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00年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具体内容及背景
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60%以上的国债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
二是继续贯彻落实1999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三是进一步应用税收等手段,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根据中央的精神,在2001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继续追加现有国债资金项目的投资,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2000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背景:
在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通货紧缩迹象尚未消除。所谓通货紧缩、是指价格总水平普遍、持续性地下降。从1997年10月到1999年12月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已连续下降27个月,而且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将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
200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策的作用效果同我们的预期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反差,这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在其决策及实施过程中客观上仍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导致政策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就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而言,集中在拉动经济的年度增长上,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
2、在分析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的原因时,认为是内需不足造成的,因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只是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对社会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
3、在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其他政策工具很少使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工具之间缺乏有机配合。
4、在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回升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仍然放在扩大需求上,而没有适时地进行战略上的转移,财政政策显得严重滞后。
5、在处理财政政策作用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方面,片面强调前者的作用,而忽视后者的作用,没有摆正财政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财政政策的力度偏大,财政风险尤其是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
6、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体现其应有的公平性,而是过于向国有经济倾斜,对其他所有制经济存在明显的歧视,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利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第七,由于层层截留、挪用,据估计,约有20%的国债资金不能到位,致使通过国债投资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大打折扣。
㈡ 什么是国债发行余额管理
国债余额是指中央政府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国债余额管理的概述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16号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意见。这意味着自2006年起,我国将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采取国债余额管理方式管理国债发行活动,以科学地管理国债规模,有效防范财政风险。 国务院在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报告中说,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管理国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1)年度国债发行额不能全面反映国债规模及其变化情况; (2)控制年度国债发行额不利于合理安排国债期限结构; (3)不利于促进国债市场平稳发展; (4)不利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5)不利于提高国债管理效率。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意见同意了国务院提出的五条建议: 一是在每年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预算报告时,报告当年年度预算赤字和年末国债余额限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审批;一般情况下,年度预算赤字即为当年年度新增国债限额。 二是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如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年度预算赤字或发行特别国债,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相应追加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三是当年期末国债余额不得突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四是国债借新还旧部分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自行运作。财政部每半年向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书面报告一次国债发行和兑付等情况。 五是每年一季度在中央预算批准前,由财政部在该季度到期国债还本数额以内合理安排国债发行数额。 但好事也需要好好办,在实施过程中考虑周全才不失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来看,2004年底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国债负担率为21.6%,远低于由欧盟规定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这种国际比较中的相对优越性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麻痹、松懈的情绪。 国债余额管理的考虑要素首先,国债余额管理需考虑政策搭配。 国债余额管理的实施将使得中短期债券的发行重获垂青,而这些具备高流动性、高安全性的国债品种某种程度上是央行票据的一种替代物,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金融工具。因此,在双稳健的总体政策搭配框架之下,国债余额管理不仅需要考虑到财政融资的需要,还要考虑到货币政策执行的需要。唯有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之间建立起完善、透明、经常的信息传递机制,国债余额管理才能实现多样化目标,避免宏观政策冲突的出现。 其次,国债余额管理需顾及挤出效应。 国债余额管理相比以前的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具备更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这使得国债发行的可控性和限制性相应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之下,如果余额设限过松,那么国债发行增量可能会出现相对过大的局面,对债券市场内的企业债券发行将产生潜在的挤出效应。中国债券市场的顽疾之一就是国债比例过大,而中国企业的发展瓶颈之一也是直接融资困难,在国债本身相对企业债券就更具吸引力的中国特色之下,在国债余额管理中充分考虑挤出效应,保持国债比例适度性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国债余额管理需考虑民生需求。 国债余额管理调节的是国债供给,而需求的变化也会对供给调节政策的有效性带来重要影响。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商业银行是主要的交易者,但随着十一五规划对和谐增长的强调,民生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从我国现状看,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5%,居民收入增长率刚刚达到经济增长率的水平。对国债民生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有一个细致、深入的了解,对国债余额管理来说将不无裨益。
㈢ 2021两会前瞻: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3月,中国将进入“两会时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围绕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今年的全国两会,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2月25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特邀8位光华学者进行了主题分享。
以下为观点摘要:
刘俏:“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陈玉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奖,并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陈玉宇教授认为,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面临的两大挑战是收入分配不平等和人口老龄化。
过去30-40年间,全球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扩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排除中国因素);二是大部分国家内部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在急速扩大;三是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均匀的,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和大众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明显。
此外,我们面临解决庞大人口养老问题的挑战。65岁老人占15岁到65岁人口比重,称之为“抚养比”,当前,这一比值为18%,到2035年将达到25%,意味着 4个劳动人口需要抚养1个老年人。
如何应对两大挑战?第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设计出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第二,发挥国有资产力量,调节收入分配结构;第三,推进教育的均等化与合理评估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㈣ 总结2005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实施背景、具体措施和效果分析
财政实施背景
1.2004年.国内经济背景: 在2004经济增长9.5%全年各项税收收入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148亿元,增长20.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
2.国内大体趋势: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较多,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仍较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3 国内问题
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WTO)时达成的金融业开放时间表,中国正在加快银行业的改革。
贸易环境:.贸易摩擦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股权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迫在眉睫,加大资本流动。
4. 外部经济环境:
美国日本,欧洲经济疲软。
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稳中趋升,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
5 .财政状况:
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26396.47亿元(不含债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1.6%,完成预算的112%,2004年全国财政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90.42亿元,赤字3191.77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2.7%
政策实施:
1 2005年,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内容涉及增值税及其出口退税政策的大量调整、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的系统化、企业减免税政策的规范化、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大幅调整、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及配套政策等等,税收政策的变化
,2加快建设一批交通、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推动一批重点工业和高科技项目的建设。第二,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研究设立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基金。依托国家重点工程,提高铁路、地铁车辆,造船基础设施和重点船用配套设备,重大电力、石化、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制造和成套能力。第三,采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3财政地区导向投入:中央财政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中央财政增加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支持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发改委下达了2005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第一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在下达的63个项目中,东北地区占40项目,其中辽宁省19项,吉林省8项,黑龙江省9项,大连市3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1项。6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8.97亿元,国债资金5.8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安排国债资金4.29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额的73.8%。
4.出口退税:2005年我国出口退税3374.66亿元,由此测算每美元出口商品综合退税为0.4429元。比2004年全国实际退税2196亿元增长了53.7%
退税比例调整:减轻地方财政负担: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基数部分中央与地方分担的比例由75:25改为92.5:7.5。
5农业财政投入:2005年,全国28个省份已全部免征农业税,还有3个省也将农业税税率降至2%以下。“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我国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农民将彻底告别几千年来的“皇粮国税”。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水利项目建设,支持粮食生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公检法司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
农业生态生态建设: 中央财政支持林业生态建设。2005年中央财政天然林保护工程经费支出74.87亿元,支持保护了14.3亿亩天然林;退耕还林支出290.31亿元,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支出46.83亿元,累计支持完成退耕还林1.35亿亩,荒山荒地造林1.84亿亩,封山育林0.19亿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20亿元,支持保护重点公益林试点面积4亿亩。 2005年用于污染治理资金支出99.84亿元,重点用于“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等。
6财政对就业投入:加大财政对扩大就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扩大投资要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就业促进很小的投资项目需严格控制土地、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就业增长点的扶持力度,如对新增就业数量较多的企业,可采取适当力度和适当期限的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政策。二是加强减税和补贴等政策,扶持失业人员创办"微型企业",鼓励大学生及其他社会高层次的人才独立创业,给予适当期限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三是鼓励各种非盈利、非政府组织发展,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扩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职能和人力配置,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补助、再就业补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29亿元。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就业工作。中央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福利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投入: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明显提高,中央财政安排优抚事业费74.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抗灾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抉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
7财政支出:政府采购: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分析》显示,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
财政政策成果:
1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2005财政收入达到31649.29亿元。
2先是使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受到明显抑制。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信贷规模,整顿乱拆借、乱集资等一系列措施,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年回落。其次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支出有所控制,财政赤字逐年缩小,全国银行工资性支出的增幅也逐年回降。过旺的总需求得到有效控制。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3财政收入变化: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赤字开始下降,2005全国财政赤字2080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2.5%减少到2005年的2%;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赤字率3%是一条财政风险警戒线。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31628亿元,超过预算2372亿元。
4退税产生影响:退税比例调整后,地方拥有自主更多的财政资金缓解了部分地方财政紧张的局面。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了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方负担不均衡,部分地区负担较重,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外购产品出口、限制引进出口型外资项目等。次国家还对出口退税退库方式进行了改革,采取由中央统一退库、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办理和兑现出口退税的效率。地方财政有更多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福利保障的建设资金,改善地方投资环境。
5农业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取消农业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期、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对农村将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取消农业税促进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各项农业产品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税取消后,农民可自行支配用非农收入交税的那部分资金了,农民的生活也无疑会得到一定改善,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解放的意义很大,可再次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可以更自由、自主地选择和从事他们的增收行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农业税取消后的作用现在还不明显,影响是深远的。
6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三次产业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出现解决的迹象,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47.3%和40.3%。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9.0%。三次产业之间不协调的问题开始出现解决的迹象。具体表现为农业基础加强,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发展。在几个重点调控领域中,房地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并呈逐月递减趋势;汽车产量增长速度也开始放缓,回归到较为正常的状态。受其影响,一些相关行业的调控成效明显。
7控制了相对低的失业率:促进了就业岗位的持续性,城镇新增就业9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6%和6.2%。
8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低收入的人得到保障,卫生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还林,水污染治理,沙漠化处理都有很大的提高
10高耗能企业一很大一批被淘汰,绿色经济概念逐步产生效益。
lz你自己去整理吧,我只能帮你做到这个地步了。祝你好运 我那个号的答案被网络删除了,现
㈤ 国债余额管理的国债规定
国务院在关于实行国债余额管理的报告中说,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一直采取逐年审批年度发行额的方式管理国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年度国债发行额不能全面反映国债规模及其变化情况,控制年度国债发行额不利于合理安排国债期限结构,不利于促进国债市场平稳发展,不利于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不利于提高国债管理效率。
㈥ 国债余额管理的介绍
国债余额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政府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国债余额包括中央政府历年预算赤字和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积额、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借款统借统还部分(含统借自还转统借统还部分)以及经立法机关批准发行的特别国债累计额,是中央政府以后年度必须偿还的国债价值总额,能够客观反映国债负担情况。
㈦ 两会备受瞩目说明了什么
1、全面认识国家的形势。有哪些成就、有哪些问题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和代表、委员的发言可以看得全面、清晰。
2、及时了解国家的决策。包括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新规,新创立和新修订的重要法律,对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人生目标都具有重要作用。
3、接受成才之路的启迪。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立志成才、艰苦奋斗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甚至外国记者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都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日本记者佐藤第一次采访两会时汉语结结巴巴,第二年采访两会时汉语相当流利。难道我们在大学期间不能使自己的外语水平有所提高吗?
㈧ 国债余额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答案】B、C、E
【答案解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我国国债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国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国债计划管理制度和国债计划执行制度。
㈨ 05年,我国财政政策及背景.
2005年我国
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内外发展不均衡,外贸进出口在
内需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大幅度上升,
2005年10月末,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7. 12% ,外贸
顺差更是实现创纪录的803. 7亿美元,比此前贸易顺
差最高的1998年全年高出近一倍,预计全年实现贸
易顺差将突破1 000亿美元。2005年人民银行继续
执行稳健货币政策,针对具体经济形势适时调整调
控目标和手段,突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取
得较好的效果。2005 年第四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
调查显示,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
度”的银行家占比)高达77. 4% ,为历史最高点;而
2004年第二季度该指数却只有40. 1% (该指数均值
为50% ) 。这表明银行家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及对宏观形势的准确把握充满信心。
。2005 年6 月23 日,交通银行以
2. 5港元/股在香港上市; 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
行以3. 25港元/股在香港上市,筹资额80亿美元,成
为2001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 2005年10月28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国有保
险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
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顺利完成重组改
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保险成功境外上市。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
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实行以市场供
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
汇率制度,并在当日将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
为1美元兑8. 1100元人民币,实现人民币对美元一
次性升值2%,对人民币汇率实行连续报价。人民
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还包括两个“完善”:其一是完
善银行间外汇市场体系。2005年5月18日,银行间
市场正式开办外币买卖业务,首期推出八种“货币
对”即期交易,分别是美元兑欧元、美元兑日元、美元
兑港元、美元兑英镑、美元兑瑞士法郎、美元兑澳元、
美元兑加元、欧元兑日元。2005年11月24日,在银
行间市场引入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其二是银行结售
汇制度,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外汇管制,提高境内机
构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由现行的30%或50%调高
到50%或80% ,调整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办法,调整
居民个人经常项目购汇政策。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2005年全球金融
界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人民币汇率从固定制度到弹
性制度,在于通过建立有弹性、有深度的外汇市场来
发现均衡汇率,从而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并形成产品创新、主体多元的外汇交易市场。
㈩ 国债余额限额是什么意思,怎么确定的,
1,国债发行余额管理:是指立法机关不具体限定中央当年国债发行额度,而是通过限定一个年末不得突破的国债余额上限以达到科学管理国债规模的方式。
2,国债余额:是指中央历年的预算差额,即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计额和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特别国债的累计额。
3,国债余额包括中央历年预算赤字和盈余相互冲抵后的赤字累积额、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借款统借统还部分(含统借自还转统借统还部分)以及经立法机关批准发行的特别国债累计额,是中央以后年度必须偿还的国债价值总额,能够客观反映国债负担情况。