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管理 > 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

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2021-07-20 03:58:02

A. 金融业开放措施有哪些

第一,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第二,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不再设限。

第三,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证券公司。

第四,为进一步完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互联互通的机制,从今年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的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和港股通每年由130亿元,调整到520亿元。

第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

B. 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有什么联系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使得金融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各国经济金融背景不同,国家金融安全问题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强、金融市场发达,且相互之间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共同体,主导着国际金融体系,因此其金融安全程度较高,是金融全球化的受益者。

从根本上说,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保持着自主、渐进和可控的原则。只要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业分配社会资源的效率,有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我们就要坚持开放。无可置疑的是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时机和节奏把握得相当好,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尽管有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善,但其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却为中国带来了FDI大量涌入和各国贸易壁垒普遍降低的现实好处。

C. 什么是金融业对外开放

有关金融开放的界定,大多学者主要从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服务角度、或用总结性语言对金融开放进行了定义。姜波克(1999)认为,金融开放具有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内涵: 1、从静态来看,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2、从动态来看,金融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金融封闭状态向金融开放状态转变的过程。
第一,金融开放的政策选择步骤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衔接、相互交叉进行的,是一个统一体,是在国内宏观经济、财政与金融这样一个整体状况下进行的,因此不可以作绝对化的理解。这是金融开放的国内前提条件。
第二,金融开放是有条件的,这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这些步骤中具体内容的实施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依据的,在条件没有完全具备之前,政策贸然出台或提前实施开放都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
其二,在具体条件基本成熟之后,政策面依然原地踏步或继续实施管制,同样会有严重的后果。
第三,金融开放要做到国内与国外协调,必须采取审慎渐进的步骤,密切关注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居安思危。在实施过程中,这些步骤的具体内容大都有一个“渐进”展开的过程,“渐进”意味着每一项具体内容都是一个错综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谨慎缜密,不急于求成,又不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既要看到国内状况,又要看到国外状况;既要看到当前局面,又要预测到未来态势;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既要看到显现的情形,又要看到潜在影响。
总之,对于经济转轨型国家而言,由于其历史与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金融开放进程中的国内与国外协调问题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D. 中国保险业市场开放的原因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金融服务贸易协议要求各参加方对外开放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信息市场。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署将加快我国加入WTO的进程,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议最终将适用于我国。
以中国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我国打响了全面跨入市场经济体系的攻坚战。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化经济体系而不是闭关自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作为包括WTO在内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谨慎管理的原则,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开放的地域,增加引进的机构和数量。[1]199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到2000年3月,在我国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已选32家,其中上海24家,深圳8家。保险市场的开放始于1992年上海引进外资保险公司的试点,截至刊1999年底,已有25家外资保险机构获准在中国营业。来自17个国家的外资保险公司代表处2l2家。不久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又批准了4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舟公司或台资寿险公司。证券市场的开放程度较低。外国证券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若干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上海和深圳证券所定数量的B股席位,可直接参与B股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还参与了我国政府债券和部分企业的H股,N股的上市发行工作。

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对我国民族金融业发展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看到积极因素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客户资源的无形流失
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的优势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优质客户,这对我国金融机构将造成强烈地冲击。
如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业务会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而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向国内一些优质企业发放贷款,这些优质企业为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出于自身考虑,往往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的外资银行,久而久之,中资银行不可避免地会丢失一批优质客户;而对保险业来说,冲击可能更为厉害,中国的保险业由于服务质量较低,外商投资如果从目前的寿险再扩展至财险、再保险及保险业,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将丧失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A股市场还不能放开,证券行业可能好一点,但随着B股向国内居民放开,开放的步伐也在加快。[2]中资金融机构若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相当的业务份额,就会面临由业务萎缩导致的财务风险
(二)在国际经验方面
除中国银行外,中国金融业长期以来都限于国内经营,与国际市场缺乏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国内金融体制与国际惯例的差距,国内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处于几乎隔绝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中国金融业缺乏精通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缺乏具有广泛国际服务网络的客户关系。
(三)人才竞争
现代企业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妙法,则现在的中资金融机构就难以留住人才。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会逐渐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将随业务规模的扩展和业务领域的拓展招募大量本土员工,凭借其先进的经营管理、优越的工作条件、优厚的待遇以及诱人的出国培训机会等,会吸引大量国内金融界的优秀人才,使人才流失严重。从而可能导致国内金融界整体员工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3]
与外资金融机构在个人收入、员工技术培训、业务新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差距将导致我国本土金融机构中一些优秀业务骨干“跳槽”,这将导致我国金融业人才的流失,而人才的流失将会影响中资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地位。
(四)金融市场将受到国际游资冲击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的自我表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也有待加强。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行为规范还比较薄弱,如过早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就会形成资本的大量流入、流出,冲击国内金融市场,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五)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汇率和利率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将被相应的资本的流动效应所抵消。从而加大了金融调控的难度,这就要求使用更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加以控制。
我国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经营管理经验,都处于弱势地位。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将会以其庞大的虚拟经济切割我国实体经济的利润,在基本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四是外资银行将同中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包括信用卡、住房信贷抵押证券化、代客理财和私人银行等业务。如果优质客户和核心业务被外资银行垄断,将不利于中资银行的长远发展。
一些国家盲目过度开放金融市场带来的沉重教训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有的国家能够抓住机遇迅速步入现代化行列,有的国家经济危机频繁发生、发展缓慢,这些无不与能否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密切相关,而维护金融安全又成为维护经济安全的核心。最近20多年,拉美地区成为世界上银行危机发生最为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35%以上的拉美国家曾经历过数次危机,发生危机的次数是世界其他地区的3倍以上。拉美国家频繁出现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都与外部因素有关。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曾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一些拉美国家曾把外国独资银行的进入视为对外开放的成就而引以为豪。但是,经济一旦出现波动,国外资金流入突然中止,即弥补经常账户赤字的资金流入量突然减少,同时,资金流出量增加,造成资金链断裂,引起乃至加剧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危机。如1998年拉美7个地区大国的资金流入突然中断,造成信贷规模急剧减少,债务链条断裂,经济危机使GDP的增长率由7%下降到-2%。二是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错误安排。在缺乏对银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贷款规模迅速膨胀,导致大量不良资产,而贷款的需求又使得银行无限制地通过国外资本融资,银行系统对国外客户的负债迅速扩大,增加了这些国家面对外部资金流动的风险。三是公共债务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增加。在1998~2003年的拉美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通过国内银行获得大量贷款,数量庞大的公共债务,成为银行有价证券不稳定的根源。四是银行债务过度集中到某一种国际货币上。一旦该种货币出现问题,就会牵动负债国的金融市场。在银行负债高度集中到一种国际货币的国家中,资本流动突然中断导致金融危机的概率是75%。负债币种的高度集中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E. 为什么要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

9月5日,中国保监会邀请10家外资保险公司召开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要进一步加大保险行业对外开放力度,提升中国保险市
场对外资保险机构吸引力,鼓励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引入更多优秀的境外保险机构。

陈文辉强调,中国保险业仍处在蓬勃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外资保险公司要坚定对中国对外开放和保险市场发展的信心。要立足和适应中国市场,不断调
整、完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运用、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守“保险业姓保”,发挥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的核心功能,努力成为
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继续加强风险防控,做好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发挥积极示范作用。积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实现自身
壮大的同时,为中国保险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不断注入“正能量”。

保险不仅可以融资,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F. 如何推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

据报道,近日有专家表示,金融业开放、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资本管制应协同推进,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

从以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来看,开放的内涵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将境外机构引进来或国内机构走出去。第二个层次是尊重并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最终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希望中国金融行业可以稳步的发展下去!

G.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后,保险业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

可以这么说,金融业是国家命脉。不可否认,国外的保险经验,理念都比中国保险公司要强很多。而且经济势力也有。
不过既然金融业是国家命脉,那么国家就不可能让外资控制中国金融,而且在国家开始提倡民众购买商业保险以减轻国家压力的时候。保险行业更是一个越发容易发展的行业,如果大规模的集资。国家是不会放手由外资来侵占的。
当然无法否认,中国保险业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交流,投资。以更高的投资回报,更好的保险险种,更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作为大众,所关心的无非就是两点:第一,我买了以后万一出事了赔不赔;第二,哪家的更适合我
作为我的观点,目前中国保险行业应该做的,应该是以提高保险代理人素质为最有限

H. 我国政府何时开始对外开放金融业

这是一个过程,会逐渐放开,比如港股通,沪股通,沪伦通等,也有近期的11条。不会一蹴而就的。

阅读全文

与金融保险业对外开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狱解剖类型电影 浏览:369
文定是什么电影 浏览:981
什么影院可以看VIP 浏览:455
受到刺激后身上会长樱花的图案是哪部电影 浏览:454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完整版国产 浏览:122
韩国双胞胎兄弟的爱情电影 浏览:333
法国啄木鸟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484
能看片的免费网站 浏览:954
七八十年代大尺度电影或电视剧 浏览:724
欧美荒岛爱情电影 浏览:809
日本有部电影女教师被学生在教室轮奸 浏览:325
畸形丧尸电影 浏览:99
美片排名前十 浏览:591
韩国电影新妈妈女主角叫什么 浏览:229
黑金删减了什么片段 浏览:280
泰国宝儿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83
3d左右格式电影网 浏览:562
跟师生情有关的电影 浏览:525
恐怖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942
电影里三节是多长时间 浏览: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