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刘园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查询

刘园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查询

发布时间:2021-07-17 02:26:09

⑴ "杜宇"是什么意思

"杜宇"是一个人名,具体有以下人物:

一、杜宇(古蜀国国王)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开国国王。公元前1057年,鱼凫王杜宇参加了武王伐纣的战争,号称蜀。

二、杜宇(演员)

杜宇,中国内地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6级表演系,主要作品有《神奇E档案》、《铁人》、《城市三部曲》。


传说:

原来,这里面还有一段神奇而又曲折的故事。包含酸甜苦辣,回味无穷。 传说,当时的四川,在三峡一带尚处淤塞,四川盆地是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围嶂。川内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过来的大水无处排泄,于是盆地内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

杜宇虽然竭尽心力,筑堤开堰,又带领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标不治本,依然不能平息灾难,杜宇因此忧心忡忡。 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见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

⑵ 全国有几个彭绍红这个姓名

有我一个,还有一个
彭绍红
目录彭绍红人物简介主要研究方向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术获奖论文著作专利申请在研课题展开彭绍红人物简介主要研究方向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学术获奖论文著作专利申请在研课题展开
男,1969年9月出生,江西省宜春市人,副教授,博士,中共党员,是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1994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石化集团茂名石油化工公司三十万吨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安全环保部,参加了茂名乙烯的建设和投料试车工作。1998年至2000年在茂名石化高压聚乙烯车间从事塑料生产工作,2000年至2003年在乙烯公司橡胶塑料研究所从事橡塑产品的加工应用及新产品开发工作,先后参加并完成了《耐黄变充油SBS鞋用专用料开发》、《低密度聚乙烯涂覆专用料研制》及《高压低密度塑料花专用料研制》等新产品开发工作,并多次获得茂名石化科技成果、优秀管理成果以及公司先进职工等奖项。2003年至2006年在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完成了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电子线路板等危险固体废弃物热化学处理技术研究》,提出了废旧电路板新的利用工艺。在茂名石化公司工作期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
2007年起任职于茂名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由高级工程师转为副教授。负责高分子化学、分离过程与技术、环境监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应用及废旧塑料的再生。先后参与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目前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茂名学院人才引进等科研项目,经费近10万元。已在《化工学报》、《煤炭学报》、《环境工程学报》、《合成树脂及塑料》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被EI收录6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2项。
编辑本段彭绍红青岛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男,教授,博士,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青岛大学特聘教授工程二层次教授,青岛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1964年2月生于江西。1981.9-1985.7江西师范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85.9-1988.6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9-2004.6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9-2006.8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11月被评为讲师。1994年11月被评为副教授。1999年11月被评为教授。2005年以来每年被评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现为二层次特聘教授。1988.7-1988.9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学者。2007.8至今为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2001年10月开始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神经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目前主讲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智能系统、创新设计、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可拓模式识别”、“基于高维仿生信息学的低数据量面像识别技术”、 “鞋类产品和谐智能CACD系统研究”、 “基于物元动态系统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设计研究”、“人工生命”、“人工脑的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人工生命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 “创新设计思维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智能CAD软件”、 “人工脑的新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及其设计方法”和 “鞋楦和谐智能3D-CAD系统开发”等。
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物元动态系统分析的智能化模型化概念设计研究”6037501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新设计思维模型和基于该模型的智能CAD软件”Y2002G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人工生命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2005038111,等项目。目前正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鞋类产品和谐智能CACD系统研究”2006AA04Z1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脑的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606731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脑的新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及其设计方法” Y2007G30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鞋楦和谐智能3D-CAD系统开发”2007GG3WZ04016,等项目。
学术获奖曾获青岛市首届青年科技奖(不分级)、“高效数据压缩方法研究及其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人工生命信息处理模型及其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励。
论文著作近三年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和谐智能CACD系统”、“人工生命模型”2本专著;公开发表“杨国为,涂序彦,王守觉,时变容错域感知联想记忆模型及其实现算法,计算机学报, Vol.29,No.3, 2006, 431-440”、“杨国为,王守觉,闫庆旭,分式线性神经网络及其非线性逼近能力研究,计算机学报,2007,Vol.30, No.2, 189-199”、 等9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3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被SCI、EI检索。
专利申请已申请“发明人:杨国为、涂序彦、王守觉,发明名称:分式线性神经网络模型,申请号:200410098994.1”、“发明人:杨国为、王守觉,发明名称:基于虚拟信源和神经网络的无损数据压缩方法,申请号:200410098954.7”、“发明人:杨国为,发明名称:时变容错域的感知联想记忆模型,申请号:200510073772”等5个发明专利。
在研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鞋类产品和谐智能CACD系统研究”、 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高维仿生信息学的低数据量面像识别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脑的信息处理新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工脑的新联想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及其设计方法”和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鞋楦和谐智能3D-CAD系统开发”,开展研究工作和申请新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

⑶ 王立的研究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型二茂铁基环氧化合物的合成、交联及应用”(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茂铁基环胺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水相离子识别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型二茂铁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基于氢键的组装和离子识别”(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非对称茂锆的设计合成及在 α-烯烃立构可控聚合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热开环共聚合制备新型主链含金属、硅和硼的聚茂金属”(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反应型纳米级磁核聚烯烃类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从单一乙烯单体出发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新型支化聚乙烯”(项目负责人);
8、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纳米改性环氧粉末涂料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9、中-意政府间合作项目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of polypropylene prepared by metallocene catalyst”(项目负责人);
10、中-荷政府间合作项目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gnetic Polymer Nanocomposites Prepar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in situ”(项目负责人);
11、中-法政府间合作项目 “Functional Nanocomposites”(项目负责人);
12、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新型降噪增强沥青改性剂的制备及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项目负责人);
13、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 “异形金属纳米材料软溶液形状控制规模化制备”(项目负责人)。
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 收录论文160余篇
近期发表的论文: 1.Yulai Zhao, Li Wang, Anguo Xiao, Haojie Yu. The synthesis of modified polyethylene via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followed by ATRP, RAFT, NMRP or ROP. Prog. Polym.Sci., 2010, 35, 1195-1216. (2009年影响因子23.753)2.Jia Huo, Li Wang, Elisabeth Irran, Haojie Yu, Jingming Gao, Dengsen Fan, Bao Li, Jianjun Wang, Wenbing Ding, Abid Muhammad Amin, Chao Li, Liang Ma. Hollow ferrocenyl coordination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micropores in shells prepared via ostwald ripening. Angew. Chem. Int. Edit., 2010, in press. (2009年影响因子11.829)3.Anguo Xiao, Li Wang, Qingquan Liu, Haojie Yu, Jia Huo, Qiaohua Tan, Jianhua Ding, Jianjun Wang, Wenbing Ding, Abid Amin. A novel linear-hyperbranched multiblock polyethlene proced from ethylene monomer alone via chain walking and chain shuttling polymerization. Macromolecules, 2009, 42, 1834-1837. (2009年影响因子4.539)4.Qiaohua Tan, Li Wang, Liang Ma, Haojie Yu,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and anion recognition of ferrocene modified hyperbranched polyether. Macromolecules 2009, 42, 4500-4510. (2009年影响因子4.539)5.Qingquan Liu, Li Wang, Anguo Xiao, Haojie Yu, Qiaohua Tan, Jianhua Ding, Guoqing Ren. Unexpected behavior of 1-chlorodecane as a novel porogen in preparation of high porosity poly(divinylbenzene) microspheres. J. Phys. Chem. C, 2008, 112, 13171-13174. (2009年影响因子4.224)6.Jianhua Ding, Li Wang, Haojie Yu, Jia Huo,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Well-controlled formation of nanofibers and double wall vesicles through the electrostatic-assisted assembly of a couple of star polyelectrolytes-complementary. J. Phys. Chem. C, 2009, 113, 5126-5132. (2009年影响因子4.224)7.Jianhua Ding, Li Wang, Haojie Yu, Jia Huo, Qingquan Liu, Anguo Xiao. Controllable formation of nanorods through electrostatic-assisted assembly of star poly(methacrylic acid) inced by surfactants. J. Phys. Chem. C, 2009, 113, 3471-3477. (2009年影响因子4.224)8.Qingquan Liu, Li Wang, Anguo Xiao, Jingming Gao, Wenbing Ding, Haojie Yu, Jia Huo, Mårten Ericson. Templated preparation of porous magnetic microspher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removal of cationic dyes from wastewater. J. Hazard. Mater., 2010, 181, 586-592. (2009年影响因子4.144)9.Guohua Jiang, Li Wang, Tao Chen, Xiaochen Dong, Haojie Yu, Jianfeng Wang, Chang Chen.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of hyperbranched polymers with benzoyl terminal arm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5, 43, 5554-5561. (2009年影响因子3.971)10.Wenqin Wang, Li Wang, Jianfeng Wang, Jianjun Wang, Zhenli Ma. Novel polymer-supported zirconocene catalys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and its catalytic kinetics.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05, 43, 2650-2656.(2009年影响因子3.971)授权专利 1.王立,叶朝阳,江山,马振利,范志强。球形催化剂载体 MgCl2-醇-有机络合剂复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02136543.12.王立,俞豪杰,江山,石全。原位及包裹聚合制备纳米微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工艺。专利号:ZL02150926.33.王立,俞豪杰,石全,江国华,陈涛。 纳米微粒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工。专利号:ZL 200410016267.64.王文钦,王立,王剑锋,董晓臣。聚苯乙烯负载的固态均相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410067668.45.叶朝阳,王立,马振利,王剑峰。球形MgCl2-醇-有机络合剂载体负载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410017269.76.王剑峰,王立,赵振荣,陈涛,俞豪杰。聚乙烯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410017171.17.董晓臣,王立,孙天旭,俞豪杰,周峻峰。用TiCl4/MCM-41催化体系挤出聚合制备纳米聚乙烯纤维的方法。专利号:ZL 200510050800.5.8.王立,王苇,孙天旭,俞豪杰。低载钛MgCl2/AlCl3复合载体丙烯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 ZL 2005 1 00 49657.89.王驰亮,王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 60865.810.周峻峰,王立。一种长链烷基防水加脂剂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 60866.211.董晓臣,王立,孙天旭,俞豪杰。常压挤出聚合制备纳米聚乙烯纤维的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 50799.612.王立,陈昌。一种银纳米线的合成方法。专利号:ZL 200506064.313.王立,陈昌,陈旭。加入银纳米线的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 1 00 50523.214.王立,陈召珠,陈彩亚,俞豪杰,石全,江国华,陈涛。纳米改性环氧粉末涂料的制备工艺。专利号:ZL200310109448.915.王立,陈召珠,陈彩亚,俞豪杰。纳米改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 03116963.516.胡小良,王立,陈旭,陈涛。新型复合型电磁波屏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 50031.917.王立,董晓臣,侯悦,孙天旭,俞豪杰。低载钛MgCl2/MnCl2复合载体Z-N丙烯聚合催化剂及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06 1 00 50485.018.王立,王苇,俞豪杰,汪立波,周永龙。水相悬浮法生产氯化聚丙烯的方法。专利号:ZL0510062019.X19.杨强,王立,俞豪杰,周峻峰。一种采用表面接枝改性性制备水分散性炭黑的方法。专利号:ZL 200610155008.020.封麟先,王立,谢涛,王浩,张培娟。用于制备磁性α-烯烃聚合物的催化剂。专利号:ZL97106208.021.封麟先,王立,谢涛,王浩,张培娟。磁性α-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工艺。专利号:ZL97106354.022.钱延龙,黄吉玲,李政,王立,封麟先,袁幼菱。双核茂钛亚胺型烯烃聚合催化剂。专利号:ZL99124191.6

⑷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哪个好

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三所学校综合实力差不多,下面多角度进行二者对比:

一、学校荣誉对比

1、青岛大学:该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2、青岛科技大学: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曾先后隶属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化学工业部,现为山东省属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3、山东师范大学:是中国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该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培计划”、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111计划”。

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属重点大学。



二、师资力量对比

1、青岛大学: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3897人。其中,专任教师263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8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

发达国家院士9人,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3人,教育部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

专职院士:张嗣瀛(中国科学院院士)、谢立信(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祖华(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李长明(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葛树志(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赵春华(欧洲科学院院士)、申有青(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2、青岛科技大学:截至2021年5月,有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院士2人、双聘院士1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

学者1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优青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海外特聘专家和青年专家43人。

省级教学名师17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4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杰青1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8人。

3、山东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99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10人,正高级职称361人、副高级职称712人,博士生导师195人。有6名双聘院士。

双聘院士:徐至展、郭柏灵、佟振合、朱健康、曹进德、张勇民。

国家“万人计划”:商志晓、万光侠、唐波、张春阳、魏建、徐继存、吕文明。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吴义勤、张文新、刘希玉、冯献忠、董育斌、王敦友、于天龙、胡斌、张磊、马长乐、郑元杰、王传奎、江林昌、何洪彬、徐继存、李平。

三、学术研究对比

1、青岛大学: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111”计划),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0余个。

“十三五”以来至2019年4月,学校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43项。

其中, 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6项,列全国高校第74位;2018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5项,列全国高校第56位。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余篇,其中2017年发表SCI论文1878篇,列全国高校第69位,增长率列全国高校第5位;2018年已发表SCI论文2400篇。

ESI高被引论文120篇。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1项(合作)、省部级以上奖励84项、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授权专利1179件。

在2019USNews最佳大学排名中列全球第959位、全国高校第82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列全球第701-800位、全国高校第80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百强,从入围百强到2018年的第69位,成为山东省上升势头最为显著的一家医院。

2018年,学校获5项201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获有5项成果获得2017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5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2、青岛科技大学:据2016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厅),7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教育厅),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发改委),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0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据官网2016年8月显示,该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杜邦科技创新奖,2011年以来科研经费连续5年过亿元,累计达到9亿元。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7个。

分别是软控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万华集团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该校于2009年、2011年在山东省产学研工作会议上,连续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青科大模式”,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以典型经验和做法进行报道。

3、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71项,36项成果获山东省第三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本科生共发表475篇,其中2017-2018学年有200篇,多篇论文发表在高水平SCI期刊和国际顶级期刊。

据2019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重点研究基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青岛大学、网络——青岛科技大学、网络——山东师范大学

⑸ 吴斌的论著成果

1. 大型建筑及桥梁结构动力损伤过程的实时混合试验方法与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08年1月-11年12月),负责
2. 城市建筑地震破坏的控制原理与方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08年1月-09年12月),负责
3. 结构控制实验的实时子结构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6年1月-08年12月),负责
4. 实时拟动力实验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06年1月-08年12月),负责
5. 耗能减震及智能控制装置的定型化、检测标准及设计指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子课题,负责
6. 村镇建筑隔震与消能减震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年11月-2010年12月)项目子课题,负责
7. 新型平台结构智能阻尼减振隔震控制技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02年1月-06年6月),负责
8. 现代结构拟动力地震模拟协同试验方法与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04年1月-07年12月),负责
9. JZ20-2NW海上平台磁流变阻尼减振装置,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项目(04年11月-06年10月),负责
10. 耗能减振的新型装置、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年1月-02年12月),负责
11. 实时子结构试验技术及其在结构被动控制试验中的应用,教育部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05年3月-06年3月),负责
12. 结构损伤性能的可靠度设计与耗能减振控制,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01年1月-02年12月),负责
13. 钢筋结构损伤性能的可靠度设计与耗能减振控制,黑龙江省出站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01年1月-02年12月),负责
14. 北京饭店耗能减振加固试验研究,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98年11月-99年1月),负责
15. 上海磁悬浮铁路桥抗震设防与减隔震研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01年3月-01年7月),负责 1. 2005年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 2009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三):结构振动控制与应用
3. 2009年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1. 可变摩擦耗能器(实用新型),2003.8,专利号:ZL02211645.1,排序第1
2. 多层粘弹性耗能器(实用新型),2003.10,专利号:ZL02211643.5,排序第1
3. 压电摩擦减振器(实用新型),2004.5,专利号:ZL03212922.X,排序第3
4. 多层T形芯板摩擦耗能器(实用新型),2003.8,专利号:ZL02211644.3,排序第2
5. 固定导管架式海洋平台隔震装置(实用新型),2003.10,专利号:ZL02280696.2,排序第2
6. 锥形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实用新型),2004.1,专利号:ZL03211544.X,排序第3
7. 全角钢式防屈曲支撑构件(实用新型),2009.2,专利号:ZL200820089959.7,排序第2 赵俊贤, 吴斌, 欧进萍. 新型全钢防屈曲支撑的拟静力滞回性能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 (已录用) (EI)
许国山, 吴斌. 弹性试件的实时子结构试验等效力控制方法. 振动与冲击.(已录用) (EI)
马宁, 吴斌, 赵俊贤, 李惠, 欧进萍, 杨蔚彪, 吴勇. 十字形内芯全钢防屈曲支撑抗震性能构件及子系统足尺试验. 土木工程学报..(已录用) (EI)
李妍, 吴斌, 欧进萍. 能量守恒逐步积分方法数值解研究. 振动与冲击.(已录用) (EI)
李妍, 吴斌, 欧进萍. 基于能量守恒积分的子结构试验方法. 工程力学. 2010,27(1), 1-7.(EI)
张纪刚, 吴斌, 欧进萍. 海洋平台隔振结构限位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 41(10): 174-176. (EI)
赵俊贤, 吴斌. 防屈曲支撑的工作机理及稳定性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9, 29(3): 131-139.
王贞, 吴斌.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时滞实时在线估计方法. 振动工程学报. 2009, 22(6): 625-631. (EI)
史鹏飞, 吴斌. 拟负刚度与粘滞阻尼混合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09, 28(11): 163-167 (EI).
史鹏飞, 吴斌. 拟负刚度阻尼减振结构的动力特性与减振效果分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 29(3): 300-305 (EI).
王贞, 吴斌. 隐式动力子结构试验的稳定性分析.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10): 23-28 (EI).
许国山, 吴斌. 采用比例-积分控制的实时子结构试验等效力控制方法. 工程力学. 2009, 26(9): 251-256 (EI).
王倩颖, 吴斌, 欧进萍. 实时子结构实验的研究与应用. 世界地震工程. 2008, 24(1): 40-46.
王倩颖, 吴斌, 欧进萍, 田石柱, 张洪涛. 应用MTS控制系统的实时子结构实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 40(12): 1895-1899 (EI).
吴斌, 王倩颖. 实时子结构实验的研究进展. 实验力学. 2007, 22(6): 1-9.
张纪刚, 吴斌, 欧进萍. 海洋平台结构SMA阻尼隔振振动台试验与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7,27(6):241-247.
王倩颖, 吴斌, 欧进萍. 考虑作动器时滞及其补偿的实时子结构实验稳定性分析. 工程力学. 2007, 24(2): 9-14,8(EI)
王向英, 吴斌, 王倩颖. 实时子结构试验的滑动模态控制. 工程力学. 2007, 24(6): 174-179. (EI)
李妍, 吴斌, 王倩颖, 欧进萍. 防屈曲钢支撑阻尼器的试验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6, 39(7): 9-14(EI)
张纪刚, 吴斌, 欧进萍. 渤海某平台磁流变子能阻尼隔振控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6, 22(1):68-72. (EI)
吴斌, 保海娥. 实时子结构实验Chang算法的稳定性和精度.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6, 26(2):41-48.
奚彩亚, 吴斌. 隐式逐步积分法的控制解法. 低温建筑技术. 2006,5:49-50.
冷冬梅, 吴斌. JZ20-2NW平台结构冰振作用下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 2006,5:48-49.
李妍, 吴斌, 欧进萍. 弹塑性结构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对比研究.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5; 27(1): 1-6.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一种改进的拟粘滞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1), 24-30.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三种阻尼减振结构抗震性能的对比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04, 20(1), 75-81.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Pall型摩擦阻尼支撑内力计算方法. 世界地震工程. 2004, 20(2), 6-11.
吴斌, 王倩颖, 欧进萍. 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的滑动模态控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6), 154-159,172.
陆立新, 吴斌, 欧进萍. 非线性结构体系可靠度的重要抽样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6), 58-62.
张纪刚, 吴斌, 欧进萍. 锥形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4, 24(6), 126-130.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基于几何非线性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分析. 工程力学. 2003,20(1),21-26.(EI)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Pall型摩擦阻尼器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3,24(2),7-13.
吴斌, 张纪刚, 欧进萍. 拟黏滞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及支撑内力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 35(7), 834-838, 843, 849. (EI)
吴斌, 欧进萍, 张纪刚. 基于可靠度的结构损伤性能设计. 世界地震工程. 2002, 18(3), 10-18.
欧进萍, 龙旭, 肖仪清, 吴斌. 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阻尼隔振体系及其减振效果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年03期.
欧进萍, 邹向阳, 龙旭, 吴斌, 潘凯云, 王凤霞. 张杰民振戎中学食堂楼耗能减震分析与设计(Ⅰ)一反应谱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年01期.
欧进萍, 何政, 龙旭, 吴斌, 邹向阳. 振戎中学食堂楼耗能减震分析与设计(Ⅱ)──能力谱法与地震损伤性能控制设计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年01期.
欧进萍, 吴斌. 组合钢板屈服耗能器性能及对高层钢结构减振效果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1,22(1): 26-32.
龙旭, 吴斌, 欧进萍. 抗震结构的阻尼减振效果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2001,17(1),40-45.
王亚勇, 薛彦涛, 欧进萍, 吴斌等. 北京饭店等重要建筑的消能减振抗震加固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学报. 2001,22(2).
侯纲领, 何政, 吴斌, 欧进萍.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屈服位移Chopra能力谱损伤分析与设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21(3),29-35.
吴斌, 张纪刚. 基于几何非线性的Pall型摩擦阻尼器滞回特性分析与试验验证.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21(4), 60-65.
欧进萍, 吴斌等. 北京饭店消能减振抗震加固分析与设计:时程分析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1,21(4),82-87.
吴斌, 欧进萍, 张纪刚, 吕大刚. 结构动力可靠度的重要抽样法. 计算力学学报. 2001,18(4), 478-482.
欧进萍, 侯纲领, 吴斌. 概率pushover分析方法及其在结构体系可靠度评估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学报. 2001, (6), 82-86.
欧进萍, 关新春, 吴斌, 隋丽丽. 智能压电-摩擦耗能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0, 20(1), 81-86.
欧进萍, 何政, 吴斌, 龙旭.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控制设计. 建筑结构学报. 2000,21(1),63-70.
欧进萍, 肖仪清, 段忠东, 邹向阳, 吴斌, 魏津生, 李桐魁, 孙宝仓. 设置粘弹性耗能器的JZ20-2MUQ平台结构冰振控制. 海洋工程. 2000年03期.
欧进萍, 何政, 吴斌, 邱法维.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性能设计.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9, 19(1), 21-30.
欧进萍, 吴斌, 龙旭. 耗能减振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方法. 振动工程学报. 1999, 12(2), 202-209.
吴斌, 欧进萍. 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性能试验与分析. 世界地震工程. 1999,15(1),1-12.
吴斌, 欧进萍. 高层拟粘滞摩擦耗能结构的试验与参数研究. 世界地震工程. 1999,15(2),17-27.
欧进萍, 吴斌, 龙旭. 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8, 18(1), 60-70.
欧进萍, 吴斌, 龙旭. 耗能减振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8, 18(2), 98-107.
欧进萍, 吴斌. 组合钢板耗能器¾一种新型耗能减振装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97, 17(1), 32-39.
吴斌, 欧进萍. Pall摩擦耗能器的设计方法.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1997, 30(4), 9-14.
吴斌, 欧进萍. 钢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应. 世界地震工程. 1997, 13(3), 27-34.
吴斌, 欧进萍. 软钢屈服耗能器的疲劳性能和设计准则. 世界地震工程. 1996, 12(4), 8-13.
吴斌, 欧进萍. 软钢屈服耗能器的疲劳性能和设计准则. 世界地震工程. 1996, 12(4), 8-13.

⑹ 井润田的科研

1.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号:70872017):“科研团队领导行为及其对团队绩效影响机理的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
2. 主持教育部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教外司专[2008]271号):基于管理决断权的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理论与实证研究(2008年1月-2008年12月)。
3. 连续三年主持四川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项目:“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研究”(2006年3月-2008年12月)。
4.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四川路桥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管理咨询”(2006年8月-2006年11月)。
5.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基金号:L0622109):“适应未来科学基金发展的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岗位激励和约束机制课题研究”(2006年7月-2006年12月)。
6. 主持电子科技大学“自筹经费学科建设”项目:“组织与战略研究的平台建设”(2006年7月-2007年12月)。
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金号:F0524001):“信息科学部资助的科研项目与团队的综述研究”(2006年1月-2006年12月)。
8.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号:70372032)“跨文化高层管理团队的文化冲突及协商机制研究”(2004年1月-2005年12月)。
9.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号:79900022)“谈判的多元收益分析”(2000年1月-2002年12月)。
10. 主持电子科技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不确定环境下的高层管理者认知行为研究(2005年7月-2008年6月)。
11. 主持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科技基金项目:信息经济时代的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2002年9月-2003年9月)。
12.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项目代号:W110525):长风企业薪酬体系与薪酬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2005年2月-2005年11月)。
13.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紫云生物科技公司的企业文化诊断与分析(2005年2月-2005年8月)
14.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拉法基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员工满意度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3月)。
15.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项目代号:W110422):成都旭光电子股份公司经营者薪酬方案研究(2004年9月-2004年11月)。
16. 此外,还曾经主持“江苏省长江电器集团管理咨询与企业形象设计”等20多项企业委托研究项目。

⑺ 王建国的研究成就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城镇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城市设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2—2005,项目批准号:50125820
2、“发达地区小城市物质形态演变规律及其形体环境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991-1993,项目批准号:59008494
3、“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助金额:1998-2000,项目批准号:59778004。
4、“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保护性再利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2008. 项目批准号:50578040)
5、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机理和优化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2012. 项目批准号:50978052)
6、基于数字技术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董卫,王建国,王伯伟,赵冰等,2003-2006,项目批准号:50238010
7、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吴良镛、齐康、陶松龄等,王在东南大学课题组排名3),项目批准号:59238150
二、科技部支撑计划: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既有建筑保护技术研究(2006BAJ03A04-01)
课题负责人:王建国,董卫、陈薇、龚恺、张宏、傅秀章、石邢、彭昌海、钱敬平、吴雁2007-2010
2、城市旧区土地节约利用关键技术研究(2006BAJ4B067)(赵万民、王建国、汤羽扬、阳建强、杨俊宴、吴晓、孙世界等),2007-2010
三、国际合作项目:
1 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院资助项目:国际研究网络:城市历史与多尺度的空间整体规划。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UK-Chin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projects, 2007-09 中方七校参与,王为东南大学负责人,2007
2 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辅助金(基盘研究,海外调查A):关于中国型居住空间规划技术的研究,合作单位:日本·京都大学,中国·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研究期间:2008.4-2011.3。宗本顺三, 项目主持,京都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合作方:王建国、钱强、张宏,唐芃、傅秀章等.
四、国外演讲:
1.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take China as an exampl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USA . 199105
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rban Form and urban design.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tlanta, USA . 199610
3. PRESERV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QUARTER IN NANJING, Second Urban Design Forum, Yokohama, Japan, Nov.19-24, 1998
4. 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南京城市和建筑高度形态控制,巴黎,2005
5.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 INDUSTRIAL HERITAGE IN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Housing Symposium. Hosted b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eoul, Korea, 2005
6. DIGITALIZED MULTI-FACTORS ANALYTIC APPROACH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 the City History and Multi-scale Spatial Masterplanning (CHaMSpa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workshop, financed by the UK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UCL, Oct.11-16, 2007, London, UK
7. 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ITES:TAKE CHINA AS AN EXAMPLE,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20091005)
8. MULTI-FACTORS ANALYSIS OF THE OPTIMIZATION OF LARGE-SCALED URBAN SPATIAL FORM BASED ON URBAN DESIGN,MIT,Cambridge,USA , 20091009
五、专著、论文
1.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1996年由台湾地景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购买版权出版繁体字版本。
2.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二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杨廷宝建筑论述与作品选集,王建国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安藤忠雄(王建国、张彤)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 城市设计(第二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7.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和建筑设计[M],董卫、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8、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阿尔瓦罗·西扎[M],蔡凯臻,王建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安藤忠雄研究室编,建筑师的二十岁[M],王静、王建国、费移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王建国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 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营造和提升,王建国、阳建强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12、绿色城市设计----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生态策略[M],徐小东、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13、普通高等教育与土建学科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城市设计》、王建国主编,刘博敏、阳建强副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4、城市设计(第三版)[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六、论文和书中章节
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
1. 王建国,高源,胡明新. 基于高层建筑管控的南京老城空间形态优化[J]城市规划,2005(1):45-51
2. 王建国,张彤. 上海世界博览会规划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5(4):66-67
3. 王建国. 上海世界博览会产业历史遗产保护和浦西内港码头区设计[J]世界建筑导报,2005(4):78-79
4. 王建国、陈宇. 盐城中学南校区规划和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2005(6): 34-37
5. 王建国. 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研究,建筑学报2005(8):5-9
6. 王建国. 山水相依、清雅素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建设印象[J],时代建筑2005(4):112
7. 王建国,徐小东.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绿色城市设计生态策略[J]“建筑与文化”2006(8):11-19
8. 王建国,彭韵洁,张慧,王彦. 瑞士产业历史建筑及地段的适应性再利用[J],世界建筑2006(5):26-29
9. 王建国,蒋楠. 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8-11
10. 王建国,程佳佳. 海峡两岸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城市建筑,2006(9):6-10
11. 王建国, 安宁. 继往开来,把握机遇 回应新世纪挑战――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十年发展,[J]建筑与文化,2007(10):19-24
12. 王建国. 江宁区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园公共教学楼设计[J],建筑与文化,2007(10):38-39
13. WANG Jianguo, JIANG Nan.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reuse of historical instrial building in China in the post-instrial era. Frontier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f China. 2007,1(4):474-480 (Translated from Architecture Journal, 2006,(8):8-11)
14. 王建国,张愚,沈瑾. 唐山焦化厂产业地段及建筑的改造再利用[J],城市规划2008(2):88-92
15. 王建国,徐小东. 基于可持续发展准则的绿色城市设计交通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08增刊,8-13
16. 王建国,王湘君,徐宁。 江宁博物馆[J],建筑与文化,2008(10):30-31
17. 王建国,龚恺. 关于建筑学办学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9(1):29-31
18. 王建国. 城市再生与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 2009(2):3
19. 王建国.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中国科学(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20.Technological Sciences, Vol 39(5)830-839)E辑:技术科学,2009年39卷5期,830-839
21.Wang J.G. A research into the large-sdaled spatial forms of cities based on urban desig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09, 52(9)2486-2496),SCI,
22. 王建国. 如何欣赏城市天际线[J],中国国家地理,天际线增刊,134,2009
23. 王建国、冷嘉伟、杨俊宴. 特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的思考――以郑州二七中心区为例. [J]建筑学报2009(12)第1-6。
24. 王建国,魏羽力. 南京2007-2009,[J]建筑创作,2010(2):29--30。
25. 王建国,赵烨. 无锡惠山森林公园景观修复规划探讨――在空间疏理中提升环境价值[J]规划师2010(4):30-35
26. Wang J G, Zhang Y, Feng H, A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development intensity based on similar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attributes intervened by urban design. Sci China E-Tech Sci,2010,53(7):1743-1754, SCI, Springer库检索
27. 王建国,张愚,冯瀚。 城市设计干预下基于用地属性相似关系的开发强度决策模型,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201040(9):983-993
28. 王建国、王鹏、徐小东、孙海霆、姚欣悦. 绵竹市广济镇文化馆[J],建筑学报2010(9):74-76
29. 王建国. 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现状及其可能性[J],城市中国,44期,106-108页
30. 王建国,王兴平。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20-21
31. 王建国,魏羽力、汪坚强. 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时序问题――以南京东山新市区中心为例[J]. 城市规划,2011(2):64-67
七、代表实践项目
1. 1991,南京邮政大楼设计,方案主要参加者,1997年获江苏省优秀工程一等奖。
2. 1992,河南博物馆方案设计, 方案参加者之一, 2005年建设部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二等奖。
3. 1994,江苏省国税大厦设计, 2000年江苏省优秀建筑工程二等奖(排名3)。
4. 1995, 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设计,建筑负责人,1995,3000平方米. 1998年获福建优秀建筑工程一等奖(排名3)
5. 1997,泰州市新区商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标,合作:孔令龙、权亚玲、胡渠等
6. 1997,江苏常熟市老县场17号地块商业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 (合作:徐怡涛等)
7. 1998, 南京市城东干道两侧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黄翼、魏羽力等)
8. 1998,江苏东台市信用合作联社综合营业办公楼建筑设计中标实施。(合作:戎俊强)
9.1999,徐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徐州市中山路城市设计,通过鉴定并实施。(合作:陈宇、高源、裴钊、黄翼等)
10、1999,徐州市彭城南路步行商业街规划设计,(合作:王湘君、吕志鹏、戴琦)
11.2000年,徐州市市民广场规划设计咨询第一名,(合作:陈宇、高源、裴钊、黄翼、沈欣荣)
12. 2000~2001 ,海口市总体城市设计(合作:董卫、陈宇、胡明星、王湘君、吕志鹏、戴琦、严铮、吴云一等)
13. 2000,广州市传统中轴线城市设计方案竞赛第一名(合作:韩冬青、董卫、费移山等).获2004年广州市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2005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1)
14. 2001,金坛市旧城改造暨市民广场规划设计投标中标实施。(合作:高源、陈乾、费移山、何嘉宁、许轶)
15. 2001, 江苏宜兴团氿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并实施;(合作:徐小东、周小棣、高源、魏羽力、张愚、李琳、韦峰等),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风景园林)三等奖。
16. 2002,常熟新城市中心概念性全国城市设计竞赛第一名 (合作:阳建强、高源)
17. 2002,江苏盐城中学规划设计竞赛中标实施,合作:陈宇、许轶、何嘉宁、林峰等),2005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7年江苏省优秀建筑工程三等奖
18. 2002,厦门钟宅湾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阳建强、王晓俊、王玉、王湘君、魏羽力、周杰、黄治等)
19. 2002,南京老城形象特色和空间形态控制研究(20020-Q-13), (合作:高源、胡明新等)。
20. 南京总统府、煦园历史地段及周边地区空间形态控制与引导研究(2003-Q-3)(合作者:高源、周立等
21. 2002,江苏连云港博物馆新馆全国设计竞标第一名(合作:徐小东,韦峰、廖方等)
22,2003,徐州市淮海路城市设计,(合作:徐小东、欧阳之曦,徐宁、彭韵洁、李琳琳、邹维治)
23. 2003,广州海鸥岛地区旅游策划和城市设计研究,与美国景观设计公司SASAKI合作(合作者:董卫,阳建强,王湘君、王晓俊、魏羽力、黄羊山等)
24. 2003, 青岛市中国海军博物馆规划设计全国竞赛,(合作者:冷嘉伟、夏冰、龚曾谷、刘弥、张婧等)
25. 2003,浙江大学紫金港西区概念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合作者:冷嘉伟,陈宇,韦峰、徐宁、孙振华、沈芊芊、张愚等), 荣誉奖
26. 2003,宜兴城东新区概念性发展规划研究并实施(合作者:徐小东、王晓俊等)
27. 2004,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园公共教学楼设计方案征集中选实施,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
院合作,合作:王湘君、张航、李大勇、张婧等),获2008年度江苏省优秀设计二等奖,2008年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设计)三等奖。
28. 2004,常州市万福路-常澄路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合作:高源、李琳、张婧,常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7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表扬奖。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29. 2004,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合作:刘博敏、韩冬青、冷嘉伟、F. Schwartz,R. Stern、孙业杨、董卫、杨涛、雒建利、葛明、张彤、吴晓、孙世界、王晓俊等),第4名。另荣获2004年国际建筑学术期刊《建筑评论》城市景观设计(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二项大奖(总体规划奖,建筑综合利用奖,2004年共有248个项目申报该奖项,13项获奖)
30. 2004,沈阳故宫-张氏帅府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陈薇、朱渊、沈炀等)
31. 2004,常州市城市特色研究(合作者:张啸马,王兴平,王彦等)
32. 2003,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场地规划(合作:加拿大Ekistics公司,魏羽力)
33. 2005,南京江宁区百家湖-九龙湖轴线地区城市设计(合作者:陈宇,王兴平,蔡凯臻,朱渊,蒋楠,程佳佳,徐伟,杨志等)
34. 2005, 常州城市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合作主持,龚恺,合作者:张啸马、张愚、白小松、冷天翔、王彦、杨宇、赵婧等;合作单位:常州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局信息中心,常州市测绘院),。2007年度江苏省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2008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
35. 2005,重庆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二等奖(合作主持:阳建强,合作者:吴晓、孙世界、王兴平、高源、王晓俊等)
36. 2005,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实施,合作主持:陈宇,合作者:蒋楠,程佳佳,彭韵洁,李琳琳,王彦,马亦鸣等),2009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2009年江苏省优秀工程三等奖。
37. 2006,南京中山陵博爱园和天地科学园详细规划设计(联合主持:韩冬青,技术负责:陈薇、马晓东、周武忠、王晓俊、孙世界、胡明新;参加:王正、徐小东、蔡凯臻、徐伟、杨志、徐宁、杨宇、邓艳、李娟等)
38. 2006,无锡市总体城市设计(联合主持:阳建强,合作:杨俊宴、吴晓、孙世界,王兴平、王晓俊、费移山、蔡晶等)
39. 2006,唐山焦化厂改造规划设计(合作:张愚、赵婧、杨宇)
40. 2006,浙江桐庐城市空间形态研究(合作:张愚、李娟、刘园、邓艳、汪坚强)
41. 2007,南京江宁博物馆设计(合作者:王湘君、徐宁、朱渊等)
42. 2007,江宁东山新市区城市设计整合(合作:魏羽力、汪坚强、张建波、杨志、蔡晶)
43. 2008,江宁小龙湾地区城市设计(合作:魏羽力、张建波、杨志、蔡晶)
44. 2007,江宁区悦恒大厦建筑设计(合作主持:冷嘉伟,合作:邓艳、李娟等)
45. 2007,南京市7316厂地块城市设计和厂房改造设计(合作:蒋楠、周炜等)
46. 2007,杭州市《创新创业新天地城市设计》(入围优胜)(联合主持:阳建强)
47, 2008, 郑州老城商业中心控规及城市设计,联合主持:冷嘉伟,合作:杨俊宴、李旭宏、朱彦东、徐宁、蔡晶、张建波等
48. 2008,杭州西湖东岸景观提升工程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杨俊宴、陈宇、徐宁、孔祥恒、刘迪、赵烨、杨杨、江天、李京津等
49. 2008,无锡惠山森林公园概念规划,合作:杨俊宴、陈薇、徐宁、赵烨、秋飞等
50. 2008,北京焦化厂工业遗址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联合主持:阳建强,技术负责:熊国平、吴晓、孙世界、徐小东、王晓俊、朱彦东:参加:蒋楠、许昊、邓艳、李娟、郑国等
51. 2008,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市规划编研中心合作(东南大学方参加:王建国、阳建强、董卫、陈薇、吴晓、王承慧、孙世界等)
52. 2008, 南京市总体城市设计专题,王建国、阳建强、董卫、高源、吴晓、王承慧、孙世界、刘迪、刘坤等
53. 2009,四川绵阳市广济镇文化站建筑设计(合作:徐小东;参加:王鹏、万邦伟、孙海霆、姚昕悦等),2010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54. 2009,四川绵阳市广济镇便民活动中心(镇政府)建筑群设计(合作:徐小东、王鹏、姚昕悦、孙海霆),2010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
55. 2009,浙江龙泉夏侯文陶瓷艺术大师馆(合作主持:徐小东、参加:孙海霆等),2009
56. 2009,常州市国棉三厂(名力集团)地区改造规划设计,合作:蒋楠、许昊等
57. 2009, 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建设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第一名,;合作主持:程泰宁、王建国,参加:冷嘉伟、唐斌、徐春宁、王幼芬、孙海霆、姚昕悦、刘坤等)
58. 2009,南京明外郭沿线地区规划(政府指名委托,2009-,合作主持:陈薇、王建国;技术负责:诸葛净、王晓俊、高源、蔡凯臻、沈炀;参加:是霏、戴薇薇、张驰、赵效鹏等)
58. 2010, 镇江甘露寺地宫及唐代遗遗址展示馆,(合作:姚昕悦、张驰、赵效鹏)
59. 2010, 南京东山副城区政府周边地段城市设计,合作:魏羽力、李京津、潘琼宇、孙海霆等)
60. 2010,南京东山副城总体城市设计(2010,合作:杨俊宴、高源、王晓俊、卢华兴、刘坤、赵烨、潘琼宇、景文娟)
61. 2010, 淮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规划设计竞赛,第一名;联合主持:陈宇,合作:姚昕悦、孙海霆、张弛、赵效鹏、盛吉、柴文远、景文娟),
62. 2010,南京外郭沿线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09-),合作主持:王建国、陈薇;技术负责:王晓俊、陈宁、高源、沈旸、蔡凯臻、俞海洋、周武忠、朱彦东;参加:张弛、凌洁等
63. 2010,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保护规划,主持:陈薇;合作:王建国、诸葛净、白颖、魏羽力等)
64. 2010,扬州古城北门保护规划设计,(合作:陈薇、陈宇、徐伟等)
65. 2011,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王建国、阳建强、熊国平、陈薇、姚昕悦、赵烨等)
八、荣誉、获奖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003,排名2)、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8,2000,排名2和1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2,排名2),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2);建筑设计成果先后获the Cityscape 2004 Architectural Review Awards国际奖二项;全国优秀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三等奖2项,表扬奖1项;部省优秀建筑工程和规划一等奖4项(排名1、3,主要参加者),二等奖6项(5项排名1,一项排名3);省部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5项(排名1)。《城市设计》和《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论著成果分别获省优秀图书二等奖(排名1,2001,2004)。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国家级教学团队(2009)、“建筑设计”国家精品课程(2008),全国模范教师(2004),宝钢优秀教师奖(2004),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2009,2006)、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创新团队(2009)。

⑻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与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四个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云南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院专任教师中82%的人具有博士学位,业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二级重点学科,“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省校共建重点学科,四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环境生物学”、“生物冶金”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生物学”所属十二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生物化工”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32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共计本科生近480人。 硕士导师介绍
李昆志:男,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84 年、 1988 年分别获得 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分析专业和作物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96 年为日本京都大学作物学研究室共同研究者。 1997-2001 年期间在该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毕业后两年被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室外国人学者,从事废弃农业有机物再利用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3-2004 年间,先后在日本国立蔬菜茶业研究所作研究员,从事转 Bt 基因蔬菜及生物学特性鉴定的研究;日本京都大学分子代谢制御学研究室博士研究员,参加古细菌 PEPC 的分子特性鉴定,植物四碳代谢、一碳代谢途径的遗传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基因工程。主持和参加纵横项课题十二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 SCI 收录 10 篇)。
白洁: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88 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 2003 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03-2005 年期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部做博士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分子神经生物学。
李蓉涛:女,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3 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6 年、 2004 年分别获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了系列结构新奇的高氧化度的降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 新的骨架类型 ,还发现了有望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物——“五味子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专项一项和参加多项其它课题。现已发表学术论文 54 篇 , 40 篇为 SCI 收录论文 , SCI 影响因子总计为 94.974 ( 其中 10 篇 论文的 SCI 影响因子在 4.0 以上 ) 。申请中国专利 5 项 。
陈丽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9-2004 年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在农学研究科植物生理学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生命科学研究科分子代谢制御研究室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从事 2 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植物代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通过遗传工程操作在世界上首先开创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谢途径同化甲醛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专利;完成了耐热篮藻 PEPC 分子特性鉴定及其在植物中表达的生理生化效应分析,植物甲醛同化作用的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
魏云林:男,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199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95 年获协和医科大硕士学位。 1997 至 2004 年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低温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个以低温菌为宿主的低温蛋白质表达系统,申请有国际专利两项,国内专利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已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独撰出版专著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井申荣: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3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0 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1-2004 年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训练。 2004 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从事过细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药物毒理、实验动物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构建、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
柳陈坚: 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兽医专业,先后在上海杨浦区园林管理局及上海和平公园的公园管理科从事野生动物的兽医临床、疾病防治与饲养繁殖等工作。于 1994 年 5 月赴日留学,先后在日本国立岐阜大学的兽医人兽共患传染病教研室和食品微生物教研室与应用微生物教研室从事狂犬病、传统发酵食品中的有用微生物及应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领域研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与 农学 博士学位。此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的确立的研究。 2006 年 9 月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计食品安全。发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收录文章 2 篇。
林连兵: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在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 此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被评为学校课堂教学十佳青年教师。 200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访问学习, 2004 年至今为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教学人员。 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腾冲热海高温噬菌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研究(项目号: 30660009 )”,参加国家基金项目(项目号: 20567001 )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 2005E 0068M )。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3 篇为 SCI 收录,主要从事腾冲热海高温菌多样性、高温噬菌体多样性、高温菌酶学及高温细菌冶金等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陈朝银: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1985 年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硕士毕业 ,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筹建食品生物工程学科 , 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后主讲《微生物学》、《发酵食品与发酵饮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检测技术》、《药理学》、《受体生物学》、《现代药理及实验》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1992 年赴泰国 Kasetsart 大学学习、 1998 年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 2003 年赴德国 Gottingen 大学学习。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医药。曾主持国家和省级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 , 发表论文 100 多篇 ( 其中 SCI 、 EI 收录 10 余篇 ) 。登记基因 16 个 , 获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次,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校级教学成果奖 5 项次。
孟庆雄: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 2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在神经毒与受体结合的模型、突触后神经毒性中毒治疗药物、神经毒蛋白入药利用、分子结构与功能改造设计等方面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数篇,在多肽药物研发、高通量药物筛选与分子设计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并在生化药物的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 工程系系副主任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6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药源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中草药的生物转化及其抗肿瘤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工作。
余旭亚: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7 年 -2000 年间在职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获发酵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1999 年 -2000 年间在清华大学进修、合作研究。主持过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专题、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各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多项;指导校学生课外科技活获云南省三等奖;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 10 篇,其中 EI 收录 1 篇;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 3 篇。
夏雪山: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999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细胞免疫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曾担任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2004 年 10 月— 2006 年 12 月),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进行合作研究( 2006 年 1 月— 7 月)。主要从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从 2003 年起开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高科技园区专项项目、平台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学、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培养体系与动物模型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录,获授权专利 1 项,申报发明专利两项。同时,任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
魏大巧:女,硕士,讲师。 1998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污染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 曾从事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仙人掌及核桃开发利用研究、动物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塑料的开发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丽:女,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6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林产化学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 年至今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无污染漂白 TCFP 的研究》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1999 年遴选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被选派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生物工艺学、微生物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 EI 收录 2 篇, ISTP 收录 1 篇)。
葛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工程。 200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200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生物化工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有关珍稀濒危植物的离体大规模细胞培养、组培快繁以及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改造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及细胞聚集体调控研究”以及国家“ 863 ”等多个基金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7 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录, 2 篇被 EI 收录。
李宝才:男,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2 年 2 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 - 1997 年,受邀到英国 Bristol 大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获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云南省、煤炭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省教委重点基金等二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曲靖地区科技进步奖一项。至今,已发表 60 余篇论文,其中 4 篇被 SCI 和 EI 收录, 20 篇被 CA 收录;指导研究生 9 名。同时,任《 腐植酸》编委,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
杨亚玲:女,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活性及其应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分析试剂的合成、筛选,同时在样品前处理方面进行研究,建立新药物分析体系,达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分析速度的目的,另对天然产物进行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等的筛选,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先后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企合作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50 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其中 2 项已授权,获得过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
杨波: 男,在职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主任。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如淀粉、环糊精、壳聚糖等大分子的修饰改性及其在医药、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从事天然产物的主客体化学及超分子化学研究, 并在我国一流超分子化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被 EI 全文收录。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余篇。先后主持完成省级、厅级基金项目近十项,与企业合作完成校多项企校项目。另外,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制药工程学科 多媒体课件项目和教改项目,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第七届伍达观教育基金教师先进教师奖 。
杨健: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药学技术工作,熟悉药品的科研及其生产、质量等技术工作和有关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参与进行过新药洛美沙星胶囊、双清口服液、碘散等技术生产转化,原料药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磷酸酯钠盐、泼尼松龙片、注射液的研制和独立开展辅酶 Q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辅酶 Q 、紫杉醇等化学药物、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半合成研究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SCI 及核心期刊各一篇),
刘谋盛: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8 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项目两项,参与研究及完成项目九项。其中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及校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申请专利一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四项,发表论文 12 篇。
徐军伟,博士/博士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作为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和代谢工程。

⑼ 武汉理工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我皇家大理工号称984.5,70余年来共培养了5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虽然不算家喻户晓,但也算走出过很多名人了。我看大家普遍回答都是斗鱼老总等等一些企业名人,那我现在再来为大家盘点几位从武汉理工大学走出的你们不熟悉的院士校友。

姜德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联盟,功能梯度复合材料专家,对!不要怀疑!你没有看错!又是材料!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学校的材料专业实力真的很强,国内最顶尖的教授都在我们学校,真的很厉害。

最后不得不提一嘴张文明,他是斗鱼直播联合创始人、CEO,他的传奇一直被武汉理工的学子津津乐道。饮水思源,斗鱼嘉年华每年都会向武理学子免费发放大量门票,公司每年也都会向我们学校提供大量的实习工作岗位。

⑽ 张东旭的科研项目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863重点项目等。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等。其中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如下:
1. 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链霉菌分化的分子机制,2011.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链霉菌谷氨酰胺转胺酶参与分化的生物学机制,2010.6-2012.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3. 纺织精炼高效生物催化剂技术,863项目。
科研成果及奖励
曾获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奖等奖项。申请专利9项,其中授权3项。代表性的成果和奖励如下:
1. 发酵法生产用于纺织品染整加工的碱性果胶酶和过氧化氢酶, 中国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 第四完成人;
2.工业微生物生理特性与代谢功能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第八完成人。
荣誉与奖励
2008年7月获学校岗前培训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2009年获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指导本科论文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

阅读全文

与刘园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查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