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我国债券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债券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发布时间:2021-07-18 21:59:21

㈠ 中国债券市场现状怎么样

这方面的论文在一方网很多的哦,之前我就找上面的老师帮忙指导的。相对于网上很多个人和小机构要好很多,我之前找的一方网王老师咨询的,非常专业的说

这里还有些资料,你看看

资产证券化可以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提供新的融资和投资渠道,提高资本周转率,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还可以解决资产负债不匹配、资本不足等问题,同时转移部分系统性风险。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不仅可以在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上丰富产品内容,满足各方面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而且可以根据控制风险需要推出表内双担保债券,减少投机行为。但是,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权威的评级机构,进入门槛较低,信用评级缺乏公信力;二是资产证券化领域法律不健全,资产证券化的税收、会计与信息披露等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三是投资者数量有限、市场规模太小;四是监管过严、审批程序复杂、且期限较长,导致产品数量太少,没有发挥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关于如何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笔者建议,一要创新资产证券化产品,扩大市场规模;二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三要完善资产证券化会计制度;四要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高评级机构质量,创造信用评级需求,加强评级机构道德风险管理;五要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六要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支持证券化业务发展。
还有不懂的地方,你上一方网自己看吧~

摘要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基本思路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理论分析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与分类
建立利率模型与确定利率波动率
专项分析:MBS分析
MPS分析
CMO分析
商业房产按揭抵押债券
美国次贷危机的理论分析
美国住房贷款证券化
次级贷款概述
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
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
次贷危机发生过程
次级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的过度的透支消费
金融衍生产品监管存在漏洞
投资银行过度竞争
金融杠杆化程度过高和金融机构短期行为
信用评级领域存在问题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借鉴
借鉴场内金融工具经验
金融法案改革控制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改革推出巴塞尔协议Ⅲ
房屋按揭贷款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
房地产市场与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中国资产证券化现状
债券市场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位置
国债券市场现状
证券化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信用评级体系存在问题
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与参与者数量不够
SPV的监管
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与创新建议
推进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
推出MBS的可行性
完善证券化品种推动金融创新机制
相关法律与制度创新
法律建设方面创新
资产证券化制度创新
适用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调整
会计准则一致性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
提高信用评级机构质量
创造评级需求
加强监管防范道德风险
拓宽市场参与者范围
引入机构投资者
引入个人投资者
引入外部投资者
货币政策与资产证券化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
宏观调控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结论与展望
后记

最好先拟提纲,再写论文,你参考下这个吧,当时一方的王老师给我,直接就通过了,呵呵,老师拿我的当别人的范文了
你好

㈡ 跪求一篇2千字左右的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浅析金融创新条件
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当前中国金融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正
确认识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通过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
管、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国际间的合作,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为金融创新提供良
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长期以来,在成熟的市场监管、众多的金融产品的庇
护下,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似乎离欧美等发达国家非常
遥远。不管是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还是1994年
开始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先后经历的“拉美型”危机,
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只是隔岸观火。2008年美国
华尔街金融风暴使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金融体系纷纷受
到重创,冰岛、巴基斯坦几乎国家破产。透过金融危机可
以发现,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对金融创新风险的谨
慎管理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金融创新活跃程
度不断加深的时代,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是国内外经济金
融形势变化对中国金融行业提出的新挑战,也是大转折
时期中国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金融创
新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风险管理则是金融
创新的“护身符”,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风险
管理之间的关系。
一、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金
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
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
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
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新活动。当前中国金融业
已全面对外开放,金融业加大了金融创新的力度,创新业
务发展迅速,金融创新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理财业务成创新亮点
2007年以来,居民投资意愿持续走强,受市场需求的
推动,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竞争趋于白热化,理财
创新的速度和频率更是史无前例。根据《上海证券报》统
计资料显示,截至2007年4月末,共有22家中、外资银行
取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资格,中外资银行共推出21
期26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2007年5月份,银监会下发
通知,将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投资范围扩大至与
银监会签有备忘录的境外股票市场。多家商业银行随即
快速反应,在较短时间内研发推出了新一代QDII产品。
针对火爆的股票市场,工行、建行、中行、招行等根据客户
需求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新股申购”理财产品。
(二)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
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伸展
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已从过去的
存、贷、汇“老三样”,拓展到了个人理财、资产证券化、衍生
产品、电子银行、银行卡等多个领域。
当前世界各国金融业普遍呈现出业务多元化的趋
势。全球有5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务,30多个
国家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通过组
建金融集团、设立基金公司以及探索设立保险公司,尝试
着银行资金的跨业流动。2005年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开
展了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工作。建行研究报告显示,银
行理财产品期限结构已从1个月、半年,发展到3年、6年
以及更长期限不等;投资领域也从单一的银行间债券市
场,发展到企业债、资产证券化产品、货币基金、信托计划
等;挂钩指数从利率、汇率,发展到股票、石油、黄金等资
源类指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视野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由
以高端客户为重点到逐步倾斜至普通客户,由以一般金
融产品为依托到重点借力于衍生金融产品。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2006
年底,我国已有69家中外资银行获得了衍生品的交易
格;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电子银行业务交易规模达122
万亿元;银行卡发卡量增加至11.7亿张。在综合经营方
面,工行、建行、交行发起设立工银瑞信、建信和交银施罗
德基金管理公司,这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资
产净值,已从2005年的300亿元增至2007年的600亿元。
(三)金融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前3
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66043亿元,同比增长11.5%,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中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个人财富积累,为商业银行开展
财富管理提供了广阔空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开始
提供针对特定客户“量身定做”的财务规划、投资分析和
私人银行等个性化服务。除了推行面向高端客户的私人
银行业务外,突出的表现就是小企业贷款的推广。2006
年,我国主要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不少
地区的小企业贷款满足率已经达到50%以上。
(四)金融机构同质化
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形式和组织机构上的不断创
新,使得银行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
的职能分工界限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清楚,各国的金融机
构正由分业经营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五)金融创新还需努力克服同质化问题
目前,我国银行业真正自觉性的创新活动仍然很不
充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不足,行业内照搬复制
式的“创新”占了很大比重,金融创新产品中,超过半数是
外资银行的专利注册。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金融风险是指在资金的融通和货币的经营过程中,
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
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它与金融活
动相伴相生。金融风险管理则是指公司在资金的筹集和
使用过程中,对各种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进行辨识、度
量、预测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和分散金融风
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
理方法。
(一)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是相互正向博弈的关系
风险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创新
又反过来促进金融风险管理更加完善,两者之间是一种
正向的博弈关系。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大,金融风险管理
显得越重要,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就越迫切。
随着人们避险需求的日益扩大,各种新的金融风险管理
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如金融期货、金融期
权、金融互换及远期利率协议等。但金融创新是金融业
为逃避监管而进行的,金融创新使原有的监管失效,金融
当局便制定出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以约束金融业的行
为,而约束的结果是更为高级的金融创新形态出现。
(二)金融创新的发展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任何收益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创新产品交易是一
种零和游戏,不能消除风险,只是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偏
好客户之间重新分配,一方的收益则是另一方的损失,其盈
亏之和为零。金融创新只是在微观上降低了风险,在宏观
上却是将风险从风险回避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以新的方
式重新组合,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并未因此而减少。
三、正确认识和评价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我们知道金融创新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
和转移了个别风险,而且在当前的金融创新活动中还产
生了新的金融风险,这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在
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风险将更加复杂,治理或者规避将更
加的困难。具体表现如下:
(一)金融创新带来的资产证券化加剧了金融风险
证券化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促进了金融商品的标
准化,也为投资者防范风险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然
而,证券化仍容易产生许多问题。对于银行而言,能够证
券化的资产首先是质量良好的资产,尽管它可以利用时
间差将不良资产置换出去,但它也必须冒信誉受损的风
险。对于货币当局,证券化也为其提出了许多挑战。首
先,它使货币当局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控制能力减弱,
这必然影响到货币政策执行的效力。其次,证券化所产
生的许多证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常常成为货币的代用
品。这就打破了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形成一
种货币竞争的局面。同时,货币当局难以对货币给出明
确的界定,这也削弱了它控制货币的能力。
(二)投机市场的存在加大了风险破坏性
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金融市场的安全提供
工具,但与避险相对应的还有大量投机行为的存在。因
为如果没有投机者,避险者就无法将风险转移出去。衍
生产品市场的出现,为客户提供了进行投机和避险的场
所。而衍生产品具有的高流动性和杠杆作用,使得这个
市场具有极大的波动性和破坏性。因为一旦投机失败成
为大多数进入者的结局,则不仅避险功能无从谈起,而且
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冲击和破坏性更是常规的金融业务所
无法比拟的。
(三)金融创新增加了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同质化,加剧了金融机构间的
竞争,银行传统的存贷利差缩小。激烈的竞争迫使各金
融机构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业务,这又导致金融机构经
营风险增加,信用等级下降。随着金融市场国际化和自
由化进程加深后,外资可能大量流入,这对一国的汇率及
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此外,一些金融创新工具能把本
该属于本国的经营或投资风险,通过风险输出影响全球
资本市场,这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美国的次货危
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之大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四)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主要来自市场基础不完善以
及使用不当和监管失控
在开放经济中,只要经济、尤其是金融市场价格存在
不均衡现象,就可能被国际游资利用。国际游资往往是
洞悉并顺应了市场向均衡方向演变的趋势,才投机成功。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如果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产品创新过
渡,超过了本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和金融监管能力,遭受国
际游资袭击的可能性就会增高。“市场中留有投机的空
间是政府的错误”,索罗斯的这句话不无道理。相对而
言,欧洲货币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华尔
街金融风暴等一系列风险事件都证明了内因是危机产生
的直接根源,而国际游资利用创新金融工具冲击是外因,
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发展金融创新产品
市场应充分考虑本国的市场基础条件,宏观经济管理部
门应该经常检查本国经济是否存在不均衡,并主动调节。
四、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当前金融创新
从某种角度来看,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给世界范围
内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但我们
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金融风险事件而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因此,在促进金融创
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
(一)加强政府部门的金融监管,为金融创新提供良
好的外部环境
从监管理念上,引领创新与稳定的协调发展。从国
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作为金融
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监管当局应鼓励而不是限制的。
为促进金融创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但放松管
制决不是放弃监管。在某些方面的金融监管应该是进一
步加强,如打击违规行为、完善监管手段等。因此,监管
既要维护金融稳定,又要鼓励金融创新,重要的是把握好
鼓励创新与风险监管的尺度,区别违规与创新,找准监管
切入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创新———监管———创
新”的良性互动、螺旋式上升的正常态势。
从监管法规上,在完善健全监管法律框架的基础上,
提高法规的前瞻性。金融监管法规的制定要有更大的包
容性,制定的程序要有公开性,不但要考虑金融监管的要
求,也要兼顾被监管对象的利益,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
新提供一定的空间。要引导金融业从单纯的产品创新向
产权制度创新、经营体制创新、组织体系创新、市场结构
创新等方向发展。尽快推进目前的法规清理工作:一是
应尽快修改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以适应银行创新业务的
实际需要。对银行业竞争中互相攀比打“擦边球”现象,
规避法规的创新业务行为,应迅速地完善法规。二是要
及时废止或修改过时的法规,特别是涉及同业的交叉业
务,如个人理财、代理证券、代理保险业务等,要有针对性
地制定和修订相关法规。
(二)加强金融创新主体内部的自我风险管理
首先,必须对金融创新利弊可能产生的市场影响要
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此次影响之大的美国次贷危机
发现,金融创新中类似衍生产品的创新工具确实存在着
事前不为人知的巨大杀伤力。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
风险日益增大,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必须确立
风险管理的意识与观念。其次,金融机构要统一制定有
效的、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制度,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在
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风险预测评估指标体系,
对风险进行科学度量。此外,金融机构在创新新产品,推
出新业务时首先要遵循谨慎决策的原则,切勿盲目从事,
急于求成。
(三)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一个国
家仅靠本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已不足以维护经济稳定
和对付金融风险,而需要各有关国家在防范、遏制经济、
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国际合作。比如中国可以与国外政府
签订相关合作监管的协议,还可以参与国际监管组织并
且参照其标准制定中国开展金融衍生业务的相关规则,
从而达到全面有效监管的目的。
(四)在金融创新的路径上设好防火墙
金融创新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即金融产品、机构和制
度创新。由此要防止金融风险向危机的过渡还须做到:
从金融产品创新来看,应该以优质资产来衍生出新
产品,不良资产始终只能作为补充。同时,处于创新初级
阶段的我国,更不能追求过于复杂的金融技术,而先要创
新出各种债权和股权类基础产品,避免好高骛远的发展。
从金融机构创新来看,核心问题是要关注混业经营
的风险。混业经营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只能遵循渐
近式的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作为金融业的微
观主体,所追求的依然是成为主营业务突出、专业优势明
显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不是无所不包的全能银行。
从金融制度创新来看,最重要的就是监管制度和创
新激励约束制度。政府对创新的激励约束政策,要关注
经济周期性风险。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对未来前景的看
好,如经济背景逆转,则可能出现创新失败,美国房地产
市场低迷与次级债危机的关联,就是很好的例子。针对
我国来说,就是在需要控制市场流动性时,不要鼓励推出
增加流动性的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杨涛.所有金融危机背后都有金融创新影子[N].
上海证券报.2007-12-06.
[2]楼文龙.金融创新的背景与主要趋势[J].中国金
融,2007(1).
[3]唐双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支持金融创新
[J].中国金融,2006(13).
[4]张晓琴,冯莉.论金融风险与金融风险管理[J].商
业研究,2005(2).
[5]程克群.金融监管如何为金融创新服务[J].商业
时代,2005(12).
[6]施维书,陈刚.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J].特区经
济,2005(3).
[7]尹龙.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与金融监管体制演进
[J].金融研究,2005(3).

㈢ 对比分析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的风险和收益情况

风险最大是企业债券,其次是金融债券,最好是国债;收益刚好相反。

㈣ 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的对策

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优势。不同于已受到危机冲击的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与地区的是,我国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防范外来金融风险冲击是位居优势的:一是虽然我国利用外资数量巨大,最近五年来吸引与利用外资2000多亿美元,但基本上是长期的直接性投资,这不仅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且没有短期资本投资冲击的问题。

1994年开始的外汇体制改革,为防止大量投机资本的入侵奠定了基础;尽管后来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8条款,实现本国货币经常性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但这是在我国外汇储备已比较充足的基础上所作的改革,因而是有坚实保障条件的。

我国主要加强同世界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合作,经过努力,从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争取了大量贷款,并全部直接投资到产业部门、能源与运输系统的改造、农业发展、环保以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此同时,在争取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贷款中,我国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政策,并未因此受到人家的牵制,主动性较大。

(4)我国债券金融风险管理现状扩展阅读:

(一)金融风险防范对金融机构的意义

1.金融风险防范能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资金筹集环境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实施金融风险防范,能减少或消除金融机构的紧张不安和忧虑恐惧心理,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安定的资金筹集与经营环境,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

2.金融风险防范能保障金融机构顺利实现经营目标。金融机构筹集和经营货币资金的目的就是获取利润,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把金融机构面临的金融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并能在金融风险损失发生后及时合理地提供预先准备的补偿基金,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降低风险损失,这些都有助于金融机构盈利的增加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3.金融风险防范能促进金融机构资金筹集和资金经营决策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二)金融风险防范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意义

1.金融风险防范有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任何物质的流动,即商品使用价值的流动都会引起其价值的相应流动;同样,任何价值的流动,也会引起其使用价值的相应流动。作为价值的直接表现形态的货币资金流动,必然会引起其他资源的相应流动。

而实施金融风险防范,则能减少金融风险损失,并促使货币资金向所需部门流动,从而引导其他社会资源合理地流向所需部门,最终避免或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提高其利用效率。

2.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众所周知,金融风险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金额往往比一般风险造成的损失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因为货币资金的筹集与经营,不但涉及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且还涉及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即涉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所以,金融风险的存在与发生,无疑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威胁。而金融风险防范的实施,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且能在金融风险发生后减少它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少金融风险损失给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带来的波及效应和不良后果,最终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社会稳定。金融是风险行业,金融风险聚集成系统性风险,往往具有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等显著特征。金融一旦出现重大问题,不仅会危及金融、经济安全,而且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危机的历史表明,经济危机总是最先导源于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量倒闭,工人失业,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加强金融防范,将金融风险控制在金融、经济和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识,是避免社会发展出现不稳定因素的重要举措。

㈤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表现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现状 <br> 1.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 <br> 200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含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不良贷款比率仍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仅仅是达到了我国15%的监管标准。 <br> 2.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br> 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而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003年年初,央行宣布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加的总额应当控制在1.8万亿元以内。到了6月份就已经突破了这个目标。7月份央行公开表示务必要将信贷总额控制在2.8万亿元以内。可到了10月份贷款总额就已经突破了2.8万亿元。而且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br> 3.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br>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br>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 <br> 4.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br>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2004年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自然无法挽回。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因此,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要求管理文化从过去的一致管理转移到个人责任管理,即对权力和责任的清晰界定和分割。 <br> 二、金融风险在我国进一步演变的趋势 <br> 1.融资结构扭曲,在金融体系内风险向银行集中,呆账坏账风险将长期存在并进一步升高 <br> 近几年,金融机构(国有、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具体体现为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掩盖了潜在的资产质量问题。尤其是那些呆坏账比例已经偏高、融资能力及抵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银行,容易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破产法的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负债的很大一部分终将转化为账面不良贷款,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会长时间存在且不断出现高峰。因此,单方面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加强银行监管并不能必然消除不良贷款。需要政府提供配套措施,使商业银行在保持经营稳定的前提下,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 <br> 尽管监管当局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一直在高位徘徊。在1999年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政策性因素造成的不良贷款之后,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了10%左右。此后,虽然监管当局不断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在高位徘徊且时有反弹。2004年,央行对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一批拟上市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集中处置,不良贷款再次出现明显的双降。 <br> 2.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高 <br> 由于房地产信贷(开发、按揭等)业务中,银行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近几年房地产业的银行信贷偿还尚未出现明显的拖欠情况,呆账坏账率也不高。但是,个人住房的信贷风险是有一段隐藏期的,真正暴露出来可能要几年的时间。再加上目前的个人信贷保障系统尚未健全,大批买家申请楼宇按揭时所能提交的还款能力和信用情况信息十分欠缺,令银行存在很大的坏账风险。另外,一旦出现断供、收入情况变化或者房产价格下跌,银行便难免出现坏账。 <br> 3.特殊国情背景下的金融风险仍将长期存在 <br>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领了绝大部分业务,包括车贷、房贷等优质项目,普遍持有较强的流动性,是同业拆借市场上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也是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者。而其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则往往是资金的借入方,流动性不足,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样一种严重不平衡的结构必然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随之发展起来的地下金融活动,兼具创造性和毁灭性,其规模已达地上金融活动规模的三分之一,监管当局很难对这一具有高利贷性质、与黑社会相联系的领域进行打击和取缔。地下金融活动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冲击,更多的是社会冲击。 <br> 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对策研究 <br> 1.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br> 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日趋复杂,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营风险评估、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机制,对市场风险实施准确的量化管理,是有效管理经营风险的关键和未来趋势。笔者认为市场风险防范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把风险指标成为制定经营策略时重要的参数。2.以实现有效管理经营风险为目标,积极推进金融创新策略,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稳定收入来源。3.商业银行必须实施科技兴行经营策略。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设立明确的科技进步目标和主攻方向,运用先进信息科技技术,为在经营管理中快速高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优化决策和管理经营风险奠定物质基础。 <br> 2.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br> 首先,清晰界定操作权,职员操作权边界不清,是酿成银行操作风险的根本原因。职员操作权边界不清,这意味着,操作过程中银行职员责权利无法充分匹配。在这个背景下,银行职员行使操作权,出于“经济人”的自利目的,在利益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怠工,不使用或少使用操作权,或者“反生产性”使用操作权,极力推卸责任;而在责任一定的情况下,会极力越出操作规程的规定,滥用操作权,极力追求私利。前者是“怠用”操作权,后者是滥用操作权。因此,清晰明了地界定了员工、部分的操作权,就能够做到权清而责明,为全面提高员工执行力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坚持不懈地进行员工技能和企业文化培训在清晰了每个岗位的操作权后,员工并不一定就能够避免操作风险,因为操作风险的形成并不一定全部是由员工怠工或滥用权力造成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是由于员工专业化程度和执行力的欠缺造成的。 <br>

㈥ 欧债危机下我国金融机构怎么样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这个主题很有意义,风险管理说白了,就是强身健体,永恒的话题,为什么在这个环境下把风险管理摆在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监管部门有点推卸责任,说这是你没有办好,我没有责任,所以你要加强风险管理。另一个是从业人员说这事我自己捅篓子,我自己兜着,你别给我上套子,给我夹板,别说强化风险管理,你不要管太严,让我自身发展。所以,强调风险管理从不同人的角度来看有不同的含义。假如我们认定风险管理是永恒的话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监管的制度看金融风险,这是学术界、中央银行和宏观经济学家谈的问题,而监管部门谈的不多,为什么?这是监管部门的弱点、软肋。我的题目是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和补救方法,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就是资本监管对经济发展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当于买涨不买跌。而补救措施,意思是什么?这个事你不可能彻底把这种现象杜绝,它将永远存在,你无非是把它的不良影响做一些调整。
首先,美国不到一万亿的次级债,如何演变成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的?次级贷变成次级债,导致商业银行减息,然后就惜贷。所以资本监管发挥重要的作用。这种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学术界早有研究,大家如果做一下检索的话,国际清算协会有一个意大利的小伙子一直研究这个问题,他在前十年就提出这个问题。学术界积累很多真知灼见,就是没有人注意,巴塞尔委员会就一意的要推新资本协议。这次金融危机暴露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相当严重。
其次,什么是顺周期性?实际上很简单,就是资本监管不要起到一种落井下石,或者是推波助澜的不好的作用。比如去年GDP增长到14%了,还要继续扩大贷款,进一步放松政策,或者说今年是5%-6%了,还要紧缩,这就是落井下石的顺周期性。它的定义非常复杂,我们把握这个主要含义就可以。从资本的角度讲是什么呢?你经济好的时候,借款人有现金流,抵押品的质量也良好,银行就一个劲的贷,但是经济下行的时候,行业受到影响,还不起钱了,客户评级要下降,抵押品的评级也要下降,整个银行资产质量就要下降,银行就要惜贷,这样就影响经济的增长。这就是顺周期性的基本的特点。
大家知道顺周期性是根本无法克服的,因为这种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能,就像我们贪婪一样,我们A股市场6000点还有人入市,但是到了1600点,反而没有人进,所以贪婪是人类的本性。那么如何补救顺周期性呢?国际上总结了四种方法,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利弊。第一种方法是资本监管有顺周期性。把资本监管从8%提到18%,整个把标准提高,但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商业银行可能没有充足资本支持经济发展。这个方法虽然可行,但是发达国家却不会支持。第二种方法,由监管部门根据自己的经验定。如果经济上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相反经济下行,降低资本充足率。把资本充足率的8%作为一个参照点,但是上下可以浮动,变成一个浮动资本充足率。第三种方法就是与保险相结合。银行经济下行的时候缺钱,可以上保险,如果银行缺钱,保险公司答应给钱。但是这个制度也有不好的地方,还不如让银行发优先股,或者是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股权的股票。最后一个建议赋予资本充足率一个系数。比如对现在的8%,再加一个系数,加一个1,但是这个可以上调到1.2、1.3、1.4、1.5,也可以下调到0.9、0.8、0.7,就是可变的资本充足率的公式。
在应对顺周期时,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第一,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中央银行,都难以真正把握经济周期,更不要说预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来没有预测经济危机,他有这么多的人才,都做不到,他过去做不到,现在做不到,以后也做不到。所以,要求我们成功预测经济周期并采取措施,这也不现实。作为监管部门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今天商业银行有充足的资本,这个时候把资本释放出去,以贷款的形式出现,支持经济发展,这是不难的。所以,在资本监管顺周期性达不成结果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走第一条路,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经济好的时候、利润水平高的时候,多提一些准备金、多提一些资本,要求商业银行提高拨备覆盖率,要求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这就是说在国际上并没有达成完全共识的情况下,依照我们的经验,依照我们的智慧采取主观判断进行决策,我觉得这是中国能够把银行办好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国际上重大问题达不成协议的情况下,我们不妨走自己的路,也是可以成功的。

㈦ 金融风险与风险管理

国际债券的风险和收益
(1)外国利率变化的影响:当一国货币无风险利率变化时,该国投资者的必要收益率也会变动。随之,以该货币标价的债券现值也会变动。
(2)信用风险的影响:当预期国际债券信用风险变化时,投资者必要收益率中的风险溢价也会受到影响。结果使债券现值发生变化。
(3)汇率变动的影响
(4)国际债券的分散化投资
1,降低利率风险
2,降低信用风险
3,降低汇率风险
投资者的债券投资策略

一些普遍的策略
(1)匹配策略:一些投资者创造了这样的债券组合,这种债券组合在一定期间的收益会与该期间内的预期支出相匹配。匹配策略要求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出并据此设计一个债券组合。
(2)梯子策略:根据梯子策略,资金被平均地分配到不同期限的债券上去。梯子策略有很多的变化,当总的来说这种策略是期限不同即利率风险敏感性不同的债券。但因为利率上升会对大部分债券产生不利影响,债券组合中期限的多样性并不能完全消除利率风险。
(3)杠铃策略:在此策略中,资金被分派到期限长短不同的2类债券中去。期限短的债券提供流动性,投资者可卖掉这些债券获得现金。期限长的债券可提供比期限短的债券更高的收益率。
(4)利率策略:在利率策略中,资金根据利率预期进行分配。这一策略是非常积极的策略,因为它要求投资者经常地调整债券组合来反映当前利率预期。

㈧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的限制,其中最常见的不确定性企业金融风险,是源自金融市场风险,其主要表现有:汇率、期货市场变动带来的原材料成本及市场价格变化,从而带来盈利能力的风险;资金供应变化带来的资金问题,从而导致持续经营能力风险等。 在金融风险面前,并非所有的小微企业都会招致厄运,其结构性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许多资信状况好、资产收益率高、经营机制灵活的小微企业往往能合理规避风险并不断发展壮大。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每年都有小微企业由于良好的管理发展并上市,但是每年经过大浪淘沙,也有很多小微企业因为经营不善造成资金链断裂而被淘汰关闭。

可见,科学的企业管理才是防控应对风险的王道。 金融风险的控制方法,一般分为控制法和财务法。
(1)控制法是指在损失发生之前,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力求消除各种隐患,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因素,将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方法。
(2)财务法是指在金融风险事件发生后己造成损失时,运用财务工具,对己发生的损失给予及时的补偿,以促使尽快恢复的一种方法。 在金融风险已经席卷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受规模限制,企业缺少差异性和制衡机制,金融风险的控制采用财务法比较恰当。

精细化财务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小微企业想要通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来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要确立以金融风险防范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突出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在国外,企业已将金融风险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已逐步发展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层面,成为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为此,小微企业的领导者要立足自身实际,大力推行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并选择恰当的财务管理方式促使企业管理迈上新台阶。例如,可用现代信息技术或专业软件实现对财务的科学管理;也可以借助外力,通过外聘专业财务管理团队的方式迅速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张江高科技园区已有专门为小微企业输出财务管理服务的公司,助其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要建立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体系。小微企业中并没有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为使企业金融风险的防范具有连续性和专业性,必须建立系统的企业金融风险评估体系、财务管理体系,包括:风险定量评估系统,实时预警机制,定期报告制度。如: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上的项目进行分解,挖掘出经营活动各个环节暴露的风险,以及所能承受的风险种类和大小。

在这个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四个因素风险的数量和程度、企业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条件、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条件及风险管理的成本。一旦发现金融风险,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再次,建立科学的决策应对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在目前金融风险的阴影下,经济不景气时期,小微企业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削减成本。可以通过多元化财务管理渠道,采取多管齐下的管控手段。

(一)加强财务管理,多渠道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以出口企业为例,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导致的谈判能力低下和出口企业的低利润局面短期内很难得到改观。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再加上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使不少小微企业不堪重负。所以,可以通过合理降低库存、整合供应链集中购买、从企业固定成本寻找压缩空间、合理部署原材料的购入和投入周期等方式,来达到成本降低和原材料合理供应的目的。

(二)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方法,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并注重自身资金积累、合理分配。 目前不少小微业普遍陷入融资难、收账难、订单少的困境,尤其是出口企业的问题十分突出。虽然银行、财政等均对小微企业有着不同力度的支持,但是融资难的呼声仍然非常之高。有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65%以上依靠自有资金或原始积累,20%左右通过金融机构借款,而通过企业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的比例还不到1%。

为此,小微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银行融资,不断改善企业资信状况,着力开展长期合作。

二是积极探讨其它融资方式,如股市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谋求健康快速发展。也能借此推进财务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是寻求民间借贷。这种方式需要小微企业谨慎把握,一般作为短期应急之需,并要求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非常高的管控水平。

四是要把原始积累和留存收益作为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严格防止将利润分配于非生产领域。
五是要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资金管理,努力挖潜增效,减少非生产性支出,争取使每一分钱都能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节流来积累资金,扩充资产,为企业长足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增强财务管理投资分析和决策能力适度控制发展规模。 由于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变化,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均促使小微企业展开投资活动。然而,小微企业规模有限,精力也有限,想在短期内迅速膨胀是不太现实的。

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应坚持量力而行,适度控制。要充分考虑主业的盈利情况和所投项目的回报能力,确保企业有足够的承受能力,不致因投资失误而把企业逼向绝境。 按照规定程序科学合理地进行决策,是项目投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小微企业应当坚决摒弃以往靠拍脑门做决策的传统模式,注重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深入开展可行性分析,把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作者系上海张江东区高科技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欢迎发表评论分享到:

㈨ 老师要我们写一遍关于 结合美国金融危机谈谈我国国债的现状及风险 的论文 5000字 要怎么写呢

你好,我不是什么专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分享一下。

文章属于摘抄。请查收。

中国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

“两房”终获美国政府出手搭救,这让包括中国在内的“两房”债权人松了一口气。然而美国政府的出手意味着美国财政赤字将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或将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债权人套得更深。

“只要有如此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在,那么不是这里损失,那里也会损失。”社科院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昨天表示,被美国国债深套,主权财富基金或外汇储备出海抄底不成,反成“垫被”的不只是中国,这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共同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外汇储备?”

“两房”获救的悖论

公开资料显示,“两房”共持有5.4万亿美元的未清偿债务,约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40%。如果“两房”破产倒闭,全球金融市场将出现大幅动荡,那些“两房”的债权人处境可想而知。

对于美国政府的救助计划,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分析认为,这意味着2008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历史新高,与“两房”资产组合有关的信用风险,大部分将转移到美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新增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可能被调降,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缩水,从而给国际债权人造成资产损失。”

而据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5038亿美元。

“不是这里亏,就是那里亏,羊毛都是出在我们身上。”张斌形象地说,“毫无疑问,在美国爆发的这场次贷危机中,包括中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国家,成了强有力的买单者。”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的看法较为乐观。他表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采用“持有到期”的策略。存量美国国债市值降低,这对于持有债券不到期就转手的投资者来说有损失,但官方储备管理通常是持有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买还是不买“都是亏”

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国央行目前正为如何处置所持美国国债感到左右为难:如果央行停止购买美国债券,其原有投资将陷入亏损,因为购买美国国债收益率仅3%;如果继续购买,人民币的升值因素也将导致亏损。

“除了收益率损失外,央行所持美元债券还将遭受汇率损失和价差损失。”海通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陈勇称。

尽管遭遇多重风险,央行目前却无法停止继续购买美元债券,因为这将导致美元贬值,引发中国原有投资进一步损失。陈勇表示,这一两难处境是人民币汇改滞后所造成的,由于结售汇机制,央行不得不持有巨额外汇储备,也不得不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而美元一旦恶化,“我们是大户”,风险自然更大些。

纽约时报上周五报道称,因在美国公债和抵押贷款市场的投资价值缩水,央行已经开始与中国财政部就充实其资本金的方式问题进行了会谈。

该报称,财政部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是,直接将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转至央行。报道还称,由财政部注资将降低央行独立性。财政部对人民币升值一直抱反对态度,这或将对央行产生一定影响

“仅仅是冲击的开始”

在张明看来,持有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后,中国已被美国资本市场深度套牢,全身而退的机会几乎为零。他分析称,中国政府很难通过多元化外汇储备来规避风险。如果中国每年不购买1500亿美元左右的机构债,而改为购买其他金融产品,将会面临其他问题。例如,如果中国政府购买更多美国国债,将会导致国债收益率下降;如果购买更多企业债,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将会上升。当然,中国可以转而购买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欧元资产太贵,日元资产收益率太低。任何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都高于美国。

“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纠正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那么中国的宏观经济、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冲击,‘两房’危机可能仅仅是冲击的开始。”张明说。

外管局出手的尴尬

不仅仅是持有巨额美元债券资产。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投屡战屡败,但中国外储出海的步伐依然“矫健”。据财经网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外管局已在近50家英国上市公司分持1%以下的股权,这些公司既包括巴克莱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英国天然气公司、吉百利、英国电力公司、联合利华、乐购、传播公司等,还有力拓、必和必拓亦名列其中。

而此次外管局上阵,外汇储备的大规模出海欧洲似乎运气也并不好,恰恰赶在“欧元区的危机”,变身成了“欧元或英镑资产”。就在这个8月,欧元区的“次贷问题”开始浮现,长期坚挺的欧元和英镑大幅跳水。统计显示,自8月11日-9月8日间,欧元兑人民币贬值5.45%,兑美元贬值4.74%。

㈩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20年3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5.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37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875.2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6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61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56.2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债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阅读全文

与我国债券金融风险管理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