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理财刚性兑付是什么意思
刚性兑付,就是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信托计划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信托公司需要兜底处理。
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信托业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刚性兑付在房地产信托、政府融资类信托等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及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中被执行,而证券投资类信托并不受此约束。
监管层要求确保兑付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新业务,让投资者消除疑虑,也是为了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防止因信托投资亏损诱发群体性事件。
㈡ 银行理财产品能做到刚性兑付吗
中国的个人理财/投资市场信任缺失,监管不力...总之,乱象频出,竞争环境恶劣,从业者素养低下...等等。那么,
其 罪 魁 祸 首 , 只 两 条 : 1 , 国 家 信 用 担 保 下 的 国 有 背 景 金 融 机 构 ( 主 要 是 银 行 和 保 险 ) , 利 用 本 不 应 该 存 在 的 国 家 信 用 担 保 ( 支 持 的 民 众 盲 目 信 任 ) , 垄 断 了 几 乎 一 切 产 品 分 销 途 径 ;
2 , 所 有 产 品 发 行 和 分 销 机 构 都 在 想 尽 一 切 办 法 设 计 、 发 行 、 包 装 、 粉 饰 各 种 让 投 资 者 仅 享 受 收 益 , 而 免 于 承 担 对 应 的 风 险 的 金 融 产 品 - - 强 行 设 计 或 粉 饰 出 来 的 高 S h a r p e - r a t i o 的 金 融 产 品 ,
㈢ 银行理财产品能做到刚性兑付吗
不一定。这就要你在买之前看下这类产品是不是本息担保的。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保本的就是保证你的本金安全。
㈣ 刚性兑付已取消,现在的银行理财还安全吗
“刚性兑付已取消,现在的银行理财,还安全吗?”,银行一直都深受大众的信赖,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银行的信用背书是由国家来承担的,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银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国家也逐渐放宽了银行的相关政策,银行也逐渐走向市场化。目前,银行的理财产品已经打破了刚性兑付,风险都需要投资者自行承担,这也是市场化的表现之一。既然银行理财已经不能实现保本保息,那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究竟是怎样的呢?
三、 合理进行投资
理财的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理财的时候需要综合的进行考虑。一是需要选择自己风险承受范围之内的理财产品,避免投资理财影响日常生活,理财并不是赌博。其二就是购买理财产品尽量选择大型银行,虽然说小的城商行以及信用社他们的理财产品的利率更高,但是大型银行的稳健性以及保障都要更好,因为大型银行的资质更好,渠道更广,资金更加充足。
总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虽说打破了刚性兑付,但是其稳健性相比于金融机构而言,还是要更好,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等级内的理财产品。
㈤ 银行理财产品有刚性兑付的吗
除了银行官网上明确承诺保本的产品外,其他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并无刚性兑付的规定。存款保险制度也只覆盖50万以下的存款,不涉及理财产品。
但迄今为止,风险评级R2及其以下的产品,是事实上100%本息无忧的,不承诺,但迄今为止不出事。
㈥ 刚性兑付将被打破,理财该如何选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老百姓要加强风险意识,不能一看收益高就被“忽悠”进去了,他说,“保证6%以上回报率的就别买,那是骗子”。
为什么说保证收益率超过6%的理财都是骗子?回报率低于6%的产品是否就一定靠谱?老百姓该如何选择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有不同收益类型
据了解,按收益类型来区分,所有的个人投资基本都可分为三类: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股票和基金是典型的非保本浮动收益投资。从楼继伟的表述看,保证6%以上回报率,显然属于保证收益型。
在现实生活中,稳赚不赔的保证收益理财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储蓄式国债和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其中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最常见。
目前,各家银行存款利率都已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有所上浮。以一年期定存为例,现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遍在1.95%至2.1%。一直受到老年客户欢迎的储蓄式国债收益率也是固定的。资料显示,去年11月发行的2017年第七、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额为360亿元。其中:第七期180亿元,期限3年,年利率3.9%。
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高于存款和国债。总体来说,小银行的产品收益率比大银行高,期限长的产品比期限短的产品高,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收益水平比保证收益型的产品高。笔者从融360上查询,石家庄地区在售的非保本浮动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5.2%上下,而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普遍在4.3%。
“有时也能在银行买到最终实现年化收益6%的产品,还有很多信托、券商集合理财和互联网金融产品实际收益率也超过6%了,难道都是骗人的吗?”
对于消费者的这一疑问,理财专家指出,这些产品如果是正规机构提供的,从合同章程看肯定不可能保证收益,必须提示投资风险。只不过产品运作不错,所以最终实现了理想的预期收益。但这不等于其预期收益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产品亏了本或者没有实现之前预期的最高收益,投资者不能要求金融机构作出赔偿,只能自担风险。
所以,如果有人向投资者推荐一款理财产品,合同上敢白纸黑字写明超过6%的无风险保证收益,完全可以像楼继伟所说的那样,认定这是诈骗。因为,它违背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规律,之前很多跑路的P2P和非法集资就是这么干的。投资者前期都能按时收到保证收益,于是逐渐丧失警惕,不仅加大本金还拉来亲朋好友参与。最后,机构资金链断裂,投资者竹篮打水一场空。
未来投资理财将打破刚性兑付
前几年信托和银行也发行了不少高收益的产品,虽然合同中没有承诺收益,但无论是金融机构自己还是投资者都“心照不宣”地认为肯定能兑付。因此,即使个别没有出现风险的产品最终也由金融机构“托底”实现了“刚性兑付”。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时至今日,尽管合同中对产品风险白纸黑字提示得十分清楚,不少老百姓还是不去细看产品合同就签名购买。
其实,这种违反市场规律的刚性兑付,看似短期内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但麻痹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风险的痛感,损害了资管市场整体的健康和生命力。长此以往,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后果将很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已经下决心打破刚性兑付,今后那些不保本不保证收益的产品真有可能亏本。
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
这一文件中涉及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文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理财产品
资管新规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离正式实施还有一段过渡期,投资者暂时可以按现在的原则来选择理财产品。但无论新规施行与否,投资者都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理财工具。
一般来说,固定收益类且风险等级为R1及R2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情况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即使为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事实上的收益达标率在99%以上。可优先选择股份制银行或者规模较大的城商行,这些银行的同类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比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市场上大部分年化收益率超过5.5%的理财产品可能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大多具有以下三点特征:一是结构性理财或浮动收益理财,有一定风险,高收益未必能达到;二是投资期限可能较长,比如2~3年,流动性太差;三是起点门槛可能比较高。
如果新规正式落地,大家还应该改变之前认为银行理财必刚兑的观念,在选购时严格区分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和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后者不存在刚性兑付,亏损风险大大提高;对于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应关注其资产投向及相应的风险等级,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风险等级的产品。(河北日报综合)
㈦ 银行理财产品有被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吗
1.
当然会啦。
2.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基本都是刚性兑付,相当于有资金池,互为保险。
3.
外资银行没有刚性兑付,本金损失概率高,2017年大约有5例产品本金损失。
4.
根据最新政策,国内银行也要取消刚性兑付。但相应的第三方监督需要跟上,否则每款理财产品的盈亏由谁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