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安达保险
安达保险集团(ACE Group)是全球其中一家最大的多元化财产及责任保险公司,业务遍及全球53个国家,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商业财产和责任保险、个人意外及医疗辅助保险、再保险及人寿保险保障。公司的优越之处在于其多元化的产品、优质的服务、超卓的财务实力、拥有核保及理赔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遍布全球的特许经营业务。
安达集团旗下的保险公司为不同范围的客户服务,包括为跨国及本地企业提供财产及责任保险服务;为企业及其联营公司的员工或成员提供意外及医疗保险计划及人寿保险;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保障;以及为个人提供人寿、个人意外、医疗辅助、业主、汽车及其他专业的保险保障。安达集团的企业文化是独一无二,我们企业文化的特色,包括团队合作、领导才能、干劲与决心,使安达的工作环境能有很大的满足感,亦使员工工作愉快。我们重视生产力,鼓励积极性,提升优势。为致力提升卓越的客户、股东及员工价值的机构,我们努力营造优秀的专业环境,使员工勇于创新、灵活、进取及重视操守,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详情可以加味信immigration9进行了解
② 为什么要成立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监会是为了对银行业 、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的综合监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银监会或银监会;英文: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英文缩写:CBRC)成立于2003年4月25日,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中国银监会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设立了36家银监局,于306个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设立了银监分局,于1730个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设立了监管办事处,全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③ 在香港开保险公司有什么要求
2014年8月,中国保监会正式出台的“支持深圳(前海)保险业改革创新”的8条具体政策(简称“深八条”),主要围绕在前海探索新机构、新业务以及进一步对香港保险机构开放的内容展开。其中,保险深港互购是否能成为可能,牵动着市场神经。
多位保险从业人士表示,由于监管机制等问题,直接开放购买或难以实现,但在政策指引下,深圳保险市场在产品、服务、资金、人才等领域向香港“取经”将进一步加快,两地保险市场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他们认为,深港保险业在前海互通互联大有可为。
香港保险市场基本现状如何?
截至2014年6月30日,香港共有158间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间经营一般业务,44间经营长期业务,其余20间则经营综合业务。
根据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字,截至2014年6月30日,在登记委员会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463家,个人代理人则有41878名,以及负责人及业务代表27188名。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在前海设立机构及开展业务的准入要求是什么?
目前香港保险公司进入前海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主要的准入要求是申请设立外资保险公司的外国保险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
(2)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
(3)提出设立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
(4)其他要求请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
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在前海设立保险代理公司的条件是什么?
目前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在前海设立保险代理公司是参照《<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允许香港的保险经纪公司在广东省(含深圳)试点设立独资保险代理公司,经营区域为广东省(含深圳),申请人须满足以下条件:
(1)申请人在香港经营保险经纪业务10年以上;
(2)提出申请前3年的年均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不低于50万港元,提出申请上一年度的年末总资产不低于50万港元;
(3)提出申请前3年无严重违规和受处罚记录;
(4)申请人在内地设立代表处时间1年以上。
如有其他保险疑问,请来:多保鱼讲保险!,
④ 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大事记
1929,11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0,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1931,11月1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3,7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1935,11月18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成立。 1938,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成立。 8月1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39,1月4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成立。 7月1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49,9月29日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暂册成立。 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1951,9月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由上海迁往北京。 1956,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迁往北京。 1980,1月15日新世纪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2001年12月3日正式更名为中保集团证券控股有限公司。 10月1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合资成立中美保险有限公司。 9月9日中国再保险(香港)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再保险有限公司。
1984,10月15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成立。 1989,4月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开业。 1991,10月1日华保株式会社成立,2001年更名为中国保险 服务日本有限公司。 1992,10月20日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并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港澳地区附属公司的控股公司。1993,2月22日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在英国改组成立,中国保险(英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 4月9日中国保险(卢森堡)有限公司成立。 1994,11月24日中国保险(新西兰)有限公司成立。 1995,2月6日中国保险(德国)有限公司成立。 1996,6月14日中国保险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正式获得印度尼西亚财政部颁发营业许可证。 7月华夏再保险顾问有限公司在香港暂册成立。 1997,香港中国保险旅游有限公司成立。1998,7月8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正式撤销。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所有境外营业性机构的最终控股公司。
2000,2月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成立 6月29日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其股票正式挂牌买卖,成为中国保险业首家上市公司。 中保集团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8月13日中保集团北京办事处成立。 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 公司、太平保险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重组合?悖?以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名义对外营业。 中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下辖集团8家非保险投资公司。
2001,2月28日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成立。 5月22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中保集团属下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境内恢复经营保险业务,分别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恢复经营保险业;12月20日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恢复经营国内业务。同时,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太平人寿股权改造为:中国保险 25.05%、中保国际50.05%、欧资富通集团24.9%;太平保险股权改造为中国保险45.05%、中保国际30.05%、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24.9%。
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与太平保险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重组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名义对外营业 2002,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与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组,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对外营业。7月中保国际从中国保险收购中保集团资产管理公司,成为综合性金融保险上市公司。 8月20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保险业首家金融保险集团。2003,1月1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公司改造为中国保险(新加坡)有限公司;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澳门分公司改造为中国保险(澳门)股份有限公司。2004,5月10日,香港民安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获准改建为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2005,1月31日,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或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两项资格。 5月26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冯晓增先生出任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6,5月16日,经财政部和中国保监会批准,确认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和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性质。 6月30日,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进行了股权改造,引进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引进中保国际为策略性股东。 9月13日,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6,12月22日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以民安控股名义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挂牌,股票代码:1389。
⑤ 香港回归20周年,这些年香港保险市场都发生哪些变化
自从进入新世纪之后,香港保险业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各种保单人数和投保金额都大幅增长,那么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发展状况
香港保险业2016年总保费达4,488亿港元,与2015相比上升了22.7%。其中,2016年长期有效业务总保费收入较2015年上升26.1%至4,032亿港元;2016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单保费与2015年相比,上升41.3%至1,855亿港元;2016年一般保险业务的毛保费及净保费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跌0.7%至456亿元及2%至315亿港元,整体承保利润由17亿元下降至16亿港元。
保险密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超过6万港元,其中寿险市场保险密度超过54,000港元。根据瑞士再保险2015年的Sigma报告,香港保险密度排名亚洲第一,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密度全球排名第一。
保险深度
2016年香港保险市场保险深度(保费占GDP比重)约18.0%,其中寿险市场保险深度约16.2%。2015年保险深度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中国台湾),全球第三,而寿险市场保险深度全球排名第二。
自律规管
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OCI),主要职责是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中介人方面,则由三个自律规管机构(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保险顾问联会及专业保险经纪协会)进行自律规管。
规管变革
香港《保险公司(修订)条例》的第一部分已于2015年12月7日生效,它被称为“保险业在过去30年间的最重要规管改革”。它将确保保险业的规管架构能与时俱进,以促进保险业的稳步发展,并为保单持有人提供更佳保障﹔同时遵循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的核心原则——保险监管机构应当在财政和运作上独立于政府及业界。香港政府成立保险业监管局,并于2017年6月26日起取代保险业监理处规管保险公司。
注重保障客户权益
保障投保人利益是香港保险业监管的重要职能。香港对违反诚信、违规经营等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要通过刑事责任来追究。同时,在保险合同以及合同纠纷上也赋予保单持有人更多的选择权。如根据香港保监处于2017年年初正式施行《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保险公司被要求在自己的主页上公布分红保单的红利实现率及过往派息记录,同时需要说明分红的计算方法,此举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避免消费误导。 主体众多,竞争激烈。截至2016年底,香港共有160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家经营产险业务,47家经营寿险业务,其余19家经营综合业务(产险、寿险兼营)。2010-2016年香港各类获授权保险公司数量整体变化不大。
高度国际化,中资公司市场地位提升
在2016年底47家人寿保险公司之中,有28家的注册地点在海外,而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保险集团都在香港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地区管理总部。 在中资公司方面,截至2016年底在港中资保险公司共有20家,其中11家产险公司,4家寿险公司,3家专属自保公司,2家再保险公司。
销售人员持续较快增加
截至2016年底,在香港保险业联会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登记的保险代理商共有2,482家,个人代理人有63,148名,负责人及业务代表有26,835名。获授权保险经纪共有756名,登记成为获授权保险经纪的行政总裁/业务代表共有9,452人。2010-2016年期间香港保险代理商和业务代表的数量年均增长率不足1%,个人代理人年均增长率则达11%,保持较快增长。——(本文来源于保险小哥:983500117)。
⑥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暨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于2004年5月10日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原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基础上改建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获准由分公司改建为独资子公司的保险公司。
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之母公司香港民安保险有限公司于194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在香港众多保险公司中,民安保险是实力较强,信誉卓著,作风稳健,深具影响力的保险公司之一。2001年3月1日经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批准,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对旗下公司进行整合,将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及太平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在港经营之一般保险业务并入香港民安保险。重组后的香港民安保险汇集了三家公司的丰厚资源及数十年累积的宝贵经验,经营规模及实力进一步扩大。2004年公司毛保费收入达11.3亿港元,位居香港非寿险保险公司前列
总而言之因为是新公司,实力一般,刚开始起步,比较困难。。
但保险行业前景很好。。
⑦ 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是否具有法律风险
内地居民购买香港保险具有法律风险
一、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首先,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此外,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二、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
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三、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
四、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退保损失大
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的损失
五、需认真阅读保险产品条款
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7)香港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扩展阅读: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对比
1.香港保险公司被国家政策约束,不得在内地设立服务机构,服务便利性有所欠缺。
2.小额理赔以快递形式办理,理赔效率和大陆没有差异。但是大病理赔有可能处理比较繁琐,因为内地和香港的医疗诊断差异较大,理赔认定可能会产生纠纷。
3. 如果万一理赔出现纠纷,内地法律不能保护投保人的利益,必须由香港法院才能受理。而内地法院和香港法院各自对于当地的医疗认定是有偏差的。
4. 香港保险赔付的制度和内地区别较大,赔付的重点也区别很大。香港的保单重点赔付是手术费用,额度比较高。但是内地的情况是药费,杂费比较高。如果是在内地就医,去香港理赔,就是全额赔付也是不够的。
5. 外资保险公司在香港的分公司是允许破产的,而内地保险公司受国务院管辖,不允许破产。
⑧ 香港公司可以做理财和保险业务吗
在我国境内需要经过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派机构的审批才能做保险业务,香港公司如果在国内通过了相关资质的审核在国内设立机构是可以做业务的,但是如果公司在香港,没有在国内设立经营机构取得资质那么是不能在国内开展相关业务的,如果你去香港购买那么就要看这个公司是否符合香港的法律!
一般来讲我国的法律都是属地主义与属人主义相结合的,简单说在我国境内的要符合我国法律(不论你是不是中国人),同时你是中国国籍(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也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⑨ 谁可以帮我介绍下香港保险的知识哈有了解香港国卫AXA保险的人么比起内地保险如何
很多深圳人热衷赴港买保险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专家提醒赴港买保险理赔会遇到麻烦 汇率风险也不可小觑
关注赴港买保险
“在我们每月发出的赴港旅游团中,都会有几个是专门赴港买保险和存款的,不久前还有团友一下豪掷50万元为全家都买了一份保险。”深圳某大型旅行社的导游林小姐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低投入、高回报,越来越多的深圳人选择赴港买保险。特别是根据刚实施不久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原来只能以港元结算的香港保险产品也能用人民币购买,更是在深圳引发了赴港买保险的“潮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深圳人赴港买保险的群体中,大多以生活较为富裕的中产家庭为主,除了为自己购买热门的重疾险和寿险外,很多深圳人赴港生完孩子之后,就直接在香港为自己的新生儿购买香港保险。在他们之中,虽然不乏利用购买保险手段进行投资的,但更多人看中的还是香港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服务。
不过,专家提醒,买香港的保险要注意是否“地下保单”,在享受高回报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理赔须亲赴香港、因保单发生纠纷须请香港律师,以及汇率等风险 。而且,一旦在港投保的保险公司破产,投保人还可能“血本无归”。
文/记者阮晓光、龚夷菲 图/记者高鹤涛
深圳人热衷赴港买保险 赴港买保险成“潮流”
香港是保险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香港,流传着“保险公司多过米店”的说法。据统计,目前香港的保险公司有260多家,加上分支公司、代理公司及经纪公司等,保险机构总计超2800家,这些保险公司每年年收入保费达100亿港元之多。
近年来,内地人赴港买保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记者从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最新发布的数据获悉,2009年,内地居民共出资30亿港元在香港购买保险。“从我手头做成的内地单据来看,有八成来自广东省境内,有一半是深圳人。”香港保险经纪人金先生对记者说,“很多内地人在香港买的保险单都是在朋友的劝说下完成的,因为政府对于跨境买保险的行为并不鼓励。”
小金向记者解释说,法律明文禁止香港经纪人到内地向内地居民销售保单,这些在内地出售的香港保单就是所谓的“地下保单”,而内地人前来香港买保险则是允许的。根据香港保险监管机构的规定,如果不是在香港签注的保单是无效的。
深圳保险学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保单是在香港保险公司所属地签署的,那么其法律效用虽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但受香港法律承认,属于有效保单。而如果签署“地下保单”,不但代理人的销售行为要受到严厉查处,所签署的保单也是无效的。
业内人士也帮衬
从1997年就在香港的AIA保险公司做保险经纪的LISA告诉记者,深圳人来香港购买保险的险种主要是教育和医疗这两类比较多,她甚至还遇到许多本身在内地就是保险经纪的业内人士,却选择购买香港的医疗保险的案例。
为什么香港的保险有如此大的魅力呢?LISA向记者分析说,“首先香港的保险产业拥有较悠久的历史,基础比较牢固;其次,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其高效率,高透明和严格的金融监管体制在世界上享有盛名;还有,香港保险公司利用广泛的投资渠道,在世界各地投资回报潜力最高的地方进行投资活动,从而可以为顾客赚取较高的回报。”
LISA分析说,香港保险的高保障体现在医疗保险上尤为明显。“在香港,牙齿也是属于投保范围之内,但是在内地就不行。除此之外,有一些内地不可保的项目在香港却可以投保,例如被内地重大疾病保险目录排除的男女原位癌、艾滋病等。”
“香港保单条款更注重保护客户的利益。”LISA强调表示,在内地,保险基本上都是长期的计划,在整个保险合同期间,客户始终处于弱势,而保险公司则处于强势。作为香港保单条款中的“不可争议”条款,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投保两年以上的寿险索赔,从而制约了保险公司的权力,最大限度保护了客户的利益。
低投入高回报很诱人
家住东门的钟女士从2004年开始便在香港购买保险,她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赴港买保险,就是看中了低投入、高回报。
钟女士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没有后人,她在香港买的是重大疾病险,每年只需缴费5000港元,但缴费10年后,便可以在出现重大疾病或死亡后,由自己或指定继承人获得20万港元的保费。“我比较了一下,如果是同种类型的重大疾病险,在内地买要多缴纳3000元。”
钟女士说,此外,在香港购买保险还有许多现金红利。“每三年保险公司还会返一年的保费,也就是说我一共只需缴纳7年的保费。”钟女士说,“此外,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利率也非常客观,十分划算,回报率是内地保险远远不能企及的。”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香港购买人寿险附加重大疾病险,费率有时只是内地的1/2到1/3。而且,重大疾病险包括除皮肤癌外的38 种疾病,远远多于内地,且以香港地区标准医疗费用为准。
记者从香港保险行业了解到的数据,香港保险在储蓄型寿险方面,回报率大多在5%~10%,加上每年的现金红利等,最高可达30%左右,而内地普通寿险的回报率一般保持在2.5%左右。“这十多倍的回报率差距不得不让许多深圳人掂量掂量,最后还是不辞辛苦赴港购买保险,因此出现了许多购买保险的旅游团。”深圳某旅行社导游林小姐对记者说,半个月前,深圳一位房地产开发商还专门豪掷50万元,为全家人都买了一份重大疾病险。“当然,他一定有投资的考虑,因为他们全家在内地已经买过保险。”
赴港产子直接买保险
据LISA介绍,随着内地人赴港产子的人数暴涨,很多产妇来港生完孩子之后,直接就在香港为自己的新生儿购买香港保险。
已经在香港生了一儿一女的李太太,虽然两夫妻都是江苏人,但是已经在深圳定居。李太太认为,既然两个孩子都在香港出生,也通过香港的中介,为自己的子女办理了两份医疗保险。
李太太说,香港保险的理赔其实相当方便,本人根本不用去香港,按要求把单据准备好,然后叫香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过来取就搞定了。
“我每年差不多为两个孩子各交付1000元港元的住院医疗保险,我的大女儿比较多病,保险不到4年已经赔了两万多元了,而且只要住院发票和医生填张表,保险公司便会全额赔给你,省去了在内地投保药品种类限制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