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保险逆周期管理

保险逆周期管理

发布时间:2021-07-15 18:07:28

㈠ 中国央行与银保监会: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中国央行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通知》,自2020年9月30日起实施。
通知从中国实际出发,参考国际惯例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有关要求,明确了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方式、覆盖范围及评估机制。同时,根据当前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状况和疫情防控需要,明确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初始设定为0,不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要求。
中国央行、银保监会将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杠杆率水平、银行体系稳健性等因素,定期评估和调整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的重要举措,有助于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提升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能力,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波动和突发性冲击导致的负面影响,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㈡ 逆周期调节政策,为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

逆周期调节政策即逆周期调控。是一种宏观审慎政策。央行等相关部门应在客观准确判断宏观形势的基础上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灵活的逆方向调控,建立健全与新增贷款超常变化相联系的动态拨备要求和额外资本要求,通过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平滑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循环是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2)保险逆周期管理扩展阅读:

逆周期的调节方法

实现逆周期调节的政策目标,需加强财政、货币、信贷和产业等政策工具的协调运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通过产业、科技、土地、贸易、劳动用工等政策协调配合,经济扩张时要防止投资过热、经济过热。

经济收缩时要扩大融资总量、增加财政投资、鼓励产业投资。增加资本监管制度的“逆周期”要素,即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动态调整资本充足率,以实现在经济萧条时适度放松监管标准,在经济过热时适时提高监管标准,建立逆周期的信贷调节机制。

㈢ 逆周期调节是什么意思

衣食住行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开关心国家对衣食住行的管理和调控。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所谓逆周期调节,通常是指经济运行,简单地可以用GDP来理解,其会呈现出扩散与收敛交替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变化。在经济扩散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向好,市场需求旺盛,订单饱和,产能不足,投资意愿强烈,资金周转顺畅,此时的“逆周期调节”往往偏向通过政策工具抑制经济增长过热;相反,在经济收敛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需求和订单萎缩,产能过剩,投资意愿低迷,资金周转紧张,此时的“逆周期调节”势必侧重通过政策工具避免经济增长“失速”。在中央明确提出,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发展背景下,强调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稳住能够影响经济增长的核心变量,确保经济增长不失速,从而完成既定的重要发展任务。
作为宏观经济的压舱石,房地产更是最突出的周期性行业,所以,“逆周期调节”非常明显就是主要针对的房地产行业。提出逆周期调节,就是承认房地产周期性波动的客观存在。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显然,房住不炒就是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的核心,而具体落实的政策就是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的因城施策。而决策层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是逆周期调节的振幅必须在合理区间,通过房地产的调控让经济保持平稳。
所以,经常关心国家大事,也是在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

㈣ 如何构建“逆周期”风险管理大系统

逆周期风险管理,是指风险承担者,在市场上行期,针对各种风险因素,对其资产组合的风险进行缓释;而在市场下行期,则适时增加风险持有,改善收益风险的匹配。
我认为应该是风险多样化

㈤ 逆周期调控的详细解释

加强逆周期调控 缓解顺周期行为
2010年11月03日01:45证券时报马涛我要评论(0) 字号:T|T
近日公布的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4.7%,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实现回升,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在主动调控下,我国GDP增速虽有所回落,但经济整体向好势头未改,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随着经济进入上升周期,市场的顺周期行为也趋向显著,需要建立逆周期调控机制,削弱顺周期行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

市场存在4种顺周期行为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警示我们,经济系统的周期性波动并不单单源于外部冲击,市场的反馈机制对经济波动也会产生显著效应。如果存在大量的正向反馈,就会显著放大系统对外部冲击的反应,加剧系统的不稳定性。反馈机制是正向或是负向,取决于经济主体的行为特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行为、银行信贷行为、企业存货投资行为、国际资本流动都对经济系统有正向反馈,表现为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从目前来看,市场的顺周期性正在加速经济繁荣,与此同时,一些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正在被掩盖,为风险积累埋下隐患。

第一,居民消费行为的顺周期性。“买涨不买跌”现象在消费市场比较显著,当经济处于上升期,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扩张,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反之,在经济下行期,居民消费规模缩小,加剧经济衰退。但是,由于医疗、教育、养老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始终为负,导致消费在经济下行期的回落幅度要大于经济上升期的增长幅度,呈现非对称性。

第二,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受“时点”评级、“羊群效应”、理论模型、资本监管等因素影响,银行信贷行为始终与经济周期保持高度同步,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会加大实体经济的波动。在经济上升期,信贷扩张注入大量流动性,造成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过热;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信贷回落又会加速经济萧条。前三季度,我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呈现逐月增加态势,M2保持高速增长。

第三,企业存货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企业存货投资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同步性,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上升期,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倾向于增加存货投资,存货投资上升会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和经济增长,从而又会进一步增加存货需求;反之,在经济下行期,企业的存货投资会减少。实证研究表明,存货投资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贡献度均为正值,说明企业的存货投资加剧了经济波动,尤其是“去库存化”对经济下滑的放大效应尤为突出。

第四,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我国国际资本流动存在显著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期,总体发展趋势向好时,会引起国际资本大规模集中流入,对国内经济带来较强冲击;反之,在经济下行期,国际资本流入呈现下降趋势,将会进一步放大市场悲观预期,导致国内经济大幅震荡。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极大挑战,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会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引发经济风险。今年以来,热钱频繁地流入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加快建立逆周期调控机制

经济主体从各自利益出发,保持行为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个体理性相加并不等于集体理性,个体的最大理性就是认识到自身的理性是有限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监管层的一大教训就是,不能只关注单个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风险。由于市场的顺周期性,经济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正向反馈,这就需要建立一系列外生负向反馈机制如宏观调控来平抑经济波动,但考虑到政府的有限理性,在经济系统中建立一些能够减弱正向反馈的内生机制,成为一种首选。

建立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降低居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通过拓展信用评级的时间跨度、设定最大抵押比率、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等手段,从微观层面改变银行信贷顺周期的驱动因素;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规模的扩大;完善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防范国际资本在短时期内、大规模的集中流动。

当前,我国经济体系仍然面临着许多风险和矛盾,尽管在市场顺周期性影响下,一些矛盾和问题在眼下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其长期积累所引致的系统性风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最近监管层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各种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国内信贷持续扩张,周期性不良贷款增加,跨境资本流动蕴含潜在风险,流动性过剩回潮,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资产价格存在泡沫,一系列宏观风险显著上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要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能力,创新盈利模式,不断改善运营管理,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一套能够正确反应金融体系健康与稳定程度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针对性地实行动态监管,在进一步加强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密切关注金融系统的整体性风险,制定全面金融稳定政策,加强逆周期监管政策体系建设,稳步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增强宏观调控的弹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

㈥ 英国央行将逆周期性资本缓冲比例下调至零是什么意思

逆周期调节机制化近来人们常常讨论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核心是逆周期调节。笔者认为,逆周期调节中针对金融机构的一些工具,如逆周期资本缓冲、预期损失准备金等可以大致理解为:金融机构为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在时间轴上建立的“损有余,补不足”机制。也就是在经济高涨期留存储备以冲销经济衰退期的损失,进而为熨平经济周期作出有效的正向反馈。这样的制度安排是为了让金融机构“为自己负责”。其实,我们在行业层面已经有类似的机制。比如,央行汇集存款准备金,以备救助出现风险的商业银行;又如,有些国家对存贷机构实行的存款保险机制,对存款人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等。这些都是让金融行业“为自己负责”的制度安排。人们希望这些金融安全网能够将金融机构和市场的运转维持在一个安全平稳的框架内,一旦出现风险即有备用的缓冲机制发挥作用,减少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与程度,降低对经济的冲击。为什么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呢?笔者想到了古人一个“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故事:古时候,一户人家的烟囱砌弯了,有人指出这个弯道可能会积聚热量,不要把柴火堆在旁边,否则会引起火灾。这家人不听,未几,这家果然起了大火,所幸邻居扑救及时而脱险。庆功时,因英勇扑火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邻居们都是上客,坐上位,但此前冷静给出防火建议的人却根本不在被感谢者之列。理性的思考者总是不如感性的实干者得到认可。这则故事可以用来形象地类比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决策过程中的尴尬地位:经济低迷时,央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投放并维持较低的基准利率,以扩大需求、提振经济。待经济回暖并出现高涨苗头时,央行出于稳定币值的天然职责,意图前瞻性地收紧货币,则必然会受到金融体系、实体经济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倒逼博弈。这种倒逼博弈突出表现为“大干快上”,地方政府上项目,金融机构上规模。于是乎,“一放就乱”的景象又一次上演。直至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逐渐抬头时,公众又会质疑央行反应过慢,不应长期执行宽松政策,放纵货币供应泛滥或滥用低息政策。而当是之时,央行采取市场化的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一则时滞较长,远水难救近火;二则调控对象缺乏风险约束,对利率等价格信号本来就不敏感,调控效果难以立竿见影。权衡之下,又只得依赖行政的、总量规模的调控手段,“一管就死”的硬着陆风险也相应提高。作者:余辉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公厅

㈦ 常说要加强逆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是什么意思

衣食住行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开关心国家对衣食住行的管理和调控。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显然,房住不炒就是下一阶段房地产调控的核心,而具体落实的政策就是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的因城施策。而决策层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是逆周期调节的振幅必须在合理区间,通过房地产的调控让经济保持平稳。

所以,经常关心国家大事,也是在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

阅读全文

与保险逆周期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