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宝付支付:如何防范支付风险
大家在使用手机时,设置一个难破解的开机密码,并且在手机要具有一个防盗能力的安全管理软件。
⑵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化解风险
对统筹基金的风险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认真研究和探索化解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化解风险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点:
一要抢占先机,尽量争取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统筹基金的风险,通常是指统筹基金的支付额超过了统筹基金的帐户额。这种超支现象往往是逐渐产生的,可以通过月统计报表反映出来。所以应规范会计统计报表制度,认真核查每月的收支状况,一旦出现超支,马上在下一个月份进行调节,尽量使超支的问题在统筹年度内得以解决;倘若在统筹年度年终总结算时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就必须在新的统筹年度第一季度内加以解决。
二要适时适当调整有关的比例标准。当超支数额巨大,而发生的超支费用又在正常合理的开支范围内,并非违规或过度医疗消费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收缴比例,以此增加统筹基金的总量,提高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是划入个人帐户的计入比例一般不能降低,否则,容易引起参保人员的心里不平衡,另外,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大病互助的收缴基数与支付比例,以化解大病互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可以考虑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通过社会化的渠道来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如果前述措施仍不能化解风险,则需要提高统筹基金支付项目的起付标准,或者降低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以增强参保人员的节约意识,适度降低总体医疗消费水平,从而化解统筹基金超支的风险。
三是要建立资金预留制度及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以达到分担风险的目的。资金预留制度就是从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额中提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以约束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也可以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定点医疗机构采用各种形式的奖励与表彰,促其合法经营。在经济水平较发达,财力较充足的地区,可以申请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为各参保人员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
⑶ 医保统筹的风险形成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一旦统筹基金出现严重超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就会随之削弱甚至崩溃,从而导致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失败。但是,统筹基金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认真研究与探讨医保基金运行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规避和预防这些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风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整体社会因素和局部社会因素。
整体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自身特点所致。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由以前的公费医疗逐步转变而来。现阶段,医疗保险的支付是由参保人、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三个方面来完成的,医药消费的不透明性,使得医疗监管机构很难对医药消费的价值与消费内容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界定,这就为统筹基金正常、准确地支付医药费用造成了很大困难。二是在当前状况下,各定点医疗机构所获得的财政投入不变甚至被削减,其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于自身的创收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医疗机构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追求目标,甚至有的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三是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加强,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人群的医疗消费需要也日益加强,这势必也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
造成基金风险的局部社会因素,一是保险基金的收缴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及社会环境下,在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单位在规定的时期内不能按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而这些单位的参保职工仍然要进行医疗消费,这就会造成统筹基金的大幅减少。二是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医药设备不断投入临床应用,就诊人员的心理使然,都希望能尽量使用最新最好的医药设备,从而造成人均医疗费用的大幅增加,这相应地也会增加统筹基金的开支。而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统筹基本上都是以县区为基本单位,独立运营,暂时无法建立整体的协调均衡机制。
⑷ 支付系统风险有哪些危害和在如何控制和防范支付系统风险
支付系统是一国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是
连接商品交易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血脉”,也是风
险传递的主要渠道。本文结合山西省推广应用支付
系统的实践,指出了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从
法律法规的完善、信贷机制的灵活性和系统的安全
投入等方面提出防范支付系统风险的对策。
一、支付系统风险类型及表现形式
支付系统风险是指影响支付系统平稳运行的
各种不利因素发生的不确定性。国际清算银行《关
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存在以
下风险:一是信用风险。系统中某一方到期时或在
以后任何时候不能全额结算其在系统范围内的债务
所构成的风险。二是流动性风险。系统中某一方在
期满后某个时间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其在系统范
围内的债务,但在预期的时间没有足够资金结算其
在系统内的债务所构成的风险。三是法律风险。导
致或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不合理的法律框
架或法律不确定性所构成的风险。四是运行风险。
导致或恶化信用风险或流动性风险的操作因素,例
如技术故障或者运行错误所构成的风险。五是系统
性风险。某个参与者不能结算其债务或者系统本身
的破坏,可能导致其他系统的参与者不能在期满时
结算其债务所构成的风险。这种破坏会导致更大范
围的流动性问题和信用问题,从而可能威胁到系统
稳定或者金融市场的稳定,即多米诺骨牌效应。
在我国支付系统运行初期,支付系统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运行风险,集中来源于系统设计或应急
机制方面。下面根据山西省上线运行支付系统的实
践,说明各类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法律风险在实践中主要来自制度建设滞后且
不完善。目前人民银行总行虽制定了《大额支付系
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小额支付系统业务处
理办法》(试行)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
(试行)、《小额支付业务处理手续》(试行)及《中
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抵押融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
但未明确规定操作人员岗位职责,各地自行制定岗
位职责不尽统一,造成会计人员在办理实际业务时,
缺乏有效依据,不利于上级行实行统一管理,存在
一定的安全隐患。
运行风险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和操
作风险。技术风险是由于系统安全投入不足导致网
络中断、设备故障等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主
要有设备、系统设计和应急方面引发的风险。而操
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管理不充分或不到位,或职员
操作失当特别是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还不能熟练
掌握的前提下而带来的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来自于:一是会计集中核算系
统没有设置自动签退功能,如操作人员长时间不操
作系统或忘记签退,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二是会
计集中核算系统虽然在一定期限内提示更改操作员
密码,但并不强制要求更改为不同的密码;三是无
操作员重复登录限制功能;四是大额资金汇划无主
管的审核功能,特别是对县级网点的原始信息监控
难以到位;五是系统中有些重要事项可以由业务主
管独立完成,不符合风险控制的原则;六是所有的
联行查询查复业务由核算中心集中处理,影响资金
周转速度。七是只有网点的记账员和复核员才能见
到原始资金汇划凭证,联行柜无法将发出的业务与
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增加了联行的风险控制难度。
八是自动入账功能缺乏风险控制。九是网点打印接
收联行柜处理的转汇业务的“资金汇划补充凭证(回
单)”上无收款人记账账号,网点有时不能明确知
道该笔账务记到何处,容易引发资金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有:一是系统的异常提示引发
的操作风险。如在发送大额往账时,系统会有些异
常提示让操作人员误认为提交失败,就再次提交,
导致重复发送。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
中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如系统提示“系统调用错误”,
也会使操作人员误认为系统记账失败,重新发出该
笔业务,从而导致清算账户重复记账。二是操作人
员业务水平不高引发的操作风险。由于支付系统处
于运行初期,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还不尽完善,加
之大部分基层操作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对具体
业务操作和相关规定不熟悉,尤其是对突发事件或
异常事件的处理,很容易出现操作差错,不但影响
业务处理效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说,以上风险均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
而道德风险却与人的主观思想密切相关。在当前
支付系统各项规定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道德
风险无疑成为各种风险中隐蔽性最强、危害性最
大的风险。
二、防范支付系统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人民银
行作为支付结算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的
法律地位。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运行
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关于支付系统的管
理办法、业务处理办法、业务处理手续等一系列规
章制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制度的建设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发达国家
都建立了支付系统方面的法律,有综合性的也有专
门性的,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统一商法典》第4
A编的标准,借鉴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制定一部
误发送或重复发送的支付业务,在接收清算行已贷
记接收人账户的情况下,根据业务处理手续规定:
接收清算行向发起清算行发送拒绝退回的应答信
息,对拒绝退回的业务,由发起行或发起人与接收
人协商解决。但在实际协商解决中,接收清算行为
了维护其客户利益,以“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
配”为由不予配合,造成协商解决困难较大。因此
建议: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在相关制度
中明确各清算行无条件积极配合的义务或责任。
(三)以控制流动风险和信用风险为重点
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风险防范的制度安排
不同,但风险防范的重点都是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
险。我国大额支付系统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管理
主要有:排队机制、日间透支、自动质押融资、“清
算窗口”、高额罚息贷款、对清算账户实行余额控
制和借记控制。具体为:国家处理中心(NPC)对
清算账户中不足清算的支付业务,进入排队处理,
同一直接参与者在同一营业日可以选择使用自动质
押融资机制或核定的日间透支限额,在预定的时
间,NPC发现有透支或排队等待清算的支付业务时,
打开清算窗口,用于清算账户头寸不足的直接参与
者筹措资金,在清算窗口关闭前,NPC退回仍在
排队的大额支付和即时转账业务,对直接参与者清
算账户资金仍不足的部分,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
支行按规定提供高额罚息贷款。同时,中国人民银
行总行及其分支行可查询所管辖的直接参与者的清
算账户余额,并可通过设定余额警戒线,监视清算
账户余额情况,各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可查询本
行及所属直接参与者清算账户的余额,并可通过设
定余额警戒线,监视清算账户余额情况。中国人民
银行总行及其分支行根据防范风险和管理的需要可
以对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清算账户实行余额控
制和借记控制,根据清算账户行的信用状况核定其
日间透支限额。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仍未启用日间透支功能。
目前各金融机构虽与人民银行货币信贷部门签订
了高额罚息贷款协议,但人民银行总行设定了预
留贷款规模,当透支额度大于预留贷款规模时,
必将引发流动性风险。建议人民银行总行认真研
究高额罚息贷款的可操作性,由市场化运作,实
行按需分配,增强可操作性,有效防范资金不足
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同时,为了防止业务“死锁”,提高支付效率,
小额支付系统对多个直接参与者间的排队支付业
务,采取多边撮合机制。当直接参与者出现流动性
或信用风险时,CNAPS就可以动用其全额或部分
抵押物清偿其对其他参与者的债务,既保证最终清
算又避免了人民银行的垫资风险。
四)防止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作为支付系统的监督者,各国中央银行特别
关注系统性风险。当一家参与者不能按时偿还其债
务可能引起其他多家参与者到期也不能偿还债务,
从而引发更为广泛的财务困境,危及支付系统甚至
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各国中央银行对限制大额资金
转账系统中的系统性风险特别关注,因为随着交易
总金额的增加,总的风险暴露也倾向于增加,因此
大额资金转账系统的潜在风险经常比零售资金转账
系统大得多。可见,各种风险的恶化都会最终引发
整个支付系统的崩溃,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
金融稳定。因此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是防止系统性
风险的根源。在我国除CNAPS外,商业银行行内
汇兑系统、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ABS)、国库
集中核算系统(TBS)、同城票据清算系统都已或
即将与CNAPS相连接。支付系统应适时对每一个
外接系统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各外接系统潜在的风
险特点,分别制定统一而又有特色的风险管理措施,
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危及整体金融秩序。
⑸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的优缺点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支付费用的主要方式
起付线法或扣除法
起付线法是指参保人发生医疗费用后,首先自付一定额度的医疗费用,超过此额度标准的医疗费用才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这个自付额度标准称为“起付线”。
起付线法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年度费用起付线法:采取医疗费用年度累计计算,在一个年度内累计医疗费用在一定额度内由参保人自付,年度累计费用超过此额度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单次就诊费用起付线法:参保人每次就诊均需自付一定额度的费用,每次就诊费用超过此额度的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单项目费用起付线法:即对某些特殊的诊疗项目,参保人每使用一次,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均自付一定部分,其余部分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支付。
按比例分担法或共付法
指无论发生多少医疗费用,参保人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自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费用,分担比例可以恒定,也可以随医疗费用递减或递增。由于每次就诊均需自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自付费用的绝对值将随医疗费用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只要比例适当,此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被保险人的费用意识,起到良好的费用控制作用。
采用此办法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制定适当的分担比例。
最高保险限额法
最高保险限额指的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人支付医疗费用达到一个规定额度不再支付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可以控制医疗费用。
主要缺点是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人群不能发挥减轻医疗负担的作用。
最高自付限额法
指被保险人在一定时间内自付的医疗费用达到一定额度后,就不再自付应该自付的医疗费用。这种办法主要是为了使被保险人的经济负担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少数发生重大疾病的被保险人产生经济困难。此方法一般与单次就诊费用起付线法、单项目费用起付线法和比例分担法联合使用。
混合式
混合式指的是将上述多种费用分担方式综合在一起应用的支付方法。实际上,现今多数支付方式都是混合运用不同费用分担方式的。
看着办吧!!! 校友!!
⑹ 根据所学内容,如何防范和预防支付风险
妥善保管账号、密码和网上银行网盾,请不要相信任何套取账号、网盾和密码的行为,也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您的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任何情况下银行都不会通过电子邮件、信函、电话或手机短信等方式,主动要求您提供账号、密码或网上银行网盾。
密码应尽量设置为数字、英文大小写字母的组合,不要用生日、姓名、地址等容易被猜到的内容做密码,以提高密码保护的强度。
如果泄露了网盾密码,应尽快办理补发或更换业务。
⑺ 统筹医疗保险的风险防范
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是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常运转的首要条件。一旦统筹基金出现严重超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功能就会随之削弱甚至崩溃,从而导致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失败。但是,统筹基金在运行的过程中面临着种种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容回避的事实。因此,认真研究与探讨医保基金运行当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以及规避和预防这些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风险的形成大致可分为整体社会因素和局部社会因素。
整体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自身特点所致。我国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由以前的公费医疗逐步转变而来。现阶段,医疗保险的支付是由参保人、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三个方面来完成的,医药消费的不透明性,使得医疗监管机构很难对医药消费的价值与消费内容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界定,这就为统筹基金正常、准确地支付医药费用造成了很大困难。二是在当前状况下,各定点医疗机构所获得的财政投入不变甚至被削减,其经济效益主要依靠于自身的创收能力,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医疗机构把获取经济利益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追求目标,甚至有的医疗机构为了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惜采取种种手段,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三是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加强,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部分人群的医疗消费需要也日益加强,这势必也会造成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
造成基金风险的局部社会因素,一是保险基金的收缴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及社会环境下,在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单位在规定的时期内不能按时足额地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而这些单位的参保职工仍然要进行医疗消费,这就会造成统筹基金的大幅减少。二是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发展,新医药设备不断投入临床应用,就诊人员的心理使然,都希望能尽量使用最新最好的医药设备,从而造成人均医疗费用的大幅增加,这相应地也会增加统筹基金的开支。而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统筹基本上都是以县区为基本单位,独立运营,暂时无法建立整体的协调均衡机制。 筹集与支出是保证基金安全正常运行的两个关键,筹集是医疗保障系统运行的基础,只有按时足额的筹措到所需的资金,才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营,而资金筹集的比例是以当地的生活与医疗消费水平为基础的,还要考虑到以后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确定统筹水平时,必须经过缜密的调查分析,以做到准确适度。正常情况下,筹资水平应略高于医疗消费水平,做到略有盈余。而如果在调查分析中出现失误或分析不周,或者不能正确地预测未来的医疗费用走势,筹资水平低于预定的医疗消费水平,基金运行就有可能存在透支的风险。
基金的支付方式,从目前已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市看,大体可分为三种:1、患者看病时直接付费与医院,然后由患者与医保机构结算;2、患者看病时不直接付费,由医院与医保机构相互结算;3、 医保机构与医院采用定额预算管理,医保机构逐月拨付医疗费用,年终总结算。一般情况下,基金出险是由于采用了事后结算的方式,因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消费形式发生在前,结算在后,也就是说,作为结算本身已经失去了对医疗行为的制约能力.如果采取预付制,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导致基金出险的.因为医疗保险机构已经按照预定的指标体系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付费,医疗机构是根据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费用和需求指标体系的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所以,通常是不会出现基金出险的情况,而往往容易出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即医疗消费不足。而结合制的付费方式正是取长补短,把预付制和后付制结合起来,力求兴利除弊,弥补二者的缺点。 一是要加大收缴力度、确保基金收缴率。要保证统筹基金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保证较高的基金收缴率,特别要注意防范恶意拖欠的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预算制度和基金预警系统。在统筹年度开始之前,必须对该统筹年度的医保金收支总额特别是统筹基金部分的收支情况进行预算,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做完总体预算后,再分别核实个人帐户与统筹基金具体收支预算。基金预警系统是指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种基金设置相应的警戒线,从而预先警示基金系统在运行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已实现网络化的统筹地区,更要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结算系统等实行网上监控。
三是要结合实际,确定合适的支付比例。因各地的收入水平、医疗消费水平等情况差异较大,在支付比例以及支付的方式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而决不能完全照搬所谓大中城市、改革试点已有的套路。
四是要建立统筹基金支付的调节与平衡机制。从目前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统筹基金支付的主要是是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大部分和特殊门诊的部分费用。通常住院费用都是按一定比例分段支付,而特殊门诊如何支付各地做法不尽相同,这也正是建立调节机制的重要部位。门诊特殊病种补助应采取弹性比例,即补助的具体比例应视年终统筹基金的结余情况确定。
五是要严格大病的审查。目前各地对进入大病互助的门槛设置与支付比例不尽相同,但各地进入大病互助的人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费用的增长幅度较大。从而给医保经办机构造成相当大的支付压力。 对统筹基金的风险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认真研究和探索化解风险的措施和办法,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化解风险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几点:
一要抢占先机,尽量争取将风险化解在萌牙状态。统筹基金的风险,通常是指统筹基金的支付额超过了统筹基金的帐户额。这种超支现象往往是逐渐产生的,可以通过月统计报表反映出来。所以应规范会计统计报表制度,认真核查每月的收支状况,一旦出现超支,马上在下一个月份进行调节,尽量使超支的问题在统筹年度内得以解决;倘若在统筹年度年终总结算时出现严重超支的现象,就必须在新的统筹年度第一季度内加以解决。
二要适时适当调整有关的比例标准。当超支数额巨大,而发生的超支费用又在正常合理的开支范围内,并非违规或过度医疗消费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提高收缴比例,以此增加统筹基金的总量,提高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是划入个人帐户的计入比例一般不能降低,否则,容易引起参保人员的心里不平衡,另外,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大病互助的收缴基数与支付比例,以化解大病互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可以考虑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通过社会化的渠道来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如果前述措施仍不能化解风险,则需要提高统筹基金支付项目的起付标准,或者降低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以增强参保人员的节约意识,适度降低总体医疗消费水平,从而化解统筹基金超支的风险。
三是要建立资金预留制度及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以达到分担风险的目的。资金预留制度就是从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结算额中提留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以约束各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也可以同时建立奖励制度,对于表现优秀的定点医疗机构采用各种形式的奖励与表彰,促其合法经营。在经济水平较发达,财力较充足的地区,可以申请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为各参保人员提供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
⑻ 怎么才能防范支付风险
存在风险的就是一些病毒网站什么的
可以装个腾讯手机管家在你的手机上面
有安全检测功能,可以自动拦截各种风险,保护你的手机安全
⑼ 医保统筹的风险防范
一是要加大收缴力度、确保基金收缴率。要保证统筹基金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要保证较高的基金收缴率,特别要注意防范恶意拖欠的问题。
二是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预算制度和基金预警系统。在统筹年度开始之前,必须对该统筹年度的医保金收支总额特别是统筹基金部分的收支情况进行预算,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做完总体预算后,再分别核实个人帐户与统筹基金具体收支预算。基金预警系统是指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时,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为各种基金设置相应的警戒线,从而预先警示基金系统在运行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已实现网络化的统筹地区,更要充分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结算系统等实行网上监控。
三是要结合实际,确定合适的支付比例。因各地的收入水平、医疗消费水平等情况差异较大,在支付比例以及支付的方式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而决不能完全照搬所谓大中城市、改革试点已有的套路。
四是要建立统筹基金支付的调节与平衡机制。从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统筹基金支付的主要是是医保病人住院费用的大部分和特殊门诊的部分费用。通常住院费用都是按一定比例分段支付,而特殊门诊如何支付各地做法不尽相同,这也正是建立调节机制的重要部位。门诊特殊病种补助应采取弹性比例,即补助的具体比例应视年终统筹基金的结余情况确定。
五是要严格大病的审查。各地对进入大病互助的门槛设置与支付比例不尽相同,但各地进入大病互助的人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费用的增长幅度较大。从而给医保经办机构造成相当大的支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