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保险与福利在企业管理中的成效

保险与福利在企业管理中的成效

发布时间:2021-07-19 19:42:34

保险对企业、家庭和个人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解除忧虑,保障个人或家庭的安定在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机构及活动中,任何个人或家庭都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风险。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将个人或家庭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一方面消除了风险的不确定性给个人或家庭带来的忧虑和恐惧,促使人们有计划地安排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一旦保险事故发生,个人或家庭可以及时的到保险公司的补偿或给付,迅速恢复安定的生活。

2、满足个人或家庭对保险产品不断增加的需要最初的人寿保险就是为死亡提供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逐渐延长,致使生活费用负担日益增加,于是人寿保险就出现了生存保险、年金保险以及生存险与死亡险相结合的两全保障等险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消除高通货膨胀率的困扰,保险公司又纷纷推出分红保险、变额保险等创新型保险产品。

3、满足个人或家庭投资理财的需要我国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个人或家庭财富积累在大幅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22.83万元,家庭财产在15-30万元的占被调查户的48.5%,这部分人群收入较高,承受力较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局限在风险保障,还想在得到传统保障的同时,获得理财和投资服务。而保险理财产品的推出,恰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4、利用保险产品合理避税收入的增加意味着需要缴纳更多的税款,于是人们不断寻求在合理合法范围内取得收入又可减免税款的有效途径。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实践表明,购买保险产品是有效途径之一。个人或家庭购买保险时支出的保险费和所获得的保险赔偿金,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都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税收减免优惠。目前我国尚未开征遗产税,只在“个人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个人所获得的保险赔款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前扣除,即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

❷ 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联系与区别

这个问题,任何人都应该知道吧。
社会福利,也就是救济。比如,你穷了,国家或者个人捐你钱。
工资:你上班,单位开资。
社会保险,按国家社会保险法之规定,用工单位和个人按工资一定比例缴费一定费用,以确保你在达到退休、生病、失业、生育和工伤时享受相应待遇。

❸ 简述保险对企业,家庭和个人所发挥的作用

【一】保险对家庭和个人的十大黄金价值

价值一:老有所养-----保险确保晚年人生安享无忧。
问题:活得太久,大大增加了退休后的生活、医疗保健费用,通货膨胀让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老龄化高峰期将至,社会统筹养老金缺口越发扩大,养儿防老靠不住。
解难:生老病死是所以生物必经的生命过程。每个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死”,但是却完全可以将“老”掌控在自己手中。虽然养老面临诸多难题,但人寿保险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安享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价值二:病有所医-----保险让百姓生病看得起,生活不打折。
问题:好多人都没有真正了解医保“只保不包”的性质,即医疗费并不能全额报销,它有严格的个人给付比例,有医保承担的封顶线和重大疾病支付比例,还有用药范围、检查支付范围等明确规定,而且一个家庭的破产往往是从一个人得了重大疾病开始,是让人病不“起”的高昂医疗费用。
解难:“健康是1,其他是0”,其重要性无人不知!然而无论圣贤抑或百姓,谁都无法保证不被疾病侵扰,而重大疾病险等健康保险却可为人们提供充足的“弹药”以对抗、甚至击退疾病大敌。

价值三:爱有所继--------保险是让亲情、大爱得以延续的保证。
问题:2008年中国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汶川地震、南方暴风雪、三鹿事件、接二连三的矿难.....生活到处充满危机,生命之轻无以承受。
解难:没有人能预知生命中的不幸,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还安好的时候,为自己购买足够的人寿保险,因为一旦发生不测,只有保险会将我们的爱延续到父母、妻儿、兄弟姐妹的生命中。

价值四:幼有所护-------保险为孩子的教育规划及成长保驾护航。
问题:养大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可能许多做父母的对此都是一笔糊涂帐,这是因为真爱无价。上海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养大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平均要花掉49万,不包括入学赞助费、择校费、辅导费和兴趣班等费用,可哪一位父母甘心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起跑线”已将金钱推得高高在上,留学国外,好梦难圆。
解难:在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寿险保单普及率高,就是因为许多父母早就考虑,一旦自己遭遇意外,孩子的成长及教育无法保障。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因此,中国的父母更应该购买人寿保险,确保孩子的教育、成长一路畅通无阻。

价值五:壮有所倚-------保险免除后顾之忧,全力打拼成就事业。
问题:无论有无专业技能,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失业的社会风险,此时若再遭逢意外、疾病等,正可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解难: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人们在面临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丢掉“饭碗”的险境,而人寿保险足以消除因失业、意外、疾病等可能带来的生活隐忧。

价值六:亲有所奉--------饮水思源父母恩,人寿保险养双亲。
问题:交通意外作为造成青年人死亡的第一杀手,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害”,而来自疾病、不安全食品、危险工作,甚至娱乐场所等方方面面的安全大敌,更是每时每刻都在窥探着年轻的生命。
解难: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的孝子,不管收入多少,请先为自己购买一份费用不高的纯意外险,受益人写上父母的名字,当你遇到不测,保险可以代你尽到儿女的奉养义务。

价值七:残有所仗--------意外、疾病致身残,保险保障我尊严。
问题:企业安全隐患大,社会工伤保障低,一旦发生人身伤残事故,不仅自己失去有尊严的生活,家庭和孩子的正常生活也难以保障。
解难:如果没有保障,那些因工意外致残,或因疾病等导致伤残者,会因为生活保障的缺少而丧失尊严,而保险可以为人生增加一层坚实的“安全保护网”。

价值八:钱有所积------小钱变大钱,增值保障又安全。
问题:“月光族”,反映出年轻一代的储蓄与消费观,其实,不只是年轻人,对于持有即时行乐观念的人来说,他们手里的钱即使放在银行,也很难真正实现财富积累。
解难:许多保险产品,每年只需投入千八百的小钱,10年、20年后,就会变成一笔不小的财富。

价值九:产有所保-------最安全的保值方法就是购买保险。
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投资渠道和投资品种之多,已经让普通民众无所适从,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人仍然没有足够的保险观念和意识。
解难:无论是养老型还是投资型保险产品,大都具有既保值又有可能增值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产品还可以兼具意外、医疗、住院补贴等多重保障功能。金融动荡市道中,可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购买保险产品更保险的。至于家财险,品种亦十分丰富,既有保障型的也有投资型的,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效的,既有基本险也有综合险。

价值十:财有所承--------积累一生财富,无憾惠泽亲人。
难题:即使是身家资产千万的有钱人,也少不了因投资实业、购房置地、买车等等背负银行贷款,一旦自身遭遇不测,留给亲人的将不是财富而是负债的烦恼。
解难:总有人觉得名下的财富不仅可以让自己安享晚年,还能令子孙享用不尽,殊不知,一场意外足以让所有财富灰飞烟灭,而只有人寿保险可破解此难题。

【二】人寿保险对企业的十大作用:
一、可降低企业运作成本:企业把每年的福利费交给寿险公司,让其来负担员工的生老病残死,这是降低企业成本,有效利用资金的良策。
二、可提高员工士气:为有突出贡献,工作积极的员工投保人寿保险,可使员工无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三、可留住高级人才:企业高级的技术,销售和管理人才,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他们一走将会给企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巨大损失,为他们投保高额人寿保险,是留住他们的一个有力手段。
四、可提升公司形象:为员工投保,可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并以此提升公司形象。
五、可作为信用和低押:企业领导个人的高额保单,可以成为一种信用和抵押,可凭它争取银行借款,拆借资金或抵押贷款。
六、有利于合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用企业的提留资金,为合伙人各自投保高额保障,万一有合伙人遭受意外,就可以使这笔保险赔款给其家属,不至于抽走资金而影响企业发展。
七、可对企业的某些风险进行合理转嫁。
八、有利于企业福利待遇的提高。
九、有利于企业减轻税负:法律规定,部分保险费可以税前列支。
十、有利于企业合理运用和节约资金:避免资金的管理漏洞和浪费。

❹ 社会保险与企业福利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是强制性,一个是企业自己的行为,非强制性

❺ 商业保险社会管理职能这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不足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insurance/bxsd/20050801/10241851342.shtml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吴定富

现代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是一种市场化的社会互助机制,是一种用市场办法从容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妥善安排人的生老病死的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保险业大有可为

保险业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保险是支持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保险被喻为经济“助推器”。它通过提供损失补偿,可以帮助受灾企业和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经济稳定运行。企业发生灾难事故后,保险公司除了进行经济补偿外,还可以为投保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发展农业保险,可以对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减轻市场竞争给农业带来的冲击,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支持对外投资。此外,保险机制还能够积极促进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房屋和汽车消费信贷等都需要保险的支持。

保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要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须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成员“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保险作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制度安排,被形象地比喻为社会“稳定器”,民谚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当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压力越来越大,通过大力发展商业性养老、医疗保险,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进人民福利。同时,保险作为金融服务业,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目前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已达150多万人,保险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金融业的40%以上。可以预料,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的空间将会继续增大。

保险是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是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如在有效化解社会纠纷方面,通过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用商业手段解决责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纠纷,有利于降低社会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方面,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性机构,具有精算技术、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网络服务等专业优势,在一些领域参与政府管理,可以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保险是提高创新活力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但创新活动始终伴随着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分散创新风险,人们的创新动力将会受到很大抑制。在这方面,保险具有独特的化解风险作用。通过保险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转移创新风险,解决创新者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人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活力。目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技术进步的周期明显加快,技术开发的竞争日益加剧,因而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这种形势也使保险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做大做强保险业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我国保险业经过20多年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社会影响日益扩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1980年全国保费收入只有4.6亿元,2004年则达431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2004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1854亿元,是5年前的4.4倍。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保险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做大做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怎样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呢?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立足点,把握两条主线。

坚持一个立足点,即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保险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首先必须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作为保险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是保障人的生存需要。二是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以上三个层次看,保险业应当广泛服务于经济各个领域、社会各个阶层和人民生活各个方面,不仅要发展适合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型业务,也要发展低费率、广覆盖的保障型业务;不仅要为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服务,也要为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行业和低收入群众服务;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把握两条主线,即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防范风险作为生命线。当前,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模小。目前保险业总资产还不到金融业总资产的4%,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20%左右。二是覆盖面小。如人均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达60%。三是保险的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在欧美发达国家,保险赔款占灾害损失的比例一般超过2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要做大保险业,必须在做大规模、拓宽覆盖面、提高服务程度、强化功能和作用、增强全社会保险意识等五个环节上下功夫;要做强保险业,必须在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保险业的整体实力、防范风险的能力、保险员工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五个方面做文章。

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形势很好,但存在的风险隐患也不容忽视,如资金运用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方面的风险以及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方面的风险等。为保证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保监会把风险防范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提出要坚持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建立健全五道防线,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依法维护保险市场稳定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重点发展四个领域提高保险服务水平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保险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当前保险业要重点发展企业年金、农业保险、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力争在这四个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推动保险业开展企业年金业务,保监会已经批设了两家专业的养老保险公司。目前,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将该局所管理的1800多万企业年金资产委托给太平养老保险公司管理,其它一些地方及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探索发展农业保险。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当前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要按照“先起步、后完善,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关键是要运用利益诱导机制,用法律条款明确农业保险基金和经营费用的筹集渠道以及补贴标准。二是促进政府在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引导制度的建立、提供保费补贴、提供再保险和加强监督等。三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我国开展农业保险,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任何一种现成做法,不可能完全依赖于国家财政税收补贴,而要在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实际,逐步建立起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业保险制度框架。

积极发展健康保险。发展健康保险,今后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健康保险经营专业化。二是努力改善健康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产品开发和创新,逐步发展和完善健康保险产品体系,使健康保险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保险新的合作模式,使保险实实在在地为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发挥作用,让农民在得到便捷实惠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促进政府探索公共管理职能的新模式。

努力发展责任保险。当前,发展责任保险要坚持“市场导向、政府主导、部门推动、社会联动、主体参与”的思路,主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增强责任险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性,争取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时,重视运用责任保险这一有效的经济手段,防范和化解各类责任风险。二是研究在某些领域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在一些公共场所和高危行业,安全责任重大,运用正常的商业保险手段又难以普及责任保险,在这些领域强制经营者投保商业责任保险,是保护责任事故受害人利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下一步,保监会将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通过立法,在一些高危行业和公众聚集场所建立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商业保险应更好地发挥社会管理职能
发布时间:2004-04-15 10:20:39 来源:张兴/ 国际金融报 人气: 2

商业保险在公司组织结构、产品开发、客户服务及精算、销售等方面有天然优势,能够按照市场化经营管理的要求,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力争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使有限的保险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配置,成为政府及社会大众实施保险保障的最佳管理服务者。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商业保险机构不仅在固定收益证券的投资和管理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偿付能力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现金流管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中国商业保险参与社保基金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商业保险随着规模的扩大和职能的增加,在政府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被政府充分认识后,商业保险就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保障的各个领域,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社会管理职能。目前,上海的商业保险正努力与社会保险建立必要的工作机制。上海市政府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出发,积极鼓励和扶持商业保险的发展,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正会同上海保险监管部门、保险行业积极争取在上海开展企业年金的试点工作;积极支持和推动上海建立专业性的商业医疗保险及相应中介机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与上海市卫生局建立协议,各保险公司通过同业公会可以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理赔调查。

以下是对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好发挥社会管理职能的一些建议: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政策,明确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商业保险兼具社会管理和按照经济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天然职能,在社会保障立法规划中,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各个领域进行法律界定,制订实施标准、核算办法,明确职责范围。在实施社会保险时应充分发挥商业保险职能,将社会保险部分业务交由商业保险或其他金融机构承担,促进商业保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管理职能。

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和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据有关部门对苏浙沪等沿海较发达地区的调查,不少中小企业有着建立企业年金的巨大需求,一些大中企业虽可凭借自身实力在企业内部建立年金制度,但也希望寻找合适的机构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积极推进企业年金和健康保险市场的发展,对于商业保险发挥经济补偿、社会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努力提高商业保险的自身素质。商业保险需要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服务周到的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保险人才队伍,树立起有社会影响力的商业保险品牌,倡导独特的商业保险文化,形成良好的商业保险信誉。商业保险要积极参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的大好时机,以出色的市场表现,争取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认可,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中的积极作用,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提高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上海保监局局长助理 张兴/ 国际金融报)

❻ 保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财务管理具有三大基本功能:资金管理功能、成本控制功能、监督控制功能。
1.资金管理功能
资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将企业比喻为人体的话,那资金就是身体中的血液。可以说资金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所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具备了资金管理这一最为基本的功能。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基于对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分析,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数据,来支配企业的资金,从而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带来最大的产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功能。
2成本控制功能
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原材料成本的变动,员工工资的变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等等,但是成本因素则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财务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企业中不合理的支出,包括对产品成本的控制、对期间费用的控制、对研发费用的控制以及对职工薪酬、福利、保险和劳动保护的管理等。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具有成本控制功能。
3.管理监督功能
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财务管理中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步步为营,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法前行。不仅如此,在完善监督的体系下,企业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程度挖掘自身产能,优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从而能够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是财务管理中的的管理监督功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❼ 保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1、更新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要求管理者强化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和效益意识,转变经营理念,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全新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作用,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放置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相反,如果企业上层管理者忽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能将实现企业预算、效益以及其他经营目标作为重点管理,不能在企业内部设置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控制环境就会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关领导应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管理模式、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与监督等全部纳入内控范畴,只有管理者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功能,在实际操作中贯彻落实相关制度的规定、程序和措施,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放眼企业未来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效率,实现企业效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能够将企业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努力做出符合战略目标、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的战略选择。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凸显生产力效应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应成为国企对员工进行考核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绩效考核、公平的晋升体系是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科学考核体系定期对员工实行全方位考核,让员工在考核自评、互评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日常工作的优势与不足,无形之中引导员工不断修正自我表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将员工绩效考核与优胜劣汰原则有机联系起来,在每一次考核中不断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此外,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出发,不断更新优化内部员工的薪酬结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收入分配采取按劳分配的原则,国有企业应摒弃传统的统一薪酬标准模式,将薪酬制度创新也融入市场浪潮中来,建立和完善基础工资为前提、绩效考核为主导的技能型薪酬制度。通过每一次考核对员工技能等级做出区分,按照技能等级实行薪酬分配,在实际操作中适时提升绩效薪酬额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科学技术分配结合起来,更加科学规范薪酬体系,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建立和完善薪酬分配制度的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员工福利体系,适时调整员工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以更好地激励员工工作,发挥其作为企业发展第一生产力的特殊效应。
3、重视党风廉政监督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古语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讲的都是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发展中面临诸多诱惑,由于党风不正致使党群关系紧张对立、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八项规定”,才能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监督制度建设的手段是多样的,应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一整张监督网,提出相应具体措施,将党风廉政监督渗透进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企业内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内部领导干部班子成员之间不仅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加大纪检监察部门控制力度,还应充分重视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发扬民主,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参与企业政策决策、监督领导层的权限和程序。第二,实行财务公开、制度透明,对于党员干部的收入与财产申报,应加大监督力度,贯彻落实检举制度,完善举报人与证人的保障制度,实行述职制度和述廉制度,将党员干部自省与监察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加大对人事任免、物资管理、财务等部门的监控力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经济责任,将企业财务机构与人力资源机构作为廉政监督的重点对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完善外部监督与控制,规范制约重点部门工作。
4、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开创国企工作新局面
要想将蛋糕做大、做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品牌实力,即文化附加值。因此,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相关知识的大力宣传,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水平,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使每一位员工都能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与控制。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只有全体员工齐心协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才是最真实的、最有效的。企业文化使整个企业所有员工在思想和情感上达成高度共识,促使大家朝共同目标努力,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这种力量是最强大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❽ 福利计划对于员工与企业的好处

员工福利计划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保险保障、退休计划、带薪假期、教育津贴等各种各样的津贴和福利。人寿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人身保障、养老金计划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成为大多数知名企业的员工福利管理服务商。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完善的员工福利计划,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吸引并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获得专业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经济的公司财务安排。对于员工来说,则可以得到周到全面的保障和长远的财务规划、投资和管理,免除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享受生活。

❾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传统制度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的社会统筹试点及实施阶段;1995年3月以后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阶段。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中,真正具有改革意义的是1995年3月《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布后付诸实施的三项原则规定,其中心内容是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转变。从1997年开始,我国加快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这一阶段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明显的时期。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后,各地认真组织落实,基本上实现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统一和规范,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衔接和平衡过渡。1998年,国务院决定将铁路、电力、邮电、石油等11个行业养老保险统筹移交地方,实行属地化管理,理顺了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增强了省级统筹功能,对确保养老金发放起到积极作用。(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2003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55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70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4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86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18万人和252万人。全国企业参保人数为13882万人,比上年增加60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032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57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395万人和208万人。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始终把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中心工作,狠抓落实。通过各渠道筹措落实资金、夯实工作基础、建立月报和重点督查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3)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确定了100个城市进行试点,分片召开了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座谈会,并派出工作组进行督导,经过努力,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2年,全国有143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率达到40%以上。到2003年末,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29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9万人,社会化管理率达到84.5%。(5)建立了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已从1997年的415元提高到2002年的625元,增长了50%。在历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时,都注意了向退休早、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部分人员倾斜,较好地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6)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展顺利。2000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并于2001年7月在辽宁省进行试点。试点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在职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应对老龄化积累部分基金。2001年7月至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7)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6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征缴收入3044亿元,同比增长19.3%;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74.3亿元。2003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122亿元,同比增长9.8%。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07亿元。
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提前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给我国尚处于在转型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养老保险基金隐性负债负担沉重
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与日俱增,原因之二是转轨成本。转轨成本包括:已经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在新制度中没有履行缴费义务却要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权利;已经到中年的职工在新制度建立前没有履行缴费义务但到退休年龄后要享有法定养老金的权利。由此产生了两种人的养老金收支缺口,直接构成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在改革过程中,由于政府没有明确承担改革过程中的转轨成本,传统退休养老制度与正在建设中的基本养老保险的现实责任便无法划清。不同地区间,即指老工业基地与新兴城市,历史负担不平衡,造成各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畸高畸低。如武汉等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达到工资总额的24%以上,而深圳特区的企业只要缴纳工资总额的6%,高低相差18个百分点。这种不平衡直接恶化了地区之间的竞争环境,同时,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负担因缺乏消化渠道,自我承担责任只能依靠很高的缴费率,而且还无法满足离退休人员增长所带来的养老金需求增长的需要。因此,一些地区只能运用个人账户基金来弥补缺口,从而使个人账户变成空账户,统账结合的新制度蜕变为空账运行制度。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02年底,国内养老保险金积累的个人空账规模为4800多亿元。如果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控制不力,企业缴费没有大的改善,再加上未来几十年人口的剧增,就会出现支付难问题,更不可能实现满足积累养老基金的目标。
2.立法层次不高,约束力不强,法制建设明显滞后
养老保险实质上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具体的制度安排必然牵涉到政府、企业与个人之间的责任分担和不同社会群体或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只有由代表民意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才能真正集中体现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意志,并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宏观发展战略基本形成,但建设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法律依据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劳动保险条例》,虽然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和通知等,但这些立法形式政策性较强,经常变动,缺乏法律规范应有的强制性、权威性和延续性。因此,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体制建设迫切需要出台一部新的、具有权威性的、强制性的和延续性的《养老保险法》,以明确政府、企业与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3.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随着整体收人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传统大家庭文化发生了改变。例如,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44人,比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比第三次人口普查的4.41人减少了0.97人。在有一个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中,16%为单身老年户。在有两个老人的家庭中,42%为一对老夫妇单独生活户。传统家庭观念受到挑战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与以往的多子女家庭相比较,独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更多的娇惯,形成自我中心的性格,成年后承担赡养老人的自然人感大大降低。此外,由于实行了几十年国家通过企业包揽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养老制度转型的条件下,许多家庭没有养老保险计划,甚至没有意识到对养老进行充分的储蓄。
四、深化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措施
1.弥补隐性债务,做实个人账户
弥补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不仅资金需要量大,而且影响深远。实践证明,试图用养老统筹基金偿还历史债务是行不通的,政府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可行的方式包括出售部分国有资产、发行长期专项债券、财政支出等手段。在弥补隐性债务的基础上,将目前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逐步做实,达到积累的目标。将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分开管理,通过不同的组织机构,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分别实施,这样既可以明确政府和个人在养老问题上各自承担的责任,同时也避免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之间的资金挪用。此外还要求个人账户基金采用完全积累制,只有到个人退休时才能使用。
2.不断探索新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
在目前基金规模不大、基金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不成熟等现实条件下,采取以购买国债为主的政策具有合理性,但也有必要探索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允许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适当放宽投资领域。据在烟台、上海等地的调查,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率一般在5%左右,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除去管理费用,仍有一定的积累结余。若适当放宽投资领域,可进一步提高盈余率。同时,可以尝试推行投资委托代理制,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可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与基金管理机构要同投资主管部门及投资机构加强沟通与协作,但也应当保持社会保险管理部门自主性和独立性,因为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保险公共后备基金,安全性的维护仍然是最重要的,也是社会保险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所在。
3.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
工业化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立和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通常都是以立法机关制定或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先导,以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为条件,然后才具体组织实施。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立法已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100多年,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趋势来看,加快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立法步伐显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当前我国应该尽快颁布《社会养老保险法》、《社会保险法》、《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改革进一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4.积极推进城镇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全面启动“金保工程”,建立覆盖辖区内各城市全部参保人员和单位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市域网延伸到业务经办窗口和相关服务机构。完成社会保险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省一市联网和中央一省互联,网上传输养老保险费用监测数据,建成全国网雏形。
5.在制度安排上重视家庭保险的基础作用
养老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保险不仅符合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而且是中国社会的现实格局。可以通过相关福利政策的实施来维护甚至放大家庭保险的功能,如对家庭养老提供政策优惠乃至补贴等。比如台北市将2002年定为珍爱家庭年,并通过家庭减压政策、家庭健康政策、家庭扩散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来补充和扩大家庭保险的不足,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制度安排上要重视家庭保险的基础作用,选择适当的家居方式并且进行家庭内部收入转移,使之成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弥补了我国在较长时期内保险低水平与覆盖面有限的不足。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阅读全文

与保险与福利在企业管理中的成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