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管理学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著作
现代管理理论是继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后,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它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而不断创新所形成的学派(特指二战以后出现的一系列学派)所创立的理论。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学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不断涌现,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现象曾被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孔茨称为“管理的丛林”。孔茨认为当时林林总总的重要管理学派共有11个,他们是: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众多学派并存,从不同角度对管理理论进行卓有成效的探讨,都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人们用“管理理论丛林”来形容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科学步入一个发展、创新、分化、综合并存的时期。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
1.政治经济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为管理是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功能,即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
2.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6�1孔茨和西里尔�6�1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3.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6�1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经验主义学派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5.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6.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7.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8.管理科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可以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技术学派。其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能定量。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往往只用于大规模复杂项目。
9.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
各学派各持己见,并依据自己理论框架,创造出花样繁多的管理工具,但是就管理学而言,没有系统理论框架。各学派都没能将管理纳入统一框架加以研究,形成管理学自有的研究框架,这样的研究结果自然会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只有当管理学统一框架建立之后,就此基本框架形成的管理理论才真正能为管理实践提供依据,管理者才能系统的利用管理工具而不会出现管理工具组合间的自相矛盾,此时管理学才能够真正称之为管理学。
B. 1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约法尔。其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组织,管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经验学派。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他们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不少学者认为,经验学派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实践证明,这是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3)系统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它是由目标和价值、结构、技术、社会心理、管理等五个分系统组成。它提出,必须以整个组织系统作为研究管理的出发点,应该综合运用各个学派的知识,研究一切主要的分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管理学派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对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
(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
(6)权变理论学派。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有效也不是绝对无效,采用哪种理论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C. 归纳管理流派,以列表形式总结其理论、主要观点、代表人物及研究切入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也都有了蓬勃的发展。这一时期,从事管理研究和教育的队伍的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职的管理学教授和研究人员占据了主流。管理理论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
一、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 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 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二、群体行为学派
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甚至还会按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他认为,如何解决个体成长和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长期面对的挑战,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从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
三、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管理科学学派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是在二战以后形成的。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的。该学派还主张依*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社会协作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是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
巴纳德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即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协作效果,即组织的目标是否顺利达成;②协作效率,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协作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最高;③组织目标和环境相适应。
巴纳德还指出,在一个正式组织中要建立这种协作关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共同的目标;②组织中每一成员都有协作的意愿;③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
此外,巴纳德对管理者提出了如下责任要求:①规定目标;②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③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五、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他于1960年发表的《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是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圣经”。
在《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中,西蒙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中的命令统一原则、特殊化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和集团化原则等展开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组织活动的本质是决策,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4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决策的准则
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了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他认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决策实践,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漫无限制的,所以“最优化”的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不经济的,而“满意原则”则显得更为合理、现实。
六、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是社会系统学派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是由英国的特里斯特等人通过对英国的达勃姆媒矿现场作业组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看成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七、系统学派
管理系统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特斯、罗森茨韦克等。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①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人造系统;
②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盛行,但由于它在解决管理的具体问题时略显得不足而稍有减弱,但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
八、权变理论管理学派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
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权变管理思想结构
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某种环境或情况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
2、 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观点
把组织看成一个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组织内部结构的设计,必须与组织任务的要求、外在环境要求以及组织成员的需要等互相一致,组织才能有效。
3、 权变的人事观点
在人事方面的权变观点也以权变管理思想为基础,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4、 权变理论的领导方式观点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一切以组织的任务、个人或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于管理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和补充,主要表现在它比其他一些管理学派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更具体,与客观实际更接近一些。但是,权变理论仅仅限于考察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没有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概括,只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认共性。
九、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明茨伯格。
这一学派认为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利和地位。十种角色可以归为三类:
1、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的角色、联络者的角色;
2、 组织信息中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者的角色;
3、 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经理角色理论受到了管理学派和经理们的重视,但是经理的工作并不等于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经理角色理论也没有详细论述。
十、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是继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而以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而闻名于世的孔茨本人,则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各个组织以及组织中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管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层次无关。
该学派的理论依据是:
1、 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论上很好地进行分析。
2、根据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管理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说明和启示作用。
3、 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展开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加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 这些基本管理只要还没有被实践证明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 管理是一种可以依*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就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一样。
6、 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但也吸收同管理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D. 在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 )主张通过分析案例
在孔茨划分的几种主要的管理学理论流派中,(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E. 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九个管理理论学派)
这里有篇相关的文章都做了归纳,可以参考:http://wenku..com/link?url=--2mIPtOq,打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我的回答。
F. 简述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至少五个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人类行为学派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2.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3.权限接受论:(1)权力来源原理: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的占有者。(2)权力大小的确定:权力发出后被接受的程度,即不是上级授予,而来自下级接受的程度。4.组织平衡论: (1)组织对内平衡:组织对个人的诱因要大于或等于个人对组织所作的贡献。(2)组织对外平衡:组织内部效率产生外部效能,它与外部环境间的平衡。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他们认为,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其中,这些要素可称为子系统。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组织这个系统中的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组织的运行过程,就要研究这些子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伯特·西蒙。主要观点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二者的解决方法一般不同;信息本身以及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现实中的人或组织都只是“有限理性”而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一般基于“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建立一种制定决策的“人一机系统”。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是布莱克特和伯法等人。该学派将管理作为数学模式或过程加以处理。他们认为,由于管理全过程(计划、组织、控制)的工作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可以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技术学派。其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能定量。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往往只用于大规模复杂项目。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劳伦斯和洛尔希。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主要观点:权变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与领导方式等方面:1、计划要有弹性;2、组织结构要有弹性;3、领导方式应权宜应变。权变管理理论强调随机应变,主张灵活应用各学派的观点,但是,过于强调管理的特殊性,忽视管理的普遍原则与规律。按权变的观点,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并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人际关系学派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G. 现代管理学理论有哪些主流思想
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
1.政治经济学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认为管理是具有二重性的社会功能,即指挥劳动和监督劳动。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提出管理二重性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就是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
2.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
3.行为学派。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经验主义学派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
5.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主要贡献是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做出了全面分析。
6.系统管理学派。侧重以系统观点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基本职能,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主要贡献,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对组织地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
7.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和马奇。强调决策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这一学派重点研究决策理论。片面地强调决策的重要性,但决策不是管理的全部。
8.管理科学学派。把管理看成是一个类似于工程技术、可以以精确计划和严格控制的过程,因此也被称为技术学派。其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能定量。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往往只用于大规模复杂项目。
9.权变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伍德沃德和美国的菲德勒。把管理看成一个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选择和实施不同管理策略的过程,强调权宜应变。
H. ,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答案
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又称案例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德·德鲁克和欧内斯特·戴尔。这一学派的中心是强调管理的艺术性。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不必企图去确定一些原则,只要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成功经理人员的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相仿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1)关于管理的性质,他们认为管理是管理人员的技巧,是一个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和知识领域。
2)关于管理的任务,他们认为作为管理人员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任务:一是必须造成一个“生产的统一体”,二是在作出每一个决策和采取每一行动时,要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协调起来。
3)提倡实行目标管理。
2、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同人际关系行为学派密切相关,以致常常被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有人把这个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其中“组织”一词被用来表示公司、企业、政府机关、医院以及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这个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就是梅奥和霍桑试验。德国学者卡特·卢因(1890--1947)于1944年首先提出“团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后来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1923-)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一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甚至还会按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他认为,如何解决个体成长和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长期面对的挑战,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从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
3、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为数量学派,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管理科学学派正式作为一个管理学派,是在二战以后形成的。这一学派的特点是利用有关的数学工具,为企业寻找一个有效的数量解,着重于定量研究。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的。该学派还主张依据计算机管理,提高管理的经济效益。
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是以组织理论为研究重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组织。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他的代表作是1937年出版的《经理的职能》一书。 巴纳德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即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系统。这个系统的存在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协作效果,即组织的目标是否顺利达成;②协作效率,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协作成员损失最小而心理满足最高;③组织目标和环境相适应。巴纳德还指出,在一个正式组织中要建立这种协作关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共同的目标;②组织中每一成员都有协作的意愿;③组织内部有一个能够彼此沟通的信息系统。此外,巴纳德对管理者提出了如下责任要求:①规定目标;②善于使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③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5、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管理学派是在社会系统管理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的方法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他于1960年发表的《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是决策理论管理学派的“圣经”。在《管理决策的新科学》一书中,西蒙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中的命令统一原则、特殊化原则、管理幅度原则和集团化原则等展开了严厉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
1)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构成的系统,组织活动的本质是决策,对组织活动的管理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决策。
2)决策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它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构成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4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
3)决策的准则
用“令人满意的原则”代替了传统决策的“最优化原则”。他认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的决策实践,寻找可供选择的方案都是有条件的,不是漫无限制的,所以“最优化”的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现实、不经济的,而“满意原则”则显得更为合理、现实。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是在二战后兴起的一个较新的管理学派,是社会系统学派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学派是由英国的特里斯特等人通过对英国的达勃姆媒矿现场作业组织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经过研究认为,许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只把组织看成一个社会系统,而没有看到它同时又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技术系统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只有使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两者协调起来,才能解决这些矛盾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7、系统学派:管理系统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卡特斯、罗森茨韦克等。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是:
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所组成的人造系统;
2)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系统管理和系统分析在管理中被应用,提高了管理人员对影响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各种相关因素的洞察力。该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盛行,但由于它在解决管理的具体问题时略显得不足而稍有减弱,但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
8、权变理论管理学派: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经验主义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权变理论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因素灵活地应用各种管理方法解决管理问题的过程。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权变管理思想结构
管理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函数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以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即“如果”某种环境或情况存在或发生,“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
2)权变理论的组织结构观点
把组织看成一个既受外界环境影响,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开放系统”。组织内部结构的设计,必须与组织任务的要求、外在环境要求以及组织成员的需要等互相一致,组织才能有效。
3)权变的人事观点
在人事方面的权变观点也以权变管理思想为基础,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4)权变理论的领导方式观点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不好的”领导方式,一切以组织的任务、个人或小组的行为特点以及领导者和职工的关系而定。
权变理论的出现,对于管理理论有着新的发展和补充,主要表现在它比其他一些管理学派与管理实践的联系更具体,与客观实际更接近一些。但是,权变理论仅仅限于考察各种具体的条件和情况,而没有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来进行概括,只强调特殊性,否认普遍性,只强调个性,否认共性。
9、经理角色学派
经理角色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个管理学派。它以经理所担任的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明茨伯格。
这一学派认为经理一般都担任十种角色,源于经理的正式权利和地位。十种角色可以归为三类: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的角色、领导的角色、联络者的角色;
2)组织信息中枢的角色,包括信息接受者的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者的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角色、故障排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经理角色理论受到了管理学派和经理们的重视,但是经理的工作并不等于全部管理工作,管理中的某些重要问题,经理角色理论也没有详细论述。
10、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这一学派是继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古典管理学家法约尔,而以提出“管理理论的丛林”而闻名于世的孔茨本人,则是这一学派的集大成者。
管理过程学派的研究对象是管理过程和职能。他们认为,各个组织以及组织中个层次的管理环境都是不同的,但是管理却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同组织的类型或层次无关。 该学派的理论依据是:
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论上很好地进行分析。
2)根据在企业中长期从事管理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管理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都能起到一定的说明和启示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展开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加在实践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基本管理只要还没有被实践证明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管理是一种可以依*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就像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一样。
6) 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但也吸收同管理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I. 管理理论的管理学派
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时期主要包括以下学派, 学派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主要思想 管理过程学派 哈罗德·孔茨、西里尔·奥唐奈《管理学》 主要研究管理者的管理过程及其功能,并以管理职能作为其理论的概念结构。 经验学派 戴尔《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
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 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 行为科学学派 马斯洛
赫兹伯格
麦戈雷戈 主张要研究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并创造一种能使组织成员充分发挥力量的工作环境。 社会系统学派 巴纳德 他将社会学的概念引入管理,在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决策理论学派 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学科》 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及合理的决策程序。 数理学派 他们注重量化分析,强调应用数学模型解决管理决策问题,以寻求决策的科学化与精确化。 交流中心学派 该学派认为管理人员是交流中心,并围绕这一观念建立起管理理论体系 , 而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接受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并将计算机运用于管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