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岱宁的研究成果
方岱宁院士长期从事力电磁热多场耦合作用下先进材料与结构的力学理论、计算与实验方法研究。拓展了铁电/铁磁材料宏微观变形与断裂理论,在有限元分析与器件设计中获得应用;发展了轻质多功能复合材料力电磁热多场多尺度计算力学方法与设计制备方法,并将所制备的轻质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应用于国防装备建设;发展了先进材料力电磁热多场多轴加载和测试技术与实验方法,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十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并获得推广应用。
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项 。2002年获得教育部“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08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获奖人),2011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获奖人),2011年获得“徐芝伦力学奖” 。作为项目与课题负责人,负责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与面上项目、国家“973”项目、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和B)项目,中法合作两个基地基金项目、中德国际合作基金项目、中韩国际合作基金项目等;负责和承担了国防重大科技专项、“973”、 “863”、预研项目等一批与国防建设相关的项目 。
2. 东南大学研发出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吗
2018年7月,东南大学熊仁根团队、游雨蒙课题组成功制备出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
据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带头人熊仁根教授介绍,钙钛矿材料的用途十分广泛,上至航天飞机下至常见的打火机,都会使用到。“目前常见的钙钛矿材料主要有两种,无机钙钛矿和有机-无机杂化型钙钛矿。这两类钙钛矿材料均带有金属元素,不仅加大了加工、制备的困难。此外,所含的某些金属元素(比如铅)有一定毒性,更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也无法完全适应人体环境。”
课题组游雨蒙教授告诉记者,更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合成了4种材料的左手对映体、右手对映体及外消旋化合物,并分别证明了它们的铁电性。
“十多年前,‘(科学)’杂志就明确提出了利用手性分子组装具有手性对映体的无金属钙钛矿材料。”游雨蒙教授解释,所谓的手性,是指一个物体不能与其镜像相重合。“比如我们的双手,左手与互成镜像的右手不重合。手性是宇宙间的普遍特征。”
所以,此次合成的、同时具有铁电性和手性的化合物,是极为罕见的。
“结合全有机钙钛矿材料多变的结构和组分、独特的铁电性质以及手性对映体对于光的不同处理,预计这类合成材料未来将在数据存储、逻辑运算、光量子通信、光学雷达、能源转换等应用中崭露头角。”课题组游雨蒙教授向记者,从实际使用来说,这种材料可为人类带来更薄、更小、更为柔软可弯折的电子产品;并可适应人体环境,制作出更舒适有效的医疗植入器械。
据悉,这一论文是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东南大学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成果。本文的第一作者叶恒云(现单位为江西理工大学,共同第一作者)、汤渊源博士(共同第一作者)、李鹏飞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合作者高继兴博士、花秀妮博士、石萍萍老师、游雨蒙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熊仁根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均来自该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熊仁根教授2006年组建的东南大学有序物质科学研究中心,该重点实验室也是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部分。
3. 廖斌的学术成果
研究成果:
作为负责人主持或主要人员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和教育部教改项目等‚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和专业会议发表研究论文近40篇。
国家发明专利4项:“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非周期性电容加载的移相器”、“一种基于近场耦合的小型化螺旋天线系统”、“一种基于微带矩形双环缝谐振器的频率选择性表面结构”
课题项目:
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5‚1-2007‚12
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1-2013‚12
项目资金及来源:
20.小功率微波微等离子体的研究‚3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
19.基于微系统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负责人).
18. 调控电磁波-若干基于坐标变换和超材料技术的天线与散射问题的研究‚6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主要人员).
17.数字式磁场测量仪的研制‚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实验设备研制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16.打印机电磁干扰分析‚上海测试技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15.MEMS(可重构)分形天线研究‚ 21+1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总装备部预研基金项目(主要人员).
14.光子带隙材料的形成机理、传播、发射和吸收特性‚30万元‚973子课题(主要人员).
13.可调谐铁电材料及铁电移相器研发‚12万元‚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主要人员).
12.封孔瓦微波无损检测研究‚15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
11.消声瓦无损检测研究‚40万‚海军总装备部(主要人员).
10.CPY-1型消声瓦粘贴质量微波无损检测仪制造‚2万‚海军总装备部(项目负责人).
9.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2万‚国家教育部(主要人员).
8.周波跌落模拟器的控制电路‚1.8 万‚上海三基电子工业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7.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1.4 万‚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负责人).
6. 中学多媒体课件开发‚3万元‚上海学友软件公司(项目负责人).
5.“微波工程基础”(主干课程建设)‚2万元‚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
4.《微波工程基础》课程的实验研究‚1.0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
3.《微波技术》课程多媒体CAI应用软件建设‚0.8万‚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项目负责人).
2.微波化学反应设备‚ 0.5 万‚华东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
1.中学多媒体课件研究‚100万‚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上海电视大学(主要人员).
发表文章:
1、Electrostatic Surface Trap for Cold Polar Molecules with a Charged Circular Wire‚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7.
2、ICP源平面微带螺旋天线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应用科学学报‚2007.
3、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分析‚电波科学学报‚2007
4、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与仿真‚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
5、基于CSRR的小型化低通滤波器的研究‚材料导报‚2007.
6、宽带Wilkinson功分器的研制‚材料导报‚2007.
7、新型三频微带天线的小型化研究‚材料导报‚2007.
8、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Proceedings‚ 2006
9、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0、PHS、3G和WLAN共用室内分布系统分析‚电信快报‚2005.
11、周波跌落模拟器的研制‚电子技术‚2004.
12、微波等离子体改进消声瓦橡胶表面湿润性的研究‚表面技术‚2003
13、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4、微波等离子体对橡胶的表面改性研究‚微波学报‚2001.
15、微波等离子体处理消声瓦表面的研究‚化学世界‚2001.
16、一种医用椭圆环微带辐射器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7、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The 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Laser‚ Lightwave and Microwave Conference‚ 2001‚ Shanghai.
18、基于微带环缝谐振器的小功率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
19、基于虚拟源树的射线跟踪算法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0、多馈口微波加热圆柱腔的研究‚压电与声光(增刊)‚2008.
21、小功率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研究‚ 电子学报‚ 2009.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1、The 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wave and millimeter wave technology(ICMMT2007)‚ 2007‚ 广西桂林.
2、基于圆环缝隙结构的小型超宽带天线设计‚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7‚ 浙江宁波.
3、第13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7‚湖南长沙.
4、Micro-strip Spiral Resonator in Miniaturized Inctively Coupled Plasma Source‚ 2006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2006‚ Shanghai.
5、“用于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微带环缝谐振器的设计”‚200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6‚深圳.
6、“A study of rubber surface modification using microwave plasma”‚ 2005亚太微波会议‚2005‚江苏苏州.
7、“圆柱腔内微波等离子体激励的研究”‚首届上海航天科技论坛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报告会和学术年会‚2005‚上海.
8、平面螺旋电感耦合微波等离子体源的建模研究‚第十二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5‚四川成都.
9、中国无线电管理2004上海论坛‚2004‚上海.
10、“医用椭圆型微带辐射器的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4‚江苏南京.
11、“微波等离子体用于橡胶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2003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2003‚上海.
12、The Michigan-Freiburg-Kyoto Micro Alliance Annual Meeting‚ 2008‚ Ann Arbor‚ Michigan‚ USA.
13、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2009年11月17-20日‚广东顺德.
所获奖励:
2006年度华东师范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
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二等奖
4. 陈万平的研究兴趣项目
压敏材料,铁电压电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可靠性
研究工作简历
1998年6月2001年5月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 研究员;研究方向:强磁场中高温超导材料定向晶体生长的研究
2001年6月2004年11月 香港理大学应用物理工系 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子陶瓷元器件可靠性的研究
2004年11月至今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项目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钛介电陶瓷材料水电交互作用下电化学失效机理研究
2 主持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氧化锌多层压敏片式元件产业化
3 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计划项目:电子陶瓷元器件失效机理与可靠性研究
4 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弛豫铁电材料氢致失效机理研究
5. 郑有炓的学术贡献
郑有炓长期致力于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器件及物理研究,在III 族氮化物异质结构、锗硅异质结构、和硅基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器件应用的研究上,取得系列创新成果,跻身于国际前列。
郑有炓总结当时半导体所用的新技术,发展了锗硅异质结构材料光辐射加热超低压CVD生长方法,自己设计、利用南京工厂的加工条件,研制出一套计算机控制的生长设备,制备出优质锗硅异质结构材料。他紧抓住半导体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热点,结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攀登计划、97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任务。带领研究生组开展一系列研究,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和氧化锌宽带隙半导体研究领域里,支撑起一片属于南大、属于中国的天地。在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研究中,发展了生长锗硅、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材料的新方法、新技术,从极化能带级带工程出发,创新发展了多种新器件;提出并实现了铁电体/氮化镓、铁磁体/半导体异质结构新体系;发现锗硅合金应变诱导有序化新结构,提出新模型;揭示Ⅲ族氮化物异质结构极化、二维电子气及其相关性质;观测到碲化镉/锑化铟异质结构二维电子气及占据子带规律,开拓Ⅱ-Ⅵ/Ⅲ-Ⅴ族异质体系二维电子气研究领域;提出基于锗硅技术实现二氧化硅/硅界面量子限制硅纳米结构。 1、测量MOS结构界面特性的变频C-V法,南京大学学报,vol.26,no.2,212,1990
2、测量金属-半导体界面态的肖特基电容谱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ol.3,no.1,12,1989
3、GaInAs/Al2O3的界面研究,半导体学报,vol.10,no.10,1989
4、N-沟增强型InPMISFET研究,半导体学报,vol.9,no.3,1988
5、导电聚合物P3MT的荧光谱,物理学报,vol.37,no.3,1988
6、聚乙炔半导体热激电流谱研究,半导体学报,vol.9,no.6,1988
7、计算机控制和处理的深能级瞬态谱研究,电子学保,vol.16,no.4,1988
8、GaInAs/InP异质结二维电子气,半导体学报,vol.8,no.5,1987
9、PECVDSiO2-InPMIS结构研究,固态电子学研究与进展,vol.7,no.3,1987
10、注硅InP的包封与无包封热退火,固态电子系研究与进展,vol.7,no.1,1987
11、SiO2/InPMIS结构界面态和体深能级研究,南京大学学报,vol.22,no.4,1986
12、PECVDSiO2/InP结构的AES和XPS分析,南京大学学报,vol.22,no.4,1986
13、分子束外延生长CdTe/InSb异质结输运性质研究,半导体物理与教学,p.209,1986
14、用椭偏光学方法研究GeSi超晶格结构,半导体学报,1992
15、GaAs/Si异质外延的新进展,,vol.11,no.4,324,1991
16、GeSi/Si异质界哦故的近红外吸收光谱测量,半导体光电,vol.12,no.4,399,1991
17、RRH/VLP-CVD低温外延硅薄膜电学性质,半导体学报,vol.12,no.7,1991
18、用椭偏光学方法研究GexSi1-x/Si超晶格结构,半导体学报,1992
19、Ga0.47In0.53As/SiO2与Ga0.47In0.53As/Al2O3的界面性质,半导体学报,vol.10,no.10,1989
20、锗硅基区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GeSi-HBT)的研制,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vol.12,no.4,1992
21、锗硅应变层超晶格生长研究,物理学进展,no.1,1993
22、SiGe/Si应变层超晶格量子阱微结构材料的生长与掺杂技术,锗硅应变层超晶格材料与器件应用(国家科委信息领域办,863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出版)
23、SiGe/Si应变层超晶格量子阱材料的优化设计及新器件的发展展望,锗硅应变层超晶格材料与器件应用(国家科委信息领域办,863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出版)
24、Si基GaN的微结构表征,光散射学报.2003,15(4)
25、用MOCVD方法制备的GaN1-xPx三元合金的喇曼与红外光谱,半导体学报.2004,25(1)
26、耦合双量子点中基态电子的隧穿特性,半导体学报.2004,25(1)
27、p沟道锗/硅异质纳米结构MOSFET存储器及其逻辑阵列,半导体学报.2004,25(2)
28、AlGaN/GaN异质结构欧姆接触的研制,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4,24(1)36、蓝宝石衬底上6H-SiC单晶薄膜的化学气相淀积生长,功能材料.2004,35(2)
29、Zn1-xMgxO薄膜的低压MOCVD生长与性质,半导体学报.2004,25(7)
30、ZnO纳米岛的MOCVD自组装生长,半导体学报.2004,25(7) 1、HestructureandpropertyofSiGe/Siquantumwells,,SanFrancisco,1993
2、/Sistrainedlayersuperlattice,,SanFrancisco,1993
3、,,SanFrancisco,1993
4、/SiHetewostructure,,SanFrancisco,1993
5、/Siheterostructures,Appl.phys.lett,vol.62,no.25,1993
6、/GaN/AlGaNHeterostructures,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2004,21(4) 1、1991-1995 负责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GeSi超晶格材料与应用“
2、1991-1995 负责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GeSi超晶格材料生长、物性和器件开发”
3、1992-1994 负责国防科工委项目“GeSi红外探测器”
4、1992-1994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eSi基区异质结晶体管研究”
5、1991-1995 负责省科委项目“GeSi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
6、1991-1992 负责省科委项目“新型GeSi红外探测器研究”
7、1993-1995 负责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应变层结构GeSi/Si的稳定性及其改善对策研究”
8、1993-1995 负责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GeSi/Si异质结构材料生长研究”
9、1993-1995 指导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GeSi/Si超晶格材料表征研究”
10、1993-1995 指导南京大学基金项目“GeSi/Si超晶格选择外延研究”
11、1993-1995 负责江苏省科委项目“新型GeSi材料与器件研究开发 1、1991 “快速辐射加热,超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原子级外延方法与系统”通过国家科委鉴定
2、1990 “半导体界面测试的变频C-V技术”通过江苏省科委鉴定
3、1990 “一种获得半导体异质结与超晶格材料的方法及设备”获中国专利局发明专利,专利号:90105603.0
4、1990 “半导体界面态变频C-V测量仪”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0227508
5、1992 一种获得低表面分凝Si-GeSi异质结构外延生长方法”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2109725.5
(以上资料来源 )
6. 西华大学怎么样
历史资料:
西华大学的历史:
1958年,毛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为落实其对农业机械化 “四年小解决,七年中解决,十年大解决”的指示,国家在全国七个大区分别设立一所综合性的农业机械院校。其中,东北、华北、华中三大区在原有学校基础上扩建;华东、华南、西北、南四历史沿革大区新建。3月16日,毛视察成都红光;1960年5月,西华大学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作为西南大区的布点,就诞生在红光—犀浦这片热土上。
当时,规划学院规模为5000人,学制4~5年,于1963年全部建成;从196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1960年第一届两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各招收学生180、120名,共计300名。时任第一届国ji学联副主席的杨诚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当时的川农机1960年起由苏联每年暑假派教师来培训西南地区的干部,所以还开了一个本科班(16人)。
1983年,重庆大学电气\机械等学科部分迁往农机学院, 更名为 四川工业学院!
2003年 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工业学院合并 组建 西华大学
2008年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整体并入 西华大学
---------------------------------------------
关于西华大学的办学资质:
国家教授、副教授评议权高校;
国家空军国防生院校;(全国共117所)
国家体育总局高水平运动队培养高校;(全国共60余所)
国家首批飞行员招收院校;(全国共50所)
国家研究生推免高校;;(全国共262所)
-------------------------------------------------
关于西华科研问题的情况说明:
西华近几年的科研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西华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
水轮机转轮的制造工艺模拟和质量控制研究 2001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水电站水轮机防蚀增效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2003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多相流动试验台自动测控系统研究 2004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600MW机组主轴油泵及油涡轮升压泵研制与优化 2008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华汽车专业:
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
《我国加气站设备技术水平评价、改进建议及推广应用分析》
《CNG汽车及加气站安全技术研究》
西华材料学院:
《铁路道岔(辙叉)心轨新一代高性能耐磨材料研究》 2007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室温磁制冷样机及室温磁制冷材料的研究》 05年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十五”863项目
《精密硬质合金成形刀具离子镀设备与技术》 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氢化锆表面氢阻挡层制备工艺研究》 07年总装备部基金项目
《铁电薄膜用Pt/Ti/SiO2/Si电极特性研究》 08年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子项目
《易碎结构材料研究》 09国防科工“十一五”军品配套研制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