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②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 产 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 入 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4)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 出 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影响,会有一定的统计误差。目前通常是以生产法或收入法为准,三种方法互相验证,并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③ 金融增加值与GDP的关系
两个比较好的解释-—
金融增加值指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金融机构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包括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媒介服务活动及相关的金融附属活动,涵盖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
金融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金融业包括各类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信用合作组织. 金融业增加值按生产法计算,就是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 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计算公式如下
总产值=各项利息收入-各项利息支出+手续费收入+信托业收入+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外汇业务收入+证券业收入+咨询业务收入+投资分红收入.
中间消耗=手续费支出+营业费用-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税金.
④ 求助:国内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之和有什么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GDP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GDP。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本地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GDP和GNP两者含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统计范围的不同而已。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它们都能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重要综合指标。GDP是评价一定地区范围内经济总量、规模、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因此不存在某种隶属关系、某种所有制形式或某种经济类型"GDP"的概念,对企业、行业、部门来说,能计算其"增加值",不能计算其"GDP"。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一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所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⑤ 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增加值该怎么样计算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生产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 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③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必须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 3、分类: (1)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对象可以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中间物质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其他实物产品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电业)的服务费用。中间劳务投入指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如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的服务费用。 (2)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如下五大项:①直接材料(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其他直接材料等)。②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其它)。③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运输费、保险费、租赁费、修理费、宣传费、咨询费、诉讼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无形资产摊销、递延资产摊销、坏帐损失、研究开发费、技术转让费、业务招待费、职工教育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其它等)。④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业务费、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差旅费中的非个人支出、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物料消耗、其它等)。⑤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 日常统计中计算中间投入是按第二种分类计算。 4、计算方法:计算工业中间投入的具体方法可以分为二种。一是正算法,即将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中属于中间投入的部分分别相加,再加上直接材料和财务费用(或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二是倒算法,即分别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其中属于增加值的项目(大体包括工资、福利费、折旧、劳动保险费、职工待业保险费等),倒算出三项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再加上直接材料和利息支出,得出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在实算操作过程中,可采用倒算法计算。 5、资料来源:计算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可分别根据企业“产品成本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明细表归纳整理填报。 (二)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年末未抵扣数。 二、分配法 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具体项目构成见下表) 三、增加值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关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的计算 该指标的计算与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若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该部分成本,则计算工业总产值时要包括这部分价格;否则,不包括。 由于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时间不一致,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往往难以取得同口径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错月使用”的办法进行处理。即使用上月会计核算的“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格代替本月数,至年底一次性调整。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该指标应为本期折旧,而不是累计折旧。所以在计算该指标时要用“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的期末数减期初数取得。 (三)“修理费”的计算“修理费”是指本企业对外支付的修理费用,属中间投入,不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修理。 (四)计算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所使用的价格 计算工业总产值使用“生产者价格”,即工业品出厂价格;计算中间投入使用“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分别为当期的平均生产者、购买者价格。 (五)实物收入与中间投入的界限 企业提供给劳动者的产品和服务应该计入“劳动者报酬”还是计入“中间投入”,要根据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用途而定。如果是主要用于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就计入“中间投入”;如果是满足劳动者自身的需要, 对劳动者的实际生活有改善和提高,就计入“实物性收入”,即属“劳动者报酬”范畴。 (六)如何划分计入“中间投入”中的“保险费”和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的“保险费” 企业所投保险到底是计入“中间投入”还是计入“工业增加值”,要视保险对象而定。如果是为本企业劳动者个人所投保险,如劳动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保险等等,就计入“劳动者报酬”,属“工业增加值”;如果是为本企业的产品、财产等所投保险,就计入“工业中间投入”。 (七)“大修理费用”的处理 按新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不再提取大修理基金,当期发生的“大修理费用”与中小修理一样摊入成本,所以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不再包括大修理费用,即“大修理费用” 应计入“中间投入”,而不应计入“工业增加值”。如果个别企业没有执行新财会制度,仍然计提有“大修理基金”,那么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本期固定资产折旧中仍要包括本期大修理基金,本期工业中间投入中不包括该部分“大修理基金”。 (八)“废品废料”的处理 该指标是指当年生产的已出售的废品废料价值量以及未计入产值的副产品的销售值。该部分价值应计入“工业总产出”,同时计入“工业增加值”。其资料可从销售部门取得或取自会计明细表“废品废料价值”和“副产品价值”。若企业已将这部分价值计入“工业总产值”,在计算总产出时就不再计算。 附件: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表 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在制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①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产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作这样的处理:首先由各个成品生产分厂的统计人员分别报送本期(报告期,一般按一个月结算一次)品产合格入库量(按各种规格明细分类报出),然后由销售部门的统计人员报送按品种规格的销售单价,再将产品产量和产品销售单价按品种规格对应相乘得出本期生产成品价值。 ②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修理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③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是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⑥ 知道某企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总值和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如何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综合销售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计算。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 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 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 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 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 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a.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b.中间劳务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各种服务费用,这些费用构成非物质生产部门收入的一部分,包括利息支出、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费、差旅费等。 工业中间投入按照具体内容,分为直接材料厂、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和利息支出五大类。 a.直接材料: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资料可直接取自会计产品成本核算的“直接材料”科目。如企业未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成本核算科目,则可从会计“生产成本”科目的供方发生额中,将属于直接材料消耗的项目汇总取得。 b.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c.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财产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勾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财产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费、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上交给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规定费用的办法倒算取得。 d.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包括
⑦ 什么叫金融增加值
金融是指有关货币、信用的所有经济关系的总称。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主要包括各类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及其他信用合作组织等。金融业增加值是指金融业的全部基层单位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之和。金融业增加值通常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公式如下:
金融业增加值(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消耗
金融业增加值(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金融业总产出根据其金融机构的性质不同和资料来源不同,具体核算内容也有所不同。如银行业的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和投资利息收入减去存款利息支出(不含银行业利用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加上各项手续费收入和信托、融资租赁、外汇买卖、咨询业务、投资分红等其他业务收入。保险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与银行业类似,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金融业的中间消耗和收入法各项构成的概念与其他行业基本相同。
⑧ 你了解国内生产总值吗
1)国内生产总值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GDP是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意为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内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国家GDP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GDP总量的核算通常有三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就是GDP等于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总和,各产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是各产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
二是收入法,就是用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含规费)、企业的利润和折旧三者的总和来核算;
三是支出法,即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净出口。
现在国家在算GDP的时候会把数据进行合理的浮动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是什么关系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反映国民收入的两个主要统计数字是本地生产总值(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 及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前者计算一段特定时期本地进行的生产,而后者则计算本地居民的总体收入。
一是核算范围不同,国民收入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
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3)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是否等于各地区生产总值的合计数
目前,国家、省、市、县在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实行分级核算,分级负责,其核算口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依据尚不规范和统一。因而各县(市、区)相加后,不等于全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样,全国与各省、各省与各市之间也存在这种情况。
⑨ 货币金融服务企业的总产出等于什么
总产出
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载自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用书 统计业务知识第三版)
中文名
总产出
定义
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反映
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包括
新增价值,转移价值
计算方式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采用产品法计算,即凡有产品产量的农产品均按单位产品价格乘产量的方法计算。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所谓“工厂法”就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建筑物大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和装饰装修产值,可以按两种方法计算:一种是从施工企业和自营建设单位的建筑生产活动角度入手直接计算;另一种是从建筑产品所有方的建筑工程造价角度入手计算。
服务部门总产出统计的共同点是要计量各单位或部门当期完成的服务活动总价值。
营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是营业收入,即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
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住宿和餐饮业的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总产出等于其主营业务收入。
金融业的总产出包括银行业总产出、保险业总产出、证券业总产出和其他金融活动总产出。(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银行企业总产出加上银行业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总产出)
⑩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
GNP(Gross
Domestic
Proct)——国内生产总值(凡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都可以统计为该项)
GNP(Gross
National
Proct)——国民生产总值(只能统计拥有中国国籍的资产统计)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GNP是按国民原则核算的,只要是本国(或地区)居民,无论是否在本国境内(或地区内)居住,其生产和经营活动新创造的增加值都应该计算在内。比方说,我国的居民通过劳务输出在境外所获得的收入就应该计算在GNP中。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最终成果。GDP是按国土原则核算的生产经营的最终成果。比方说,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创造的增加值就应该计算在GDP中。
GNP与GDP的关系是:GNP等于GDP加上本国投在国外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再减去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以2001年为例,当年我国GDP为95933亿元,GNP为94346亿元,两者差额为1587亿元,也就是说2001年,外商来华投资和来华打工新增加的价值之和比中国人在国外投资和劳务输出新增的价值之和多1587亿元。
从1985年起,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采用GDP对国民经济运行结果进行核算。目前,我们采用的是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方法,并采取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方法制度,各级政府统计局分别核算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分级核算方法。现在讲经济总量一般用的是GDP指标。现在流行绿色GDP哈
顺代说一哈
今天我们刚学了
呵呵
绿色GDP,即现行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剩下的部分。
GDP总量-(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绿色GDP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市场价格表示的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等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后的社会最终产值与劳务价值的总和。
GNP是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以市场价格表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一般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固定资产折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纯收入三部分组成。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之内,无论是否是其公民,外国人也包括。
国民生产总值----国家的公民,无论在不在本国。
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GDP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GDP。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本地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GDP和GNP两者含义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是统计范围的不同而已。GDP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只要其经济活动是领土范围内,不管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居民都要计算在内;GNP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只要是本地居民,不管生活在本地还是外地,其经济活动都要计算在内。它们都能全面反映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重要综合指标。
GDP是评价一定地区范围内经济总量、规模、发展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因此不存在某种隶属关系、某种所有制形式或某种经济类型"GDP"的概念,对企业、行业、部门来说,能计算其"增加值",不能计算其"GDP"。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一支付给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
所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则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