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金融视角下中国储蓄

金融视角下中国储蓄

发布时间:2021-07-16 09:11:19

㈠ 站在金融的角度来说,任何银行都有倒闭的可能! 那,中国人民银行会不会倒闭呢

中国人民银行是属于管理其他银行的银行 如果倒闭意味着经济的全线崩塌

㈡ 站在金融的角度来说,任何银行都有倒闭的可能! 那,中国人民银行会不会倒闭嘞

中国人民银行不是存钱的银行,他是一个国家的机构,用来管银行的。它要倒闭,除非中国没了。

㈢ 金融危机下中国银行业现状

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2008年连续五次下调利率,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空间恐有所减少,但是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所带动的信贷增长仍然会在今年为银行带来较好的盈利前景。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最新发布的“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报告预测,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带动下,中国信贷增长有望加快,预计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4.8万到5万亿元,余额增长16%左右。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银行信贷已实现连续三个月快速增长。其中,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规模更是达到1.62万亿元。

对此,刘明康指出,中国对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信贷规模进行了调整和放松,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去年11月和12月的信贷快速增长是恢复性的,是正常的。”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欧明刚博士告诉记者,存贷利差变小以及贷款风险的上升可能挤压银行的盈利空间,但对银行业的经营前景没必要过于悲观。由于银行对于风险控制、信贷审批的加强,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目前也在提升。

唐建伟认为,新增贷款的相当大一部分是投向政府支持的中长期建设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向这些优质项目和客户授信的风险比较小,并不会带来大量不良贷款。

对于外界很关注贷款激增的现象,曹凤岐指出,关键是要看这些贷款的效益,1月份增加的信贷投入主要是投资于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它们的短期效益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出来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发挥很大的效益。

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中西部地区也成为各家银行授信的着力点。中国银行在未来5年内将为河南省交通、农业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等提供2000亿元意向性信用支持。交通银行未来4年内也将向陕西省提供总额度600亿元的授信,用于支持基础设施、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以及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重点项目。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实施,其对下游产业和中小项目的带动效应必然会显现出来,一段时间后,中小企业融资比例或将有所上升。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对中小企业客户贷款风险相对较大,不良贷款上升仍然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信贷的政策不会改变,并且会出台相关政策以减少银行风险。

㈣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当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那么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很多人提出了各方面的政策,我觉得呢,可能还是局限于财政货币政策和政府的直接干预这些方面,那么从另一个侧面这个来考虑问题就比较少,这是什么侧面的,就是我想说这个世界经济结构体系制度方面考虑比较少,那看这次金融危机引起的整个的经济危机、经济箫条究竟是怎么引起的,下面的学者讲到了比如说美元的地位,我觉得若谷行长讲的那一段讲的非常好美元的特殊地位。

第二就是讲到了中国和美国经济,美国是消费多,储蓄少,中国是储蓄多,消费少。所以呢我们对于这次经济问题的看法先从这里说起。

一个是经济的全球化,那么经济的全球化,这么多年是资本的流动、劳动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都是全范围的,但是全世界与经济金融,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相伴随的这个世界性的治理结构并不存在,比方说我们有像这个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这些机构要么是区域性的,就像若谷行长讲的,他实际上更多的代表美国和欧洲的利益,他不能代表世界利益,因为世行和基金本身就是二战的产物,所以我们有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有生产要素,资本,劳动、技术、金融的世界性的流动,但是我们没有这种世界性的这种治理结构,就是能够管理这种世界经济生活要素流动的这样一套机制和体制,这是比较核心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我们说这个全世界不断的向市场化这个方面发展,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像中国也向这个方向发展,美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最完善的或者最发达的国家,但是他的资本作为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却没有完全的市场化,为什么呢?因为美国的这个联邦的利率是由央行来调节的,央行可以调节这个利率来改变人们的预期,特别是改变资产的价值。这一点我觉得是等于资本的价格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央行本身作为一个市场的参与者,因为也参与利率的决定,特别是要按照他的意志来决定,就是资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完全市场化,由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所以我说是作为美国的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对利率的调整,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全球化,但是这个治理结构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全球化,第二个是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的货币政策。

㈤ 从国际金融角度论述 中国会好么

在全球经济不平衡背景下,我国双顺差的经济结构和外汇储备的增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
二,较充足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国国际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的增强,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
三,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进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提供了支持。有利于实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一,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增加了当前宏观调控的复杂性。近年来,外汇持续大量净流入,使得外汇债款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尽管中央银行交替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断创新调控方式以回笼市场的流动性,但在外汇储备持续狡狯增长的情况下,这些调控政策的作用空间受到了限制,加大了货币调控操作的难度,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及宏观调控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二,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放大了脆弱性,当前我国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场流动性偏多问题,是全球流动性过多的组成部分,通过国际收支顺差渗透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当前宏观调控中面临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信贷投放偏多,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上涨过快等都与这种外资流动性偏多相关。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下,流动性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运作,成数扩大。2006年我国M2比GDP的比重为1.65。意味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银行体系依赖性进一步增强。这种流动性偏多尚为造成明显的通胀压力和经济泡沫,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不容忽视。
三,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矛盾,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和强化了这些结构性问题。充分式外贸增长所带来的大量外贸顺差,不仅导致资源和沿海地区和出口加工部门过渡集中,国内服务业和产业部门,内部中西部地区发展较慢,加剧了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
四,贸易顺差的大幅度提高,增加了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根据WTO统计结果,随着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近年来,我国连续十多年被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尽管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加,但面对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形势,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始终存在。我国现阶段持续一定时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以及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突出。为此,在促进本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起到相应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下面再提几点建议。为了积极地应对全球经济失衡可能造成的外部风险,有效地改善中国的国际收支状况,需要更多的着眼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在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稳定的同时,争取有利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
一,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新形势,着眼于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宏观目标,政府应注意转变经济工作思路,时时进行宏观调控,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入手,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二,要立足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以消除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中长期的影响。同时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注意培养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通过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经济杠杆手段,促进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的差距。解决住房、教育一医疗等民生问题,提高国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合理消费,促使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型转变。
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外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加强对外资引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避免各地为争相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适当提高劳动力权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调整资源和环境成本格局,要严格控制技术档次低,土地资源占用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同时积极贯彻和落实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和地位。
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平衡发展,改变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低廉价格追求数量型的增长方式,提高对外经济贸易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调整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严格控制搞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出口,鼓励节约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的改革,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出口产品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劳工成本、环保成本和资源成本。要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营销能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出口从生产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要扩大进口,特别是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及自成品的进口,发挥进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在当前流动性偏多的形势下,坚持稳中适度从紧,一是继续整合央行票据和特别国债发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供应和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相适应。二是灵活运用利率调整手段,逐步实现正的实际利率。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四是加强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灵活性。
六,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增加金融避险工具,培育企业应对汇率波动的意识和能力,为促进国内收支基本平衡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积极稳健金融市场建设。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鼓励各类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利用国内的金融市场筹集资金。三是稳固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完善对资金流入监管的同时,促进资金双向有序流动。
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规则制定,努力营造国际有利的环境,加强同各国的磋商、协调,在积极承担自身国际义务的同时,促进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贸易赤字,一方削减财政赤字,共同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㈥ 当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格局是什么

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格局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是中国银监会。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包括以下机构
一、中央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二、国有商业银行 :
1、中国工商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
3、中国银行
4、中国建设银行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
2、中信实业银行
3、中国光大银行
4、深圳发展银行
5、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6、招商银行
7、民生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等

四、政策性银行:
1、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进出口银行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五、主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信用合作社和合作银行
3、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4、国家外汇管理局

六、外资银行和涉外金融机构:
除了银行体系以外,包括证券机构,在中国来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新兴市场,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太完善,我们市场本身的尽管也还是不太完善,所以责任追究机制还不是那么有效。我们的央行还不是独立的,还是政府的一个部分。我们国家要避免大的金融危机,有效的机制其实是有一个强大而负责任的政府。
首先中国的金融体制的确效率不高,但是这个效率不高要放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个历
史过程来看。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比较落后的格局,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需要。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微弱的金融压抑体系,而政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比较有意识地放缓对金融业的开放,利用不是太开放的金融业状况,比较廉价地从金融体系里面借钱。能够维持一些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从而减轻改革的痛苦,这是整个改革的大思路。当然我们的改革到目前为止非常成功了,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是怎么提高金融体制的效率。

㈦ 分析金融问题有哪些视角附例说明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

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
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
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
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
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
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
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
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
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
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
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
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
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
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
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
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
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
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
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
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
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
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
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
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
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
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
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
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
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
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
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
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
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
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
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
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
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
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
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
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
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
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
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
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
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
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
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
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
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
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
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
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
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
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
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
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
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
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
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
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
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
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
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
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
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
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
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
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
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
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
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
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
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
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
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
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
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
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
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
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
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
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
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
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
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
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
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
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
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
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
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
126. 资产证券化
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
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
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
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
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
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
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
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
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
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
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
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
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
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
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
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
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
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
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
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
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
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
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
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
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
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
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
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
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
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
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
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
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
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
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
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
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
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
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
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
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
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
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
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
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
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
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
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
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
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
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
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
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
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
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
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
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希望采纳

㈧ 国际金融的问题:解释一下 CA=S-Id (经常账户余额=国内储蓄-对内投资)

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CA=If
S=Id+If
If =S- Id
CA= S-Id
Y=C+Id+G+X-M
E=C+ Id +G
Y=E+(X-M)
CA= X-M=Y-E
CA= If= S- Id=Y-E
根据这些等式,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投资净额是正的(即该国是其他国家的净贷款供给国或投资国);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该国的产出(收入)高于其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即吸收).相反,若一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则意味着该国是净对外借款国,该国国内储蓄少于投资,支出超过产出(或收入).
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宏观经济含义
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加.官方储备是一国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对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量,汇率,利率,私人金融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形成,国内生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等产生重要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Ms)包括两个部分:国内创造部分(D)和来自国外部分(R).国内创造部分就是通过本国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来自国外部分是指经过国际收支获得的盈余(国际储备)所创造的货币.外国货币会转化为本国国际储备,形成高能货币.由于国际收支总差额意味着官方储备的增减,所以它的变动就会对一国的货币供给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国际收支总差额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它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国际收支总差额又会进一步对其他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汇率,利率,私人资本的流动,国内投资,生产以及进出口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㈨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或中国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㈩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什么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控制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选择
资本主义的金融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虚拟资本不断膨胀、不断缩水、金融危机不断的波动史。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研究和掌握目前正在肆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特点和爆发原因,对于防止虚拟资本的过度投机和形成金融大泡沫,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确保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验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对“信用和虚拟资本”进行了专题论述。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说:“空头汇票,是指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这样,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制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
在引用詹?威?吉尔巴特《银行业的历史和原理》理论时,证明了“银行的目的在于便利营业。但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难说营业在哪一点终止,投机从哪一点开始……在有银行的地方,都可以较容易和较便宜地获得资本。资本便宜会助长投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虚拟资本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的虚拟化,即货币并不真正具有价值。自从货币与金本位及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现代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虚拟资本从初端的商品期货或期权、货币期货或期权、债券期货或期权、股票期货或期权,以及相应的远期合约、互换、互换期权等,逐步向包括利息率期货或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物价指数期货或期权及其它组合式综合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等高级衍生产品和工具转化,势必导致整个经济的虚拟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并通过“蝴蝶效应”迅速殃及全球实体经济!
因此,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是百余年金融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一条正确论断。
二、监管缺位与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大元凶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全面奉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稳定性”理论的美国金融业,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开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产品,使资本极度虚拟化,并将虚拟经济推高到失控状态。实体经济一旦被打上虚拟化的烙印,经济泡沫的破灭则是早晚之事。再者,美国的低储蓄和超前消费生活理念,无形地助推了次级债市场的空前繁荣。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许多机构违背“谨慎经营”的原则,利用创新滥用金融杠杆密切相关,高负债率和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灾害。(一)失控的金融创新加深了资本虚拟化程度,加剧了投机和冒险行为。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覆盖和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次级债便是其中之一,它将大批基金吸引到次贷衍生品的“漩涡”中来。当市场陶醉在“金融创新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美梦中时,危机便悄悄降临。美联储连续15次降息于2003年6月见底至1%,然后因油价推动全面通胀等系列因素而被迫加息,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加息至5.25%。这时,基金的“分散风险”失灵了,保险公司连自己也不保险了,利率变化的“蝴蝶翅膀”扇动出金融风暴的“路线图”:越来越多的低端客户无法正常支付按揭贷款——房贷违约率上升,市场开始拒绝次贷抵押债券——房市泡沫破裂,作为抵押品的期房价格急剧缩水——涉足次贷的金融机构平均30倍的杠杆效应将风险急剧放大,负债和资本金比例严重失调,被迫快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其债务——“恐慌性杀价”与“负债和资本金比例失调”恶性互动,导致资产价格循环式下跌——流动性骤然收紧,资金严重短缺——银行惜贷,殃及正常经营的无辜企业——政府紧急救市措施被解读为危机深不见底,股市大跌,投资信心严重受挫——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令金融巨头纷纷倒地——失业率急剧上升,消费明显萎缩——资金从资本市场恐慌性撤离——债务链将次贷危机向持有次贷等美国债权、美元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快速延伸……次贷就这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风险变为安全,最后把创新变为危机。次贷自身也因而“衍生”成为金融扭曲、异化的典型代表。
(二)金融监管滞后或缺位,导致错失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机。
监管缺位,美国监管机构对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的过度放纵。随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其监管的法制进程也一直处于反复和摇摆中。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监管,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衍生工具被投机赌博趋势主宰。衍生产品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日益被投机赌博性操作淹没。
同时,许多金融大鳄绕开监管束缚,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竞相发展场外交易,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各国监管部门及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等对场外交易参与者的调查统计, 2007年下半年全球所有未清偿的场外交易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增长15%,衍生品场外交易未清偿合约的价值是场内交易的5倍以上,其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场内交易,有些国家场外交易规模甚至占整个衍生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正是监管部门放任和允许金融市场的场外交易和过度创新,没有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干预,才最终导致这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三、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及实体经济的深度危害(一)严重危及金融安全,制造金融恐慌。起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终于在2008年下半年演变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以雷曼兄弟等金融巨头破产案为标志的“多米诺骨牌”坍塌效应,被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国,从而引发了一场来势汹涌、好像深不见底的“金融海啸”,欧美、亚洲等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一度造成全球性大恐慌,资本市场迅速缩水,严重打击了公众信心。就连最不开放的北朝鲜,也因中国的传递效应使其矿产品出口业务大为收缩;而以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撑的冰岛等小国,则面临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破产”的悲剧。欧美金融业依靠政府大量注资和提供政府担保才得以续业。<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二)严重冲击实体经济。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惜贷”。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美国三季度GDP同比下降0.3%,许多国家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速度。第二是消费萎缩。据统计,美国9月就业岗位减少了将近16万个,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不难理解,这失业的16万人只能是减少各种日常支出才能继续生活。而对于没有失业的人来说,投资股市和基金的钱越来越少、自己未来的薪水只降不升、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都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捂紧了钱包。表现这一状况的是零售业销售情况,美国9月零售销售月降1.2%,是3年来的最大降幅。第三是投资需求下降。从银行贷款难或者贷款利率高,人们就不会愿意投资,新企业不会开工、也不会有新的工作岗位、现有企业不会扩大生产规模。<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分子,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未能幸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就一直处于艰难的境地,未能进行结构调整的出口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破产关停压力。特别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更将涉外企业置于困境,订单大幅减少,生产难以为继,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三季度GDP罕见地降到两位数以下,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2%,同比降低9.7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的威力正逐步显现,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正在释放。 0 5566688 2010-1-8 6:28:43 121.18.71.* 举报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阅读全文

与金融视角下中国储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