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优缺点,辩论用。非常感谢。
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发展
1、我公司老板认为尊重员工就是忽略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要多相信员工的自觉性,不要用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员工,使他们成为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但有时我觉得老板的这种所谓“人性化”管理无形中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一心向上的人。员工们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好没有奖励,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问题很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老板找去谈一次话。到了后面连许多员工都觉得公司没有制度无法发展,于是公司订立了一些制度,但无人抓落实,制度又形同虚设,几天之后又是老样子了。各部门经理也很矛盾,有的部门能够认真将制度执行下去,有的部门不执行,结果员工之间私下又有议论,某经理太坏,某经理人好,弄得经理们很难做人。至今为止公司对于有些好的现象不持续的做过一些奖励,但从未惩罚过那些表现差的员工,甚至是对于人品很差、损害公司利益的人都不愿意“伤害”,老板认为对他们的惩罚是伤害。这样的结果我们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向温水中的青蛙了,责任心也下降,满怀激情的新员工不久就变成了“老油条”开始混日子过了,工资下降不检查自己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而是满腹牢骚的埋怨公司(其实这种人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还装得很委屈在后面唯恐天下不乱,以掩饰他的无能)……,其实我认为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只要有专人落实执行,循序渐进,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公司各部门统一进行,我相信追求进步、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乐意接受一些挑战,不能接受的人就是公司要淘汰的人。 (&; 世界经理人)
2、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管理!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因为对于任何人都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每一项章程在建立之初,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和不舒服,这就需要管理者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也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定的需要、社会性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 没有严格彻底的管理规定来制约,再完美的人性化管理也将会成为泡影,或许可以在制度化的余荫的恩泽下可以支撑片刻,但是如果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怎么能够经得起风雨的袭击?
4、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会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个公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DKP的管理需要制度,不然在装备的分配上非常容易出现争论,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规范后果可想而知。主力成员的管理需要制度,相信每个人加入公会都是为了向高端FB进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全由团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组人,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没有制度就会产生财务管理的混乱,这样军心不稳,很难留的住人。通过上面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的出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公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也是一个值得会长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公会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这些大家可以借鉴,但同时要根据自己公会的情况做出一些修改或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下面4点:1、制度出台的需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针对性的,是公会管理所需要且与公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不然则无需画蛇添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公会管理制度的好坏,间接反映出公会最基本的管理观念与态度。制度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以公会管理之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维护公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至有利公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同时体现出对玩家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这种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我们会在开荒某个BOSS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主力成员不是很愿意来,毕竟开荒是很累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修理费多,各种药水也要喝的多。对此,我们出台了《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非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样有奖有罚,使得公会开荒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2、制度出台的科学规范性:在公会管理过程中当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台制度来规范管理时。那么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客观的认识事物来制定出台。这一点就公会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就制度的出台完全凭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这样就很可能也容易陷入强权管制范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且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公会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3、制度出台的公正合理性: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公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公会成员作为制度的执行对象,其利益的平衡及相互制约性,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这一点于公会管理制度中表现尤为值得注意。否则将造成公会成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带情绪化的工作心态乃至逆反心理。故,更为有碍管理。因此,制定出台一项制度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洞悉管理掌握科学的依据才行。制度作为制约公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对公会成员的公正、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全员认可的根本。4、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无歧视原则下的普遍心理认可,由于每个人在公会中的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无歧视性是不可能的,这往往也就是影响、危机制度化管理最终目标的关键。但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这是维护公会制度化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规律。
制度化管理不利于公司发展
1、执行太严格的话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 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
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定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人个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笑话,但是事实中,我们正在走进这个管理的迷宫,越是大公司估计这样的问题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发展到一定层度后,大规模的把下属的公司给剥离,才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来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公司越大越强大吗?为什么要剥离下属的公司?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如果一直顺着制度化发展后,越大的公司就越容易产生大量的向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分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占用公司的利润。通过剥离这部分对公司贡献不大,但是又有合理存在的部分,就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报道:
报导一、松下电器通过裁员和降价使利润猛增
松下电器总裁Kunio Nakamura的裁员和降价战略收到了成效,投资者正在等待他的下一步。他需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能够通过更频繁地推出新型号、在更多零售店销售、更加注重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产品而增加利润。在截止到12月31日的季度里,松下电器可能实现140亿日元的收益,而一年前是亏损1720亿日元。该季度的销售收入则将增长2%,达到1.77万亿日元。关闭工厂和裁员可能为公司省下2270亿日元,是预测的1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两倍多。虽然DVD播放器和视频摄像机的价格下跌有助于吸引买家,松下的战略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人们担心降价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去年,标准普尔两次下调松下的债务评级,他们认为松下的“增长战略不明确”。
报导二、朗讯经过3年时间,裁掉了2/3的员工和3/4的运营费用,才初步实现扭亏如果是家中国企业,我想不仅早就人心惶惶了,而且仅仅裁员过程中的流言蜚语,就足够使这家企业跨掉。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长征,虽然到达陕北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牺牲了,但是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并没有减低。
朗讯在进入业务低谷时选择了新的领导,陆思博,一位铁腕的女企业家。她过去曾经在朗讯服务过,有过扭亏经验,回到朗讯前在柯达的工作也很成功,是她主导了朗讯的变革。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往往首先是换人,而且都是有强硬人物出马。
还有更多的报道:比如索爱、比如宝马等等。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公司在制度化建设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规范,就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会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那是制度的事情了。但是这样也就在抹杀企业的创新的生命力。员工的自主和自觉的支持是很多小公司得到飞速发展的根本源泉。很多公司在企业小的时候,今天接到订单,明天就可以发出产品。但是公司稍微大一下,为了规范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开始走向制度化,同时也出现,一个订单下下去,几天还没有到执行的部门,因为制度的流程中出了点问题,比如其中有些员工请假了、有的员工忘记了,有的员工和其他环节的员工磨合出现问题了。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传递就中断了。下一个环节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制度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一个岗位就需要一个备用的人员,于是就需要有人监督中间的环节,公司的结构开始迅速的庞大,企业的危机也就开始产生了。
陕西天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开始壮大,到现在公司也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制度化的问题和危机也伴随着到来,员工的自主和自觉性开始得到新的考验。天基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支持,和大量不计算得失的额外工作得来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这里。很多其他企业和客户到我们公司来,得到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员工团队,一只统一的、团结的、自觉的队伍。那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在制度化的进程中消失?这个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认真考虑的。怎么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进行延续。
当然我们不可以说让企业的发展一直靠广大的员工一直无私的奉献来维持,但是核心的文化应该保持,只有保持企业的员工和公司高度的团结,和方向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公司在企业阶跃性发展时候中间不掉链子。只有维持原来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制度化发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大量无用的“合理环节”、“合理岗位”、“合理部门”、“合理分公司”。企业才可以永远的保持年轻的发展势头。
中庸,辩证的看
1、在我多年的管理实际中,我一直坚持的是“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以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暂时还达不到尊尚人性自由的高度,很多人包括企业主够还谈不上自觉,很多企业很多人一开始就把人性化和人情味混为一谈,于是一谈严格管理就变成了不人性,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使企业不好。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尊重人格,所以我强调人性化沟通,即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员工,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管理中不随便骂人但也绝不放任自流。 (&; 世界经理人)
2、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
3、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4、制度化和人性化本身并不矛盾。
企业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企业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
② 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合规有利于发展,合规经营促进和谐,合规经营创造价值,特别是在利益诱惑面前要牢牢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思想,要在依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有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才能消除漏洞隐患,保证经营安全稳定,只有始终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才能保证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③ 如何理解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1、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
近年来,保险投诉、行政处罚、保险诉讼案件逐年上升,凸显出合规管理对保险公司规范经营和保险监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如2002年至2004年期间,共有1166家保险分支机构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处罚,346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2、有助于将外部监管内化为公司自身的合规要求。
出于短期经营业绩的考虑,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部门对保险监管政策采取抵触和规避的态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并设置合规部门后,出于其自身职责,必然会对这类违规行为进行抵制,并在公司内部宣传合规理念、培育合规文化。而一旦合规成为保险公司的基本经营理念,保监会监管政策的落实将变得事半功倍。
④ 保险行业有那些优缺点
保险与银行比的优劣
银行 优势: 1、存取灵活 2、有比较稳定的利息(理论上必须按照5年定存然后再转存,否则将比不过CPI) 3、相对安全(比基金,股票、期货而言),但是一旦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容易被封存,
劣势: 1、就是因为太灵活了所以很难实现最终的理财目标尤其是中长期理财目标(比如孩子教育金、养老金等可能会被特殊情况挪用—— 生意上、购车、购房、朋友急用等等)
2、定期存款一旦不到期取出来则利息按照活期利率,在目前这种CPI 这么高的情况下存在银行的钱存在慢性缩水—— 购买力在下降。
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存在银行的钱可能会被封存(被起诉,被公检法查处时,经济纠纷时,甚至离婚时,甚至可能被黑客攻击(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保险 劣势 1、存钱方便,取钱不方便 ,退保甚至会有很大的损失
2、保险条款读不懂,担心到时候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带病投保,尤其购买医疗大病保险)保险公司甚至解除约定还不退保费。
3、领取时限较长一般要到20年乃至40年以后在领取。
优势1、专款专用 强制储蓄 完成中长期理财规划(教育金,养老金,返还型大病)在理财的同时兼顾着风险的管理,将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避免由于个人的意外疾病风险而影响到家人 的生活品质改变。
2、分红型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但是这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本金+时间+利率+持续度的基础上)同时通过保险的复利计息的方式来实现保值增值功能
3、保障资金安全(真正实现企业资产与家庭资产的分离)是21世纪每个企业家要关注的重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保险的防火墙功能。
4、真正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全,按照保险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可以干扰受益人领取保险理赔金。这是不被冻结的资金
5、方便及时的现金流—— 为有钱人提供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只要前期在保险上存了足够多的保费,那么在你急用的时候再会给你一笔现金流贷款。
6、实现避税功能,真正可以实现财富的传承,让富及三代可以实现。
7、最重要的保障功能(生、老、病、死、残)一旦发生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理赔金,尽管谁也不想拿,但是拿着总比什么没有了要强。
⑤ 保险公司内控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财产保险行业经营中面临的风险包括以下几点:
(一)保险业法规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各保险公司根据《反洗钱法》的要求,已经开始相应地制订框架性的反洗钱制度,指导分支机构逐步开展反洗钱工作,但是由于保险法规是以保险业最大诚信原则和保险利益原则作为控制风险的准则,即各保险公司主要从控制经营成本和风险角度出发,围绕保险风险标的,按照投保人、被保险人、投保标的、理赔案件等方面的不同风险,由相关部门控制业务风险。[2]而反洗钱风险的控制重点在于客户身份识别和资金交易监测,以防止客户身份和资金异常,这与保险公司控制业务风险有明显不同,因此开展反洗钱内部控制存在制度缺陷。
(二)保险公司在业务流程管理上存在漏洞
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保险展业、业务承保和理赔等。由于我国制度上存在的缺陷和市场发展的不健全,保险公司在一些业务流程上存在管理上的漏洞,给洗钱分子留下不小的空间。
1.保险展业阶段。保险展业就是保险公司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即向客户提供保险商品和服务。保险展业的方式包括直接展业、保险代理人展业和保险经纪人展业。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且年轻的保险市场在局部和个别地方由于信用和市场规则的缺失,在展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恶性竞争等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些新成立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为抢占市场,克服其本身无品牌和实力的缺陷,主动采取“二高一低一扩大”(即高手续费、高返还、低费率、扩大保险责任)的手段拉拢客户;面对这些分支机构的恶性行为,成立较久的保险公司为了保持业务规模以抑制过快的市场份额下降,以免影响公司的市场地位和形象,同时为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保费收入必成指标,不得不非理性的被迫参与市场的恶性竞争,也采取“二高一低一扩大”的手段,甚至有的业务人员为了拉拢客户公开声明可以帮助客户洗钱,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导致保险公司在展业方面的管理较混乱,也极大地方便了洗钱分子将其“黑钱”放置到保险系统,完成洗钱过程的处置阶段。
2.业务承保和理赔阶段。业务承保是指保险人对投保人提出的保险申请经审核同意接受的行为。理赔是保险业务流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保险公司应该在核保、合同变更和理赔环节对投保财产价值、投保财产风险状况等信息,以及合同关系人之间的利益方面加以专业控制,进行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但是由于我国保险市场规则的缺失,一些保险中介机构为了拿到佣金和手续费,甚至指导那些达不到资格的投保人如何提供虚假资料以顺利通过审查,这与反洗钱相关规定中要履行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相差甚远;理赔时,保险公司为了稳定自己的市场份额,对投保人提出的无理要求有姑息的成分,为洗钱分子“甩干”进入洗钱过程的“黑钱”创造了机会。
(三)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治理结构不完善
从组织架构看,我国保险公司多数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总分支机构之间通过授权而开展经营活动,这种组织架构本来应该会强化高层管理人员对组织的控制能力,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和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公司内部现代化管控手段的不到位,还没有形成规范明晰的责、权、利的体系和机制,更没有预警机制和现代化的手段约束基层机构负责人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内部上下级机构以及他们的负责人之间存在严重的博弈。[4]从治理结构来看,2006年1月,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由于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非常多,既包括资本、职业经理人、监管机构,又包括保险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现状和与保险公司治理机构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进程相对缓慢,部分保险公司还是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和关键人模式。[5]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并有效实施反洗钱内控体系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加强保险业反洗钱的对策建议
保险业反洗钱的主要困境是无约束机制和利益问题,因而要有效地遏制保险业洗钱,相关的监管机关和各保险机构应通力合作,全面围剿保险洗钱活动。
(一)监管机关:激励与约束应并存
1.加强监管工作。我国已经建立了反洗钱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监管机关要在这个制度下合理分工、加强配合、互通信息,形成合力。首先,要完善保险市场各项基础性制度。反洗钱各项制度在保险行业的有效实施要以良好的保险市场环境为基础,而保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健全及治理结构的完善离不开保险监管部门的努力,因此保监会等监管机关要积极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健全保险业法律体系,确保反洗钱义务能够得到有效履行。其次,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应与保险监管部门、保险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反洗钱法》,正式建立了我国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制裁、打击洗钱犯罪的法律条款共同构成了我国全面预防、控制和打击洗钱犯罪活动的基本法律框架,形成了一道全面预防监控洗钱活动的反洗钱“法网”。中国保监会也于近日公布了《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导意见(草案)》,明确将反洗钱列入保险公司合规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要求保险机构从事超过一定数额的现金交易须向保监会报告,发现涉嫌洗钱的交易应主动向保监会或司法部门报告。对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来讲,在接受保险机构的大额及可疑交易报告的同时,应加强与保险业监管机关及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便有效防范犯罪分子利用保险机构来洗钱,有效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效率。
2.建立保险业反洗钱利益补偿和利益激励机制。反洗钱是一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领导的行政行为,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社会的正义感。反洗钱行为会使反洗钱的积极参加者付出一定的经济或其他成本,而我国又规定罚没收入和追缴的赃款要全部上缴国库。如此一来,保险机构不但失去一笔可观的保费收入,还增加了核保、监管、报告等成本,而这些成本并不能得到直接的补偿,且在我国目前以保费作为保险公司业务评价的体制下,参与洗钱还可增加一定时期的保费。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公司,追求短期利益,会使其乐于看到资金流到自己的手中,而懈于追究资金的性质及来源,不愿去监控资金的流向,更不愿意去建立一套显然要增加保险机构成本但又不直接创造利润的反洗钱体系。所以,有效反洗钱要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和完善的奖惩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重奖提供保险洗钱重要线索的人员,同时对合伙造假进行洗钱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业务员要实行严惩,并建议实行收缴黑钱利益部分返还制度。
(二)保险机构:他律更应自律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险公司除了被动接受监管机关的监管外,更应主动完善治理机制,严格设定内设组织机构的职责边界和议决事议程,提高经营管理层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水平,建立和实施公司内部总分支机构各类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事后责任追究制度。在反洗钱方面,保险公司内部也应该建立并完善反洗钱的内控制度,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操作程序,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明确专人负责对大额现金和可疑交易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等。
2.加强保险中介机构反洗钱的管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的中介力量也在不断壮大,现已成为推动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看到保险中介组织对于扩大业务积极性教育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注意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介机构在展业阶段进行的客户身份识别是保险公司反洗钱至关重要的一步,由于保险中介组织经营目的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人员的良莠不齐,保险公司在充分利用保险中介机构进行业务开展的同时,也应对保险中介组织的业务加强管理,以更好的履行反洗钱义务。
3.完善保险产品设计,提高保险业声誉。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保险公司也应不断完善保险产品的设计,对现有保险产品存在的可能被洗钱者利用的漏洞进行监督、预防,制定严密的防范洗钱的处理程序;完善保单条款,如在团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应要求投保人提供被保险人名单,并提供有效证明,确认被保险人同意投保团体保险事宜;投保人退保时,保险公司应要求投保人提供有效证明表明被保险人知悉退保事宜,退保金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并退至原缴款账户,并设立不同等级的解约防范措施,杜绝黑钱从保险系统流过;积极研发出更优质的,且能有效预防成为洗钱工具的新型保险产品,增强保险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保险业声誉。
4.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反洗钱意识。保险洗钱猖獗的原因之一是保险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展业人员更加注重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对于洗钱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反洗钱法》出台后,仍有许多保险公司管理人认为只要本公司员工不参与洗钱就可以,忽视保险公司被利用为洗钱渠道的可能性。因此保险机构自身要加大对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反洗钱宣传和培训,通过对其职业道德的提升让其认识到洗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一旦曝光会对公司声誉造成重大打击,乃至承担法律责任的严重后果,进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⑥ 汽车保险方案优缺点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这类报告一般都是找专业咨询机构撰写的。
前瞻咨询《中国汽车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参考下,这只是个可研模板,具体项目建议直接咨询了解。
1.2.1前瞻可行性研究步骤
1.2.2汽车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基本内容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背景
(3)项目承办单位
(4)项目建设用地
(5)项目建设期限
(6)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7)项目开发建设模式
(8)汽车保险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3前瞻对汽车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1)前瞻项目政策可行性研究结论
(2)前瞻产品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3)前瞻建设场址可行性研究结论
(4)前瞻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结论
(5)前瞻设备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6)前瞻工程方案可行性研究结论
(7)前瞻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8)前瞻社会效益可行性研究结论
(9)前瞻环境影响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2章: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分析与前瞻预测
2.1汽车保险项目涉及产品或服务范围
2.2汽车保险行业前瞻市场分析
2.2.1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2.2.2汽车保险市场规模分析
2.2.3汽车保险盈利情况分析
2.2.4汽车保险市场竞争分析
2.2.5汽车保险进入壁垒分析
2.3汽车保险行业市场前瞻预测
第3章:汽车保险项目建设场址分析
3.1汽车保险项目建设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3.1.1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3.1.2项目建设地土地权类别
3.1.3项目建设地土地利用现状
3.2汽车保险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3.2.1项目建设场址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3.2.2项目建设场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2.3项目建设场址经济条件
3.2.4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
3.2.5项目建设场址公用设施条件
3.2.6项目建设场址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3.2.7项目建设场址法律支持条件
3.2.8项目建设场址气候条件
3.2.9项目建设场址自然资源条件
3.2.10项目建设场址人口条件
3.3汽车保险项目建设地条件对比
3.3.1项目建设条件对比
3.3.2项目建设投资对比
3.3.3项目运营费用对比
3.3.4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3.3.5项目场址位置图
第4章:汽车保险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4.1汽车保险项目技术方案
4.1.1项目生产方法
4.1.2项目工艺流程
4.1.3项目技术来源
4.1.4推荐方案工艺流程图
4.2汽车保险项目设备方案
4.2.1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4.2.2项目主要设备来源
4.2.3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
4.3汽车保险项目工程方案
4.3.1项目工程建设内容
4.3.2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
4.3.3项目工程建设规模
4.3.4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估算
4.3.5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一览表
第5章:汽车保险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5.1节能政策与规范分析
5.1.1节能政策分析
5.1.2节能规范分析
5.2汽车保险项目能耗状况分析
5.2.1汽车保险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
5.2.2汽车保险项目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5.3汽车保险项目节能目标和措施分析
5.3.1项目节能目标
5.3.2节约热能措施
5.3.3节电措施
5.3.4节水措施
5.4汽车保险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5.4.1装备节能效果
5.4.2建筑节能效果
第6章:汽车保险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6.1汽车保险项目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6.2汽车保险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6.2.2项目主要污染物分析
6.3汽车保险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6.3.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6.3.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3.3水污染防治措施
6.3.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6.3.5绿化措施
6.4环境保护投资预算
6.5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6.6地质灾害及特殊环境影响
6.6.1汽车保险项目建设地址地质灾害情况
6.6.2汽车保险项目引发发地质灾害风险
6.6.3地质灾害防御的措施
6.6.4特殊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第7章:汽车保险项目劳动安全与消防
7.1编制依据和执行标准
7.1.1项目编制依据
7.1.2项目执行标准
7.2危险因素和危害程度
7.2.1安全隐患主要存在部位与危害程度
7.2.2有害物质种类与危害程度
7.3前瞻安全措施方案
7.3.1工艺和设备安全选择措施
7.3.2对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7.3.3对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7.4前瞻消防措施方案
7.4.1火灾隐患分析
7.4.2前瞻消防设施方案
第8章:汽车保险项目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8.1汽车保险项目组织架构
8.1.1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8.1.2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架构
8.2汽车保险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8.2.1项目员工数量
8.2.2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8.2.3员工培训方案
8.2.4工资与福利
第9章:汽车保险项目实施进度分析
9.1汽车保险项目实施进度规划
9.1.1项目管理机构设立
9.1.2项目资金筹集安排
9.1.3项目技术获取转让
9.1.4项目勘察设计
9.1.5项目设备订货
9.1.6项目施工前期准备
9.1.7项目完整竣工验收
9.2汽车保险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10章:汽车保险项目投资预算与融资方案
10.1汽车保险项目投资预算
10.1.1项目总投资
10.1.2固定资产投资
10.1.3流动资金
10.2汽车保险项目融资方案
10.2.1项目资本金筹措
10.2.2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10.2.3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11章:汽车保险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1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1.1.1财务评价依据
11.1.2财务评价范围和方法
11.2前瞻对汽车保险项目销售收入估算
11.2.1产品生产规模
11.2.2项目实施进度
11.2.3年新增销售收入和增值税及附加估算
11.3前瞻对汽车保险项目经营成本和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1费用估算基础数据
11.3.2年总成本费用估算
11.3.3年经营成本估算
11.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4.1利润总额及分配
11.4.2现金流量分析
11.4.3投资效益分析
11.5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11.6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1.7不确定性分析
11.7.1盈亏平衡分析
11.7.2敏感性分析
11.8财务评价主要数据及指标
第12章:前瞻对汽车保险项目社会效益与风险评价分析
12.1社会效益前瞻
12.2汽车保险项目风险前瞻
12.2.1项目风险定性分析
12.2.2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第13章:附图、附表、附件
⑦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缺点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现状、问题的分析,说明必须建立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三方各自在资金筹集中的地位和责任,明确了各自应承担的方式和份额,以及对基金筹集的财政管理问题。
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杜会福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已广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综观当今实行市场经济比较成功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有着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较晚,一度成为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因素。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首要环节和核心问题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总体要求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因为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模式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前提和财力保证。
一、我国当前基金筹集的现状及问题
回顾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这一阶段从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开始,在城镇全民所有制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以劳动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阶段基金的筹集主要由国家和企业负担,职工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障费用。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以后,我国有步骤地进行了以养老、医疗、失业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养老、失业、职工医疗等方面的暂行规定,并在全国陆续选定了若干城市作为试点,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全国性推广奠定基础。这一阶段在筹资方式上进行了一步步的改革,先后实施过多种筹资方案。后来在全国大面积推行了企业职工养老金社会统筹办法,起步阶段以市县为统筹基本单位,参加统筹的企业采取“以支定收、现收现付”的办法。到1993年末,国有企业全部实现了市县级以上统筹;集体企业的职工养老保险统筹达到1927个县;外商投资企业统筹达到800多个县。在此基础上,国家又决定逐步提高各地社会统筹的层次,从市县级统筹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由此可见,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筹措方式目前正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阶段。一方面,旧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筹措模式已经渐渐解体,而另一方面新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筹资方式还刚刚起步,远未达到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这种新旧交替的现状导致了现阶段各种相互矛盾的做法并存的局面,出现了过渡阶段特有的特点,也存在明显的问题。
首先,虽然国家不再统揽一切社会保障经费的筹措,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仍然很重。国家负担重除了因为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继续由国家负担外,还因为国家目前还负担着一部分本应由三方共同分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如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实际上是由国家财政在负担;虽然在“两江”等地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公费医疗制度的基本框架也依然没有实质性变化。企业在现阶段的负担仍然过重。据统计,到1993年末,全国共计有59万户各类所有制企业,8000多万职工和近2000万退休工人参加了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分别占城镇企业职工的60%和退休人员的80%。但就费用的筹集来源而言,绝大部分由企业统筹,个人缴费率还不足1.5%。
其次,与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相联系,特别是由于企业负担过重,又导致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困难。有的地方强制性统筹甚至演变成了“友情”募集。以1993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情况为例,全国平均收缴率为86%,较往年下降7%一8%,有的市、县情况更为严重。基金收缴困难存在客观原因,当前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负担过重的社会保险费用实在难以承受,而在国家行政强制统筹收费的情况下,企业也只有采取拖欠的办法。
第三,由于采取行政方式,按各地具体情况征收统筹基金,而统筹的范围层次以市县为主,省、地、县各种规格的均有,交纳统筹基金的比例和计算办法,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性质均存在差异,这导致出现一个突出问题,即各地各自为政,各地方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水平极不平衡,从而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降低了统筹基金分担社会风险的能力。
第四,基金多家负责筹集,管理体制不畅,基金筹集欠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涉及到劳动、人事、卫生、民政、财政以及行业系统统筹部门和保险公司,特别是许多部门都错误地把养老保险视为一块肥肉,各争一块,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经办、标准各异、业务交叉的“多龙戏水”局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声誉。而今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保障工作将逐步走向统一,这一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
可见,从克服我国目前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上的缺点,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渠道,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等诸多方面考虑,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以给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
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筹基金的筹资渠道
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国家、企业(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及劳动者个人都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承担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并且通常是以国家立法形式明确下来的。
(一)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企业,企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统收统支的,所以实际仍是财政负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社会保障社会化,要逐步减轻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因而今后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中的作用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扮演的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其首要任务是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搞好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以疏通、理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为社会保障资金提供稳定的有法律依据的资金来源。另外,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有关的经济政策方面如税收、利率方面给予社会保障事业适度的优惠,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如:根据《民政部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国家要给予政策扶持,其扶持办法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
其次,要适度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政府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主要应该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四项。因为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属于国民收人再分配的范畴,体现国家对达不到基本生活水平的人群及特殊人群应尽的救助责任,体现公平的原则,只能是由国家财政支付资金。而社区服务起始阶段也是由财政支撑兴办的项目。以上保障项目资金的筹集是国家财政要承担的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从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险事业的支持角度看,国家财政主要负担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社会保险支出的行政费用,这是因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属于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其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开支理所当然应由财政支出。二是通过财政拨款弥补社会保险费用收支不足的部分,即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过程中,国家财政扮演着“最后出场”的角色,是社会保险的后盾。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各个项目发生困难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国家财政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要给予适当补贴。诚然.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应按照保险的原则,主要由企业和个人负担。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均是这一方式。但社会保险一旦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财政必须给予补贴。因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是不允许出现收支不平衡的,具体而言,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
政府所承担的上述社会保障基金份额是通过财政预算拨款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国家预算的转移性支出项目来完成,其资金的来源是政府的一般性税收,支出属于国家预算支出项目。在目前未设立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财政所能拨付的社会保障资金也受到整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影响。但从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角度来说,应该明确国家财政究竟应承担多大的份额,给予哪些方面以最后补贴,并测算出这一部分所占的比例。这对于克服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缺乏刚性、非规范化的缺点是大有帮助的。目前,我国有关专家认为国家财政应承担的份额.比例大约是全部社会保障费用的30%一40%(含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基金支出在内),如果是在这个比例之间,国家的负担应该说是有所减轻的。这里还有一点值得说明,财政所承担的社会保障份额并非仅仅指中央财政,也包括各级地方财政在内,如失业救济发生困难即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
由此可见,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承担的是那些只能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至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国家只作为支持者、后盾的角色出现,主要还是依靠企业和职工个人。
(二)企业和个人在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基金的原则下,劳动者所在经济单位(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承受能力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基金份额。根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我国要逐步采取由企业与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税)的办法,并实行养老、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社会保障费(税)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
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社会保险费,具体操作办法是;首先,由职工所在企业单位和职工本人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照规定的比例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交纳社会保险费。然后,在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形成统筹基金,以体现社会保险的社会互助性质,职工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的另一部分则记人职工个人帐户。其中,统筹基金主要用于实行个人帐户之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年人的退休金或医疗费。个人帐户主要用于职工个人养老金或医疗费的支付。至于企业和个人所承担的具体比例各项基金有所不同:
1、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 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区按照国务院推荐的两个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一个方案改革本地区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两个方案对我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及基金的设立作了具体规定。各地按所选方案规定的比例迅速组织了基金筹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22个省、市、区出台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案、全国已有61.7万户企业、8738.2万职工和2241.2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地方退休费用社会统筹、总覆盖面约为1.2亿人。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达1020亿元。但两种方案的实施也导致出现了全国各地个人帐户比例、企业缴费比例、管理层次和待遇支付标准的不同,为此于1997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要来各地按照新的统一的方案尽快实现并轨。方案重新规定企业和个人的承担比例。
新方案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人个人帐户的部分),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干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同时规定,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
从上述新方案规定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规定了企业总的社会保障负担水平,这有利于减轻国有老牌企业的负担,为消除企业之间负担畸轻畸重的不公平现象提供了依据;在企业和个人承担的份额中,随着个人负担份额的逐年提高,企业负担呈逐年下降趋势。这体现了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个人在筹资中的作用的精神。
2、医疗保险费用的筹集比例 由于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稳定的医疗费用来源、因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职工医疗经费紧张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有限的医疗资源又浪费惊人。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组织在江苏镇江和江西九江两地先行进行了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1996年4月开始,试点又逐步扩大到57个城市。这些试点均采用了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其资金来源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纳两方面构成。
用人单位缴纳的比例,“两江”均规定改革之初以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与离退休人员费用总额之和为基数,暂按10%提取。今后根据经济发展和实际医疗费用水平变化适时调整。职工个人缴纳的比例,改革起步时暂按本人年工资总额的1%缴纳,今后随经济发展和工资增加逐步提高。为不过多增加职工负担,职工个人缴纳医疗保险费,应在增加工资的基础上进行。
职工个人和用人单位按上述比例缴纳的医疗保险费要按一定比例分别进行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帐户。镇江市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个人医疗帐户中的基金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职工个人按年工资总额的1%缴费部分,二是用人单位按职工个人年工资总额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要按不同比例(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计入个人医疗帐户;三是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其中一半划入个人医疗帐户。用人单位为职工缴费的其余部分及用人单位按退休人员个人年退休费用10%提取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另一半则进入社会统筹医疗基金,由当地社会保险机构集中调剂使用。九江市对个人医疗帐户及社会统筹基金的来源也有类似规定。
事实证明,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很好地落实了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问题,所以它既可以满足生病职工的医疗需要,同时也可以避免药品浪费等问题,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益。
3.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比例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是在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失业保险建立至今,发放了大量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费,并建立了一系列转业训练基地、生产自救基地,对解决我国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问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目前,失业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企业要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6%一l%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费,具体的缴费费率由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机构根据本地的失业状况确定;失业保险计划发生困难时,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职工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均不同于养老保险,它一般都是由政府和企业(雇主)负担,职工个人不交纳或只交纳名义上的失业保险费,但鉴于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人口和就业压力,我国宜拓宽失业保险基金的筹措渠道,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失业保险基金,起步阶段职工个人所缴纳部分可以采取较低的比例,不致给职工个人造成负担。
综上所述,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中,国家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来支撑、支持社会保障事业,企业和个人要按一定比例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这两条渠道,由三方共同负责。那么如何才能明确体现三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三个行为主体的行为、保障三方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除了加强各项社会保障的立法、执法、宣传工作力度之外,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纳入国家预算进行统一管理,能从根本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应统一纳入国家预算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社会保障费用的原则,并且已着手在养老、医疗等项目上实施或试点,但现在纳入国家预算的仅仅是由国家财政直接拨款的保障项目,如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军人抚恤及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并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经费虽然包括在预算内,但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混淆不清。至于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目前都由其主管部门管理,这部分社会保障基金目前还属于预算外资金范畴。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管理的混乱,致使各项基金提取的比例以及管理请水平偏高,结余投资运营混乱,流失、挪用、浪费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陕西省5年内共动用了养老保险基金2.5亿元。因此,为了保证国家、企业、个人各方筹集的社会保障基金能专门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算内、外分散管理的格局,将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人国家财政预算管理。
统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就必须单独建立社会保障预算,为此,首先要将现行的由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改为由政府公共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组成的三式预算,并重新划分收支。将社会保障方面的收支全部纳人社会保障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也包括目前尚未纳人、属预算外资金的部分社会保障收支。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其他预算之间必须保持相互独立,特别要注是不得将社会保障收人用于弥补政府公共预算赤字或挪作其他用途。关于这一点是许多国家在实施社会保障预算实践中得出的普遍经验。
其次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收人的来源。社会保障预算的收人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国家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面向全社会征收的社会作障税,目前我国是按照这一原则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二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还有社会保障基金积累部分的投资收益。社会保障税由财税机关会同劳动保险业务部门根据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和可能共同制定其税率、征收范围,分别由个人和用人单位缴纳;政府社会保障拨款即应由国家财政负担的社会保障支出可直接从政府公共预算划转;投资收益是政府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余额用于投资所获收益。
同时还要确定社会保障预算支出项目。社会保障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拨付给劳动保险部门建立各项社会保障基金,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以及社会福利基金支出,社会救济支出等项目。各项基金的金额。应由财政部门纳入社会保障预算统一安排。
最后是关于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平衡问题。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预算必须保持收支平衡。社会保障预算不同于政府其他预算,一般不得发生赤字。若发生赤字,应提高社会保障税的税率或重新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或者增加政府的社会保障拨款,以保证预算的平衡。而社会保障盈余应开展运营,主要用于购买国债以及银行储蓄,也可用于政府担保的投资项目,以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
将全部社会保障资金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有利于强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但也还必须解决相关的一些问题。如必须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出台,作为准绳;要协调、规范社会保障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改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并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过低问题。关于以社会保障税取代目前的规费形式已有许多文章述及,这里不再赘述。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层次过低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保障税的开征,按统一的税率征税,统一各地基本保障水平,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二是各地经济及社会保障事业本身的发展速度、程度。目前国家已决定统一全国基本养老金收缴比例,这对于解决统筹层次过低问题是一大突破。相信随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上述一系列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规范化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将逐步确立。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今后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将按照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主要依靠两条渠道:一条是社会保障税收人,它来自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的社会保障税;一条是国家财政的转移性支出,它来自于国家的一般性税收收入。其中,社会保障税将逐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的主渠道,而财政则构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坚强后盾。上述两条筹资渠道均应统一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建立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和监督。
⑧ 制度化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应如何应用(至少三点建议)
制度化管理有利于公司发展
1、我公司老板认为尊重员工就是忽略他们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要多相信员工的自觉性,不要用许多条条框框的制度约束员工,使他们成为只会按部就班的“机器人”。但有时我觉得老板的这种所谓“人性化”管理无形中纵容了不好的行为,同时也打击了很多一心向上的人。员工们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做得好没有奖励,做得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即便是问题很严重,最多也不过就是老板找去谈一次话。到了后面连许多员工都觉得公司没有制度无法发展,于是公司订立了一些制度,但无人抓落实,制度又形同虚设,几天之后又是老样子了。各部门经理也很矛盾,有的部门能够认真将制度执行下去,有的部门不执行,结果员工之间私下又有议论,某经理太坏,某经理人好,弄得经理们很难做人。至今为止公司对于有些好的现象不持续的做过一些奖励,但从未惩罚过那些表现差的员工,甚至是对于人品很差、损害公司利益的人都不愿意“伤害”,老板认为对他们的惩罚是伤害。这样的结果我们公司的员工越来越向温水中的青蛙了,责任心也下降,满怀激情的新员工不久就变成了“老油条”开始混日子过了,工资下降不检查自己工作态度或工作方法是否有问题,而是满腹牢骚的埋怨公司(其实这种人很多时候是知道自己的不足,但他还装得很委屈在后面唯恐天下不乱,以掩饰他的无能)……,其实我认为进行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规范员工行为,只要有专人落实执行,循序渐进,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全公司各部门统一进行,我相信追求进步、愿意与公司共同成长的员工还是乐意接受一些挑战,不能接受的人就是公司要淘汰的人。 (© 世界经理人)
2、当今企业发展的灵魂是管理!制度化管理更具有广泛适用性,因为对于任何人都是在同一制度约束下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平性。
3、每一项章程在建立之初,人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和不舒服,这就需要管理者花费精力不厌其烦地去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地引导,久而久之,人们对管理规定熟悉了、理解了,也就会自觉地去遵守。也只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性化中的最基本需求(生理的需要、安全与安定的需要、社会性的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与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才能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充分施展魅力的良好环境,使人性化管理向着人性中善良、美好、光辉合理的方向发展。 没有严格彻底的管理规定来制约,再完美的人性化管理也将会成为泡影,或许可以在制度化的余荫的恩泽下可以支撑片刻,但是如果稍有风吹草动,那些所谓的“无为而治”怎么能够经得起风雨的袭击?
4、制度化管理是任何一个公会实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没有制度和在这种制度下实行按部就班的管理,这个公会就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产生效益。因此,制度化管理是必需的、无条件的和最基本的,离开制度化管理,其他的管理就无从谈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DKP的管理需要制度,不然在装备的分配上非常容易出现争论,如果没有制度进行规范后果可想而知。主力成员的管理需要制度,相信每个人加入公会都是为了向高端FB进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完全由团长根据自己的意愿组人,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公会财务管理需要制度,没有制度就会产生财务管理的混乱,这样军心不稳,很难留的住人。通过上面一些简单的例子,可以看的出制度化管理是一个公会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时如何制定好的制度也是一个值得会长们去认真思考的问题。目前有很多公会都有自己一套成熟的管理制度,这些大家可以借鉴,但同时要根据自己公会的情况做出一些修改或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把握好下面4点:1、制度出台的需要性:任何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是针对性的,是公会管理所需要且与公会最本质的目标相联系。不然则无需画蛇添足。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公会管理制度的好坏,间接反映出公会最基本的管理观念与态度。制度化管理不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制约的,任何制度的出台必须是以公会管理之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维护公会的根本需求为原则,以至有利公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同时体现出对玩家有高度的约束力和规范性,但又得充分地信任人、尊重人。这种立足于需要之上的制度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比如我们会在开荒某个BOSS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主力成员不是很愿意来,毕竟开荒是很累的事情,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修理费多,各种药水也要喝的多。对此,我们出台了《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非主力成员积极参与开荒奖励办法》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这样有奖有罚,使得公会开荒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2、制度出台的科学规范性:在公会管理过程中当出现某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台制度来规范管理时。那么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并做到按科学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客观的认识事物来制定出台。这一点就公会制度化管理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就制度的出台完全凭制定者的经验或主观意识而定,这样就很可能也容易陷入强权管制范畴。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就会产生“指鹿为马”的结果。如此不但违背了制度管理的本质,且更为严重的影响到公会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及制度文化的形成。3、制度出台的公正合理性:制度作为用来规范约束公会成员行为的准则,其形式、内容的公正合理性非常重要。公会成员作为制度的执行对象,其利益的平衡及相互制约性,也就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称,这一点于公会管理制度中表现尤为值得注意。否则将造成公会成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尊严,带情绪化的工作心态乃至逆反心理。故,更为有碍管理。因此,制定出台一项制度应从科学合理的角度,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洞悉管理掌握科学的依据才行。制度作为制约公会成员行为规范的一种手段,对公会成员的公正、公平合理性是获得全员认可的根本。4、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度执行的最佳效果是无歧视原则下的普遍心理认可,由于每个人在公会中的时间、地位的不同,要真正做到无歧视性是不可能的,这往往也就是影响、危机制度化管理最终目标的关键。但作为制度的执行及考核者,应该以客观事实说话,做到公正严肃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这是维护公会制度化管理有效性的必然规律。
制度化管理不利于公司发展
1、执行太严格的话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
有一家企业准备淘汰一批落后的设备。董事会说:“这些设备不能扔,得找个地方存放。”于是专门为这批设备建造了一间仓库。
董事会说:“防火防盗不是小事,应找个看门人。”于是找 了个看门人看管仓库。
董事会说:“看门人没有约束,玩忽职守怎么办?”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计划部,一个人负责下达任务,一个人负责制定计划。
董事会说:“我们应当随时了解工作的绩效。”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监督部,一个人负责绩效考核,一个人负责写总结。
董事会说:“不能搞平均主义,收入应当拉开差距。”于是又委派了两个人,成立了财务部,一个人负责计算工时,一个人负责发放工资。
董事会说:“管理没有层次,出了岔子谁负责?”于是又委派了4个人,成立了管理部。一个人负责计划部工作,一人个负责监督部工作,一个人负责财务部工作,一个人是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一年之后,董事会说:“去年仓库的管理成本为35万元,这个数字太大了,你们一周内必须想办法解决。”
于是,一周之后,看门人被解雇了。
简单的看,这是一个很容易判断的笑话,但是事实中,我们正在走进这个管理的迷宫,越是大公司估计这样的问题越多,因为我们知道很多公司都在发展到一定层度后,大规模的把下属的公司给剥离,才可以保证公司的利润和竞争力,原来我们很难想象,不是公司越大越强大吗?为什么要剥离下属的公司?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发现,企业如果一直顺着制度化发展后,越大的公司就越容易产生大量的向上面所描述的那样的分公司。这样的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只会占用公司的利润。通过剥离这部分对公司贡献不大,但是又有合理存在的部分,就可以让一个大企业起死回生。我们可以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报道:
报导一、松下电器通过裁员和降价使利润猛增
松下电器总裁Kunio Nakamura的裁员和降价战略收到了成效,投资者正在等待他的下一步。他需要向投资者证明自己能够通过更频繁地推出新型号、在更多零售店销售、更加注重有最大发展潜力的产品而增加利润。在截止到12月31日的季度里,松下电器可能实现140亿日元的收益,而一年前是亏损1720亿日元。该季度的销售收入则将增长2%,达到1.77万亿日元。关闭工厂和裁员可能为公司省下2270亿日元,是预测的1000亿日元运营利润的两倍多。虽然DVD播放器和视频摄像机的价格下跌有助于吸引买家,松下的战略也不是毫无风险的,人们担心降价可能损害公司的盈利能力。去年,标准普尔两次下调松下的债务评级,他们认为松下的“增长战略不明确”。
报导二、朗讯经过3年时间,裁掉了2/3的员工和3/4的运营费用,才初步实现扭亏如果是家中国企业,我想不仅早就人心惶惶了,而且仅仅裁员过程中的流言蜚语,就足够使这家企业跨掉。同时这也使我想起了长征,虽然到达陕北的过程中大部分人牺牲了,但是红军的战斗力、凝聚力并没有减低。
朗讯在进入业务低谷时选择了新的领导,陆思博,一位铁腕的女企业家。她过去曾经在朗讯服务过,有过扭亏经验,回到朗讯前在柯达的工作也很成功,是她主导了朗讯的变革。一般情况下企业重组,往往首先是换人,而且都是有强硬人物出马。
还有更多的报道:比如索爱、比如宝马等等。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公司在制度化建设中,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和规范,就会降低企业员工的自主性,会让员工认为我只需要完成自己应该的那部分工作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了,那是制度的事情了。但是这样也就在抹杀企业的创新的生命力。员工的自主和自觉的支持是很多小公司得到飞速发展的根本源泉。很多公司在企业小的时候,今天接到订单,明天就可以发出产品。但是公司稍微大一下,为了规范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开始走向制度化,同时也出现,一个订单下下去,几天还没有到执行的部门,因为制度的流程中出了点问题,比如其中有些员工请假了、有的员工忘记了,有的员工和其他环节的员工磨合出现问题了。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个环境出现了问题,传递就中断了。下一个环节也发现了问题,但是因为制度他也没有办法。于是一个岗位就需要一个备用的人员,于是就需要有人监督中间的环节,公司的结构开始迅速的庞大,企业的危机也就开始产生了。
陕西天基公司从一个小公司开始壮大,到现在公司也开始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同时制度化的问题和危机也伴随着到来,员工的自主和自觉性开始得到新的考验。天基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是靠大多数的员工努力的支持,和大量不计算得失的额外工作得来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在这里。很多其他企业和客户到我们公司来,得到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拥有最强大的员工团队,一只统一的、团结的、自觉的队伍。那这样的企业文化,会不会在制度化的进程中消失?这个是需要公司的管理层认真考虑的。怎么在进行制度化建设的同时保持公司原来的企业文化进行延续。
当然我们不可以说让企业的发展一直靠广大的员工一直无私的奉献来维持,但是核心的文化应该保持,只有保持企业的员工和公司高度的团结,和方向的一致性,才可以保证公司在企业阶跃性发展时候中间不掉链子。只有维持原来的企业文化,才可以保证企业在制度化发展的时候,不容易产生大量无用的“合理环节”、“合理岗位”、“合理部门”、“合理分公司”。企业才可以永远的保持年轻的发展势头。
中庸,辩证的看
1、在我多年的管理实际中,我一直坚持的是“制度化管理,人性化沟通”,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企业、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以及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暂时还达不到尊尚人性自由的高度,很多人包括企业主够还谈不上自觉,很多企业很多人一开始就把人性化和人情味混为一谈,于是一谈严格管理就变成了不人性,把制度变成了一纸空文,最后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使企业不好。当然我并不是反对尊重人格,所以我强调人性化沟通,即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员工,把员工看成是和管理者在人格上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管理中不随便骂人但也绝不放任自流。 (© 世界经理人)
2、人性化管理并不代表弱化制度,应从制度的设立和建立处就着手,策划一个优秀的人性化的制度架构,进而进入制度的形成和实施,方向就不会错了。
3、人性化管理可能在对加强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方面会好一点。在制度的基础上人性化,人性化不能过于自我,员工不服从调动,不服从管理,是不行的。
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西方国家的特点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因此强调依法治国,法制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的制度化见常,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但是东方国家的特点是人情社会,在管理上注重人际关系,强调人性化管理。注重柔性管理。应该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现在东西方在管理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如果真正的优势互补,就能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4、制度化和人性化本身并不矛盾。
企业要不断完善制度和流程,但这些制度和流程是人来执行的,必须和企业自身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考虑人的因素的制度是不可执行的,相反一些好的人性化的措施、理念是可以将其制度化的。归根到底制度和流程是属于企业的硬件层面,没有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文化支撑再好的制度也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