整的“时间链”上,一旦有违约行为发生,可以追溯其责任,并且通过隐私保护算法保护参与者隐私,可实现参与者在区块链上的匿名性。
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实验性生产系统成功上线,工行中行浦发等银行参与其中。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已在2018年1月25日成功上线试运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和杭州银行在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结合区块链技术和票据业务实际情况,对前期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和完善,使结算方式更加创新,业务功能更加完善,系统性能不断提高,安全防护不断加强,隐私保护更加优化,实现实时监控管理。
7、数字资产证券化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将数字资产转化为证券的过程。将域名、商标、品牌、数字货币、游戏装备、账户号码等相关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数字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
数字资产证券化目的在于获取融资,以最大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数字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创新蓝海,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是“文化互联网+”的文化大产业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域名、商标等数字资产缺乏市场流动性,通过数字资产证券化,有效打破刚性兑付,有效盘活巨大的金融资产和社会的存量资产,能把缺乏流动性但有收益性的数字资产设计成证券化产品卖出去,收回现金,提高流动性,进而获得融资。
数字资产证券化是区块链的最佳实践场景。我国央行货币研究所也在不断探索数字资产证券化区块链平台,借助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储存、去中心化的特点,保证了以及底层数字资产数据真实性,且不可纂改,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及可靠程度,有效解决了机构间费时费力的对账清算问题,降低数字资产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8、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是为满足消费者具体消费需求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是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用于购买装修、旅游、电子产品、教育、婚庆等具体的消费需求的个人消费贷款服务。除银行提供的贷款服务外,接触较多的消费金融服务有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蚂蚁金服的“花呗”、苏宁的“任性付”等以及被大众接受的P2P小额理财服务。根据银监会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中定义,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巨大发展空间。2018
年,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特别提到“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作为消费主体的80、90后,更愿意通过借贷的方式满足产品购买需求。同时,随着消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会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各类金融应用场景需求增多。
金融科技助力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建设。目前,
我国消费金融存在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企业产品创新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为消费金融开发更多的产品应用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激活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利用金融科技建立构建完善的风控运营体系,解决消费金融面临的征信记录缺失、运营经验缺乏,降本增效。在科技的驱动下,消费金融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科技驱动下的产品创新和风控体系的建立将为消费金融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9、智能客服
智能客服可以显著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客服系统是利用机器学习、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处理金融客户服务中重复率高、难度较低且对服务效率要求较高的事务,如服务引导、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以及客户投诉等业务。目前应用的智能客服场景有智能客服机器人、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营销催收机器人、智能辅助和智能质检等。
金融机构及互联网企业都在加大智能客服的探索和应用。金融机构在线上线下对智能客服系统应用广泛,网站、App客户端等线上智能客服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自动理解客户问题并进行解答和办理简单业务。在线下网点的智能化进程加速,逐步推广无人银行,智能机器人、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等大量智能自主终端,大幅减少人工服务成本,使客户获得更满意和周到的服务体验。同时,互联网企业在智能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这些金融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智能客户服务。
智能客服系统逐渐渗透到金融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目前,智能客服系统已经能够代替人工客服为客户解决许多简单、重复的问题,为金融机构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客户对服务的及时性、移动性、多渠道性提出更多的要求,智能客服的应用为金融机构留住更多客户,提供全天候及时、便捷的服务,增强客户粘性。在智能客服的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通过智能客服积累和沉淀下来,为精准营销和业务流程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智能客服系统利用大量完备的用户数据,逐渐承担起更多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金融业务。
10、不良资产处置的科技运用
科技带来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创新发展。不良资产可分为股权类资产、债券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有破产清算、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以及债转股、债务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重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现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处置模式,如不良资产综合处置平台,众筹投资、撮合催收等。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不良资产率的持续攀升,政府鼓励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据银保监会称,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89%,为10年新高,截至12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2万亿元。
在经济新常态下,风险和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和处置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合作,通过网络平台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拍卖,涉及股权、债权和各种实物抵押物,取得良好效果。
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实际应用场景。科技运用可以快速发现资产价值,减少错配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显著提高信息互通,提升效率,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率。目前金融科技已经在多个环节开发应用场景。如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催收策略,同时,实现催收业务流程自动化,缩短处置的时间周期;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信用风险的精准定价;区块链分布式记账解决信用机制、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优化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缩短处置周期,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⑦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 央行推行的数字货币在监管上是否有冲突
Q:什么是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A: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它的是一种技术方案,而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之所以名字叫“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随着时间推移链条不断增长。Q: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什么关系?A:比特币曾经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具体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可以说,比特币是区块链思想的一个“杀手级应用”,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不过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比特币上。Q: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有哪些?A:基于开源软件和建构上的点对点网络,在和货币相关的例如交易支付等领域,区块链可以带来相比传统网络更具优势的支持方式。这些优点包括:去中心化、无须信任系统、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性。Q:区块链技术是如何提升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的?A:不断新增的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线性地被补充到原有的区块末端,就构成了区块链。这个过程中的数据是分布式保存在每个电脑里的,这种去中心化的储存方法提升了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当发生一笔交易时,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担当监管者的角色,如果大家不认可交易的合法性,则交易无法达成,区块链上的数据由大家集体去维护。Q:如此烧脑的“区块链”,有没有潜在缺陷?A:区块链也存在着诸如安全隐患问题、工作效率问题、资源消耗问题等缺陷待解决。由于区块链的监管依靠网络中所有的节点共同完成,因此理论上说,如果掌握全网超过50%的算力就有能力成功篡改和伪造区块链数据。其次,由于采用的分布式存储,区块链内的每个节点均需保存一份数据库,并且网络中发生的任何一笔交易其它节点均需进行认证并做记录,系统的工作效率较低。最后,由于区块链的运作较为依赖网络节点贡献的算力,这些算力并不产生实际社会价值,因而一般意义上认为这些算力资源是被“浪费”掉了。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应用当区块链技术被发表后,很多人认为有可能实现DAC。DAC(全称:)中文可以翻译为分布式自治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公开公正的规则、在无人干预和管理的情况下自主运行的组织系统。DAC的形态非常多,它可能是某种数字货币,也可能是一个系统或者实体机构,甚至可能是无人驾驶的汽车。这种组织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服务的形式可以是货币传(如比特币)、资产交易、域名服务,或者其他任意一种商业模式。因此,通过信息共享的思路,区块链技术将有可能给各行业带来成本降低、安全提升的深刻变革。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的应用场景:存在性证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可以用于确权,即区块链真的可以实现“证明你妈是你妈”。智能合约保证合约的有效性,如电子签名法所规定的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物联网区块链可以让物联网对物体的编码标准交互接口的问题得以解决。身份验证签署电子签名时,签名数据仅由签名人专属控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都能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也能被发现。市场预测股市预测社区Augur就是一个例子。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和使用Augur,这可能给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和交易量。资产交易NasdaqOMXGroupInc正在测试区块链技术,纳斯达克认为该技术有机会让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变为和比特币类似的交易方式。电子商务比特币的模式直接套用就可以了,电商是不是有可能变成没有监管但是“和谐”的市场?社交通讯MagmaVC已经向去中心化社交通信应用初创项目GetGems(原名Gems)投资了40万美元。文件存储直接冲击甚至颠覆传统的云计算架构。数据API区块链API服务提供商Chain已经获得由KhoslaVentures领投的950万美元投资。华尔街的金融公司正在投资区块链、抢滩布局。Visa、纳斯达克、花旗风投也投资这家旧金山区块链初创公司Chain,涉及融资金额达到3000万美元。在金融领域,区块链可以做什么?具体到金融领域,除了为比特币提供交易平台以外,九鼎投资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大幅改善现有数字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交易系统。例如,在金融衍生品、外汇、私人股权、能源信用挂钩投资品等资产的清算、结算等交易后市场程序中大显身手。在速度方面目前美国证券市场内普遍的结算审核所需时间是2到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将结算审核时间从小时级降低至分钟级、甚至是秒级,从而将结算风险降低99%,同时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区块链中,交易确认和结算同时进行,节点交易受系统确认后自动写入分布式账本,并同时更新其他所有节点对应的分布式账本,自动化的运作机制可以大幅缩短结算所用周期。在费用方面在目前的结算机制下,要想达到更短的结算周期,必须大幅增加的结算成本和初始投入开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更加效率快速缩减结算周期提供了可能,缩减交易中间程序方面,从而节省大笔费用,而这笔巨额费用就是相关区块链产业的市场空间。安全性方面区块链技术融入智能合约技术,可以程序化处理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将清算变得更为标准化、自动化。区块本身时间线形堆进的特点可以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同时智能合约可以将合规检查变自动化,从清算之初就将违规的可能性降为最低。区块链技术24小时不间断运转的特点也可以将泛州间交易所数据互换处理变得更为稳定和值得信赖。除了证券交易结算,区块链还可以用来注册并发行数字资产所有权区块链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程序自动化,而智能合约则可以将众多复杂的衍生品交易条款写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注册发行程序中,当交易发生时区块链网络可以迅速地进行正确执行。2015年11月,纳斯达克和Chain合作的区块链技术新项目Linq已利用基于区块链的发行交易平台完成了第一笔私募股权交易。区块链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吸引了大量业内人士的关注会计、审计和编纂对于全球企业和四大会计事务所成本巨大,基于区块链技术上的自动化会计可以大幅削减相关成本。公司不需要招聘专门审计人员来公司内部审核账本,所有交易可以集中记录储存在内部区块链。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逆性和时间邮戳功能,四大会计事务所等外部审计人员和监管机构通过跟踪这些区块链可以实时监控公司账本,同时机构可以借此大幅减少对于审计员审核金融交易的依赖,将审计业务变得更有效率。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的扩展,各发达国家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球领先的区块链公司普遍集中在交易、支付、清算、物联网等痛点业务。一些公司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规模,并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同时多个公司业务在区块链产业链实现延伸,涵盖支付、交易、风控等,充分利用多点协调效应。九鼎投资目前也在重点关注各类区块链技术的项目及应用。
⑧ 投资人应如何看待P2P平台盈利问题
P2P平台作为金融信息中介,向出借人和借款人收取中介服务费、手续费是平台收益主要来源。对借款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借款具体金额、期限等,收取不同比例的费用;
对出借人,主要可收取以下费用:
1、VIP费:网站注册会员可申请成为VIP会员,缴纳一定会员费,享受本金保障;
2、投资管理费:用户成功投标后,在借款用户还款时,平台会按投资者利息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利息管理费。
3、充值和提现费用:可按客户的会员级别、金额额度梯级等,按金额的一定比例收费。
眼下行业火爆,风投、上市公司纷纷抢滩布局,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P2P还是一种融资工具,而资本是稀缺的,能融到资本的工具当然是有价值的。能创造价值的事物自身也有价值,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平台自身也是有价值的,做大平台,也能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可能更多的创业者,是冲着这个价值和梦想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